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会分析、会判断、会作图。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体积)、(重量)、(材料)等因素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体积不变,通过加减水改变(重量)来实现沉浮。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跟物体在(水中的排水量)有关,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不仅与构成它们的(材料)有关,还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是(浓盐水、浓糖水)等。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0、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由重到轻分别是(浓盐水、马铃薯、清水)。

21、在图中用长短不同的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和铁块的受力情况。

分析:在水中的时候,铁块和木块体积相同,排水量相同,所以浮力相同。

铁块:重力>浮力,下沉;木块:重力<浮力,上浮。最后铁块沉到底部,而木块排水量逐渐减少,直至浮力=重力,漂浮在水面上。

22、简答题:一杯是盐水,一杯是清水,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想办法把它们区分开来。写出三种。①放入马铃薯,观察其在水中的沉浮;②采用蒸发的方法,观察其在铁片上的痕迹_③各取相同多的液体,在天平上称出其重量,然后进行比较

第二单元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而是具有(保温)作用。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相同体积)的80℃的热水和20℃的冷水相比较,(冷水重)。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是(冬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8、(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差)。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小时。午时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子夜是指(晚上11点到凌晨1点)。1柱香则为半小时,半柱香则是15分钟。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都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跟(摆幅、摆锤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7、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8、(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经线)。世界时区图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北京处于(东八)区。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 北京时间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在北部的星空中,有七颗星组成勺子的模样,这七颗星被称为(北斗星)。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15、(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6、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7、(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8、(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9、(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20、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2、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3、(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24、判断(地球自转)的依据: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傅科摆;人造卫星、航天器观察 判断(地球公转)的依据:一年四季;恒星周年视差

25、请用阴影表示地球不能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答案:

26、会填写书本P90的地球运动的表格。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概念整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公式 一、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1. 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 3. 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4. 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 (1)一个数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这个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2)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3)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5. 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比如1/2的倒 数是2,2的倒数是1/2,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6. 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也可以用解方程。 二、分数的混合运算 1.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 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 运算定律: (1)乘法分配律:c ? + ?) ( + = b a? a a c b (2)乘法结合律:) ? = ? a? ? b (c b a c (3)乘法交换律:a = a? ? b b 运用运算定律可对分数的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运算。 三、长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体积和容积 1. 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 的面面积相等;有8个顶点,12条棱,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4条长,4条宽,4条高。 2. 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有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 都相等。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 4.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5.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第一单元 1.植物的一生从种子发芽开始,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份、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6.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7.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8.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9.校园花园食物链:蔷薇花→蚜虫→瓢虫→小鸟。生产者:蔷薇花;消费者:蚜虫、瓢虫、小鸟。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食物网。 12. 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个湖泊、一片树林、一个海洋。 13.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鸟、蛇、螳螂、鹰 1、草→兔→鹰 2、草→蝗虫→鹰 3、草→鸟→蛇 4、草→鸟→蛇→鹰 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 说说如果人类破坏这几者之间的关系会有什么后果?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17.受国家保护的动物:猎隼、大熊猫、扬子鳄、藏羚羊植物:甘草、发菜、水杉、珙桐 18、设计题:绿豆芽发芽需要什么条件(作业本P1) 例: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五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4.理解简易方程的意思及其解法; 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学习难点: 1.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4.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5.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6.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三、知识点概念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3.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7.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化有限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人教版)

一单元:图形的变换(5条) 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有一个图形,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成轴对称的图形: 有两个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对应点的连接与对称轴垂直相交。 3.画法:找关键点,确定关键点的对称点,再连线。 4.旋转四要素:定点\移动点\方向\角度。 5.旋转的性质: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只有位置变了。 二单元、因数倍数:8条 1.整数 a (a≠0)乘整数b(b≠0)得到整数C,那么a和b叫做C的因数,C叫做a和b的倍数。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2、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叫3的倍数。 3.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0也是偶数。(偶数都是双数,奇数都是单数) 4.各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5、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小两位数是30,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三位数是120,最大的三位数是990; 6、奇数和偶数(17页)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7.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8、100以内质数表: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 47.53.59.61. 67. 71.73. 79. 83. 89. 97 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4条 1. 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 形。 长方体是由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 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 正方体的认识: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 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 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每条 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统称棱长。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 方体。 4.棱长总和公式: 长方体棱长总和=(长+高+宽)×4 宽=棱长之和÷4-长-高 长=棱长之和÷4-宽-高 高=棱长之和÷4-宽-长 5.正方体棱长之和 棱长×12=棱长之和 棱长之和÷12=棱长 6.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 面积。 7.表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 ×高+宽×高)×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底面积×6 底面积=表面积÷6 8.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9.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 米,可以写成cm3,dm3 ,m3 10.体积公式: 长方体体积(容积)=长×宽×高 V=abh a =V÷b÷h b=V÷a÷h h=V÷a÷b 正方体体积(容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V=sh h=V÷SS=V÷h 11.1 m3 =1000 dm3 1dm3=1000 cm 3 12.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容积单位: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13. 1L=1000ml 1L=1 dm3 1ml=1 cm3 14.表面积扩大棱长倍数的平方倍,体积扩大棱长 倍数的立方倍。 四单元: 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 份或者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 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的意义。分数都是由几 个分数单位组成的。 3.求分率: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求另一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 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 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2019-2020年教科版修订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概念知识点汇总整理

2019-2020年教科版修订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概念知识点 汇总整理 第一单元沉和浮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第1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科学概念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第2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科学概念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科学概念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第4课造一艘小船 科学概念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5课浮力 科学概念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科学概念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下沉的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科学概念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科学概念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大多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第1课热起来了 科学概念 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第2课给冷水加热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第3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科学概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整理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整理 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 1、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全是自然数。 2、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注:整数包括自然数) 3.倍数和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如:4×5=20,就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注意: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而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4.找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一对一对有序地找就不会重复和遗漏。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1的因数只有1个,就是1。 5.找倍数:从1倍开始有序地找,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6.奇数和偶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如:2,4,6,8等等。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特征是:个位上是1,3,5,7,9。如:1,3,33,99等等。 7.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如:2,3,7,11等等。 8.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2,最小的合数4,最小的奇数1。 两个都是质数的连续自然数是:2,3。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是:2。两个质数的乘积是合数。 9:按一个数的因数分,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 1三类。 按一个数的奇偶性来分,自然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0是最小的偶数,暂不研究)

五年级下册概念大全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可以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出原来的图形。 2.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就简单了。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得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个位是0,2,4,6,8的数。 奇数:个位不是0,2,4,6,8的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3、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4、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5、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V=sh 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V=sh 7、箱子、瓶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8、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他们之间的关系是1升=1000毫升。9、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0、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和=棱长×12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13、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面积×长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人们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就逐步发明了用分数来表示。 2. 分数表示把单位“1”(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叫分数单位。 4. 根据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可以把分数分成两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带分数是另一种形式的假分数。 5.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真分数都比1小。 6.假分数: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都等于1或者大于1。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 7.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 9.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1.旋转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 2.旋转时中心点和边的长度不变,方向和角度改变。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1)

五年级科学概念姓名 生物与环境 1、绿豆芽发芽实验中,实验组受光照,对照组用不透明物罩住。实验改变了的条件是光。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 3、绿豆种子生长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4、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5、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可以放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6、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方向生长。 7、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由此可推测它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 8、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9、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10、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是因为生物依赖环境。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消费 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消费者一般指动物。 1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4、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一条食物链。写出这条食物链草→田鼠→老鹰。 15、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田鼠、老鹰。 1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多种生物。 1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 18、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根据各自不同需要进行合理搭配,有条件的还要定期 检测。 19、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 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0、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 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21、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22、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23、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24、植物在生态瓶中起提供氧气和食物作用;动物在生态瓶中起提供二氧化碳和养料作 用。 25、自然界里的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6、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概念知识点汇总整理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概念知识点汇总整 理 1.《生物与环境》单元 ·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1-2《种子发芽实验(二)》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1-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1-4《蚯蚓的选择》 ·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1-5《食物链和食物网》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1-6《做一个生态瓶》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1-7《改变生态瓶》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群落的变化。 1-8《维护生态平衡》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2.《光》单元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光是直线传播的。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概念全

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 便运算。 2、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几、千分之几……是 多少。 3、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 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4、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越乘越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越乘越小)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 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 对齐。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要添0再继续除。 3、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4、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 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要添0 补足。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5、计算小数除法时要注意:(1)先看空间够不够;(2)数位一定要空开; (3)计算之前先检查;(4)不够除时要补0。

6、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越除越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越除越大) 7、A除以B=A÷B;A除B=B÷A;A去除B=B÷A;A被B除=A÷B。 8、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 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9、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 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10、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 的循环节。 11、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 面各记一个循环点。循环点最多只点两个。 12、取近似数有三种方法:1、四舍五入法;2、去尾法;3、进一法。在解决 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记做“·”,也可以省略不写,这时数 字因数要写在字母因数的前面。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长=2(a+b)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长=ab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正=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正=a2 3、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5、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重叠后,图形两边可以完全重合。 2、平形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对称轴的条数)=度,可以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长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2=180(度) 正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4=90(度) 等腰三角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 等边(正)三角形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120(度),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60=1(度) 半圆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4、我们学过的图形的变换有轴对称、平移、旋转。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也不能说小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对的,不能单独说因数和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有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它最小倍数=它本身。 4、a÷b=c(a、b、c都是整数),我们就可以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例10÷2=5,可以说10能被2整除,2能整除10) 5、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 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判断奇数和偶数的依据是:是否是2的倍数。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最新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 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 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 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5、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 力。 6、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 力。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 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8、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9、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 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 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1、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14、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1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6、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计花纹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 17、赛车的设计特点:(1)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动力要大)(2)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不会翻车)。(4)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复习要点 一、基本概念: 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的重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物体离开地面越高,重量就越轻。 2、一定的拉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他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5、压下的弹簧、拉开的弓、捏紧的海绵都会产生弹力。人们利用弹力可以做很多事情,如: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 6、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物体在反冲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叫反冲运动。过年时放的冲天炮,步枪射出子弹时,枪身要向后缩,枪身的运动也是反冲运动。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式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7、利用反冲力,可以使物体获得获得巨大的速度。 8、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9、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10、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 11、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英文缩写“N”。1N约等于100克物体受到的重力,即1牛≈100克力。 1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

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整理 第一单元圆概念总结 1.圆的定义: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 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 表示。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 =2r 或r =d/2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也就是π倍),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 ≈ 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C= πd 或C=2π r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 ×r 。 14.圆的面积公式:S=π2r 或者S= π2)2 (d 或者S= π2)2(÷÷πc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 ,内圆的半径是r ,它的面积是S=22R r ππ- 或 S=π(22r R -)。(其中R =r +环的宽度.) 18.环形的周长=外圆周长+内圆周长 1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C=πd ÷ 2+d 或 C=πr +2r 20.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 公式为:S=π2r ÷ 2 2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4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4倍,而面积扩大16倍。 22.两个圆的半径比等于直径比等于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以上比的平方。 例如: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

五年级下册概念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指的是整数 不包括0 也不能说小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倍数=它本身。 5、2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2、4、 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的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判断奇数和偶数的依据是 是否是2的倍数。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奇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单数) 偶数 是2 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双数 6、质数 一个数 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这样的数叫质数 或素数 合数 一个数 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判断质数和合数的依据是 根据因数的个数。 一个质数只有两个因数 一个合数至少有两个因数。 7、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一个自然数除了质数还有合数 还有1。 8、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一位数是2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小的一位数是 9 最小的两位数是15。 100以内的质数表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第三单元长方体的正方体 第一部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立体图形。正方体是由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长方体相对的2个面的面积相等 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 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长方体中最少有2个面完全相同 最多有4个面完全相同。长方体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 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4、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就用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宽+高) ×4 长+宽+高=棱长总和÷4 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 - 宽+高 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 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 - 长+宽 5、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第二部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计算表面积也用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每相邻两个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2、长方体上 下 面的面积=长×宽 长方体左 右 面的面积=宽×高长方体前 后 面的面积=长×高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6 第三部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全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全)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知识点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绿豆芽生长必须条件:光照;土壤;二氧化碳;适宜的温度;水分。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欢阴暗、潮湿、有丰富有机质的环境。 5、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6、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女口:草—兔—蛇类—猛禽—食腐动物。草(生 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食腐动物(分解者)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箭头方向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丕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人类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失衡,如果生态平衡长时间打破,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到很严重的影响。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2)草—蝗虫—鸟—鹰 (3)草—鸟—蛇—鹰(4)草—兔—蛇—鹰 17、绿豆种子根的向水性: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绿豆芽的向阳性:长出真叶的绿豆牙的茎会向光照强的地方长。 18、做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吗?”的实验时需要使用多颗绿豆,以确保无偶然性。 19、必须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与非生物互相依赖,循环作用,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精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概念+公式)汇总

【精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数学重要知识点(概念+公式)汇总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2×5表示5个1.2是多少。 2、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几、千分之几……是多少。如:1.2×0.5表示求1.2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4、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4÷1.6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2.4与其中一个因数是1.6,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要添0再继续除。 3、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4、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要添0补足。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5、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6、A除以B=A÷B;A除B=B÷A;A去除B=B÷A;A被B除=A÷B。 7、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有限小数 小数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10、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11、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循环点。循环点最多只点两个。 12、取近似数有三种方法: 1、四舍五入法; 2、去尾法; 3、进一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记做“·”,也可以省略不写。 (1)数字与字母相乘,省略乘号,要将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2)字母与字母相乘,直接省略乘号。 (3)括号与数字相乘,要将数字写在括号的前面,再省略乘号。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长=2(a+b)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长=ab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正=4a 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正=a2 3、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