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凶猛读后感

医疗凶猛读后感

医疗凶猛读后感
医疗凶猛读后感

《医疗凶猛》读后感

——医务部施跃国

经医院领导推荐,今年我有幸阅读了《医疗凶猛》这本书,名字看上去就一目了然,而且也让我感触很深。他对我们现今医疗界存在的问题作了非常犀利和深入的分析,各种医疗差错层出不穷,更让人感觉醍醐灌顶。

用药差错、检查差错、治疗差错、预判差错。。。。。。甚至有很多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差错,却让无数人因此失去亲人,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是电视屏幕里才会出现的情节,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但是读过《医疗凶猛》后,让我的观点彻底改变了,这是活生生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而且并不在少数。

无论是降低医务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还是处方病历电子化,或是各种条形码管理,优质护理,高品质化医疗管理,高效能服务等,他们都是在不断促进着整个美国医疗体系的改变。反观我国,中国的医药卫生总体水平被世界卫生组织排在第144位,而卫生公平性竟被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位。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与我国飞跃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与我国的国家性质相差甚远,医药卫生事业的严重滞后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

通过自己的认识,我总结了几个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滞后的原因,列举如下:(一)公立医院缺乏公益性。我国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按营利性模式运营,其运转和发展主要靠医疗收费、服务收入自行支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公立医院的医药费用很高,以至于一部分人难以承受,根本看不见公益性的存在。其原因有国家投入不足,也有医院对公益性认识不足,执行不力的问题。由于政府对医院的资金扶持严重不足,医院的建设、发展和职工福利大多数由自身承担,医院不得不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将盈利作为考核医生的指标,并将其与医生的收入挂钩。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最大损失,是行业发展方向的迷失和宗旨的败坏,医患关系紧张。

(二)医疗体制改革缺乏宏观合理配置的理念。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的80%都集中在城市,在大中城市里,医疗卫生资源又集中在少数大医院。而另一方面,中西部和农村却连基本的医疗服务都难以普及,卫生资源贫乏,质量也不高,医疗人才的分布也不合理,技术高的医疗人员技术水平较低。这一问题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没有及时发现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在配置方法上,实行以提供方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资源配置主要以床位和人力为依据。另一方面,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对于基础医疗机构的建设不够重

视。在我国,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比较落后,服务水平普遍比较低,在一些小的医疗机构中,给病人误诊的情况经常发生。实际上,中国民众的大部分门诊型的医疗服务(也就是小病)完全可以在社区层级的服务机构完成,但由于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不信任,大部分人都选择到大医院去就医,这就使基层的医疗机构发展更加缓慢,造成了恶性循环。

(三)医药费用居高不下。“看病贵”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医疗服务费和药费居高不下,相当一部分人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费用。现如今在医院看病开药过多,开药贵,小病大养,医生诱导过度消费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人们对医院的信任危机。

(四)信息化发展落后。信息化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院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业务成本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的重要手段。医院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快捷、全面地传递病人信息,为医生诊断和医院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医院信息数据仓库,提供最大限度的医疗信息共享。然而,我国医疗信息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或贫困地区,信息化水平很低。不少医院虽然建成了医院信息系统,但系统的应用范围普遍有限,基本还是局限在门诊和住院收费等应用。真正对医院决策有重大意义的综合数据分析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和对临床有意义的医学检验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等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

(五)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医疗保险覆盖面小,保障体制不健全。医保机构的角色本应是担当“病人的经纪人”,代表参保者制约医院的过度服务行为,但目前对不合理诊疗行为缺乏有效约束。综上所述,大家还在为看病难,看病贵而争执不休,根本就还顾不上“医疗过失”时,殊不知,真正的问题却隐藏在沉默的背后。

生了病就要去医院,看医生,老百姓把健康、生命交到一个陌生人手中,这是全然的信任。从以前的“救死扶伤”到现在的“以人为本”,它都代表着一个医患发展的需要。只“尊重生命”,这已经不能满足医患关系,它要求我们从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全面的照顾到患者,只有给患者更多的尊重,更多的为他们着想,才能换来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我们要尽可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尽可能为患者谋利,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把病人放在首位,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服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