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习惯、转变、反思”建构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新理念

“习惯、转变、反思”建构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新理念

“习惯、转变、反思”建构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新理念
“习惯、转变、反思”建构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新理念

“习惯、转变、反思”建构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新理念

发表时间:2018-11-02T17:04:14.0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作者:陆超逸

[导读] 一、家庭教育习惯为先。如何做好孩子习惯培养这篇大文章,也是需要家长们深思熟虑的。为什么把孩子习惯培养放在第一位,学龄前儿童刚刚从幼儿园走出,踏入一年级教室,不管是课堂

(苏州工业园区华林幼儿园,苏州 215000)

一、家庭教育习惯为先。

如何做好孩子习惯培养这篇大文章,也是需要家长们深思熟虑的。为什么把孩子习惯培养放在第一位,学龄前儿童刚刚从幼儿园走出,踏入一年级教室,不管是课堂习惯、课后习惯,还是做作业的习惯,都需要我们家长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的帮助孩子们树立习惯意识,包括上课要学会举手,课间休息不要打闹,作业要自己记清楚,回家后先把作业做完了,这些都是我的孩子在进入一年级教室后慢慢培养出来的习惯。可能有些家长很着急,我的孩子这些都做不到啊,没关系,很少有孩子做得到,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做好引导,特别是做作业这一点,与幼儿园的区别很大,我们进入小学阶段,孩子自主完成作业这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监督者,回到家后,我们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作业,作业完成后,自己将书包收拾好,这个听着简单,其实很难。举个例子,有个家长朋友也跟我说过,刚开始做作业的时候,喜欢边吃东西边写作业,有时候作业本上就弄得脏兮兮的,家长发现后,及时督促她,把这个坏习惯改掉,做作业就是做作业。慢慢的,孩子的习惯就越来越好了,这就是一个习惯的培养。

二、家庭教育转变为重。

1、身份转变的先见性。

处理好焦虑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好家长身份的转变。就像老俗话说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个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着急。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用焦虑情绪影响孩子,真正让他们自己健康成长,我们在旁边观察着,偶尔提醒一下他们,我们快乐着,他们才能快乐的生活和学习。我们有认真负责的老师,更不需要太紧张,平时多跟老师做好沟通,及时的多鼓励孩子,也会及时适应小学生的身份。

2、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善用激励语言,多一些赏识教育。儿童教育学家多萝茜·洛·诺尔特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当孩子做错时,我们需要转变观念,用激励表扬,改善孩子内心最深处,那个固有的观念。“做得好,如果这样做就更好了”、“太好了,你是怎么做到的”,类似的话语请不要吝啬,温柔的告诉孩子们。巧用同理心,通过适当的表扬,再将孩子做错的部分一笔带过告诉他。通常孩子们会抓住我们表扬的部分,但也会知道下次我画到纸上更漂亮。

3、错误教育的技巧性。

将错误放小一点,真正找出原因是关键。当孩子做错事情,我们应该放下批评。孩子们的天性是童真,我们常常阻止他们,有时也是阻止他们探索世界,当他真的做错,我们应该首先观察他的情绪,把握好他能听进去的时机。《妈妈是超人》里备受关注的霍思燕与嗯哼,吸了很多粉,而嗯哼乐观的性格被观众喜爱。一次霍思燕想要让嗯哼多喝点水,她巧用技巧,告诉嗯哼“蜘蛛侠也喜欢喝水”,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嗯哼立马拿起水壶,在小小表扬与侧面激励中,成功吸引孩子的注意。

4、自尊保护的必要性。

少一些埋怨,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很重要。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请给孩子留点面子。成功的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而不是揭孩子的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帮助他们画出未来的人生。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但也需要我们为他们掌握人生的风帆。未来路很长,总有艰难、荆棘,我们能做的,是用合适的方式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而不是一昧的职责与埋怨。莫让生命的希望止于您的一个小动作、一句话,更不要让孩子的未来,止于您的埋怨与不满。相信您的孩子,静待成长。

三、家庭教育反思为优。

1、言传身教的持续性。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很多家长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努力赚钱买学区房,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可是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想要培养孩子是需要我们从自身改变。当我们拼尽全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有一个新闻,在长沙地区发生了暖心的一幕,等地铁的时候,一个宝宝问脚下踩的脚印是干嘛的,爸爸妈妈还有外婆特别耐心的给他解释是排队的,并且整齐的排了队给宝宝看。无数网友点赞。这背后正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点赞,这正是我们每一个家长需要转变、需要学习的地方。

2、教育过程的规律性。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关注成绩。2016年颁发的全球普遍提倡的七大素养中指出,在21世纪被普遍重视的素养排在前四位的就是沟通和合作能力、现象创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调侃能力、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面对的未来教育时代,也是一个知识更新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让孩子掌握知识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能力。更多关注孩子的态度和性格,而不是注重在校内表现。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生活,这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少关注结果,多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和比赛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我们需要做的是放平心态,不要去攀比和催促甚至是拔苗助长。

孩子的成长如此漫长,我们需要与孩子共同成长。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执着的去栽培自己。当我们感到力不从心,有些劳累的时候,我们可以安静地停下来思考,重新理解教育孩子的重要意义。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充实自己,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如何成长和进步并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曾在书中看到过一段话,印象深刻“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您不要着急,也

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反思

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反思 桃江县高桥乡中心学校凌靖 内容摘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对人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当好孩子的领路人,树立起行为示范的好榜样,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优点多多进行表扬和鼓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实践,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逐渐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表率、关注、宠爱、拔苗助长、嘲笑、斥责、以偏概全、表扬、鼓励、实践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对人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由此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纵观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我觉得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父母没有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如今好多孩子的家长都是80后,这些年轻的家长自己都还是长不大的孩子,其中大部分又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又如何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呢?因此,这些父母在要求孩子时,小孩还一句:“你做得还不如我好,你自己的事情还经常要爷爷奶奶帮着做呢,凭什么来要求我?”面对这样的话语,我们情何以堪。如果照这样下去,自己当不好榜样,起不了模范带头的作用,又该拿什么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呢? 二、家长过分关注、过度宠爱 现在我们的好多孩子简直被宠上了天,很多家庭都因只有一个小孩,真是捧在掌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就是全家人的中心和关注点,只要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是

无条件满足,要星星不敢摘月亮。孩子总能得到满足,长此以往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特点。所以我们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他们做任何事情,这样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扼杀了孩子的能力发展。 三、普遍存在拔苗助长的现象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生活富裕了,口袋里的钱也逐渐鼓起来了,就寻思着要如何折腾折腾。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感受和具体情况,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全然不顾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也不管他们是否喜欢,能否接受得了;有的父母提早让孩子学拼音、学写字、学钢琴……而社会上有些私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将幼儿教育小学化,来充分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才能”,身边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两岁开始上幼儿园,三岁就能书写很多汉字,父母那个高兴劲哦,四处宣扬孩子如何如何了得,一直到小学二年级,小孩的表现也都还不错,总是能给家长争回一些颜面,其爸爸还被选为学校家长委员会的领导。可是进入三年级以后,要学的知识越来越难了,应付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孩子逐渐出现了厌学的现象,于是老师没有那么喜欢他了,家长也不再引以为荣了,甚至感觉作为家长委员会的领导也脸上无光了,后来这个孩子身心严重失衡,出现了暴躁、焦虑、冷淡、退缩等问题,也不懂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家长也急了,束手无策起来……这就是拔苗助长的后果,虽然我们看上去都懂,可又在无意中犯了这样的错误。 四、爱当众嘲笑、斥责孩子

幼儿家庭教育新理念

幼儿家庭教育新理念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幼儿家庭教育新理念 《中国妇女报》2005年2月19日的一篇文章报道,题目是《幼儿身心发展亮红灯》,天津市医药学专家协会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天津市3到6岁儿童进行抽烟调查发现:近一半儿童存在身心发展欠缺。调查设置了动作、认知能力、情感和意志 成为家长很容易,只要孩子一出生,我们便自然成为家长了。然而,要做个称职的好家长却很不容易,做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就更难。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生接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石。 一、家长要有正确的幼儿教养态度 家长要有以下几种教养态度: (一)“沉下去”的态度 幼儿教育是为了培养优秀、有能力的人的基础教育,绝不是进名牌学校的升学教育。但是,很多家长把眼光超前地放到了将来的考试竞争上,即使是进幼儿园的入学考试,在家长眼里也绝不会等闲视之。幼儿园希望进来的孩子更聪明,于是有的幼儿园的入学登记就演变成了一种选拔,此时似乎就有了优劣之分;家长则希望自己的孩子“冒”出来,要盖过其他孩子。这两种态度的指导思想,都是把孩子往上“拎”,而不是往下“沉”。比较而言,“沉”下去的教育把握了教育的实质,眼

光长远地培养孩子的素养,而不是从小就把他们往“考试机器”的道路上赶。对儿童的培养,往往沉得越深,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越大。 (二)坚持的态度 所谓的坚持,是指态度的一贯性。许多家长不是没有理念,而是看到孩子出现的倾向较难以改变时,他们就放弃了矫正的努力。带孩子是一项很重要,也很难的工作,坚持是必需的。有些家长兴致来了就和孩子亲热一番,没有时间就远离孩子。这样的方式,不但于情感培养不利,而且会影响孩子诸多好习惯的养成。孩子的习惯决定他的一生,好习惯是孩子终生的财富,我们岂可不要?而这笔财富就在家长的坚持中得到—坚持科学的理念,坚持正确的方法。 (三)开放的态度 儿童的成长有开放的内在要求。但许多家长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都显得比较保守。比如,对幼儿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倾向为按部就班,甚至对孩子的限制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代人。这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只有一个,放手不起。其实相反,科学的开放最有益于儿童的发展。家长的思想观念积极开放,孩子就心胸开阔,有助于今后的眼光远大、思维活跃;家长在学习上的开放,有助于各学科知识的交融,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这有益于孩子的学习效能;家长在人际交往上的开放,有益于孩子的落落大方,具有社会人的品质…… (四)快乐的态度 快乐是儿童最需要的财富。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快乐起来。从深层次来说,快乐是一种品质。

家庭教育十大理念

精心整理为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需要用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引领家庭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家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改变不良的家庭育人环境。 为此,整理以下十大理念。 ——顾晓鸣 1 2 3 4 5 6 7 8 9 10 1 亲密的接触着,信息与潮流刺激的事孩子们的神经,影响的 是孩子们的思维,改变的是孩子们的行为尽管他们的超前, 让父母们看不惯,想不通,接受不了,带他们毕竟是一种带 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潮流,堵不住压不服,唯有疏导是上上策, 而我们的多数父母由于忙于生计,无暇学习,难怪与我们的

孩子会称自己的父母是“外星人”,听不懂孩子的语言。另 外孩子们的创造性,想象力,行动力,新的思维方式及一些 人与生俱来的可贵品质是我们家长需要学习的,也就是做父 母的要放下架子善于与孩子共同成长。 2、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 3、 %, %, 15 提高到一般水平,则后进生就会相应减少五倍左右;如果我们把一般的家庭教育再提高到较好水平的家庭教育,则优等生增加三倍左右。 4、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 孩子与我们大人之间有年龄、有收入、经历、身高、体重、学历的差距,有性别之分,唯独没有人格的差距。家长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一样。家

长希望得到公平对待,孩子也一样。家长希望别人对他们和蔼、友善,孩子也一样家长希望做的好的时候有人赞美,孩子也一样。家长希望在做的不好的时候有人谅解和鼓励孩子也一样家长希望在悲痛、烦恼、颓丧的时候有人给予支持、安慰,孩子也一样。只有做到平等才可以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心理、平等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可能有效地达到子女与父母双 5、 。6 代父母必须研究的课题。仅靠本能的爱,朴素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不对的,不够的。必须重视现代化家庭教育理论的学习并不断付诸实践。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7、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

浅谈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问题及策略

浅谈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 的问题及策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浅谈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小衔接并不单单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工作, 家长的作用也不能忽略。因为幼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水平、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与能力包括环境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直接教育。当孩子从幼儿园正式步入学校这一阶段,他们心理上对于家庭的依赖性体现的格外强烈。根据以往经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家庭与学校的通力合作能促进孩子对对最初的学习适应,家长在还的幼小衔接中扮演者至关紧要的角色,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态度与能力直接作用于衔接的成果。探究幼小衔接现阶段不足的目的就在于让孩子在正式入学前增强自己身心发展水平, 学习了解一部分知识和技能, 这将有效降低幼小衔接的坡度, 进而减少他们进入小学后的压力与负担。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庭教育;问题策略 目录 引言 探讨这一课题的意义就在于有效衔接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阶段,让孩子在正式入学前增强自身的发展水平, 学习了解一部分知识和技能, 改善和处理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状况。让家长意识到,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庭教育也起着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 并且让家长懂得怎样帮助儿童处理这个过渡时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不适应。这样做

能够将家庭教育重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有利于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的教育。 1.幼小衔接的现状 “幼小衔接”相关问题一直都被世界各国教育界严加重视,同时也是教育领域一 个紧要的研究课题。不少家长们也愈加关注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近年来,国外为解 决“幼小衔接”问题采取的举措以及我国的相关政策,对我们实际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但实际操作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 待解决。 2.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现存问题 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意识不足 目前环境下多数家长没有意识到, 在幼小衔接阶段中孩子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认为反正幼儿园会定制有关的教育策略, 自己只要确保孩子的充足营养、做好物质内 容方面的准备就可以了。家长对此缺少足够的关注。经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家长对 此一般持有几种不同态度,一是撒手不管,不管幼儿园还是学校,孩子有谁教育,谁 就要负责。二是“这事问题不大”,以前没有这种教育方式时,孩子一样学习,也没 发现有什么毛病。换句话说,换个新环境就是成年人也会不适应,没啥大不了,过些 日子自然就好了。三是“大家都这样”,幼儿园学小学的学习内容多会一点肯定有好处,谁家都这样,你学的少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我也是为孩子的将来作打算。三种态 度中尤其最后一种居多。这其中体现的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教育发展不均衡的 现状及应试模式的弊端。家长教育意识的不足也是幼小衔接工作产生问题的主要因 素。因此, 多数家长错过了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好机会, 也使自己的孩子在步入小学 后更加辛苦与困难。不难看出 , 在幼小衔接的教育中, 学校的作用虽然相当重要, 但毫无疑问,家长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虽然当下的家长都相当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他们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只 看重孩子掌握知识的多少,忽略了对孩子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教育。由此看来当务 之急是先帮助家长树立正规的教育观念:知识的学习是一辈的功课,幼小衔接之一阶 段作为学业生涯的起跑线,孩子的兴趣、毅力、勇气、信心、理想等等良好的心里品 质与生活习惯比暂时的学习成绩更为关键。 家长教育方式不全面 我们通过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到, 由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态度等多方面的偏 差与不当, 致使很多家长仅仅重视技能技巧的教育而忽略幼儿的综合发展, 关注短期 成绩而忽视孩子的终身发展, 甚至有的家长由于急进心态而提前施教, 竟将小学一年 级的学习内容提前交给孩子掌握。他们重视的是孩子在学校掌握的是写字、拼音、 亦或是算术, 关注的是自己孩子聪慧与否, 忽视了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 导致幼儿在 入学后发生下面一些状况:入学初认为学习很简单,表现出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的 态度, 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与态度;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化, 难度的扩大, “储备知识”耗尽了, 又没有认真学习的态度, 这时就导致了适应困难, 学习“没后劲”等 系列毛病。因此就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任务造成苦难。其实,孩子在幼小衔接 阶段会出现很多种类的健康问题,这些健康问题既体现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也表现在 社会适应力方面。孩子从幼儿园升到小学,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师生和生生的关系等 都产生变化,家长应努力帮助孩子适应这些变化,促进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从《狗十三》反思家庭教育

从《狗十三》反思家庭教育 从《狗十三》反思家庭教育 最近一部家庭教育主题的电影《狗十三》登上大荧幕,并获得了豆瓣电影8.4的高分。 13岁的李玩,父母离异,因为父亲工作忙碌以及有了新家庭,便丢给了爷爷奶奶照顾。 平时,李玩的爸爸从不回来看她,但只要有重要事件发生时,她爸爸绝对到场,并擅作主张地替她做决定。 影片中爸爸第一次出现,就是直接修改了李玩的选课意向,选择对升学有用的英语,而直接pass掉了她兴趣浓厚的物理。 热爱物理的李玩给狗起名爱因斯坦,它也成为了李玩唯一的玩伴。但好景不长,爱因斯坦不小心被爷爷弄丢了。 爱因斯坦的走失,引发一系列家庭冲突。李玩失心疯似地寻狗,推伤了爷爷。李玩负气喝酒晚归,几年不出门的奶奶在寻她的过程迷路在黑夜中。 这一切胡闹,在李玩爸爸对女儿的一顿暴揍后结束了。事后父亲向她道歉,她也开始向成人世界妥协,完成了大人们眼中从任性到懂事的蜕变。 壹-缺乏沟通和理解,亲子关系出现问题 我也是为你好啊 爸爸也不容易啊,你怎么还这么不懂事呢

李玩爸爸的这两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说过。 很多的家庭中,父母都用自己想当然的方式爱孩子,却从不去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当孩子不领情时,还要责怪孩子不懂事。 以过来人的姿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期望的路子走,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安全感。 心理学专家武志红曾说过:工作中的规则是权力,家中的规则是珍惜,能抵达珍惜的途径是理解和接受。不要把权利规则带回家。 不喜欢孩子挑战自己的权威,不愿意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谈,却希望孩子听话,懂得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其实是混淆了社会和家庭关系的规则。 父亲的在孩子成长中的缺位,导致亲子间缺少沟通,也是引发孩子成长问题、家庭矛盾的因。 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塑造、性别的认知、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童年缺乏父爱的孩子,性格会比较软绵,变得胆小敏感,不自信,未来和异性接触的时候会有障碍。 贰-孩子叛逆的背后是成长中的心理需求 0~6岁,是幼儿自我意识觉醒和独立人格形成的初期。 而12-18岁则是孩子的叛逆期,表现为独立意识和自我

家庭教育反思爱的困惑

家庭教育反思爱的困惑 女儿学习游泳已经六天了,中间有一天身体不舒服请假了,所以比其他的孩子慢了一节。今天,有很多孩子已经可以到深水区去游泳了,尤其是他的好朋友小白也已经会很好得游了,女儿还在学习换气,只能在浅水区往前游两三米。女儿属于听话型的孩子,按照教练要求,一遍又一遍地在练习。过了一会儿,我走上去,本想鼓励一番,看着女儿,发紫的嘴唇,不停地打颤,不免动了恻隐之心,问了一句,你很冷吗?女儿说,你说呢?上来喝点水吧,我就把女儿叫了上来,让她喝点热水暖暖,她很快就上来了,喝水。过了一会儿,又上来了,喝水,上厕所,吃东西,完全没有了刚开始时的专心练习的状态,总是在找借口退缩。我不免有些着急了,怎么回事? 细想来,原因在我,在她遇到挑战时,我给了她退缩的诱惑或者是机会。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感到冷的情况,只要坚持下去,不断练习,让自己动起来就可以驱走寒冷的。而我却让她选择了错误的解决方法,上岸逃避困难。看她的好朋友小白,妈

妈要求不准上岸,一切问题水里解决,学不会一个动作,要加练半个小时,直到会为止。这不人家学会了,我们还不会呢。 第一次来的时候,孩子们不下水,教练就让孩子站在池边,一个一个把孩子抱起来,扔到水池中,有的孩子吓哭了,有的孩子被水呛到了,我当时感觉挺吓人的,万一呢?现在想来,教练这样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有些是我们永远不可能预见的,就像我们被扔到水中一样,要勇敢独立面对,没有谁会可怜你。 爱总会让人感到温暖,有力量前进,但有时候我们的爱会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障碍,不是吗? 女儿学习游泳已经六天了,中间有一天身体不舒服请假了,所以比其他的孩子慢了一节。今天,有很多孩子已经可以到深水区去游泳了,尤其是他的好朋友小白也已经会很好得游了,女儿还在学习换气,只能在浅水区往前游两三米。女儿属于听话型的孩子,按照教练要求,一遍又一遍地在练习。过了一会儿,我走上去,本想鼓励一番,看着女儿,

家庭教育的六大理念

家庭教育的六大理念 导语: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需要学习,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许多经验可以给我们知识。但在家庭教育中,等父母有经验时,孩子已经长大,教育的机会已经错过。所以,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和相关知识的宣传。其中,家庭教育的理念极为重要。 第一,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有滞后反应性 任何生命都是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生命发展是轨迹式,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12~18岁时人已经进入青春期,其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就决定了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 在依恋期中,1~6岁又最为关键。由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逻辑的进程,所以,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未成年。xx 年,发生在美国大学校园的一起枪击案,枪手赵承熙的犯罪心理就属于他在未成年时期(8岁)因移民而造成了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导致他在23岁时无故杀人。 人在幼年时,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熟悉的环境、亲切的伙伴比富有的房屋、汽车更容易让孩子形成阳光与健康的心理。如果做父母的能够了解这些道理,就不应该以

自己的意志去生活。这一案例告诉我们,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否则,父母的一切努力都会成为泡影。 第二,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他们的弱小和被动决定他的一切是成人造成的。 客观地讲,抚养人对被抚养者具有生命的决定权、物质的提供权、照顾的程度权、个性的决定权。如果替孩子问一问大人:“我”(孩子)是怎么来的?就可以发现,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一些孩子出走、自杀、犯罪,看似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其实都是父母行为的反应或结果。譬如,自杀就是因为父母的过分宠爱给孩子形成的错误判断——既然你如此爱我,现在,我的要求再不合理你也要答应我;否则,我就用死来回应你。孩子不知生命只有一次,逝不可复。这一错误是谁造成的?仍是父母。父母应该在孩子3—5岁时就找机会给孩子一次明确的态度展示:如果你做得不对,我就不爱你!当然,这需要相关的知识与操作的技巧。 性格才真正决定命运 第三,家庭抚养不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曾有一位父亲,自己勤奋努力地挣下了万贯家财,却突然发现长大了的儿子已经变得不可理喻,沉溺网络。无奈之下,他找到一位少年问题专家,说:“你帮我教育好我的儿子,我就给你10万元!”笔者当时曾撰文告诉这位父亲,你错了,教育孩子是你父亲不可推卸

大班案例:谈“幼小衔接”指导的新策略

大班案例:谈“幼小衔接”指导的新策略 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进入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使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老师通常会展开一些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给予孩子在心理上、水平上、经验上的多方面准备。结合教师的了解,以及和家长交流中发现,绝绝大部分家长往往有以下几种担忧: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动作慢,做事拖沓,效率低缺乏时间观点没有紧迫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依恋性强自理水平差懒散的生活习惯无法适合相对紧张的小学生活,也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等等。针对以上几种现象,我在教学活动上尝试跳出常规教学的框架,展开了“我上小学了”这个主题活动,从培养幼儿的时间观点和自我服务水平及学习习惯出发,为孩子能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动这个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改进策略一:遵循作息时间,培养幼儿时间观点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现经过了一个寒假的孩子们因为假期生活的宽松,变得有些懒散和拖沓。很多孩子还没有从假期的生活作息中调整过来,变得爱睡懒觉。孩子的来园时间从7:30到9:30,参差不齐,这缭乱了幼儿的正常作息时间,也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更不利于适合将来的小学生活。如何鼓励孩子早起来园,积极参加晨间活动成为教师尝试解决的问题之一。 常规的做法及存有的弊端: 很多教师会采取一些激励性的手段和措施,如通过早上按时来园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吸引孩子都能早起来园。但是这种靠精神激励的做法往往难以达到长久的效果。没过多久孩子们还是遵照自己的生活习惯,早到幼儿园的还是那批孩子们,而“小懒猫们”还是姗姗来迟,促使活动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效果。 我们的新思路: 要改变“小懒猫们”的生活作息,仅仅凭借教师权威的发号施令,或是外界的简单激励都不够,真正能产生影响的做法是使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从内心体验到时间观点,知道要遵循幼儿园作息时间表。通过展开的教学活动《我有一个小闹钟》,让孩子学会看懂时间,并将时间与图片配对。如:早上8点入园,8点10分晨间活动,9点做操等,让孩子逐步了解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活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点。前一阶段是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待幼儿都能遵守作息时间表了以后,后一阶段我们与小学老师取得联系,让孩子通过调查,询问等手段,向小学老师和小学生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预先知道小学的作息时间表。通过这个活动,不但让孩子对小学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未来的小学生活有了充分的心里准备,还在调查、询问中增强了孩子的时间观点,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 案例分析: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的意义理解和时间的长短的体验教少,“理解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我们能够在幼儿园和家中备一个小闹钟,让孩子自觉地遵守作息时间。在家时,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及反思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及反思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及反思 家长是小朋友的第一任老师.通过小朋友自身动手组装小书柜的 故事,引导、鼓励小朋友自身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尤其在小朋友遇到挫折时,家长的鼓励是小朋友扬起自信的风帆;小朋友做事有顾虑时,家长引导他放下思想包袱,大胆放手去做,是小朋友“我能行”的助推器.小朋友上小学五年级了,各方面进步很大,在他一路的生长过程中,除了老师对他的不时鼓励和协助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 长对他的适时引导和鼓励. 看了一本家长必读书之后,在教育子女方面,无论是教育理念,还 是教育方法或教育效果,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原来存在的一些误区,如“树大自然直”,放任小朋友不论;“棍棒底下出孝子”,辱骂喝斥,拳打脚踢等错误理念在学习实践中已“旧貌换新颜”.攀比之风、溺爱之风、奢侈之风等“全职太太”式、“权钱交易”式的角色让家长在品尝“五味”中专岗调职.根据小朋友的家庭背景、年龄、年级、身心发展的特点,家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适时引导、点拨、鼓励,从小朋友点点滴滴的进步中留下一个个小小的胜利,将会铸就小朋友人生的胜利.

随着小朋友一年又一年的长大,原来的书柜已经不够用,要添一只新的书柜.超市里买了一只组装的小书柜,趁家长开会那天,小朋友作业少,我想让他自身动手把它组装起来.他放学回家,看到放在他房间里的一包木板,听了我的建议很愿意自身动手组装书柜,我给了她工具,(可我有意没有告诉他怎么拼装)他就开始干了. 五点半该吃饭了,我让他放下工具和我一起吃晚饭,他说等装好了再吃.我就一边吃饭一边看他在客厅间组装书柜,大约过了十分钟,他开始讲了,木板太重了,螺丝又很难拧,干活很费力,木板与木板的接缝开始是没注意,要重新返工,他感到自身笨手笨脚.所以他讲:“要是老板雇佣我这样的员工,企业一定要亏损的,那么我一定要被老板炒鱿鱼的”.我立即提醒她,企业招收新员工时有三个月试用期,又进一步开玩笑说,要是你叔叔的公司招得到像你这样又聪明又肯吃苦的员工,妈妈每天都会高兴的.大概上第三颗螺丝时,因手劲太大,木板有点弄坏了,他着急得叫起来:“完了,我把它弄坏了.”我走近一看,没大碍.我鼓励他说,别紧张,只管放手做,真的弄坏了,就算是妈妈送给你的一个大礼物,我再花50元钱给你买一个.等我吃完晚饭,我再一次让他吃饭,他还是不愿放下手中的活,我也随他的意. 散步回来之后,我一到家就去看他的小房间,真是出其不意,小房间变了样,地板擦的很干净,书桌上放着整齐的文具,装好的小书柜放在一个最合适的位置,书柜里放着许多书,墙上还贴了他自身的画.顿

家庭教育反思范文

家庭教育反思范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除了传统的打电话外,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可以玩游戏,看小说,观电影,逛商城等等。真是“一机在手,天下我有”。所以,有人把喜欢玩手机的人冠上了名号“低头族”。手机对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也带来了很多的潜在危害,其中之一关乎到我们祖国的幼苗们,他们正在遭受父母的冷暴力。 经常在路上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年轻的母亲低着头边走边玩手机,身后两三米远跟着自己两三岁的孩子,傍边是车来车往,人来人往。我的脑海里突然有好多种想法,孩子万一被人抱走了怎么办?万一被车子碰着撞着怎么办? 2017年1月3日,在西安打工的肖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到温泉世界玩,肖女士在看管孩子的间隙玩起了手机,不满4岁的儿子却进入了深水池。监控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就在母亲的背后不远处挣扎。可直到孩子彻底沉进水底,母亲还看着手机。 2016年4月,安徽六安的一位妈妈一边带孩子在小区里玩耍,一边玩手机,全然没有注意到孩子走到了一辆正在等人的汽车的右前方(司机的视觉盲区)。司机等到人后没有看到孩子便发动了车子,结果,孩子被碾压致死。 2015年8月2日,浙江金华东阳一个3岁的女孩吃过晚饭后在

家玩耍,原本照看孩子的爸爸只顾着玩手机,直到奶奶洗完碗找孙女,才发现孩子不知何时从3楼窗台摔下,颅骨多处粉碎性骨折、颅内出血重伤。 2014年9月24日中午,深圳宝安区一位年轻妈妈只顾在房间玩手机,却没注意到一岁两个月大的女儿独自跑到厕所玩水,结果意外栽进水桶溺亡。 看到上面四个事故,让人背后一惊,引人思考,我们年轻的妈妈们都怎么了?据《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我国家庭亲子关系存在7大主要问题,其中一项尤为值得人们关注,就是“年轻父母,失陪不失趣”,其中手机开始分散父母陪伴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中了手机的毒,所以让孩子来买单。然而现实却是,看到这些新闻,很多父母手机还是不离手,一分钟不看,就觉得错过了几个亿。即使已经当了爸妈,依然劣性不改。 当你埋怨孩子在大好日子里猫在家里不出去,游戏一个一个玩的时候,你目不斜视,两眼放光的盯着手机刷刷刷;当孩子快快乐乐的扑向你的时候,叫“爸爸”“妈妈”叫了一声,吓你一跳,你说“吓得我手机都快掉下去了”;“当孩子放学后想和你分享一天学校的事情时,你忙着聊天,发朋友圈、购物,你的回应只是“嗯嗯,啊啊”,完全没有听进去;当孩子在埋头写完作业需要你的签名时,看到对着手机傻笑的你,他欲言又止,偷偷的替你签了你的大名……。 很多父母忙于工作,缺少陪伴孩子的时间,当你闲下来时,请静静的思考:我还有个孩子。越来越多的孩子渴望爸爸妈妈能够多陪陪

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的含义: 广义:不光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同时还包含子女对父母的反向教育、 狭义:为了促进子女的发展,父母对子女所实施的一切影响子女的活动、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点? 1、教育环境及设备:家庭教育有教养孩子的设备和器械,不能做到儿童化;学校教育教育儿童的各种设备,可以做到教育化,艺术化,儿童化 2、教育者及对象:家长不一定受过培训,一般负责一个孩子,主要是纵向辈分关系;而学校教师受过职前培训,负责全班儿童,既有纵向辈分也有横向辈分关系。 3、教育途径及形式:家庭以个别教学为主;学校以集体教育为主,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辅 4、教育管理及评价:家庭中的灵活性、随意性很大、家长主宰,单向单一评价;学校组织性、计划性强,依法办事,多向多层评价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更新价值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构建学习环境 理智性原则:调节情绪、规定限度、全面整合、杜绝溺爱 指导性原则: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给予恰如其分的帮助、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 渐进性原则:具体明确、适当合理、螺旋上升 适度性原则:称赞孩子的努力、惩罚孩子的过失、奖与惩相结合(在家庭中表扬和批评,家长应注意什么/P24.P25) 一致性原则:互通信息、相互配合、共同教育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1)环境熏陶法:组织相应的家庭生活、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 2)2兴趣诱导法:了解孩子的喜好、提供新异的刺激、激发孩子的欲望、趣味盎然地施教3暗示提醒法:多与孩子沟通、多种方式暗示、巧妙使用反暗示 3)4活动探索法:开展体育活动、组织游戏活动、倡导劳动活动、鼓励探索活动 4)5榜样示范法:父母自身树立榜样、借助文学作品榜样、利用孩子同伴榜样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 1学前儿童家长的身体素质:家长的身体素质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首要因素 (遗传对孩子身体的影响要大于对孩子心里的影响, 父母的生活习性制约着孩子的健康水平) 2学前儿童家长的文化素养:家长的文化素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精神因素 (家长的文化科学素养好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家长的文化科学素养差有碍于孩子的发展) 3学前儿童家长的道德素养:家长的道德素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 (父母的婚姻道德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的养儿道德影响着孩子的言谈举止 父母的传统美德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父母的社会道德影响着孩子的文明意识 父母的道德水准影响着孩子的性格特征、) 4学前儿童家长的心理素养:家长的心理素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家长的情感特征会影响孩子的发展、父母的个性特征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父母的心理知识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父母的心理知识会影响孩子情商的提升) 5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家长的教育素质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直接因素 1.家长的教育职责对孩子发展的影响2.家长的教育知识对孩子的影响 3.家长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的影响4.家长的教育艺术对孩子的影响 5.家长教育机制对孩子的影响

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的阶段;同时,也是儿童在身心、社会适应性的重要转折期。下面是WTT小雅给大家整理的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仅供参考。 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篇一】 敬爱的陈老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有机会,跟各位在这儿,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一起探讨交流!受陈老师的委托,结合我的职业特点,我是一名小学教师,跟大家交流一下有关孩子幼小衔接的问题。在座的各位,如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们的孩子今年9 月份就要上学了,孩子们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在此,要祝贺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家长了,祝贺我们的孩子即将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应该说,孩子一生要经历这样几个教育阶段:从家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从经历的这5 个教育关口的衔接来看,在初始时,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阶段上的不适应。但根据教育专家调查研究发现,在这5 个教育关口中,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不适应的一个关口,就是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到小学。这是人的学习阶段中最大的一个坎儿,也是当前教育界很关注的一个教育课题:幼小衔接的问题。现如今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很重视这个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认识可能是大相径庭的。

在这里,我想用两句话来概括一下小学的教育,可能不是那么准确,但也能真实反映小学的教育现状:一是符号的世界,二是规则的海洋。“符号的世界”指的就是像汉字、拼音、英语、数学的学习都是抽象的符号学习,而“规则的海洋”则是指学校的要求规范多,需要孩子建立一种社会意识,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发展。孩子马上要入学了,我们当家长的需要做些什么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我想应该有这么几点: 第一,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什么首先提这一点呢,因为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这一能力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学习至关重要。教过不少刚入学的孩子,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了,需要的课本没有准备好,自己的文具扔得满桌子都是;教师的讲桌上,经常堆放着大把大把的无人认领的铅笔、橡皮、尺子;做事磨蹭,拖拉,做作业边玩边写,今天忘带作业,明天忘带教科书,老师的作业不是忘了读,就是忘了写。总而言之,是事事得有家长在后面跟着,拾着。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极可能会影响孩子今后思维的严密性,是非常制约孩子日后发展的。正像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那本书中所说,细节决定一切,细节成就伟大。一个懂得自理、独立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才能最快地得到发展。 因此,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抓紧入学前半年时间,尽全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自己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对孩子教育的体会 吉首市第五小学罗春菊 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专业教师来完成,即学校教育。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也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我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严”字当头,绝对不能走向“宠爱”、“溺爱” 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多了。以上现象均容易导致对孩子的“错爱”、“宠爱”、“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本该自己做的事情而要求爷爷奶奶代办。例如,在我所教的一、二、三年级学生中均出现过父母给孩子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犯错。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同时也严格要求孩子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我要求我我孩子不要以大欺小,对人要很有礼貌。对待孩子我严格而不专制。专制是强迫孩们从育,严格管教一定要注重讲道理,以理服人,在对我孩子的教育上,正确的观点我尊重他,不伤害他,在不伤他自尊心的前提下给他讲某些他能理解的道理。 二、时刻注意恰如其分的夸奖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可能面临很多苦恼,例如:有时作业做不出、没有朋友、怕写作文等。我们首先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然后要想尽办法帮助解决。此时父母亲的及时鼓励、开导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会认真仔细地让他向我倾诉烦恼的原因,然后总有一句话:“你一定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姑姑相信你。”孩子需要鼓励、夸奖。“夸”不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我认识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自己妄自尊大,而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尊重,对孩子不公平。孩子都会以自己所特有的手段来回应,他们或者哭闹,或者任性,或者干一些“坏”事来加以回报。“夸”要注意技巧,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孩子考试成绩一般或差时,不要给孩子世界末日之感,多帮孩子找一些原因,关键是找出孩子闪光之处给予夸奖,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去信心。 三、努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可分为学习习惯和各种行为习惯。现在的孩子智商都较高,大多数孩子因习惯不良引起学习较差。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特别可怕的是有的孩子从小做事磨磨蹭蹭,即使他们现在学习非常好,到以后的学习都非常麻烦。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当然还要做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做事专心致志,敏捷灵巧,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孩子很容易出现因学习时间较长,失去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而厌学的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不是我们手中的一件物品,她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复杂的人,如果你从小就不能了解透她,不能与之交流,只是依靠父母所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的提出 1、从国际角度看,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美国、瑞士、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高度重视全民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夕,就设计了帮助父母养育孩子的“空中摇篮”。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认知发展学说”,就是以儿童出生以后的家庭教育为起点而深入研究的。 2、从国内角度看,我国的家庭教育源远流长。中国南北朝后期的文学家颜之推就撰有名著《颜氏家训》。我国的“幼教之父”陈鹤琴写过专著《家庭教育》。近年来家庭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 3、从中国教育的现状角度看,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的新现象已经显现。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溺爱型”、“粗暴型”、“放纵型”等不良类型;重哺育、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家庭教育的失误呼唤新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研究。 4、中国的教育“综合失衡”。我国的学校教育条件迅速改善,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急剧上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极不平衡。青少年出现的孤僻、自私、攻击、骄横、厌学等现象,根源在家庭教育,“板子”往往打在学校教育上。中国教育“综合失衡”的科学解决,亟待从家庭教育溯源,从搞好家庭教育入手。(二)家庭教育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更新“重养轻教”、“树大自直”等传统观念,树立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新理念。

2、改善家校关系。学生入校后,家庭教育往往过早的“淡出”教育圈。学生出现错误后往往家校关系紧张。家庭教育研究为少年成人成材搭建了平台,要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3、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进步、教育发展。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家庭教育研究要充分挖掘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课题的界定与假设 (一)家庭教育的界定: 1、“一级层面”-----父母。我国的宪法、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由于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家庭教育研究应首先应该把父母定格在“一级层面”上。 2、“二级层面”-----祖辈。家庭是青少年第一个而又重要的学校。祖辈“越俎代苞”和参与现象的出现,也应列为家庭教育研究的“二级层面”。 3、“其他层面”-----家庭其他人员。家庭构成的其他人员,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或多或少的影响教育的效果,也应列为家庭教育研究的“其他层面”。 (二)课题研究的科学假设: 1、家庭教育的水平影响教育的效果。 2.、家庭教育观念影响教育的“走向”。 3、家庭教育模式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4、科学、和谐、人文化的良好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理念 、方式

一位老师用20年的从教经验换来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 1、上帝是公平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对孩子小时候付出的越多、教育的越理性、越科学,孩子大的时候你付出的就会越小,你将越省心,越有成就感。 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一条真理。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学的计划、正确的指导、理性的措施,父母要做好表率。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都将带有你们的影子,因为孩子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模仿。 3、父母不要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否则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毁掉你的事业。不要为了自己的休息娱乐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否则孩子长大后你将无快乐可言,你将拥有更多的愁苦、恼怒和无奈。 4、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孩子年幼无知,动手打父母、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娘时,我们千万不要高兴,更不能认为孩子长本事了,这时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要尊敬老人。否则,孩子会认为打人是赢得家长高兴的方式,是自己获得价值感的途径,这样是非观念就混乱了,长大后他就很可能动手打你了,诸如此类,我们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5、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过时,更不能无缘无故地把自己的不愉快倾泻到孩子身上。否则你的暴力倾向会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注意:这里强调的不要“动不动”,但并非是不能打,关键要把握住什么时候打?打得目的是什么?如何打?对于有些极端的错误,不用极端的举措,孩子容易忘记。必要的惩戒是必须的。有些出了很大问题的孩子,家长还在强调“我从小就没动过他一指头”,显然是犯了纵容的错误。) 6、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不要随意挫伤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孩子越小,你的话越有可信度,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把你的话奉为圭臬(guīniè标尺、准则的意思),否则你的孩子将失去自信和活力,将会失去应对未来挫折的勇气,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7、千万不要过分一味地迁就孩子,溺爱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时候我对他好,他长大后就会对我好,这是极大错误。因为你过分溺爱孩子,孩子会形成这样的观念: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将缺乏感恩之心。长大后,一旦你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你的痛苦就开始了。 8、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坐得住的习惯。不要带着孩子不停地乱串,否则孩子上学后将面临困难。因为学习首先要坐得住。 9、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段。第一,三岁以前,这是孩子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期。第二,小学一、二年级,这是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自我意识养成的关键期。第三,青春期。这个时段,孩子的变化十分巨大,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在这一时段变得让你无措手足,他(她)可能会做出很多傻事,甚至变坏。 10、年轻夫妻不要动不动吵架,至少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打架,否则,家庭这个安全的港湾将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而这会使孩子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不安全感的孩子必然要到外面寻找安全感,很容易产生加入不良小团体、早恋等问题。 11、从小要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观念。小女孩就要穿小女孩的衣服,就要有女孩子的特点,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样子。否则,将导致你的孩子女孩男性化或男孩女性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幼小衔接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准备讲课教案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为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 1、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心理定位,走进新华书店经常能看到家长们争相翻阅哈佛女孩、北大清华状元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后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往往会照着这些书本像菜谱烧菜一样逼着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家长对孩子要有个正确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优势,时刻反问自己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个人?如果是我,我会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善良、正直自食其力的人。一旦有了一个心理定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会变得非理性…… 2、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丰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外,还要营造入学的情境,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有些孩子,对小学的认识依赖于表面,如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自己到学校等……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要做作业,还会考试,要认真学习…… 3、学习上的准备。 在学校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知识广,兴趣旺,能力强呢?我想我们有必要了解学习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孩子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就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 思考的能力。孩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让孩子独立地思考,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新课标要求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是重要,没有问题的孩子往往是问题最多的孩子。所以,做为家长,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关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会比大人搜肠刮肚满足其好奇来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