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与欧洲

B .非洲与欧洲

C .欧洲与拉丁美洲

D .亚洲与大洋洲

右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回答2、3题。

2.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A .人口死亡率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

B .人口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

C .人口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D .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达国家低

下表是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回答5—6题。

5、广东、北京等省市1990年7月1日以来人口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A.医疗卫生条件好,人口死亡率高()

B.生活水平高,人口出生率高

C.经济发展快,国内人口大量迁入务工、经商

D.坚持对外开放,外籍工人数量增多

6、有关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B.低年龄组人口比重下降

C.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D.男性人口比重上升

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7- 9题。

7.图中③比①国家0-14 岁人口比重()

A 约高8%

B 约低6%

C 约高1%

D 约低1%

8.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10、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0.62%,自然增长率是0.4%,

其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以上都不是

11.下列人口的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C.大学生分配在外地工作D.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

12.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A.美国、德国B.南非、埃及C.日本、澳大利亚D.加拿大、新西兰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3~14题。

13.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14.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 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读右图人口增长统计图,回答15~17题。 15.图中Ⅰ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16.目前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类同于 ( ) A.Ⅰ B.Ⅱ C.Ⅲ D.Ⅳ

17.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Ⅰ

B.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Ⅱ

C.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Ⅲ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Ⅳ

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完成18~19题。

18.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 )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19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 A.人口增长速度快 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

2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

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

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

C.20世纪末期乙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20世纪末期甲国老年人口比率高于乙国

2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地区分布及影响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20世纪末期甲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均粮食及资源占有量明显减小

B.乙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因为经济发展迅速

C.在欧洲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出现了与乙国相似的情况

D.20世纪末期甲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18~20岁是高考适龄人口,从2000年至2008年,

全国高考适龄人口持续增加,2009年是我国高考的转

折年。下面为2000年和2009年广东省和山东省10岁

至20岁的人口金字塔图。据图回答23~241题。

23.下列有关广东和山东两省高考适龄人口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广东省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小于山东省

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

B.2000年与2009年相比,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下降

最多的是19岁的高考适龄人口

C.与2009年相比,2013年广东省高考适龄人口总

数将出现大幅度下降

D.2009年以后的几年内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数递减速度将快于广东省

24.近年来,广东户籍人口中山东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山东农村剩余劳动力多B.山东自然资源短缺

C.山东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山东生态移民较多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25~26题。

25.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低-高-低”型B.乙地一定位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其目的是获取数据,为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结合中国2010年~2050年人口老龄化预测图,回答27~28题。

27.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我国( )

A.人口分布空间不平衡B.国内人口迁移和流动规模大

C.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D.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

28.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大、高龄趋势明显

B.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亿,占总人口的11%

C.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

D.人口老龄化将减小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

右下图中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比例,正值为

迁入,负值为迁出。读图回答29 -31题:

29.如果图中a、b、c、d表示不同的国家,则最可能的分别是()

A.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B.中国、埃及、巴西、新西兰

C.沙特、加拿大、德国、埃塞俄比亚D.印度、尼日利亚、南非、英国

30.如果图中各点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规律,则反映美国东北部的最可能是

A.a B.b C.c D.e

31.图中5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a、c B.b、d C.c、d D.a、e

3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

D.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33.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大

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

回答34-36小题。

34.AB地区所在的地形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太行山脉

35.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A.凌汛 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

36.本区北部人口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是

A.人口增长率低 B.处于自然带的过渡地带 C.人口死亡率高 D.自然环境生产力较大37.右图所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38.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

39.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

..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二、综合题

(1) 将表格中未完成的数据完成

(2) 表格中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属于现代型增长模式的是 (3) 表格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

41、下图是我国沙漠、沙地的分布,以及内蒙古某县20世纪的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资料,请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新疆和 两省区,在 季最容易发生扬尘、扬沙乃至沙尘暴。 (2)3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该县的人口、耕地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之间有什么联系?

42.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5分)

材料1: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 材料2: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

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3: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l 反映出1990年一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2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4分)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5分)

43.材料一: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当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材料二:我国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左图)和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右图).

(1)我国人口负担最轻、最佳的时期是 年前后;(1分) (2)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 年(1分) (3)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具有 等特点;

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 年。 (2分)

(4)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分)

(5)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将给我国社会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4分) 44.图10是我国人口重心的空间变化图。我国的几何中心位于(103°50′E 、36°N )。分析回答: (1)1978年以来,我国的人口重心一直位于几何中心的__________方向,且东西方向上的差距比南北方向上的_______。(2分

)

图10

32.95 32.9 32.85 32.8 32.75 纬

(°) 1978年

(2)说出我国人口重心的空间迁移方向,并分析该变化对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影响。(3分)

(3)解释人口重心在东西方向上发生迁移的原因。(3分)

(4)一种观点认为:“若人口重心在东西方向上的迁移趋势加快,将导致严重的负面影响。”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并简述理由。(5分)

4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1990年到2032年,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黄金”时期,是我国人口负担最轻的战略机遇期。

材料二2009年9月18日,全国处于婚期的男性已多于女性1 800万,预计到2020年,20岁至45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 000万。

(1)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和农村出现“未富先老”的现象,该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中国国情,你认为应如何妥善解决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2)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结合材料一分析其原因。

(3)如果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会带来哪些问题?为平衡性别比,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46.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

材料二2006年8月11日,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北京《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一味减少了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

材料三自青藏铁路通车以来,有数百万人次选择乘火车进藏旅游,就是在所谓“淡季”的2007年1月至5月,还接待67万人次,同比增长82.7%。

(1)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判断下列国土空间属于禁止开发的是( )

A.东北湿地 B.内蒙古的草原 C.华北的耕地 D.南方低山丘陵

(2)胡鞍钢先生的“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这番话可能是出于什么原因提出的?

(3)青藏地区地广人稀,而我国东部则地狭人稠,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否可以大量向青藏地区移民?为什么?

(4)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合理人口容量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又有哪些?

综合题参考答案

40、0.6% 1.7% 1.3% ①④④

41.(1)内蒙古;春(或冬春)。(2)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和荒漠化土地面积都在扩大;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等的需求,导致干旱区的草原被开垦,造成土地的荒漠化。

42.(1)东、中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略有下降,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4分)

(2)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2分)

(3)地形崎岖,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水平低(4分)

(4)不能(2分)因为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科技水平差,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环

境承载力低(3分)

43.(1)2010年(1分)(2)40年左右(1分)

(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1分) 2028(正负2年) (1分)

(4)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2分)

(5)问题:人口总数大;就业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2分)影响: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加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就业压力大;社会福利负担重(2分)

44.(1)东南1分大1分(2)移向西南1分东西方向上差异缩小1分,南北方向上差异增大1分

(3)东部地区经济发达1分,人口政策落实得力1分,自然增长率低(增长慢)1分

(4)正确1分。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人口容量小1分,人口过快增长,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1分,造成生态的严重破坏1分;东部地区人口增长过慢,会出现年轻劳力不足问题1分。

45. (1)人口老龄化超过经济发展水平。延长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等。

(2)新增人口比重小,有利于社会积累;劳动力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3)问题:造成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破坏性别平衡,危害社会秩序安定,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

破坏。措施: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加强医德规范,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等。

46.(1)A

(2)考虑到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也确实带来了一些弊端,如老龄化速度快、当前性别比失调以及一系列后续影响。(3)不可以。因为青藏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小,不适合大规模移民。

(4)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发展科技,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生态环境等。

加大科技和经济投入,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等。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单元测评(一)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测试内容①人口的数量变化;②人口的空间变化;③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60分)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1~2题。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①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④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答案 B 2.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

心养老问题;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 答案 C 2012年7月11日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大圆代表中国某一省区,A和B分别为该省区的某两部分,且A到B的方向为该省的人口迁移方向,目前影响本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与B地代表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经济因素,农村B.自然因素,城市 C.社会政治因素,矿区D.经济因素,城市 解析从A迁到B,表明B为城市,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 答案 D 4.若图中大圆代表地球的一部分,A和B分别为某两个区域,且A 到B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B到A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则A、B代表的大洲可能是() A.大洋洲、北美洲B.北美洲、亚洲 C.欧洲、拉丁美洲D.欧洲、大洋洲 解析二战前人口由欧洲迁到拉丁美洲;二战后人口由拉丁美洲迁往欧洲。

答案 C 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达到13亿。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B.7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上升 C.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死亡率下降 D.我国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首先要看懂我国人口每增加1亿所用时间图,然后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6.人口应与地理环境和谐发展,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结构年轻化 C.人口性别比例失调D.劳动力缺乏 解析我国人口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对环境的压力过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 答案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三者的相互关

(完整版)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1905年 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 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回答2~4题。 2.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 高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能代表目前非洲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2006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完成5~6题。 省(区) 广东广西新疆湖南 出生率11.78‰14.44‰15.79‰11.90‰ 死亡率 4.49‰ 6.10‰ 5.03‰ 6.75‰ 0-14岁20.5% 22.64% 23.5% 18.70% 15-64岁72.1% 68.21% 70% 72.03% 65岁及以上人口7.4% 9.15% 6.55% 9.27%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区是 A.广西B.广东C.新疆D.湖南 6.广东省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 A.教育水平高 B.气候条件好 C.迁入人口多 D.经济水平高 年份出生率( ‰) 死亡率( ‰) 年份出生率( ‰) 死亡率( ‰) 1953 37 14 1990 21.06 6.67 1964 30.68 11.5 2000 14.03 6.45 1982 22.28 6.60 2010 11.90 7.11 7.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解析】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简略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1.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D.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A.国际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读“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以下两题。 3.20世纪以来是人口增长的快速期,导致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A.自然条件有所改善 B.生产力的发展 C.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 D.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死亡率下降 4.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回答下题。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我国人口增加7 390万人,比1990~2000年减少了约5 600万人,年均增长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 D.低—高—低模式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单独两孩”),回答下列两题。 5.出台“单独两孩”政策的意义,有利于() ①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①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①减轻国家负担①放弃计划生育政策①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完整版)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一地理阶段性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 1~2 题。 1.2010 年,该市 0~4 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 A .3% B .6% C .6.2% D .3.2% 2. 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 .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B .生育率逐渐增加 C .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 .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读“深圳户 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完成 3~5 题。 3. 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 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①吉林、安徽 ②广西、湖南 ③湖南、贵州 ④江西、福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4. 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 原因是( ) ① 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② 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③ 政府安排外迁入人口多 ④ ④生态移民较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 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 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D .②④

2011 年 10 月 31 日,世界人口总数由 2009 年的 67 亿上升到 70 亿。结合下图分析回答 6~7 题。 6.全球人口在 2 年间将增加 3 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半球各国B.西半球各国C.欠发达地区D.发达地区 7.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 A.中国、日本B.科威特、德国C.尼日利亚、墨西哥D.埃及、印度尼西亚 图甲为“某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该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大体与乙图的相似( ) A.①B.②C.③D.④ 9.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 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分析回答 10~12 题。 10.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 A.A、C B.B、D C.C、D D.A、D 11.如果A、B、C、D 各代表一个国家,则分别对应下面四组国家 中最可能的是( )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教学内容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 题

高一地理阶段性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 A.3% B.6% C.6.2% D.3.2% 2.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B.生育率逐渐增加 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读“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完成3~5题。 3.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 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 ①吉林、安徽②广西、湖南 ③湖南、贵州④江西、福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4.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 原因是( ) ①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②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③政府安排外迁入人口多 ④④生态移民较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 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由2009年的67亿上升到70亿。结合下图分析回答6~7题。 6.全球人口在2年间将增加3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半球各国 B.西半球各国 C.欠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 7.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 A.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 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图甲为“某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该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大体与乙图的________相似( ) A.①B.②C.③D.④ 9.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 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分析回答10~12题。10.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 A.A、C B.B、D C.C、D D.A、D 11.如果A、B、C、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分别对应下面四组国家 中最可能的是( )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第二节人口得空间变化 一、人口得迁移 1、人口迁移得概念:所谓人口迁移就就是人得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定人口迁移时一般需具备跨越行政界线、居住地发生改变与时间限度等三个条件。 2、人口迁移按照就是否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国际人口迁移就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得迁移活动 ②不同时期得国际人口迁移 特点 流向 原因 意义 二战前 集团性、大批得移民为主 由欧洲、非洲、亚洲等旧大陆迁往美洲与大洋洲等新大陆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得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与美洲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得空间分布 二战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得人口增多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西亚与北非石油产区 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得地区差异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得状况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国内人口迁移就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得现象 ②我国不同时期得国内人口迁移 特点 流向

影响因素 当代 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得人口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 (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东部→西北与东北;沿海→内陆 净迁出省区:辽、鲁、沪、川;持平省区:西藏;其余为人口净迁入省区。 ①计划经济;②严格得户籍管理制度;③政策限制农民进城 方式:①安置失业人员与闲散劳动力;②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③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④高等学校搬迁、招生与分配;⑤新修水利水库、库区移民;⑥压缩城市人口规模;⑦少量得自发迁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与工矿地区。 ①城乡与地区之间巨大得收入差异(根本原因);②农村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③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 目得:务工、经商、学习 二、影响人口迁移得主要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得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就是自然环境或社会经济环境得变化;二就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得变化。另外,政治因素也就是影响人口迁移得重要因素。 【说明】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得作用,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得决定性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得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移动,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37°N以南)迁移 淡水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读人口构成比重图回答1-2题。 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 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3.人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③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④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据此回答5-6题。 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 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6.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 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 特点 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7-8题。 7.M、N两国分别属于

(完整版)人口的变化 练习题

. 人口的变化对点练习 (2017?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右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美国 C. 印度 D.俄罗斯 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2017?江苏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 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图1为“省际间红包 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冀B.闽→川 C.桂→黔D.粤→湘 4.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 (2017?江苏卷)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 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5~6题。 5.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6.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2014·上海卷)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7.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8. 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 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 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9. 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②④ (2014·海南卷)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6,完成10~11题。 10、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11、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 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题。 12、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 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图中①② 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13、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 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2013新课标I)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14-15题。

最新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与欧洲 B .非洲与欧洲 C .欧洲与拉丁美洲 D .亚洲与大洋洲 右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回答2、3题。 2.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A .人口死亡率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 B .人口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 C .人口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D .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达国家低 5、广东、北京等省市1990年7月1日以来人口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A.医疗卫生条件好,人口死亡率高() B.生活水平高,人口出生率高 C.经济发展快,国内人口大量迁入务工、经商 D.坚持对外开放,外籍工人数量增多 6、有关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B.低年龄组人口比重下降 C.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D.男性人口比重上升 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 的比重,读后回答7- 9题。 7.图中③比①国家0-14 岁人口比重() A 约高8% B 约低6% C 约高1% D 约低1% 8.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10、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0.62%,自然增长率是0.4%, 其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以上都不是 11.下列人口的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第3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人口人口空间变化的常见形式 2.让学生理解影响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 重点难点 影响人口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最近几年人口问题一直是高考地理的常考知识点,尤其是人口的空间迁移更是高频考点,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人口空间变化的相关内容。 【探究新课】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人们通常把人口迁移是否跨越行政界线作为判断是否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标准。如图所示,A 、B 、C 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 代表国外。由A 1到B 1,B 2到C 1,C 1到A 1都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由B 1到B 2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

人口流动;由A 1到D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主要流向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由旧大陆到新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 扩张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 业文明,也改变 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定居移民减少, 短期流动的人口 增多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调整了人力资源 空间分布格局 3.我国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

同的历史时期,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不同,会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表: 时期 古代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80年代中期以来 影响因素 行政力量、战争、自然灾害 计划经济体制、户籍管理制度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特点 大批移民 有计划、有组织 自发的、流量大 流向 迁往社会环境和自然 条件较好地区 从东部向中部;从东 部、中部向西北、东北、 西南 中部向东部,西南、西北向中部、东部 目的 逐水草而居,逃避战 争、自然灾害等 开发工业基地、垦荒、 支援边疆建设 务工、经商,寻求更好 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 收入 意义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③促进经 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民工潮和民工荒是当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人口迁移现象。大量的农民工涌向东部沿海城市,引发民工潮;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一些城市开始出现民工荒。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引起的社会问题都值得关注,这也将是高考考查的方向之一。 民工潮 民工荒 东部沿海地区 中西部 东部沿海地区 中西部 原 因 经济发展速度快,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收入低,农村劳动力过剩 收入差距缩小, 工作环境差 产业转移, 国家重视 “三农” 利 缓解劳动力紧张状况,促进 经济发展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子女教育, 赡养老人, 农业发展 弊 犯罪率增加,住房紧张,交 通拥挤,增加就业压力,环境质量下降 留守儿童教育难,老 人负担重 工厂停产 图示法分析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的变化 练习题

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据此回答1~2题。 1、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B.“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C.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D.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人们没有性别偏好 读图,完成3~4题。 3、①②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A.“三低”模式和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原始人口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高低高”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 4、与①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 构金字塔是()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各国与b区域的人口增长 模式相似的是( ) A.英国 B.日本 C.印度 D.美国 6、c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高—低”型 B.“高—低—高”型 C.“高—高—高”型 D.“低—低—低”型

图4是我国某铁路枢纽某年个月旅客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7—8题。 7、导致2月份人口流动量最大的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生态环境 C.国家政策 D.传统文化 8、城乡间人口流动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扩大了城乡只见收入差距 B.有利于农业专业化发展 C.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D.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请回答9-10题。 9、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②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 ③家乡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善④原就业地就医比较困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归雁经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A.减缓城市化速度 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C.提高环境承载力 D.导致地价大幅下跌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变化统计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 面11-12题。 11、下列关于四地人口变化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B.乙地迁入人口少于自然增 长的人口 C.丙地人口迁入多于迁出 D.丁地迁出人口少于自然增 长的人口 12、下列关于四地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就业机会最多 B.乙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丙地就业机会最少 D.丁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示生存环境最好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4、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 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单元测评(一)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测试内容①人口的数量变化;②人口的空间变化;③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60分)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解析①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④处于低出

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答案B 2.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 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 心养老问题;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 答案C 2012年7月11日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大圆代表中国某一省区,A和B分别为该省区的某两部分, 且A到B的方向为该省的人口迁移方向,目前影响本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与B地代表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A.经济因素,农村 B.自然因素,城市 C.社会政治因素,矿区 D .经济因素,城市 解析从A迁到B,表明B为城市,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 答案D 4.若图中大圆代表地球的一部分,A和B分别为某两个区域,且A 到B

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B到A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则A、B代表的大洲可能是 () A .大洋洲、北美洲 B .北美洲、亚洲 C.欧洲、拉丁美洲 D .欧洲、大洋洲 解析二战前人口由欧洲迁到拉丁美洲;二战后人口由拉丁美洲迁往欧洲答案C 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达到13亿。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B.7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上升 C.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死亡率下降 D .我国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首先要看懂我国人口每增加1亿所用时间图,然后理解人口自 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答案C

(完整版)人口的数量变化练习题-带解析

《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训练 A卷基础检测(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联合国规定的“世界70亿人口日”的具体时间是() A.2011年10月30日 B.2011年10月31日 C.2010年10月30日 D.2010年10月31日 2.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决定(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总量 3.目前世界上“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典型代表主要为( ) A.亚洲国家 B.非洲国家 C.大洋洲国家 D.南美洲国家 4.关于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生育观念淡薄,出生率极高,人口数量增长很快B.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相同 C.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D.19世纪是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5.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A.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出生率上升 B.生产力水平提高,获得生活资料的范围更广,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C.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 D.受生育观念的影响 6.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分布,正确的是( ) A.亚洲人口最多,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并有加速增长的趋势 D.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下降 7.1750—1940年,世界发达与不发达两类地区人口增长相同的特点是( ) A.出生率都不断上升 B.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

C.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 D.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下图为“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曲线图”,读图回答8~9题。 8.上图A、B、C、D四点中表示美国的是() A.A B.B C.C D.D 9.由图可知,一般情况下( ) A.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低于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于发展中国家 C.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发达国家 D.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正相关 10.亚洲人口数量在1950年和2000年在全球的地位是() A.1950年居第二位,2000年最多 B.1950年最多,2000年居第二位C.1950年和2000年都最少 D.1950年和2000年都最多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

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人口的变化对点练习 (2017?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右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 美国 C. 印度 D. 俄罗斯 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2017?江苏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冀B.闽→川 C.桂→黔D.粤→湘 4.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 (2017?江苏卷)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5~6题。5.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6.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2014·上海卷)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7.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8. 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 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 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9. 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②④ (2014·海南卷)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6,完成10~11题。 10、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基础题组 下图为“2005—2010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人口迁移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 ) A.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蜀 B.人口迁出量豫小于赣 C.人口自然增长率沪高于鲁 D.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 2.图中( ) A.人口净迁出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B.人口净迁入的省份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C.南方各省的人口迁移量均大于北方各省 D.沿海各省区的人口总迁入量超过1亿人 引力模型方法认为人口迁移与迁出地、迁入地人口规模正相关,与两地之间的距离负相关。完成下面两题。 3.(2018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根据引力模型方法,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是( ) A.湖南→广东 B.湖南→北京 C.内蒙古→广东 D.内蒙古→北京 4.(2018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有人戏言“黑龙江省三亚市”,这从侧面说明了海南省三亚市迁入了大量黑龙江人,这与引力模型方法并不一致。该案例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气候 C.政策 D.教育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 6.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A.推进城市化进程 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C.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 提升题组 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1990—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人口数量变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 A.交通压力增大 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C.促进资源开发 D.劳动力数量减少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75分)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 I期 B. II期 C. III期 D. IV期 2、在I期() A. 人口急剧膨胀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 A.尼日利亚B.韩国C.古巴D.澳大利亚 4、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较严重趋向的阶段是 A.(1)B.(2)C.(4)D.(5) 5、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A.地形的影响 B.水源的影响 C.政策的影响 D.文化背景的影响 6、下列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影响的是 ( )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生产活动方式 ③交通运输条件④文化教育状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口受教育水平 读“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8~11题。 8、曲线②表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乡村→城市 B.城市→乡村 C.城市→城市 D.不固定 9、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所属的模式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影响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气候因素 11、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力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12~13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 总人口(万人)35167701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练习题

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与欧洲 B.非洲与欧洲 C.欧洲与拉丁美洲 D.亚洲与大洋洲 2.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处于 A.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 B.由现代型向传统型的转变过程 C.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的转变过程 D.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属传统型的是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埃及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以哪种类型为主?A.现代型、原始型 B.原始型、原始型 C.现代型、传统型

D.现代型、现代型 5.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A.人口死亡率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 B.人口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 C.人口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D.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达国家低 6.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人口迁移量 7.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属于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8.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遏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右图表示0-14岁、15 -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9一11题。 9.图中③比①国家0-14岁人口比重 A约高6%B约低6% C约高1%D约低1% 10."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 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B② C.③ D.④ 11."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 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 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励人员出国 12."世界每年的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 家占到了以上: A . 50 % B . 60 % C . 70 % D . 80 %

人口的空间变化(主要知识点)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一)定义: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围发生改变(的在空间位置的的移动)。 (二)分类: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⑴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例如15~16世纪,欧洲进行殖义扩,引发了7000多万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这些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 2、国人口迁移:是指一国围,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⑴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 ①特点:大批迁移 ②方向:总体自南向北 ③原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 ①时间: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②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 ③原因: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例如:20世纪50年代,为了迅速改变新疆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国家有组织地移民边疆建设事业的各类人员总数达百万之众;知青上山下乡; 阶段二: 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②特点: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③原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

历史上我国人口的迁移建国后到80年代我国人口的迁移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的迁移原因支边、战争、自然灾害国家开发地和边疆主要为务工,经商 方式被动的迁移有组织的迁移自发的迁移 流向黄河中下游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由东部向东北、西北由农村向城市;由地向沿海、工矿区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1、气候因素: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 文等,并通过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例如: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的“地带”迁 移。 2、淡水资源: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 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例如: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基 本形式。 3、土壤条件: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 例如: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因土地不 足和土地生产力衰减而迁移。 4、矿产资源: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程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例如:如伯明翰、、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5、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这两种灾害中,地质灾害对对人口迁移的 影响最大。 6、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的,更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作用。多数 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从 宏观来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