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单元教学设计

二单元教学设计

二单元教学设计
二单元教学设计

二单元教学设计

主备人:张华茂

5 翠鸟

一、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翠鸟的外形,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及捉鱼的本领,体验翠鸟静立、飞翔的美感,懂得爱鸟、护鸟。

(二)认识本课14个生字;理解“疾风、注视、逃脱、锐利、荡漾”等词语,并能逐步运用;初步理解准确运用动词的表达效果。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感受翠鸟的美;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翠鸟课件录象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四、学习第一部分

1 、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 、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 、四人小组自学。

4 、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 )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 )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 )第六句: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 、指导训练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 、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 、2 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 、4 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

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 )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 )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 )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

(2 )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 )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 )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 、训练朗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 、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 ——6 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 、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4 、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在大自然里,因为有了翠鸟,有了各种各样的鸟,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羽毛,它们的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多少美感和生趣,而且许多鸟为我们人类做了很多好事。我们一定要保护鸟类,你们准备怎样保护鸟类?)

6 、齐读。

四、总结全文,借助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先看静态,主要观察翠鸟的外形特点,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再看动态,疾飞注视,蹬开、叼起、飞起……这一系列的动作观察的仔细深入。

在描写中,作者抓住翠鸟一动一静两方面的特点,既写出了翠鸟的外表美,也写出了它动作快捷捕鱼本领高。一动一静,恰到好处。这样的描写来源于作者按顺序抓住特点的细致观察,在写作中是值得学的和借鉴。

五、指导背诵习让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活动:等鱼贴、飞、停、注视等

捉鱼蹬、飞、叨、贴、飞喜爱

住处:隐蔽

6飞吧,海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面临、一抹、乖巧、仿佛、欢愉、淡水、喂

食、斩钉截铁、属于”等词语。 14

2.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如何关爱动物。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该如何关爱动物。

【教具准备】海鸥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又见过海鸥呢?说说你见过的海鸥。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鸥的课文。(投影海鸥图片。)

3.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生字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理解:课文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观察图画中的海鸥:小组汇报课前准备的有关海鸥的资料。

4、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1)、同桌互相合作识记生字

(2)、互查识字情况学生开火车读生词,让学生说出难写的字并说出记字方法。如:“佛、属”

5、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一火力读

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2、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一)从外形体会海鸥的可爱。

1.出示海鸥图片,说说海鸥是什么样子的。

2.找出课文中描写海鸥外形的句子。

3.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句子,可以读一读,也可以画一画。

4.学生汇报。

5.指导朗读,提示画海鸥时注意:浑身雪白,翼尖灰黑。

(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默读课文。想:友人怎样喂小海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有着一种默契”?

①学生汇报,打出句子。(课件)②读句子,评议。③联系上下文谈体会。

2.小组合作学习。

①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说喜欢的理由。

②学生汇报

③师指导朗读,并讲读书方法。

3.读中质疑:“霍然而起”“绕室徘徊”是什么意思?

①师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词语方法: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联系上下文等。

②学生用动作演示,理解词语意思。

4.发散思维:友人与海鸥的深厚情谊真令人感动。此时,你感受到什么?想给大

家说什么?(生畅谈,师总结。)

5.组织讨论:“它应该属于大海”应怎样理解?

二、总结升华,拓展训练

1.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爱护小动物,人与动物应该和睦相处,关爱他人等。)

2.说说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海边弥漫着海洋的气息,和海鸥交上了朋友。

弥漫、气息、一抹、乖巧、

歇脚、触摸、欢愉。

7蚂蚁的救助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2、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③④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归纳板书蚂蚁的救助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用力互相关爱

奋力互相帮助

继续衔舍身相救

3、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1、完成选做题。

2、积累词语。

3、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

8*大象保姆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0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象的资料。

2、演示文稿(大象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

1、谁知道大象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事?

2、大象很聪明,能帮人们干这么多的事情,课文里一头大象担负起了照看主人小孩的工作,这位保姆工作的怎么样?让我们走进这一家人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1、读书,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自己说一说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1、理清课文层次

哪些内容是写大象保护主人娃娃的内容的?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

2、出示自学提示:

(1)为什么作者先写把黑熊踏成肉饼,再写对主人忠心耿耿呢?

(2)大象是怎样保护主人娃娃的?都写了几幅场景,哪部分最使你感动?

3、默读课文,先自学再组内交流。

4、同学交流,读中感悟

第一部分: 1、小组汇报自学提示第1题。

2、教师小结:大象凶猛对敌、亲切对人。

第二部分: 1、分组汇报自学提示第2题。

2、帮助学生理出几个场景。

(1)观察课文插图画的内容和课文哪一部分是相对应的?能归图画拟个名字吗?

第二幅图画:猛撞大树,踩狗抛尸(读书上相应内容)

第三幅图画:舍身相救,感激不尽(读书上相应内容)

(2)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没有相应的插图,如果让你画一画,你怎么画,给它起个题目。

(3)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①把最感动你的内容读出来。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②指名读,进一步体会。

(4)在理出几个场景的基础上,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质?你有什么想法。

2、本文为我们描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勇敢、忠诚的大象,让我们感到的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动物朋友呢?(请一两个同学说一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朋友对待。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8、大象保姆猛撞大树踩狗抛尸

(勇敢、忠诚)奋勇搏斗身负重伤

舍身相救感激不尽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别声母不同的词语。

2、了解“心”字作为部首的汉字的特点。

3、练习查字典。了解词语的不同意思。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说话要清楚、要有条理,说话要具体。

6、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围绕标准评议自己,评价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做到说话清楚,要有条理,要具体。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搜集有关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录音等。)

2、教师准备一些动物图片、录象片段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区分声母不同的音节,读准字音

二、懂得“心”字作为部首的汉字的特点。

三、练习查字典:(穷顶)体会在词语中的不同意思,学会运用。

四、收集古诗词

1、读一读文中的古诗,说说古诗大意。

2、背诵古诗,理解意境,试着画一画。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默读短文,思考回答。

2交流答案

六、开展“动物明星评选会”

(一)、激趣引入:

1、导语:同学们,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的翠鸟,的海鸥,的蚂蚁,的大象。

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与人类和睦相处,帮助人类做事的动物明星。(教师演示动物图片或录象,并用一两句话从外形、生活习性、特有技能几方面加以介绍。)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动物明星评选会。通过你们的介绍要评出全班的十大动物明星。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力求使你介绍的动物成为“明星。”

2、介绍方法:

(1)要想介绍这些动物,你想从几方面介绍。

(2)归纳小结:可介绍外形(包括形状、色彩、大小、体态、叫声等)

可介绍生活习性(吃、住、玩、喜好、性格等)

可介绍特有技能

可介绍有关它的传说。

可以抓一方面介绍,还可以把几方面结合起来介绍。

(二)、小组交流,进行评议:

1、公布评议条件:说话清楚、有条理、介绍的具体、内容比较丰富,有意思。

2、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推选组内2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评选明星。

1、推选主持人。

2、分组交流。

3、全班评议。

4、投票选举明星。

5、宣布评选结果。

第二单元作文——制作动物档案卡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应用文——建立档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怎样归纳整理资料。

教学准备:

1、进一步丰富补充口语交际时准备的材料。

2、再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资料。(或评选的班上十大动物明星的资料。)

3、教师提供部分内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在上节的口语交际课上,评选出了班上的十大动物明星。这节课我们准备给这些明星建立一份档案。请同学们看屏幕。

出示:动物小档案的图表

我们怎么填写好这份档案呢?

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分组讨论,怎么填写。

每组选择一位动物明星,大家试着填写。

2、分组展示,全班评议。

(1)评议要求:填写清楚;能通过档案看出这种动物的特点,使人了解这种动物;语言清楚明白;内容比较具体。

(2)各组通过屏幕展示明星资料图表,全班按要求评议。

在评议中发现优点,发现问题,随机指导。

三、大胆创新,发展思维。

1、还有么形式可为动物建立档案?

建立档案袋

(1)把同种动物当案卡片放到一个袋里。(了解这类动物的特点。)

(2)把有关一种动物的文字材料、图片、光盘等资料放到档案袋中,外面贴上这种动物的档案卡片。(了解这一种动物各方面的信息。)

制作不同形式的档案卡片,

如:名称类别出生地帮助人们的故事

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其它

2、你准备采取哪种形式做?

第一种:把班里十大动物明星做成档案卡片放入档案袋中。

第二种:为自己喜欢的任意一种动物制作档案。(把有关图片、文字等放入袋中,袋外贴档案卡片。)第三种: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分类建档案卡片。

如:飞禽:鸽子、黄雀、黄鹂、麻雀

走兽:虎、狮、豹 23

家禽:鸡、鸭、猪、牛等

昆虫:蝴蝶、蜻蜓、蜜蜂

宠物:猫、狗等

四、布置制作,评选最佳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

2、全班展示

3、评选最佳,进行表扬。

4、分小组出一期小报“我喜欢的动物。”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本P8一10例1、2,做一做,习题1、2。 、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 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归纳、 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方法和书写格式。 难点:会正确计算。 课件、小棒若干条、直尺、卡片。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卡片口答:36、35、45、73、30、58分别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再说36、35、45各个数位上的数是什么? 2、课件展示课本参观博物馆情境主题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汽车? (2)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启发学 生列出36+30=和35+34=两个算式。提问:这里为什么用加法 计算?(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3、让学生观察比较36+30、35+34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 式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揭示课题) 二、协作探究,概括方法。 A、探讨例1的计算:36+30

1、学生口算并说明口算依据,指出36+30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探索36+30的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说一说桌面上有多少根小棒,请学生投影演示摆的过程,并边摆边说。 (3)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引导领会把哪些小棒合拼? 3 、图、式结合,理解算理。 对照小棒图指导学生学会写竖式的方法和顺序。 (1)先写数位名称“十”、“个”。 (2)分别对准数位写第一个加数36。 (3)在36的下一行和在36高位之前书写“+”号。 (4)在36的下行在十位上写3与上面的3对齐,在个位上写0与上行的 6对齐,写出另一个加数30。 (5)在两个加数的下面划“________”,相当于“=”号。 4、学生尝试笔算,引导学生阅读P9讨论:这道题在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5、P9做一做:独立笔算,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的思维过程。 B、尝试探究例2的算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点。 2、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边摆边说把什么对齐),再尝试笔算。 3、指名板演笔算并口述思维过程,再同位口述计算的过程。 4、小结:例1、例2计算题除了以上发现的共同点外,还有什么共同点? 5、练习:P 10做一做独立笔算,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的思维过程。 三、课内训练,运用知识。 1、P13习题1:独立训练,指名口述图意和笔算的思维过程。 2、P13习题2:独立训练,指名板演订正。 3、课件出示错题:看谁是小医生,请判断说理。 2 3 6 5 3 5 4 7 +4 2 +2 3 +4 0 +2 6 6 4 8 7 5 6 7 4、找朋友训练:同桌比赛找出结果相等的两个算式。

(完整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中段篇 三年级整体教学设计精选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燕子》,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 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2.略读《古诗两首》,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 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3.品读《荷花》,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 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4.略读《珍珠泉》,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 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 一、出示“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白这单元的主题)。 二、课例展示: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有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都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在学习中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二)、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看看第一单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景色? 2、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物。 (三)认读课文生字词 1、认读课文1-4课生字,并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加一加,减一减……),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一”的“读读背背”,说说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课文1-4课生词,学生认读,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一”的“我的发现”(解决单元的反义词) 第二课时品读《燕子》和《古诗两首》 一、品读《燕子》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2.配乐读诗句和朱自清《春》节选。 这种写法是多么奇特啊! (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2.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3.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大师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和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理解,对于南方的孩子们是不容易的。且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评价任务三:体会课文写法,并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单元教材分析与解读六年级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回顾革命岁月,感受革命精神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七律长征2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2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国大典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1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口语交际演讲1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2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 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

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读课文,灯光是略读课文,四篇文章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事情,但其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一脉相承。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并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是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的,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题,有的课后思考题或相关栏目迁移运用之前学习的语文要素出题和设计内容,意在巩固提升,体现目标的发展性。比如本单元“口语交际”和语文要素关联不大。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这样说:“教师在理解把握统编教材编排意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和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口语交际等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不局限于每课都要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灵活掌握。”

(完整版)部编版一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1.吃水不忘挖井人 主备人:陶晓莉修改人: 教学要求: 1.认识“忘、挖”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旁,会写“吃、叫”等7个字,认识“横折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能在朗读中体会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体会乡亲们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找出文中的信息。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感情。 教学准备: 识字卡、课件。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和新偏旁,能正确书写7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认识事物,读好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示课题:小朋友,你知道井是什么样的吗?(课件出示“井”图)井有什么用?想一想:挖井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2.出示课题,认识“挖”“忘”“井”这三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学生主动拼读生字,并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 三、朗读课文,了解大意,在语言环境中继续识字 1.读课文第1自然段,出示本段出现的生字“席”“导”“革”“命”,学生认读、齐读。

课件(出示毛主席画像)他是谁?(学生回答后,老师简介毛主席的生平及事迹)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出示本段生字“战”“士”,学生巩固识字。再齐读本段,要求读准字音。 3.教师范读第3段,学生找出生字,教读,再读整个段落。 4.自己读一读所有生字,不太会读的多读几遍。齐读,开火车读。 5.朗读接力,在比赛中正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四、指导书写生字:“吃”“叫”“主”“江”字。 1.观察字的结构,在田字格的站位。 2.学会给生字组词,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笔画到位。如: 吃:“口”大部分在左上格,横折弯钩的横在横中线,折在竖中线。 叫:竖提沿着竖中线起笔,最后一笔起笔要高。 主:竖在竖中线,第一横中长,第二横略短,第三横最长。 3.描红并书写。师指导写。学会记忆。 4.展示学生作业,集体点评。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地点:瑞金沙洲坝 人物:毛主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语。 2.感受人物感情,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 学会“想”“念”两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个生字,让我们和这些生字打个招呼,你们愿意吗?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教学设计 教材P18--21“长方体的认识及练习”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经历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各1个,观察记录表一张。学生准备长方 体 、正方体纸盒、剪刀,胶纸。 1课时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落实知识 点 课件演示各种几何形状的建筑物,让学生欣赏到几何学之美。 适时指导 体验数学之美,愉悦美丽心灵,激发求知欲望。 实践活动 1、“摸一摸” 摸一摸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盒子;初步了解长方体的点、面、棱。 2、“剪长方体” 适时指导 板书要点 在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及多种方式的基 础上,让学生 在做中学、学中做。感知探

将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剪开,看一看,量一量、拼一拼。 3、“做长方体” 将课前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做一个长方体。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点、面、棱的特征。 4、将探究发现填入表中。 5、组织研究成果发布会 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成果,要求说出本组发现的长方体点、面、棱的特征以及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其余学生则倾听、补充、提出问题。 6、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整理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特征的?从数量、形状、大小等方面,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等。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完成练一练的1、2、3、4、题集体评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硬纸板做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再做一个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5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整体感知文章,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3、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获得启迪。 4、完成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使叙写的事件蕴含丰富的感情。学习内容 第二单元课文 “语文学习主题”丛书:《我的学习生活》 单元设计说明 本单元四篇现代文,在教学设计时课文《我的老师》与“丛书”(莫言、冰心)《我的老师》等整合后对目标1进行设计;《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与“丛书”中的《我的老师》(苏叔阳)《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等整合后针对目标2进行设计;《我的早年生活》与《感恩的天空》等整合后针对目标3进行设计;《王几何》与丛书篇目《成长之痛》等整合后针对目标4进行设计。 环节划分与课时安排 整个单元分四个环节共十课时。 单元教学第一个环节《我读恩师》 教学内容:《我的老师》(魏巍)与丛书中的《我的老师》(莫言)《感念老师》《恩师》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型:1+X(一篇课内精读带多篇丛书篇目) 单元教学第二个环节《悠悠师情》 教学内容:《我的老师》(魏巍)《再塑生命的人》《我的早年生活》与丛书中的《我的老师》(苏叔阳)、《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恩师》等。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型:2+X(两篇课内精读带多篇丛书篇目) 单元教学第三环节《菁菁校园》 教学内容:《我的早年生活》与丛书中的《感恩的天空》《上学的第一天》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型:自主阅读交流展示 单元教学第四环节《学以致用》 教学内容: 1、学习《王几何》《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成长之痛》《胆小鬼》 等文章的写法。 2、写作训练 课时安排:阅读一课时写作及互评两课时

(word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整体分析 教材分析:这是部编新教材下册的开始第二单元,内容过渡层层递进,由《吃水不忘挖井人》体会老革命的革命精神,其他三篇课文来感受祖国的美好,激发爱国爱自然的情怀。同时也为培养学生主观能动的去认识生字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识字书写,也更加强调对于学生握笔,写字,读书等学习姿势的规范纠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法与学法:生字的教学不仅教师要以身示范正确规范的书写方式,更要运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学习方法进行识记生字。比如图片展示,动作演示,身体展示等等。 教学目标: 1.认识50个生字、6个偏旁和1个多音字;会写27个字和3个新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能读好带有感叹句的句子。 3.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能将学到的词语运用于表达中。 4.读懂课文,能提取明显信息,乐于和小伙伴交流阅读感受。 5.感受儿童的美好愿望,了解革命传统故事。

4.引读:当他们看到这口井时,毛主席带领战士们挖井的情景历历在目——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当乡亲们喝着那新鲜的井水时,毛主席仿佛微笑地看着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人们想念毛主席,尊敬毛主席,一股股暖流在乡亲们的心中激荡——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补) 5.指导学生带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把课文齐读一遍。(因为有了毛主席,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都想念毛主席。)是的,不仅仅是沙洲坝的人民怀念毛主席,全国人民也忘不了毛主席。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通、读顺,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从而理解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二类字,会书写9个生字,并能基本说清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雷锋叔叔愿意克服困难帮助他人的美德。 4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准备雷锋叔叔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雷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吗? 生齐唱。 师:这首歌的主人公是——雷锋叔叔(板书:雷锋叔叔,并指导“雷”、“叔”的书写)。那你知道雷锋叔叔为什么是我们的“好榜样”吗? 生介绍雷锋的故事。 师:是啊,雷锋叔叔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当时人们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不仅如此,雷锋叔叔还特别关心小学生的成长,在抚顺市的一所小学里,二年级的同学都特别自豪,因为他们有一位校外辅导员是一位解放军叔叔,这位解放军叔叔就是雷锋叔叔,雷锋叔叔经常到学校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他们都特别喜欢雷锋叔叔。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得到了雷锋叔叔因公牺牲的消息。难道说雷锋叔叔再也不能来了,同学们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就结伴到处去寻找雷锋叔叔。同学们还满怀深情地呼唤着: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板书:你在哪里) 二、自读课文,弄准字音。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读读这首饱含深情的诗吧。请同学们自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生自读课文,师巡查。 指名一人一节读,师相机指导,纠正字音。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能把句子读的通顺了,那屏幕上的词语你会读吗? (屏幕出示词语:冒着曾经泥泞泥窝年迈荆棘花瓣晶莹寻觅) 生读词语,师相机纠正指导。 师:词语同学们读的很准确,那老师把生字挑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生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三、深入学习,感悟内涵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字词掌握得非常好,现在老师要来考一考,谁的阅读能力最强? 1.学习一、三小节 师:请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小朋友们去了哪些地方寻找雷锋?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实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水平点:1、培养学生计算水平和估算的水平。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水平。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水平。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水平。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德育点: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协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准确的实行计算。 水平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德育点:对学生实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使用多种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能够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二、自主探究:

(完整word)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外国名篇名著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本单元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结合本组专题,“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设计理念: 本单元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读和思”贯穿教学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教学方法方面,学习本单元,要加强对学生默读、速读的训练,学生能准确筛选主要信息,概括出内容要点,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细节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尽量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语言。 模块一: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课文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并了解更多的外国作家和作品。 教学重点: 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内心。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插图,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 1.投放若干画面,让学生看图猜测插图出自哪部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本组课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余文田设计并执教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2~36页。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1 第一课时平均分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课本P12~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以每个单元组中的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为主线,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为落脚点,以整体备课、综合训练、及时评价、反馈矫正为保证措施,以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和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问题,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教学研究的理论精华和我省单元达标教学的优秀成果,以每个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而构建的整体教学模式,即把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相互联系、递进循环的四个阶段:教学准备—学习研讨—综合实践—反馈评价和为完成每个单元组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十种基本课型:整体预讲课、研读训练课、自读训练课、读写结合课、基础训练课、综合复习课、习作指导课、达标测试课、习作评讲课、矫正补偿课以及贯穿整组教学过程始终的两项辅助活动:有导向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 一、四个阶段的任务 1、做好教学准备。它包括教师的整体备课和学生的整体预习两个方面。“整体备课”是优化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师从整体出发,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读写例话),遵循一条训练主线(习作要求),来全面系统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处

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筹安排教学任务(每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每一课时教什么,怎样教),设计读写训练序列,安排综合训练和两个活动计划等。整体备课可采用表格式,先由教师个人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按要求认真填写,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讨,互相取长补短,以求得教师对全组教学的整体把握。“整体预习”就是在单元教学之前,指导学生以全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导读”提示为线索,来感知教材内容、训练重点、习作要求和基础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主要目的是运用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预习的方法可采用分组 讨论式、提纲导学式、逆向通读式、列表分析式等。 2、引导学习研讨。引导学习研讨就是以训练重点为主线,以每单元的4篇课文为载体,通过6-10个课时及相关课型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情感体验启迪,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单元教学的重点所在,包括研读训练、自读训练、读写结合三种基本课型。 3、指导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以巩固深化基础训练和读写例话的学习为重点,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为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引导学习研讨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积累运用、综合复习、习作指导三种基本课型。 4、组织反馈评价。这是在综合实践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反馈教学信息,总结学习得失,及时查漏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附:单元学习指导) 一、单元教学意义 本单元是在三上《植物》、《动物》单元对一些动植物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并初步掌握了一定观察方法,又在三下经历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单元主要是围绕植物的“新生命”诞生来指导学生认识新生命产生的相应器官及相对较长的、微细的新生命诞生的变化过程,从中知道新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第1—5 课是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这部分的学习是从引导学生观察一棵油菜到一朵油菜花再到一棵油菜花开始,即《油菜花开了》,从对一种花的观察,发展到对《各种各样的花》的观察,在观察中也许学生会产生一个问题:颜色、形状、大小、构造千差万别,人们是根据什么把它们统称为花的呢?于是就产生《花、果实和种子》一课,随着活动的展开,探究重点便转移到了果实和种子上了。如果种子都落在旁边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活动自然推进到《把种子散播到远处》,那么一粒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又是怎样生长的呢?学生势必进入《萌发的种子》的研究课题,植物是这样,动物呢?第6—7 课是第二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通过认识动物的卵、卵的孵化过程及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科学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A、科学概念: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山雀

山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鸟是人类的朋友,很多作家都喜欢观察鸟,描写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山雀》。 2.同学们见过山雀吗?你对山雀有哪些了解? 二、情感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播放有关山雀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山雀。看得出,大家被深深地吸引了。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观察了山雀之后写出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文章的题目就以这种小动物的名字命名——(板书:山雀) 2.请大家自由、投入地朗读这篇课文,相信读着读着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山雀的世界。 (1)师:过瘾吗?好文章读起来真痛快!那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比如:读起来有些吃力的句子,不太明白的词或者产生疑惑的问题……(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2)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哪些段落写得特别精彩?(二到十六自然段)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读这些描写吧,可以齐读,也可以你一段我一段地读,还可以选你们喜欢的其它方式读,看看哪对同桌读得最投入、最生动。(生合作读文)

(3)评价一下同桌的表现吧,肯定他的优点,真诚地指出他的不足,帮他纠正。(生交流) 指名一对同桌相互评价,师生相机点拨。 (4)师:山雀被你们认真而热烈的学习气氛所感染,想出来和你们再次见面呢,那咱们就用友好的注视和静静地思考欢迎他们吧! 再次播放山雀的相关图片 (生观看后)此时此刻,你一定想说些什么吧,把你心里的话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三、回顾生字学法,自主识字 1.师:读书有方法,学生字也一样。咱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往学习生字的方法—— 出示生字的学法 2.按照这样的顺序和学法我们学会了很多生字,这节课你们有没有兴趣当一次小老师,为大家讲解生字呢? (1)同桌合作试讲。 (2)学生依座位顺序讲生字,每人一个,其他同学可补充。 (3)师重点讲解、范写“雀、绕、瓦、逃”四字。

苏教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本课生字,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准备:配套光盘、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揭题。 1、同学们,我们从上幼儿园到现在,上过很多课,也用过很多课本,板书“课本”两个字,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课本,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配套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沃野胸襟芬芳 苍劲耕耘浩瀚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展示绿色大自然的秀美和神奇)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祖国)“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主动探索自然的奥秘)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1)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与奇数的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她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就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就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单元知识结构: 课时划分:共分8课时 因数与倍数、、、、、、、、、、、、、、、、、、、、、、、、、、、、、、、、、、、、、、2课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质数与合数、、、、、、、、、、、、、、、、、、、、、、、、、、、、、、、、、、、、、、、2课时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找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就是不就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学法:尝试用分类的方法来探究新知。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150×4= 220÷4= 18×4= 25×4= 24×3= 20×86= 学生口算 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与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1) 二、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就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就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就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都就是整数,商也就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就是2与6的倍数,2与6就是12的因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以及教案设计.doc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以及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主题 表内乘法(一)课本P13~36页 单元教学内容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 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 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 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 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

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 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并会求商

3.运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 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知识基础 1.加、减、乘三种运算方法 并会熟练计算连加、连减 2.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 3.在学习乘法时 有了分东西的基础 认识了一份、几份、总数 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倍"的概念 单元知识网络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是略读课文。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地描写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本组专题,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语文 园地等多项训练内容。 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激发阅 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一生。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学生自主预习,自读课文,疏通字句。 模块二理解内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

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模块三领悟作者表达的方法: 1.通过《窃读记》一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 词的准确生动。 2.通过《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学习,体会作者层层递进的假设,设问和反问,灵活鲜活的比喻等的表达效果。 3.积累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写读书的故事,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 学习效果,把学得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 【设计说明:本组课文的教学力求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 方面的共同发展。】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我的座右铭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能读准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会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

第二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等。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 本组4篇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好材料。 除课文之外,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让学生积累有关诚信方面的古诗文名句和由“信”字组成的词语,这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让学生通过说和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加深对“诚信”这一专题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另外,建议学生运用课文中获得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有关选学课文,搜集发生在身边的有关诚信的事例,加深认识,并付诸行动。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20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3.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