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C2530实验V1.00(修改)

CC2530实验V1.00(修改)

CC2530实验V1.00(修改)
CC2530实验V1.00(修改)

ZigBee 无线 SOC 片上系统

CC2530

基础试验手册

安徽斯玛特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2013 年11月

目录

CC2530 基础实验 (1)

1.1 输入输出I/O 控制实验 (1)

1.1.1CC2530 基础实验1:自动闪烁 (1)

1.1.2CC2530 基础实验2:按键控制开关 (3)

1.1.3CC2530 基础实验3:按键控制闪烁 (4)

1.2 定时/计数器实验 (5)

1.2.1CC2530 基础实验4:T1 使用 (5)

1.2.2CC2530 基础实验5:T2 使用 (6)

1.2.3CC2530 基础实验6:T3 使用 (9)

1.2.4CC2530 基础实验7:T4 使用 (13)

1.3 中断实验 (18)

1.3.1CC2530 基础实验8:定时器中断 (18)

1.3.2CC2530 基础实验9:外部中断 (20)

1.4AD 实验 (23)

1.4.1CC2530 基础实验10:片内温度 (23)

1.4.2CC2530 基础实验11:1/3A VDD (30)

1.4.3CC2530 基础实验12:A VDD (32)

1.5UART 串口 (34)

1.5.1CC2530 基础实验13:单片机串口发数 (34)

1.5.2CC2530 基础实验14:在PC 用串口控制LED (35)

1.5.3CC2530 基础实验15:PC 串口收数并发数 (38)

1.5.4CC2530 基础实验16:串口时钟PC 显示 (40)

1.6 睡眠定时器实验 (45)

1.6.1CC2530 基础实验17:系统睡眠工作状态 (45)

1.6.2CC2530 基础实验18:系统唤醒 (47)

1.6.3CC2530 基础实验19:睡眠定时器使用 (49)

1.6.4CC2530 基础实验 20:定时唤醒 (52)

1.7 看门狗 (53)

1.7.1CC2530 基础实验21:看门狗模式 (54)

1.7.2CC2530 基础实验22:喂狗 (55)

CC2530 基础实验

1.1 输入输出I/O 控制实验

1.1.1CC2530 基础实验1:自动闪烁

实验介绍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用户学会使用CC2530 的I/0 来控制外设,本例以LED 灯为外设,用CC2530 控制简单外设时,应将I/O 设置为输出。实验现象LED 闪烁。

实验设备:仿真器1 台,电池板(或液晶板)1 块,ZigBee 模块1 块,USB 连接线1 根。

实验相关寄存器

实验中操作了的寄存器有P1,P1DIR,没有设置而是取默认值的寄存器有:P1SEL,P1INP。P1 (P1 口寄存器)

P1DIR (P1 方向寄存器)

P1SEL (P1 功能选择寄存器)

实验相关函数

void Delay(uint n);函数原型是

void Delay(uint n)

{

uint tt;

for(tt = 0;tt

for(tt = 0;tt

for(tt = 0;tt

for(tt = 0;tt

for(tt = 0;tt

}

函数功能是软件延时,执行5 次0 到n 的空循环来实现软件延时。延时时间约为5*n/32μs。

void Initial(void);函数原型是:

void Initial(void)

{

P1DIR |= 0x03; //define P10 P11 as output

LED_1 = 1; //LED 1 off

LED_2 = 1; //LED 2 off

}

函数功能是把连接LED 的两个I/0 设置为输出,同时将它们设为高电平(此时LED 灭)。

1.1.2CC2530 基础实验2:按键控制开关

1 实验介绍

实验设备:仿真器1 台,液晶板1 块,ZigBee 模块1 块,USB 连接线1 根。让用户掌握按键应用这一常用人机交互方法,本次实用两个分别控制两个LED 灯。按下“OK”

键S6 切换ZigBee 模块左边LED 灯开关,按下“CANCEL”键S7 切换ZigBee 模块右边LED 灯开关。

2 实验相关寄存器

实验中操作了的寄存器有P1,P1DIR,P1SEL,P1INP。前面三个寄存器在实验1 已经有详述,这里不再重复介绍。

P1 参见1.1.1。

P1SEL 参见1.1.1。

P1DIR 参见1.1.1。

P1INP (P1 输入模式寄存器)

3 实验相关函数

void Delay(uint n);参见CC2530 基础实验1。

void Initial(void);参见CC2530 基础实验1。

void InitKey(void);函数原型:

void InitKey(void)

{

P0DIR &= ~0x01; //P01 as input

P0INP |= 0x01; //tristate

}

函数功能是将I/O P1_2,P1_3 设为输入(且为三态)以读取按键的状态。

unsigned char KeyScan(void);函数原型:

uchar KeyScan(void)

{

if(K1 == 0)

{

Delay(100);

if(K1 == 0)

{

while(!K1);

return(1);

}

}

return(0);

}

函数功能是检测按键是否按下,若有键按下,则返回相应的值,如P0_3 对应的按键按下则返回1,P0_4 对应的按键按下返回2。

1.1.3CC2530 基础实验3:按键控制闪烁

1实验介绍

实验设备:仿真器1 台,液晶板1 块,ZigBee 模块1 块,USB 连接线1 根。

本实验的控制比实验2的控制稍显复杂,这个实验中使用按键控制LED 闪烁。按下“OK”键S6 切换ZigBee 模块左边LED 灯闪烁,按下“CANCEL”键S7 切换ZigBee 模块右边LED 灯闪烁。

2实验相关寄存器

实验中操作了的寄存器有P0,P0DIR,P0SEL,P1INP。前面三个寄存器在1.1.1 已经有详述,这里不再重复介绍。

P1 参见1.1.1

P1SEL 参见1.1.1

P1DIR 参见1.1.1

P1INP 参见1.1.2

实验相关函数

void Delay(uint n);参见基础1.1.1。

void Initial(void);参见基础1.1.1。

void InitKey(void); 参见基础1.1.1。

unsigned char KeyScan(void); 参见基础1.1.2。

1.2 定时/计数器实验

1.2.1CC2530 基础实验4:T1 使用

1 实验介绍

用定时器1 来改变小灯的状态,T1 每溢出两次,两个小灯闪烁一次,并且在停止闪烁后成闪烁前相反的状态。

2 实验相关寄存器

实验中操作了的寄存器有P1,P1DIR,P1SEL,T1CTL 前面三个寄存器在实验1 已经有详述,这里不再重复介绍。

P1 见实验1 说明文档。

P1DIR 见实验1 说明文档。

P1SEL 见实验1 说明文档。

T1CTL(T1 控制&状态寄存器)

3 实验相关函数

void Delay(uint n);参见CC2530 基础实验1。

void Initial(void);函数原型:

void Initial(void)

{

//初始化P1

P1DIR = 0x03; //P10 P11 为输出

RLED = 1;

YLED = 1; //灭LED

//用T1 来做实验

T1CTL = 0x3d; // 通道0,128 分频;自动重载模式(0x0000->0xffff);

}

函数功能是将P10,P11 设为输出,并将定时器1 设为自动重装模式,计数时钟为0.25M。

1.2.2CC2530 基础实验5:T2 使用

实验介绍

用定时器2 来改变小灯的状态,T2 每发生一次中断小灯改变状态一次。

实验相关寄存器

实验中操作了的寄存器有P1,P1SEL,P1DIR,T2CTRL,T2M0,T2IRQM 等寄存器。

P1 参见CC2530 实验1

P1SEL 参见CC2530 实验1

P1DIR 参见CC2530 实验1

T2CTRL(T2 配置寄存器)

T2MOVF2 (T2 多路复用溢出计数器2 寄存器)

T2M0 ((T2 多路复用寄存器)

T2IRQF(中断标志)

T2IRQM(中断屏蔽)

实验相关函数

void Delay(uint n);参见CC2530 基础实验1。

void Initial(void);函数原型:

void Initial(void)

{

LED_ENALBLE(); //启用LED

//用T2 来做实验

SET_TIMER2_OF_INT(); //开溢出中断

SET_TIMER2_CAP_COUNTER(0X00ff); //设置溢出值

}

函数功能是启用LED,使用LED 可控,开T2 比较中断

重要的宏定义

开启溢出中断

#define SET_TIMER2_CAP_INT() \

do{ \

T2IRQM = 0x04; \

EA = 1; \

T2IE = 1; \

T2MSEL |= 0xf4; \

}while(0)

设定溢出周期

#define SET_TIMER2_CAP_COUNTER(val) SET_WORD(T2M1,T2M0,val)

功能:将无符号整形数val 的高8 位写入T2CAPLPL,低8 位写入T2CAPHPH。

启动T2

#define TIMER2_RUN() T2CTRL|=0X01

停止T2

#define TIMER2_STOP() do{T2CTRL&=0XFE;}while(0)

1.2.3CC2530 基础实验6:T3 使用

实验介绍

用定时器3 来改变小灯的状态,T3 每发生200 次中断小灯改变状态一次。

实验相关寄存器

实验中操作了的寄存器有P1,P1SEL,P1DIR,T3CTL,T3CCTL0,T3CC0,T3CCTL1,T3CC1,等寄存器。

P1 参见CC2530 实验1

P1SEL 参见CC2530 实验1

P1DIR 参见CC2530 实验1

T3CTL(T3 控制寄存器)

T3CCTL0 (T3 通道0 捕获/比较控制寄存器)

T3CC0 (T3 通道0 捕获/比较值寄存器)

T3CCTL1 (T3 通道1 捕获/比较控制寄存器)

实验相关函数

void Init_T3_AND_LED(void);函数原型:void Init_T3_AND_LED(void)

{

P1DIR = 0X03; //P10 P11 as output

LED_1 = 1; //LED 1 off

LED_2 = 1; //LED 2 off

};

函数功能:将I/0 P10,P11 设置为输出去控制LED,将T3 设置为自动重装模式,定时器时钟16 分频,并启动T3。

void T3_ISR(void);函数原型:

#pragma vector = T3_VECTOR

interrupt void T3_ISR(void)

{

if(tim_cnt++%256 == 0)

{

LED_1 = !LED_1;

}

}

函数功能:这是一个中断服务程序,每200 次中断改变一次红色LED 的状态。

重要的宏定义开启

溢出中断

#define TIMER34_ENABLE_OVERFLOW_INT(timer,val) \

do{T##timer##CTL = (val) ? T##timer##CTL | 0x08 : T##timer##CTL & ~0x08; \

EA = 1; \

T3IE = 1; \

}while(0)

功能:打开T3 的溢出中断。

复位T3 相关寄存器

#define TIMER34_INIT(timer) \

do { \

T##timer##CTL = 0x06; \ //比较模式

T##timer##CCTL0 = 0x00; \

T##timer##CC0 = 0x00; \

T##timer##CCTL1 = 0x00; \

T##timer##CC1 = 0x00; \

} while (0)

功能:将T3 相关的寄存器复位到0

控制T3 起停

#define TIMER3_START(val) \

(T3CTL = (val) ? T3CTL | 0X10 : T3CTL&~0X10)

功能:val 为1,T3 正常运行,val 为0,T3 停止计数

设置T3 工作方式

#define TIMER3_SET_MODE(val) \

do{ \

T3CTL &= ~0X03; \

(val==1)?(T3CTL|=0X01): /*DOWN */ \

(val==2)?(T3CTL|=0X02): /*Modulo */ \

(val==3)?(T3CTL|=0X03): /*UP / DOWN */ \

(T3CTL|=0X00); /*free runing */ \

}while(0)

#define T3_MODE_FREE 0X00

#define T3_MODE_DOWN 0X01

#define T3_MODE_MODULO 0X02

#define T3_MODE_UP_DOWN 0X03

功能:根据val 的值将T3 设置为不同模式,一共4 种模式。

1.2.4CC2530 基础实验7:T4 使用

实验介绍

用定时器4 来改变小灯的状态,T4 每发生200 次中断小灯改变状态一次。

实验相关寄存器

实验中操作了的寄存器有P1,P1SEL,P1DIR,T4CTL,T4CCTL0,T4CC0,T4CCTL1,T4CC1 等寄存器。

P1 参见CC2530 实验1。

P1SEL 参见CC2530 实验1。

P1DIR 参见CC2530 实验1。

T4CTL(T4 控制寄存器)

T4CCTL0 (T4 通道0 捕获/比较控制寄存器)

T4CC0 (T4 通道0 捕获/比较值寄存器)

T4CCTL1 (T4 通道1 捕获/比较控制寄存器)

T4CC1 (T4 通道1 捕获/比较值寄存器)

实验相关函数

void Init_T4_AND_LED(void)函数原型:

void Init_T4_AND_LED(void)

{

P1DIR = 0X03; //P10 P11 as output

led1 = 1; //LED 1 off

led2 = 1; //LED 2 off

};

函数功能:将I/0 P10,P11 设置为输出去控制LED,将T4 设置为自动重装模式,定时器时钟16 分频,并启动T4。

void T4_ISR(void);函数原型:

#pragma vector = T4_VECTOR

interrupt void T4_ISR(void)

{

if(tim_cnt++%256 == 0)

{

LED_2 = !LED_2;

}

}

函数功能:这是一个中断服务程序,每200 次中断改变一次红色LED 的状态。

重要的宏定义

开启溢出中断

#define TIMER34_ENABLE_OVERFLOW_INT(timer,val) \

do{T##timer##CTL = (val) ? T##timer##CTL | 0x08 : T##timer##CTL & ~0x08; \

EA = 1; \

T4IE = 1; \

}while(0)

功能:打开T4 的溢出中断。

复位T4 相关寄存器

#define TIMER34_INIT(timer) \

do { \

T##timer##CTL = 0x06; \

T##timer##CCTL0 = 0x00; \

T##timer##CC0 = 0x00; \

T##timer##CCTL1 = 0x00; \

T##timer##CC1 = 0x00; \

} while (0)

功能:将T4 相关的寄存器复位到0

控制T4 起停

#define TIMER#define TIMER34_START(timer,val) \

(T##timer##CTL = (val) ? T##timer##CTL | 0X10 : T##timer##CTL&~0X10)

功能:timer 为定时器序号,只能取3 或4。val 为1,定时器正常运行,val 为0,定时器停止计数

设置T4 工作方式

#define TIMER3_SET_MODE(val) \

do{ \

T4CTL &= ~0X03; \

(val==1)?(T4CTL|=0X01): /*DOWN */ \

(val==2)?(T4CTL|=0X02): /*Modulo */ \

(val==3)?(T4CTL|=0X03): /*UP / DOWN */ \

(T4CTL|=0X00); /*free runing */ \

}while(0)

#define T4_MODE_FREE 0X00

#define T4_MODE_DOWN 0X01

#define T4_MODE_MODULO 0X02

#define T4_MODE_UP_DOWN 0X03

功能:根据val 的值将T4 设置为不同模式,一共4 种模式。

1.3 中断实验

1.3.1CC2530 基础实验8:定时器中断

实验介绍

用定时器4 来改变小灯的状态,T4 每2000 次中断小灯闪烁一轮,闪烁的时间长度为1000 次中断所耗时间。

实验相关寄存器

实验中操作了的寄存器有P1,P1SEL,P1DIR,T4CTL,T4CCTL0,T4CC0,T4CCTL1,T4CC1,IEN0,IEN1 等寄存器。

P1 参见CC2530 实验1

P1SEL 参见CC2530 实验1

P1DIR 参见CC2530 实验1

T4CTL 参见CC2530 实验7

T4CCTL0 参见CC2530 实验7

T4CC0 参见CC2530 实验7

T4CCTL1 参见CC2530 实验7

T4CC1 参见CC2530 实验7

实验相关函数

void Init_T4_AND_LED(void);函数原型:

void Init_T4_AND_LED(void)

{

P1DIR = 0X03; //P10 P11 as output

led1 = 1; //LED 1 off

led2 = 1; //LED 2 off

};

函数功能:将I/0 P10,P11 设置为输出去控制LED,将T4 设置为自动重装模式,定时器时钟16 分频,并启动T4。

void T4_ISR(void);函数原型:

#pragma vector = T4_VECTOR

实时时钟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源代码: #pragma sfr //使用特殊功能寄存器 #pragma EI //开中断 #pragma DI //关中断 #pragma access //使用绝对地址指令 #pragma interrupt INTTM000 Time //定义时间中断函数为Time #pragma interrupt INTKR OnKeyPress //定义按键中断为OnKeyPress #pragma interrupt INTP5 OnKeyOver //定义INT中断为OnKeyOver void Init_Led(); void InitKey_INTKR(); void Init_Lcd(); void Init_Inter(); void LightOneLed(unsigned char ucNum); void LightOff(); int Count_Day(int month); char i=0; //定义变量i,是切换时间的标志 int key=0; //定义key=0 int temp=1; //用于存放当前月的天数 int temp1=1; int second=0; //默认的秒second=0 int minute=0; //默认的分minute=0 int hour=12; //默认的时hour=12 int day=1; //默认的天day=1 int month=5; //默认的月month=5 int year=2014; //默认的年year=2014 int c_hour=1; //默认的闹钟时=1 int c_minute=1; //默认的闹钟分=1 int buffs[2]; //秒的数码显示缓存区 int buffm[2]; //分的数码显示缓存区 int buffh[2]; //时的数码显示缓存区 int buffday[2]; //天的数码显示缓存区 int buffmonth[2]; //月的数码显示缓存区 int buffyear[4]; //年的数码显示缓存区 int buffmd[4]; //月,天的数码显示缓存区 int buffhm[4]; //时,分的数码显示缓存区 int buffms[4]; //分,秒的数码显示缓存区 int buffch[2]; //闹钟时的数码显示缓存区 int buffcm[2]; //闹钟分的数码显示缓存区 unsigned char Que = 0; //INT中断中间变量 int LCD_num[10]={0X070d,0x0600,0x030e,0x070a,0x0603,0x050b,0x050f,0x0700,0x070f,0x070b};// 数字0~~9的显示码 unsigned char Scond; //…………………………延时函数1……………………// void Delay(int k){ i nt i,j; f or(i=0;i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指导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职业(劳动)卫生学调查 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对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职业卫生调查是识别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实施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首先需要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作业环境进行调查,以确切了解有害因素的性质、品种、来源及职业人群的接触情况。 第一节职业卫生调查形式职业卫生调查可分为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专题调查和事故调查三大类。 一.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 1.调查目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所管辖地区或系统内各企业,尤其是工矿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和需求,建立所管辖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2.对象及要求对所管辖的所有工矿企业,必须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认真填写统一表格并复核后,按计算机编码要求,进行地区及专业系统列表列编。调查资料逐级汇总上报,每3 年复核一次。在日常职业卫生工作中,随时将环境检测和健康检查的结果、职业病发病情况以及生产和企业变迁情况录入职业卫生档案,以备查阅、分析。 3.调查内容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 (1)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单位的历史、隶属关系、性质、机构设置、男女职工人数、产品种类、有害职业的分类、接触有害因素的人数、产值以及利税情况等; (2)主要产品和工艺流程:记录使用的原料名称、中间产物、产品及年产量、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并绘制工艺流程图;

(3)主要工作场所的劳动条件:主要车间、工段和工种是否按照卫生要求进行合理布局、 采光照明、车间微小气候状况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相邻车间有无相互影响等; (4)劳动组织及班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每周几个工作日、每日的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情况及在外有为兼职等; (5)职业性有害因素及接触人数; (6)业环境及接触者的健康状况:职业性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早期表现、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的发生频率和分布情况及以往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资料等; (7)防护设备及其使用维修情况:针对职业性有害因素所采用的建筑设计和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如通风、防尘排毒系统、噪声及其它物理因素的防护、高温作业防护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品种和数量、使用、维修等情况; (8)生活福利和医疗服务情况:生活卫生设备中有无浴室、更衣室、休息室、女工卫生室、厕所医疗室等; (9)劳动者的反应:听取劳动者对职业性有害因素危害身体健康的反应、特别是对具有刺激性或易于引起急性反应的毒物、劳动者可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情况和线索。 4.调查方法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常通过“听、看、问、测、查、算”的方式进行。 (1)听:听取介绍;(2)看:现场观察和查看有关资料;(3)问:口头询问;(4)测: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5)查:健康检察;(6)算:资料分析。最后,对所 得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专题调查 1.调查目的专题调查是对某一系统(行业)或某一有害因素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的调查。目的在于探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影响,或就其它具体情况(如病因探讨,患病率分析,早期监测指标筛选,预防措施效果评价和卫生标准研制或验证等)进行专项调查研究。

51定时器和lcd12864做的实时时钟显示(附图)

#include #include"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rs=P1^0; sbit rw=P1^1; sbit e=P2^5; sbit psb=P1^2; sbit rst=P1^4; uchar hour,fen,miao,num; uchar code table[]="时间:"; uchar sbuf[]={0,0,0,0,0,0}; void delay(uint x) { uchar i,j; for(i=x;i>0;i--) for(j=110;j>0;j--); } void Timer0Init(void) //50??@11.0592MHz { TMOD |= 0x01; //??????? TL0 = 0x00; //??????

TH0 = 0x4C; //?????? EA=1; ET0=1; TR0=1; //???0???? } void Delay2ms() //@11.0592MHz { unsigned char i, j; _nop_(); i = 4; j = 146; do { while (--j); } while (--i); } void Delay100us() //@11.0592MHz { unsigned char i, j; i = 2; j = 109; do { while (--j); } while (--i);

void Delay50ms() //@11.0592MHz { unsigned char i, j, k; i = 3; j = 207; k = 28; do { do { while (--k); } while (--j); } while (--i); } void write_12864com(uchar com) { rs=0; rw=0; Delay100us(); P0=com; e=1; Delay100us(); e=0; Delay100us(); }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 毒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毒理学(toxicology):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毒理学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3.自由基(free radical):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它主要由化合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 4.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5.半减期(half life):外源化学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是衡量机体消除化学物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6.癌基因(Oncogene):一类在自然或试验条件下,具有诱发恶性转化的潜在基因。 7.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合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包括一般行为、大体形态变化及死亡效应。

8.基准剂量BMD\benchmark dose:是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一定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区间的下限值。 9.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谢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历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10.代谢酶遗传多态性:不同种属,不同个体内的同一种代谢酶的基因编码不同,从而导致了其功能的不同,这就是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11.危险度(risk):又称危险或危险性,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12.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13.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 14.危险度评定(risk assessment):指特定的靶机体、系统或(亚)认为群暴露于某一危害,考虑到有关因素固有特征和特定靶系统的特征,计算或估计预期的危险的过程,包括评定伴随的不确定性。 15.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16.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17.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

实时时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报告 实验四:实时时钟实验 班级:应电112 姓名:张志可 学号: 110415151 指导教师:李静 实验日期: 2013年9月25日

实验四:实时时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实时时钟的硬件控制原理及设计方法。 2. 掌握 S3C2410X 处理器的 RTC 模块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 硬件:Embest ARM 教学实验系统,ULINK USB-JTAG 仿真器套件,PC 机。 软件:MDK 集成开发环境,Windows 98/2000/NT/XP。 三、实验原理 1. 实时时钟(RTC) 实时时钟(RTC)器件是一种能提供日历/时钟、数据存储等功能的专用集成电路,常用作各种计算机系统的时钟信号源和参数设置存储电路。RTC 具有计时准确、耗电低和体积小等特点,特别是在各种嵌入式系统中用于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相关信息,如通信工程、电力自动化、工业控制等自动化程度高的领域的无人值守环境。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RTC 器件的新品也不断推出,这些新品不仅具有准确的 RTC,还有大容量的存储器、温度传感器和 A/D 数据采集通道等,已成为集 RTC、数据采集和存储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器件,特别适用于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 RTC 器件与微控制器之间的接口大都采用连线简单的串行接口,诸如 I2C、SPI、MICROWIRE 和CAN 等串行总线接口。这些串口由2~3 根线连接,分为同步和异步。 2. S3C2410X 实时时钟(RTC)单元 S3C2410X 实时时钟(RTC)单元是处理器集成的片内外设。由开发板上的后备电池供电,可以在系统电源关闭的情况下运行。RTC 发送8 位BCD 码数据到CPU。传送的数据包括秒、分、小时、星期、日期、月份和年份。RTC 单元时钟源由外部32.768KHz 晶振提供,可以实现闹钟(报警)功能。 四、实验内容 学习和掌握 Embest ARM 教学实验平台中 RTC 模块的使用,编写应用程序,修改时钟日期及时间的设置,以及使用 EMBEST ARM 教学系统的串口,在超级终端显示当前系统时间。

毒理学基础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查 专业班级《毒理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靶器官: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但其直接发挥毒作 用的部位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target organ)。 2.biomarker:指针对于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 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可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三类 3.功能蓄积:化学毒物反复多次染毒实验动物后,集体内虽不能检出化学毒物,然而 集体可以出现慢性中毒现象。 4.自由基:是独立游离存在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它主要是由化学物 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 5.协同作用: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总毒性效应大于个体外源化学物单独对机体 的毒性效应总和,即毒性增强。 6.chronic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 后在短期内的毒作用及死亡。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卫生毒理学和毒理学的主要区别是C A.毒理学相当于总论.而卫生毒理学是个论 B.卫生毒理学与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 C.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围,毒理学属于边缘学科 D.卫生毒理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毒理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 2. 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B A.LD100 B.LD50 C.LD01 D.LD0 3. 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A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基于ds1302的51单片机简易实时时钟-1602显示-源程序

。 ==================主程序================= #include

。#include "ds1302.h" #include "LCD1602.h" void change(); uchar times[9]; uchar date[9]; main() {LCD_init();//LCD初始化 init_1302(time_1302); gotoxy(1,1); LCD_display("Time:"); gotoxy(1,2); LCD_display("Date:"); times[8]='\0';// date[8]='\0'; while(1) {get_1302(time_1302); change(); gotoxy(7,1); LCD_display(times); gotoxy(7,2); LCD_display(date);

} } /*=========================== 转换子程序 ===========================*/ void change() { // 时间的转换 times[0]=time_1302[2]/10+'0'; times[1]=time_1302[2]%10+'0'; times[2]=':'; times[3]=time_1302[1]/10+'0'; times[4]=time_1302[1]%10+'0'; times[5]=':'; times[6]=time_1302[0]/10+'0'; times[7]=time_1302[0]%10+'0'; // 日期的转换 date[0]=time_1302[6]/10+'0'; date[1]=time_1302[6]%10+'0'; date[2]='-';

毒理学基础整理(第一、二章)

第一章绪论 《毒理学基础》第5版,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心如(一)概念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 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living systems)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biologic mechanisms)、安全性评价(safty evaluation)与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is)的科学。 (二)研究内容 毒理学两个基本功能:检测理化因素产生的有害作用的性质(危害性鉴定功能) 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的可能性(危险度评价功能) 三大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 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 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 第一章 1.现代毒理学定义: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危险性分析的科学。(现代定义)研究范围扩大 2.毒理学的三大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3.描述毒理学:毒性鉴定研究化学物的毒性表现,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做到“知其然”。 4.机制毒理学:机制研究,研究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做到“知其所以然”。 5.管理毒理学:将毒理学的原理、技术和研究结果应用于化学物管理,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物、药品、食品、化妆品、健康相关产品等进入市场后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目的 6. 毒理学发展的特点? 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动物实验到替代实验、阈剂量到基准计量、构效关系到定量构效关系7. 系统毒理学的概念? 是将毒物基因组学、传统毒理学和生物信息学融合形成的一个新体系,即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型组学等为技术平台,在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整体水平研究结构和功能各异的各种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并通过计算生物学定量描述和预测生物功能、表型和行为等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 1 第一章绪论 【A 型题】 1.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A.核素 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2.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实时日历时钟显示系统的设计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任务书 20 xx -20 xx 学年第 x 学期第 xx 周- xx 周 题目实时日历时钟显示系统的设计 内容及要求 内容:实时日历时钟显示系统 要求:设计一个实时日历时钟显示系统的程序。用“年/月/日”,“时:分:秒”(都是两位)的形式连续显示系统时间 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内容时间分配 方案论证1天 分析、设计、调试、运行3天 检查、整理、写设计报告、小结1天 合计5天 学生姓名: xx 指导时间: xxxx 指导地点: xxxx 任务下达任务完成 考核方式 1.评阅√ 2.答辩√ 3.实际操作□ 4.其它□指导教师系(部)主任 注:1、此表一组一表二份,课程设计小组组长一份;任课教师授课时自带一份备查。 2、课程设计结束后与“课程设计小结”、“学生成绩单”一并交院教务存档。

此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实时日历时钟显示系统。 本程序利用DOS中断2AH号功能调用取系统年月日,再逐个显示各数据,利用2CH号功能调用取系统时间,逐个显示各数据。用“时:分:秒”(都是两位)的形式连续显示系统时间,并利用计算机提供的软件调试工具对所编写程序进行调试,记录下整个调试分析的过程与运行结果。 任务安排: 主程序: xx:主体程序和流程设计 xx:日历调用显示系统 xx:时间调用显示系统 子程序: xx:显示两位数字的子程序

一、课程名称 (2)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2) 三、小组组成 (2) 四、设计思路 (3) 五、程序流程图及介绍 (4) 六、调试 (5) 七、总结 (7) 八、参考资料 (9) 附录 (9)

一、课程名称:实时日历时钟显示系统的设计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课程内容:实时日历时钟显示系统 要求:设计一个实时日历时钟显示系统的程序。用“年/月/日”,“时:分:秒”(都是两位)的形式连续显示系统时间 三、小组组成: 成员: xx, xx, xx, xx 任务安排: 主程序: xx:主体程序和流程设计 xx:日历系统 xx:时间系统 子程序: xx:显示两位数字的子程序

毒理学基础知识点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类型是S形曲线。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替代法又称“3R”法: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毒效应谱: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③亚临床改变;④临床中毒;⑤甚至死亡。毒作用的类型:①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 ②局部或全身作用;③可逆或不可逆作用;④超敏反应⑤特异质反应。 急性毒作用带: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ac。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慢性毒作用带: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ch= Limac /Limch。Zch值大,说明Limac 与Limch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选择性毒性:水平:可发生在物种之间、个体内(易感器官为靶器官)和群体内(易感人群为高危人群三个水平。原因:①物种和细胞学差异;②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③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④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 毒性和毒效应的区别: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我们不能改变化学物的毒性。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ADME过程:吸收:是外源化学物从机体的接触部位透过生物膜屏障进入血液的过程。分布:是指外源化学物吸收后随血液或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代谢。排泄:外源性化学物及代谢产物由机体向外转运的过程,是机体中物质代谢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①流行病学研究:优:真实的暴露条件;在各化学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测定在人群的作用;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缺:耗资、耗时多;无健康保护;难以确定暴露,有混杂暴露问题;可检测的危险性增加必需达到2倍以上;测定指标较粗。②受控的临床研究:优: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在人群中测定反应;对某组人群(如哮喘)的研究是有力的;能测定效应的强度。缺:耗资多;较低浓度和较短时间的暴露;限于较少量的人群(一般<50);限于暂时、微小、可逆的效应;一般不适于研究最敏感的人群。③体内试验:优:易于控制暴露条件;能测定多种效应;能评价宿主持征的作用;能评价机制。缺: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的不确定性;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暴露的浓度和时间的模式显著地不同于人群的暴露。④体外试验:优:影响因素少,易于控制;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究;人力物力花费较少。缺: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据;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 药物引起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并举例:吗啡:引起呼吸中枢抑制;箭毒生物碱:引起呼吸肌麻痹;呋喃妥因:介导的氧化损伤;多柔比星:细胞毒药物对肺泡的直接损害;胺碘酮:细胞内磷脂的沉积;紫杉醇:介导P物质的释放;环磷酰胺:致癌变作用。 常用的致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SCE、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显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51单片机1302实时时钟1602显示程序

/****************************************************************************** * * 标题: 试验数码管显示时钟* * * * 通过本例程了解DS1302时钟芯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理解并掌握DS1302时钟芯片 * * 驱动程序的编写以及实现数字字符在数码管中的显示。 * * 注意:JP1302跳线冒要短接。* * 请学员认真消化本例程,懂DS1302在C语言中的操作* ******************************************************************************* */ #include //包含头文件,一般情况不需要改动,头文件包含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定义#include sbit rs=P3^2; // 1602引脚定义 sbit rw=P3^0; sbit e=P1^6; #define NOP() _nop_() /* 定义空指令*/ #define _Nop() _nop_() /*定义空指令*/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temp_buff[9]; //存储读取的字节,read scratchpad为9字节,read rom ID为8字节uchar *p,TIM; code unsigned char table[]={'0','1','2','3','4','5','6','7','8','9','a','b','c','d','e','f'}; //l_tmpdate[7]用于初始值的设定,设定后,就不用每次上电再次修改了 unsigned char l_tmpdate[7]={0,17,19,16,3,6,12};//秒分时日月周年08-05-15 12:00:00 ,初值code unsigned char write_rtc_address[7]={0x80,0x82,0x84,0x86,0x88,0x8a,0x8c}; //秒分时日月周年最低位读写位 code unsigned char read_rtc_address[7]={0x81,0x83,0x85,0x87,0x89,0x8b,0x8d}; //注意,根据需要修改 sbit SCK=P1^0; //时钟 sbit SDA=P1^1; //数据 sbit RST = P1^2;// DS1302复位 /******************************************************************/ /* 函数声明*/ /******************************************************************/ void Write_Ds1302_byte(unsigned char temp); void Write_Ds1302( unsigned char address,unsigned char dat );

最新整理《毒理学基础》名解、简答、问答题教学内容

《毒理学基础》名解、简答、问答题 一.名词解析: 1.毒理学(toxicology):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毒理学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3.联合作用: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被称为联合作用 4.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赖表示 5.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指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6.毒性(toxicity):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7.中毒(poisoning):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8.毒物(poison):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 9.效应和反应:在毒理学研究中根据所测定的有害作用的生物学和统计学特点,将终点分为效应和反应两类。 效应effect是量反应: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 反应response是质反应:指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 10、皮肤致敏试验2 阶段:诱导接触和激发接触。 11.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合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包括一般行为、大体形态变化及死亡效应。 12. chronic toxicity:慢性毒性。是指人或实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化学毒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13. 血/气分配系数:当化学物质在血液和肺泡空气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血液中浓度 和肺泡气中浓度的比值。 14.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谢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历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115.危险度(risk):又称危险或危险性,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16.可接受的危险度:可接受的危险度系指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理等各方面均能承受的危险度。 17.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18.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实时时钟参考程序

5.6 实时时钟实验 5.6.1 实验目的 1. 了解实时时钟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 2. 掌握实时时钟的使用。 5.6.2 实验内容 1. 编程实现实时时钟功能,每秒显示实时时钟; 2. 编程实现实时时钟告警功能。 5.6.3 预备知识 1. 了解ADT集成开发环境的基本功能; 2. 学习S3C24X0的实时时钟模块的使用。 5.6.4 实验设备 1. 硬件:JXARM9-2440教学实验箱、PC机; 2. 软件:PC机操作系统 Windows 98(2000、XP) + ADT IDE开发环境。 5.6.5 基础知识 1. 实时时钟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 在一个嵌入式系统中,实时时钟单元可以提供可靠的时钟,包括时、分、秒和年、月、日;即使在系统处于关机状态下它也能够正常工作(通常采用后备电池供电),它的外围也不需要太多的辅助电路,典型的就是只需要一个高精度的晶振。 2. S3C24X0的实时时钟单元 下图为S3C24X0的实时时钟框图。它具有以下特点:

图5-12 S3C24X0的实时时钟框图 1)时钟数据采用BCD编码; 2)能够对闰年的年月日进行自动处理; 3)具有告警功能,当系统处于关机状态时,能产生告警中断; 4)具有独立的电源输入; 5)提供毫秒级时钟中断,该中断可以用于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内核时钟。 3. S3C24X0的实时时钟寄存器 1) 控制寄存器 表5-16 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地址读/写状态描述复位值 RTCCON 0x57000040 R/W 实时时钟控制寄存器0x0 RTCCON 位描述复位值CLKRST [3] 实时时钟计数器复位 0-不复位 1-复位 CNTSEL [2] BCD计数选择,将计数器设置为BCD模式 0-选择BCD模式 1-保留 CLKSEL [1] BCD时钟选择 0-将输入时钟进行1/215分频 1-保留 RTCEN [0] RTC读写使能 0-禁止 1-使能 2) 告警控制寄存器

毒理学基础实验设计.

四氯化碳毒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生化系食品082 200800602052 黄瑞锦 引言:在进行某一种受试物毒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前要先认识和了解其有关知识。所以,要进行四氯化碳毒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先认识和了解有关性质。 一、理化性质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CCl 4),化学式CCl 4 ,又称四氯甲烷 (tetrachloromethane)。是一种比水重,无色、易挥发、不易燃,易流动的液体。 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并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气味。相对分子量153.84,相对密度1.595g/cm3(20/4℃),沸点76.74℃,熔点-22.8℃,蒸气压15.27kPa(25℃),蒸气密度5.3g/L。四氯化碳的蒸气有毒,它的麻醉性较氯仿为低,但毒性较高。吸入人体2~4ml就可使人死亡。四氯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遇湿气及光即逐渐分解生成盐酸。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能与醇、醚、氯仿、苯等任意混合。对于脂肪、油类及多种有机化合物为一极优良的溶剂。四氯化碳用作灭火剂时,不能灭活泼金属的火,因为活泼金属可以与之反应。也会在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物质。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 二.污染来源 四氯化碳(CCl 4 )是较常用的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用作萃取剂、清洗剂、脱脂剂、制冷剂、灭火剂和驱虫剂等。在医学上用作麻药剂。在日常生活中,用作衣服的洗涤及去脂等。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四氯化碳可释入空气而污染环境。 近年来,美国对供水系统中CCl 4 的检测结果发现,约2000万人饮用的水源被 CCl 4污染。据估计美国有近400万人在生产中暴露于CCl 4 中。 三.毒性作用 CCl 4 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进入机体。吸入量的20%~35%可被人 及动物机体吸收。CCl 4 在血液中的浓度与脑中的含量接近,脂肪组织蓄积的 量为血液中的2~8倍。部分CCl 4 在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催化作用下, 通过脱卤素和氧化作用,解离成Cl·和CCl 3 ·自由基,后者能使生物膜脂质过氧化,扰乱干细胞脂质代谢,引起干细胞坏死。 CCl 4 是典型的肝脏毒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均可引起肝脏的严重损伤,如中心小叶坏死及脂肪变性。同时受损的还有肾脏、肺泡膜及肺血管。肾脏及肺的损伤不及肝脏,通常发生于肝脏损害之后,因全身代谢失调而发生。吸入四氯化碳蒸气时若饮酒、冷冻或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均可加重毒性作用。另外,四氯化碳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人对四氯化碳的个体易感性差异较大,有报道口服3~5ml 即可中毒,29.5ml即可致死。在160~2OOmg/m3浓度下可发生中毒。但也有

《毒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毒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28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专业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毒理学是利用医学实验动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细胞学以及病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技术,从预防医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可能接触的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损害作用及其机理,为制定防治措施和制定使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并做出安全性评价、为科学管理提供指导的一门应用科学。 2.课程背景 在环境污染和环境安全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毒理学已经也应该作为一门人类的生存常识课程开设了。外源化学物几乎在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威胁、损害着我们的身体。尽早尽快地了解毒理学知识,是认识、预防、治疗外源化学物损伤的前提,是做好管理和正确使用的基础,是保证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 3.课程价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身边的有害物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方式,掌握毒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熟悉毒理学的原理,概念和应用,并对毒理学的国内外新成就和发展有所了解,为学生预防身边有害物质的侵害提供方法,为政府制定防治措施和制定使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学科打下毒理学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设计理念 毒理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可能接触的外源化学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本课程是为保护人类健康而设计,它可以为预防和治疗现代频发高发的人类疾病提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2.开发思路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倡导目标驱动,强调体验实践;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的总体目标 为获得保护自己、他人乃至全人类的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和进一步增强和增加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而使学生较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毒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道德理念,使学生能够认清潜伏在我们身边环境中、甚至日常生活和每天饮食中能经常伤害到我们身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培养学生增强自我保护同时也珍爱他人,免受身边有毒有害物质伤害的能力,并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自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毒理学及实验的基础知识。 (2)使学生能够认识和掌握潜伏在我们身边环境中、甚至日常生活和每天饮食中能经常伤害到我们身体的有毒有害物质。 (3)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我国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高发频发予以合理的解释并能给出一些预防方法的建议。 (4)培养学生能了解本课程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动态。

用数码管显示实时日历时钟的应用设计

(用数码管显示实时日历时钟的应用设计)

摘要 本课题通过MCS-51单片机来设计电子时钟,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可以实现以下一些功能:小时,分,秒和年,月,日的显示。本次设计的电子时钟系统由时钟电路,LED显示电路三部分组成。51单片机通过软件编程,在LED数码管上实现小时,分,秒和年,月,日的显示;利用时钟芯片DS1302来实现计时。本文详细介绍了DS1302 芯片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软件设计过程,运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连接和仿真,同时还介绍了74LS164,通过它来实现I|O 口的扩展。 关键词:时钟芯片,仿真软件,74LS164

目录 前言 0.1设计思路 (8) 0.2研究意义 (8) 一、时钟芯片 1.1 了解时钟芯片……………………………………………….8-9 1.2 掌握时钟芯片的工作原理………………………………….10-11二、74LS164 2.1 了解74LS164........................................................11-12 2.2 掌握的74LS164工作原理. (12) 三、数码管 3.1 熟悉常用的LED数码管...........................................12-13 3.2 了解动态显示与静态显示. (13) 四、程序设计 4.0 程序流程图 (14) 4.1 DS1392的驱动.......................................................15-16 4.2 PROTUES实现电路连接. (17) 4.3 数码管的显示:小时;分;秒 (18) 4.4 数码管显示:年;月;日 (19) 五、总结…………………………………………………………………..20-21 六、附页程序………………………………………………………………22-31

毒理学基础人卫复习资料

毒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现代毒理学toxicology】 是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有害效应与机制,以及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救治的科学。具有基础科学和应用学科的双重属性。 主要包括: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危险度评定risk assessment】 通过毒理学研究和毒性实验,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系统、科学地表征外源有害物质暴露对人类和生态的潜在损害作用,并对产生这种损害作用的证据的强度或充分性进行评定,对于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4个步骤: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定);暴露评定;危险度表征【系统毒理学systems toxicology】 是以毒理基因组学为基础,通过了解机体暴露在不同剂量,不同时点的基因表达谱、蛋白质谱和代谢物谱的改变以及传统毒理学的研究参数,借助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毒理学技术对其进行整合,从而系统地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和环境应激等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转化毒理学translational toxicology】 研究如何将毒理学的基础研究成果发展转化为能应用于环境与人群监测、环境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安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和危险性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产品和防控措施的一门新兴的毒理学分支学科,是“组学”、计算生物学、遗传-表观遗传学等创新的产物。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毒效应谱】 外源性化学物作用于生物体,随剂量的增加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不同的生物学效应,称为毒效应谱。随剂量可表现为:1)生物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不引起生理变化);2)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3)亚临床改变;4)临床中毒;5)死亡 毒效应谱还包括:致癌、致突变、致畸胎作用 【速发型毒作用immediate toxic effect】 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暴露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毒作用 *剂量-效应关系 随着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对机体的毒效应的程度增加。 *剂量-反应关系 随着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的比例增加。 【效应effect】 是量反应(gradual response),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源性化学物后造成的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此种变化的程度用计量单位来表示。 *反应(response) 是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表示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率(百分率或比值),其观察结果只能以“有”或“无”等计数资料来表示。【潜伏期latency period】 是指在单次剂量或短期暴露致癌物质后至出现第一个临床症状/体征(如肿瘤)所需的时间;潜伏期取决于暴露的剂量。 【选择性毒性selective toxicit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