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管保温厚度规范

铜管保温厚度规范

铜管保温厚度规范
铜管保温厚度规范

铜管保温厚度规范

篇一:冷媒管保温层厚度

一般管径要考虑二个因素,回油与压降.

管子粗了,成本高,回油可能会有问题,细了,压降大,影响性能.

所以设计时有一个大致的经验数据

气管流速8`~15m/s

液管流速0.5m/s左右

冷媒连接铜管φ12.7(壁厚0.8mm,保温厚度19mm)/φ6.35(壁厚0.8mm,保温厚度19mm) 按图纸自行统计符合国家标准的R410A专用铜管

6 冷媒连接铜管φ15.88(壁厚 1.0mm,保温厚度19mm)/φ9.52(壁厚0.8mm,保温厚度19mm) 按图纸自行统计符合国家标准的R410A专用铜管

7 冷媒连接铜管φ19.05(壁厚 1.0mm,保温厚度19mm)/φ9.52(壁厚0.8mm,保温厚度19mm) 按图纸自行统计符合国家标准的R410A专用铜管

8 冷媒连接铜管φ22.22(壁厚 1.0mm,保温厚度19mm)/φ9.52(壁厚0.8mm,保温厚度19mm) 按图纸自行统计

符合国家标准的R410A专用铜管

9 冷媒连接铜管φ25.4(壁厚 1.0mm,保温厚度19mm)/φ12.7(壁厚0.8mm,保温厚度19mm) 按图纸自行统计符合国家标准的R410A专用铜管

10 冷媒连接铜管φ28.58(壁厚 1.1mm,保温厚度19mm)/φ12.7(壁厚0.8mm,保温厚度19mm) 按图纸自行统计符合国家标准的R410A专用铜管

11 冷媒连接铜管φ28.58(壁厚 1.1mm,保温厚度19mm)/φ15.88(壁厚1.0mm,保温厚度19mm) 按图纸自行统计符合国家标准的R410A专用铜管

篇二:410冷媒对铜管壁厚度的要求

410冷媒对铜管壁厚度的要求(技术分享)

2014-08-13 制冷快报

篇三:常用管道保温厚度表

常用管道保温厚度表

、冷冻水管道(≥5℃)

二、热水、冷热合用管(5~60℃)

三、热水、冷热合用管(0~95℃)

四、蓄冰管道(≥-10℃)

五、空调凝结水管道六、空调风管道七、蒸汽管道

九、制冷管道

十、导热系数

离心玻璃棉λ=0.031+0.00017tm W/m.K

柔性泡沫橡塑λ=0.03375+0.000125 tm W/m.K 聚氨酯λ=0.0275+0.0009tm W/m.K

聚氨酯硬质泡沫(直埋)λ=0.02+0.00014 tm W/m.K 岩棉或矿棉λ=0.0314+0.0002 tm W/m.K

tm-保冷层的平均温度℃,取管内冷热媒与管道周围空气平均温度。

保温保冷厚度计算举例

一、蒸汽管道保温厚度计算 计算的已知条件 管道直径:219mm,管道长度:100m 管道内介质温度:t0=400℃和150 ℃ 环境温度:平均温度t a=25℃保温表面温度:t s=45℃(温差20℃) CAS铝镁质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方程:+,导热系数修正系数 复合硅酸盐保温材料的导热方程:+,导热系数修正系数 120kg/m3管壳的导热方程:+ tcp,导热系数修正系数 注:复合硅酸盐、岩棉管壳的导热方程摘自《保温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检验标准规范实用手册》。 1、介质温度为400℃,表面温度为45℃,温差为20℃,材料保温厚度计算 CAS铝镁质保温隔热材料(热面400℃,冷面45℃)的平均导热系数 λ={+×(400+45)÷2}×= < 复合硅酸盐保温隔热材料(热面400℃,冷面45℃)的平均导热系数 λ={+×(400+45)÷2}×= 岩棉管壳(热面400℃,冷面45℃)的平均导热系数 λ={+×(400+45)÷2}×= 温差为20℃,室内管道表面换热系数 as=++=㎡.k a、用CAS铝镁质保温隔热材料保温 D1ln(D1/D)=2λ(t0-t s)/ ={2××(400-45)}÷{×(45-25)}= (D1/D)ln(D1/D)== 查表X-XlnX函数得到:X=(D1/D)= , (采用内查法:XlnX X 1.419 1.439 ①—= ÷10= ②—= ③÷= ④对应的X为:+(—)×=) 保温层厚度:δ=D(X-1)/2=219(—1)/2=111.7mm。 保温厚度定为110mm。 b、用复合硅酸盐保温 D1ln(D1/D)=2λ(t0-t s)/

管道保温的计算公式

绝热工程量。 (1)设备筒体或管道绝热、防潮和保护层计算公式: V=π×(D+1.033δ)×1.033δ S=π×(D+2.1δ+0.0082)×L 式中D——直径 1.033、 2.1——调整系数; δ——绝热层厚度; L——设备筒体或管道长; 0.0082——捆扎线直径或钢带厚。 (2)伴热管道绝热工程量计算式: ①单管伴热或双管伴热(管径相同,夹角小于90°时)。 D′=D1+D2 +(10~20mm) 式中D′——伴热管道综合值; D1 ——主管道直径; D2 ——伴热管道直径; (10~20mm)——主管道与伴热管道之间的间隙。 ②双管伴热 (管径相同,夹角大于90°时)。 D′=D1+1.5D2 +(10~20mm) ③双管伴热 (管径不同,夹角小于90°时)。 D′=D1 +D伴大+(10~20mm) 式中D′——伴热管道综合值; D1 ——主管道直径。 将上述D′计算结果分别代入相应公式计算出伴热管道的绝热层、防潮层和保护层工程量。 (3)设备封头绝热、防潮和保护层工程量计算式。 V=\[(D+1.033δ)/2\]2 π×1.033δ×1.5×N S=\[(D+2.1δ)/2\]2 ×π×1.5×N (4)阀门绝热、防潮和保护层计算公式。 V=π(D+1.033δ)×2.5D×1.033δ×1.05×N S=π(D+2.1δ)×2.5D×1.05×N (5)法兰绝热、防潮和保护层计算公式。 V=π(D+1.033δ)×1.5D×1.033δ×1.05×N S=π×(D+2.1δ)×1.5D×1.05×N (6)弯头绝热、防潮和保护层计算公式。 V=π(D+1.033δ)×1.5D×2π×1.033δ× N/B S=π×(D+2.1δ)×1.5D×2π×N/B

中央空调保温材料厚度计算

1.保温的类型: 保热:热水系统,蒸汽管道等; 保冷:新风系统风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等; 2.需保温的场合: 1、不保温,冷、热损耗大,且不经济时; 2、由于冷、热损失,使介质温度达不到要求温度,因而不能保证室内参数时; 3、当管道穿过室内参数要求严格的空调房间,而管道散出的冷热量对室内参数影响不利时; 4、管道的冷表面可能结露时。 3.景瑞空调系统常用保温材料: 岩棉 离心玻璃棉 橡塑海绵 阻燃聚乙烯泡沫塑料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4.标准中对空调保温厚度的规定: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ASHARE 90.1-1999 5.保温厚度的算法: 保冷厚度一般大于保热厚度,具保冷效果对空调系统影响较大,因而一般在设计中,按照保冷的厚度计算; 按防结露厚度计算 防结露是指要求保温后管道、设备表面湿度应大于保温层外的空气露点温度,保证绝大多数时间不结露,这也是空调系统保温的基本要求。 矩形设备、管道: 圆形管道:

按经济厚度计算 经济厚度是指保温后,全年的冷或热损失价值与保温投资的年折算价值之和为最小的保温材料厚度。 矩形设备、管道: 圆形管道: 其中: ——保温层厚度,m;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 ——保温材料外表面换热系数,w/m2-k,一般取8.14; ——保温层外空气露点温度,℃;

——管内流体温度,℃; ——保温层外空气温度,℃; ——保温前管道外径,m; ——计算年限,取12年; ——单位换算系数, ; ——全年输送冷媒的小时数,h; ——冷价,元/106kJ; ——保温层单位造价,元/m3;

保温层厚度计算公式

保温层“经济厚度法”计算公式中有关参数的取用 幺莉,黄素逸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着重介绍了采用保温层“经济厚度法”的计算公式中有关参数的取用和分析,为热力设备和管道保温结构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热力设备保温层经济厚度 1前言 保温层“经济厚度”的计算方法,不但考虑了传热基本原理,而且考虑了保温材料的投资费用、能源价格、贷款利率、导热系数等经济因素对保温层厚度的影响。因此,在火力发电厂的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经济厚度法”对热力设备和 管道的保温层厚度进行计算。 对于火力发电厂的热力设备和管道,可分为平壁和管道两种物理模型。当管道和设备的外径大于1020mm时,可按平壁的公式,来计算保温层厚度。 平壁和管道的保温层经济厚度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δ:保温层的经济厚度,m;P h:热价,元/GJ;λ: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K);h:年运行小时数,h;t: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ta:环境温度,℃;P i:保温材料单位造价,元/m3;S:保温工程投资贷款年分摊率;α:保温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2·K);d o:保温层外径,m; d i:保温 层内径,m。 由以上列出的保温层“经济厚度法”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公式中涉及的参数较多。在保温计算时,这些参数的取值直接会影响到保温层厚度的计算结果。所以,针对不同工程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参数,对计算结果的精度至关重要。以下着重对计算公式中的各参数的取值进行讨论和分析。 2参数的取用和分析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t 对于无内衬的金属设备和管道,其外表面温度应取介质的设计温度或最高温度;对于有内衬的金属设备和管道,应按有保温层存在进行传热计算确定其外表面温 度。 环境温度t a 保温工程的环境温度,实际上是一个变数,但通常情况下,如果载热介质的温度高而且稳定,环境温度的变化对计算温差的影响有限。因此,一般把工业保温的传热过程视为稳定传热,环境温度通常取用其年平均值来代表,并分为室内、 室外、地沟设施、防烫伤等几种情况。 布置在室内的设备和管道,在保温层“经济厚度法”计算中,环境温度t a均取20℃。布置在室外的保温设备和管道,在保温层“经济厚度法”计算中,环境温度t a根据热力设备和管道运行方式的不同,取值有所不同。对于常年运行的设备和管道,取历年之平均温度的平均值;对于季节性运行的热力设备和管道取历年运行期间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对于用于采暖的设备和管道,则取其所在地区采暖期的平均温度。根据全国部分城市的气象资料,可以取用以下的经验数值。对于常年运行的设备和管道,取值如下:东北地区t a =4℃; 华北地区t a =12℃; 南 方地区t a =16℃。 对于采暖期运行的设备和管道,取值如下:东北地区t a = -10℃;华北地区t a =-2℃。 设置在地沟中的管道,环境温度按表1取值。 防烫伤保温计算中,环境温度可取历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在校核有工艺要求的保温计算中,环境温度t a应按最不利的条件取值。 保温材料单位造价P i 保温材料单位造价P i并不是单纯的指保温材料每立方米出厂价格,而是一项综合指标。包括保温设施所花费的各项费用,如保温材料费用、运输费用、施工费用、施工管理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等。通常,在计算保温材料单位造价时有两种 方法。 保温层与保护层投资都作为保温材料单位造价 对于平壁保温经济厚度公式中的P i值则为:P i = P i 1+ P i 2; 式中:P i 1:保温层材料单位造价,元/m3);P i2:保护层材料单位造价,元/m3 对于管道保温经济厚度公式中的P i值则为:P 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