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诊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急诊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急诊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急诊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急诊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近年来,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目前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急诊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之一,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急危重症的抢救任务,因此,对急诊科医院感染质量的控制直接影响着急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分析急诊科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能够有效地切断医院感染的途径,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就医安全,也有利保护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

标签:医院感染;急诊科;对策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医院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以往仅治愈疾病方面,对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的照顾逐渐提高。而由于抗生素等滥用,医院感染发生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直接影响了医院的医疗卫生质量。而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急诊科院内感染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状态的感染和疾病的发生形式,是伴随着医院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的。近年来,由于滥用抗菌药物、细菌变异、耐药菌株的明显增多,以及社会老龄化及慢性疾病患者的增加,加之化疗、放疗、侵入性诊疗措施的广泛应用,使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医院感染已成为目前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

2 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及寄生虫等,绝大部分为细菌,其中60%~65%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耐药菌株引起的医院感染增多。2002 年、2004年美国相继报道了3 例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2010 年,超级细菌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和恐慌,”超级细菌”即”产NDM -1 耐药细菌”,即携带有NDM -1基因,能够编码I 型新德里金属B-内酰胺酶,对绝大多数抗生素(替加环素、多粘菌素除外)不再敏感的细菌。临床上多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菌造成的感染。其耐药性已经不再是仅仅针对数种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而是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急诊科就诊患者多为首诊且相对危重的患者,患者构成比较复杂,不易隔离治疗,且患者流动性大,这都大大加大了急诊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系数。

3 急诊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一、福建三明二院麻醉事件四名患者死亡 2008年9月3日至,0月10日~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连续发生2名病人术中和2名病人术后意外死亡事件。四例手术~无论是急性阑尾炎、子宫肌瘤、腹股沟斜疝手术还是颅骨修补术~均为治愈难度不大的常见手术~但在短短30多天内~居然连续四次在麻醉之后把一个个本该幸免的患者推向了死亡之路。 卫生部和省级专家组初步调查分析认为~这4起事件与医院围手术期患者管理不当有关~主要问题:一是医院管理者及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工作重视不够~麻醉科部分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医疗安全意识比较淡漠~医疗技术水平不高。二是规章制度不落实~没有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科室质量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对医疗技术准入把关不严~对开展难度较大的医疗技术~没有明确的人员资质要求和规定。四是没有很好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对连续发生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的重大问题重视不够~没有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干预。五是三明市卫生局作为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很好履行行政监督管理职责~没有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处理结果:三明市第二医院院长、分管副院长、麻醉科主任被撤职,三明市卫生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和医政负责人受到行政处分,4名死者的家属分别获20万元至40万元的经济补偿。

磁共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磁共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改进预防措施。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针对科室现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通过落实相关措施,全科人员积极参与并重视此项工作,大家增强了预防意识,从而推动了科室预防感染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结论加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做好消毒隔离,保护易感人群,增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标签:磁共振室;医院感染;预防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医疗安全最重要的一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磁共振以其检查过程安全、诊断准确的优势已成为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被越来越多的病患所接受,加强预防磁共振室感染的管理工作已成为日常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我院MRI室现有状况综合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危险因素 1.1环境因素核磁共振是医学影像检查,候诊人数多,病种复杂,健康体检者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处一室,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率。 1.2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我院是三甲医院,平均每天检查人数约在100人次,医务人员因为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皮肤损伤、工作时间紧等因素,普遍存在不重视手卫生和不规范洗手的问题[2],不能做到每位患者摆放体位后洗手、消毒。 1.3检查床污染扫描间是强磁场,不能多安装门窗,空气流通不畅,是多种病原微生物汇聚之地:有些急、重症、开放性损伤患者,因为病情变化或体位移动等因素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分泌物及血液、体液污染检查床,因为时间紧急医务人员可能暂时只做初步清洁、更换床单,不能做彻底消毒,留下了交叉感染的隐患。 1.4 侵袭性操作不规范为明确诊断很多患者需要做增强扫描,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到达靶器官以提高图像分辨率,此过程在扫描间完成,护士操作存在着无菌操作不规范现象或因洗手不便未能做到每次操作后立即洗手,注射针头由于磁场引力容易反弹扎到自已,职业暴露风险高。 2预防措施 2.1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认知度,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范围,每月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通风设施良好,环境保持整洁。医护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二、科室布局合理,便于诊治和疏散。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治疗、操作前后要洗手,必要时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四、地面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先用可吸湿材料去除污染物后,再清洁和消毒。治疗室、病房、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洗工具,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消毒后悬挂晾干备用。 五、安置住院病人时应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尽量单独安置。 六、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及卫生材料等的消毒管理。各种器械定期灭菌。止血带用垫巾,固定病人使用,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使用中必须每天消毒,湿化瓶每天更换灭菌蒸馏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七、病床应一床一套(巾)湿式清扫,床头桌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八、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棉被、床垫用床单元消毒机消毒,每半年至少1次。遇有血液、体液污染等特殊情况,应及时更换。 九、对住院病人、陪护、探视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教育。 十、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建立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登记制度,发生医院感染及时登记并报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及时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趋势时立即向医院感染控制科报告。 十一、垃圾实施分类入袋制度,医用垃圾置黄色塑料袋内,生活垃圾置黑色塑料袋内,及时封闭运送。 十二、对特殊感染病人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采取严格隔离措施,有蓝色隔离标识。对其产生的感染性引流液、体液等应严格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42989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与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她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就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就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就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卫生部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 3 术语与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与反馈给有关部门与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就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与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临床危险因 素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由于对三代头孢等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1],常导致严重的医院感染,使抗感染治疗相当困难。研究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是早期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作者对一组呼吸系统感染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病例作一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医院感染肺炎由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引起41例作为病例组,非产ESBLs 肺炎克雷伯菌引起59例作为对照组。医院感染肺炎诊断标准按文献相关标准[1,2],主要条件为咳嗽、咳痰,双侧或单侧肺有湿音或叩诊浊音,肺部X线胸片显示新的或进展性渗出病灶,次要条件有发热(体温≥38℃),周围血白细胞(WBC)≥10×109/L,深部痰细菌培养阳性。 1.2 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用统一表格,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侵袭性治疗(气管切开或插管、留置导尿管、引流管、鼻饲管)、抗菌素使用等项目;住院时间为入院至分离鉴定出菌株的时间;抗菌素使用为分离鉴定出肺炎克雷伯菌株时的前15d情况。(2)标本采集:清晨嗽口后用力咳痰,立即送检,连续2~3d,或经吸痰管或气管插管吸引,或用防污染毛刷刷取痰液。合格标本为痰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镜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3)细菌鉴定、药敏及ESBLs检测: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学培养,采用英国先德荧光快速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鉴定细菌及药敏试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及粪肠球菌ATCC33186进行质控;ESBLs菌株的确证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规定,采用抗菌药物头孢噻肟/克拉维酸(30μg/10μg)与头孢噻肟抑菌圈直径差值、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10μg)与头孢他啶抑菌圈差值来判断,当二种抗菌素中任何一种加克拉维酸后抑菌圈直径与不加克拉维酸的抑菌圈相比,增大值≥5mm时,判定为ESBLs阳性。用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进行质控。 1.3 统计学分析

口腔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口腔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本研究通过列举口腔科在医院感染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给出了如何在工作中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最终通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强防护,加强消毒灭菌,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标签:危险因素;分析;对策;消毒;灭菌 口腔是各种细菌和病原体的栖居之所,这些病原体,在口腔诊疗过程中的严重污染问题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口腔科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器械去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之间的病原性交叉感染和空气污染[1],使医院感染率上升。本研究就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 危险因素 1.1 诊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污染 医生在口腔治疗时,高速旋转的手机,形成气流,将带有病菌的飞沫、粉尘吹入空气中,血液、体液也会发生飞溅,进入空气,物体表面污染,病原菌通过呼吸道、气味进入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体内,造成医院感染。 1.2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 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手表皮污染,诊疗结束后,由于患者多,洗手不彻底或者忘记洗手直接为下一个患者诊治,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或用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了的手触碰了台面上的棉球缸、镊子杯等,之后诊治下一位患者时没有及时充分地消毒物体表面,造成交叉感染。 1.3 器械、材料消毒不彻底 (1)口腔诊疗中使用的手机,它的机头、轴承间有一定的腔隙,内部有大量的细菌芽胞,手机灭菌时如不采用3次予真空高压灭菌,就不一定彻底灭死细菌芽胞。用前未能空踩30s排菌,容易造成感染。 (2)在制备牙齿,或为患者开髓,或为患者取模时,常会有患者的血液、体液留在材料上,污染口腔托盘[2],如不严格消毒灭菌,会造成交叉感染。 1.4 消毒物品的污染 口腔科常将消毒溶液放置于小滴瓶中以方便医生使用。但是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口腔诊疗中有时滴管触碰了其他物体,被污染而不能及时更换;(2)滴管上的橡皮帽经常消毒不合格,有时甚至直接套上使用[3];(3)滴瓶不能按

医院感染监测要求要求规范46768

医院感染监测规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试行)卫生部2006年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3.6 抗菌药物使用率usage rate of antibiotic 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dose of antibiotic use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3.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4.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医院感染既包括患者被感染,也包括医务人员被感染。本文主要围绕患者被感染方面,整理归纳里近20年来被公开报道的21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 1、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某卫生院的38名剖官产患者中,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调查发现,该院在院内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原因:该院手术器械等清洗不彻底,存有血迹。手术用刀片、剪刀、缝合针和换药用剪刀等用戊二醛浸泡,不能达到灭菌效果,对部分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施有效监测,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忽视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 2、2009年11月16日,连云港市某医院发生5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该院儿科病房5名新生儿自2009年11月14日中午起相继出现发热、血象高等临床症状。调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及监测制度;内、儿科病区没有分开设置,医务人员也未分科设置;手卫生设施不完善,肥皂潮湿;卫生洗手意识不强,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执行手卫生;消毒液配制浓度概念不清。没有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清洁用具污迹斑斑;瓶撬、砂轮不清洁且未消毒。连云港市市卫生局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 3、2009 年,共有70 名患者在霍山县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28 名患者诊断为丙肝感染者,其中9 名明确为入院透析前已感染丙肝,其余19 名确定为与血液透析有关的丙肝感染,是一起医院感染事件。调查发现,该医院血液透析室的管理不规范。该院血液透析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规程不完善,无血液透析操作流程,透析器复用登记不规范,特别是在透析机的消毒、丙肝阳性患者的隔离及透析器复用的管理方面无具体要求;消毒隔离措施不落实。无论是阴性患者还是阳性患者,未能做到对透析机的一用一消毒,甚至未能做到每天消毒;使用未经许可的消毒液;未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浓度监测,部分透析机使用的消毒液浓度仅为标准浓度的50% ;未对直接用于患者的动静脉内漏穿刺针进行灭菌,易导致交叉感染;血液透析室的布局不合理,医院感染监控不到位,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淡薄、知识欠缺。 4、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云南大理州卫生局接到大理州某医院报告,先后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患者47例的报告。经省卫生厅专家组调查认定,这是一起与血液透析有关的医院感染事件,涉及丙肝感染者59人。主要原因是:该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一是血液透析室管理不规范;二是存在操作不规范;三是不排除丙肝“窗口期”患者通过使用复用机处理成为传染源。 5、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某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调查中发现问题包括:漠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求,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工作松懈,存在安全隐患;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不全,新生儿科未设新生儿专用的洗澡和配奶区域,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缺乏医院感染事件报告意识,仅有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兼职负责医院感染工作,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多起新生儿感染病例的聚集性发生,相关医务人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83480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Standard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前言 附录A~附录H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安华、任南、李六亿、文细毛、邓敏、李卫光、陆群、龚瑞娥、吕一欣。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全院综合性监测 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目标性监测 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 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3.6 抗菌药物使用率 usage rate of antibiotic 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 dose of antibiotic use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3.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 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4.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工作时间一律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手卫生。 2、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防护用品准备齐全并能正确使用。 二、环境管理 (一)各诊室、抢救室、治疗室、输液室等应每日进行环境表面的清洁消毒,定时开窗通风,空气消毒每日两次有记录。 (二)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遇有血液、体液等(根据污染量)污染时,应使用500mg/L/2000mg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三)诊疗桌、椅、检查床、平车、轮椅等应每日清洁消毒擦拭2次,遇到明显血液、体液污染或标本溢洒时应按照《血液体液污染处理流程》和《标本溢洒处理流程》及时处理。 三、消毒隔离 (一)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侵袭性操作的诊疗用品和各种治疗包、检查换药包均应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粘膜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二)无菌物品及消毒物品分类放置于物品柜内,物品柜保持清洁干净,按左放右取顺序摆放,定期检查有无过期。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三)无菌纱布、棉球、棉签等灭菌包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24h,在包装外注明开启时间.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4h. 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2h,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24h;置于容器中的无菌物品、无菌溶液,一经打开24小时内有效,并注明打开时间。 (四)酒精、碘酒(碘伏)手消剂等消毒剂应注明开瓶时间和到期时间,在有效期内使用,保持瓶盖严密;使用中的小包装≤7天,开启的大包装消毒剂≤30天,洗手液、手消液≤30天。使用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 (五)治疗车上的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车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六)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采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冲洗干燥

院内感染案例分析

院内感染暴发案例分析 浙江省疾控中心 李晔 ? 组织准备? 核实诊断 ? 确定暴发或流行存在? 建立病例定义? 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描述三间分布? 建立并检验假设? 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完善现场调查? 总结报告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学调查u 初步了解基本信息u 确定暴发u 核实诊断 u 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访谈u 描述三间分布u 检验假设控制及效果 黄褐假单胞菌(P . fulva )主要存在于环境中。2010年南韩报道了第一例由黄褐假单胞菌引 起的血流感染。 恶臭假单胞菌(P . putida )是一种低致病力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在免疫力低下患者或使用仪 器设备治疗、插管的患者中引发院内感染。恶臭假单胞菌也与因输入污染的血液引起的菌血症相关。 黄褐假单胞菌(P . fulva )和恶臭假单胞菌(P . putida )不是引发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在该医院的临床样本中很少被检测出,但是该医院最近报道了几例由这两种菌引起的感染事件,引起相关人员注意,因此开展了调查。 研究背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是一所三甲医院,约有1500张床位。2012年9月5日,心内科病房的两名患者在输液后突然发热。 9月6日血培养显示为P . fulva 。 9月7日,感控人员发现过去2年,心内科病房报道过相似的案例。成立调查小组(由传染病医生、微生物人员、感控人员和护士长组成)制定控制措施并开展调查。5天后,心内科病房出现了第三例P . fulva 血流感染患者。 研究背景

控制措施 地点措施 心内科病房收集并封存所有患者之前用过的静脉用药,并检测。 配药中心未开封的液体,生理盐水, 5%和10%的葡萄糖溶液等进行检测。 心内科病房和配药中心环境采样,工作台面,盛放药液的篮子,仪器设备和门把手。 心内科病房环境物表每天用5%次氯酸钠消毒两次。 整个医院告知所有医护人员P. fulva 感染暴发,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尤其 是手卫生。开展调查,先找到病人。 制定病例定义,找到所有病人。 病例定义: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有脓毒症症状和体征并且血培养假单 胞菌阳性( P. fulva 和 P. putida )所有患者。 搜索方式: 查阅实验室记录和病例档案。 患者调查结果 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通过查阅资料共找到20个患者,16例P. fulva,4例P. putida 。 三间分布 地点:心内科病房 12人; 神经外科病房 3人; ICU 2人; 胃肠外科 2人; 心内科监护病房 1人。 人群:75%男性,25%女性。 患者有基础性疾病,心梗,高血压,糖尿病等。 所有患者在发生假单胞菌感染前的48小时内都接受过静脉注射治疗。 大部分心内科病房患者还有超过24小时持续静脉注射的经历。 19例治愈,1例死于心衰。 时间:??实验室结果 仪器鉴定-DNA测序 阳性结果患者配药房物表患者使用药液 23份20份2份 长凳和盛药篮 1份 编号18患者的药液 未开封药液未检出病原体,提示?? PFGE

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ICU因其特殊的环境、收治患者的特殊性和经常采用的侵入性诊疗操作,而造成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一般病房高。医院感染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是导致危重患者最终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十分重要。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起着关键作用。某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2007年ICU目标性监测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率为8.9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尿路感染。在此过程中,针对入住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相关危险因素1.1 呼吸系统感染1.1.1 基础疾病ICU患者长期卧床、机体免疫力低下,且多处于昏迷状态,气道清除功能减弱,咳嗽与吞咽反射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口咽部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胃液返流发生误吸而使呼吸系统感染的几率增加。1.1.2 呼吸机使用机械通气是ICU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提供了机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手术,可损伤气道上皮,引起炎症反应,刺激气道分泌物增多,削弱咳嗽和纤毛清除功能,抑制吞咽活动和食管括约肌关闭,免疫第一道防线鼻-咽-口咽部失去了正常防御作用;气道湿化不足导致分泌物粘稠、结痂不宜排出,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大量研究资料证明,被污染的吸痰管、气管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及管路是造成呼吸道感染及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1.2 泌尿系统感染1.2.1 导尿术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采用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在导尿过程中若无菌观念不强、导尿操作不当极易造成尿道粘膜的损伤及细菌侵入,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 1.2.2 留置导尿管时间有文献资料显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留置尿管的时间呈正比。一般情况下留置导尿管超过3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大于90%。有文献报道,密闭式引流系统的应用可以使留置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由5天推至14天,持续留置导尿术14天后感染的发生率高达100%。女性患者由于其生理特征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因机体内环境紊乱等因素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1.2.3 导尿管护理尿道口消毒不严格,引流袋高于耻骨联合,频繁更换引流袋及不正确采集尿液标本等均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率增加。1.3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ICU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常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动脉内置管等侵入性操作,进行导管护理时若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容易造成微生物的侵入而导致败血症的发生;插管部位皮肤破损、炎症反应、操作人员操作不熟练等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屏障,成为病原菌进入人体的最大门户,而且血液亦是最好的细菌培养基。导管污染是引起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的重要致病因素,特别是导管接头是污染导管内面的起始部位,细菌可从接头处迁移到导管尖端。有学者研究证实:70%导管相关性脓毒血症是由于被细菌污染接头引起。 2 预防措施2.1 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每日采用循环风紫外线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1次,菌落数≤200CFU/m3;限制入室人员数量,减少人员流动;对转出或死亡患者床单位的物品、各种监护和治疗设备等及时进行终末消毒;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严格采取标准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2.2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加强气道湿化,定时吸痰,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持续机械通气期间,患者尽量采取半卧位;靠近气管内导管的管道应维持于整个装置的最高位,以便管道内冷凝水能顺势向下排入积水杯,采取胃肠减压术以防止呕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原卫生部2003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3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原卫生部2009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5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染。 3.2呼吸道卫生respiratory hygiene 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WS/T 511-2016,定义3.4] 3.3安全注射safe injection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3.4安全注射装置safety-engineered devices 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后能屏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1.1 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门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试题

十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试题 一、单项选择(9题)二、多项选择(5题) 三、填空题 (12题) 四、判断题(10题)五、简答题(1题) 一、单选题(9题) 1、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多长时间。(D) 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24个月 2、医院开展目标性监测时,持续时间应连续多长时间以上。(B) 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24个月 3、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多长时间至少开展一次。(C) 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24个月 4、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简称为(A) A PDR-A B B PDR-PA C VRE D ESBLs E MSSA 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为(D) A MSSA B PRP C VRE D MRSA E MSSA 6、ICU患者目标性监测,临床病情等级评定,需要多少时间1次(B) A 每日 B 每周 C 每月 D每季 E每年 7、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患者住院日表示。(C) A 10个 B 100个 C 1000个 D 10000个 8、目标性监测是针对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D) A 全部住院患者 B 门诊病人 C 医务人员 D 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 9、医院应按每实际使用病床,配备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D) A 50-100张 B 100-150张 C 150-200张 D 200-250张 二、多选题(5题) 1、关于医院感染监测,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E) A 包括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B 具有长期、系统、连续的特点 C 研究对象是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D 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E 所有医院都必须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2、关于医院感染全院综合性监测,下面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ACE) A 监测对象即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

门、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门、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合理分区,人流、物流的途径分布合理,普通门诊、儿科、急诊室、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分开,设单独出入口,有预检分诊制度。 2.普通病人和特殊感染病人分室就诊,诊查传染病人后应更换诊查床单,物体表面用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消毒,医护人员接触传染病人后个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诊室定时同时通风,特别是在接诊儿科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和接诊咳嗽厉害的病人后迅速通风。 3.抢救室、清创室、治疗室定时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 4.各诊室均应备有流水洗手装置和洗手液、每日更换床套、枕套,有污染随时更换。 5.医护人员在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无菌操作前衣帽整齐,戴口罩并吸收。 6.医护人员如有特殊感染不得进入治疗室或进行无菌操作。 7.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注射器、输液器应一人一针一管,用后按要求统一回收处理。 8.对疑似有传染病的病人应隔离,医务人员针对性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穿隔离衣(如疑有狂犬病时),当病人转走时进行终末消毒。凡疑为特殊感染敷料、废弃物及一次性无菌手套、棉签等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封闭,统一焚烧处理。

9.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止血带一人一用,用后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10.地面及床头桌湿式,并湿式扫床,一桌一床,一床一套,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拖布标记明确,清洗后悬挂晾干。 1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和日期,有效期内使用,开启的无菌包有效期为24小时,已抽取的摇曳有效期为2小时。 12.医护人员应了解消毒的性能、作用,有效浓度、作用时间、配置方法,使用中的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定期监测及更换,并做好记录。 13.呼吸机关路应专人专用,使用中的管路定期更换,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14.雾化药杯及口服药杯做到一用一消毒,用毕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干燥保存。 15.氧气管专用,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日消毒并更换无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16.体温表做到一用一消毒,用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干燥保存。 17.血压计及听诊器用75%乙醇擦拭,袖带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后晾干备用。如被血液及体液污染应随时清洗消毒。 18.收治2个病人之间应更换床单,铺清洁床单,铺清洁床单前应以消毒液抹洗床架、床头柜、 19.床单位终末消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院内感染在线作业答案

. 医院内感染 全卷共50 题剩余0 题未作答得分9.4 是非题 1.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在过去的10多年中变化最大的是真菌和病毒,其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升高。 本题答案: 正确 对错 2.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生物监测的指示菌株是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本题答案: 正确 对错 3.Ⅲ、Ⅳ类环境空气平均菌落数卫生标准≤ 4. 0(5min)cfu/皿。 本题答案: 正确 对错 4.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 CFU /cm2。 本题答案: 错误 对错 5.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为入院72小时后发生属医院感染。 本题答案: 正确 对错 6.医院感染高危区的管理,包括ICU、血液净化室、消毒供应室、内窥镜室、导管室以及口腔科、输血科和检验科均应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监测制度。 本题答案: 正确 对错 7.血液透析液的细菌培养应每月1 次,要求细菌数<200 CFU/mL。 本题答案: 正确 对错 8.感染性疾病只能通过一种途径传播。 本题答案: 正确 对错 9.若只有一个血标本培养阳性且提示为皮肤定植菌,一般考虑为血管导管相关的感染。 本题答案:

对错 10.医院感染中造成损失最大,问题最严重,研究最多的是产褥热。 本题答案: . . 正确 对错 11.紫外线以波长250~270nm之间杀菌能力最强。 本题答案: 正确 对错 12.常规监测时被采物体表面<100 cm2,取全部表面;被采物体表面≥100 cm2 ,取100 cm2 。 本题答案: 正确 对错 13.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本题答案: 正确 对错 1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获得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本题答案: 正确 对错 15.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后,应当于24h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本题答案: 正确 对错 16.完整皮肤黏膜接触了经血液传播疾病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或者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者,应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本题答案: 正确 对错 17.干热灭菌效果生物监测的指示菌株是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本题答案: 正确 对错 18.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生长。 本题答案: 正确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6年9月~2007年8月期间出院15 859例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 859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46例,感染率为4.07%。血液科、ICU和肿瘤科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3个科室出院人次仅为全院的6.82%,感染人次占全院的32.66%,感染例次占全院35.1%(244/695)。常见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占总感染例次的58.56%(407/695),其次是皮肤软组织感染11.51%(80/695)、泌尿道10.94%(76/695)和胃肠道感染9.78%(68/695)。结论:为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应加强对重点科室患者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感染的关注,合理使用抗生素,限制创伤性操作,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外源性感染。 【关键词】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当前,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一大课题。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也部分地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对我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调查对象为我院各科室2006年9月~2007年8月期间出院或死亡的患者15859例。所有感染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均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确定调查内容,查阅每份病历。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在医院感染的患者中,按不同科室、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1.3 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1]和医师、护士的记录及患者的各种化验结果。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计算,超过其常规潜伏期而发生的感染可定为医院感染;对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发生在入院48 h以后者可定为医院感染。 2 结果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一、福建三明二院麻醉事件四名患者死亡 2008年9月3日至,0月10日~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连续发生2名病人术中和2名病人术后意外死亡事件。四例手术~无论是急性阑尾炎、子宫肌瘤、腹股沟斜疝手术还是颅骨修补术~均为治愈难度不大的常见手术~但在短短30多天内~居然连续四次在麻醉之后把一个个本该幸免的患者推向了死亡之路。 卫生部和省级专家组初步调查分析认为~这4起事件与医院围手术期患者管理不当有关~主要问题:一是医院管理者及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工作重视不够~麻醉科部分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医疗安全意识比较淡漠~医疗技术水平不高。二是规章制度不落实~没有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科室质量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对医疗技术准入把关不严~对开展难度较大的医疗技术~没有明确的人员资质要求和规定。四是没有很好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对连续发生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的重大问题重视不够~没有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干预。五是三明市卫生局作为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很好履行行政监督管理职责~没有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处理结果:三明市第二医院院长、分管副院长、麻醉科主任被撤职,三明市卫生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和医政负责人受到行政处分,4名死者的家属分别获20万元至40万元的经济补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