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

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

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
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

一、前言

自然界中任何形式的铅都是由非放射性成因的204Pb和放射性成因的206Pb、207Pb及208Pb混合组成。受冶炼技术所限,古代青铜器所使用的铜、锡、铅金属原料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铅。这些含量不等的铅主要来源于各金属矿床中的含铅矿石。由于地球上各金属矿床的地质年龄和形成环境中所含的铀、钍浓度完全相同的几率很小,因而不同地区金属矿床所含的铅同位素组成亦各有差异[1]。而矿石在开采、冶炼及熔铸等青铜生产的物理、化学过程中,铅同位素组成也几乎不产生变化。因此,当古人使用同一产地的金属矿料铸造一批器物时,它们所含铅的同位素比值便具有相同的特征[2]。所以,通过比较不同时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便可了解一定历史时期青铜业金属原料供应地的变迁和变化情况[3]。

横水西周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以西约11公里的横北村之北,南北约长200米,东西约宽15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4]。2004~200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鼎、簋、甗、盘、盉、鬲、觚、爵等西周铜礼乐器180余件,从铜器铭文、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级别可知,该墓地为西周时期倗国国君、夫人及其国人的墓地[5]。本文对横水西周墓地部分青铜器和锡器的金属残片进行了铅同位素比值测试分析,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使用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其金属原料的来源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探讨。

二、实验部分

1.检测分析

首先采用电离沉积法对样品中的铅进行提取,随后使用ISOPROBE-T热电离质谱仪进行铅同位素比值测定,分析结果详见表1。为使检测数据准确和标准化,以便与其它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中穿插测定了NBS-981国家标准铅样品。实验精确度:207Pb/204Pb和206Pb/204Pb分析误差为0.002;208Pb/204Pb分析误差小于0.003。此外,使用ED-XRF对样品的铜、锡、铅含量也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结果一同列入表1中。

XRF分析结果显示:16件青铜样品的材质可分为纯铜、锡青铜和铅锡青铜三类。其中,铜金属器1件,含锡1.24%,含铅1.09%。锡青铜器6件,含铅量为0.42~1.79%,平均为0.91%。铅锡青铜器9件,含铅量为2.47~17.21%,平均5.33%。2件锡器均为纯锡器,含锡量为98.12~98.22%,平均值为98.17%,铜、铅微量,均在1%以下。

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显示:16件青铜样品,仅JHM2531:13铜提梁卣为高放射成因铅,其余均属普通铅。15件普通铅青铜样品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207Pb/206Pb、208Pb/206Pb数值范围分别为17.394~18.442、15.482~15.604、37.662~38.520、0.846~0.890和2.089~20.163。2件锡器中铅也属普通铅,其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208Pb/206Pb、207Pb/206Pb数值范围分别为18.319~18.547、15.626~15.699、38.510~38.777、0.846~0.853、2.091~2.102。

2.铅同位素比值特征

为探索各类样品铅同位素比值的数值特征,使用Origin软件绘制了不同材质青铜器及锡器的铅同位素比值数据箱式图(图一~图五)。不难

绛县横水西周墓地

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

南普恒马江波

看出,除铜金属器的数据与锡青铜数据重合外,铅锡青铜、

锡青铜及锡器的铅同位素比值数据均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布范围。

为进一步探索各类样品铅同位素比值分区分布的内在意义,使用SPSS软件绘制了所有样品的钍铅-铀铅及铀铅-铀铅的比率关系图

(图表1横水西周墓地部分青铜器及锡器残片的主量元素及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

图一

206

Pb/204Pb 箱式图图二

207

Pb/204Pb 箱式图

图三208Pb/204Pb箱式图图四207Pb/206Pb箱式图

图五208Pb/206Pb箱式图图六208Pb/206Pb-207Pb/206Pb分布图

图七207Pb/204Pb-206Pb/204Pb分布图图八普通铅208Pb/206Pb-207Pb/206Pb分布图

六、图七)。从图中可以看出,高放射成因铅样品与普通铅样品相距较远,分布于不同的区域。此外,所有普通铅样品均集中的分布于一个狭窄的带状区域之内。图六、图七中普通铅区域较窄,很难区分不同材质的青铜器及锡器。为此,去掉高放射性成因铅数据,使用SPSS仅对17件普通铅样品的铅同位素比值数据绘图(图八、图九)。从图中不难看出,所有器物的铅同位素数据呈带状分布,锡器和铅锡青铜器均各自主要集中于带状区域两端,仅个别器物离散分布,铜金属器和锡青铜器则相对分散,主要分布于带状区域的中间位置,个别器物分散于铅锡青铜器和锡器的分布区域。

除少量红铜器物、铅器和锡器之外,商周青铜器多为铜锡或铜铅二元合金及铜锡铅三元合金。从矿料的角度考虑,由于原料单纯,红铜器、铅器和锡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应分别反映铜料、铅料和锡料的矿料信息。对铅青铜和铅锡青铜而言,由于铅是作为配料加入合金之中的,其铅同位素比值反映的是铅料来源地信息。由于中国地质上铜铅共生矿和锡铅共生矿均较常见[6],加之铜锡二元合金中铅属杂质成分,因此合金中的铅即可能来自于铜料,也有可能来自锡料,还有可能来自铸造过程中的铅污染,情况相对复杂。关于其铅同位素比值所指示的矿料类型,需要结合同时期的红铜器或锡器的数据结果进一步予以确认[7]。

由此可见,铅同位素比值数据箱式图及分布图中,铅锡青铜集中的区域应代表了铅料的铅同位素比值范围,指示的是铅矿料的来源信息。个别落入中间锡青铜区域的器物应为低比值铅的混合所致。锡器集中的区域应代表了锡料的铅同位素比值范围,指示的是锡矿料的来源信息。铜金属器和多数锡青铜器均处于铅同位素比值分布图中带状区域的中间位置,说明此区域应代表了铜料的铅同位素比值范围,指示的是铜矿料来源地信息。而位于数据带两端,落入锡料和铅料范围的锡青铜,情况相对复杂。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锡料中杂质铅或铸造环境中铅的污染与铜料中的铅混合所致,也有可能是铜料来源地较多,不同来源地的铜料混合或者矿山中铜矿铅同位素数据分散所致,难于准确确定。

三、山西西周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

目前,关于山西地区西周时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研究成果仅见天马曲村晋国遗址[8]。为便于比较分析,对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4件青铜器也进行了主量元素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详见表2。

如果两批青铜器铸造时,使用了同一矿产地的金属原料,那么所铸造的青铜器中铅的同位素比值应该接近,在图示中也应分布于相同或相近的区域。图一○显示,所有数据大体分布于高放

表2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部分青铜器主量元素及铅同位素分析结果图九普通铅207Pb/204Pb-206Pb/204Pb分布图

射成因铅(图示左下)及普通铅(图示右上)两个区域。天马曲村遗址邦墓区有3件器物含高放射成因铅,与横水西周墓地的1件高放射成因铅青铜器聚集在高放射成因铅区域,说明其金属矿料来源应该相同或者接近。而天马曲村遗址多数普通铅器物则与横水及大河口西周墓地普通铅器物聚集于一狭长区域,仅个别数据落于狭长区域的两侧。而图一一中却略有不同,晋侯墓地多数器物成带状分布,聚集于图示左下区域,而天马曲村邦墓区普通铅器物则与横水和大河口西周墓地及晋侯墓地个别器物聚集于图示中间区域。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晋南这三处西周墓地和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其生产时使用了普通铅和高放射成因铅两种类型的矿料。高放射成因铅在商代大量出现,西周已经非常少,零星出现于各墓地或遗址。关于其来源问题,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发表,在此不再展开讨论。由于高放射成因铅数据的影响,各墓地普通铅数据聚集在一起,不易进行详细的辨识和分析。为此,去掉4件高放射成因铅数据,对普通铅数据重新绘制了铅同位素比值分布图(图一二、图一三)。

从图一二中可以看出,横水西周墓地、大河口西周墓地及多数天马曲村遗址西周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数据均相互交叉、重叠,形成一狭长带状区域,说明其金属矿料应来自于相同的金属矿区。仅天马曲村遗址中晋侯墓地的2件青铜器和邦墓区的1件青铜器数据分布于带状区域两侧,其金属矿料的来源可能略有不同。

图一○山西西周墓地出土金属器

208Pb/206Pb-207Pb/206Pb分布图图一一山西西周墓地出土金属器

207Pb/204Pb-206Pb/204Pb分布图

图一二山西西周普通铅金属器

208Pb/204Pb-206Pb/204Pb分布图图一三山西西周普通铅金属器

208Pb/204Pb-206Pb/204Pb分布图

表3西周时期锡器及锡矿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图一三中天马曲村遗址中晋侯墓地和多数邦墓区青铜器分布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其金属矿料有所不同。这说明,天马曲村晋国遗址中,高等级贵族和低等级贵族所使用的青铜器使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金属矿料,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

这三处墓地和遗址中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如此接近,甚至重叠在一起,说明其所使用的金属矿料基本相同或类似。考虑到其地理位置相距不远,很有可能在同一铸造作坊铸造而成。

四、西周锡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目前,西周时期锡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不多,文献检索也仅见天马曲村晋国遗址[9]、宝鸡鱼国墓地[10]两处,详见表3。为便于比较,将所分析的横水墓地2件西周锡器、

天马曲村遗址邦墓区1件西周锡鼎及大河口墓地2件西周锡鼎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也一同列于表中。

图一四为横水西周墓地、大河口西周墓地、天马曲村晋国遗址及宝鸡鱼国墓地锡器的

208

Pb/206Pb-207Pb/206Pb分布图。图一五为横水西周

墓地金属器与西周锡器的208Pb/206Pb-207Pb/206Pb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晋南3处墓地和遗址出土西周锡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在图示中落在了同一狭长区域,表明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说明其来源应该相同。鱼国墓地锡器的铅同位素比值数据落在了晋南西周锡器数据

的右下方,

208

Pb/206Pb数值较小,而207

Pb/206Pb数值

略大,与晋南西周锡器铅同位素组成特征明显不同,应具有不同的锡料来源。

由于未能收集到大量锡矿的铅同位素比值数据,因此尚不能对晋南地区西周青铜铸造所用

图一四西周锡器08Pb/206Pb-207Pb/206Pb 分布图

图一五横水墓地青铜器与西周锡器

208

Pb/206Pb-207Pb/206Pb 分布图

锡料的来源区域作出准确判断。但是根据现有数据,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西周时期晋南地区青铜铸造所用锡料均应来源于同一地区。

五、结论

1.横水西周墓地青铜器中所含的矿石铅多数都在普通铅范围内,仅一件器物含高放射成因铅。

2.横水西周墓地、天马曲村遗址及大河口西周墓地青铜器中所含的矿石铅均具有相似或接近的铅同位素比值特征。可见,这些青铜器铸造时使用了同一矿区,甚至相同矿山的金属原料。此外,其锡器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铅同位素比值特征,说明锡料的来源也应基本相同。

附记:本项研究受到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业与社会发展)20100312040专项资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田建花博士给予了实验帮助。在此,谨致谢忱。

[1]金正耀等《广汉三星堆遗物坑青铜器的化学组成和铅同位素比值研究》,《文物》1995年第2期,80页。

[2]金正耀《中国铅同位素考古》,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年,176页。

[3]金正耀《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应用于考古研究的进展》,《地球学报》2003年第6期,548页。

[4]a.山西省考古所、运城文物工作站、绛县文化局《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考古》2006年第7期,18页;b.国家文物局《2005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72页。

[5]国家文物局《2006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56 ̄59页。

[6]金正耀等《天马-曲村遗址西周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研究》,见《天马-曲村(1980-1989)》第三册附录五,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1176页。

[7]金正耀《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应用于考古研究的进展》,《地球学报》2003年第6期,548页。

[8]金正耀等《天马-曲村遗址西周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研究》,见《天马-曲村(1980-1989)》第三册附录五,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1174 ̄1175页;杨颖亮《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合金成分、显微结构和铅同位素比值研究》,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6页。

[9]彭子成等《鱼国墓地金属器物铅同位素比值测定》,见《宝鸡鱼国墓地》(附录三),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641页。

[10]金正耀等《天马-曲村遗址西周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研究》,见《天马-曲村(1980-1989)》第三册附录五,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1174 ̄1175页。

(作者工作单位:南普恒,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马江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上接49页)

折射出当时社会由北朝分裂动荡走向隋唐统一昌盛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普通百姓对稳定繁荣生活的期望,同时也为研究泽州地区佛教石窟艺术从北朝到隋唐的风格转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

碧落寺地处中国社会政治的中心地带,历经一千五百余年的风雨侵袭和朝代更迭,无数文物精品在岁月和战争中被劫掠损毁,令人惋惜不已。幸运的是,近年各级政府和部门加大了对碧落寺及石窟的资金投入和看管力度,1999年重刊了千古篆碑“碧落碑”,并先后修复观音阁、毗卢殿等古建筑群。作为一个文物工作者,我们理应勇担重责,尽全力保护好祖宗留下来的这片宝贵资源,把更多的历史文化遗产留给子孙后代,将中华文明的火种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书目

1.《碧落禅定》,1999年10月1日《古文化学报》。

2.《凤台县志》寺观卷,1983年翻印。

3.张怀记《中国佛教石窟造像题材的演变》,《美与时代(上半月)》,2008年第4期。

4.王笃生《略谈我国传统佛像风格的演变》,《浙江工艺美术》,2009年12月。

5.贺玉萍《水泉石窟造像艺术分析》,《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12月。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晋城博物馆)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之灿烂的山西青铜文化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绽放着绚丽璀璨的光芒,不仅在中国是价值连城的瑰宝,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它代表的是中国的光辉,也见证了历史留给泱泱大国的鼎盛。 青铜器的发展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开始萌芽,在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在春秋战国繁荣,至秦汉则变革,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走向衰败,宋元明清是便可仿古和作伪。 在古代,青铜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烹饪和盛装食物与美酒。在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人们不仅仅的功能用途上发展,美观也变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就以种类繁多,造型新奇,纹饰精美而著称。鼎盛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西周和春秋的青铜器,名目更加繁多,除部分袭用商器之外,常见的有鼎(圆形三足)、鬲、匜卣、瓿、壶、盘、盂、甑、钫、敦、鉴等。另外还有属于兵器的戈、矛,属于乐器的钟、铙、等。其中包括盛酒器、饮酒器、煮食器、盛食器、盛水器、和取水器等。各个不同时期的制作,不论是器形或纹饰,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商、周青铜器制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器形和纹饰的构成上,是运用对称、连续等富有装饰性的艺术手法,用变化多样的曲线、弧线,构成各种形象的浮雕、线刻。不论是器形整体或是纹

饰部分,都显示出浑朴、庄重的性格和精致、瑰丽的气质,但同时也具有威严、神秘的气氛,从分反映了当时奴隶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审美观点。中国古代青铜器有着极度庞大的数目,但是享有盛誉并非以数量取胜,关键在于它的质量。中国青铜器精品极多。尤其在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制造处于顶峰阶段。此时的青铜器精品极多,以其制作精湛、形制瑰异、花纹繁缛、富丽堂皇而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和精湛的工艺。也就是这样,中国的青铜器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篇章,也留给了中华炎黄子孙丰富的瑰宝,留下了感叹和敬佩。历史的成就是在中国工艺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工艺的伟大能量在历史的见证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由于其特有的自然条件与历史原因,有幸保留了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青铜器是古代劳动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发明,它不仅标志着人类生产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凝聚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绛县横水墓地。200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绛县横水发现了西周墓葬群。经过数年田野考古,发掘了1299座墓葬,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器,其中铸有铭文的青铜器多达百件。 ——黎城墓地。山西东南部的黎城,早年就有商代至西周青铜器发现的零星报道,科学的考古调查也证实了黎城县的城西分布有商至西周

西周的青铜文化(二)

春秋时期的青铜文化 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开始向封建制过渡,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兴起,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相继称霸。此时,铁器开始逐步应用,随着各诸侯国地方经济的发展,各地方的青铜文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地方性的青铜文化。到了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次高峰,青铜工艺灿烂辉煌,分铸法有了高度发展,失蜡法出现,镶嵌金银及红铜等工艺也有所提高。媵(yìnɡ,随嫁)器铭文有了较大发展,反映现实生活的宴乐、狩猎及水陆攻战纹出现。并且列国城市,尤其是各大诸侯国的都城都有所扩展。 不仅如此,在春秋时期诞生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同时还产生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杰出成就。 一铁器开始逐步应用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商代已经发现了用陨铁加热锻打制作的铁刃铜钺,这是中国古代人民对铁的最初认识与利用。根据考古发现,到了西周末期和春秋初期,人工冶炼制造的铁器开始出现。例如1990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的玉茎铜芯铁剑,经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冶金史研究室检测鉴定,确认是人工冶铁制品,系用块炼法锻制而成。又如1978年在甘肃灵台景家庄春秋初期墓葬中出土的铜柄铁剑,剑叶残长9厘米(原长约20厘米),亦为块炼法制成。块炼法是将铁矿石在约1 000℃的较低的温度下,在固体状态下,用木炭进行还原而得到铁的方法,需要再经锻打除去杂质才能制作器物。到了春秋晚期,出现了用白口铸铁制作的铁器。例如1976年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墓葬中出土的铁鼎,残高6.9厘米,经鉴定为白口铸造生铁。白口铸铁是用铁矿石在1 146℃的高温下,在液态状态下,用木炭进行还原得到的铁,一般含碳量在2%以上。白口铸铁的出现是与当时青铜冶铸业的高度发展分不开的。白口铸铁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它能用来铸造各种铁器,使铁器开始能够较广泛地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在推动生产发展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上述考古发现说明,中国使用生铁的时间比欧洲早1800余年,这也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大贡献。此外,在长沙杨家山同墓中还出土了一柄铜格铁剑,残长38.4厘米。经金相鉴定,系含碳约0.5%的中碳钢,组织比较均匀,十分坚硬,可能经过高温退火处理,说明当时已产生了块炼渗碳钢。总之,春秋晚期铁器的开始逐步应用,尤其是坚硬的钢铁工具的出现,不仅极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给各种手工业,包括青铜冶铸业提供了坚韧的工具,促使各种手工业,包括青铜冶铸业有了新的飞跃。 二青铜工艺的灿烂辉煌 春秋时期,尤其是到了春秋中、晚期,青铜冶铸业的规模与技术有了一次新的巨大的发展。首先,青铜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址,已采用竖井与平巷等结合进行回采,每座冶铜炉日产铜300公斤以上。根据遗存的炼渣估计,这里曾冶炼出8万—12万吨铜。据此推论当时全国的铜产量当是十分巨大的。 其次,范铸法有了新的发展。青铜器胎壁变薄,趋于轻巧。1959年开始发掘的山西侯马牛村古城南晋国铸铜作坊遗址,面积达20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屋、熔铜炉、烘范窑、工作场地、水井、窖穴等;出土陶模、陶范五万余块,其中配套的达百余件,有鼎、壶、鉴、钟、、戈、带钩、车及货币空首布等。通过研究发现此时陶模与陶范多系分制、组装而成,外范上的花纹也是采用一块单元花纹的陶模在外范上连续印制而成,这样不仅使产品规格化,而且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且,此时分铸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分铸法就是将器物的附件,例如耳、足、提梁等预先铸好,然后将其嵌入器身的范中,最后再浇铸器身,使附件和器身铸合在一起。或是先铸好器身,然后再在其上铸接出附件。春秋莲鹤方壶(河南新郑出土)分

博物馆高清藏品,西周时期铜器篇

博物馆高清藏品,西周时期铜器篇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这是一组西周时期的柞钟,于1960年于陕西扶风县齐家村出土。钟,青铜打击乐器,分特钟和编钟两种,单独悬挂的叫“特钟”,大小相次排列的的叫“编钟”,西周早期一组三枚,以后发展为十几枚,柞钟为一组八枚,是迄今为止已发现西周编钟枚数较多的。钟主要敲它的下部和中间部分,圆钉主要起调节音律的作用,不过当时的编钟只能发五种音,即:do re mi so la 没有fa 和xi ,这也是现在词语“五音不全” 的来历。西周早期鱼季卣 1980年出土于宝鸡市茹家庄M4号墓,通梁高27.3厘米,口径12.8×15.6厘米,卣盖、卣身两处饰带状夔龙、夔凤纹,纹饰细密,这种装饰风格在西周铜器中非常罕见,更奇特的是支承卣体的是四个扁形兽足而不是通常所见的圈足,这在西周青铜器中也属于孤品。西周中期茹家庄车马坑出土车器西周中期几父壶 1960年出土于扶风县齐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高59厘米,口径16厘米,腹深44厘米,重16.7公斤。盖上置圈形把手,把手中心饰团鸟纹,外壁饰弦纹,盖沿饰共目仰伏夔龙纹,盖匣子口深长。颈饰连波宽带纹,上下腹部亦饰有峰有谷的宽体连波环带纹,谷处填饰大兽面,山凹处增饰连

尾双夔龙。圈足饰斜角夔纹。腹上有铺首衔环,铺首为兽首,饰二螺角,环体饰鳞形纹。颈内壁铸铭文57字。几父壶的形制规整,造型大气,尤为特异的是腹部的波曲纹凸棱有力,在西周青铜器中极为少见。饮酒用爵(西周早期)西周中期师丞钟 1974年出土于扶风县黄堆镇强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通高76.5厘米,甬长25.5厘米,铣间43厘米,鼓间29.5厘米,舞修35.5厘米,舞广25厘米,重90公斤。饰兽面纹,旋似环形。舞饰窃曲纹,篆间饰斜角鸟纹,鼓间饰云纹及立鸟纹。钲与鼓间铸48字铭文。 铭文比较简单,大意就是师丞为祭祀先祖,作出大钟,用以祈求长寿多福。但这件青铜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一件西周青铜钟,仅仅比现存纽约的大镛钟小一点。双耳铜杯,酒器。西周时期,两边是对称的镂空云纹耳。 以下内容由情枭的黎明于2012-7-28 17:32 补充1965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张家坡村西周墓地,通高14厘米,口径8.5厘米。直口,腰部微束,中有一道箍棱。两侧有对称的镂空云纹耳。置极繁于极简之中,具有独特的设计感。 饕餮纹四足鬲lì 商代晚期,通高23.41厘米。1981年陕西城固县龙头镇出土,烹饪器。直口,宽沿外折。四足鬲鼓腹分为四裆,形成

贵州独山巴年锑矿床硫_铅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_沈能平

第 33 卷 第 3 期 2013 年 9 月 文章编号:1000-4734(2013)03-0271-07
矿 物 学 报 ACTA MIERALOGICA SINICA
Vol. 33, No.3 Sept., 2013
贵州独山巴年锑矿床硫、铅同位素特征及其 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沈能平 1,苏文超 1,符亚洲 1,徐春霞 1, 2,阳杰华 1,蔡佳丽 1
(1. 中国科学院 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2;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摘 要:贵州独山巴年锑矿床是华南锑矿带代表性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独山组地层之中。本文 对该矿床辉锑矿的硫、 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 辉锑矿的 δ34S 值变化范围为-5.4‰~-1.2‰, 平均-4.2‰,计算获得成矿流体中总硫的 δ34SΣS=0.1‰,显示岩浆来源硫的同位素特征。辉锑矿铅同位素组成 变化范围较窄:206Pb/204Pb 为 18.561~19.156,平均 18.813;207Pb/204Pb 为 15.703~15.769,平均 15.734;
208
Pb/204Pb 为 38.573~39.207,平均 38.906。绝大多数样品中矿石铅为正常铅,具有华南区域性铅同位素组
成特征。我们认为巴年锑矿床成矿金属元素锑除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泥盆系外,基底地层也可能提供了部分 成矿物质。 关键词:辉锑矿;硫同位素;铅同位素;成矿物质来源;巴年锑矿床 中图分类号:P597;P61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沈能平,男,1979 年生,博士,副研究员,矿床地球化学专业,主要从事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 理论研究. E-mail:shennengping@https://www.doczj.com/doc/ca8033605.html,
黔东南独山锑矿田是贵州省除晴隆县外锑 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属于三都-丹寨汞锑成矿 带的南延部分,目前该锑矿田已发现包括半坡 (大型) 、巴年(中型) 、蕊然沟(小型)等锑矿 床(点) 、矿化点近 20 处。前人对该区锑矿地质 地球化学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其成矿物质 但独山地区从下 主要来源于赋矿的围岩地层[1-3], 、丹林组 中志留统至中泥盆统的翁项群(S1-2wn) 、龙洞水组(D2l) 、邦寨组(D2b) 、独山 (D1dn) 组(D2d)均有锑矿(化)体产出,赋矿围岩时 代跨度较大,难以有效制约物源。本次研究以巴 年锑矿床最主要的矿石矿物 —— 辉锑矿为研究 对象,系统测试了其硫、铅同位素组成,利用硫、 铅联合示踪优势,进一步分别探讨了其硫源和成 矿金属锑的来源。
1 矿区地质概况
巴年锑矿床是独山锑矿田内代表性锑矿床
收稿日期:2012-09-24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编号:黔科合 J 字[2009]2249、 [2008]2227 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972072) ;中国科学院 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Q04-05)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 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
之一,其位于环“江南古陆”南西端,产于独山 箱状背斜轴部南西倾伏部位。矿区出露地层主要 为中泥盆统独山组(D2d)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碎 屑岩,与下伏地层中泥盆统邦寨组(D2b)为整 合接触(图 1) 。按岩性不同,独山组自下而上可 、宋家桥段(D2d2) 划分为三段:鸡泡段(D2d1) 和鸡窝寨段 (D2d3) 。 其中宋家桥段按其岩性组合 特征又可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下亚段(D2d2-1) 为中至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质灰岩或灰 岩透镜体;上亚段(D2d2-2)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 互层,是巴年锑矿的主要赋矿层位。矿区内未见 岩浆岩出露。北北西向的独山箱状背斜和半巴断 裂、打鱼河断裂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矿化沿 背斜轴部分布,主断裂的旁侧构造和层间破碎带 为容矿构造。矿体的大小和富集程度与构造的产 状和发育程度有关,断裂组平行、交汇、膨胀地 段均是富矿体的产出部位。 巴年锑矿床矿化范围大,但矿体小,变化较 大,与围岩界线大多为突变关系。矿区虽具多层 赋矿特点,但在垂向上很少有矿体重叠出现。每 个矿化体包含若干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 等缓倾斜顺层产出, 与岩层产状一致, 倾向南西,

三江地区两类古陆成分的铅同位素组成——Ⅰ_碳酸盐岩类

三江地区两类古陆成分的铅同位素组成 ———Ⅰ.碳酸盐岩类3 1999年1月10日收稿. 3国土资源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No.95-02-001-02)资 助.徐启东 夏 林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 摘 要 根据铅同位素组成, 西南三江地区前中生代的碳酸盐岩可分成具高放射性和低放射 性成因铅同位素特征的两种类型,其数值范围和样品的空间分布都可分别与已知的冈瓦纳和劳亚古陆群的铅同位素组成对比.运用不同古陆群显示的块体铅同位素组成差异作为标志,判别兰坪盆地中以灰岩和细碎屑岩组成的上三叠统可能不是中生代兰坪盆地的沉积产物,而是新生代早期从盆地西部冈瓦纳古陆群中逆冲推覆过来的构造岩片.关键词 冈瓦纳古陆,劳亚古陆,铅同位素,兰坪盆地,特提斯.中图法分类号 P597第一作者简介 徐启东,男,副教授,1957年生,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1994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矿床学、地球化学和流体地质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0 引言 西南三江地区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部,记录了劳亚和冈瓦纳两大古陆群裂解、古陆碎块间相互作用、拼合和隆升的地质历史.经过多年的研究,已 经建立起了由4条板块结合带和其间的陆块所构成的基本构造格局[1].它们实际上是由不同时期的陆 块碎片和洋壳、弧系物质拼合与叠置在一起的“岩 片”组合,反映了劳亚和冈瓦纳古陆之间多弧-盆系的演化、消亡和拼合过程[2,3].两个古陆群的碎片在三江地区交错分布,极大地影响了对造山带地层系统的建立、特提斯演化的细化和这一重要成矿域成矿物质聚散规律等问题的进一步认识. 不同陆块化学成分的不均一性,同一陆块地幔和地壳中某些元素及同位素组成的继承演化关系和块体效应,提供了分辨和区分不同古陆系统及其碎片的途径[4~7].其中铅同位素的块体效应明显,不同源区演化形成的地块岩石具有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只要识别和建立起了相应的铅同位素标志,就可以鉴别岩片的不同归属[8~11].笔者对本区及邻区主 要岩石类型的铅同位素资料的整理表明,碳酸盐岩类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显示了明显的块体差异,可 与已知的冈瓦纳和劳亚古陆的铅同位素组成对比, 可作为建立本区两类古陆群岩片综合地球化学标志的基础.1  两类铅同位素组成粗线条地看,三江地区冈瓦纳古陆群与劳亚古陆群的界线大致以澜沧江板块结合带为界[2] .为寻找两大古陆群的差异,选择了该结合带东西两侧,可能分属不同古陆群岩片的前中生界碳酸盐岩类样品数据:属于冈瓦纳古陆群的包括德钦南佐下二叠统 灰岩[12],澜沧老厂中上石炭统大理岩和西盟新厂下古生界大理岩 [13] ,共计7组数据;属于劳亚古陆群(扬子陆块西缘)的包括中咱地块中纳交系、 三家村上寒武统灰岩和白云岩、 杠日隆上二叠统灰岩[12,14](哀牢山1个样品归入其中)、 川西会东、会理、甘洛上震旦统大理岩 [15] ,共计13组数据.它们都是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测试数据,可靠性较高. 将上述数据投入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澜沧江结合带两侧的前中生代碳酸盐岩类岩石分布于图 中不同的区间.东侧的碳酸盐岩以相对低放射性成 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w (206Pb )/w (204Pb )=18.110~18.471,w (207Pb )/w (204Pb )=15.260~ 第24卷第3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Vol.24 No.31999年5月 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May 1999

先秦时期青铜器艺术发展史

青铜器艺术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青铜器的起源、冶炼和铸造 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阶段,即出现了红铜或黄铜锻打而成的刀、锥、凿、铲等工具和青铜铸造的铜镜。到夏、商、周时代,青铜冶炼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因此这一阶段有青铜时代之称。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春秋以后,除了模铸法之外,还逐渐发展了失蜡法、焊接法、冷锻法和热锻法等,并应用了金银错、蚌泡镶嵌、髹漆彩绘等新型装饰工艺。 青铜器的品种、用途和青铜器礼制 商代晚期已形成了较完备的青铜器种类:

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发展 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期,也是青铜器时代初 期。 代表器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有戈,戚,爵,铃, 嵌绿松石的兽面纹饰牌。 该时期特点:青铜器种类不多,器型较小,质地单薄,纹饰尚不发达。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是奴隶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青铜艺 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 代表器物:郑州杜岭出土饕餮乳钉纹方鼎 该时期特点:造型规整庄重,器壁较薄,纹饰简洁疏朗。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型丰富,流行的纹饰有:饕餮纹(或称兽面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象纹、鹿纹、牛头纹、蝉纹、人面纹等。通常在云雷纹、地纹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题纹样,铭文简短,多系几个字的族徽图像。 代表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龙虎纹尊,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虎耳四足大铜鬲瓦 该时期特点:气魄雄伟,种类丰富。形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青铜工艺沿袭商 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纹饰加深了写实的程度,威严气势逐渐减弱,酒 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lead isotope geochemistry 研究自然物质中铅同位素的丰度、变异规律及其地质意义。自然界铅由204Pb、206Pb、207Pb和208Pb4个稳定同位素组成,它们的丰度分别为1.4%、24.1%、22.1%和52.4%。204Pb是非放射成因的,206Pb、207Pb、208Pb是由238U和235U 和232Th 3个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经过一系列α、β衰变后最终形成的稳定同位素。这3个衰变系列可分别用下列简化式来表示: 238U→8α+6β-+206Pb 235U→7α+4β-+207Pb 232Th→6α+4β-+208Pb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主要用于研究含放射性元素极低的矿物或岩石中的铅同位素组成。这些铅同位素组成自矿物或岩石形成之后不再发生变化,即不再有放射成因铅的加入,如方铅矿、白铅矿、长石、云母等及其所形成的矿石和岩石中的铅均属此类,把此类铅叫做普通铅。根据普通铅的演化历史和源区性质可分为单阶段铅和多阶段铅。 单阶段铅是指封闭体系中铅同位素组成保持恒定。如果一组样品是同源的,那么,它们的铅同位素比值如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等应该也是相同的。多阶段铅是指开放体系中普通铅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这种铅曾与具有不同U/Pb、Th/Pb比值的体系伴生过,而且铅在这些体系中存在的时间也各异,因此,铅同位素比值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追索这种铅的复杂历史,已建立了多种数学模式。 通过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不仅可以确定成矿时代(见区域成矿学)或模式年龄(按照某种理论模式确立的公式计算年龄),而且还可判断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例如根据铅同位素组成及其特点,认为成矿物质的最初来源可分为幔源、壳源和混合来源。207Pb/204Pb比值或μ值(238U/204Pb)高的铅来自上地壳,低μ值的铅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造山带(岛弧)铅被认为是地壳铅与地幔铅混合的结果。再如,矿床是单成因还是多成因、成矿物质是单一来源还是多种来源等问题均可利用铅同位素比值来判断。

古代青铜器图解

青铜器图解 青铜器的器类 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工具、车马器等八类(1)食器 a、烹煮盛食器: 鼎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解字》 毛公鼎后母戊鼎鬲lì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甗yǎn、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簋g uǐ、是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 利簋 在对武王克商年代的天文学推算中,有一件青铜器的铭文提供了重要依据,这就是有西周第一青铜器之誉的利簋。利簋,1976年3月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深腹,双耳有珥,作兽首口衔鸟头状,圈足下有方座。器腹及方座饰兽面纹、龙纹,圈足饰龙纹,均以雷纹为地,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2字,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当头的早晨灭亡了商。辛未那天武王在阑地,赏赐青铜给有司(官名)利,用来作祭祀祖先檀公的宝器。这段铭文的重要意义在于印证了《尚书·牧誓》、

《逸周书·世俘》及《史记·殷本纪》等古代文献中关于武王克商在甲子日,又恰逢岁星当空的记载。官员利因参与克商之役受赐而作此器,时间在克商后的第七天,故利簋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西周青铜器。此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簠fǔ、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西周伯公父簠丰白簠盨xǔ、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 兽叔盨“伯多父”盨 敦duì、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就饪食器总体的发展变化而言,与鼎中盛肉食相配套的盛饭食的器物,西周是簋,春秋是敦,战国以后则是盒。《礼·名堂位》载:“有虞氏之两敦。”说明其很早就已经从盛储器演变成为礼器。 豆盛食器和礼器。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 铺pù铜器名。豆属。其上为一平的直壁浅盘。铺与豆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细长的把柄,在盘下连铸一较宽的高圈足 瑚古宗庙盛黍稷的礼器 b、抑取器 匕挹取食物的匙子,考古发现匕常与鼎、鬲同出。青铜匕最早见于

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

商 周 时 期 青 铜 器 夔 龙 纹 样 报 告 姓名:张恒 学号:1501801010 班级:15级视觉传达2班

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 摘要:夔龙纹在商周青铜器中是仅次于饕餮纹的主要纹样之一。它直接反应出了商周时期人神交感的巫术观、吉祥祈愿的美好祝愿、君权神授的力量感和凝重古朴的审美观。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作为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器物种类,具有古朴典雅,神秘凝重的艺术特点。夔龙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纹样之一,以它独特的审美面貌地位仅次于饕餮纹,比文字更加直观的反映商周时期的历史风貌和审美意味,有助于我们深入的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人文思想。 一、夔龙纹的艺术形态: 夔龙是传说中单脚的龙。《说文》:“夔,即魅也,如龙一足,从文,象有角手人面之行”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夔,神魅也,如龙一足”。也有称夔龙为“肥遗”。又传说夔龙是虞舜时期两位大臣的名字,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因此,夔龙不仅是作为一种象征权力的神兽,同时还象征着受人们崇拜的正直有才干的大臣。从纹样上来看,夔龙是一种单脚龙形的怪兽。 商代夔龙纹饕餮纹 夔龙属于龙类,夔龙纹是龙纹的一种形式。在商代早期,由于社会、军事和宗教因素,饕餮纹一直作为主体地位出现在青铜器上,起到祭祀天地神明、标榜君权神授、震慑百姓的作用。这个时期夔龙纹作为辅助图形,是在饕餮纹两侧经常出现的两个蛇形的适合纹样,这种图案经常是长条、单足、头部向下、嘴巴张开,这就是夔龙纹的雏形,有稚拙感,在其中多填以云雷纹。随着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纹饰开始有了复杂的变化,到商周中后期,夔龙纹渐渐从辅助转为一种单独的纹饰,以长条形的身躯为主,两唇上卷或一上卷一内卷,一足,当侧面描写时,四足则表现为两足,两足表现为一足,这个时期的夔龙纹装饰繁缛而富丽。而到了西周时期,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青铜器功能的变化,西周时期雕刻夔龙纹的青铜器数量明显多于商时期。兽面纹逐渐退出了青铜器的历史舞台,而这一时期夔龙纹便越来越多的活跃在青铜器上面,样貌则变化为回首形,呈S状。

商、西周青铜器异同

商代青铜器与西周青铜器的异同 商代分为商代前期和后期,这两个时期的差别很大,必须分开说 商代到西周时期青铜器合金成分变化一览表 商代前期: 容器 锡青铜:含锡量较夏代增长但仍属中等 三元青铜:锡铅含量较低或中等。高铅存在。铜器中铅含量高多高于锡 工具:(仅盘龙城一件)含锡量中等,铅较低 商代后期: 容器: 锡铜器:为主要成分,以含锡量高与中高等偏高者为多 三元青铜:地位次于锡青铜,其中以高锡与含锡量中等偏高为绝大多数,铜器锡含量多高于铅 铅铜器:少量,含铅量多较高 武器: 锡青铜:为主要成分。含锡量中等偏高者为多 三元青铜:较少,含锡量多较低 铅青铜:为另一主要成分。高铅与含铅量中等者为多 工具: 锡青铜:较少,含锡量高 三元青铜:为主要成分。含锡量高而含铅量低者为多 西周 容器: 锡青铜:地位次于三元青铜,以含锡量高与中等偏高者为多 三元青铜:为主要成分。高锡与含锡量中等偏高者为多,铜器锡含量多高于铅武器: 锡青铜:教师和,含锡量皆中等 三元青铜:为主要成分,含锡量较低或中等,含铅量较低、中等或高 铅青铜:较少。含铅量皆高。 从器类、文饰、铭文等来看,商代青铜器分早中晚三期 商早期: 器类:爵、斝、盉、觚、鼎、盘、罍、鬲 文饰:饕餮纹为主纹 饕餮尾部上卷细线条,线条简单,平雕效果 粗线条(类似浅浮雕) 有乳丁 文饰风格: 简单质朴 单层花纹 浮雕 高浮雕牺首装饰

铭文:出土文物尚无铭文 商代中期:(武丁之前) 器形:鼎、斝、爵、觚、罍、瓿、卣、盘、(新器类是卣和瓿) 文饰:纹饰向细密、繁复方向发展 出现了高浮雕 继承商早期的线条 新出现了鱼纹、龟纹 商代晚期:(武丁以后) 器形:新出现器形甗、尊、斗 文饰:饕餮纹为主,渐渐流行尾部下卷的饕餮纹 出现蝉纹、勾连云雷纹、夔纹、小鸟纹 文饰风格:前段饕餮纹与蝉纹等图案开始用云雷纹衬地作底,中段文饰细密化,出现“三层花纹”(即地纹、浮雕和浮雕上的花纹),器身饰扉棱,办扳部、提梁两端饰兽首 铭文:包括祭祀的日名、庙号、族名和作器者名 西周青铜器 器形: 西周早期: 鼎、簋、爵、觯、觚、尊、卣、 斝觚由必出到少见,罍亦不多见 爵觯是西周早期墓葬中独特的组合形式 西周中期:爵、觯、尊、卣已经不见,壶成为唯一酒器 单纯的食器组合中,鼎簋组合成为主流 西周晚期:簠、盨出现,反映了食器的分工更加细 匜出现并取代了盉 文饰: 西周早期早段:继承商代特点 早期晚段:向素朴发展 中期早段:出现S形顾龙纹、大型凤鸟纹、网纹等新文饰 中期晚段:素朴风格,商代繁复的扉棱减少,集群纹饰演变为文饰带 铭文: 字数量增多,内容多为克商建邦、平乱、分封、征伐等政治内容,字数最多的青铜器毛公鼎就属西周晚期,499字

商周时期青铜器是如何铸造的

商周时期青铜器是如何铸造的? 商周的先民,采用范铸法铸造出了许许多多青铜器,在学界没有争议。采用范铸法的工艺概念,是在陶模上夯制泥范,在学界似乎也没有争议。明显有争议的问题在于,模是什么样的模?是整体雕塑的模?还是分型制作的模?整体模在商代有没有这种雕塑技术?分型制模又是怎样分型?纹饰是怎样制作的?是制作在模面还是制作在范面?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在对商周青铜器范铸工艺的研究中,并没有共识。 商代早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由于表面纹饰多是凸起较高亦较为复杂,因此被看作是较高的艺术品。其纹饰的制作技术,也被看作是具有高超绘画或雕塑技艺的人制作的。包括笔者在内,并无人否认这些青铜器为精美的艺术品。但问题在于,商周时期的范铸工匠,真的都具有雕塑与绘画的高超艺术技能吗? 为了探索商早期至西周青铜器的造型方法,以及青铜器表面的纹饰制作技术, 2007年4月-2009年4月,我们断绪对商早期斝、商晚期鼎、簋及西周早期尊做了范铸模拟实验,共历时两年。制作模具数十个,制作泥范数百块。 在这里,首先需要明确范铸模拟实验的概念性问题,模拟实验的目的,是为澄清当时的工艺技术,以及工艺技术与铸件的关系,不是为复制出一模一样的青铜器。这就意味着范铸模拟实验必须从零开始,不能用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当模翻制。如果我们在出土的青铜器表面翻制,不论采用何种工艺进行铸造,都属于复制,即使我们铸得与出土原件一模一样,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这是因为,器物的型是商周的先民创造的,我们没有经过原始的造型,无从认识商周先民是怎么一步步制作出模的型,也就无从了解先民的造型思想,后面翻范的工艺就更没有实际的意义。这样翻制的纹饰,亦是商周先民的创造,我们又没有经过纹饰创造的制作过程,将同样解释不了商周青铜器纹饰的制作工艺。所以,这种实验充其量只是属于复制性质,不能从根本上说明商周范铸工艺中的问题。 为了探索商周的范铸工艺,我们不在出土实物上拓模,完全从零开始设计器物的几何形状,采用当时具备的工艺技术,从制作原始模【1】开始,经翻阴模、翻阳模到夯制泥范及在范

1西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1西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推动棉纺业发展的元代女工艺家是___________。 3四神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原始陶器的成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康熙时彩瓷最重要的品种是________,雍正时彩瓷最有成就的品种是 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玉璜、玉琥被古人称为“六器”。 7明代的工艺美术体系,明显地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体系。 8唐三彩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三种色釉,此外也有涂______色釉的。9汉代铜灯的形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清代五大名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写出以马为题材的两件工艺美术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仰韶文化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代表。 13元代的丝织品中织金最为著名,称为_____________。 14宋代五大名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宋代民间瓷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1.饕餮纹几何纹云雷纹 2.黄道婆 3.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4.用手捏塑法泥条盘筑法轮制法 5.五彩粉彩 6.玉璧玉圭玉琮玉璋 7.实用的民间工艺美术观赏的宫廷士大夫工艺美术 8.黄白绿黑 9.豆形灯、雁足灯、人形灯、兽首形 10.苏(顾)绣湘绣粤绣蜀绣瓯绣 11.马踏飞燕舞马衔杯银壶 12.人面鱼纹盆鹳鸟鱼石斧

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

一、前言 自然界中任何形式的铅都是由非放射性成因的204Pb和放射性成因的206Pb、207Pb及208Pb混合组成。受冶炼技术所限,古代青铜器所使用的铜、锡、铅金属原料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铅。这些含量不等的铅主要来源于各金属矿床中的含铅矿石。由于地球上各金属矿床的地质年龄和形成环境中所含的铀、钍浓度完全相同的几率很小,因而不同地区金属矿床所含的铅同位素组成亦各有差异[1]。而矿石在开采、冶炼及熔铸等青铜生产的物理、化学过程中,铅同位素组成也几乎不产生变化。因此,当古人使用同一产地的金属矿料铸造一批器物时,它们所含铅的同位素比值便具有相同的特征[2]。所以,通过比较不同时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便可了解一定历史时期青铜业金属原料供应地的变迁和变化情况[3]。 横水西周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以西约11公里的横北村之北,南北约长200米,东西约宽15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4]。2004~200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鼎、簋、甗、盘、盉、鬲、觚、爵等西周铜礼乐器180余件,从铜器铭文、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级别可知,该墓地为西周时期倗国国君、夫人及其国人的墓地[5]。本文对横水西周墓地部分青铜器和锡器的金属残片进行了铅同位素比值测试分析,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使用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其金属原料的来源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探讨。 二、实验部分 1.检测分析 首先采用电离沉积法对样品中的铅进行提取,随后使用ISOPROBE-T热电离质谱仪进行铅同位素比值测定,分析结果详见表1。为使检测数据准确和标准化,以便与其它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中穿插测定了NBS-981国家标准铅样品。实验精确度:207Pb/204Pb和206Pb/204Pb分析误差为0.002;208Pb/204Pb分析误差小于0.003。此外,使用ED-XRF对样品的铜、锡、铅含量也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结果一同列入表1中。 XRF分析结果显示:16件青铜样品的材质可分为纯铜、锡青铜和铅锡青铜三类。其中,铜金属器1件,含锡1.24%,含铅1.09%。锡青铜器6件,含铅量为0.42~1.79%,平均为0.91%。铅锡青铜器9件,含铅量为2.47~17.21%,平均5.33%。2件锡器均为纯锡器,含锡量为98.12~98.22%,平均值为98.17%,铜、铅微量,均在1%以下。 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显示:16件青铜样品,仅JHM2531:13铜提梁卣为高放射成因铅,其余均属普通铅。15件普通铅青铜样品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207Pb/206Pb、208Pb/206Pb数值范围分别为17.394~18.442、15.482~15.604、37.662~38.520、0.846~0.890和2.089~20.163。2件锡器中铅也属普通铅,其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208Pb/206Pb、207Pb/206Pb数值范围分别为18.319~18.547、15.626~15.699、38.510~38.777、0.846~0.853、2.091~2.102。 2.铅同位素比值特征 为探索各类样品铅同位素比值的数值特征,使用Origin软件绘制了不同材质青铜器及锡器的铅同位素比值数据箱式图(图一~图五)。不难 绛县横水西周墓地 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 南普恒马江波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及U-Th-Pb法年龄测定

铅同位素主要特性及其在地质科学研究中 的应用 摘要:本文前半部分简要概括了铅及铅同位素的主要化学特征。在后半部分,列举了铅同位素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若干应用:比如地质年龄测年以及测年中应该注意的内容;铅同位素演化与构造环境;区域铅构造-地球化学省;铅同位素的地质示踪作用等。 关键词:铅同位素 U-Th-Pb测年同位素演化与构造环境同位素示踪 一、铅及铅同位素的主要特征 (1)铅的主要特征 铅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之一,原子序数为82,原子量为207.2,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第ⅣA族。铅属亲硫元素,但它除具有亲硫特性(形成方铅矿)外,还具有亲氧特性。后者表现为铅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某些硅酸盐矿物中。铅能与钾、锶、钡、钙等产生类质同象替换,是因为他们的离子半径相似,铅为1.32?、钾为1.33?、锶为1.27?、钡为1.43?、钙为1.06?。此外,在许多火成岩,特别是花岗岩的硅酸盐矿物中,发现有微量铅,它们可能是以Pb2+离子形式存在的。 一般而言,从橄榄岩到花岗岩,随着岩石中SiO2含量增加,铅平均含量0.2×10-6逐渐升高至22.7×10-6。这种相关现象主要同岩浆演化过程中,硅与钾密切共生,而铅与钾的离子半径又十分相似有关。 (2)铅同位素主要特征 铅同位素的种类 自然界中铅有8种同位素,其中4种是放射性同位素,4种是稳定同位素。 4种放射性铅同位素是:210Pb,211Pb,212Pb和214Pb,它们分别是3个衰变系列的中间产物,即铀系中的210Pb和214Pb。铀锕系中的211Pb和钍系(中的212Pb。除半衰期较长的210Pb(T=22.3a)可用于测定100a以内近代火山作用的年龄外,其他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由于半衰期很短,在地质上应用不广。 铅的4种稳定同位素是:204Pb,206Pb,207Pb和208Pb。其中,204Pb是非放射成因铅,迄今还未发现它的放射性母体同位素,因此它可能是在元素合成的过程中产生的。最近有资料表明,204Pb本身也是放射性同位素,只是因半衰期特别长(T=1.4×1017a),因而与地球年龄(4.5×109a)比较,204Pb实际上是一个稳定同位素。自地球形成以来,204Pb的总量保持恒定,因此,通常将204Pb作为地质体中是否存在非放射成因铅的标志。 206Pb,207Pb和208Pb有两种来源:一是在元素合成过程中形成的,它们是非

铅硫同位素在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应用

一第39卷第2期物一探一与一化一探Vol.39,No.2一一2015年4月GEOPHYSICAL&GEOCHEMICALEXPLORATIONApr.,2015一 doi:10.11720/wtyht.2015.2.26 胡树起,刘崇民,马生明.铅硫同位素在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5,39(2):366-370.http://doi.org/10.11720/wtyht.2015.2.26HuSQ,LiuCM,MaSM.Theapplicationofleadandsulfurisotopestogeochemicalexploration[J].Geophysical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2015,39(2):366-370.http://doi.org/10.11720/wtyht.2015.2.26 铅硫同位素在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应用 胡树起,刘崇民,马生明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一065000) 摘要:铅硫同位素用于地球化学勘查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三为进一步证实其在多金属矿床勘查中的作用,选择热液铅锌矿床开展铅同位素追踪深部矿体试验,选择斑岩型铜矿床开展硫同位素识别矿化蚀变分带试验及δ34S垂向变化规律探讨三试验结果表明,铅同位素组成和三维拓扑V值可预测深部矿体,由上而下,数值增高预示着深部还有矿体;水平方向上,δ34S均值由高温蚀变区到低温蚀变区呈现出增高的趋势,此特点可用于鉴别矿化蚀变分带; 垂直方向上,矿体δ34S均值总体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若不同层位(标高)的岩石性质及其硫同位素背景存在差异,当其与成矿溶液叠加后,可导致δ34S均值呈跳跃式变化三 关键词:铅同位素;V值;硫同位素;δ34S;蚀变带;地球化学勘查 中图分类号:P632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1000-8918(2015)02-0366-05 一一利用同位素对多金属矿床进行地球化学勘查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研究工作,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太多,文献报道多以铅硫同位素为主三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勘查始于20世纪60年代,Cannon[1]等提出了铅同位素模式法二血型铅法和分带关系法等用以评价矿床;70年代以来,Doe[2]二Gulson[3]二芮宗瑶[4]二Foley[5]和Huang[6]等先后应用铅同位素打靶法,作为评价未知区有矿二无矿的标准;1994年,何厚强[7]研究了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成矿元素之间的关系,肯定了其在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的作用;1993年,朱炳泉[8]提出了铅同位素三维空间拓扑投影特征值的数据处理方法,在隐伏矿预测评价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三 国内外应用硫同位素找矿的案例也有相应的报导三2007年,Paul[9]对加拿大的一个Cu?Zn块状硫化物矿床,从统计学上用硫同位素区分了贫铁硫化物带和Cu?Zn块状硫化物矿体;于凤金[10]等通过对辽宁清原地区铜锌矿床的研究发现,矿体δ34S(?)值由浅至深增大,矿床的δ34S(?)值小于1,而矿点中的δ34S(?)值大于1三一些研究指出,成矿的早期和晚期,成矿溶液物质之间的同位素组成并没有完全达到平衡,显示出越往后期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越大的特点[11]三因此,可利用硫同位素的这种特点进行矿化蚀变带划分三 以上简要介绍了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勘查的初步成果,目前该方法尚处在试验摸索积累资料阶段,真正用于金属矿勘查还需要大量的试验研究三为进一步确定铅硫同位素在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勘查中的作用,笔者选择铅锌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开展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勘查研究,其中铅锌矿应用铅同位素组成和三维空间拓扑投影特征值开展了矿体深部追踪的试验工作,斑岩型铜矿应用硫同位素比值进行了矿化蚀变带识别和矿体δ34S垂向变化规律探讨三 1一铅同位素勘查应用研究 铅有四种稳定同位素:204Pb二206Pb二207Pb和208Pb,其中204Pb为非放射性成因,其丰度不变,而206Pb二207Pb和208Pb的构成既包含原始铅,又包括通过238U二235U二232Th衰变而不断增加的放射性成因铅[12]三研究证明,热液型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普遍具有壳幔相互作用,导致成矿作用引起元素分异,在矿化前缘和浅矿形成铅同位素值很高二变化范 收稿日期:2014-05-2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B05B00)

先秦青铜器的发展状况简介

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11级2011-2012学年下期 《美术欣赏》课程试卷 戏文系系(院)2011 年级戏文专业 姓名:夏强学号:20111510057(11326) 授课教师:周昊试卷类型:A卷(√)B卷() 先秦青铜器的发展状况简介 内容摘要:先秦青铜器在夏代初步形成,经过商代前期迅猛发张,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代达到巅峰,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以及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奴隶制的瓦解,青铜铸造不再为王室所垄断,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这才是真正的“青铜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青铜器、发展状况、时代特色 一夏朝青铜器 公元前21世纪~17世纪,是夏代奴隶社会的形成期,也是青铜器的形成期,这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局限,因此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种内不多,从现在出土情况来看,对以戈、戚、爵为主,而且器型较小,质地单薄,纹饰尚不发达。 夏代早期的青铜器尚处于祖型于陶器的阶段,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立的审美特征。到了夏代后期,青铜器则相对精巧,造型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如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一些青铜爵造型的陶器特征显著减退,在注重实用的同时,还十分讲究形式感,设了距离很近且具有装饰性的两乳钉状柱,三足分布规矩,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同时这时期的纹饰以动物纹和几何纹为主。 夏代青铜器由于工艺技术的演进而极大地促进了先民们审美理想的物化,在各类器物造型和纹饰的审美设计中,充分吸收夏王朝这个全新社会形态中的精神内涵和生活习俗,将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形象化抽象化地熔铸于这一高贵典雅的青铜器物之中,从而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青铜艺术风格:简约、庄重、厚实。 二、商代青铜器 到了公元前17世纪~11前世纪的商代则是奴隶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青铜艺术从成熟走向鼎盛的时代。除制造工具、武器外、还制造大量的青铜礼乐器,商代前期的青铜器以郑州的二李岗为代表,如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造型庄重,器壁较薄,纹饰简洁疏朗,为商代前期代表作,商代后期随着铸造工艺的进步,器形丰富,比夏代的纹饰上有了更多的内型, 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作品便数四羊方尊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