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器软件测试报告

计算器软件测试报告

计算器软件测试报告
计算器软件测试报告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综合实践

课题名称:安卓手机计算器

作者:廖杰学号:20112715 分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分院

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指导老师:占华为专业技术职务讲师

2013年 11 月 14日

一、问题描述:

用Java实现求两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结果,要求两整数的范围都是[0,100]。从键盘输入数m,数n,判断他们的范围,若不在[0,100]范围内,则输出提示语,要求重新输入,并且在做除法运算时,当除数为0时,输出提示语,说明除数不能为0。

将两数的范围定在[0,100],以更好的进行边界值分析,等价类测试等黑盒测试方法;为充分体现白盒测试的特点,有些地方故意用了if-else语句,while循环;另外,加、减、乘、除运算分别用了四个函数来计算,这样既可以在主函数中调用,又可以在Junit框架中分别对这四种运算进行测试。

二、程序源代码:

1. import java.util.Scanner;

2. public class Computer {

3. private int a;

4. private int b;

5. public Computer (int x,int y) //构造函数,初始化

6. {

7. a=x; //注意:Juint中需要输入测试值在0~100范围内

8. b=y;

9. }

10. public double add() //加法

11. {

12. return a+b;

13. }

14. public double minus() //减法

15. {

16. return a-b;

17. }

18. public double multiply() //乘法

19. {

20. return a*b;

21. }

22. public double divide() //除法,要求除数不能为0,否则输出提示语

23. {

24. if(b!=0)

25. return a/b;

26. else

27. System.out.println("除数不能为0!");

28. return 0;

29. }

3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31. {

32. Scanner scanner = null;

33.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34.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0~100的两个m,n整数:");

35.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第一个数:");

36. while(true){ //若输入值不在要求范围内,则有循环直到输入正确为止

37. int m = scanner.nextInt();

38. if(m>=0&&m<=100)

39. {

40.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第二个数:");

41. while(true){

42. int n = scanner.nextInt();

43. if(n>=0&&n<=100)

44. {

45. Computer cpt=new Computer(m,n);

46. System.out.println("运算结果是:");

47. System.out.println("加法:"+m+"+"+n+"="+cpt.add());

48. System.out.println("减法:"+m+"-"+n+"="+cpt.minus());

49. System.out.println("乘法:"+m+"*"+n+"="+cpt.multiply();

50. System.out.println("除法:"+m+"/"+n+"="+cpt.divide());

51. }

52. else

53. System.out.print("输入n值不在要求区间,请重新输入n:\n");

54. }

55. }

56. else

57. System.out.print("输入m值不在要求区间,请重新输入m:\n");

58. }

59. }

60. }

三、黑盒测试:

1、边界值测试:

1.1、边界值分析:

输入要求是0~100之间的整数,因此产生了0和100两个边界,边界值分析可产生4*2+1=9个测试用例。可构造(50,0)、(50,1)、(50,50)、(50,99)、(50,100)、(0,50)、(1,50)、(99,50)、(100,50) 这9组测试用例。

表1 边界值分析测试用例

用例m n 预期输出(+、-、*、/) 实际输出(+、-、*、/)

1 50 0 50.0、50.0、0.0、除数不为0!50.0、50.0、0.0、0.0

2 50 1 51.0、49.0、50.0、50.0 51.0、49.0、50.0、50.0

3 50 50 100.0、0.0、2500.0、1.0 100.0、0.0、2500.0、1.0

4 50 99 149.0、-49.0、4950.0、0.50

5 109.0、-9.0、2950.0、

0.5050505050505051

5 50 100 150.0、-50.0、5000.0、0.5 150.0、-50.0、5000.0、0.5

6 0 50 50.0、-50.0、0.0、0.0 50.0、-50.0、0.0、0.0

7 1 50 51.0、-49.0、50.0、0.02 51.0、-49.0、50.0、0.02

8 99 50 149.0、49.0、4950.0、1.98 149.0、49.0、4950.0、1.98

9 100 50 150.0、50.0、500.0、2.0 150.0、50.0、500.0、2.0

在该测试时,发现(50,0)这个测试的除法的预期输出和实际输出不一致,是因为代码中return 0;当除数n=0时,实际返回的是0.0。

public double divide()

{

if(b!=0)

return a/b;

else

System.out.println("除数不能为0!");

return 0; //出现Bug

}

1.2健壮性测试:

健壮性测试可产生6*2+1=13个测试用例,在上面边界值分析测试用例的基础上再添加(50,-1)、(50,101)、(-1,50)、(101,50)这4个测试用例即可。

表2 健壮性测试用例

用例m n 预期输出(+、—、*、/)实际输出

10 50 -1 49.0、51.0、-50.0、-50.0 输入n值不在要求区间

11 50 101 151.0、-51.0、5050.0、0.495 输入n值不在要求区间

12 -1 50 49.0、-51.0、-50.0、-0.02 输入m值不在要求区间

13 101 50 151.0、51.0、5050.0、2.02 输入m值不在要求区间

2、等价类测试:

规定了输入值m,n的范围[0,100],则

变量的有效等价类:

M1={m:0≤m≤100}

N1={n:0≤n≤100}

变量的无效等价类:

M2={m:m≤0}

M3={m:m≥100}

N2={n:n≤0}

N3={n:n≥0}

2.1、弱一般等价类测试:

该测试可用每个等价类的一个变量实现,可生成1个测试用例。2.2、强一般等价类测试:

该测试基于多缺陷假设,需要1*1=1个测试用例。

表3 强、弱一般等价类测试用例

用例m n 预期输出(+、—、*、/)实际输出

WN1,SN150 50 100.0、0.0、2500.0、1.0100.0、0.0、2500.0、1.0 2.3、弱健壮等价类测试:

该测试基于单缺陷假设,不仅对有效值测试,还考虑了无效值,可生成1+2+2=5个测试用例。

表 4 弱健壮等价类测试用例

用例m n 预期输出(+、—、*、/)实际输出

WR150 50 100.0、0.0、2500.0、1.0100.0、0.0、2500.0、1.0 WR250 -1 49.0、51.0、-50.0、-50.0输入n不在要求区间

WR3 50 101 151.0、-51.0、5050.0、0.495 输入n不在要求区间

WR4 -1 50 49.0、-51.0、-50.0、-0.02 输入m不在要求区间

WR5 101 50 151.0、51.0、5050.0、2.02 输入m不在要求区间

2.4、强健壮等价类测试:

该测试基于多缺陷假设,从所有等价类笛卡尔积的每个元素中获得测试用

例,可生成(1+2)*(1+2)=9个测试用例。

表5 弱健壮等价类测试用例

用例 m n 预期输出(+、—、*、/) 实际输出 SR1 -1 -1 -2.0、0.0、1.0、1.0 输入m 值不在要求区间 SR2 -1 50 49.0、-51.0、-50.0、-0.02 输入m 值不在要求区间 SR3 -1 101 100.0、-102.0、-101.0、0099 输入m 值不在要求区间

SR4 50 -1 49.0、51.0、-50.0、-50.0 输入n 值不在要求区间 SR5 50 50 100.0、0.0、2500.0、1.0

100.0、0.0、2500.0、1.0

SR6 50 101 106.0、-51.0、5050.0、0.495 输入m 值不在要求区间 SR7 101 -1 100.0、102.0、-101.0、-101.0 输入m 值不在要求区间 SR8 101 50

151.0、51.0、5050.0、20.2

输入m 值不在要求区间 SR9

101

101 202.0、0.0、10201.0、1.0

输入m 值不在要求区间

3、因果图:

C1:输入m 值在[0,100]内 C2:输入n 值在[0,100]内

e1:输出结果 e2:输入m 值不在区间 e3:输入n 值不在区间

3.基于决策表的测试:

变量的有效等价类:

M1={m :0≤m ≤100} N1={n:0≤n ≤100} 变量的无效等价类: M2={m:m ≤0}

C1 e1

e2

C2

e3

m

M3={m:m ≥100} N2={n:n ≤0} N3={n:n ≥0}

表6 基于决策表的测试用例

桩 1 2

3

4 C1:第一个数在: C2:第二个数在:

M1 N1 M1 N2,N3 M2,M3 N1 M2,M3 N2,N3 A1:正常输出结果:

A2:输入m 值不在要求区间,重新输入 A3:输入n 值不在要求区间,重新输入 X

X

X

X X

二、白盒测试:

1.测试覆盖指标:

流程图:

a

f

F T

b d

F

F T

c

入口

m>=0&&m<=100

执行语句块1 n>=0&&n<=100

执行语句块2 出口 执行语句块4 执行语句块5

执行语句块3

1.1、语句覆盖:

每个可执行的语句必须至少执行一次,则测试用例:

表 7 语句覆盖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通过路径条件取值

m1=-1,m2=1;n1=101,n2=99 a,f,b,d,c F1,T1,F2,T2 1.2、(判定)分支覆盖:

每个判定必须至少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则测试用例:

表 8(判定)分支覆盖

测试用例通过路径条件取值

m=1,n=99 a,b,c T;T

m1=-1,m2=1,n=99 a,f,b,c F1,T1;T2

m=1,n1=-1,n2=99 a,b,d,c T;F1,T1

m1=-1,m2=1;n1=101,n2=99 a,f,b,d,c F1,T1;F2,T2 1.3、条件判定覆盖:

每个判定中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值(真/假)至少出现一次并且每个判定本身的结果(真/假)也至少出现一次,则测试用例:

表 9 条件判定覆盖

测试用例通过路径条件取值

m=1,n=99 a,b,c T,T

1.4、路径覆盖:

测试用例要求覆盖所有可能的路径:

表10 路径覆盖

测试用例通过路径条件取值

m1=-1,m2=1;n1=101,n2=99 a,f,b,d,c F1,T1,F2,T2

2.基路径测试:(为简便画图,开始点从主要代码第36行开始,其他无分支节点用省略号表示)

(从节点1到节点36) ...

(从节点43到51) ...

所以:圈复杂度V (G )= 5 4个独立路径为:

P1:1,...,36,37,38...42,43...54,55,58,59,60 P2:1,...,36,37,56,57,58,59,60

P3:1,...,36,37,38...42,52,53,54,55,58,59,60

P4:1,...,36,37,38...42,43...54,42,52,53,54,55,58,59,60 P5:1,...,36,37,56,57,58,36,37,56,57,58,59,60

51

53 58 59 60

36 54 43 52 42 41 57 40

39 38 56

37 55 1

三、Junit动态测试:

import junit.framework.TestCase; //引入Junit框架中所有类

public class ComputerTest extends TestCase {

private Computer a; //定义变量

private Computer b;

private Computer c;

private Computer d;

public ComputerTest (String name) {

super(name); //构造函数,使用super关键字直接引用父类TestCase的构造函数

}

protected void setUp() throws Exception {

super.setUp(); //建立环境,可以进行一些测试数据的初始化,还

可以把数据库联接写在此处,以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效率

a = new Computer(1,99);

b = new Computer(101,5);

c = new Computer(1,2);

d = new Computer(1,0);

}

protected void tearDown() throws Exception {

super.tearDown();

}

public void testComputer() {

int x=1;

int y=1;

assertSame(x,y); //assertSame() }

public void testAdd() { //加法测试

assertEquals(100.0, a.add());

}

public void testAdd1() {

assertEquals(106.0, b.add()); //输入值超出要求范围 ,测试失败,因为要求0~100范围,所以,在构造Computer()函数时,要规定变量x,y的范围

}

public void testMinus() { //减法测试

assertEquals(-89,a.minus()); //预期值和结果不相等,测试

失败

}

public void testMinus1() {

assertEquals(-89.0,a.minus());

}

public void testMultiply() {

assertEquals(2.0,c.multiply());

}

public void testMultiply1() {

Object tx = null;

try{

assertEquals(2.0,c.multiply());//c.multiply()的正常结果是2.0,所以在此不应抛出异常

fail("should have thrown an exception"); //上面不抛出异常,不执行

fail()

}catch (Exception e) {

tx = e;

}

assertNotNull(tx); //断言tx不为空,则一定有异常}

public void testDivide() {

assertEquals(0.0,d.divide()); //因divide()函数中,当d=0时,返回0.0,所以这里测试应该成功,虽然希望得到“被除数不能为0!”的情

}

public void testDivide1() {

assertEquals(0.5, c.divide());

}

public void testEmpty(){

try{

c.divide();

fail("should have thrown an exception ");

}catch(RuntimeException Ex){

assertTrue(true); //assertTrue(true);

}

}

}

截图:

(1)、测试testAdd1()时,由于b=new

Computer(101,5);assertEquals(106.0, b.add());输入值范围超出定义范围,测试异常;

(2)、测试testMinus()时,assertEquals(-89,a.minus());预期值和实际值不相同,测试异常;

(3)、测试testMultiply()时,断言不为空,抛出异常

Junit集成测试:

在Junit中,Test Case总是对所有方法进行测试,而Test Suite中可对其中的一部分方法测试,而且一个测试类中还可以包含其他测试类。在Test Case类中声明一个public static Test suite()方法即可完成多个测试类的集成。

例如,在上例ComputerTest类中,添加:

public static Test Suit()

{

TestSuite suite=new TestSuite();

suite.addTest(new ComputerTest("testAdd"));

suite.addTest(new ComputerTest("testMultiply1"));

return suite;

}

若在另一个ComputerTest1类中,要测试ComputerTest中的所有测试方

法,则应:

public class ComputerTest1 extends TestCase

{

public ComputerTest1(String name)

{

Super(name);

}

public static Test Suit()

{

TestSuite suite=new TestSuite();

suite.addTestSuite(ComputerTest.class);

return suite;

}

}

四、测试用例设计体会:

在这次软件测试过程中,我扮演了用户、程序员、测试员三钟角色,为了充分体现黑盒、白盒以及Junit动态测试的特点,我特意设计了一个[0,100]之间的整数简单加减乘除运算。

对于黑盒测试,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完全没有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纯粹的依据功能和要求来设计测试用例进行测试。测试时使用了多种测试方法,包括边界值测试(边界值分析、健壮性测试、特殊值测试),等价类测试(弱一般、强一般、弱健壮、强健壮等价类测试),基于决策表的测试等。虽然黑盒测试很容易生成测试用例,但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可能的输入被测试到,某些代码得不到测试,不能直接对隐蔽了许多问题的特定程序段进行测试,不易进行充分性测试。比如:在上例中,若输入的数据是2,0,则输出的是0.0 ,很明显这个结果是不正确的。

对于白盒测试,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首先对程序进行分析,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涉及到程序的控制方法、源语句、编码细节、数据库设计等。设计测试用例时应用了白盒测试中的多种测试方法,其中包括:测试覆盖(语句覆盖、分支覆盖、分支条件覆盖等)、基路径测试等方法。白盒测试中,对代码的测试比较透彻,但不容易生成测试用例,而且测试工作量很大,。因为白盒测试是基于代码的基础上,所以对变量的定义、数据的分析、精度的度量都有严格的要求。如:上例中要求输入的值是[0,100]之间的int型,而输出的结果却要求的是double型。

对于Junit,编写了另一段代码来测试要执行的代码,代码中的一个测试类(TestCase)包含了很多测试方法(testXXXX),每个测试方法中又有很多测试断言(assertXXXX),在方法中测试预期值是否和实际值一致。

总之,在这次测试设计让我对软件测试有了一个深入了解,对于测试方法、测试过程,都有了较好的认识,学会了如何进行黑盒测试、白盒测试、以及一些测试工具(如Junit)。当然,对于以后企业上的软件测试,还有待很大的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