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互联网产业综述

我国互联网产业综述

我国互联网产业综述
我国互联网产业综述

我国互联网产业综述

国际互联网是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极其快的速度向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并以他强大的影响力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互联网在人的思维中已经根深蒂固,提起现代重大的信息工程项目,总是与其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探讨互联网在“节能减排北斗远程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国际互联网的概念

国际互联网是英文Internet的中文译名,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同时也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从拓扑结构来看,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独立运行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的全球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组成Internet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城域网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等。

Internet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经过40多年的迅猛发展,其触角通过海底电缆或卫星通信等手段连接到世界各国。截止2007年1月,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五大洲的233个国家和地区,网民达到10.93亿,用户普及率为16.6%。同时,互联网迅速渗透到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推动了全球信息化进程。

Internet被其延伸到的国家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通讯线路,把政治、经济、军事、科研等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从而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状况

⒈国际互联网的起源

Internet与其它许多产业化的科学技术一样,起源于军事、服务于民用。20世纪60年代末冷战时期的美国军方,为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在受到袭击时,即使部分网络被摧毁,其余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联系。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9年建设并启用了简称ARPAnet(阿帕网)的军用网,当时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这就是国际互联网的前身。

到70年代,ARPAnet已经有了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之间互联通信,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仍然不能互通。为此, ARPA又设立了新的研究项目,支持学术界和工业界进行有关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想用一种新的方法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联,形成“互联网”。研究人员称之为“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这个名词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在研究实现互联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起了主要的作用。1974年,出现了连接分组网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了TCP/IP。这两个协议相互配合,其中,IP是基本的通信协议,TCP是帮助IP实现可靠传输的协议。

TCP/IP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即TCP/IP的规范和Internet的技术都是公开的。目的就是使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相互通信,使Internet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正是Internet得到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到90年代ARPAnet解散,Internet从军用转向民用。美国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联合组建了高级网络服务公司,建立了ANSnet网络,使Internet开始走向商业化。

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布停止运作。而此时Internet的骨干网已经覆盖了全球91个国家,主机已超过400万台。在最近几年,更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很快就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⒉TCP/IP协议族

国际互联网目前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也称“国际协议族”,即不仅指 TCP/IP协议本身,而且包括与其有关的协议。 TCP为传输控制协议,IP为网际协议,是网络层最重要的协议。

采用TCP/IP协议通过互联网传送信息可减少网络中的传输阻塞,方便大批量的数据在网上传输,从而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TCP/IP协议族中包括上百个互为关联的协议,其中主要的协议还有:

Telnet(Remote Login):提供远程登录功能;

FTP(FileTransfer Protocol):远程文件传输协议,允许用户将远程主机上的文件拷贝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SMTP (Simple Messagetransfer Protocol):简单信息传输协议,主要用于传输电子邮件;

NFS(Network File Server):网络文件服务器,可使多台计算机透明地访问彼此的目录;

UDP ( User 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⑴IPv4互联网协议第四版

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不同硬件结构、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网络系统的互联。

IPV4的核心技术属于美国。它的最大问题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从理论上讲,IPV4地址采用32位编码,IP地址=232,有43亿个,其中北美占有3/4,约30亿个,而人口最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中国不到5千万个,只相当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量。

在Internet上,每一个节点都依靠唯一的IP地址互相区分和相互联系。Internet 上的每台计算机,包括主机、路由器都必须有IP地址。IP地址是识别Internet上每台计算机的端口地址,凡是网上的计算机,都必须分配有IP地址。每个IP地址都包含两部分:网络ID和主机ID,网络ID标识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宿主机,主机ID标识该物理网络上的每一个宿主机,于是整个Internet上的每台计算机都依靠各自惟一的IP地址来标识,IP地址构成了整个Internet的基础,其格式为:网络号、主机号。

⑵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

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也可以说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它的最初提出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而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替代IPv4的下一个版本,被认为是后起发展网络的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一个良好机遇。

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以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整个地球的每平方米面积上仍可分配1000多个地址。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它一些问题,主要有端到端IP连接、

服务质量、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

中国对于IPv6技术的态度是“积极跟踪、把握机遇、稳妥推进”,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通信技术主题已部署了包括高性能IPv6路由器基础平台及实验系统、高性能IPv6路由器协议软件、IPv6协议测试技术等重大专项在内的课题项目。围绕“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项目,“863”计划积极开展有关IPv6方面的关键技术重大课题研究。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始跟踪IPv6技术并进行相关研究。中国电信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和湖南等地进行了IPv6各项基本技术的实验、测试、应用等工作。

⑶IPv9网络协议第九版本

IPv9渊源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随着该项目的戛然而止,IPv9的研究也宣告失败。为了成功的解析IPv9地址,我国的科研人员发明了十进制算法及十进制网络,它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域名层面,开发出数字域名;另一个是地址层面,就是所谓的解析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IPV9,定义了IPV9十进制网络。国家原信息产业部成立了“十进制”领导小组,负责IPV9十进制网络的研制工作。

⒊应用现状

三、中国互联网络的状况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互联网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1988—1998年建设的“八横八纵”大容量光纤通信干线传输网,包含22条光缆干线、总长达3.3万公里,工程投资额70亿,成为目前互联网的国家骨干网。

1997—2009年,全国共完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3万亿元人民币,建成辐射全国的通信光缆网络,总长度达826.7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84万公里。

2009年1月,政府开始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目前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移动互联网正快速发展。

到2009年底,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已达1.36亿个,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866,367Gbps,拥有7条登陆海缆、20条陆缆,总容量超过1,600Gb。99.3%的乡镇和91.5%的行政村接通了互联网。96.0%的乡镇接通了宽带。

⒈互联网骨干拓扑结构

⑴一级节点

中国互联网核心层由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等8个城市的核心节点组成,也称八大节点。

①上海

上海电信是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节点,同时也是 ChinaNet骨干网三个国际出口之一,总国际出口带宽12G;ChinaNet骨干网上海节点和上海本地网络的互联带宽为80G;ChinaNet骨干网上海节点和ChinaNet北京(北方电信)的互联带宽为10G;上海电信是中国电信国内长途电信网的重要枢纽节点,也是中国国际通信的三大出口局之一,拥有京沪、北沿海、北沿江、南沿海、沪杭、沪宁等国内长途光缆系统,以及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是中美、亚欧、亚太、环球、中日、中韩等国际大容量海光缆、陆地光缆系统的重要节点,并建有太平洋、印度洋卫星地球站;上海长信的机房是级别最高的,上海机房中线路不管怎么绕,任何机房最终的出口都在武胜机房和横浜机房。设有两台国际出口路由器,负责与国际i nternet互联,以及两台核心路由器与其他核心节点互联。个人认为上海在国际出口方面启到的作用比北就,广州要大很多。

②北京

北京是中国电信三大核心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 ChinaNet骨干网三个国际出口之一,中国电信北方网络的主节点在北京电信上地机房,现在的北京上地数据中心原来

是263机房,后来被电信收购重组为中国电信北京数据中心之一,也是中国电信北方网络主节点ChinaNet骨干网的交换中枢

③广州

广州市Internet服务中心于1995年10月1日投入试运行,系统于1996年1月1日正式开通。广州市Internet服务中心节点作为中国公用互联网络服务系统ChinaNET 的一个骨干节点,与北京和上海的Internet节点连接,与它们以及其它地区的节点共同构成ChinaNET骨干网。广州节点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国际出口,也是广东乃至全国最大的国际出口之一。

④成都

成都数据中心是中国电信全国8大节点之一,可支配带宽资源丰富,与Chinanet 骨干网节点带宽60G,CN2节点带宽10G。机房内部网络全部采用千兆连接核心层与汇聚层,双百兆冗余到接入层的无瓶颈交换式结构,局域网采用千兆与百兆混合交换式可监控网络,中心网络设备确保高可靠性架构,做到无单点故障,分支网络提供冗余设备及线路,可针对客户数据传输,维护的需求提供XDSL,DDN,ISDN等多种接入手段,并能提供与国内Chinanet主要节点城市连接的长途专线。

⑤南京

南京电信作为CHINANET的八大节点之一,南京电信拥有富足的网络资源,与同是八大节点之一的上海电信相比,南京与其他省市之间的骨干网络拥塞程度较轻,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省节点带宽资源丰厚 (20G),资源利用率适度,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两个标准的 IDC 机房(龙江,苜蓿园)一个在建的超大机房(游府西街),交通极为便利。齐备的机房设施(电力,恒温,安全)。

⑥武汉

武汉电信是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和原中国电信第三大业务领导单位,其综合通信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5位。处于国家骨干通信网8纵8横一级通信干线中心位置。是中国电信建设的三大高速光缆环网(南环,西环和北环)的交汇中心。

武汉热线数据中心属华中最大ISP“湖北电信武汉市分公司”,与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通过千兆光纤以千兆以太网方式接入主干网。具有高速、直连、高可用性、可扩展性、高安全性。

⑦沈阳

沈阳是CHINANET八大节点之一,主要是作为CHINANET在东北地区的网络中心,在96年开通,由于东北大部分地区都被网通网络覆盖,因此CHINANET沈阳节点是八大节点中规模最小的。

⑧西安

西安是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和中国多媒体信息网络在西北五省的网络核心中枢,同时,西安又是西北五省和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CHINANET)连接的必由之路,拥有最大的网络传输线路。因此,在西安建立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必将拥有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

核心节点之间为不完全网状结构。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中心结构,其他核心节点分别以至少两条高速ATM链路与这三个中心相连。

⑵二级节点

另外各省还建立了二级节点,省节点城市为

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太原、兰州、西宁、乌鲁木齐、银川、昆明、贵阳、拉萨、浙江、杭州、福州、南昌、济南、合肥、郑州、长沙、南宁、海口、长春、哈尔滨。

⑶骨干干线

由“八横八纵”大容量光纤通信网构成。

①八纵

哈尔滨-沈阳-大连-上海-广州;

齐齐哈尔-北京-郑州-广州-海口-三亚;

北京-上海;

北京-广州;

呼和浩特-广西北海;

呼和浩特-昆明;

西宁-拉萨;

成都-南宁。

②八横

北京-兰州;

青岛-银川;

上海-西安;

连云港-新疆伊宁;

上海-重庆;

杭州-成都;

广州-南宁-昆明;

广州-北海-昆明。

6

7

⒉互联网公共资源

近年来,我国相继建立了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PSTN和CHINAMAIL系统,并在这些公用物理通信链路基础上先后建成了如下资源:

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我国Internet 的骨干网,也是面向社会各界的商业网。是国内目前带宽最宽、覆盖范围最广、网络性能最稳定、信息资源最丰富、网络功能最先进的互联网络。

1994年8月,国家邮电部与美国Sprint公司签署了Sprint Link与Internet 互联协议,开始建立ChinaNet。为用户提供灵活的接入方式,使用户可以通过高速数据专线方便地接入Internet,共享ChinaNet 及Internet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其他各种服务。

网管中心设在原邮电部数据通信局。

①网络结构

ChinaNet采用分层体系结构,由核心层、区域层和接入层三个层次组成,按全国自然地理区域分为北京、上海、华北、东北、西北等8个大区,共有31个节点。核心层主要提供国内高速中继通道和连接接入层,同时负责与Internet 的互联。接入层主要负责提供用户端口以及各种资源服务器。

ChinaNet同时与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和公用电子信箱系统ChinaMAIL互联。

②网络现状

截止到2003年7月31日,物理节点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 多个城市,业务范围覆盖所有电话通达的地区。骨干网由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等8 个核心节点组成的核心层和其它54 个汇接节点组成的汇接层构成。

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宽带业务,主导南方21省份的宽带业务,在北方10省份经营的主要是企业宽带。

全网有3个国际出口,通过京、沪、穗的路由器实现与Internet的互联。国际路由器与国内路由器独立设置,并负责实现各国际策略及安全性限制。

目前ChinaNet的国际出口带宽为711M,最终用户已达120万。

③网络资源与利用

ChinaNet是由中国电信开发的全国性综合网络,在保持邮电部门特色的同时,还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以满足大众需求。

中国电信凭借其在通信网络建设和信息服务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雄厚实力,目前正在积极开发在邮电特色和为公众服务的信息源,如免费E-mail、游戏、体育、贺卡、聊天室、地图、新闻、数据库查询、在线游戏、在线购等。

⑵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

中国联通公司在1999年开通的又一个国家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经2009年重组后,在全国拥有宽带、窄带并存、高可靠性、能灵活支撑多种电信业务和信息服务的新一代数据通信网和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以满足用户对语音、传真、数据、视频、多媒体和各类信息服务的需求。

①网络结构

UNINET是一个基于包交换的全国统一的网络。在提供Internet服务的同进提供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其目标是覆盖所有的本地网。

②网络现状

中国联通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宽带业务,主要用户集中在北方10省份,即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提供数据网、IP电话、ISP、数据和图像等业务。

③网络资源与利用

UNINET建成以后,在信息产业部允许的前提下,将营造一个与ISP共同发展的环境,并在服务和价格方面,给ISP提供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

中国联通将利用自身的技术和线路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VPN、IPVPN业务,并会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等级的业务服务。增值业务特别是电子商务将是联通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

⑶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

CSTNET兼具中国科学院科研网络和全国公益性网络双重特征。建于1990年,是在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NCFC)和中国科学院网(CASnet)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覆盖全国范围的大型计算机网络,是我国最早建设并获国家正式认可、具有国际信道出口的互联网络之一。

网络中心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①网络结构

二级网络节点分布在全国各主要城市,目前通过光缆、DDN专线、卫星、微波等各种公用和专用信道已与京内、京外的中科院研究所及院外科研教育、国家部委机关等数百个单位连接。

②网络现状

覆盖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由北京、沈阳、长春、武汉、南京、广州、上海、合肥、成都、兰州、西安、昆明、新疆等十三家地区分中心组成国内骨干网。成为国内信息量较大、功能较齐全的科研计算机网络。目前的信道总容量达10M,现有三个国际出入口信道(美国4Mbps、日本128Kbps、法国64Kbps),通过这些信道可进入Internet。

国内信道包括光纤百余条、卫星信道30余条、DDN数十条、微波80余条,分布在30个城市的600多个入网单位,包括中科院所属的100多个院所,最终用户20多万个。与CASnet直接联网的计算机有10多万台,每天进出口信息量为30GB。

CSTNET国内网络覆盖图(2008.5)

③网络资源与利用

接入单位有农业、林业、医学、电力、地震、气象、铁道、电子、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近30个科研部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专利局等科技管理部门。

用户分布如下:

科研单位65%,科技管理部门20%,政府机关10%,高新技术企业5%。

CSTNet是一个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网络,拥有科学数据库、科技成果、科技管理、技术资料和文献情报等特有的科技信息资源,它向国内外用户提供各种科技信息服务,主要是网络接入与网络通信、科研与科技信息资源、科学数据库以及超级计算等。

在NCFC上建立起来的信息资源有: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其中数值型和事实型科学专业数据库共108个,总数据量达4300亿字节(430GB);

科技文献库和书目库,包括化学、天文、生物、稀土、光学、计算机、物理、数学、地理和电子学等文献数据库,总量近50万条记录;

中文书目、西文书目、西文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等。

可上网服各的专业库数据和全部文献库已有2000亿字节(200GB)。

网络中心拥有多台每秒64亿次以上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可以通过网络为全国科技人员提供高性能科学计算服务。

该网络中心还受国家信息产业部的委托,管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负责向全国提供最高域名注册服务。

CSTNet目前开发的网络产品和应用系统有PC路由器、中文网管系统、中文导航系统、中文网络通信量统计和记费系统、NIC自动注册和服务系统、863计划信息发布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信息发布系统等。此外,它还提供免费的网络科普培训。

⑷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全国四大骨干网之一。CERNET始建于1994年,我国第一全国性骨干网,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全国最大的公益性计算机互联网络。1996年被国务院确认为全国四大骨干网之一。

CERNET以12G带宽与公众网相连,总带宽达到40Gbps,国际出口5000Mbps 以上,CERNET主干网传输速率达到10Gbps,地区网传输速率达到2.5Gbps。与电信、联通、铁通、移动等骨干网直接相连,进行数据的短程交换,更为高速提供了保证。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平台

CERNET目前有10个地区中心,38个省节点,全国中心设在清华大学。CERNET 目前联网大学、教育机构、科研单位超过2000个,用户达2000万人,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平台。

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试验基地

2000 年,中国下一代高速互联网交换中心 DRAGONTAP 在 CERNET 网络中心建成,第一次实现了我国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的互联。 2004 年 3 月, CERNET2 试验网开通,这是中国第一个 IPv6 主干网,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 IPv6 网,标志着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拉开了序幕。同年 12 月,中国下一代互联网核心工程示范网 CERNET2 骨干网开通。

与国内主要电信骨干网互连

网络数据中心(IDC)以10G冗余带宽与CERNET骨干网直连,与CNCNET、ChinaNet、UniNet、CMNET、CSTNet等国内主要电信骨干网互连。可向用户提供充足的带宽资源,并可根据业务需要随时扩充。

网络结构

①C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三个层次。全国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并通过该中心与Internet连网。地区网络中心和主节点分布在全国八大城市(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武汉、成都、南京、西安)的10所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它们彼此相连,构成了CERNet主干网的三环拓朴结构。

②网络现状

CERNet基本线路采用DDN专线,用X.25作为后备线路。1999年1月,CERNet 的卫星主干网全线开通,大大提高了网络的运行速度。在2000年以前,完成了全国主干网和国际联网的逐步升级,使主干网达到2Mbps以上并使每个省都具有256K~512K的接入能力,国际联网达到6Mbps以上,建设八大地区主干网,连通各省会城市和1000所大学以及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保证100万用户上网。

开通了4条国际信道,分别与美国、香港和德国连接。

③资源开发与利用

CERNet的服务对象包括全国1090所大学近300万教师和在校学生,还有4万所中学的550万师生和16万所小学的1.2亿师生。目前已有近500家教育和科研单位连入CERNet,上网期刊200多种,1038个数据库将陆续上网,用户达50万。

国家教委规划和建设了更多的信息资源和网络应用系统,其中包括:

全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全国高校招生与分配系统、全国高校图书情报系统、各种远程教育系统、各种虚拟科学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等。

另外,还将建设世界最大的中西文网络信息发现系统。

⑸中国铁通互联网

铁通公司高速宽带网骨干网覆盖了全国90%以上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城市约500余个。其中干线光缆7万公里,卫星地面站覆盖全国省会以上城市及其他大、中城市70余个。铁通公司以铁路8横8纵为基础,相继建成京沪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五大DWDM光传输网络环,并且采用了虚拟四纤复用段保护技术,使整个传输网络具有了自愈保护能力。形成铁通覆盖面大,可靠性高的天、地网合一的立体网络。

中国铁通具有“全国一张网”的优势,采用先进技术,基本完成了长途传输网、交换网、数据网、城域网、铁路通信以及互联互通等基础通信网络的建设,构建了完整、统一、先进、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的通信网。与国内电信运营商实现了互联互通。

⑹中国移动互联网

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

⒊互联网专用资源

互联网专用资源也是国家互联网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三网融合就是将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⑴石油专用网

石油通信网络是由石油长途宽带数字光纤通信网、沿油气长输管线建立的地面长途数字微波干线、石油卫星通信系统、和各石油、炼化企事业单位本地网及设在河北固安的全网汇接交换中心共同组成石油专用电话网和石油专用DDN,广泛应用于话音、图像及数据传输等国内、国际宽带业务及各种个性化服务业务,具有独特的网络服务功能。具有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和综合通信能力的现代化通信网,主要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服务。

石油网现由19个油田(含中石化系统6个油田)、8个炼化企业和7个其他京外石油企事业单位、3个国外探区,集团公司机关及12个在京直属单位的通信网点组成。网络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及国内26个省、市、区。在网络管理上,中石油通信公司负责全网的业务运行与管理;集团公司机关、各油田、炼化企业、管道局、物探局所属通信公司(处、总站)负责各区域网运营管理和服务。

⑵电力专信网

继续以数字微波和电力线载波为主,积极采用数字光纤通信,广泛应用数字程控交换技术、最终实现ISDN。

利用电力线及其铁塔,积极推广架空地线复合光缆和缠绕光缆,开放这些资源支持国家通信建设,充分利用电力电缆杆和电力电缆沟等敷设光(电)缆,尽可能降低通信线路进户的成本。

⑶广电专用网

有线电视网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每年增加400-500万个有线电视用户,到2010年,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43亿,居世界第一。

全面采用新技术,同步数字系列、数字视频广播、密集波分复用等技术已在光缆干线网中广泛采用。部分有线广播电视网已开始采用异步转移模式、因特网协议等技术建立数据交换平台。

⑷交通专用网

交通专用通信网是1953年9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在接管江海岸电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九五”期间已初具规模,交通专用网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交通专用长途卫星通信网:交通专用长途卫星通信网是交通部至各省、市、交通厅(局),沿海主要港口及部属主要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专用长途通信网,于1995年9月建成并开通。该网由1个主站和69个端站组成,主站设在北京,端站分布在全国各地,设备采用时分多址技术体制,空间段利用亚太一号卫星。

海事卫星通信网:到目前为止具备双向电话、传真、电传、数据、电文查询等功能。国际移动卫星是为海上运输管理和安全提供移动通信业务的系统,随着国际移动卫星业务的发展,终端设备日趋小型化,国际移动卫星本身已从初期只为海上服务发展到为陆、海、空全方位服务。

地面水运通信网:目前我国现有中短波海岸电台35座,江岸电台30座,各种类型船舶共计约27万艘,通信覆盖我国内河、沿海及太平洋、大西洋等海域。

公路通信网:截止到2001年底,在现有的19000多公里高速公路中约有13000多公里铺设了通信管道,敷设光缆11000余公里,交换机200余部,装机容量近70000线(不含交通厅局所在地交换机),调度移动通信基站近130余座,移动台5000余部,紧急电话系统130 余个,相关省市高速公路建有800MHz无

线集群调度系统。18134公里的国道干线规划移动基站388个,平均覆盖半径2l 公里。

⑸公安专用网

公安信息网络结构复杂,内联网不仅连接着省、市、县等公安厅、局及公安分局,而且还连接酒店登记网络、交警网络,等于将一个内部封闭的网络建成了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具有多个外部出口),各种安全包括系统级的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另外将来公安网接入国际互连网络,提供公开信息服务,安全问题更加复杂。

专网自动化改造,将地面有线长途电话和长途用中继线更换改造成光纤数字电路,实现一级网和部分二级网的全程数字连接。

市内高速光纤通信网作为公安部门的一个综合业务传输网。在大城市构建能够监控主要交通路口、地段和重要公共场所的综合交通管理、安全警卫的电视监控系统。

在“IP融合”的整体方案下,数据网将不仅是各种信息系统数据交流的承载通道,同时也是话音业务、视像业务的承载通道。

⑹军事专用网

目前我军战略通信网以地下有线通信(电缆或光缆)为主,并辅以微波、卫星、对流层散射等无线通信手段。战役、战术通信网中则以短波、微波无线通信手段为主,结合使用了野战被覆线、对称(同轴)电缆、野战光缆等多种有线通信手段,卫星通信系统使用较少。

主要互联网有,中国长城网,作战指挥网、政治想工作网等,团以上单位基本连通,与Internet网物理隔离。

四、节能减排信息的种类及性质

⒈种类

专业数据信息

地理信息

人文地理信息

工作报表信息

法律、法规信息

行政管理信息

视频信息

⒉各类信息的涉密等级

①国家机密极信息

《经济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第三条(二)41.之规定:

统计指标代码。

《环境保护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

“附件:环境保护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目录”序号1之规定: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件和环境污染所引起的公害病调查的原始数据。

《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

“附件: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目录”序号1之规定:

1:2.5万、1:5万和1:1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成果。

②国家秘密级信息

《环境保护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

第二条二、(二)之规定:

泄露会给我国外交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的信息。

“附件:环境保护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目录”序号4之规定

全国及各地区全面、系统的水(包括重要海域和界河)气、声、固体废物污染、放射性、电磁波的原始监测数据。*注:公开前

《化学工业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第三条、(三)7. 之规定:

尚未公布的涉及化学工业环境污染的监测数据和危害程度报告。

《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

“附件: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目录”序号16、17之规定:

1:50万、1:25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成果;涉及国民经济重要工程设施精度优于±100米的点位坐标。

五、节能减排信息传输各方案分析

⒈利用国家光纤骨干网传输方案

建设专线互联网的成本较高,光纤铺设因地面建筑物的密度不同,而计算的费用也不同。一般来说,城市以外的地域、每公里造价1-5万元人民币,城市每

⒉网络运营商传输方案

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应不具备提供涉密信息传输、储存等服务的主体资格,公共信息网络不能传输、储存节能减排的涉密信息。

北斗卫星传输方案

浅析未来材料的发展趋势(1)

北京科技大学 本科生学术报告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目录 近现代材料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3) 材料发展历史 (3) 材料的地位和作用 (4) 材料发展分析 (5) 电子材料 (5) 新型战略性材料 (6) 美国材料战略和发展趋势简略分析 (7) 日本材料战略和发展趋势简略分析 (8) 欧盟材料战略简略分析 (10) 其他部分国家材料发展计划 (10) 我国新材料发展战略 (11)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浅析未来材料的发展趋势 谢帅(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2016) 摘要:步入21世纪后,科技的发展速度变得十分迅速,每时每刻都可能有新的科技成果出现。在这科技爆炸的年代,身为理工人,了解自己学科的发展状况、预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十分重要的。身为材料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很好的预测出未来材料的可能重点发展方向,不仅能够为选专业提供参考,还能更好了解材料这个学科,让自己成为自己未来的“指路人”。,要对材料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材料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首先,我通过了解材料发展历程和地位,认识材料对国家、世界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由于国情不同,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发展重点。所以之后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的材料战略和其重点领域进行了解及简略分析,得出这些国家的材料发展趋势。最后当然要了解我国材料领域的重点和国家的关于材料的发展规划,展望新材料领域发展趋势: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纳米材料、制造材料的新工艺、新流程及结构与性能的新测试方法、材料表证和评价科学技术、材料设计与性能预测科学技术。 关键词:新材料材料发展战略性材料 近现代材料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材料发展历史 材料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对材料的认识和能力决定着社会的形态和人类生活的质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可以发现很多阶段都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或是材料起主导作用,如远古的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代、陶瓷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到近现代的煤炭时代、蒸汽机时代、水泥时代、钢铁时代、石油时代、电气与化工时代、半导体时代,以及发展中的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绿色环保材料等新时代材料(图1)[1]4图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全面综述 2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RFID 【提要】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

从文化哲学角度浅析《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从文化哲学角度浅析《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本文阐述了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文化哲学角度浅析了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人类精神的发展史是划分人类发展史的标准;人类精神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人类的起源和人类发展的目标是统一的。文化哲学是内在精神超越和外在整体认识的统一,认为物质的进步不再是人类的首要追求,而对于精神进步与文化发展的追求则是恒久的。 标签:文化哲学;人类精神;历史观;卡尔·雅斯贝斯 近年来,文化哲学这一哲学范式在哲学研究领域占据着愈加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恩斯特·卡西尔提出的文化是符号系统,还是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文化哲学是敬畏生命的伦理观,亦或是衣俊卿提出的文化哲学是一种生活范式的理论,他们都试图从理论上高度概括和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文化哲学概念。但是卡尔·亚斯贝斯另辟蹊径,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以历史观为基础,以人类精神发展为核心,探寻人类历史起源,划分人类历史阶段,追寻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为文化哲学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视角。 一、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意义 1、人类精神的发展史是划分人类发展史的标准 卡尔·雅斯贝斯对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了划分,首先划分的便是史前阶段与历史阶段。他认为划分这两个阶段的根本标准便是人的意识的产生,“人类意识到自己就是历史”。[1] 他又将人类历史阶段大致划分为古文明历史时期,轴心期和现代历史时期。古文明时期人已具有意识但并未认识自我,各种行为大多来自于本能,这一阶段没有精神变革和运动。 轴心期是古文明时期后的时期,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关键也是最具特色的时期,这一时期“人性整体进行了一次飞跃”,[2]“改革的观念支配了实践活动”。 [3]轴心期理论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的核心理论,轴心期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将古文明时期奠定的基础充分利用,人类精神实现了第一次的解放,从此支配人类的不再是原始本能,而是精神诉求,轴心期为它以后的历史发展积蓄了巨大的力量。 2、人类精神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动力 如果按照粗略的时空标准划分的话,可以将人类的发展史分为过去,现在与未来。但无论如何划分,人类精神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狭义的来讲,过去即历史。历史显示出人类意识的从无到有是人类从史前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

互联网金融发展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资料P2P金融

本份文档包含:关于该选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一、外文文献 标题: Online brokers lead the way for French internet finance 作者: Caffard, Christophe 期刊名称: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 卷: 20;期: 3;页: 20-24 Online brokers lead the way for French internet finance 1 Regulated brokers Regulated brokers are legal entities which have an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and are subject to the prudential regulations of the Comite de Reglementation Bancaire et Financiere (CRBF) and the Conseil des Marches Financiers (CMF). * Choice of legal form: regulated brokers are not required to be incorporated in a specific legal form; however, under article 13 of the MAF Law, the CECEI checks whether the legal form of the brokerage company is appropriate for providing investment services. In practice, any type of commercial company is admitted: societes de capitaux (limited companies) or societes de personnes (partnerships). The formalities of share transfer, tax and the scope of liability of a company's management will be relevant factors to the choice of legal form. * Application for an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from the CECEI: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application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vestment services, and a business plan including prospective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the following three years. The CMF will check whether the business pla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requested by the broker. The CECEI will ensure that the applicant's own initial fund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business plan. The scope of the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is variable and covers one or more ofthe following investment services: Recep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orders to another investment services provider on behalf of investors, for execution. This is the core investment service provided by the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ARPANET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ARPANET,进行联网的研究。同年,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它的目的就是重新树立美国在军事科技应用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当时的网络传输能力只有50Kbps,按标准来说就是非常的低。 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当时ARPANET使用的是NCP协议,它允许计算机相互交流,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最初的NCP 协议下的ARPANET上连接了15个节点共23台主机。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是Internet 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但在NCP 协议下,目的地之外的网络和计算机却不分配地址,从而限制了未来增长的机会。但无论如何,ARPANET成为了第一个简单的纯文字系统的Internet。可以说,最早促使互联网最初起源的推动力是冷战时期的军备角力思维。 2、TCP/IP协议的产生。 由于最初的通信协议下对于节点以及用户机数量的限制,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显得尤为重要。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

隐身材料发展历史综述和应用前景展望

1.绪论 1.1前言 随着无线电技术和雷达探测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和通信设备向着灵敏、密集、高频以及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引发电磁波干扰、电磁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导致电磁信息泄漏,军用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有可能成为敌方侦察的线索。为消除或降低导弹阵地的电磁干扰、减少阵地的电磁泄漏,需要大大提高阵地在术来战争中的抗电磁干扰及生存能力。高放能、宽频带的电磁波吸波/屏蔽材料的研究开发意义重大。 吸波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军事隐身功能材料,它的基本物理原理是,材料对入射电磁波进行有效吸收,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而消耗掉。该材料应该具备两个特性,即波阻抗匹配性和衰减特性。波阻抗匹配特性即入射电磁波在材料介质表面的反射系数最小,从而尽可能的从表面进人介质内部;衰减特性指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被迅速吸收。损耗大小,可用电损耗因子和磁损耗因子来表征。对于单一组元的吸收体,阻抗匹配和强吸收之间存在矛盾,有必要进行材料多元复合,以便调节电磁参数,使它尽可能在匹配条件下,提高吸收损耗能力。吸波材料按材料的吸波损耗机理可分为电阻型、电介质和磁介质型。吸波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吸波剂的损耗吸收能力,因此,吸波剂的研究一直是吸波材料的研究重点。 1.2隐身材料定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器的频繁使用,使我们周围的电磁辐射日益增强,电磁污染成为世界环境的第五害,严重的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电磁辐射对人的作用有5种:热效应、非热效应、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因此,在建筑空间中,各类电子,电器以及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的频繁使用,无时无刻不产生电磁辐射,电磁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电磁吸波材料即隐身材料最早在军事上隐身技术中应用。隐身材料是实现武器隐身的物质基础。武器系统采用隐身材料可以降低被探测率,提高自身的生存率,增加攻击性,获得最直接的军事效益。因此隐身材料的发展及其在飞机、主战坦克、舰船、箭弹上应用,将成为国防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面武器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的写作意义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改造着传统金融业。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等优势大举进军金融领域;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加速互联网业务创新,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的创新与变革使我们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的金融风险。认识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对于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机制,发挥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资金快速配置与融通的新金融模式。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除了传统的网上银行功能外,主要形式有金融理财产品的网上销售、网络保险产品销售、网络证券买卖、第三方电子支付和网络小额信贷等。以余额宝为例,自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推出新产品余额宝以来,余额宝的业务量已经发展到较大规模,而且显现出强劲高速的发展势头,其他互联网金融也呈现突飞猛进发展趋势。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没有,也很难改变金融行业高风险的属性,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风险。从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开始暴露出来,案件频发,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2013年10月到11月末,就有39家P2P借贷平台陷入困境和倒闭。(二)专家、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乔玉梅(2014)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沿袭多年的经营范围、运作模式、管理理念和竞争格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问题,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运行、避免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朱治豪(2014)指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和市场。但是互联网金融业有相应的信用风险、市场选择风险、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这些风险都加大了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可能性。故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强安全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政府加大立法力度,共同防范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 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 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 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 、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 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 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 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 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 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 ARPANET 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 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 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 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 。当时, 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 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 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 正常工作, 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 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 ARPANET ,进行联网的研究。同

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材料】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功能材料是一大类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力、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如农业、化工、建材等起着重要作用。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功能材料按使用性能分,可分为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传感器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能源材料和机敏(智能)材料。由于我们已把电子信息材料单独作为一类新材料领域,所以这里所指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除电子信息材料以外的主要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85%。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特种功能材料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生物、能源、环保、空间等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材料,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领域研究发展的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 鉴于功能材料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技术的研究。1989年美国200多位科学家撰写了《90年代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报告,建议政府支持的6类材料中有5类属于功能材料。从1995年至2001年每两年更新一次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特种功能材料和制品技术占了很大的比例。2001年日本文部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技术预测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影响未来的100项重要课题,一半以上的课题为新材料或依赖于新材料发展的课题,而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功能材料。欧盟的第六框架计划和韩国的国家计划等在他们的最新科技发展计划中,都把功能材料技术列为关键技术之一加以重点支持。各国都非常强调功能材料对发展本国国民经济、保卫国家安全、增进人民健康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1、新型功能材料国外发展现状 当前国际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正面临新的突破,诸如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信息材料、能源转换及储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材料的分子、原子设计等

产业经济起源、融合发展以及趋势综述

产业经济起源、融合发展以及趋势综述 摘要:产业经济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完善和发展,现在已经拥有一个完整的成熟理论系列。全球经济进入一体化,但各产业的发展不足以支撑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由此进入人们视野。全球化趋势也促使了产业经济的全球化,形成价值链活动,由此开启了产业经济的循环发展。 关键字:产业融合;全球化;价值链 在现代社会,产业经济的发展与一国经济密切相关,从粗放型发展到资本密集型发展,产业布局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产业经济政策能够引导国民经济向良好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产业经济学这一门学科,然而产业经济的研究由来已久、在西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历程,产业经济思想的发展可追溯到自亚当·斯密这段时期(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斯密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重商主义学说和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所谓的自由竞争思想。在斯密看来,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错误的,而自由竞争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反面,能够实现市场均衡和社会福利最大。而且,斯密在对贸易方面也突破了重商主义的“贸易只能使一方受益”的观点,创立了自己的“绝对成本”学说,首次提出贸易可使贸易双方都受益,认为各国应该发展本国的绝对优势产业,从而为各国的产业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理论基础。这样,产业经济研究的起源应当向前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那里了。除了关注产业经济问题,斯密还第一次对自由竞争市场结构的绩效进行了分析。 有不少经济学家,对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甚至有部分经济学家还将研究范围拓展到垄断市场,研究垄断市场中企业的行为等问题。但是,这些经济学家都没有提出“产业经济”或是“产业组织”问题,只是将这些问题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范畴,归入经济学的研究体系,未曾从产业角度进行研究。直至1879年,马歇尔夫妇合著的《产业经济学》中第一次将产业内部的结构定义为“产业组织”,并提出了“马歇尔冲突”。自此,产业经济学有了自己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在国民经济中,产业发展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化经济发展已经离不开全球化,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主体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随着经济资源配置范围的全球化拓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与制度的不断创新,产业经济的

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始于冷战时期,在60年代末期由于美苏之间的全球争霸,为了预防核战争对本国通信系统的影响,美国开始研究如何防止核打击。这也是互联网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理念——在遭受一次核打击之后,能够迅速恢复并保持通信不被中断。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陆军网络APRANET——先进网络基础结构,这个网络与传统的通信网有很大的差别。传统通信网的发展经过了磁石、步进、纵横最后发展到程控,直到现在的ISDN、BSDN、ATM等等移步转移模式这样一个宽带网络的发展趋势,再下一步可能就是NTN这种互联网络结构。 首先,互联网是没有中心的,互联网的结构是无中心的结构,这也是为了当初一个最基本的目的,没有任何一个打击能够把它的中心控制部门摧毁,它的每一个结点、每一个连接点在遭受打击之后都能够与其他结点迅速恢复并进行通信。 第二,互联网的寻址方式是全球寻址,也就说它的地址资源是在全球进行统一的配制的。现在大家所使用的互联网是IPV4的网络,这个网络现有的地址总数大概在40多亿个。互联网是由美国开发演进而产生出来的,所以网上地址资源、地址资源的分配实际上也是由所美国所控制的。现在美国所拥有的IP地址总数有20多亿,近30亿个,占全球的74%左右。中国现在拥有非常少的地址资源,也就5000万左右,只占1%多一点。 互联网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军方的一个系统,然后演进并逐步扩大它的应用。开始是四家大学进行互联,然后扩展到13个点,形成了10个美国国内辅根服务器放置地点。在此之后互联网尽管应用于教育和科研部门,但它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部门包括许多政府部门应用起来。在商业部门开始参与之后,互联网商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在1984年进行过一次调查,要求美国所有参与互联网的研究机构和当时与互联网互联的机构就以下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美国把互联网推向全世界,它对美国的安全、发展会有什么影响,会有哪些不利方面,大家的建议是什么。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筹备前后我们也曾与美国互联网的机构和美国一些研究互联网TCP/IP协议的专家进行沟通,他们也谈到这件事,很多人提出了建议,其中就包括互联网建立之后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如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象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这些事情在当时都有预见。在综合平衡各种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决定还是把互联网商业化,推向全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思维和贡献,美国对互联网在全球的应用、对网络为全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美国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把它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意志力植入到了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最基础的寻址方式,因为互联网的地址资源关系到整个互联网的发展空间。现在,地址资源由ICANN这个组织进行全球分配,ICANN是全球域名和数字资源分配的机构,这个机构是美国专门成立的,它的前身是IANA,是专门成立起来用于全球互联网资源分配的。美国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把互联网控制起来。那它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呢,这是美国和别的国家思维不一样的地方,它提出互联网是无国界、无管理、无法律、无政府的,是民间产生的一个网络。ICANN是一个民间组织,民间组织的特点是尽管有政府部门的参与,但政府只被当作是一个政府咨询委员会,不起决定作用,由ICANN理事会的19名成员决定全球网络地址资源分配政策。通过这一点,它就可以把全球地址资源的政策掌握在自己手里。ICANN与美国商务部签订协议,由美国商务部授权它进行互联网地址的分配,ICANN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制定的任何政策都必须经过美国商务部的同意。通过这一点就可以避免其它政府通过联合国或其它政府间组织去呼吁在互联网上各国应该平等的这类倡议,同时又把全球的地址资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对于这一点我们和世界各国都很清楚。所以从98年、99年开始在接入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之后,全球普遍要求对当时的IANA进行改革。原来ICANN的所有理事全部由美国人担任,现在则由五大洲的网民投票推举理事,中国科学院的钱华林研究员在去年6月23日经

文化哲学

第一讲文化及其属性 --------邴正教授 一、文化的含义 1、与自然相对 2、与文明相对 3、物质成果和精神活动的对立 文化广义:人所创造的成果;狭义:人所创造的精神成果。文化哲学中的文化主要指的后者。 文化的基本定义就是文化是人所创造的物质出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进一步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状态即文明。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和文明是同义语。 二、文化的特点 人、社会、历史是同义语与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的实质是人的创造活动及其活动形式、活动成果。 1、创造性人对自然加工改造的结果。 2、继承性文化是继承的结果,是传播的结果。传播的结果是有个别现象成为普遍的现象。动物没有继承性,零继承性。个体经验、个体的智慧转会到集体的经验和集体智慧。动物都是零起点,人类是活动的高起点性。 3、地域性和民族性传播的变异 4、价值性文化的工具性、文化的意义性。物质物品具有可磨损性,文化的价值具有不可磨损性。 三、文化的实质 文化是人的分化和整合。 1、文化是人与自然的分化和整合。分化:人有简单的依赖自然转为依赖文化。整合:精神文化通过物质文化把人和自然在更高的水平上整合在一起。各种文化目的就是设计来为人服务的。 2、文化是人与人的分化和整合。人有个性。识别每个人获得的文化心理、特点。同时文化通过传播继承造就了群体的共性。不同时代的共性。民族不仅仅是一个血缘关系,是一个文化的概念。 3、文化是人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分离。文化实际上就是人们从事精神活动的工具。 结论:文化的实质是人的自我存在和发展的方式,文化是人的本质特征。 四、文化的功能 1、创造性功能把人的目的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历程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历程 概述:1999年阿里巴巴实现用互联网连接中国供应商与海外买家后,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就实现了互联网化。在此之后,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从信息服务,到在线交易、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境电商产业转型。 1、跨境电商1.0阶段(1999~2003) 跨境电商1.0时代的主要商业模式是网上展示、线下交易的外贸信息服务模式。跨境电商1.0阶段第三方平台主要的功能是为企业信息以及产品提供网络展示平台,并不在网络上涉及任何交易环节。此时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向进行信息展示的企业收取会员费(如年服务费)。跨境电商1.0阶段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衍生出竞价推广,咨询服务等为供应商提供一条龙的信息流增值服务。 在跨境电商1.0阶段中,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以及环球资源网为典型代表平台。其中,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主,线下会议交易为辅,是中国最大的外贸信息黄页平台之一。环球资源网1971年成立,前身为Asian Source,是亚洲较早的提供贸易市场资讯者,并于2000年4月28日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股权代码GSOL。 在此期间还出现了中国制造网、韩国EC21网、Kellysearch等大量以供需信息交易为主的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1.0阶段虽然通过互联网解决了中国贸易信息面向世界买家的难题,但是依然无法完成在线交易,对于外贸电商产业链的整合仅完成信息流整合环节。 2、跨境电商2.0阶段(2004~2012)

2004年,随着敦煌网的上线,跨境电商2.0阶段来临。这个阶段,跨境电商平台开始摆脱纯信息黄页的展示行为,将线下交易、支付、物流等流程实现电子化,逐步实现在线交易平台。 相比较第一阶段,跨境电商2.0更能体现电子商务的本质,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服务、资源整合有效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包括B2B(平台对企业小额交易)平台模式,以及B2C(平台对用户)平台模式两种模式。跨境电商2.0阶段,B2B平台模式为跨境电商主流模式,通过直接对接中小企业商户实现产业链的进一步缩短,提升商品销售利润空间。2011年敦煌网宣布实现盈利,2012年持续盈利。 在跨境电商2.0阶段,第三方平台实现了营收的多元化,同时实现后向收费模式,将“会员收费”改以收取交易佣金为主,即按成交效果来收取百分点佣金。同时还通过平台上营销推广、支付服务、物流服务等获得增值收益。 3、跨境电商3.0阶段(2013~) 2013年成为跨境电商重要转型年,跨境电商全产业链都出现了商业模式的变化。随着跨境电商的转型,跨境电商3.0“大时代”随之到来。 首先,跨境电商3.0具有大型工厂上线、B类买家成规模、中大额订单比例提升、大型服务商加入和移动用户量爆发五方面特征。与此同时,跨境电商3.0服务全面升级,平台承载能力更强,全产业链服务在线化也是3.0时代的重要特征。 在跨境电商3.0阶段,用户群体由草根创业向工厂、外贸公司转变,且具有极强的生产设计管理能力。平台销售产品由网商、二手货源向一手货源好产品转变。

日本汽车新材料发展综述

日本汽车新材料发展综述 时间:2009-12-19 10:10来源:汽车与配件作者:王建萍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汽车行业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诸如,一方面汽油价格在不断地创新高,安全法规越来越多,汽车排放指标的更新版本在不断地发布,另一方面全球化竞争愈演愈烈,降低汽车成 本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些课题,人们对新材料技术研发寄予了厚望。近年来日本汽车行业在材料技术研发方面,诸如钢铁、有色金属、非金属等,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钢铁材料 1.钢板材料 车身与底盘的轻量化对于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削减CO2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使用具有高撞击安全性的高强度材料。 从车身高强度材料的应用情况来看,汽车外板如发动机罩、车门、行李箱、侧围外板等处已经应用了340MPa级烘烤硬化型钢板(以下称为BH钢板)和440MPa级高强度材料。车身骨架部件目前流行使用440MPa和590MPa级高强度材料。590MPa级 高强度材料大体分为析出硬化钢、双相钢(以下称为DP饮)和相变诱导塑性钢(以下称为TRIP钢)三种。DP钢比析出硬化钢的屈服强度低、延伸性高;TRIP钢比DP钢的延伸性高、能量吸收性能好。另外,还有一部分780MPa级和980MPa级的高强度材料也被应用,780MPa级高强度材料主要使用DP钢和TRIP钢,980MPa级的高强度材料主要使用DP钢。另外,随着高频淬火和热冲压成型技术等新的热处理技术的应用,零部件高强度化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热冲压成型技术就是对加热的钢板进行冲压的同时 还进行冷却淬火,这样零部件抗拉强度可达1470MPa。 汽车行驶部位的部件形状复杂,强度要求高,焊接性能要求也很高,所以高强度钢板应用很困难。但是近年来人们为了提高成形性,开发了TRIP钢;为了提高扩孔加工性,开发了贝氏体钢;为了确保焊接接头疲劳强度,开发了耐HAZ(保持热影响区性能) 的软化钢板,其强度为590MPa级,有的可达780MPa。 以前汽车的耐腐蚀钢板多为各种镀锌钢板,近年来,热浸镀锌铜板(GA)成为了主流。为了提高冲压成形性,对GA上敷覆无机类或有机类起润滑作用的氧化膜,该工艺得到了推广应用。人们还进一步开发了耐腐蚀性好的Zn-AL—Mg镀锌板,主要为了省略后面的电镀工序,这已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环保方面,由于EU-ELU对报废汽车的规定)对特定的环境污染物进行了使用限制,人们开发了无六价铬表面处理技术代替以往的电镀钢板中使用含有铬酸盐“钝化”处 理的六价铬。油箱钢板不应含Pb,所以现在不再使用过去的Pb-Sn合金电镀钢板而 采用Sn-Zn电镀钢板、镀铝钢板。

行业发展综述

造纸行业7

1行业发展综述 (1) 2市场焦点 (1) 3行业动态 (2) 4行业总体发展态势 (4) 4.1 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4) 4.2 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 (4) 4.3 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情况 (4) 4.4 总资产规模增长情况 (5) 5行业经济效益 (5) 5.1 销售毛利率 (5) 5.2 税前净资产收益率 (5) 5.3 资产负债率 (6) 5.4 资产利用状况 (6) 6行业投资状况 (7) 7行业平均绩效指标 (7) 8行业结构 (7) 8.1 总资产月度大区结构 (7) 8.2 销售收入月度累计大区结构 (8) 8.3 月度累计销售收入省份排行(前十位) (8) 9细分行业主要指标分析 (9) 9.1 纸浆制造业主要指标分析 (9) 9.2 造纸行业主要指标分析 (10) 9.3 纸制品制造业主要指标分析 (12) 9.4 细分行业主要指标比较分析 (14) 10 附录 (15)

图1.月度总资产、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图 (4) 图2.造纸行业月度累计工业产值图 (4) 图3.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4) 图4.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5) 图5.造纸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5) 图6.造纸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6) 图7.造纸行业月度资产负债率图 (6) 图8.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7) 图9.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大区结构图 (8) 图10.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大区结构图 (8) 图11.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省份排行 (8) 图12.纸浆制造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9) 图13.纸浆制造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9) 图14.纸浆制造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9) 图15.纸浆制造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0) 图16.纸浆制造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0) 图17.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10) 图18.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11) 图19.造纸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11) 图20.造纸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1) 图21.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2) 图22.纸制品制造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12) 图23.纸制品制造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12) 图24.纸制品制造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13) 图25.纸制品制造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3) 图26.纸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3) 图27.造纸细分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比较图 (14) 图28.造纸细分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图 (14) 表1.造纸行业资产利用率指标表 (6) 表2.造纸行业平均绩效指标表 (7)

中华文化哲学篇期末满分论文范本 9

期末论文 题目己学之“元” 学院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贺梓文 学号2014141011027 年级2014级指导教师麻尧宾

己学之“元” 绪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儒学中“己学”的提出与发展是对儒学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造具有重大意义。“己学”以“一己遍照”为统摄,贯穿“己学”思想中的宇宙面及人生面。“己学”从易本体论演义,综合宋以来的主理、主心、主物三系的为己精神,建立起物、心、理三元的不离不杂的本体构造。己学中的本体亦即元是己学中的重要概念,在主体性与道德性的讨论与阐释中,本体即宇宙与人生的本根和本然的存在是对儒学生命科学的境界论、本体论和功夫论的有机统一的关键。 正文: 一、“己学”与“元”之我见 何谓之己学?“己学”乃“切己之学问”。己学者,以“一己遍照”为“己学”的全幅的统摄,贯穿“己学”思想中的宇宙面及人生面。’“己学”着重点在于宇宙面与人生面本体的构造和实现;而本体的构造和实现又在于物、心、理三元的不离不杂。 “一己遍照”中“己”即是自我,宇宙有一个最根本的本根之体,乃是宇宙自我的本根之体,宇宙的一切事物皆有它发展而来,同时具有了不同的殊相,称之为照体。“遍”者,或谓无时无处,或谓无处不在,亦或谓之宇宙,宇,元一贯穿空间形态,“宙”,元一贯穿时间形态。“照”一方面在完整地体现自己特点,但同时又存在于整体之中。“照”,或谓由宇宙面的本体下落至人生面的本体,或谓由人生面的本体挺立至宇宙面的本体,亦落在物、心、理的不离而不杂。“照”体现出元的具理、具心、具物的三重属性。 何谓之元?元者,始也。从一从兀。《“己学”发略: 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中: 《易》中谓之“元”者,盖即是宇宙生命的资以为根底焉:“始”“首”“长”“善”诸义。 以“元”为“本”,综合了“始”“首”“长”“善”诸义:“本”者“根”义与“本”者“体”义;以动词云“体”,一谓体觉、体知的“体”,一谓体势、体用的“体”。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实践 1全球金融发展及趋势 1.1 全球金融格局 从最开始的“高利贷”开始,金融业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从朴素的实物(货币)借贷,逐步扩展为由多种要素组合而又相互作用的庞大系统,包括货币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及管理等。在此过程中,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和集中度日益提高,大型金融机构不断形成,导致金融权力逐渐集中。 这一权力集中的趋势不但反映在一锅部,同样反映于各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从16~17世纪荷兰的崛起,从18~19世纪英国金融帝国的建立,再到20世纪至今美国金融主导权力的形成,国际金融格局的历史演变表明,一国的金融力量在国际竞争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一国强大的金融力量将极支撑该国经济的发展,促使该国在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一国领先的经济实力将促进全球性金融资源向该国的集中,凸显该国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二者互相促进,导致国际间金融资源的过度集中。 全球金融资源在少数发达国家的过度集中导致国际围的金融失衡——发达国家的金融产品过于丰富,金融市场急剧膨胀,虚拟经济大幅度脱离并超过尸体经济,累积巨大的系统风险,并把风险向全球围扩散。而不发达国家基本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之本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差,有限的外汇资金无法在本国市场得到好的回报,只能回流美国购买美国国债或机构债券等金融资产,不但削弱了本国的金融资源、抑制了本国的金融需求,而且分担了发达国家的金融风险。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非但没有改善这一状况,反而导致情况的恶化,加重全球经济失衡。200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格局有所变化,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着结构性变革。全球开始质疑美元的单一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当性,改变现有金融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呼声强烈。亚洲和新兴市场银行在全球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美国和欧盟的金融地位均有所下降,但其住到地位并非发生根本性动摇,其弊端也无从消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