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1):107~118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宋胜尊1,2,3傅小兰1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心理学研究室,北京 100101)

(2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犯罪学教研室,保定 071000)(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摘要犯罪行为是犯罪人决策的结果。犯罪行为决策研究旨在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说明犯罪行为实施之前的行为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其成果能为国家制定刑事政策与犯罪预防政策等提供理论依据。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主要可分为犯罪理性模型、犯罪期望效用模型和犯罪前景理论模型。犯罪行为决策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心理物理法、过程追踪法、访谈法、投射测验法和犯罪统计法等。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探讨犯罪行为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并加强对犯罪行为决策的验证性研究。

关键词犯罪行为决策,理性与非理性,理论模型,研究方法。

分类号 B842.3

犯罪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悲剧,也是困扰人类社会的千古难题。当前,全世界的犯罪率居高不下,我国的犯罪率也在第五次犯罪高峰上徘徊。公众的安全感普遍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基于我国公布的犯罪数据[1],2001年和2002年我国的刑事立案数分别为4,457,579件和4,336,712件,其中,盗窃罪比例最高(65.61%和65.99%),抢劫罪居第二(7.90%和8.18%)。按照13亿人口粗略计算,2001年和2002年我国的犯罪率分别为万分之34.29和万分之33.36。但事实上,如果以有犯罪能力的人数为基数来计算,并把犯罪黑数估计在内,犯罪率会更高。严峻的犯罪形势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犯罪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等从不同侧面对犯罪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

收稿日期:2004-08-25

?本研究得到中国科技部973项目(2002CB312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0433030)和面上项目(30270466)、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创新重点项目(0302037)经费支持。

通讯作者:傅小兰,E-mail: fuxl@https://www.doczj.com/doc/ca874621.html,

犯罪行为决策是犯罪行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犯罪人而言,犯罪行为决策多属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例如,犯罪过程中被害人可能出现的反应、犯罪面临的刑罚程度、作案准备程度、作案时的环境条件、作案后给自己带来的损失、犯罪收益等对犯罪人而言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犯罪行为决策研究旨在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说明犯罪行为实施之前的行为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其成果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为国家制定刑事政策与犯罪预防政策等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我国国内关于犯罪行为决策的实证研究十分罕见,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有关犯罪的系列实证研究也尚未涉及犯罪行为决策这一微观研究领域[2,3],而有关犯罪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则散见于一些大学

-108-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学报(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但是,国外的相关研究却很多,并主要关注三方面问题:犯罪理性,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和犯罪行为决策的研究方法。

本文试图总结个体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抛砖引玉,以促进我国犯罪行为决策研究的发展。本文首先简要说明有关犯罪理性的观点及其演变过程,然后重点介绍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最后展望犯罪行为决策研究的未来,并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 对犯罪理性的探讨

1.1 刑事古典学派的理性选择观

刑事古典学派认为,犯罪是人自由意志的产物[4]。其立论基础是:人是理性的动物,在意志上是自由的,犯罪人是在意志自由情况下选择了犯罪,选择了恶;人具有权衡利弊得失的理性能力,对做或不做有害于他人的行为具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自由选择能力。刑事古典学派中存在功利主义和报应主义两种理性选择观。

功利主义的选择观以Beccaria和Bentham等为代表。功利主义认为,趋乐避苦是人的本能,犯罪人之所以选择犯罪,一是犯罪结果对他来说是快乐的,比如占有不义之财;二是犯罪过程对他而言是快乐的[5]。按照Freud的观点,每个人身上都有“里比多”(libido),在释放“里比多”的过程中,人们就获得一种满足的快感[6]。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释放了“里比多”,情绪得到宣泄,进入了一种忘我境界,得到了快乐。因此,从人是理性的这个前提出发,犯罪人在选择犯罪与不犯罪之间是理性的,他之所以犯罪是因为犯罪之乐大于不犯罪之乐。按照功利主义理论,通过刑罚的手段使犯罪人形成一种正确的苦乐观,校正犯罪人不正确的苦乐观,可以使犯罪人因畏惧犯罪之苦而不敢轻易犯罪,达到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的目的[7]。

报应主义的选择观以Kant和Hegel为代表。报应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犯罪人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恶、选择一种犯罪行为,而犯罪行为是为主流社会所谴责、否定的行为,并且他这种选择已对社会和他人构成了危害,因而犯罪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和所选择的行为负责[4]。犯罪人明知国家通过刑事法律规范界定犯罪和规定刑罚、对犯罪持否定态度,犯罪人仍然藐视法律而实施犯罪,是挑战国家法律、挑战社会秩序的行为;国家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为了整合社会秩序,就必须对犯罪人采取报复的行为,即刑罚惩罚。国家之所以报复犯罪人,是因为犯罪人首先报复社会、报复国家。换句话说,国家对犯罪人的反报复是由犯罪人的行为所发动和诱导的。犯罪人为了避免国家和社会对其报复,只能不犯罪。犯罪人的主观恶性轻重和大小都是犯罪人意志自由的产物。所以根据犯罪人主观恶性大小对其适用轻重不同的刑罚,是对犯罪人意志自由的一种尊敬。从法律层面看,对犯罪人适用刑罚正是尊重他的理性选择的表现。黑格尔认为“刑罚既包含着犯罪人自己的法,所以处罚他,正是尊敬他理性的存在”[8]。

1.2 犯罪理性观的演变

犯罪理性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标准理性(normative rationality)到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演变过程,并开始

第13卷第1期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109-

关注犯罪技能(criminal expertise)对犯罪行为决策的影响。

经济学家把犯罪视为理性行为的结果,认为是行为人在评估了犯罪与不犯罪行为带来的期望效用时,按照最高净收入做出的选择。威慑假说[9]认为,一方面,如果犯一种罪行比不犯罪有较高的效用,也就是被抓获的风险是可接受的并且能得到所期望的收益,那么该个体应决定实施这种犯罪;另一方面,增加对犯罪者捕获的概率和预期惩罚的不愉快应能减少犯罪。这种标准理性理论预测,潜在犯罪人会收集与风险和收益有关的信息并按照期望效用公式组合这些信息。但后续研究表明,这种强的标准理性模式是错误的[10]。

认知心理学家明确指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11]。Simon的有限理性概念,激发行为决策理论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人们的实际行为与标准理性理论的预测不符,人们在决策时往往使用各种启发式,尽管这不能保证产生最佳的结果。犯罪学的实证研究也支持有限理性的观点。Paternoster等人的调查结果表明,行为对风险知觉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其作用比知觉对行为的影响更强[10]。Carroll在研究中,给被试呈现不同风险条件下的假设犯罪机会,其中有四个独立的维度变量:获益的可能性、损失的可能性、获益的数量和惩罚的严厉性。被试包括监禁中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以及未犯罪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研究结果表明,许多被试在选择犯罪机会时仅集中注意了一个维度,而对其他三个维度,要么忽略,要么以一个或两个维度为基础做微量调整[12]。Carroll的这项研究表明,人在选择犯罪机会时存在很强的“维度偏好”,很少能在整合多种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作判断。

尽管上述实验室研究结果描绘了一个较弱的理性模型,但其他犯罪学家的研究却描绘出另一番景象,即有经验的犯罪人拥有大量的技术和人际关系技能以及与特殊犯罪机会相关的知识。与有经验的罪犯会谈的结果显示,惩罚的确定性与严厉性并不是一种犯罪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而是部分地控制在犯罪人手中。犯罪人具有的特殊犯罪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帮助他们有效地逃避惩罚,顺利地实施犯罪行为,因此能改变其犯罪行为决策中一些重要维度的权重值[12]。

近期的理性选择前景理论与犯罪行为决策有关的主要假设是:犯罪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是犯罪人在某种程度上为利益而设计的行为。犯罪人对利益进行的强制性思考限制了犯罪人的理性。另外,犯罪人决策的时间和努力程度,犯罪人可以利用的信息质量等因素也影响其理性程度。犯罪人很少生成犯罪的各种成本与收益的全景图,其目标往往是短视的,只有一些想当然的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是冒险的。概括而言,理性选择前景理论强调的影响决策行为的因素包括决策者的认识水平、认知偏差、决策的时间长短、努力程度、犯罪人拥有的和可以利用的信息量等[9]。

2 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

2.1 犯罪决策的早期模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Gary Becker指出,犯罪行为的一个有用理论可能是“经济学家通常的抉择分析的一个简单延伸”[13]。Becker率先采用经济学的理性决策模型,对犯罪行为作了系统规范的分析。他认为,“犯罪”可以视为一种重要活动或产业,也存在成本收益及最优状

-110-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态等典型的经济学问题。他还认为,惩罚可视为与犯罪行为相辅相成的产物。从经济学上看,惩罚是社会的一种产出,惩罚所需的费用也就是社会实施惩罚行为所付的成本,而惩罚收益也就是惩罚能在多大程度上制止及预防犯罪,犯罪的成本与收益和惩罚的成本与收益两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犯罪和惩罚的社会总成本和社会总收益。自此,经济学家开始应用V on Newmann-Morgebstern 的期望效用范式来研究犯罪抉择问题[13]。Becker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犯罪收益中使社会损失最小化,而不仅仅是个人决策方面。他于1968年发表的文章“犯罪与惩罚”,是犯罪经济学中的一个开创性的研究,并成为后续犯罪行为决策研究的基础[14]。

继Becker的模型之后,早期的个体犯罪决策模型还有Heineke模型Ⅰ、Heineke 模型Ⅱ和Ehrlich的时间分配模型(model of time allocation)[14]。这些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犯罪个体决策遵循V on Newmann和Morgenstern定义的期望效用函数最大化原则。因此,事实上,这些犯罪的个体决策理论成为不确定条件下理性行为决策一般理论的特例。在这些模型中,个体的财富包括初始财富以及通过合法与非法活动获得的附加收益,是影响犯罪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假设中的合法活动是没有风险的,而且个体能够估计各种可能的犯罪机会的概率,并把所有的收益与损失货币化[14]。

2.2 Cornish 与Clarke理性犯罪模型

在社会科学开始重视研究行为的认知因素之后,犯罪学家对潜在犯罪人的思维过程有了新的认识[9,15]。人们试图诠释犯罪行为,即把犯罪与不犯罪行为看作是行为人对犯罪或不犯罪的成本与收益进行理性判断的结果。这些诠释在干预和降低犯罪方面具有潜在的政策含义[15]。

随着认知心理学对经济行为决策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对犯罪行为决策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Cornish和Clarke于1986年提出理性犯罪模型(图1)[16],说明了犯罪人在进行理性犯罪决策时的各种影响变量。该模型是基于对入室盗窃犯罪人在选择犯罪机会时面临的抉择(例如,哪一座房子能作为最好的目标?这房子的邻里之间能否相互了望到?进入这房子有多大难度?室内有什么类型的物品等)进行研究的结果。

图1 理性犯罪模型

图表资料来源:D.Cornish & R. Clarke (eds.) 1986. The Reasoning Criminal.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这个理性犯罪模型中,背景因素主要涉及三方面:⑴心理特征,如犯罪人的智力;

⑵社会因素,如家庭背景;⑶人口统计学因素,如犯罪人来自什么样的街区。情境因素则主要包括朋友的劝说、配偶之间的争吵,犯罪人是否有酒精或药物依赖,物主的防御情况,或犯罪人驱动力的变化等。在该模型中,动机被描述为对金钱和地位的一般化需

第13卷第1期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111-

要:获得成功、炫耀、兴奋等。模型中先前的经历与学习是指与犯罪有关的直接的或替代的经验。罪犯有可能把犯罪锁定的一个目标与另外的目标及过去的成功进行比较。这一因素也指犯罪人关于自己的犯罪技能、逃避法律惩罚的能力以及事后消除作案工具的自我概念。

模型中的犯罪预备因素可以用Merton 的结构紧张理论[17]加以解释。Merton的结构紧张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合法退却或在一个不公正世界中的信念问题。该理论认为,过度强调现代社会多数人共同希望的社会目标,反而限制了用合法手段达到目标的可能性,继而出现一种社会失范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只要成功,人们可以不择手段,非法手段由此而生,犯罪层出不穷[17]。而模型中的另一关键性因素便是机会受阻。显然,机会受阻是犯罪预备的前提条件之一。犯罪人在犯罪实施前进行自我对话,把应该抢劫这座房子的信念最大化(“那座房子及里面的一切是我的”),而且把他人应该拥有这些东西的信念最小化(“那些人并不渴望拥有所有这一切东西”),从而完成了犯罪行为实施与否的抉择。因此,该理论也被用于解释在那些体验到机会受阻的人群中较为普遍的越轨行为。Cornish与Clarke的这一理性犯罪模型代表了一种优雅而复杂的犯罪学观点[16]。

2.3 犯罪抉择的期望效用模型和前景理论模型

被广泛应用于解释犯罪行为抉择的期望效用模型是经济学家V on Newmann和Morgenstern于1944年最先提出的,并发展成为风险条件下的一般决策模型[18]。作为一种正式的数学模型,期望效用模型假定决策者是一个对选择结果的各种后果有完全的和传递性顺序偏好的人。而Lattimore和Witte则指出了期望效用模型在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缺陷,即它作为一个风险条件下的描述性和预测性决策模型,其有效性受到了实证研究的挑战[12]。基于对期望效用模型和前景理论的分析,Lattimore和Witte提出了犯罪抉择的期望效用模型和前景理论模型。2.3.1 犯罪抉择的期望效用模型

犯罪抉择的期望效用模型要求犯罪个体知道各种选择结果的概率,而事实上这种概率依赖于犯罪人的直觉判断。犯罪抉择的期望效用模型假定,分配给犯罪活动的时间总量一定时,个体试图追求最大效用(也就是说,潜在的犯罪人想获得尽可能多的财富)。模型中的因素来自Ehrlich于1973年提出的一个犯罪行为模型[19]和Schmidt和Witte于1984年提出的一个模型[20]。Ehrlich 的模型给一种行为分配一个固定的时间量;Schmidt 和Witte的模型则将空余时间和财富都纳入到效用函数中。

犯罪抉择的期望效用模型假定,犯罪人收益的效用(U)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可利用的财富或收入总量(W),另一方面是他或她可以处置的自由时间量(T)。用公式表示为:

U=U (W,T)

上述公式中,W指通过合法努力获得的收入与非法收入的回报之和,T指可以利用的非工作时间(合法的与非法的)或业余时间量。假定非法活动的收益依赖于花费在非法活动的时间和其他的因素,例如社区的有价值物品的储存、对保护措施如保险柜的投资等。这些其他因素被假定能改变非法获益函数。

-112-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2.3.2 犯罪抉择的前景理论模型

犯罪抉择的前景理论模型是以心理学家归纳的前景理论模型为基础的。Lattimore 和Witte对Kahneman和Tversky的前景理论模型做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进而强调犯罪行为决策研究应高度重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发展更为适合的犯罪行为决策模型;二是探查用于影响犯罪选择的刑事司法测量公式化的含义。

对期望效用理论模型的批评导致了对期望效用模型的改变和不确定条件下决策模型(alternative models)的发展。前景理论模型强调初始财富和财富变化对犯罪选择的影响,而值函数(valuable function)与权重函数(weighting function)是其中两个重要概念[21]。值函数是决策者主观感受的价值,与参照点有关,取代了期望效用模型中的期望效用函数。决策权重则是受主观概率影响的函数[21]。

对待风险的态度是犯罪前景理论模型的核心。因此,有必要清楚地说明如何测量风险态度。事实上,可以基于效用函数的形状辨别犯罪人对风险的态度:凹形为风险回避,而凸形为风险偏爱。Johnson 和 Payne 指出,如果一个人的期望水平是通过犯罪行为得到财富,那么中止犯罪就意味着损失[22, 23]。这样,如果参照点是维持现状、并反过来把犯罪看作是获益的话,个体可能愿意冒更大的风险来保持这种期望水平,而潜在的犯罪人初始财富的改变则将提高值函数。

2.3.3 犯罪抉择的期望效用模型和前景理论模型的比较

比较犯罪抉择的期望效用模型和犯罪抉择的前景理论模型,前者的两个关键因素分别是犯罪人拥有的财富和空余时间,而后者的关键因素是财富的增量和自由时间的变化,并且犯罪人的初始财富提高了决策框架的参照点。这两种模型的共性在于,都很关注犯罪人对风险的态度,将风险态度视为犯罪行为决策理论的核心[9]。

3 犯罪行为决策研究方法

由于犯罪行为的隐蔽性,犯罪行为决策研究和其他犯罪心理学研究一样,通常采用“事后研究”的方法,即被试是已经被定罪量刑的罪犯或已经承认犯罪事实的犯罪人。研究类型既有横断研究,如对某一特定时期的犯罪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也有个案研究,如对连续性的杀人、盗窃、抢劫等犯罪人决策行为模式及犯罪心理形成历程的纵向研究。研究犯罪行为决策问题除广泛应用各种实验设计、问卷、量表方法外,还经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心理物理法、过程追踪技术(process tracing)、投射测验技术、访谈法、犯罪统计法等。

3.1 心理物理法

传统的心理物理法,主要用于确定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决策心理学研究中,特别关心的是客观测量值(例如,贫富差异量的大小)与主观反映值(例如,抢劫、盗窃的犯罪人对贫富差异的知觉)间的差异,即通过分析实际行为与理性模型预测间的差异来说明人的决策过程[24]。

3.2 过程追踪技术

过程追踪技术是指能够追踪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认知活动的方法。常用的具体方法包括:监测信息获取(monitoring information acquisition)、口语报告(verbal protocols)和档案分析(archive analysis)。

3.2.1 监测信息获取

监测信息获取是由主试创建一种决策

第13卷第1期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113-

任务,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监测被试决策过程中所察看和选择的信息。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收集以下数据:被试寻求什么样的信息?依照什么样的顺序?需要多少信息?信息察看的时间长度等[24]。监测信息获取过程所用的技术有眼动记录和信息板技术。眼动记录是运用眼动记录仪记录决策者在阅读获取信息时的眼动情况,推断决策者获取信息的维度。信息板技术是向决策者呈现信息板方案X特征的矩阵,且该矩阵中的数值是隐藏在后面的,决策者要求被试指明他需要察看信息板上的哪个信息。方法可以是以卡片覆盖信息板,或按被试要求呈现胶片,或运用计算机呈现方式,在被试的要求下呈现相应内容,计算机可以自动记录下被试的信息搜索轨迹,从而推断出决策的过程[24]。这些技术已用于某些类型的犯罪人(如盗窃犯、抢劫犯等)的犯罪决策过程研究,但成果尚未发表。如果未来研究中能使用这种技术,将可能获取更为客观的和全面的数据。

3.2.2 口语报告法

口语报告法是根据被试在决策过程中的口头报告,了解被试的认知过程,分析其认知加工序列的一种过程追踪技术,主要包括三种形式:⑴出声思维,要求被试在决策思维的同时,把头脑中所想的一切大声报告出来,这是一种同时口语报告方法;⑵追忆口语报告法,要求被试报告先前发生的认知过程;⑶问题回答报告法,要求被试大声报告出在决策或解决问题过程中头脑中想到的每一个问题[24]。Ericsson和 Simon 曾指出这样的自我报告可能是有价值的,也可能是准确的[27]。

犯罪决策的研究者试图了解犯罪人在思考实际的犯罪机会时的真实想法。尽管这听起来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但其他领域中的研究者已经通过收集口语报告的信息来详细描述自然情境中心理运演的经历[9],例如,股票业务量的选择[25]、超市购物[22]和医学诊断[23]。在犯罪人的思维过程研究中,早在1973和1985年就已经有人对入店盗窃犯和入室抢劫犯的决策过程使用口语报告法进行过研究[9, 24]。

口语报告法的实施步骤通常包括:(1)训练被试学会“出声思维”;(2)为被试配备必要的传声和通讯工具,如每个被试配带一个微型录音机和小翻领话筒;(3)被试向实验中心报告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思维内容,一般一个小时一次;(4)主试对实验情境的特征进行编码,如对被试走过的每个商店的特征,如商店的安全设施、商店的设计、项目保护和人员状况进行编码;(5)记录被试的报告并编码,这首先要将报告记录拆分成许多短语,每个短语包含一个简单观念或思想[22, 26];(6)专家对经过初步整理的短语进行分析和进一步推断被试的决策过程[9, 26]。以Carroll和Weaver的入店盗窃犯罪机会知觉研究为例,被试的报告记录被拆分成短语后归纳为知觉的、动机的、判断的和无关的四类。例如,短语“有时我想知道如果我被抓住会发生什么后果”被编码为“对风险的判断”。专家根据这些编码信息来唤起被试的意向,使他们作更多的关于特殊技能、风险(被观察到、被抓住、被捕或被惩罚)的陈述,并要求他们给出一个采取或不采取偷窃行为的明确决定,以及对入店盗窃的可行性作出更明确的陈述[9]。

口语报告法的应用价值主要取决于访谈中被试或罪犯回顾的信息数量,这主要与研究者的访谈技巧有关。口语报告将可能成

-114-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为研究犯罪思维过程、惩罚的威慑作用、非结构性决策、富有直观性和接近真实情境的有价值的研究方法[27]。

3.2.3 档案分析

人们头脑中的决策框架受到他的生活环境、社会经历、文化知识、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制约。文化传统、隐喻等也都是探测人们决策框架的重要窗口[28]。因此,有必要详细了解犯罪人被捕前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文化知识水平、人格特征等方面的信息,结合特定的犯罪类型对犯罪行为决策进行分析。例如,可以通过档案分析了解不同类犯罪人的亚文化以及他们经常使用的暗语和隐喻,以探测他们的决策框架。对有犯罪前科的被试使用档案分析法,应关注其以往的犯罪经历、涉案的金额或被害人的受伤害程度,并与最近一次的犯罪情况作比较,从而分析出其犯罪行为决策的基本特征。

3.3 访谈法

使用访谈法时,研究者向每个被研究的犯罪人询问有关犯罪的具体问题:想要什么,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例如,在汽车旁边抓到了窃贼,明确地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这条街道而不是另一条街道,为什么是这座房子而不是另一座,为什么是此时而非彼时。又如,研究入店盗窃的人,询问他们选择盗窃哪些物品,盗窃目标如何受货架位置的影响,以及他们如何考虑其特定的非法任务。

如果我们能评估罪犯的行为类型、他们客观存在的和主观想象的初期犯罪形式,那么对罪犯的个体行为观察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在假定的犯罪情境中犯罪人的反应与他们在真实的犯罪情境中的反应存在差异,因为假定的环境可能丢掉了真实情境中的关键特征,观察到的只是罪犯在缺乏真实后果的更为随意的情境中做出的反应[10]。另外,由罪犯做出的关于以前犯罪的陈述,研究者没有简单的方法来检验其真伪和准确性,回忆的局限性和歪曲、访谈的社会情境等因素都可能产生众所周知的偏差[27, 29]。这些偏差可能很难决定对风险与收益知觉报告的时间顺序与犯罪行为报告的时间顺序是否一致。因此,在使用访谈法时要注意,访谈时间与作案时间的间隔越短越好;在被试选择方面,初次犯罪、社会阅历不深的罪犯,通过访谈获取的信息资料可靠性较好。

通过访谈法,可以深入了解影响犯罪人决策的各种因素的顺序。研究发现,犯罪人对经济价值的评估先于对犯罪行为风险的评估[12]。Payne指出,因情境而改变的过程模型包括五个步骤[9]:第一步,评估自己口袋中的钱(如果多,不犯罪;如果少,进入第二步);第二步,评估成功的可能性(如果低,不犯罪;如果高,进入第三步);第三步,评估获益的数量(如果低,进入第四步;如果高,进入第五步);第四步评估危险性(如果高,不犯罪;如果低,进入第五步);第五步,实施犯罪。

3.4 投射测验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研究犯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给犯罪人呈现编制的故事,要求他们选择,测查他们对风险的态度。这种方法既可以考察不同罪犯类型对待风险态度之间的差异,也可以考察犯罪人与非犯罪人对待风险态度之间的差异。需要注意的是,在犯罪决策研究中使用这种方法需要考虑犯罪人的特点,而不能简单照搬原创者的方法。常用的故事有美洲(亚洲)疾病问题、瓦斯爆炸问题、登山队问题、赶火车问题等

第13卷第1期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115-

[30]。例如瓦斯爆炸问题[18]:

设想有一座大型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500名矿工遇难。煤矿的上级领导现面临两种抢救方案:一是利用直升飞机将伤员集中运往省城医院抢救;二是利用汽车将伤员分散运往附近各当地医院抢救。经专家仔细估算,两种方案所产生的可能结果如下:方案A:有60%的机会救活100人,且有40%的机会救活500人。

方案B:有15%的机会救活400人,有45%的机会救活不了任何人,有40%的机会救活500人。

假如您是上级领导,请您在方案A和方案B之间做一选择。

3.5 犯罪统计学方法

在个体犯罪行为决策研究中,离不开考察人们对刑罚的威慑力量的知觉。这就需要通过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对罪犯和犯罪的有关信息的聚合来探查惩罚对犯罪的威慑效应。例如,可以分析某一个辖区样本的逮捕率(犯某种罪行被捕的人数除以犯有该类罪行的已知人数)和犯罪率间的关系,如果两者呈负相关,则可以解释为威慑有效果[10]。显然,犯罪人对所在地区的刑罚威慑效果是有所察觉的,这是影响他们犯罪行为决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显然,不管采用上述哪种研究方法,要准确地理解犯罪行为决策过程,必须非常明确地分析特定的犯罪类型[16]。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有不同的目标,受不同情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有各种盗车犯罪者:偷汽车兜风的人,盗窃汽车元件或车内财物的人,偷车卖掉或拆零件卖的人,希望拥有汽车供犯罪使用的人,把汽车简单偷回家的人等。这并不是说,犯一种盗车罪的人就永远不会犯另一种,而只是表明为一种目的而盗窃与为另一目的而盗窃之间在犯罪机会选择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4 犯罪行为决策未来研究展望

目前我国学者关于个体犯罪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针对特定类型犯罪的实证研究更少。在未来的研究中,我国学者可选择犯罪学与认知心理学相结合的犯罪行为决策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一方面研究犯罪行为决策的理性问题,另一方面对犯罪行为决策进行实证研究。

4.1 犯罪行为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研究

对犯罪理性的探讨一直是犯罪学、刑法学、犯罪经济学研究的基础。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决策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目前尚无定论。如前所述的理论显示,并非所有的犯罪人都是非理性的。事实上,除个别犯罪如激情犯罪因愤怒杀人外,绝大多数都是在理性支配下而为的,但是,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例如,相对于其他犯罪主体而言,职务犯罪主体(理性人)掌握的法律知识确实更多,而贪污贿赂犯罪主体在各项犯罪中的犯罪黑数最高,隐蔽性更强,更知道如何理性对抗法律[31]。即便如此,这些犯罪人对司法机关所掌握的信息等并不知情或不完全知情。

目前,国际和国内关于非理性犯罪的报道在不断增多,如许多连环杀人,连续性纵火,杀人后支解尸体等案件,其中许多案件并无明显合理的作案动机。研究犯罪行为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其结果将为识别易犯罪人群提供理论支持。

4.2 犯罪行为决策的验证性研究

我们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开展犯罪行为决策的验证性研究:

-116-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1)不同犯罪类型风险态度研究。犯罪期望效用模型与前景理论模型都关注犯罪人的风险态度,那么犯罪人已经拥有的财富(例如绝对贫困者的财富接近零)、犯罪人对财富的渴求(如相对贫困者由于攀比导致的财富需求)以及犯罪机会带来的财富增量(如职务犯罪可能给犯罪人带来的收益)对犯罪人的风险态度的影响是否与犯罪前景理论模型相符,成为犯罪行为决策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2)犯罪人主观概率倾向性研究。国内有研究显示,青少年犯罪人与成年人在犯罪风险的心理预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2]。犯罪人对自己犯罪行为受到惩罚的概率估计是否符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犯罪人的决策到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否表现出单一的维度偏好等是犯罪行为决策研究的另一主要问题。

(3)犯罪人的人格特征、情绪成熟度、犯罪人所属群体的文化传统对决策框架和决策风格的影响研究。有研究显示,过度自信会影响决策质量[32]。也有一些研究显示,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体主义文化相比,在对决策行为的影响方面,前者更鼓励人们冒险。犯罪人与未犯罪的人相比,是否在过度自信方面存在差异?情绪在人的犯罪决策方面是否有促进或延缓作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文化对个体决策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它们成为不同群体的对照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4)价值观念对犯罪行为决策影响研究。我国关于犯罪原因的分析中经常提到价值观这一概念,然而,从某种价值观念转化为犯罪动机并进而转化为犯罪行为,却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某种价值观念通常表现在各种行为决策中,包括犯罪行为决策。价值观念对决策具有定向作用[28]。当前我国社会比较流行的价值观念对犯罪人决策的影响成为一个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5)影响犯罪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及模型建构研究,。我国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对个体犯罪原因提出了犯罪综合动因论,涉及8个维度39个因素[33]。事实上,不管是主体自身还是主体外的影响因素,最终都要通过大脑对各种因素的认知整合,形成某种特定的态度。内隐的真实态度、对犯罪收益的预期、对犯罪成本的估计、犯罪机遇、社会对犯罪的态度知觉可能是人做出犯罪或不犯罪的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对特定文化背景下犯罪决策的影响因素建构模型,能为国家刑事政策的制定提供直接依据。

(6)犯罪人的直觉判断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在与犯罪人面对面的交谈中经常听到他们这样的表述: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做了……乍看起来,犯罪人做出实施犯罪的决定凭的是直觉,然而他们对犯罪与不犯罪的利益得失的权衡,常常是以周围人犯罪以及受惩罚程度为参照的[34]。决策行为理论对直觉给予了特殊的重视,西蒙把直觉模型看作是和理性模型、行为模型同一层次的第三种描述人的决策的模型。对犯罪决策者的直觉判断过程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种能真实地描述犯罪人实际行为的机理,重视人类大脑对信息的获取(感知、记忆、提取)、加工(分析、辨别、选择)、判断和反馈(学习)等各个环节的机理[28]。对犯罪人决策中的直觉模型研究可能会给犯罪研究带来新的研究热点。

综上所述,深入开展犯罪行为决策的实

第13卷第1期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117-

证研究,探索不同类型犯罪的行为决策模型,不仅能丰富犯罪学微观研究的理论,也拓展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这些成果将为国家制定刑事政策、完善犯罪预防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3.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829

[2] 王宝义.青少年犯罪风险的心理预期及其分析.青少年犯

罪研究,2002,(4):41 ~ 46

[3] 周路.重视对当代犯罪中观、微观规律的实证研究.青少

年犯罪研究,2002,(5):32 ~ 41

[4] 参见李富成.论刑事古典学派的刑罚根据观.In:

https://www.doczj.com/doc/ca874621.html,,2003/11/19.1 ~ 5

[5] 参见康树华著.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北京:群

众出版社,1998.225

[6]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方法与技术.参见:高觉敷主编.西

方近代心理学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368 ~ 382 [7] 宋浩波.试论犯罪经济学原理.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3,(1):3 ~ 7

[8] 黑格尔著.范扬,张重泰译.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

书馆,1996.103

[9] Lattimore P, Witte A D. Models of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The criminal choice. In: http:// www. popcenter.

org/Library/Recommended readings /Reasoning Criminal /lattimore and witte.pdf,2001. 129 ~ 155

[10] Carroll J, Weaver F. Shoplifters’ perceptions of crime

opportunities: A processing-tracing study. In: Part One Empirical Studies of Criminal Decision Making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ca874621.html,/Library/RecommendedReadings/Reasoni ngCriminal/02%20carrol%20and%20weaver.pdf,2004,20 ~

25

[11] Simon H A. A behavioral model of rational choic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5, 69(1): 343

[12] Carroll J A. A psychology approach to deterrence: The

evaluation of crime opportun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6(12):1512 ~ 1520

[13] Becker G S.Crime and punishment: An economic approac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 76(2): 169 ~ 217 [14] Horvath R, Kolomaznikova E. Individual decision-making

to commit a crime: Early models. In: http:// econwpa.

https://www.doczj.com/doc/ca874621.html,: 8089/eps/le/papers/0210/0210001.pdf, 2002. 1 ~

17

[15] Cook P J. Research on criminal deterrence: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the second decade. In: Morris N, Tonry M (eds.). Crime and Justice: An Annual Review of Research, V ol.2.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11 ~ 268

[16] Cornish D, Clarke R. The decision to commit a crime. In:

https://www.doczj.com/doc/ca874621.html,/toconnor/301/crimecd.htm, 2001/6/4.

1 ~ 2

[17] Merton R K.社会结构与失范.美国社会学评

论.1938(10).见:康树华著.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251 ~ 252

[18] 李纾,房永青,张迅捷.再探框架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

响.心理学报,2000,32(2):229 ~ 234

[19] Ehrlich I. Participation in illegitimate activities: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73, 81: 521 ~ 565

[20] Schmidt P, Witte A D.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Crime and

Justice.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4

[21] Kahneman D, 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1979, 47(2): 236 ~ 291 [22] Payne J W, Ragsdale E K E. Verbal protocols and direct

observation of supermarket shopping behavior and some findings and discussion of methods. In: Hunt H K (ed.).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V olume V. Anne Arbor Michigan: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1978. 571 ~ 577

[23]Johnson P E, Hassebrock F, Duran A S etc.Multimethod

study of clinical judgmen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982, 30: 201 ~ 230

[24] 刘爱伦主编.思维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222 ~ 256

[25] Clarkson G.Portfolio selection: A simulation of trust

investment.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1962. [26] Newell A, Simon H A. Human problem solv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72.

[27] Ericsson K A, Simon H A. Verbal reports as data.

-118-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Psychological Review, 1980, 84: 231 ~ 259

[28] Russo J E,安宝生,徐联仓著.决策行为分析.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6 ~ 65

[29] Orne M T.O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dem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In: Miller A G. (ed.)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New York: Macmillan, 1972. 233 ~ 246

[30] Li S, Adams A S.Is there something more important behind

fram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5, 62: 216 ~ 219 [31] 乐欣.2003年8月13、14日在高检院职务犯罪预防厅

召开的职务犯罪研讨会上的观点.正义网,2003/9/2 [32] 参见:翁学东.美国投资心理学理论的进展.心理科学

进展,2003,(3):262 ~ 266

[33] 罗大华主编.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81 ~ 91

[35] The rational choice perspective. Development and Statistics

Directorate. The Home Office Policing and Reducing Crime Unit Research. In: https://www.doczj.com/doc/ca874621.html,/gtruitt/

SCJ%20100%20Fall%202003%20Start%20Page/rational%

20choice%20and%20crime.htm, 1998.

Theoretical Model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Criminal

Decision-Making

Song Shengzun1, 2, 3Fu Xiaolan1

(1

Cognitive Psychology Division,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100101) (

2

Criminology Division, Central Institute of Judicial Police Officer, Baoding, Hebei, China 071000) (

3

Graduate School,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100039)

Abstract: Criminal behavior is a result of criminal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the studies on criminal decision-making aim to expla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output of the research can be used as theoretical basis of making criminal justice policies and crime prevention system. There have been three kinds of theories of criminal choice: Crime rational choice models, criminal expected utility model, and the criminal prospect theory model.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psychophysical method, process tracing, interview, projective testing, and crime statistics, etc. In the future, further study would focus on the rational issue of crime decisions, and strengthen the confirmatory research.

Key words: criminal decision-making,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theoretical models, research methods.

哈工大研究生 决策理论与方法习题

<决策理论和方法>习题 第一章概论 一、什么是决策? 什么是决策分析? 决策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决策问题有哪些要素? 二、用决策树表示下列问题: 1. 火灾保险 2. 易腐品进货问题 3. 油井钻探问题: 某公司拥有一块可能有油的土地, 该公司可以自己钻井,也可 以出租给其它公司开采; 若出租土地,租约有两种形式,①无条件出租,租金45万元②有条件出租,租金依产量而定: 产量在20万桶或以上时,每桶提成5元; 产量不足20万桶时不收租金. 设钻井费用为75万元,有油时需另加采油设备费25万元,油价为15元/桶.(为了简化,可以将油井产量离散化,分为4种状态: 无油,产油5万桶, 产油20万桶, 产油50万桶) 三、* 设油井钻探问题如下: 每次钻井费用10万元,有油时售油收入100万元,有油 的概率为0.2, 无油的概率为0.8.问无油时该继续钻井否? 若该, 钻几次仍无油时停止钻井? 第二章主观概率和先验分布(Subjective Probability & Prior Distribution) 一、为什么要引入主观概率? 试比较主、客观概率的异同. 如何设定先验分布? 二、1. 阅读<决策分析> §6.3.4 2. 两人一组,一人充当决策人, 一人充当决策分析人, 就来年国民经济增长率 的先验分布进行对话,并画出对话所得的图形曲线. 互换角色, 就就来年通 涨率的先验分布进行对话. 三、设某个决策人认为产品售出400件的可能性是售出800件的可能性的1/3, 是售 出1200件的可能性的1/2, 与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相同, 售出800件的可能性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的两倍, 是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的3倍; 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比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的大2倍. 求该决策人关于产品销售量的主观概

决策理论和方法培训文件

决策理论和方法(讲稿) Decis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0-0 引言: 1.讲义: 陈先生编著: 决策分析科学出版社 2.要紧参考书: (1) 参考文献中 书 * 56 60 68 111 112 118 120 论文 70 72 86 87 94 107 119

152 154 159 (2) Hwang,C.L. Group Decision under Multi-Criterion.(1987) (3) Howard Raiffa The arts and science of Negotiation(1982) 中译本: 谈判的艺术与科学湖北科技出版社,1986 以及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4) 决策科学手册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89 (5) Ralph https://www.doczj.com/doc/ca874621.html,es 主编 Systems Concepts—Lecture on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Systems 中译本: 系统思想:当代系统方法讲座走向以后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 (6) S ang M.Lee著宣家冀卢开译决策分析的目标规划清 华大学出版社

(7) 贵州人民出版社决策科学丛书 (8) S imon,H. 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1 (9) S imon,H. 治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8 3.讲课方式与复习 △讲课内容差不多概念的建立和难点: 多举例 希望:课堂内随时提问,多讨论,有意见及时反映 适当预习,扩大阅读范围,扩大知识面 作业请自觉完成(注意课内外学时之比1:2)△目录中带*的能够跃过 △考试与成绩评定:考试占70%~80% 平常作业20%,做即可得50% 4.各章节间关系

决策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决策理论与方法 战略决策是指组织机构为了自身与变化的环境适应和谋求发展的决策。这种决策是为了解决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程序化决策(也称为结构化决策):是指那些常规的反复出现的决策,这类决策一般都有明确的决策目标和决策准则,而且可以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无论是领导者或办事员都可按此程序加以解决。这类决策在中层和基层居多。 非程序化决策(也称非结构化决策):是指不经常出现的、复杂的、特殊的决策。 序贯决策(动态决策):一系列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的决策,这些决策相互关联,前一个决策直接影响后一项决策。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 追踪决策是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主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或决策方案存在重大事务时所进行的一种补救性的新决策 层次分析方法: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是对其决策单元(同类型的企业或部门)的投入规模、技术有效性作出评价,即对各同类型的企业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劳动力等资源后,其产出的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一个相对有效性评价 马尔可夫预测技术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和状态的转移,它不需要连续不断的大量历史资料,只需要近期的动态资料就可以预测。 决策分析的基本要素: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方案,自然状态,决策结果,决策准则。决策分析的基本原则: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订所有可能的方案;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决策过程必须包括以下五个步骤:发现与分析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各种可行的备择方案;分析、比较各备择方案,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决策的执行、反馈与调整等。 层次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一、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二、构造判断矩阵。三、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四、层次总排序。五、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保本点不变时,销售量超过保本点一个单位就可取得一个单位贡献边际,销售量越大,赢利越多

经济预测与决策复习题

经济预测与决策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预测期限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含五年)的经济预测称为( B ) A、长期经济预测 B、中期经济预测 C、近期经济预测 D、短期经济预测 2、相关系数越接近±1,表明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C ) A、越小 B、一般 C、越大 D、不确定 3、采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时,如果时间序列变化比较平稳,则平滑系数的取值应为( A ) A、0.1-0.3 B、0.5-0.7 C、0.7-0.9 D、0.4-0.6 4、在进行经济预测时,以下哪一个原则不属于德尔菲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D ) A、匿名性 B、反馈性 C、收敛性 D、权威性 5、使用多项式曲线模型对时间序列进行模拟时,若该时间序列经过m次差分后所得序列趋于某一常数,则通常应采用( B ) A、m-1次多项式曲线模型 B、m次多项式曲线模型 C、m+1次多项式曲线模型 D、m+2次多项式曲线模型 6、下列哪一种说法正确( A ) A、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每一行元素之和必为1 B、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每一列元素之和必为1 C、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主对角线元素之和必为1 D、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副对角线元素之和必为1 7、如果某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担负不起较大的经济风险,则该企业应采用( A ) A、最大最小决策准则 B、最大最大决策准则 C、最小最大后悔值决策准则 D、等概率决策准则 8、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多目标决策时,通常采用1~9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假设第i个元素与第j个元素相比极端重要,则元素a为( D )ij A、1 B、5 C、1/9 D、9 9、某厂生产某种机械产品需要螺丝作为初始投入。如果从外购买,市场单价为0.5元;若自己生产则需要固定成本3000元,单位可变成本为0.3元。则螺丝的盈亏平衡点产量为( C )A、6000 B、10000 C、15000 D、20000 10、以下支付矩阵的纳什均衡是( B ) 左中右 上(2,0)(2,5)(1,3) 下(2,1 ),(03 21(,)) A、 D(下,中)、(下,右)(上,中)(上,左) B、 C、 二、填空题、围绕某一问题召开专家会议,通过共同讨论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诱发,激发出专家 1从而进行集体判断预测的方法被称为产生许多有创造性的设想,们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

经济预测与决策案例分析

经济预测与决策案例分 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案例分析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预测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1-1的数据:

决策理论与方法

1、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1决策主体的公共性2决策内容的公共性3决策方式的民主化4决策准则的公益性 2、公共部门决策的重要性作用:1为公共部门的决策提供目标2使公共部门的管理行为有了行动依据3有助于调动公共部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4有助于使公共部门的管理工作达到更优效果 3、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理论实践结合法,主体兼容法,吸收创新法。 4、经验决策的基本方法:直接判断法,淘汰法,排斥法,归纳法 5、科学决策的标志:1公关部门决策由个人决策发展为集团决策2公关部门由单纯的定性分析发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3公关部门决策由仅注重决策的结果到注重决策的全过程。决策分析方法的科学化主要趋势是出现了决策分析的数学化,模型化,电子计算机化。 6、中国传统决策文化观念:1中庸决策观,儒家:适可而止,不偏不倚,中庸之道2无为决策观,道家:无为而治,贵柔,守雌,不争3经验决策观,墨家:三表论,本,原,用,类,故4权谋决策观,法家:权势,谋略5知变决策观,孙子兵法:知,变,知己知彼,技之以计,奇正相生。 7、我国政府决策的基本经验:1坚持共产党在政府决策中的领导地位2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调查研究,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方法3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4尊重专家的意见,按科学态度决策。 8、我国政府决策的主要教训:1没有一套完善的决策制度2决策研究缺乏公开性和民主性,3缺乏一套系统的科学决策程序。 9、公关部门决策科学化基本内容:决策研究的科学化,决策过程的程序化。公关部门决策民主化基本内容:决策参与的民主化,决策讨论的公开化。 10、公关部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保障机制:1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基础之上。2建立健全决策公开制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3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4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 11、西方决策理论对决策模式作了三种分类:1两分法,将整个决策模式分为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模式可能2三分法,在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种决策模式,混合扫描模式3七分法,进一步在前述两分法基础上增加了五个模式,即经济合理模式,顺序决策模式,超理性决策模式,剧烈改变模式,无为模式。 12、现代西方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一理性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也被称为科学决策模式,它把决策过程分为六个步骤:发现问题,提

决策理论与方法一卷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试卷(A卷) 本试卷用于经济与管理系2003、2004级管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时量:12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2、答卷必须写明题目序号,并按题号顺序答题。 3、请保持行距,保持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20分) 1、决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方案、_____、_____、决策准则。 2、追踪决策是指主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原决策方案存在重大失误时所进行的一种_______的决策。 3、现金净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__________的差额。 4、复利现值系数(P/F,i,n)=__________。 5、独立方案指____________决策。 6、把每个方案的__________加以比较选优的方法叫期望值决策。 7、不确定型决策是指:__________。 8、n维效用合并的代换规则公式为_________。 9、完全信息静态博仪弈指__________的博弈。 二、名词解释:(30分) 1、决策分析 2、边际贡献 3、风险决策 4、乐观决策准则 5、层次分析法 6、战略决策 7、目标准则体系 8、净现值 9、博弈论 10、决策目标 三、简答题:(30分) 1、简述决策的程序。 2、简述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具有哪些特征?。 3、简述决策树法的重要性之所在。 4、论述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简述构建多目标决策目标准则体系的基本原则。

四、计算题(20分) 1、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市场预测结构表明有三种可能:销路好,销路一般,销路差。备选方案三个:一是扩建,二是技术改造,三是维持现状。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试用乐观决策法、悲观决策法、最小后悔值法、 2、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市场预测结构表明有三种可能:销路好,销路一般,销路差。备选方案三个:一是技术改造,二是扩建,三是战略联盟。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如果销路好的概率为0.5,销路一般的概率为0.3,

经济预测与决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预测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1-1的数据: 表1-1 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期末复习材料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公共部门的构成: ·社会部门可区分为三大部门: 第一部门是政府组织,这是纯粹的公共部门; 第二部门是工商企业,这是非公共部门,又称私人部门; 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之间的一些部门,往被称为非政府公共机构。 ·公共部门既包括第一部门即纯粹的公共部门(政府组织),也包括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纯粹性”非公共部门(竞争性工商企业)的特点: 1、它的投资主体是私人。 2、它所提高的产品一般是私人物品。 3、它的行为价值取向是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 1、决策主体的公共性(谁来决策)。即公共部门决策必须由公共组织按一定的法定程序进行。 2、决策内容的公共性(决策什么)。即其决策内容主要是公共领域的事务。 3、决策方式的民主化(怎样决策)。民主决策与公共参与是其决策方式的基本特点。 4、决策准则的公益性(根据什么决策)。这是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企业决策的本质区别之一。 三、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 第一,必须认真总结公共部门决策的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 第二,公共部门决策理论必须接受公共部门决策实践的检验。 第三,研究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公共部门决策实践。 ·主体兼容法,即立足于现代中国,兼容古今中外 立足于现代中国就是要从现代中国的实践出发去努力解决公共部门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我国公共部门的决策实践服务。 我国公共部门决策的四个基本特点: 1、我国是一个大国,公共部门决策十分复杂,其作用范围也相当大。 2、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共部门的决策应当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3、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公共部门的决策必须由党的领导和参与。 4、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的决策从理论到方法都还比较落后。 ·吸收创新法,即吸收现代的一切科学成果来丰富和充实公共部门决策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体系和内容上的创新。

决策理论与方法考试题型

第一道不确定决策(几大准则) 1.设某决策的收益表如下。用悲观准则进行决策。 S1 S2 S3 S4 min A1 A2 A3 A4 A5 4 2 5 3 3 5 4 7 5 5 6 6 3 6 5 7 9 5 8 5 4 2 3 3 3 采用悲观准则,最优方案为A1(其实就是:差中选优) 2. 乐观准则 状态 方案 S1 S2 S3 S4 max A1 A2 A3 A4 A5 4 2 5 3 3 5 4 7 5 5 6 6 3 6 5 7 9 5 8 5 7 9 7 8 5 采用乐观准则,最优方案为A2(优中选优) 3.折中准则,假设乐观系数a=0.8 状态 方案 S1 S2 S3 S4 max min U(a i ) A1 A2 A3 A4 A5 4 2 5 3 3 5 4 7 5 5 6 6 3 6 5 7 9 5 8 5 7 9 7 8 5 4 2 3 3 3 6.4 7.6 6.2 7.0 4.6 计算:即7x0.8+4x0.2=6.4,同理可得其它的。 采用折中准则(乐观系数a=0.8 ),最优方案为A2 4.等可能准则(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都是1/n ,计算期望值取最大的) 5.遗憾准则(后悔法则) 状态 方案 S1 S2 S3 S4 r(A i ) A1 1 2 0 2 2 A2 3 3 0 0 3 A3 0 0 3 4 4 A4 2 2 0 1 2 A5 2 2 1 4 4 用遗憾准则最优决策为A1或A4 状态 方案 S1 S2 S3 S4 A1 4 5 6 7 A2 2 4 6 9 A3 5 7 3 5 A4 3 5 6 8 A5 3 5 5 5 max max max min min 收益矩阵 后悔矩阵

Excel在经济预测与决策模型分析中的应用-定性预测方法[1]

第2章定性预测方法 定性预测,是预测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论水平和掌握的实际情况,对经济发展前景性质、程度做出判断。但有时可以提出数量估计,其特点为:需要的数据少,能考虑无法定量的因素,比较简便可行。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灵活的经济预测方法。在掌握的数据不多,不够准确或无法用数字描述进行定量分析时,定性预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如新企业,新产品生产经营的发展前景,由于缺少生产资料,以采用定性预测方法为宜。又如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消费者心理的变化对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均无法定量描述,只能通过判断方法,进行定性预测。通过定性预测,提出有预见性的建议,可以为政府和企业进行经济决策,及管理提供依据,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定性预测主要靠预测人员经验和判断能力,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定性预测的准确程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加强经济调查,掌握各种情况,对目标分析预测更加接近实际。 2)进行有数据有情况的分析判断,使定性分析数量化,提高说服力。 3)应将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相结合,提高预测质量。 §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 专家调查法是经济预测组织者通过向专家作调查,收集专家对预测意见的方法。 德尔菲法,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由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赫尔默和达尔奇设计的。一九五零年就已开始使用。早期主要应用于科学技术预测方面,从六十年代中期以来,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商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特别是在缺乏详细的充分的统计资料,无法采用其它更精确的预测方法时,这种方法具有独特优势。一般常用它和其它方法相互配合进行长期预测。 德尔菲法是由预测机构或人员采用通讯的方式和各个专家单独联系,征询对预测问题的答案,并把各专家的答案进行汇总整理,再反馈给专家征询意见。如此反复多次,最后由预测组织者综合专家意见,做出预测结论。 德尔菲法的主要过程是: 1)确定预测题目 预测题目是预测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即是预测的中心和目的。预测题目应根据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任务来确定。应该选择那些有研究价值的或者对本单位、本地区今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课题。题目要具体明确。

《决策理论和方法》练习题

<决策理论和方法>习题1998年 第一章概论 一、什么是决策? 什么是决策分析? 决策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决策问题有哪些要素? 二、用决策树表示下列问题: 1. 火灾保险 2. 易腐品进货问题 3. 油井钻探问题: 某公司拥有一块可能有油的土地, 该公司可以自己钻井,也 可以出租给其它公司开采; 若出租土地,租约有两种形式,①无条件出租,租金45万元②有条件出租,租金依产量而定: 产量在20万桶或以上时,每桶提成5元; 产量不足20万桶时不收租金. 设钻井费用为75万元,有油时需另加采油设备费25万元,油价为15元/桶.(为了简化,可以将油井产量离散化,分为4种状态: 无油,产油5万桶, 产油20万桶, 产油50万桶) 三、* 设油井钻探问题如下: 每次钻井费用10万元,有油时售油收入100万元, 有油的概率为0.2, 无油的概率为0.8.问无油时该继续钻井否? 若该, 钻几次仍无油时停止钻井? 第二章主观概率和先验分布(Subjective Probability & Prior Distribution) 一、为什么要引入主观概率? 试比较主、客观概率的异同.

如何设定先验分布? 二、1. 阅读<决策分析> §6.3.4 2. 两人一组,一人充当决策人, 一人充当决策分析人, 就来年国民经济增长 率的先验分布进行对话,并画出对话所得的图形曲线. 互换角色, 就就来 年通涨率的先验分布进行对话. 三、设某个决策人认为产品售出400件的可能性是售出800件的可能性的1/3, 是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的1/2, 与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相同, 售出800件的可能性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的两倍, 是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的3倍; 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比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的大2倍. 求该决策人关于产品销售量的主观概率分布. 第三章效用、损失和风险(Utility 、Loss & Risk) 一、什么是效用?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有何区别? 采用效用进行决策分析有何 利弊? 二、某人请3个朋友吃饭, 他不知道究竟能来几人. 设各种状态的主观概率如下表所示. 设此人的效用函数u=x-2y-z2.其中x是为朋友预订的客饭有人吃的份数, y 是来了吃不到饭的客人数, z是预订了客饭没有人吃的份数, 求他该为朋友订几份客饭? (设每人吃一份, 不得分而食之)

预测与决策试卷及答案

经济预测与决策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量:15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1*15=15分 1.经济预测的第一步是()A A.确定预测目的,制定计划 B.搜集审核资料 C.建立预测模型 D.评价预测成果 2.对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测称为()B A.长期经济预测 B.中期经济预测 C.短期经济预测 D.近期经济预测 3.()回归模型中,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是呈直线型的。C A.多元 B.非线性 C.线性 D.虚拟变量 4.以下哪种检验方法的零假设为:B1=B2=…=Bm=0?B A.r检验 B.F检验 C.t检验 D.DW检验 5.以数年为周期,涨落相间的波浪式起伏变动称为()D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不规则变动 D.循环变动 6.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A A.众数 B.中位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7. 通过一组专家共同开会讨论,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从而诱发专家们发挥其创造性思维,促进他们产生“思维共振”,达到相互补充并产生“组合效应”的预测方法为()A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PERT预测法 D.趋势判断预测法 8.()起源于英国生物学家高尔登对人类身高的研究。B A.定性预测法 B.回归分析法 C.马尔科夫预测法 D.判别分析预测法 9.抽样调查的特点不包括()D A.经济性 B.时效性 C.适应性 D.全面性 10.下图是哪种多项式增长曲线()B A.常数多项式 B.一次多项式 C.二次多项式 D.三次多项式 11.根据历年各月的历史资料,逐期计算环比加以平均,求出季节指数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C A.平均数趋势整理法 B.趋势比率法 C.环比法 D.温特斯法 12.经济决策按照目标的性质和行动时间的不同,分为()D A.宏观经济决策和微观经济决策 B.高层、中层和基层决策 C.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D.战术决策和战略决策 13.()是从最好情况出发,带有一定冒险性质,反映了决策者冒进乐观的态度。B A.最大最小决策准则

决策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 决策分析:也称决策,就是决定一个对策,是人类的一种 有目的的思维活动存在于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和人类历史 的全过程中。 2、 追踪决策:是决策者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已从事的活 动、目标、方针及方案的重新调整。 3、 定性决策:指决策者在占有一定的事实资料、实验经验、 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其直观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对决策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 4、 定量决策:指决策者在占有历史数据和统计资料的基础 上,运用数学和其他分析技术建立起可以表现数学关系的 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进行决策的方法。 5、 系统仿真: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各要素性质 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 的、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量关系的仿真模型。 6、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 增加的价值。 7、 现金流量:在投资决策中是指一个项目引起的企业现金支 出和现金收入增加的数量,是指企业按现金收付实现制所 反映的在一定会计期间,通过一定经济活动二产生的现金 流入、现金流出情况的总称。 8、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 价值。 9、 终值:是指现在一定量的资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 10、 年金: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支付的一系列付款。 11、 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资金成本为 贴现率折现之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 12、 内部收益率: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 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13、 外部收益率:是使一个投资方案原投资额的终值与各年的 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终值之和 相等时的收益率。 14、 风险型决策 :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 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 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 15、 期望值:指一个人对某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估计。 16、 完整情报:理论上的确切可靠情报。

决策理论与方法卷三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试卷三 一、判断题:(24分) 1、在决策树方法中,图中的小方框表示方案结点,由它引出的分枝称为方案分枝()。 2、对乐观系数决策标准而言,乐观系数a=1即为乐观决策标准,a=0即为悲观决策标准()。 3、对利润表而言,乐观主义决策标准是最大最大决策标准()。 4、对支付费用表而言,保守主义决策标准是最小最小决策准则()。 5、决策树法是—种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方法()。 6、风险条件下的决策,可采用最小最大遗憾值决策标准( )。 7、在不确定性决策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且各状态出现的概率未知( )。 8、应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实际上它是与期望值的表格计算法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计算方法( )。 二、单项选择题:(30分) 1、贝叶斯决策是依据()的进行决策的方法。 A 联合概率 B 边际概率 C 条件概率 D 后验概率 2、在建设项目决策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用复利计算方法计算资金的时间因素,进行价值判断的方法是_。 A.定性分析法B。定量分析法C.静态分析法D.动态分析法3、风险决策 4、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鉴于投资项目的历时性和风险性,故需对项目进行_。 A.市场供求分析B.技术发展预测C.投资策略分析D.不确定性分析 5、投资者按照自己的意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和决定项目是否必要和可行。将这种在采取行动之前所做出的决定称之为_。 A.计划B.控制C.决策D.创新 6、决定投资项目实际规模的是___。 A.经济效益B.社会需要C.物质技术条件D.竞争 7、下列各项中,代表先付年金现值系数的是()。 A、[(P/A, i, n+1)+1] B、[(P/A, i, n+1)-1] C、[(P/A, i, n-1)-1] D、[(P/A, i, n-1)+1] 8、企业在4年内每年末存入银行1000元,银行每年利率为9%,4年后可从银行提取的款项为()。 A、3000元 B、1270元 C、4573 元 D、2634元 9、为比较期望报酬率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的风险程度,采用的标准是()。 A、标准离差 B、标准离差率 C、概率 D、风险报酬率 10、企业年初借得50000元贷款,10年期,年利率12%,每年末等额偿还。已知年金现值系数(P/A, 12%, 10)=5.6502,则每年应付金额为()元。 A、8849 B、5000 C、6000 D、28251 三、简答题:(30分) 1、什么是决策? 什么是决策分析? 决策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决策问题有哪些要素? 2、为什么要引入主观概率? 试比较主、客观概率的异同. 如何设定先验分布?

决策理论与方法

特斯拉的成功之道 摘要 在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各国的汽车行业都将目光聚焦在了新能源汽车上。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特斯拉无疑是最为成功的。它已经成功打入汽车市场,并为消费者所接受,并且每年的订单量迅猛增加。通过对特斯拉的经营策略的分析,发现特斯拉在市场定位、生产模式、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等方面所采取的决策无疑是成功的。而特斯拉汽车的成功将为其他汽车公司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特斯拉;经营策略;决策

目录 1绪论 ---------------------------------------------------------------------------------------------------------------- 3 2 特斯拉的市场定位 ------------------------------------------------------------------------------------------- 4 2.1 在美国的奢侈品—高端定位 --------------------------------------------------------------------- 4 2.1.1 小众市场的前瞻性-------------------------------------------------------------------------- 4 2.1.2 盈利模式的正确性-------------------------------------------------------------------------- 4 2.2 在中国的生活用品—中端定位-------------------------------------------------------------------- 5 2.2.1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成熟 ------------------------------------------------------------- 5 3 特斯拉的生产模式 ------------------------------------------------------------------------------------------- 5 3.1 特斯拉的生产模式 ----------------------------------------------------------------------------------- 5 3.1.1 特斯拉自身的定位-------------------------------------------------------------------------- 5 3.1.2 工业技术的发展 ----------------------------------------------------------------------------- 6 4 特斯拉的市场营销 ------------------------------------------------------------------------------------------- 6 4.1 互联网直销--------------------------------------------------------------------------------------------- 6 4.1.1 “线上”的迅猛发展 --------------------------------------------------------------------- 6 4.2 饥饿营销 ---------------------------------------------------------------------------------------------- 6 5 特斯拉的其他战略 ------------------------------------------------------------------------------------------- 7 5.1 特斯拉的“开放专利”战略 --------------------------------------------------------------------- 7 5.1.2 通过开放专利提高其技术标准普适性,进而掌控行业未来发展------------- 7 总结 ------------------------------------------------------------------------------------------------------------------ 8 参考文献-------------------------------------------------------------------------------------------------------- 8

经济预测与决策教学大纲

理论课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学习和掌握经济预测和决策的理论及方法对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在该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本课程所起的作用是将学生所学的基础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多门课程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于经济预测与决策的实践,帮助学生树立“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而决策的前提是预测”意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培养其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研究,为社会经济预测和决策服务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系统学习经济预测与决策的专业知识,使学生熟悉和理解预测与决策的有关概念,掌握经济预测和决策的初级技术和高级技术,能够用所学的预测和决策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经济预测的基本问题 学时:2 主要内容:1、经济预测概述 2、经济预测的作用 3、经济预测的基本原则 4、经济预测的分类 5、经济预测的程序 重点与难点:理解经济预测的基本原则,程序,掌握经济预测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 第二章定性预测法 学时:2 主要内容:1、定性预测概述 2、市场调查预测法 3、专家评估法——德尔菲预测法 4、主观概率法 5、交叉影响法 重点与难点:理解定性经济预测的基本概念,掌握定性经济预测的几种基本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 第三章回归分析预测法 学时:2 主要内容:1、回归分析概述 2、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3、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4、虚拟变量回归预测法 5、非线性回归预测法 重点与难点:了解回归分析方法的背景,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思想和具体方法,并能用回归模型进行实证预测。 教学方式:讲授 第四章时间序列平滑预测法

《经济预测与决策》课后习题

第一章经济预测的基本原理 1.什么叫经济预测 经济预测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过程及其变动趋势的学科。 2.经济预测与决策有什么关系 经济计划是为实现经济决策目标而编制的一种经济活动方案,而经济决策的目标又是依 据经济预测的结果而确定的。 3.什么叫宏观经济预测 宏观经济预测是指对整个国民经济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测,它以整个社会(或地区、部门)的经济发展的总图景作为考察对象。 4.什么叫微观经济预测 微观经济预测是指对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前景或家庭、个人的经济活动的预测,它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前景作为考察的对象。 5.什么叫定性经济预测 定性经济预测是对某一经济现象的未来状态所作的一种描述,也就是对未来的经济状态提供可能变动的方向而非数量的大小所作出的预测。 6.什么叫定量经济预测 定量经济预测是运用经济统计的数据资料,根据预测目标中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预测模型以推导出预测值。 7.预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信息要素,方法要素,分析要素,判断要素。 第四章判断预测技术 1.直接头脑风暴法与质疑头脑风暴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在专家选择上有何异同 直接头脑风暴法是组织专家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开会讨论,各持己见地、自由地发表意见,集思广益,提出所要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质疑头脑风暴法是对已制定的某种计划方案或工作文件,召开专家会议,由专家提出质疑,去掉不合理的或不科学的部分,补充不具体或不全面的部分,使报告或计划趋于完善。

P1-P3=>0 故该公司各厂明年投资的总趋势增加。 5. 甲的平均销售量=(800+4*700+600)/6=700甲预测的销售量的方差为 δ 甲 2=[(800-600)/6 ]2= δ 甲 = 乙的平均销售量=(750+4*640+550)/6=643乙预测的销售量的方差为 δ 乙 2=[(750-550)/6]2= δ 乙 = 丙的平均销售量=(850+4*700+600)/6=708 丙预测的销售量的方差为δ 丙 = 推销员的销路预测是 (700+643+708)/3=684 其预测值的方差为 δ2=(δ 甲2+δ 乙 2+δ 丙 2)/9= δ= 故,预测值在*至+2*之间的可能性为% 6. 柜台A, 2Φ[(450-400)/δ A ]-1=90% 所以,Φ(50/δ A )= 50/δ A = 所以,δ A =50/= 由此得,专柜A的预测值的均值为400,标准差为同理, 专柜B的预测值的均值为450,标准差为 专柜C的预测值的均值为350,标准差为 (400+450+250)/3=400

决策理论与方法期末测试 模拟测试卷

江西财经大学 06-07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试卷代码:03A13 授课课时:80课程名称:决策理论与方法 适用对象:062学期管理类试卷命题人:盛积良 试卷审核人:陶长琪一、简答题.(要求简要叙述,本题10分) 简述追踪决策及其基本特征。 二、风险决策计算题.(要求写出详细计算过程,本题20分) 有一化工原料厂,由于某项工艺不太好,产品成本高。在价格保持中等水平的情况下无利可图,在价格低落时要亏本,只有在价格高时才盈利,且盈利也不高。现在工厂管理人员在编制五年计划时欲将该项工艺进行革新,用新工艺代替。取得新工艺有两种途径,一是自行研究,但成功的可能性为0.6,二是购买专利,估计谈判成功的可能性是0.8,不论研究成功或谈判成功,生产规模都有两种考虑方案,一是产量不变,二是增加产量,如果研究或谈判都失败,则仍然采用原工艺进行生产,保持原产量。 根据市场预测,估计今后5年内这种产品跌价的可能性为0.1,保持中等水平的可能性为0.5,涨价的可能性为0.4。 决策问题:是购买专利,还是自行研制。(要求画出决策树) 决策表 三、不确定型决策分析题.(要求写出详细计算过程,本题10分) 某钟表公司计划通过它的销售网推广一种低价钟表,计划零售价为每块25元。对这种钟表有三种设计方案: 方案1:需要一次投入10万元,投产后每块成本为15元;方案2:需要一次投入16万元,投产后每块成本为12元;方案3:需要一次投入25万元,投产后每块成本为8元; 该种钟表需要量不确切,但估计有三种可能:3万、12万和20万块。要求: 1.建立收益矩阵; 2.用乐观法、悲观法和等概率法决策公司该采用哪一个设计方案; 3.建立后悔矩阵,用后悔值决策采用哪一个设计方案。 方案损益值 价格状态按原工艺生产 购买专利成功)8.0(自行研究成功)2.0(产量不变增加产量产量不变增加产量低落)1.0(-100 -200-300-200-300中等)5.0(0 50500-250高涨) 4.0(1001502502006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