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说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说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说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说课教案设计

说课设计: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大气的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的基础上,同时又 为后面学习天气与气候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大气圈 与天气、气候一节的重点。b5E2RGbCAP (二)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海陆热力性质和季风形成之间的关系。 难点:1.1 月、7 月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变换; 2.西南季风的成因。
二、说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具体目标中“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p1EanqFDPw 1.读“1 月、7 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海陆分 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DXDiTa9E3d 2.读“亚洲季风图”,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说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形 成及特征的异同点。 ◇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具体目标中“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 分 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 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 见解和成果”的要求, 我确定本节课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RTCrpUDGiT 1.根据物理上关于比热容的知识,分析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根据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状 况的不同,分析气压带分布的差异。5PCzVD7HxA 2.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手段,表达自己学习本课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同学交流。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具体目标中“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 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和“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jLBHrnAILg 1.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 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xHAQX74J0X 2.通过季风环流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季风给我国带来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从而培

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关心和爱护自然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 意识。LDAYtRyKfE
三、说教法:
1.地图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对课本上四幅地图的判读、分析来实现,因为涉 及到全球海陆分布的基础知识,而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故确定地图法为本节课 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Zzz6ZB2Ltk 2.引导启发教学法: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动脑、 动口的机会,启发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 导,使学生达到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情感提升的目的。dvzfvkwMI1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师在课前收集材料,利用多媒体将静态信息加工成图、色、形、 声的动态信息,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rqyn14ZNXI
四、说学法:
1.问题解决法: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 积极思考、 分析、 探索、 解决问题, 达到启发创新思维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EmxvxOtOco 2.讨论探究法: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探究,达到学习成果共同分 享、在快乐中得到提高的目的。SixE2yXPq5
五、说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开动脑筋,主动提出问题。 教师准备:1.教师整理学生提交上来的问题,适当补充,汇编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2.制作相关课件。 探究活动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我是这样导入的:2005 年 10 月 17 日凌晨,神舟六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标志着神舟 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圆满成功。此时,分别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执行完神舟六号 飞船海上测控任务的 4 艘测量船开始返航,其中,从大西洋归来的“远望”三号船于 11 月 14 日顺利进入我国南海,由于预定航线台湾海峡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形成了风力9级以 上、涌浪4米以上的灾害性海况,故紧急抛锚海南某港湾,直到 11 月 23 日才顺利返回。请 问同学们,在这个时候,台湾海峡为什么会受北方强冷空气的影响呢?6ewMyirQFL 结合时事报道导入新课,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关注,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 到教学中来;同时又设置了疑问,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悬念,进而激发其释疑解惑的热情, 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kavU42VRUs
第二步: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探究题用幻灯片的形式展 示给学生。这一步骤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 的态度,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学习意识,能与别人交流,达成共识。y6v3ALoS89 展示幻灯片: 1.读图 2-2-13“七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讨论分析:①在亚洲印度附近副热带地区, 为什么是低压,而不是副热带高压?②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
M2ub6vSTnP
2.读图 2-2-14“一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讨论分析:①北半球冬季,亚洲副极地是什 么气压?原因是什么? ②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0YujCfmUCw 3.读图 2-2-15,分析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空气是怎样流动的,为什么这样流动? 4.东亚地区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为什么? 5.读图 2-2-15,分析南亚 1 月、7 月各吹什么风,为什么? 各小组根据需要探究的问题,制定组内合作学习方案,有分工,有合作,共同参与探 究活动。阅读课本、地图册及相关资料,记录要点,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组达成共识。
eUts8ZQVRd
在学生小组活动的同时,教师要巡回观察学生分组学习状况,适时帮助、鼓励或点拨, 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特别留意参与程度不够的学生。sQsAEJkW5T
第三步:知识构建,能力提升
通过对探究问题的合作分析,各小组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探究结果,教师在学生 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GMsIasNXkA 1.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冬夏季,海洋和大陆的气压状况将发生季节性转换。 2.海陆季节性气压中心对气压带的影响 海陆分布特点 北半球 海陆面积相当且相间分布 气压分布特点 陆地、海洋分别形成高、低气 压中心,并随季节发生变换
南半球
地表性质均一,特别是 30°S 陆地面积较小,且中高纬 以南的地区, 气压基本上呈带 度地区海洋连续分布 状分布
3.季风环流的形成(联系生活实际引入) (1)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重点分析南亚夏季风的形成)。TIrRGchYzg (3)东亚地区的季风最典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4)学生活动:读图 2-2-15,完成下表(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对比): 冬季风 季风区 成因 源地 风向 源地 风向 夏季风 分布地区

东亚季 风区
海陆热力 蒙古、 西 性质的差 伯利亚 异 海陆热力 性质的差 蒙古、 西 异、气压 伯利亚 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
西北风
副热带 太平洋
东南风
亚洲东部
南亚季 风区
东北风
赤道附 近印度 洋
西南风
亚洲印度 半岛和我 国西南一 带
第四步:评价创新,信息反馈
[练习一] 读图回答:
1.上图中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是:A 、B 2.冬、夏两季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上气压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冬季: 夏季:

; 。 [练习二] 读图填充:在下图标题中注明月份,在图中标出高气压、低气压、东南季风、西 南季风。

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辅导,因材施教。 精心选择课堂练习题, 是因为学生理解了的知识必须通过训练去强化, 通过运用去巩固 和提高,这样才能化为学生素质并形成能力;在学生做题的时候,教师巡视辅导,关注不同 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同时,课内完成一些作业,不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 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教师调控教学进程提 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7EqZcWLZNX 在小组合作探究、 同学相互交流、 教师总结提升、 学生练习反馈之后需要及时进行反思, 因为学习过程不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还是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学会学习,对终身 学习、终身发展大有裨益。lzq7IGf02E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回顾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途径,享受学习成 功的乐趣,总结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回顾教学过 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享受教学的乐趣,总结教学的方法,提升教学的能力。zvpgeqJ1hk
六、说作业、课外活动:
1.小组合作:用资料说明我国季风的存在。 提示:查阅去年本地报纸上的天气预报,看看冬季和夏季风向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习小组内各成员分工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资料搜 集能力。 2.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哪些好处。 提示:(1)采用对比的方法(把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漠地区进行比较,两 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全不同);NrpoJac3v1

(2)采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等情况)。 设计意图:布置学生讨论,教给学生运用对比和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扩大学生 的视野,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1nowfTG4KI 3.成果展示: 结合上面讨论的两个题目, 课后查阅报刊杂志, 或者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 每个学习小组出一期以“季风与天气”为主题的地理小报。各小组将自己的创作成果贴在教 室的后墙上,与同学分享。最后全班同学集中讨论、总结,开展成果评比。fjnFLDa5Z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