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车辆工程[本硕创新班]

2014年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车辆工程[本硕创新班]

2014年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车辆工程[本硕创新班]
2014年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车辆工程[本硕创新班]

吉林外国语大学(中)汉硕培养方案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3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国际汉语教学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扎实的汉语言基础和较为深厚的中华文化素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意识,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技能、良好的中华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胜任多种汉语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三)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四)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五)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一般学习年限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学生可申请延期毕业,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 (一)实施双导师制,学校与行业结合,建立由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行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型”导师组。 (二)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以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有计划地聘请校外专家担任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四)实行档案袋管理评价方式,导师指导与学生个性设计结合,实践教学各项记录提交到个人学习档案袋,导师给予评价指导,以突出个性化过程培养。 (五)50%的核心课程采用外语或双语教学,外语技能训练贯穿始终。

硕士培养方案

药学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2、培养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化学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提取、中西药物新剂型、合成新工艺和手性技术的研究方法,能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及前沿,具有分析问题、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本专业的教学任务。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用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口语能力。 二、研究方向 1、药物化学 药物设计、合成及技术开发;手性技术与药物合成研究;天然药物化学及先导化合物研究以及新药的发现与开发。 针对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新靶点,利用化学合成中的新方法、新技术(例如定向合成,组合合成、生物合成、半合成),以内源性或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为模板,开展药物的分子设计、合成与活性筛选研究。借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将药物筛选的过程在计算机上模拟,对化合物可能的活性作出预测,进而对比较有可能成为药物的化合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体筛选。在此基础上积累与建设化合物库,包括虚拟化合物库的建设与收集。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基本技能,包括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结构分析,在功效筛选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优化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2、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生物药物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和天然生物药物,是世界各国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蛋白药物、糖类药物、核酸药物等现代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手段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化学生物学等现代生物学与现代化学方法与技术,具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生物技术药物设计关键技术、新型成药基因与成药蛋白的鉴定、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糖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规模化细胞培养技术、天然生物药物的部分合成、传统生物药物(如中药)的现代化研究等。 3、药剂学 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剂是新药开发和研制的重要一环节。药物剂型对于新药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包括片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常规制剂的研究方法;开发和研制化学药物制剂、中药与天然药物制剂以及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在开发传统辅料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缓控释作用和靶向作用的辅料系统和载体,采用新技术研究药物与辅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优化药物辅料的性能,改良药物的性能,提高药

《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实施方案

《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实施方案 根据申请项目的指导思想:设计是工程的核心,“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土木工程教育的灵魂。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能适应甚至能引导工程综合化和国际化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就是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实习实践,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这一指导思想是符合国家的改革方针,符合年高校改革的八大举措精神。本项目将根据国家教学质量工程精神计划进行以下个方面内容的改革措施。 (一)调整培养计划、完善课程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通过进一步调研,组织校内外相关专家座谈、研讨、论证调整实验班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完善新的课程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制定创新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梳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便及时修改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由通识和大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题设计、综合设计、创新实验、科研训练、工程实践组成的课程体系,强化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基础,加强实践环节,以实践教学与设计教学贯穿始终为特点。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结合课程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研究和实践,要求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大部分专业课程有专题设计内容,并定期开设学科进展和重大工程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调查、实习实践环节,实验班学生原则上平均每年在实验室、设计院、施工企业、管理单位等进行实践训练一个月以上。

“双语教学”通过对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文献阅读等课程实行外文教材和英文授课,以增强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结合国外专家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体验国际化培养环境,培养学生国际交往能力。 “专业基础”通过学习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元等工程力学类课程和工程地质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等学科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在这些传统基础课程中明确演习内容,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密切结合,加强习题、作业、研讨、实验、实习、专题等多种形式作为理论学习的补充和拓宽。 “设计能力”通过对设计类课程和分散在其它专业课程的设计训练内容的建设与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土木工程设计课程体系,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力求做到使设计类课程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设计原理类课程,结合课程作业和课程设计的训练演习,并鼓励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自主实验、设计类专题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具备能在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工程训练”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工程结构设计实践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等,为学生的课程演习,教学实习、教学实验、课程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性环节的训练,不仅对现代土木工程师执业知识和业务有了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拓展和深化了所学内容,增强了职业责任感,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车辆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及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在车辆设计、制造、电子控制等领域进行创新设计与工程研发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领军素养和竞争力,以满足该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需求。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牢固而系统地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车辆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应用上述知识解决车辆设计、制造、电子控制等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对现代车辆设计、制造及电子控制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并能通过文献资料对上述复杂工程问题加以分析研究。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在综合考虑工程及法律、文化、环境等社会制约因素的前提下,针对车辆设计、制造及其电子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开发相应的能够体现创新意识的解决方案。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车辆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车辆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信息和网络技术工具,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具备较为宽广的学科视野。 6、工程与社会:能够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评价车辆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中,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能够将大工程观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贯穿于车辆设计、制造及其电子控制过程的工程实践中。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关于转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 学位办〔2007〕77 号 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切实保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委托,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制定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现将该指导性培养方案转发给你们,希望认真研究,在培养工作中落实执行,并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本单位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细则,于2008 年3 月底前报秘书处备案。 附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二00七年十二月十日 抄送: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展规划司,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秘书处 附件: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指导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3、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 5、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1、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 2、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力有志于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各类人员; 3、海外具有同等资质的汉语教师或专业人员。 (二)入学考试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或联考方式,实行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办法,着重考核学生的综 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2-3 年;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3 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 学年。 四、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2 学分。公共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不低于28 学分,教学实习4 学分。 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

公共卫生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类别名称: 公共卫生硕士 专业类别代码: 1053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要求,从事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卫生行政管理、医疗保健管理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 1、具有所学专业领域的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现代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2、掌握现代公共卫生管理方法和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能结合公共卫生实际发现问题,具备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3、具有系统的卫生服务知识,具备医院管理及社区医学管理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完成专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并熟练地运用于本学科。 二、学习年限 (一)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二)时间安排: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一、第二学期,当修满规定学分时,进行专业实践和专题论文研究。论文答辩在第六学期进行,如论文未完成可申请延长一年。 三、培养方式 由学院、教研室及生源单位导师小组共同负责,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培养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事业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 在培养工作中,强调人才培养与我国公共卫生实际需要相结合,采取理论学习,社会实践,课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1.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46学分。学生必须通过我校组织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相应的学分,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社会实践,完成学位论文,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启发式与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应用,在课程教学中强调案例教学,把讲授、研讨、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3.实行学校导师与现场导师共同指导的培养方式,由公共卫生学院的导师与教学实践基地的专家共同组成导师小组,共同完成公共卫生硕士(MPH)研究生的培养。导师组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及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的培养。由导师在培养过程中抓好研究生的业务实践、调查研究、开题报告及论文撰写等环节的质量。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工作计划。 4.由学院组成综合答辩委员会,对各学科论文进行把关,严格实行论文预答辩和答辩制度。 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主要环节有:

西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

附件2: 西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扎实推进西南大学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带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按照“西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总体部署,特制订《西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创新实验班是“西南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广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科研潜质和出众的领导才能为目标,挖掘各学院潜力,整合利用多学院互补的教学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学院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创新实验班为示范,带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探索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二、实施内容 在总结2006年开设创新实验班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创新实验班实施的范围,提高质量。计划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开设4—5个学院层次的创新实验班。创新实验班实行申报立项制。即学院自愿申报,学校组织专家组现场考评和会议终审,报学校审批。经学校批准的创新实验班,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未经学校批准的,提倡学院积极试点。学校优先资助跨学院的创新实验班立项。 三、申报条件

(一)重视本科教学,教育理念先进,管理经验丰富,管理队伍健全,获得过本科教学优秀学院; (二)具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有可操作性的创新实验班实施方案; (三)具有博士学位点,有优秀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教师队伍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占90%以上,有博士学历教师比例占40%以上; (四)实验、实践条件优良,实验室、图书资料室、自主学习等场地面向实验班学生全面开放; (五)能以不低于1:5的师生比为创新实验班学生配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学业导师; (六)有适合的历史名人命名创新实验班。 四、学生遴选 创新实验班学生人数严格控制在30—40人/班。采用自主招生个性化选拔、高考录取分数择优选拔、新生入学二次选拔和通过招生直接选拔等多种渠道遴选。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学院进行相关科目笔试,最后通过综合面试考察,将最全面和优秀的学生选入创新实验班学习。 五、教学实施 分段式大类培养。创新实验班实施分段式大类培养。 研究性教学。创新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实行相同的培养方案。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体现不同,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参与式以及基于网络的混合式等研究性教学和创新性自主学习。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国际学生)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国际学生) (试行) 一、专业简介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为适应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满足海外汉语教师的巨大需求而设置的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为加快海外汉语教师本土化培养体系的建立,2009年国家汉办还专门设立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并出台了《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及要求 主要培养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文化,具有较高的汉语水平和较熟练的中国语言文化教学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胜任汉语教学任务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备较熟练的汉语教学技能; 3、具有较好的中华文化理解能力和中华文化融通能力; 4、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具有一定语言文化项目组织管理能力。 三、授予学位: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修满规定的学分,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经学校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四、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五、学制与学分 学制一般为两年,其中一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回国进行教学实习。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40学分,其中:核心课程16学分(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0学分)、拓展课程6学分、训练课程6学分、专题讲座2学分、文化体验2学分、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 六、培养方式 采取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校内外教师联合指导的培养方式。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力争使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汉语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技能;同时对中华文化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中华才艺。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求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并有应用价值。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1-10-27 访问次数: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30505) 一、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遵纪守法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能够担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际工作,热忱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服务的21世纪的高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社会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宽广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善于识别各种社会思潮、正确理解和宣传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从事学校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调查研究和组织管理的能力,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硕士学位水平。 3.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国外思想政治教育

的专业书刊资料,并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 4.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2.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公民道德发展研究 3.当代社会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三、修业年限 硕士生修业年限为2-4年,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毕业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最少要修满32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的学分不少于25学分。 五、培养方式 1.体现一级学科的“大类培养”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原则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个性特点相结合,优化培养过程,提高培养效益。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特色的专门人才。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关心国家和社会大事,了解国情,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积极锻炼身体,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导师在专业指导的同时,应关心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倡导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 3.实行导师负责与导师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要因材施教,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讲

姚余中学创新实验班管理方案

姚余中学创新实验班管理方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为深化普高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普高阶段拔尖人才创新素养的培养工作,根据《宁波市教育局关于申报普通高中创新素养培养实验项目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办学实际,现就创新实验班(宜张班)管理方案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办班宗旨 1、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优秀学生按照一种能够使之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 2、积极构建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全校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 3、探索实验班管理新思路,尝试建立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自主自信与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优质发展”、“特色发展”,提高我校教育教学发展水平和高考综合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两个最大

化”,即学生在校发展能力最大化和终身发展潜力最大化,具备高尚的健全人格、宽厚的科学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宽广视野的高素质拔尖人才。理科创新班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奖数理化生学科至少各一人,高考成绩95%上一本线,70%—80%上国家“211工程”和“985”重点院校。 三、班级设置 辅导结束进行测试,组成2-4个创新理科实验班和1个文科实验班。每班42人,并且要考虑班级男女生合理比例。 四、选拔方法 分二批分别进行选拔。第一批12月底在学科竞赛一等奖或创新发明比赛获省一等奖基础上,二年成绩级段前10名中,各初中推荐参加姚余中学宜张班测试;第二批在明年4月底姚余中学提前自主招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选拔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初选,然后组成领导小组对初选的学生进行面试,最终选拔出320名学生进行提前辅导。 五、师资配备 1、班主任。班主任选任程序:全校各教师提出申请---组织教研组长对其教学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考察,组织年级组长学校骨干教师对侯选人的敬业精神、亲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01]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Vehicle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207 执笔人:陈立锋 审核人:毛征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车辆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车辆设计、制造、实验、检测、管理、科研及教学等工作的车辆工程领域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设计与理论、汽车试验测试技术和汽车电子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车辆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实验、检测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机械工程、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自动化、测试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汽车构造、理论、设计、电子控制等专业知识和车辆产品设计制造方法; 3.具有工程制图、计算、试验、测试、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的基本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车辆产品的设计开发、技术升级改

造与创新的能力; 4.了解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5.了解国家车辆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6.具有一定的车辆工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能力; 7.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业美学的基础知识; 8.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 9.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修业年限 四年 五、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方向设置 由于车辆工程专业为湖南科技大学新增专业,暂未设置专业方向。 七、课程学时与学分分布及要求 (一)课程学时分布 课程学时分布分课内课时、课外第二课堂课时和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周等三部分,分别见表1~表2。

大外汉硕培养计划

大外汉硕培养计划 大连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培养要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 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3. 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4. 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5. 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6. 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三、学制 全日制学习年限为两年半,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半,实习及毕业论文一年;非全日制学习者在学校学习不少于一年半,完成课程学习,实习及毕业论文由自己在一年到三年半内完成。 四、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 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 采用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训练课程三种类型

1. 核心课程 (20学分,含学位公共课) 2. 拓展课程 (8学分,分模块选修) 3. 训练课程 (4学分) 教学实习6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二)课程与学分结构 1. 核心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 (1) 学位公共课程(8学分) 政治 (4学分) 外语 (4学分) (2) 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4学分) 第二语言习得 (2学分) 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2学分) 中华文化与传播 (2学分) 跨文化交际 (2学分) 2. 拓展课程(8学分):分为三大模块,分模块选修。 (1)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类 (4学分) 汉语词汇、语法教学 (2学分) 汉语语音、汉字教学 (2学分) 汉语技能教学 (2学分) (2) 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 (2学分) 中华文化经典 (2学分)

XX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模板】

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2019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 专业领域代码:专业领域名称: 学制:3年学习方式:非全日制 二、专业领域介绍: (针对各专业领域带头人及梯队人员情况、专业领域研究的特色优势、近五年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目前在研的课题项目等编写,字数不多于800字) 三、培养目标 (参考国家教育部有关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填写,约400字) 四、培养方式 (参考国家教育部有关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填写,约300字)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培养方式,学员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 1.主要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期间进行授课和指导论文。第一、二学年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在学员所在单位进行;教育实践研究应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开展教学设计、教育调查、案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须提交相关的教学教研报告。 2.第二学年下学期除安排一定选修课外,还应开展学位论文工作,作论文开题报告,第三学年上学期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答辩在第三学年下学期进行,期终完成学位授予工作。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员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学员修满规定学分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选题以研究中学教学中的重点实际问题为主,应具有开拓性。在撰写论文期间,学员应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到校接受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 3.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应修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基础学位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6学分;教育实践研究(6学分)。 教育实践研究要求1.实践案例研究(2学分);2. 教育观察反思(2学分);3. 教学专题研究(2学分)。 另外,须完成其他环节:学位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学位论文中期报告(2学分)。 总学分上限不超过40个学分。 具体参见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课程教学大纲 广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301)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具有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和社会实践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2.农业经营管理 3.资源环境 4.区域经济 5.农村发展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外国语、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32学分。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并在考试中取得75分以上成绩(不计算学分)。已修过并取得合格学分的课程可申请免修。本课程体系适用于在职人员同等学力身份申请硕士学位。 1.必修课(21学分) (1)990100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2)9901002自然辩证法概论 3学分

(3)9902001外国语 6学分 (4)1601001现代经济理论 3学分 (5)1605001经济计量学 3学分 (6)1601010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2学分 (7)1601011 Seminar 2学分 2.专业选修课(至少选7学分) (1)1606005农业经济专题 2学分 (2)1602002产业组织理论 2学分 (3)1606006发展经济学专题 2学分 (4)1606007资源经济学专题 2学分 (5)1605009经济计量软件应用 1学分 (6)1606008国际农业政策专题 2学分 3.任选课(至少选4学分) (1)1604002管理学专题 2学分 (2)1606009农产品营销专题 2学分 (3)1605003高级技术经济学 2学分 (4)1605006生产率及效率分析 2学分 (5)1602005农业关联产业经济分析 2学分 (6)1603002国际贸易专题 2学分 (7)2001009公共经济学 2学分 (8)1601002金融专题研讨 2学分 (9)其它 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目录(适用于跨专业及同等学力研究生) (1)微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3)农业经济学 (4)发展经济学 (5)计量经济学

西南大学专硕培养方案

西南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 (试行稿)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专业实践基地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保障,也是“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形式。为规范我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保证其健康发展、有效运行,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涉及的专业实践基地是指为以全日制为主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活动所提供的具有一定承载规模并相对稳定的校外场所(以下简称实践基地)。专业实践基地必须依托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企事业单位或行政管理部门),可由依托单位及其所在区域或所在系统内相关的若干机构构成。 第二条实践基地由学校或学院与有关单位协商共同建立。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按需设立,切实可行;责权明确,合作共赢;分级管理,规范有序;相对稳定,讲求效益。 第三条学校、学院根据研究生培养需要分别设立校、院两级实践基地。校级实践基地按专业学位类别设立,命名为“西南大学XXXX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院级实践基地按二级培养单位设立,命名为“西南大学XXXX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 二、实践基地的设立 第四条每种专业学位类别根据需要建立1-5个校级实践基地,各二级培养单位根据需要建立若干院级实践基地。 第五条实践基地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依托单位及构成单位的主要业务能满足相关类别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专业实践和实践教学任务的要求,在区域内具有行业代表性。 (二)有一定数量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基本条件的相关专业技术或业务人员;依托单位有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具有长期稳定合作培养研究生和拓展合作范围的潜力。 (四)具备研究生生活、学习、工作所需的基本条件,具有劳动保护、卫生安全保障,场所与设施能基本满足需要。 (五)符合就地就近原则,实践基地所在地尽量离学校较近,同一基地的依托单位与构成单位应在同一城市或合理的区域范围内。

福建农林大学创新实验班介绍

福建农林大学创新实验班介绍 从2011年开始,学校在具有一级学科博硕士点的优势学科的本科专业设置“创新实验班”,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设有农林类、工科类、经济管理类三种类型。学生(不含艺术类和省外专项计划批次录取的学生)可参加相关类型“创新实验班”选拨,学校组织的新生入学英语分级考试成绩作为入选“创新实验班”的条件之一,“创新实验班”实行以下的政策和措施: 1.学生享受的优惠政策。实验班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比例为50%;攻读硕士研究生后,中期考核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学校设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创新实验班学生开展国内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到国内外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或参与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实验班学生优先参加国家级、省级及学校组织的各类科研训练项目;此外,创新实验班在奖学金评定和其他各类评优等活动中,单独划定名额。 2.制订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年级实验班学生按学科门类培养;二年级学生按学科大类重点培养;三、四年级分流学生进入学院相关专业学习,学院对实验班学生开设专业特色课程或专业提高课程,加大双语教学授课比例。实行弹性学制及学分制。学制4年,在3—6年弹性学制内,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即可申请毕业。 3.采取名师授课制。实验班的课程由优秀教师担任授课教师,优先安排教学名师授课,以此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质量。 4.实行导师制。在全校范围内聘请知名教授或副教授作为实验班学生的导师并实行双向选择。每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不超过2名,导师负责指导专业学习和参与实践训练,学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5.加强科研训练。依托实验班所在学科专业的重点实验室、科研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研究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6.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实验班的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后,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在实验班所属类型专业中选择一个专业,学院根据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专业继续学习。7.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学校对开办创新实验班的学院、专业增拨一定比例的教学经费。主要用于资助图书资料建设、学生创新项目、学生论文发表的版面费等教学业务费开支。8.施行三重管理机制。实行指导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三重管理机制。每位学生除有导师外,还聘请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实验班所在学院安排优秀辅导员负责实验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日常管理及学习生活的指导。 通过以上政策和措施,学校全力支持创新实验班的开办,为创新实验班的同学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发展空间,为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

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学科。它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是法学中最重要的二级学科之一。广义的刑法学不仅研究刑法本身和实体的刑法规范(刑法解释学),也研究刑法规范的哲学基础(刑法哲学)、刑法历史(刑法史学)、犯罪的原因与对策(犯罪学)以及刑罚的执行(监狱学)等内容。刑法学的研究能够为国家治理犯罪问题献计献策,因此刑法学的命运是和国家的法治进程紧密相关的,刑法学在国家的法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个人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质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实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刑法学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刑法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司法实际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刑法学外文专业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个人研究方向简介 中国刑法学:中国刑法学立足中国实际,研究我国刑法的基本理论、原则、制度、体系以及重点、难点等问题。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不延长学习年限;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本人将提出申请,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要总学分36~38学分,本人将努力完成。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或司法实践。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授本专业课程若干章节、专题或主持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协助主讲老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或指导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在第2学年进行,时间为四周左右,至少完成4个学时的讲授工作或相当于此量的其它工作,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司法实践在导师指导下采取集中或者分散的方式进行,在假期或第五学期进行,到城乡进行法律咨询或法律服务或是到政法机关或者律师事务所协助办案。 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000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

太原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意见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依据教育部教研[ ]1号文“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学校决定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整体规划、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协同发展,以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准确把握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较快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各培养单位应充分发挥本单位各专业的优势和特色,积极探索和开展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专业实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范,在确保

质量的基础上,体现特色和差异。 二、培养模式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要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共分三个主要环节,即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其中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采用学分制进行量化考核,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环节不低于27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其中实践环节3学分)。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一般实行“双导师制”,即每名硕士研究生由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导师共同指导。 三、培养环节 (一)学制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课程分类与学习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分类与结构参照现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执行。

江财创新实验班计划

2011级国际经贸学院招生简章 国际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业试验班 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与财务管理) 一、培养目标 根据我校“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目标要求,顺应国际国创业教育形势,我校决定在国际经贸学院创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业试验班。该班在全校围选拔具有创业意向及创业潜质的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组成。 创业试验班按照“特色化管理、个性化培养、精英化教育、国际化视野”的办学思路,培养系统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和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强的公司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富有团队精神和创业潜能,毕业后能独立创办外向型企业或在涉外经贸企业、跨国公司、金融证券公司、政府外经贸管理部门开创性地从事外经贸企业经营与管理、跨国公司投融资管理、外经贸行政管理的中高级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二、培养特色 (一)特色化管理 1.小班管理。试验班为独立行政班,规模在30人左右,由国际经贸学院具有实践经验的院领导担任班主任。 2.授予双学士学位。试验班学生按照培养方案,修完各模块规定的学分,即可获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管理学(财务管理专业)双学士学位。 3.动态调整。试验班根据同学的表现和各项成绩评定,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如成绩不合格,将予以淘汰,淘汰的同学只能获得两个学位中的一个。 4.两段教学。试验班自第三学期开始每学期分为两段,第一段为常规教学;第二段为灵活教学,主要开展专题讲座、读书工程、创业实践、科研训练等教学活动。 (二)个性化培养 1.双导师指导。试验班为每位同学配备双导师,其中一名为学业导师,一名为实践导师。学业导师由本校具有较高理论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践导师主要有企业中高层具有国际商务和财务管理背景的管理者担任,其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习实训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