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政治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政治思想

试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研究西欧文艺复兴史的意义历史流水帐 2010-01-20 10:27:59 阅读12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摘要:本文从思想史角度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演变。从汉斯·巴伦所说的“市民人文主义”到马基雅维利主义,政治思想史演变呈现出个人主义趋势。而新柏拉图主义则试图融合基督教经典思想与古典文明思想。而这种融合又因为宗教改革出现而关系复杂。重新梳理这一思想流变,有利于我们认识今日“中国文艺复兴”的先天不足之处。

关键词:人文主义 思想史 中国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这个词起源于意大利词语rinascita(再生)。16世纪的艺术史家瓦萨里就在艺术领域里观察到了一种古代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再生”。大约在1400年,出现了对书籍搜集的巨大兴趣。[1]主要是在意大利城邦国家佛罗伦萨,学者们到修道院的图书馆里去搜寻古老的拉丁作家的原版作品。这些学者对原版经典书籍的这种兴趣在于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当时所阅读的书籍在不断的转译中存在许多错误,尤其是经过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的篡改,更是有很多问题。虽然古典作家的许多作品在中世纪基督教统治下遭到破坏,但15世纪早期的意大利学者们依然找到了许多希腊文、拉丁文写成的原版作品。而利用这些古典文学作品来作为受教育基础的学者就被称为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思想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产生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可以看做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思潮。对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解释也是流派众多,本文将就文艺复兴时期几个主要思想流派作一梳理,希望从中得以窥视文艺复兴历史意义。

市民人文主义(civic humanist)是美国历史学家汉斯·巴伦提出来的。他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起源于公民对城邦共同体(community)的献身精神。14世纪,市民力量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这取决于城邦取得的两项胜利:第一,城邦解除了外部封建贵族对城邦的制约,实现城邦的独立;第二,击败了封建贵族的内部控制,实现了城邦自治。[2]意大利市民通过斗争,就获得了比较大的参政权。对于巴伦来说,公民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代表就是列奥纳多·布鲁尼(Leonardo Bruni)。布鲁尼从公元1427年开始担任佛罗伦萨执政官达17年之久。在布鲁尼眼中,意大利大多数城市国家处在专制之下,而佛罗伦萨则是先进的共和制。在布鲁尼著作《佛罗伦萨人民史》中他的观点得到清晰的体现。布鲁尼在书中赞扬了佛罗伦萨的共和制,并确信由于他们的观念和才干,佛罗伦萨人民可以被称为“新罗马人”。[3]所以这种政治上的信念对

于人文主义者至关重要。

巴伦的文章对于告诉我们文艺复兴中一些问题有重要作用。比如,他告诉我们文艺复兴起源于佛罗伦萨。他还肯定的告诉我们文艺复兴起源于1390年代。因为那时佛罗伦萨正受到米兰大公维斯康汀的威胁。巴伦认为布鲁尼和其他的市民人文主义者就是在这次威胁中产生了对佛罗伦萨自由的热爱。[4]

但是巴伦观点是有问题的。布鲁尼就没有完全的献身于佛罗伦萨的共和政治。布鲁尼花费一些时间为教皇工作。此外,我们知道佛罗伦萨时期的共和制不过是个遮人耳目的东西。其本质仍然是贵族寡头制。在当时佛罗伦萨,控制城市事物的仍然是一小撮上层人物。当时市民力量的确与其他城邦相比比较强大。但当时佛罗伦萨统治势力恐怕不能说完全掌握在某一阶层手中。自13世纪起,资产阶级就成为城市权贵集团的中坚力量。资产阶级显贵世家在城市运作过程中常常能起到主导作用。但他们之下是中产阶层。再往下是工人阶层和工资阶层。这是佛罗伦萨城邦事物主要控制者。而三者之间矛盾还没有上升到不可调和时期。因为一方面资本主义处于萌芽发展期,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需要与市民阶层合作。另一方面,当时意大利各城邦国家长期处在欧洲其他强大威胁之下,甚至城邦之间也是常常敌对,这就需要城邦内部相互合作。所以佛罗伦萨城邦国家内部阶层既有斗争也有合作。

不管怎么说,巴伦所论证的市民人文主义促进文艺复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既然当时贵族寡头制控制佛城事物,他们就更加需要这些声望较好的人文主义者来赞美这个披着共和政治外衣的制度。执政者并不是真的希望通过市民人文主义者来推动共和,而仅仅是希望缓和由于叛乱(如1378年起义)以及梅第齐家族统治所造成对共和信仰的失望。在这种政治转变中,市民人文主义者无疑能很好缓和大众不满。当时教皇也正在解决因为“阿维农之囚”所造成的教会分裂。教皇也希望通过雇佣市民人文主义者来重新恢复教皇权威。在这种趋势下,其他的王公也纷纷雇佣人文主义者为自己服务,进一步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当然,当时最好的人文主义者仍然在佛罗伦萨)。

在1494年法国入侵意大利中,市民人文主义证明不堪一击。意大利需要统一,这是市民人文主义无法给与的。这个时候,马基雅维利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政治哲学开始出现。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正式代表了这一思潮。最近的研究认为“尽管马基雅维里在谈到创立一个共和国的时候会推荐君主专权的方法,从根本上讲,马基雅维里是赞成多数人的统治的。”[5]马

基雅维利共和思想就是:公民自由和权力牵制。他的思想在时间流逝中进一步影响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建设。波考克在对“将马基雅维里的思想、英国18 世纪的政治思想、美国19世纪的政治思想进行系统的考察分析,认为其中有一条内在的发展线索。”[6]马基雅维利主义代表一种异教精神复兴,在他的哲学里,政治摆脱了宗教的束缚,也就批判了基督教中那种对此岸世界不关注,强调了现实的政治是君主们最重要的事物,而不是为未来赎罪。这种思想赋予了君主建立民族国家的勇气。马基雅维利思想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中对现实的关注的趋势,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随着越来越多的古典作品文本被搜集出来,学者们手头上可以利用的不同版本越多,对古典作家的作品认识越精确。不光研究古典文学学者受益,艺术家也能够阅读古罗马艺术家普林尼的著作了。但是,影响最大的作品仍然是对古希腊哲学家著作的再发现。他们的著作是滋养文艺复兴思想的主要源泉。[7]

古希腊哲学家著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中世纪是消逝了。之所以说是某种程度,在于他的哲学思想被经院哲学家吸收,为基督教所用。所以基督教思想下的亚里士多德哲学面目全非。拜占庭帝国的学者们亚里士多德著作。但由于东西方教会之间关系不和,天主教树立起一座“文化墙”[8],来阻挡东正教文化的渗透,自然也就将古典作家思想阻挡在外。到了1400年以后,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开始不满。他们希望能看到准确的希腊著作。但当时学者们普遍不懂古希腊语,无法读懂原著。比如彼特拉克拥有一本荷马的诗集,但他由于不懂古希腊语一直无法解读。这种情况在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以后得到改观。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该城前,大批拜占庭学者逃亡西欧。他们带去了古希腊语,也带去了大量希腊作家作品。这些作品给西欧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希腊哲学家们的著作成为西欧近代思想和科技的原动力。[9]就哲学思想而言,这些新发现的哲学思想,影响最大的当属柏拉图思想了。

柏拉图思想简单的说就是:原来人们认为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实在(reality)。但柏拉图认为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不过是实在的影子,而哲学家的任务正是透过这个“世界”看到形而上的完美现实。费奇诺在佛罗伦萨建立了一个新柏拉图学派,他的目标就是用新柏拉图主义将文艺复兴运动转变为一种哲学的、艺术的运动。费奇诺和他的信徒们影响了一大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像梅第齐家族的许多统治者就很喜欢费奇诺,并资助他的活动。波提且利就受费奇诺影响发展了他象征主义的

画法。[10]费奇诺哲学的一大目标就是融合新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思想为一体。这种宗教哲学的融合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流变中非常明显的特征。我们在后文关于伊拉斯谟论述中还会提到。这一点也体现了人文主义者与基督教正统思想之间复杂的关系,恐怕不能单纯的用“反基督教”来概括文艺复兴。而费奇诺最著名的弟子皮科·米兰德拉(Pico Mirandola)似乎走的更远一些。皮科著有《人的尊严》一书,此书基于《圣经》中的思想资源。来赞扬了人的高贵和伟大。[11]

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到15世纪,人文主义者对人的赞扬已经从“人们”(men)发展到“人”(Man)[12],个人主义开始逐渐显示其发展势头。因为这个时候人们所关心的变成了个人的完美而不是怎样成为一个古罗马城邦或者当时佛罗伦萨的合格公民。

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这种转变体现的正式人文主义“个体本位”的这样一种思想基调。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演变并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这一点对于中国当下思想史争论颇为重要。这一点后文将进一步论述。



随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翻阅了阿尔卑斯山,形成了“北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从“人们”到“人”的转变中,开始强调人文主义要塑造“完美的人”,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人。这一点吸引了北方的精英阶层。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埋头于哥特式爱好,而是通过接受意大利教育和获得书籍而使得人文主义思想在北方传播。当然北方人文主义并不是简单的对意大利人文主义简单的模仿。在许多方面,北方文艺复兴仍保留了许多自己的传统因素。北方文艺复兴在思想史方面比较突出的地方在于其基督教人文主义。其中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分析中具有典型性。

伊拉斯谟是最伟大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从30多岁才开始对基督教进行研究,他花费了许多精力进行文本批评和《圣经》的翻译。他也编辑教父们的著作。编辑工作只是伊拉斯谟次要的人物,他真是关心的还是美德(virtue),因为只有美德才能加强信仰。在伊拉斯谟看来,基督教徒要过简化的生活,他认为基督教徒要通过阅读福音书来实现个人宗教信仰;并且他认为基督徒应当通过实际爱的行动而不是仅仅参加所谓宗教仪式来获得得救。这种思想被成为“基督哲学”。此外,伊拉斯谟受皮科的影响。皮科认为认为人所获得神圣的能力应该用于自我发展,伊拉斯谟将其推而广之,认为人自我发展能力应该用来为潜在的所有人服务而不仅仅是精英阶层。伊拉斯谟强调了个人宗教行为重要性,但他并没

有真正攻击基督教义和基督教圣事。他只是希望通过讽刺和智慧的手段来改革基督教。伊拉斯谟尊重传统,他对基督教存在的弊病只是持一种修正而不是放弃基督教义。他在这些工作中也去写一些文章来调和古典文明的思想与基督教教义。但两者之间的矛盾在他的著作中也还是存在的。比如伊拉斯谟认为塞西罗不能被模仿,因为他是个异端[13]。但总的来说伊拉斯谟还是归于试图将基督教与古典思想融合。这种观点在16世纪最初20年(也就是路德改革之前)达到顶峰。[14]当1517年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时,有人指责是伊拉斯谟思想引起了宗教改革运动,他觉得人们指责错误的。的确伊拉斯谟赞同的只是渐进式的改革,而不是宗教改革式的疾风骤雨。在当时欧洲许多学院中就同时又用古希腊语研究《新约圣经》同时研究新柏拉图主义。即使到了宗教改革以后,人文主义者的这种努力依然继续前进。基督教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不断融合,从而使人文主义运动激进情绪消退,但也更加成功。正如前文所讲市民人文主义者在马基雅维利著作宣告其共和政治理想失败情况下,依然在意大利有很大吸引力,并对德意志和瑞士的自由城邦产生了某种吸引力。



前文所论述的“市民人文主义”以及新柏拉图主义者基督教思想和个人主义萌发都体现了文艺复兴不仅仅是“文艺感染力”[15]所造成的。根据巴伦的观点,文艺复兴主要原动力在于佛罗伦萨人民“献身精神”的市民人文主义。我们过去所简单认为的“文艺复兴”就是恢复古希腊罗马思想是不准确的,他最早起源于政治上的变动所造成的思想变化。而文艺复兴中的“文艺”只是一种外在的呈现,他最深厚的基础仍在于像政治变动中的“市民人文主义”传播才促成了文艺复兴的传播。

自新柏拉图主义者以来到伊拉斯谟基督教人文主义,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并没有让基督教改头换面的想法。他们努力融合两者。从这一点来说,许多西方史学家并不赞同将基督教与文艺复兴对立起来,二者的关系应当对于“对立统一”。由于后来出现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基督教三者的关系错综复杂,对我们认识文艺复兴与基督教关系产生影响。但从前文论述中,基督教与文艺复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演进,其原来内涵的“反基督教”的因子不断消退(而这一因子为宗教改革者所利用)。再加上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两者有统一的趋势。所以国内关于倡导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甚至有人将古代“魏晋风度”与文艺复兴思想做相似的比较。[16]却恰恰忽视了文艺复

兴中的基督教因子。其实国内无论是教材还是多数解读文艺复兴的书籍大多受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7]一书的影响。布克哈特一书写于19世纪,他赋予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个人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性”的特征。将历史看成是断裂的,认为文艺复兴时代人们与前代毫无联系一般。但实际上我们仔细观察这些人文主义者,在他们身上能看到一种基督教思想影响下的转型。这种认为历史断裂的,无疑是革命史观在现代化思潮中的变体。但自从布克哈特以来,文艺复兴史家们深入研究文艺复兴,现在史学界已经基本不赞同布克哈特的观点了。所以“中国文艺复兴派”们依然认为西方文艺复兴就是恢复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以此比附中国要恢复古代儒家思想就将前提混乱了。因为西方所恢复的希腊罗马思想是融合了大量的基督教思想。这恐怕是中国“中国文艺复兴派“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不会愿意共产思想与儒家思想和混合。所以从市民人文主义到马基雅维利主义;从新柏拉图主义到基督教与人文主义融合,文艺复兴思想史既体现了“思想的蓬勃解放削弱了宗教道德制裁的力量……其结果是人们不再抑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的趋势;又体现了一种“对来世关切渐少,而日趋肯定今世生活”[18]的思想演变过程。这种矛盾的综合体正式“文艺复兴魔力”所在。所以简单认为文艺复兴是反基督或者复兴希腊罗马思想是站不住脚的;而将其比附中国儒家复兴更是无法吻合的。这也是我需要重新树立文艺复兴思想史变化意义所在









略论西欧文艺复兴的作用




来源: 作者:管理员 录入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7-7 17:03:35

--------------------------------------------------------------------------------

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发表了一些文章和著作,主要论述了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但是关于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观点多有分歧,谈得不够。本文试图就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及与启蒙运动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系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但是,当时西欧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运动包括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主要的是:“人文主义”的兴起;对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的否定;艺术风格的更新;方言文学的产生;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发展;印刷术的应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等等。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与其说是“古典文化的再生”,不如

说是“近代文化的开端”;与其说是“复兴”,不如说是“创新”。“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新政治、新经济的反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他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45页。)

如果说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向未知的物质世界进军的话,那么文艺复兴则是人类向未知的精神世界的进军,是在精神世界中进行的探索。这个探索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学领域内创造了丰硕的成果。文艺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在于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文艺复兴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是人的发现。与中世纪对比,文艺复兴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关于人价值观念的转变。在中世纪,理想的人应该是自卑、消极、无所作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义不足称道。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重视人的价值,要求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潜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提倡积极冒险精神。重视现世生活,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飘渺的神话,因而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在文学艺术上要求表达人的感情,反对虚伪和矫揉造作。如:彼特拉克的《歌集》,薄伽丘的《十日谈》。重视科学实验,反对先验论;强调运用人的理智,反对盲从;要求发展个性,反对禁锢人性;在道德观念上要求放纵,反对自我克制;提倡“公民道德”,认为事业成功及发家致富就是道德行为。提倡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这种不可抑制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对一切事物都要研究个究竟,决不满足于一知半解的精神,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把人们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就是这种人文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而“地理大发现”的主角哥伦布和卡波特都是意大利人。他们都是在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参加地理探险事业的。哥伦布不顾艰难险阻,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的探险事业,就说明他富于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的精神。趋使他远渡重洋,翻水越浪的动力,是寻找黄金的强烈欲望,也是为了追求现世幸福的渴望。向西寻找去东方的航路,是建立在地球是圆形的科学信念上的,也说明他坚信科学实验的精神及探求精神。可以说“地理大发现”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副产品。当然促成地理大发现还有一系列其它因素及条件,但是地理大发现与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相吻合,是毫无疑义的。
其次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秘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宗教改革运动,并为这个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助力。文艺复兴提倡重视现世生活,反对权威,在当代人中间唤起了对天主教会及神学的怀疑和反感。如:比克的坎特伯雷赠予的辩伪,导致宗教改革运动爆发。从路德的思想也可见一斑。路德认为人比君主还重要:“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原因是: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他个人从独身到结婚,都表明他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世俗的享乐。这说明他接受了文艺复兴的强烈影响。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讽刺、揭露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丑恶。如:伊拉斯谟《朱利叶斯被拒绝》、《愚颂》揭露教会的丑恶,为路德攻击天主教提供了大量有力的炮弹。文艺复兴对新教义的形成发生了影响。伊拉斯谟编辑了希腊文新《圣经》,这个工作有助于恢复被歪曲和被掩盖的基督真正教义。他这个工作为马丁路德制定新教义铺平了道路,无怪乎伊拉斯谟曾半开玩笑地说:他首先下了蛋,然后路德用这个蛋来孵鸡。以上事例都充分说明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助力。从此,世界从不可知、不可为、不可能变为可知、可为和可能。

第三、文艺复兴打破了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其中有英国的经验论唯物主义。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马基雅维利以后,有格劳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米尔顿和洛克等一大批思想家,发展起“自然权利”、“社会契约”、“人民革命权”以及“三权分立”等理论。所有这些为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四、否定了封建特权。在中世纪,封建特权是天经地义,门第观念根深蒂固。文艺复兴则使这些东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丧失了过去的重量。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波

吉奥认为,只有个人的美德才是高贵。彼得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在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成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会顶端的阶梯。米兰大公斯福查原不过是个农民;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则出身商人。封建贵族被剥夺了特权,如果个人无能无为,在社会上也不再是最受尊敬的人,贵族作为一个阶层也不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阶层。
第五、否定了君权神授。在中世纪,国家和君主被说成是上帝所赐,为的是拯求堕落的人类。君主是上帝的代表,对君主的服从是一种宗教义务。但人文主义者却把国家看作世俗幸福的工具,它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安全与和平。他们相信,君主如果成为暴君,必为人民所推翻,这是历史规律。他们反对专制,提出自由和平等的口号。自由的概念不同于古代,具有了鲜明的政治内容。布鲁尼把每个市民有同等机会参加政府管理和批评自由称为“真正的自由”。平等也不再是早期基督教那种在上帝面前的平等,而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布鲁尼明确地提出全体市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

第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文艺复兴恢复了理性、尊严和思索的价值。虽然文艺复兴在哲学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开创了探索人和现实世界的新风气。人们坚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头脑,相信实验和经验才是可靠的知识来源。这种求是态度、这种思维方式、这种科学方法为17、18及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的瑰宝,永放光芒。中世纪,圣经传说充斥艺坛,窒息了艺术的生命。文艺复兴则不但把圣母变成人间妇女,把使徒像化为对人体的歌颂,而且开始了日常生活和现实人的直接描写。解剖了透视等科学也第一次结合于艺术。西欧近代现实主义艺术从此发端。

以上足以表明文艺复兴确实在思想界带来了一次大解放。它称得上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与中世纪的一场大决裂。在思想内容上,当时那种趋向于直接现实、趋向于尘世享乐和尘世利益的倾向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个性自由是资产阶级展开活动的首要条件。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是针对建设贵族和专制统治的。而对现实人和世界的探索和科学研究,也是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所以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是和“中小市民阶级发展为大资产阶级的过程

相适应的思想的哲学表现”(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50页。)。
如果说文艺复兴已经建立起完整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未免夸大其辞,但是,文艺复兴已为这种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一个科学文化的新时代是不容否认的。从思想方式上说,文艺复兴的意义更为巨大。它首先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和其他外界权威对思想的牢牢束缚。它不但抛弃了神的眼光而改用人的眼光,而且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人、社会和自然。达·芬奇说:“谁要靠引证权威来辩论,他就是没有运用理智。”(注:《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资料选辑》第6辑第47页。)运用自己的理智,
运用自己的头脑,运用自己的判断力,而不是人云亦云,不加思考,把所谓神定论视为超越一切的绝对权威。这就是文艺复兴树立的思想原则。

这样,文艺复兴就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从此,自然科学大踏步地前进。从哥白尼到牛顿,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缩小。“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注:费尔南·布罗代尔著,顾良、张慧君译《资本主义论丛》,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32页。)人类开始向自然挑战,向神学挑战,向人类本身挑战。

虽然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学者都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的局限,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人文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彻底地抛弃宗教;虽然大多数人文主义思想家提到了民主政治的思想,要求民主自由,但无论在思想解放程度、革命斗争精神和政治要求方面,都具有早期的、不成熟的特色。其民主政治的理论都带有早期的不成熟的特点。但它冲破封建枷锁的开创性作用,是任何运动也不能替代的。


有的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不如启蒙运动意义重大。理由有三:第一,文艺复兴反教会的斗争,是在复兴古代文化的旗号掩蔽下进行的;第二,绝大多数的人文主义者都是宗教信徒;第三,启蒙运动中有伏尔泰、孟德斯鸠那样的对专制制度的批判和卢梭的民主思想,而文艺复兴时期在这方面是欠缺的,并且他们的反封建活动也仅局限在思想意识领域,没有进一步触及封建制度。因此不宜评价过高。启蒙思想家们则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历史舞台。他们丢弃了前人所披的种种外衣公开向宗教神学和封建君主专制开火。他们用信仰自由和宗教容忍对抗宗教迫害,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象。带有托古改制情调的文艺

复兴时期的人物,其思想解放的深度与广度,比启蒙学者显然要差。

在具体分析之前: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如何进行历史比较。从本质上说进行历史分析有两种不同的比较方法。一种是静态比较即从绝对的角度对事物进行比较;一种是动态比较即从运动、发展的角度对事物进行比较。前者可以帮助我们探讨不同历史事件(不一定同时发生)的共性与特性,作出定性鉴别,进行定量分析,其中包括确定性质上基本相同的历史事件或它们的某一方面在历史进步程度上的差别。例如,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单独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确定两个历史事件各处于什么水平或发展阶段。但是,这种比较实际上是共时性、“平面式”的。我们如果要比较历史发展序列中不同的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对它们作出评价的时候,这就不够了。从形式上看历史分析也有两种不同的比较:即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比较。横向的比较可以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同一类事件的比较。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同一类事件在不同国家发展的程度,及不同特点。比如: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同一类事件在不同时期的比较。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相类似的事件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比如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动态的比较应该说是对事件进行动态的比较,对运动过程的比较,运动中的成果和作用的比较,是一事件区别于它事件的相对状态的比较。例如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也可以作动态的比较。

另外我们还必须明确比较历史作用能否用同一标准。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后人一般比前人认识得更深入,因为后人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是在前人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但后人的历史贡献、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则并不一定比前人更大。因此,历史事件的进步性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不同时期的事件。要判断这些,我们必须求助于从运动发展,即从进步的相对性上去进行比较。所谓历史进步性是相对于历史事件特定的出发点来说的;判断历史贡献的大小须以其既有的历史基础为参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在发展史上的功绩,也首先应该从它们各自的历史起点来评定,与它们以前的历史相比较。而不能用简单的定量分析一个标准来确定其历史的进步性。因此说文艺复兴不如启蒙运动的观点显然失之偏颇。
因此,由于二次运动所处的时代不同,可以说从15世纪文艺复兴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二者相差三个世纪,对相差几个世纪的事件用一个标准来考察其思想深度显然是不合适的。十四、五世纪和十

八、九世纪的人的思想深度,认识世界的能力肯定有所区别。理由很简单。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必然发生变化,近现代尤为明显。无论在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不可能与以前的思想处在一个水平线上。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不但开始真正认识外部世界,更进一步真正了解人类自身。而我们必须承认,对任何一种新思想新事物的认识要经过一个过程。哥白尼的“日心说”就是经过三个世纪的艰苦斗争,最终获得完全胜利并为社会所承认。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所面对的外部世界相差甚远,一个要面对的是中世纪宗教禁锢的封闭的世界,另一个要面对的则是已经完成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德国农民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自然科学的许多新观念已经确立,并得到普遍承认;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而这些变革、革命无不是对旧世界一个有力的冲击。基于此基础产生的启蒙思想的确更深入。但是,启蒙学者批判基督教对人的压抑和对尘世生活的否定,要求人的解放和个性自由,这与人文主义者一脉相承。当然,人文主义者的一般论点是,上帝置人于世界的中心,予人以自由意志。而启蒙学者,特别是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则否定了上帝,而从自然规律和人的本性来论证人的解放的合理性。启蒙运动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宣扬用理性去批判世界的一切,其基本精神正如狄德罗所说的那样,“是推翻偏见,传统、古法、普遍的同意和权威……除了感觉和理性所能证实者之外,不承认任何其他事物”。(注:索布尔《法国革命》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21页。)这正是文艺复兴精神的继续,是完整的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的建立和对宗教从理论上的批判和否定。

启蒙运动反封建特权,要求社会地位的平等,这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已经有了反封建贵族的实际斗争。但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要求的“平等”往往局限在“市民”范围之内,而启蒙学者中较先进的人物如卢梭则把平等明确地扩大到一切人,而且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要找出一个组织形式,用共同的力量来防守和保护每个成员的生命财产,组织里每个成员虽然和其余的人联合,可是只服从自己,并和从前一样自由。”(注:卢梭《社会契约论》。)启蒙运动反对专制,主张政治自由和共和国,其历史原形之一便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共和政治。对平等、自由、共和国的具体理解在两个时代不尽相同,但其反专制、要民主的精神是一致的。而孟德

斯鸠、洛克、卢梭等人用“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革命权”等理论扩大了这些要求的内容,并从理论上给予论证,使这些口号具有了更鲜明的感召力。

无疑,启蒙运动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又一重大进步。它使新思想更趋成熟,对旧意识的清除更彻底。但是,启蒙运动本身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在基本精神上,两个运动并无二致。在思想性质上,启蒙运动也没有超出资产阶级的思想范畴而导致一次新的质的飞跃。启蒙运动砸碎了中世纪思想锁链的最后环节,但首先冲破这一锁链的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为新思想大厦新添了不少砖瓦,但埋下这一大厦基石的是文艺复兴。应该说文艺复兴在思想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也许更大。当然,文艺复兴和

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地用何者更先进,何者更落后来评价,只是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文艺复兴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西欧史无前例的伟大变革,是启蒙运动的先驱,正如东方天际不先出现启明星不会迎来黎明的曙光一样,我们必须充分肯定文艺复兴活动家们冲破中世纪神学枷锁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这些历史成就是启蒙运动不能替代的。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它存在着局限性。由于文艺复兴运动未曾具有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可能起到后者所起那样直接的革命作用。如果要求前者能与后者起同样作用,那是苛求于古人,是背离历史主义的。同样,对两者的作用不加区分,混同一样,那只能是主观虚构,也是违背历史主义的。因此,由于两次运动所处的时代不同,不能起同样的作用,因此说文艺复兴不如启蒙运动有思想深度也是不合适的。二者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面对的对象也不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所面对的砍头的危险,是极其强大顽固的封闭的宗教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事实上但丁被流放,客死它乡;彼特拉克虽死在祖国,却被教会暴尸示众,手段卑劣而又残忍;伽利略、布鲁诺更是为之受尽牢狱之苦。因此,向强大的教会势力开战,不仅需要理想和智慧,更需要勇气和胆量。而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所处的环境就相对好多了,就连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还以和启蒙思想家通信来标榜自己,从这一点上来看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更勇敢、更富于创新精神和牺牲精神。因此二者最好不作抽象的概念比较,而作具体的历史的比较更好,看它们对当代所起的作用,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有何影响。

文艺复兴就其思想深度上看是有很大的局限性,

但是这对于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反传统的、开创性的工作都是最难的。而且思想认识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初级向高级,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任何一个完善的计划都是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上实现的。如果没有文艺复兴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是不可能发生了。用长时段的观点来看,在历史长河中文艺复兴是方向性的运动,而启蒙运动则是加速器。
因此,所谓复兴古代文化,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古典文化进行反封建的斗争。中世纪人们思想长期受到束缚,教会宣扬的信条与资产阶级的要求格格不入。资产阶级产生之初,不可能凭空设想出一套适合自己要求的思想理论,而古典文化在其自由和民主精神方面正与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合拍,因而他们从古典文化中寻找思想武器是很自然的。这决不是去寻求什么掩蔽,因为古典文化作为异教的东西本身被中世纪教会视为敌人而在受戕伐。

人文主义者没有彻底地抛弃宗教,这是他们的历史局限性之一。但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徒,与中世纪那些默守教规、慑服于教皇权威、不敢作世俗斗争的宗教徒已大不相同。他们不再因宗教而束缚其自由思想。如:薄伽丘着意攻击教会的丑行;瓦拉无情地揭露教会的谎言。文艺复兴总的说来是还没有否定宗教,但是,资产阶级并不是宗教的天敌。任何一种社会形态或者个人都必须有信仰,或宗教或其它。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认为“如果没有神应该臆造出一个神来”。卢梭也认为,宗教表现了真正的人民需要,是文明社会的必然结果。在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时期和确立统治之后,宗教也从未被抛弃过。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无抛弃宗教本身,而在于宗教是否还是束缚思想、言论、行动的枷锁。文艺复兴首先打烂了教会的枷锁,因此说它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

当然,启蒙运动对政治革命的推动更为突出。但是我们不能把历史的因果关系简单地归结于时间上紧连着的事件或现象之间。当然历史的结果不是由原因的机械积累造成的。但我们决无理由轻视较远距离的历史事件的作用。当启蒙运动直接推动革命的时候,文艺复兴正通过启蒙运动和其他途径也在发生着深远的历史作用,只不过不那么直观罢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在世界历史上所起的革命作用都是巨大的,只是它们在各方面的作用和起作用的方式各有特点而已。

总之,文艺复兴在解放思想,尤其对人的解放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开创了资本主义的先河,为以后的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

革命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是与中世纪的一场大决裂









基本介绍
基本资料
文艺复兴(意大利语:Rinascimento,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这场文化运动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在绘画方面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开展的教育变革。传统观点认为,这种知识上的转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尽管文艺复兴在知识、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都引发了革命,但令其闻名于世的或许还在于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以及莱昂纳多·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博学家做出的贡献。
详细资料
英语:the Renaissance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 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 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本质: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 ①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 ②意大利保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③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 ④意大利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较早接受了东方文化。(造纸术,印刷术)
编辑本段起源
当时,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社会”,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一切都要遵循基督教的《圣经》,否则就要对其进行制裁,甚至处以死刑。 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科学技术也没什么进展。 绝大部分历史学家相信,对文艺复兴这一概念的阐述源于13世纪晚期的佛罗伦萨,特别是在但丁(1265年-1321年)、彼特拉克(1304年-1374年)的著作以及乔托(1267年-1337年)的绘作诞生的时代。有的学者非常明确地给出了文艺复兴开始的时间,其中一位提出,应以1401年洛伦佐·吉贝尔蒂和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这两位天才雕塑家竞争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洗礼堂

铜门的合约为标志。而其他学者则认为,是艺术家和博学家(包括布鲁内莱斯基、吉贝尔蒂、多那太罗和马萨乔等人)为获得艺术品创作委托的普遍竞争,激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创造力。但是,对于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发生于当时的原因,学界至今仍有着诸多争议;相应地,也有多种理论用于解释文艺复兴的起源问题。
编辑本段概述
文艺复兴这场文化运动对近代早期欧洲的学术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它从意大利兴起,在16世纪时已扩大至欧洲各国,其影响遍及文学、哲学、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知识探索的各个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使用人文主义的方法,并在艺术创作中追寻现实主义和人类的情感。[13] 在欧洲的修道院图书馆中和没落的拜占庭帝国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搜集到了古典时代的文学、历史和演说文献。这些文献大多使用拉丁语或古希腊语写成,多数内容晦涩难懂。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同12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中世纪学者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前者将文学和历史等文化方面的文献作为新的研究重点,而后者只专注于自然科学、物理学和数学的希腊语和阿拉伯语典籍。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者并不反对基督教;恰恰相反,这一时期众多的伟大作品都是为宗教而作,而且许多艺术作品得到了教会的赞助。然而,从文化生活的其他领域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待宗教的方式还是发生了微妙的转变。[14]此外,包括希腊语《新约》在内的大量希腊语基督教著作从拜占庭流入了西欧,这是自古典时代末期后,西方学者首次接触到如此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这些希腊语的基督教作品,特别是由洛伦佐·瓦拉和伊拉斯谟整理完善的希腊语原文《新约》,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 马萨乔等艺术家们为了更自然地表现透视和明暗关系,都在改善自己的技法,努力做到能真实地描摹人体形态。以尼可罗·马基亚维利为首的政治哲学家们理性地分析政治生活,设法让叙述符合事实。米兰多拉的著名作品《论人的尊严》(De hominis dignitate,1486年)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文中论述了哲学、自然思想、宗教信仰和巫术这一系列的话题,并以理性为依据,有力地回击了反对者。为了更好地学习古拉丁语和希腊语,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们开始更多地使用这些地方语言写作;而印刷术的推广亦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各种书籍,特别是圣经。 总而言之,文艺复兴可被视为学者们研究和改善俗世的一次尝试,他们通过复兴古典时代思想和创新思考方式来推动变革。罗德尼·斯塔克(Rodn

ey Stark)等学者认为中世纪盛期发生在意大利城邦的改革的意义并不亚于文艺复兴运动,前者产生了回应型政府、基督教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结合体。这种分析认为,鉴于欧洲大国(法国和西班牙)受君主专制统治,而其他国家则受教会的直接控制;因而只有意大利的独立城市共和国才能从僧院等级承袭资本主义的原则,进而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商业革命,并为随后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打下了经济基础












重要意义
有好一段时间,文艺复兴被认为是简单地恢复了古典文化。其实,文艺复兴并不是真正要“恢复”古典的文化,而是借此抨击当时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体系造舆论。 文艺复兴是一次逐渐发展的时期,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和事件。但文艺复兴使当时的人们思想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战争。后来的启蒙运动以文艺复兴为自己的榜样。19世纪的历史学家认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地理大发现、民族国家的诞生都是源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前提。文艺复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一个前奏曲。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