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安有感

红安有感

红安之行有感
这个暑假学校开展了暑期夏令营活动,这次活动的目的地是我向往已久地革命圣地——红安。我有幸能参与其中,内心感到无比的激动,这是我第一次感受不一样的深沉。
我对红安之行的无比期待是因为我知道红安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是一块用烈士鲜血染红地土地。红安本名黄安,革命红旗下除走出了223名将军、两任国家主席外;工农红军的队列中,曾经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黄安人;每4名英烈就有一人来自黄安。为了胜利,14万儿女奉献了生命,登记在册有名姓的烈士就有22552名。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将黄安改名红安。因此想到能走进红安这块革命圣地,能站在无数革命先烈牺牲的地方,瞻仰先烈们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我的心中充满了崇敬与自豪。
我们在经过接近两小时的车程后,终于抵达了我们的目的地。正式开始参观,我们首先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我们来到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看到正面是华国锋题写的碑文,两侧有董必武、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前各有一座武装农民高举大刀和红军战士高举钢枪的圆雕,激动的心情在这一刻总有于完全的释放了出来。我们向永远长眠的革命烈士三鞠躬以示致敬,我们站在红安这片革命老区红色的土地上,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表示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发扬革命优良传统。革命烈士纪念馆给我们的触动更大。在为革命献身的红安14万儿女中,只有22552名有姓名,而在纪念馆陈列展出的也只有有限的263名,大部分烈士都是悄无声息、默默无闻的。在这里,我看到了大批烈士生前英勇斗争的豪迈壮举和被刽子手残酷杀害的悲壮惨景,比如张南一(1880--1928)这位乔装鼓书艺人宣传“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农民“九月暴动”和“黄麻起义”的革命党人,为了保护300多名群众而挺身而出,英勇被捕,敌人用铁丝将其肩胛和脚趾骨穿连起来,又用烙铁烙烫全身,用小刀在他手上割划,再往血口上浇盐水、辣椒水,再割他的鼻子和双耳、舌头,在敌人残酷的迫害面前,他始终坚贞不屈,要造反、要革命,坚决不交出共产党的名单,最后在七里坪西门外河沙坑被活埋,英勇就义。看到这些,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为了新中国,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事业,无怨无悔,无惧无畏。我要高呼那些埋葬在革命烈士陵园里的烈士是勇敢的,是伟大的,正是有了他

们曾经的浴火奋战,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他们,我更不会。我深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那些皑皑白骨向我们说明了这一切,我们除了珍惜现在的生活,除了继承他们的精神,把国家建设得更好,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还能做些什么呢?站在烈士墓前,我暗暗许下诺言:地下的烈士们,你们安息吧!你们的血不会白流,你们的努力不会白费,我会沿着你们的足迹,秉着你们的精神,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境界,不断加强学习,掌握干共产主义事业的过硬本领,并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董必武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仿古建筑,它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的东北处稞子山上,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中国庭院式结构,白墙碧瓦,飞檐翘角,依山而建,古朴庄重,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走进董必武纪念馆,首先要登上几级台阶,迎面抬头可见“董必武纪念馆”六个馏金大字。从正门进入,便是纪念馆的正院,院子中央安放着董必武半身铜像,基座上“董必武纪念像”六字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基座的后面是董必武和夫人何连芝的骨灰合葬墓。人们在这里缅怀董老的丰功伟绩,学习董老的革命风范,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纪念馆通过740余件珍贵文物、照片、字画、硅胶像等,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董老光辉战斗的一生,以及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让我了解到董必武的生平和业绩,对他更是敬佩不已。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李先念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依山傍势,气势恢弘、造型典雅,以丰富的文物史料,生动活泼的陈列形式,主要以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为背景,以李先念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突出贡献为重点,再以文物为基础,配以必要和适当的辅助陈列品。让我了解到:他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他在66年的革命岁月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大家众所周知的就是红安是有名地将军县。这里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名将军,其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8人,中将军衔的13人,少将军衔的58人,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因此成为举世闻名的“将军县”。位于陵园东侧的红安将军馆,建筑面积2379平方米。该馆分二层,中间为序厅,围绕序厅上下共设有五个展厅,以丰富的史料、照片、实物等,展示了从土地革命战争中成长

起来的红安将军们的光辉战斗的革命历程。是他们带领着广大革命战士在面对敌人时凛然正气,威武不屈;在困难重重的恶劣环境中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抱着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念从大别山走出,征战南北,战场上他们英勇杀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走草地过雪山,用小米加步枪粉碎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地进攻,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革命队伍,使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来到著名烈士、将军墓园、红军墓园。墓园内庄重雅静地环境,是游人追思、缅怀的圣地。园内有吴焕先、沈泽民、蔡申熙三位著名烈士墓,有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先导郑位三之墓,有曾被蒋家军称为“旋风司令”、指挥过海南岛战役、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韩先楚将军墓,有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总指挥、国庆35周年阅兵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秦基伟将军墓,还有王建安、刘昌毅将军墓等。还有1937年之前参加革命,解放后病故的红安籍老红军。他们当中有的曾位居高位,有的曾在农村种田,但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出最后的余热。我们缅怀他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更是一种精神洗礼。他们为革命,为真理而奋斗!为了幸福的后代而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短暂的一生。革命先烈的业绩,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上,是最为绚烂的篇章。
结束红安之行,我思绪万千,感慨颇多。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倍加珍惜,不能忘记他们,我们应该永远怀念!作为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要时时缅怀他们,作为激励我们工作的动力,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忱,对真理的追求。同时我们更要学习和弘扬“红安精神”。
红安精神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精神。红安精神是对先烈们在难以描述的艰难困苦面前保持昂扬斗志,保持理想信念,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对我们现在共产党员的鞭策和激励;红安精神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闪烁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火花;红安精神是湖北红安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力量源泉。红安精神体现了创新精神。红安精神体现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路线。红安精神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生动的红安精神,激励我们奋发进取。我们要学习“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升本领;学习革命先烈把牺牲留给自己,把生还的希望留给群众的英雄

气概;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险阻,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一意干革命的无私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要持之以恒,要讲究学习方法。苦干加巧干,要有目的地学,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在这里,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情操得到了陶冶,党性得到了锻炼。我一定会把革命优良传统和实际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充分继承和发扬红安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