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量的获得

能量的获得

能量的获得
能量的获得

4.4能量的获得

教学目标:1、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懂得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2、列举人体及植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实例,比较其与有氧呼吸的异同点。

3、举例说明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获得氧气的方式不同。

教学重难点:能量的获得

教学方法:图表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用具: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录像

师:运动员举起杠铃,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做功需要消耗能量,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生: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师:学习、休息、运动等各项生命活动都要消耗能量,那么生命活动消耗了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获得?

生:从食物中获得

板书:4.4能量的获得

师:你知道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哪些营养物质吗?

生:

师:大多数来自于糖类,一部分来自于脂肪,极少数来源于蛋白质

板书:一、能量来源: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师:我们在第一节学习过,有机物在体外燃烧也能放出能量,那么体内是否也与体外一样呢?师:那么它们是如何为人体提供所需能量呢?

生:

板书:二、氧化供能

师:食物中的糖类等有机物通过消化吸收,并通过循环系统将营养物质传送到细胞,在细胞中被彻底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时,释放出全部的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这一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板书:有氧呼吸:糖类+ 氧气二氧化碳+ 水+ 能量

师:有机物在体内彻底氧化和体外燃烧释放的能量是一样吗?两者有何异同?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需要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那么当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不能满足生命活动时,人体是如何获得能量的呢?

下面请看:配音(体育课上,小明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100米的测试,小明全速奔跑,取得良好的成绩,跑后,小明和同学们一样感到两腿酸酸的,小明百思不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师:同学有没有这种感觉?

生:有,两腿酸酸的.

师:除了酸酸的以外,还有其它吗?比如呼吸、心跳。

师:是什么原因造成两腿酸酸呢?

学生看书

师:原来人体在激烈运动时,肌肉细胞急需大量能量的供应,这时虽然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增加,但仍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以致肌肉处于暂时的相对缺氧状态,于是细胞就进行了无氧呼吸

板书:无氧呼吸:细胞在没有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

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葡萄糖乳酸+ 能量(少量)

师:激烈运动时由于产生了乳酸才会觉得酸,休息后,乳酸继续被氧化分解,酸胀的感觉也就消失了,但它是对能量需求的一种暂时补充。

师::除了人体会在肌肉暂时缺氧的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释放一些能量,其他生物也会。出示小资料

高等植物和高等动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但在缺氧条件下,部分组织细胞仍保持着无氧呼吸的能力。如在水淹情况下,高等植物可以进行短时间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少量能量,以适应缺氧的环境。又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进行无氧呼吸时却产生乳酸。而高等动物和人在局部组织缺氧时,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均产生乳酸。是常生活中的酿葡萄酒,苹果放久了有酒味,腌咸菜等都进行无氧呼吸. 师:请同学们写出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表达式(一学生板演,其它学生书写)

葡萄糖酒精+ 二氧化碳+ 能量(少量)

所以我们根据有无氧气参与将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

问:通过以上的学习,你知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何不同吗?请结合书本回答。

思考:能否将无氧呼吸作为能量获得的主要途径呢?请举例说明

生:不能,因为无氧释放的能量少,不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设问:有氧呼吸是细胞主要的呼吸形式,为什么还有无氧呼吸呢?

小资料

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气,那时的生物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于无氧呼吸。也就是在无氧条件下,在酶的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有些微生物至今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如乳酸菌。随着绿色植物的出现和繁殖,大气中的氧气增加,生物细胞可以在有氧的条件下,把有机物彻底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即进行有氧呼吸。由于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具有更高的效率,地球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有氧呼吸也成为高等植物和动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过渡:动物靠食物和氧气维持生命,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获得氧气的方式也不同。小明同学在网上查资料的过程,找到一个很有趣的动物故事,请同学看看一只蝗虫到池塘边玩,遇到鲫鱼正在水里吐泡泡。鲫鱼说:“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个小时吗?”蝗虫满不在乎:“敢呀!但是你赶跑到陆地上呆上一个小时吗?”青蛙跑来作证,蝗虫将头深深地浸入水中,一小时以后安然无恙的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鲫鱼不得已,只好跳到岸上,不一会便死去了。

同学们,鲫鱼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这只小鲫鱼,这时候你会怎样做?

学生:

问:你能说出下列动物的呼吸器官吗?

出示动物图:家鸽、狗、乌龟

生:

小结:略

练习

1、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2、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人体骨骼肌细胞获取能量的方式是( )

A、只有无氧呼吸

B、主要是无氧呼吸

C、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并重

D、主要是有氧呼吸

3、苹果贮藏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散发出来?

4、下列关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前者需要氧气,后者不需要氧气

B、前者产生二氧化碳,后者不产生二氧化碳

C、前者分解有机物彻底,后者分解有机物不彻

D、前者释放能量多,后者释放能量少

5、取两只相似的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同时将乙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浸入水中,结果是()

A、甲先死

B、乙先死

C、同时死

D、不一定

6、下图表示环境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细胞中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

(1)图中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多,这些二氧

化碳是的产物

(2)由B到C二氧化碳急剧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3)为了储藏水果和蔬菜,储藏室里的氧气浓度应调整到图

中哪一点对应的浓度?理由是什么?

板书设计:

4.4能量的获得

一、能量来源: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类

二、氧化供能:细胞内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糖类+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无氧呼吸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

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九上科学第四章第四节能量的获得学习单

《第四节能量的获得》学习单 一、课前预习 1.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糖类+氧++能量。 2.人体在无氧呼吸的情况下: 葡萄糖+能量(少量)。 3.植物在无氧呼吸的情况下: 葡萄糖++能量(少量)。 4.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5.动物维持生命活动需要和,鱼类在水中是用呼吸的,蝗虫是用呼吸的,鸟类是呼吸的,哺乳类动物是用呼吸的。 二、课内演练 1.人体内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细胞的作用。 2.细胞的呼吸作用按照是否需要氧气,可分为和,其中高等植物和动物呼吸的主要方式是,高等植物在被水淹的情况下,也可进行短期的,微生物也是通过作用来获得能量的,但有些微生物在进行呼吸作用的时候,不需要氧气,它们进行的呼吸作用叫呼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为,是微生物获取能量、进行生命活动的方式之一。 3. 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人体骨骼肌细胞获取能量的方式是 ( ) A.只有无氧呼吸 B.主要是无氧呼吸 C.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并重 D.主要是有氧呼吸 4.饲养金鱼的人,每天都需用新鲜的水更换鱼缸中的陈水。但如果在缸内放置一些金鱼藻,则可以延长换水的时间,其主要原因是( ) A.金鱼以金鱼藻为食 B.金鱼藻可制造葡萄糖,供金鱼食用 C.金鱼藻可吸附水中污物,保持水的清洁

D.金鱼藻可吸收金鱼排出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供金鱼呼吸 5.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都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B.都释放能量 C.都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D.都有酶在其中起催化作用 6.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可再生资源,我国正式开展实施“玉米转化汽油醇”工程。 汽油醇主要是由汽油与乙醇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下列反应与“玉米转化汽油醇” 这项技术直接相关的是 ( )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B.糖类+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C.葡萄糖乳酸+能量 D.葡萄糖酒精(乙醇)+二氧化碳+能量7.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的特点是 ( ) A.需要酶的参与 B.分解有机物 C.释放能量 D.有机物彻底氧化 8.为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常向贮藏室中通人N2和CO2,其目的是 ( ) A.抑制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B.抑制无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C.促进有氧呼吸,保持一定的贮藏温度 D.促进无氧呼吸,保持一定的贮藏温度 9.右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的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影响,呼吸曲线 a.b.c分别代表了() A、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 B、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 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 D、草履虫、酵母菌、乳酸菌 10.某同学在体育课上参加1000米长跑,在长跑过程中对他腿部肌肉组织内的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其含量如图所示。 (1)请写出A、B、C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的物质:A.; B.;C.。 (2)在长跑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有机物的 分解。 (3)产生C物质的过程叫呼吸。 11.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压实后挖个小坑,淋上一些凉开水;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⑤将糯米饭放人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放置在温暖的地方;⑥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以上容器及毛巾等均要求消毒)。请对照制作工序,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正确顺序: (填序号)。 (2)酒曲中含有的主要菌种是。 (3)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 。 (4)有人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甜酒没制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请分析可能 的原因: 光照 叶绿体 酶 酶 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能量试题教科版

第二章第4节能量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 2. 仿照表格中的例子填空,说明某一物体具有某种形式的能量或某一现象中伴随某种能量 4. 现在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你知道这些家用 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分别是将电能转化为什么形式的能吗?(至少举3例)5. 观察自己家中的家用电器的能量转化,填写下表。 二、选择题 1. 原子弹爆炸可毁灭城市、核电站可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电能可说明具有能量的是() A. 电和光 B. 做机械运动的物体 C. 物体内部运动的分子 D. 原子核内部 2. 出行是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出行的工具多种多样,使用的能源也不尽相同。 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燃油汽车所消耗能量的类型分别是() ①生物能②核能③电能④太阳能⑤化学能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 夏天,人睡在石床上比睡在木床上感到舒服的原因是() A. 石床光滑 B. 石床比木床凉一些 C. 石床比木床能量转移的效果好 D. 石床比木床能量转移的效果差 4. 种花既能美化,也能绿化环境,家庭种花是一门科学,家庭种花不能长时间放在室内,而 要经常让阳光照射,这样做的原因是() A. 太阳光有紫外线,可以杀虫灭菌 B. 进行光合作用,发生能量的转化 C. 提高土壤的温度,便于生长 D. 以上三种都正确 5. 下列能源都属新能源的是()

A. 电能、水能、风能、化石燃料 B. 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 C. 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 D. 核能、化石燃料、地热能、电能 6. 在火力发电站,运进的是“煤”,送出的是“电”。在这个过程中能量转化是() A. 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B. 化学能→重力势能→动能→电能 C. 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D. 内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运动快慢 2.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四节 能量练习 (新版)教科版

第四节能量 1.关于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正在发声的物体具有声能 B.正在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C.可见光可以传递光能,不可见光不能传递光能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出行是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出行的工具多种多样,使用的能源也不尽相同。燃油汽车所消耗能量的类型是( D) A.生物能 B.电能 C.太阳能 D.化学能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的是( D ) A.五楼掉下的花盆 B.弯弓射出的箭 C.转动的电风扇 D.野营时用篝火取暖 4.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电动机工作时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__机械__能;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__内__能。 5.利用能的过程是把一种形式的能量__转化__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的过程;或者是把能量从一个物体__转移__到另外一个物体。利用太阳灶烧水是能量的__转移__,利用电水壶烧水是能量的__转化__。 6.下列不是利用电能的机器是( C) A.电饭煲B.电磁炉 C.汽油机D.电水壶 7.下列现象中,与光具有同种形式能量的物体是( B ) A.急速飞出的足球B.亮着的白炽灯 C.被冲开的热水瓶盖D.爆炸的氢弹 8.生活中有关能量转化的实例很多,下列现象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B) A.摩擦起电 B.摩擦生热 C.燃料燃烧 D.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抽到高处 9.傍晚,北京的天空风雨大作,电闪雷鸣,街头一棵树被雷电击断了,这个现象说明:闪电具有__能量__。 10.歌曲中“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这是由于太阳能__转化__(选填“转移”或“转化”)为植物中的能量,植物获得能量而生长。 11.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释放出巨大的__能量__,将广岛和长崎夷为平地,直接造成20多万人丧生,加快了日本投降的步伐,为二战的早日结束做出了贡献。 12.飞流直下的江水在做__机械__运动,有时我们会把它们视为“洪水猛兽”,说明奔腾的水具有__能量__。 13.“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刘邦写的这首《大风歌》,说明风云具有

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四节 能量》教案

《第四节能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2.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3.初步了解机械能、电能、光能、内能、核能等能量形式。 教学重点 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分析能量转化和转移现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量度,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能量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我们经常应用的能量都有哪些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四节能量》。(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各种形式的能量 自主阅读教材P32,完成下列问题: 1.能量是与物质运动紧密相连的物理量。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所以,任何物体都具有__能量__。但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2.常见的能量形式:__机械能__、__内能__、__电能__、__光能__、__核能__等。

3.各种形式的能量: (1)机械能:做__机械运动__的物体具有机械能,机械能又包括__动能__和__势能__。如__行驶的汽车、飞行的飞机__都具有机械能。 (2)内能:物体由于__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__而具有的能,也叫做__热__能。 思考:哪些物体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__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状态、温度等有关。__ (3)电能:__电荷定向移动__具有的能量。 思考:假如没有了电能,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 __假如没有了电能,一切电力生产加工都不存在;家里的各种用电器都无法工作。__ (4)光能:以__光__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量。比如__太阳光使冰柱融化成水。__ (5)声能:__声波__具有的能量。比如:__爆炸声震碎玻璃。__ (6)磁能:与__磁体__相联系的能,比如:磁铁吸引__铁、钴、镍__等物体时具有的能。 (7)化学能:物体发生__化学变化__所释放的能量,比如:__燃料燃烧。__ (8)核能:由于__核裂变或核聚变__而释放出的能量,比如:__原子弹爆炸。__ (二)能量的转移与转化 自主阅读教材P33,完成下列各题: 4.能量既可以__转移__,也可以__转化__。 5.能量的转移: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改变的叫能量的__转移。__ 6.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形式发生改变的叫能量的__转化__。如:__燃料的燃烧。__ 思考:判断下列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还是转化,以及是什么形式的能之间的转移或转化。 摩擦生热:__能量的转化,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__。 水电站里水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__能量的转化,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8第四节 能量消耗测定

第四节能量消耗测定 人体各项活动消耗的能量及每目的总能量消耗,有不同测定方法。人体总能量消耗(total energy expenditure,TEE)测定是研究能量需要量的常用方法。 一、直接测热法 直接测热法(direct calorimetry)测定能量消耗较精确的方法是直接测定人体在某 一时间内向外散失的热量。此法是将受试者关闭在直接量热器内。量热器是用铜板特制 的小室,整个室又用锌板及木板包围。铜板、锌板及木板中间各隔一层空气,使其不易 传热。室顶装置铜管,借冷水在管内的流动以吸收受试者散出的热量并维持室内温度的 恒定。受试者在室内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别用氢氧化钾及浓硫酸吸收;所消耗的氧,则设法补充;并用压力调节器以调节室内压力的恒定。 受试者所放出的热,一部分用以蒸发排出的水使之变为水蒸气,随空气流出室外。 所以即可根据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及被浓硫酸吸收的水量计算水蒸发时所需的热量;另一 部分则被室顶铜管内的冷水所吸收,所以测定水的循环量及流人和流出量热室的温度 差,即可计算随水流出室外的热量。因为整个量热室温度恒定。受试者的体温亦无改变,所以水蒸发时所需的热量及随水流出室外的热量之和即为受试者的能量消耗量。 多年来,直接测热装置有不少改进。例如,用空气代替水来吸收受试者所散发的热量,即将调节到一定温度的空气送入隔热的受试者居室中,然后使这些空气通过热交换装置,以测算受试者在一定时间内散发的热量。这种测热装置适用于人和大动物,而且同早期的测热装置相比更为精确。 由于这种测热装置设计、制造复杂,应用受到限制,目前主要用于肥胖和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等研究工作。 二、问接测热法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量和生成物的量之间呈一定的比例关系,即定比关系。例如,氧化1mol 葡萄糖,需要6mol02,同时产生6molC02 和6molH20,并释放一定的能量。同一种化学反应,不论经过什么样的中间步骤,也不管反应条件差异有多大,这种定比关系不变。例如,在体内氧化1mol葡萄糖与体外燃烧lmol葡萄糖都要消耗6mol02,产生6molC02,和6molH20,而且产生的能量也相等。因为测定时,人体所用的能量可由蛋白质、脂类及碳水化合物提供,不同的比例产能也不同,故在测定呼出气体中可求出呼 吸商(RQ),以准确求出能量消耗,总的来说可根据生活劳动过程中氧的消耗与二氧化碳的排出测定、推算能量消耗量。 (二)双标记水法 其基本方法是给实验对象喝少量双标记水(婴儿剂量0.3g/kg),然后每1~2 天收集一次尿样,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尿样H和0 的丰度(enrichment)。根据H和0的消失率计算能量消耗量。 (三)生活观察法 即记录被测定对象一日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动作及时间,然后查《能量消耗率表>>再经过计算,得一日能量消耗量。 例如某调查对象,身高173cm,体重63kg,体表面积为 1.72m*m ,则该被调查对象 24 小时能量消耗量见表1-2-3。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第四节-能量的获得

第四节能量的获得 A概念,B概念理解,C概念应用,D综合提升 A类题 1.体内能量的获得。 获得的能量=___ _的能量+___ _的能量。 氧化供能:糖类 + 氧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无氧呼吸:葡萄糖乳酸 + 能量 (少量) 2.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出的能量,与在体外燃烧所释放的能量是。只是体内的氧化过程比较。细胞通过作用氧化分解、和,释放出,供给生命活动需要。 3.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多来源于,也有一部分来源于,极少数来源于。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B类题 1.人体吸收的氧的最终去向是( ) A.用来构成组织 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用来分解有机物 D.用来交换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3.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后的产物是 ( ) A.二氧化碳和酒精 B.二氧化碳和水 C.二氧化碳和乳酸 D.酒精和水 4.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发生烂根现象的原因是 ( ) 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而受害. 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过快而引起烂根 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受到毒害 D.土壤中因水涝温度低,使根受低温损害 5.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二氧化碳或抽取空气,能延长贮藏时间,主要是用于 ( ) A.抑制有氧呼吸 B.促进有氧呼吸 C.抑制无氧呼吸 D.促进无氧呼吸 6.浸在水中的水稻种子和不浸在水中的水稻种子进行呼吸时,都能产生的物质是 ( ) A.磷酸 B.酒精 C.二氧化碳 D.乳酸 7.人体内组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可将有机物分解,从中获得了生理活动所需要的 ( ) A.能量 B.有机物 C.无机物 D.二氧化碳 8.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加盖后坛口必须加密封。用水密封坛口的主要目的是 ( ) A.隔绝空气,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B.造成缺氧环境,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C.利于醋酸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 D.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9.在水中,鱼口为什么不停地开闭 答:鱼口的开和闭,目的是为了让水从口进入,从鳃盖处流出,同时使水与鳃丝充分接触而获取氧。

第四节 电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第二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4 电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P213) 1. 计算例题1中场能的一半分布在半径多大的球面内。 解: 2. 空气中一直径为10厘米的导体球,电位为8000伏,问它表面处的场能密度(即单位体积内的电场能量)是多少? 解: 3. 在介电常数为r ε的无限大均匀介质中,有一半径为R 的导体球带电荷Q 。求电场的能量。 解: 4. 半径为2.0厘米的导体球外套有一个与它同心的导体球壳,壳的内外半径分别为4.0厘米和 5.0厘米,球与壳间是空气。壳外也是空气,当内球的电荷量为8 3.010-?库仑时,⑴ 这个系统储藏了多少电能?⑵ 如果用导线把壳与球联在一起,结果如何? 解: 5. 球形电容器的内外半径分别为1R 和2R ,电位差为U 。⑴ 求电位能;⑵ 求电场的能量;比较两个结果。 解: 6. 半径为a 的导体圆柱外面,套有一半径为b 的同轴导体圆筒,长度都是l ,其间充满了介电常数为r ε的均匀介质。圆柱带电为Q ,圆筒带电为Q -,略去边缘效应。 ⑴ 整个介质内的电场总能量e W 是多少? ⑵ 证明:2 12e Q W C =,式中C 是圆柱和圆筒间的电容。

解: 7. 半径为a的长直导线,外面套有共轴导体圆筒,筒的内半径为b,导线与圆筒间充满介电常数为rε -。略去边缘效应,求沿轴线单位长的均匀介质。沿轴线单位长度上导线带电为λ,圆筒带电为λ 度的电场能量。 解: 8.圆柱电容器由一长直导线和套在它外面的共轴导体圆筒构成,设导线的半径为a,圆筒的内半径为 b。证明:这电容器所储藏的能量有一半是在半径r 证明: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四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东北师大附中高二测试)知道了某过程有自发性之后,则() A.可判断出过程的方向 B.可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可预测过程发生完成的快慢 D.可判断过程的热效应 解析:选A。判断某反应是否自发,只是判断反应的方向,与是否会发生、反应的快慢、反应的热效应无关。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 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 C.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 D.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解析:选C。熵值增大的反应,即ΔS>0的反应容易自发进行,所以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有关;熵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所以B错;自发反应不一定ΔS>0,故D错。 3.(2012·九江高二质检)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 A.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B.2H2(g)+O2(g)===2H2O(g) C.HCl(g)+NH3(g) ===NH4Cl(s) D.NH4HCO3(s) ===NH3(g)+H2O(g)+CO2(g) 解析:选D。同一物质由气态变液态或化学反应中气体物质的量减少,都是熵减的,气体物质增加的是熵增加的,故A、B、C是熵减少,D是熵增加。 4.能用焓判据判断下列过程方向的是() A.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变干 B.硝酸铵溶于水 C.100 ℃时的水蒸气凝结成水 D.25 ℃、101 kPa时2N2O5(g) ===4NO2(g)+O2(g)ΔH=+56.7 kJ·mol-1能自发进行 解析:选C。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和硝酸铵溶于水都是自发过程,该过程虽然吸收热量,但熵值增大,熵增效应超过了能量效应;100 ℃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是自发过程,因为该过程释放了能量,使体系能量降低,符合题意;D项中反应是吸热反应,同时又是熵增反应,熵增效应同样超过了能量效应。 5.对反应的方向起作用的因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有时焓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B.有时熵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C.焓变和熵变是判断反应方向的两个主要因素 D.任何情况下,温度都不可能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解析:选D。根据ΔG=ΔH-T·ΔS,若ΔH>0,ΔS>0时,温度(T)很高,可能ΔG<0,反应自发进行,若ΔH<0,ΔS<0,温度很低,可能ΔG<0,反应自发进行,此时T起决定作用。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四节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课时新授课 枣庄市(山亭区)第十一中学姓名:甘同英 使用日期:2013年10月8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 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用: 音叉一只、铁钉3个、玻璃一块、示波器、泡沫塑料、闹钟一个、鞋盒一盒、海绵一块、报纸两张、多媒体等 学生用: 音叉一只、铁钉2个、玻璃一块、泡沫塑料、闹钟一个、鞋盒一个、海绵、 报纸一张等——5组。 【教学过程】

教师演示

噪声的波形 敲击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是否有规则? 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 【问题初探】

汽车喇叭声 动车经过时的声音飞机飞过的轰轰声 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情景播放音乐然后归纳得出从环保角度对噪声的定义:

【课件展示】 噪声对人类的影响: ----心理效应、生理效应和物理效应 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 举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曾用尖锐的噪声来折磨被俘人员,使他们精神错乱以获取口供。 2.生理效应:出现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初级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重点第二章第四节

(一)能量代谢 1岁以内总能量需求110kcal/(kg·d) ,总液体需求150ml/kg.d 基础代谢 55kcal/(kg·d)。 1.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所需热能,在婴儿约为55kcal/(kg·d),成人时为25kcal~30kcal/(kg·d)。 2.食物的热力作用。 3.活动消耗。 4.排泄消耗。 5.生长所需-小儿特殊的能量需求。 一、小儿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供给人体能量的三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糖类,它们在体内实际产能约为:蛋白质4kcal/g(17kJ/g),死 脂肪9kcal/g(38kJ/g),就 糖类4kcal/g(17kJ/g)。死 小儿各年龄组所需能量 年龄所需能量kJ(kcal)/kg.d <1岁419 (110) 3岁377 (100)

6岁335 (90) 9岁293 (80) 12岁250 (70) 15岁210 (60) 小儿各年龄组所需水量 年龄所需水量(ml/kg.d) <1岁150 3岁125 6岁100 9岁75 12岁50 正常小儿每日、每公斤需求热卡:1岁以内110kcal,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10kcal。正常小儿每日、每公斤需求水量:1岁以内150ml,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25ml。成人水量45 -50(ml/kg.d) 男孩,1岁半。其基础代谢所需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为 A.30%以下 B.30%~40% C.50%~60% D.70%~80% E.80%以上 『正确答案』C (1~4共用正确答案)

A.150ml/kg B.25ml/kg C.100ml/kg D.75ml/kg E.40ml/kg 每日所需水分 1.婴儿 『正确答案』A 2.成人 『正确答案』E 3.学龄儿 『正确答案』D 4.学龄前儿 『正确答案』C 小儿特有的能量需求是 A.食物热力作用 B.排泄丢失 C.活动所需 D.生长发育 E.基础代谢 『正确答案』D (二)营养素和水的需要

第四节 简谐振动的能量

第二次课: 2学时 1 题目: §8.4 简谐振动的能量 §8.5 振动的合成 §8.6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 §8.7 振动的分解 频谱 2 目的: 1 理解简谐振动中的能量转换规律。 2 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掌握合振动振幅加强与减弱的条件。 3 理解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的规律和共振的概念及应用。 4 了解频谱分析的应用。 一、引入课题: 简谐振动只有保守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二、讲授新课: § 8.4 简谐振动的能量 一、简谐振动的能量 以弹簧振子为例讨论简谐振动的能量 振动系统的动能 振动系统的势能 振动系统的总能量 结论:在作简谐振动的过程中,振动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但其总能量为一恒量。 cos()sin()x A t A t ω?ωω?=+=-+ v 2222k 11sin ()22E m m A t ωω?==+v )(?ω+=t kA 22sin 21222p 11cos ()22 E kx kA t ω?==+22 k p 12E E E kA A =+= ∝

简谐振动能量曲线 φ=0 二、简谐振动的能量特点 1 动能 E k 随t 变 ,E k min = 0 平均值 2 势能 E p 随t 变,E p min = 0 (3)机械能E = E k + E p 简谐振动系统机械能守恒,能量没有输入,也无损耗,各时刻的机械能均等于起始能量E 0(t =0时输入系统的能量)。可见,振动系统的能量正比于振幅的平方。 21 22k sin 2 E kA t ω=22p 1cos 2E kA t ω=2 12 kMax E kA =20114T k k E E dt kA T ==?22k 1sin 2E kA t ω=22p 1cos 2 E kA t ω=2 12pMax E kA =

4.4能量的获得_教学设计

能量的获得 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懂得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 2.列举人体及植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实例,比较其与有氧呼吸的异同点。 3.举例说明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获得氧气的方式不同。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学习的最基本方法——实验探究法。 2.能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获取知识 情感与态度: 了解自身获取能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用科学指导生活的良好思维品质。 重难点 重点: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难点: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 教学准备 准备教学图片,查阅所有生物获取能量的资料。 板书设计 4.4能量的获得 一、能量来源: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二、氧化供能:细胞内的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 糖类+氧气 二氧 化碳+水+能量 无氧呼吸 葡萄糖 乳酸+能量(少量) 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酶 酶 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录像或图片——运动,休息,学习 师: 人体的各种活动均需要能量,你们知道这些能量哪里来吗?(引入新课)。 板书:4.4能量的获得 (二)新课展开 问: 你知道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哪些物质吗? 生答:糖类,脂肪,蛋白质。 师: 大多数来自于糖类,一部分来自于脂肪,极少数来源于蛋白质 板书:一、能量来源: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问: 那么它们通过什么方式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呢? 生答:通过呼吸作用。 板书:二、氧化供能 讲解:食物中的有机物在细胞中被氧化为更简单的一些物质或被彻底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时,才能部分或全部地把贮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这一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板书:细胞内的呼吸作用 问:物质燃烧也是物质的氧化分解,燃烧和细胞呼吸有何异同呢? 生答: 师: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是一样的,只是体内比较缓慢。而细胞内的呼吸作用又可以分为两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问:你知道它们有何不同吗?请结合书本回答。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表格: 不同点 共同点 是否需要氧气 产物 供能 均能释放能量 有氧呼吸 是 二氧化碳、水 主要的 无氧呼吸 否 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补充 师: 所以我们根据有无氧气参与将呼吸分为有氧和无氧呼吸两种。我们学习过呼吸作用,请同学们写出它的表达式。 板书:糖类+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燃烧 呼吸作用 环境 体外 细胞内 速度 快速 缓慢 酶

第2章 能量的转换与存储

第二章能源的转换与利用 第一节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1.从热力学的角度看,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度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的方式,因此一切物质都有能量。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能量转换与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恒定不变。 2.能量贬值原理 能量不仅有量的多少,还有质的高低。热力学第一定律只说明了能量在量上要守恒,并没有说明能量在“质”方面的高低。 3.自然界进行的能量转换过程是有方向性的。 不需要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称为自发过程,反之为非自发过程。自发过程都有一定的方向。 热量传递有方向性 热力学第二定律 a.克劳修斯说法 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b.开尔文–普朗克说法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转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就是能量贬值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深刻地指明了能量转换过程的方向、条件及限度。 4.能量转换的效率 根据能量贬值原理,不是每一种能量都可以连续地、完全地转换为任何一种其他形式的能量。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按其转换能力可分为三大类: (1)无限转换能(全部转换能),如电能、机械能、水能、风能、燃料储存的化学能等;(2)有限转换能(部分转换能),如热能、流动体系的总能; (3)非转换能(废能)。 在能量利用中热效率和经济性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 由于存在着耗散作用、不可逆过程以及可用能损失,在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中,各种热力循环、热力设备和能量利用装置的效率都不可能达到100%。 第二节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1.燃料燃烧是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的最主要方式。 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但不能把所有的可燃物都称作燃料(如米和沙糖之类的食品)。 所谓燃料,就是能在空气中容易燃烧并释放出大量热能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是能在经济上值得利用其发热量的物质的总称。 燃料通常按形态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燃料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有可能燃烧的可燃物(燃料); b.必须有使可燃物着火的能量(或称热源),即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温度以上; c.必须供给足够的氧气或空气(因为空气中也含有助燃的氧气)。 2.煤的燃烧 煤的燃烧基本上有两种:第一种是煤粉悬浮在空间燃烧,称为室燃或粉状燃烧;第二种就是煤块在炉排上燃烧,称为层燃或层状燃烧。

初中科学精品教案—第4节 能量的获得

第四节 能量的获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分类及意义;列举人体和植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实例,比 较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异同点;举例说明动物在不同环境中获得氧气的方式 不同。 2、过程与方法:运用具体实例加深对无氧呼吸的认识;学会联系实际,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 得容易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和活细胞的重要生理作用。 学习重点:氧化供能和无氧呼吸。 学习难点:氧化供能和无氧呼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食物中哪些物质能提供能量? 2、食物怎样为人类提供所需的能量? 二、新课过程 (一)氧化供能 1、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具有 能,细胞通过 将其氧化分解,同时释放 ,供 的需要。 2、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氧→ + + 。 说 明:(1)人体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源于糖类,也有一部分来源于 ,极少数 来源于 。 (2)体内氧化过程比较 。 (3)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和活细胞和重要生理作用,是发生在每一个 细胞中的有机物的 分解、 释放的过程。 3、呼吸作用的分类。 说 明:贮存在食物中的能量主要通过 释放, 只是作为一种补充,释放的能量 。 (二)无氧呼吸 1、发生条件:细胞相对缺氧。 2、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有氧呼吸 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 葡萄糖 酒精 + 二氧化碳 + 能量(少量) 酶

3、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思 考:用酵母菌酿酒时,为什么前几天需要将容器敞开,后又要密封呢? (前几天敞开容器,是为了让使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而后要密封,是为了糖类进 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4、人在剧烈运动时,虽然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增强,但仍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于是细胞就会出现无氧呼吸。 思 考:(1)能否将无氧呼吸作为能量获得的主要途径?为什么? (不能。无氧呼吸只是细胞对能量需求的一种补充,释放的能量较少。) (2)为什么运动后肌肉会酸胀,休息几天后又可恢复正常? (运动后肌肉酸胀是无氧呼吸时的产物---乳酸过多的刺激所致。休息后,乳酸会 继续被氧化分解,酸胀也就消失。) 5、苹果贮藏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散发出来?(无氧呼吸) 引 言:动物需依靠食物和氧气维持生命。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获取氧气的方式也不同。 (三)多样的呼吸器官 1、无脊椎动物。 (1)低等无脊椎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大多数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只是靠 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2)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已经出现了专门的呼吸功能的器官,如对虾用锶呼吸、蝗虫用气管(主要位于腹部)呼吸。 2、脊椎动物。 生物的呼吸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探究与思考: (1)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头部还是腹部: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结论。 (2)为什么青蛙的皮肤在湿润时可以辅助呼吸? (因为青蛙皮肤裸露且皮肤内表面布满了毛细血管,便于进行气体交换。) 三、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 葡萄糖 乳酸+能量(少量) 酶

第四节电容静电场的能量

§ 5.4 电容静电场的能量 、电容 1电容器:由两个用电介质(绝缘体)隔开的金属导体组成,它是一种常用的 电工和电子元件。 描述电容器的两个指标是电容和耐压。 几种常见电容器及其符号:P85 2电容 定义 1电容是反映电容器本身性质的物理量;(电容的大小仅与导体的形状、相对位 置、其间的电介质有关。与所带电荷量无关。) 2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或储存电能的物理量; 离为d o 已知: 求:c=? 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电介质对电容器的影响 当电容器两极板间充满某种均匀电介质时,电容将增大 真空中的 电容 介质中的电容 相对电容率 讨论:电容器中充电介质的好处是增大电容量,还可提高耐压。 3单位: 法拉(F ) 例5-6 求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已知两极板相对的表面积为 S,极板间的距 解: 设两极板分别带电 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 E ;o ; + ----- - + ----- - I ■ -J -q (+ -q 电容率

2 电介质的击穿 若电介质中的场强很大,电介质分子的正负电荷有可能被拉开而变成可自由移 动的电荷。大量自由电荷的产生,使电介质的绝缘性能破坏而成为导体, 称为电 介质的击穿 三、电容器的电能 当电容器带电后,同时也储存了能量。 因静电能和具体带电方式无关,以下面方法给电容器带电: …2dq …+ dq ...: t=0 -dq -2dq 黑-(q +dq) -Q 以平板电容器为例,其电容量为 C o 自t = 0开始,每次自下极板把微量电荷dq 移至上极板,电容器间电场逐渐 加大,除第一次外,每次移动外力都要克服静电力作功。 至t 时刻,电容器已带电q ,此时若再移动dq ,外力作功为 最后,使电容器带电Q ,则外力作功共为 外力作的功全部储存在电容器中。电容器储能 =]QU =-CU 2 2 2 注意:大电容千万不能摸指极板处。 应用:⑴照相机闪光灯(2)心脏起搏器 o qdq 2C 还可有

第二章第四节

第二章会计软件的运行环境 第四节会计软件的安全 一、安全使用会计软件的基本要求 常见的非规范化操作包括密码与权限管理不当、会计档案保存不当、未按照正常操作规范运行软件等。这些操作可能威胁会计软件的安全运行。 (一)严格管理账套使用权限 在使用会计软件时,用户应该对账套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数据外泄;用户不能随便让他人使用电脑;在离开电脑时,必须立即退出会计软件,以防止他人偷窥系统数据。 (二)定期打印备份重要的账簿和报表数据 为防止硬盘上的会计数据遭到意外或被人为破坏,用户需要定期将硬盘数据备份到其他磁性介质上(如U盘、光盘等)。在月末结账后,对本月重要的账簿和报表数据还可以打印备份。 (三)严格管理软件版本升级 对会计软件进行升级的原因主要有:因改错而升级版本;因功能改进和扩充而升级版本;因运行平台升级而升级版本。经过对比审核,如果新版软件更能满足实际需要,企业应该对其进行升级。 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 (一)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 寄生性。病毒可以寄生在正常的程序中,跟随正常程序一起运行。 2. 传染性。病毒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传播。 3. 潜伏性。病毒可以事先潜伏在电脑中不发作,然后在某一时间集中大规模爆发。 4. 隐蔽性。病毒未发作时不易被发现。 5. 破坏性。病毒可以破坏电脑,造成电脑运行速度变慢、死机、蓝屏等问题。 6. 可触发性。病毒可以在条件成熟时被触发。 (二)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1. 按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能力分类 计算机病毒可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良性病毒是指那些只占有系统CPU资源,但不破坏系统数据,不会使系统瘫痪的计算机病毒。与良性病毒相比,恶性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力更大,包括删除文件、破坏盗取数据、格式化硬盘、使系统瘫痪等。 2. 按计算机病毒存在的方式分类 计算机病毒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病毒和网络病毒。引导型病毒是在系统开机时进入内存后控制系统,进行病毒传播和破坏活动的病毒;文件型病毒是感染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可执行文件,当执行该文件时,再进入内存,控制系统,进行病毒传播和破坏活动的病毒;网络病毒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感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的病毒。 (三)导致病毒感染的人为因素 1. 不规范的网络操作 不规范的网络操作可能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其主要途径包括浏览不安全网页、下载被病毒感染的文件或软件,接收被病毒感染的电子邮件、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等。 2. 使用被病毒感染的磁盘 使用来历不明的硬盘和U盘,容易使计算机感染病毒。 (四)感染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症状 当计算机感染病毒时,系统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症状,主要有: 1. 系统启动时间比平时长,运行速度减慢; 2. 系统经常无故发生死机现象; 3. 系统异常重新启动; 4.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存储容量异常减少,磁盘访问时间比平时长; 5. 系统不识别硬盘; 6. 文件的日期、时间、属性、大小等发生变化; 7. 打印机等一些外部设备工作异常; 8. 程序或数据丢失或文件损坏; 9. 系统的蜂鸣器出现异常响声; 10. 其他异常现象。 (五)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措施主要有: 1. 规范使用U盘的操作。在使用外来U盘时应该首先用杀毒软件检查是否有病毒,确认无病毒后再使用; 2. 使用正版软件,杜绝购买盗版软件;

第四节动量和能量

第四节动量和能量 一、知识扫描 〔1〕统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和系统内的弹力对系统内物体做功。 〔2〕系统内的物体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相互作用时,只要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在任一相互作用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均守恒。系统的初动量和末动量一定相等,但每次相互作用均可能有动能缺失,因而往往要逐次研究相互作用中的动能变化。 (1) 系统沿x 轴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而沿y 轴〔y ⊥x 〕方向合外力不为 零时,系统总动量不守恒,但沿x 轴方向,系统动量守恒。 二、好题精析 例1.如图6-4-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杆上套者一个质量为m 的 滑环,滑环上通过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悬吊着质量为M 的物体〔可视为 质点〕,绳长为L 。将滑环固定时,给物块一个水平冲量,物块摆起后刚 好碰到水平杆,假设滑环不固定,仍给物块以同样的水平冲量,求物块 摆起的最大高度。 〖解析〗设物块受到水平冲量后速度为0v 。滑环固定时 mgL mv =221得gL v 20=。 滑环不固定时,摆起最大高度为h ,在最大速度时的共同速度为v : v m M Mv )(0+= Mgh v m M Mv ++=220)(2 121 解得:L m M m h += 〖点评〗〔1〕滑环不固定时,受动量后系统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2〕物快在最大高度时,物快竖直方向速度为零,水平方向速度与滑环速度相等。 例2.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初速度v 0射向质量为M 的长方体木块。 〔1〕设木块可沿光滑水平面自由滑动,子弹留在木块内,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为f ,求弹射入木块的深度L 。并讨论:随M 的增大,L 如何变化? 〔2〕设v 0=900m/s ,当木块固定于水平面上时,子弹穿出木块的速度为v 1=100m/s 。假设木块可沿光滑水平面自由滑动,子弹仍以v 0=900m/s 的速度射向木块,发觉子弹仍可穿出木块,求M /m 的取值范畴〔两次子弹所受阻力相同〕。 〖解析〗当木块可自由滑动时,子弹、木块所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mv 0 =〔M +m 〕v ① 图6-4-1

第四章第四节能量的获得

第4节能量的获得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氧化供能、无氧呼吸以及多样的呼吸器官等内容。教材中提及的呼吸的概念基本上和初中生物课本中提到的类似,只是更加强调发生的部位在细胞中,氧化的底物不只是葡萄糖,还有糖类、脂类和蛋白质,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呼吸作用原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首先指出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教材首先说明生物一般是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并分别阐述了高等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及其场所、高等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及其场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懂得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2、列举人体及植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实例,比较其与有氧呼吸的异同点。 3、举例说明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获得氧气的方式不同。 (二)技能目标 1、了解学习的最基本方法——实验探究法。 2、能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获取知识 (三)情感目标 了解自身获取能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用科学指导生活的良好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 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 1.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2.人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什么? 3、人体消化食物时需要消耗能量吗?这些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引课: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能量。从根本上说,生物所需要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人体所需的能量是从食物中获得的,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使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又经过循环系统将各种养料和氧气送到全身各处,并合成我们自身的有机物。大家知道,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可以释放出其中的能量。那么,有机物中的能量在体内怎样才能释放出来呢? 一、氧化供能 提问:人体消化食物时需要消耗能量吗?这些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回答:糖类。 教师进一步提问:脂类、蛋白质等能供给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吗?回答,能。 讲述:有机物在体内彻底氧化所释放的能量,与在体外燃烧所释放的能量是一样的,只是在体内氧化过程比较缓慢。 呼吸作用 我们将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