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

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

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

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一

防护技术

文物保护应遵照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方针。不可移动文物的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等,主要依靠工程技术来解决,而防虫害、鸟害等,则主要采用工程技术与化学处理相结合的办法。

大气中的粉尘、二氧化硫和含硫化合物等对文物的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时,应解除污染源,在国家标准许可范围内的,应绿化环境、减轻污染,同时要严格控制新添污染源。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二

修复技术

木构建筑物整体歪闪,打牮拨正后,再作加固处理。构件局部残损应剔补、墩接。大构件糟朽中空的,可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灌注加固,糟朽严重的按原制更换。

砖石结构古建筑,整体歪闪,应先做定点、定期观测,经加固后稳定的,就不再做地基处理。裂缝可采用加箍和灌浆的方法加固,砌体残缺可剔补,如无法剔补可局部或全部拆除并按原样重砌。石窟寺的山体裂隙,采用喷铆加固或灌浆加固,渗水漏水处要疏导、截流。石雕、石刻等石质文物表面风化应用有机硅类的高分子材料封护。

古建筑的修复,应做到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拆落的不全部拆落,尽量保留原构件,以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对于古建筑中

带有雕刻的瓦兽件、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要慎重处理,尽量做到不换或少换。对塑像、壁画、彩画等附属艺术品,更不能随意修补。

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可采取传统技艺与近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铜器害锈,可用机械取除或用电解还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脱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联浸、冰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残毁的书画多采用传统的揭裱方法修复;近代书刊可用丝网加固;古代丝网绢帛可用熏蒸法杀菌;脆弱纺织品可用丝网加固或传统的装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断裂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文物修复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保证不损害文物的历史价值,包括文物的造型、材质、色泽、强度等,同时还要有可逆性。古建筑构件维修时所用的新材料还应遵守只能加强不能代替的原则。

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

文物在长期的收藏历史过程中,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并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工作,一方面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人民群众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提高民族意识、品鉴古人的精神文明世界知悉时至今天的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研价值。激发了无限的爱国热情,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素质水平与科学文化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教育作用

文物有着传承历史精神文明的重要使命,是见证历史的重要符号,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因此,成为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每一件文物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承载着特殊的内涵,凝聚着我们民族的优良品质与民族精神,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人们从文物的实物中增加了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了解到文物的由来,认识文物的历史背景,诠释历史年代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教育人民群众感受民族精神的内涵,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出民族的自信心。有助于人民群众继续沿袭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发挥出历史文物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作用。

(二)鉴古知今

虽然我们知道光阴一去不复返的不可逆转性,但是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中,可以隐约看出那若隐若现的历史痕迹。通过文物的鉴赏,可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掌握了历史知识,就是了解了一个民族。

鉴赏文物就是在阅读历史,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对于文物的从鉴赏古人文明到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今天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可以使人民群众的情操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迪、审美得以提高、精神得以振奋,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无可取代的推动作用。

(三)提供科研

文物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轨迹,是进行历史科学研究的第一手史料。文物丰富的文化内容丰富了文物考古研究的参考内容,拓展了更多的思路,为历史的重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因此,文物在文物的考古科学研究中发挥着史料、证史、正史、不史与科研借鉴的作用。

三明市妇女联合会三明市教育局中共三明市委文明办

明妇综〔2015〕15号

关于开展2015年三明市

家庭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妇联、教育局、文明办,市家教中心校,市属各家长学校,市直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落实福建省《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和《三明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任务要求,进一步提升我市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服务实践的能力,推动全市家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委文明办决定联合开展2015年三明市家庭教育优秀

论文评选活动。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当前家庭教育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探讨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新做法,推进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具体要求

1、各单位要结合当地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调研并积极撰写论文,要求各县(市、区)在组织研讨的基础上选送优秀论文3—5篇参评,由县(市、区)妇联统一汇总后报送,

市直有关人员撰写的论文可直接参评。

2、参评论文必须是作者原创,一旦发现有剽窃、抄袭行为,将立即取消该篇论文的参评资格。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语言精炼,启发性强。字数以5000字左右为宜。

3、永安市、尤溪县要发动省家庭教育试验研究基地,组织专业人员参与此次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原则上每个基地所在单位需报送一篇家庭教育论文参加评选。

4、参评论文格式:

(1)标题用小2号宋体加黑,正文用小3号仿宋字体, A4纸打印;

(2)第一页为论文题目及内容提要(不超过400字)、主题词,第二页起为正文,最后一页为作者姓名(每篇参评论文

署名不超过3人)、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等;

(3)所有引文必须在篇末注明出处。

5、参评论文需用A4纸打印一式5份,与《参评论文推荐汇总表》(附件2)一同寄送三明市妇联妇女儿童权益部,同时报送电子版(请注明家教论文评选)。

6、选送论文的截止时间为 9月25 日,不得延期。

三、评选方法

主办单位将组织有关专家对选送的论文进行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篇予以表彰,颁发证书,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同时,推荐10—15篇优秀论文参加福建省2015年家教优秀论文的评选。

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附件:1.2015年三明市家庭教育理论研讨参考课题

2.参评论文推荐汇总表

三明市妇女联合会三明市教育局

中共三明市委文明办

2015年5月15日

附件1

2015年三明市家庭教育理论研究选题

1.学习型家庭创建

2.社区家庭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

3.福建名人家教经验及启示

4.亲职教育(家长教育)

5.子职教育(孩子自身教育)

6.亲子教育(家长对子女的教育)

7.亲子阅读

8.家庭幸福教育

9.家庭生命教育

10.家庭安全教育

11.家庭性教育

12.家庭法制教育

13.感恩教育

14.孝道教育

15.流动儿童家庭教育

16.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17.新婚期及孕期家庭教育

18.幼儿家庭教育

19.小学生家庭教育

20.初中生“心理叛逆期”家庭教育

21.青春期家庭教育

22.特殊家庭教育

23.特殊孩子的家庭教育

24.虎妈教育

25.羊爸教育

26.家教立法

27.家校合作

28.家风家训

29.家教名著解读

30.家长学校建设

31.网络与家庭教育

32.父亲参与家庭教育

33.家庭教育指导

34.基于家教视角的幼小衔接

附件2

参评论文推荐汇总表

经县(市、区)妇联、教育局、文明办组织发动,共收到各地上报的论文篇,现从中推荐篇参加市级评选。

县(市、区)妇联、教育局、文明办(加盖三家单位公章)

年月日

填报人:联系电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