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开拓延深方式

煤矿开拓延深方式

煤矿开拓延深方式
煤矿开拓延深方式

煤矿开拓论文延深方式论文

摘要:矿井开拓延深方式的确定具有复杂性,要结合矿井自身特点进行比较确定最佳开拓延深方案,充分利用矿井现有技术及设备的同时采用国内外新设备、新技术,对开拓方式、巷道布置进行合理优化改造,提高矿井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煤矿集约化生产、满足现代化矿井生产发展的需要。

一、引言

煤矿矿井的开拓延深作为当今煤炭开采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在煤矿的日常生产建设中将直接关系到煤矿开采的全局,并且是决定矿井开采总体战略部署的关键。由此可见,煤矿开拓延深方式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矿井的建设、经济运营、开发煤炭资源、安全生产环境、生产发展以及开采技术管理面貌等。同时,伴随着当前煤矿在掘进、采煤、通风、运输及设备技术方面的不断提升,使得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矿井开拓方式的更新、系统简化、生产大规模化等逐渐成为新建矿井中开拓延深方式的发展方向。因此,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在不影响煤矿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如何能够顺利地完成矿井深部煤层的开拓,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投入,尽可能地拓展矿井生产能力,对于煤矿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下面将对不同矿井开拓的延深方式分别进行分析介绍。

二、对斜井的开拓延深方式分析

1、运用斜井开拓延深方式的优点:①斜井井筒的施工设备、井底车场、掘进技术、安装技术以及地面工程设施都比较简单;②斜井

的建井期短、初期投资少、掘进速度快、出煤早,经济效益容易显现;

③沿煤层的斜井在建井期就可以生产煤炭,另外还能及时地补充地质资料;④皮带斜井易于实现井下运输的连续化和自动化,能满足特大型矿井的日常生产需要,并且斜井的延深更方便,对矿井生产的干扰较少。

2、斜井开拓延深方式存在的缺点:①对于同样的开采深度,由于斜井的井筒距离长,从而造成其所需的管线长并且增加了掘进的工程量;②当斜井开拓需要穿越较厚的表土层、流砂层或者含水层时,该开拓方式的施工难度将大增;③在斜井中用绞车提升时,耗电量增大,提升能力较小,明显的增加了提升成本;④对于煤层中斜井布置的情况,极易受到开采震动的影响,会对煤柱带来较大损失,同时对井下矿工的安全作业造成不利影响。

三、立井开拓延深方式的分析研究

在我国的中大型煤矿中,立井开拓延深方式最为普遍。这种延深方式具有提升速度快、井筒短以及提升能力大等优点,非常有利于矿井开采过程中的辅助提升。同时,其井筒断面较大,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大风量的要求,并且其井筒短,有利于通风透气,非常有利于井下矿工的安全生产。此外,立井开拓延深方式还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的矿井开拓,受到煤层厚度、倾角、瓦斯以及水文特征等自然条件的制约较少。

四、综合开拓延深方式的应用研究

1、主立井与副斜井综合开拓延深的应用

据统计,对于中、小型的煤矿,通常都采用主立井与副斜井综合开拓延深的方式。采取该方法的优势是主井井筒距离短,提升能力大并且速度快,而且有利于矿井下的通风排水,同时,对于井田浅部开掘用的副斜井施工建设比较方便,可以有效的降低立井井筒的基建投资以及开掘工程量。

2、主斜井与副立井综合开拓延深的应用

对于大型的煤矿矿井,多数都采用胶带斜井作为主井,这种开拓方式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有明显的优势,不过采用该方法的缺陷是对于副斜井的辅助提升比较困难,也不利井下的通风与排水工作,通过设置立井作副井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此,采用斜井作为主井、以立井作副井的开拓方式实现了大型矿井的综合开拓,并有效提升了煤矿的开采效率。此外,该开拓方式还具有自动控制、效率高,便于新水平开拓延深方式的运用的优点。

3、主平硐副立井综合开拓延深的应用

经生产实践总结发现,副立井综合开拓延深方式只需挖掘一条主平硐,其回风井筒则可以采用立井、斜井或平硐。这种综合开拓方式对某些瓦斯涌出量大的煤矿更加适用,因为主平硐拥有较长距离的矿井通道,有利于井下的通风换气。同时,这种开拓方式还充分利用了平硐运输、排水系统简单以及立井通风好、井筒距离短等优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矿井的开拓效率。

五、分区域开拓延深方式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煤矿开拓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分区域开拓方式越来

煤矿井田开拓方式

第四节井田开拓方式 一、井田开拓基本知识 (一)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一个煤田的范围很大,面积由数十至数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煤的蕴藏量由几亿到几百亿吨。通常由几个或几十个矿开采。划给一个矿井来开采的那部分煤田,叫做井田(或矿田)。井田的边界多是以自然条件(大断层等)来划分。井田范围的大小,决定了矿井的储量和开采条件,是建设矿井的基本根据。 矿井储量可分为远景储量和工业储量两类,是确定矿井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矿井的工业储量减去设计和开采损失,就是矿井的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占工业储量的百分比叫做采出率(也称“回采 率” ),矿井采出率应大于 75 %以上采出率太低,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减少矿井的服务年限。 矿井可采储量与工业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Zk=(Zc-P)C Zk=A TK 式中 Zk ——可采储量,万 t; Zc ——工业储量,万 t ; C ――采区设计回采率,薄煤层(煤厚w 1.3m )为

0.85 ,中厚煤层(煤厚1.3?3.5m )为0.80 , 厚 煤层(煤厚> 3.5m )为0.75 ; A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 ; T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a; K ――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 1.2?1.4。 矿井生产能力,一般指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按设计的生产能力大小矿井分为大、中、小三种井型: 大型: 1.2、1.5、1.8、2.4、3.0、4.0、5.0、6.0Mt/a 及以上; 中型: 0.45 、0.6 、0.9Mt/a ; 小型: 0.3 Mt/a 及以下。 矿井服务年限应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使它们之间保持一个技术、经济上都比较合理的关系。《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2005 年版),对 45 万 t/a 及以上矿井,按不同井型,对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型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 40 年, 1.2?2.4 Mt/a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 50 年,3.0?5.0 Mt/a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 60 年, 6.0 Mt/a 及以上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70 年。 (二)井田内的再划分煤田划分为井田后,每一个井田的面积 仍然比较大,再这样大范围内进行采煤,还必须将井田再划分 为若干较小的

李家窑煤矿井田开拓方案优化设计

李家窑煤矿井田开拓方案优化设计 一、概况李家窑煤矿位于大同煤田南东部,大同市左云县南东26km,小京庄乡李家窑村南,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在井田西南部,有一宽缓的背斜构造,轴向近东西;井田东南部较陡,倾角最大可达25°,西、北部平缓,倾角一般3°左右。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地层。主要可采煤层有山4、2、5-1、5、8-1号煤层,而批采的山4-2号煤层在本井田范围内不可采。其中山4、8-1号层大部可采,5号层全区可采,2、5-1号层局部可采。 二、原方案简述主副井工业场地基本位于地面F167断层(大致呈东西向穿越井田的一条沟)中部以北呈南北向一冲沟内(即1408钻孔所在的小支沟)。风井位于羊圈头村正南800m处,大约在井田南北向的中部。山4号层和2号层集中布置,分层开采。即副斜井在山4号和2号煤层分设甩车场,分层布置盘区大巷,山4号煤通过溜煤眼进入主煤仓,2号煤直接进入主煤仓,集中运出地面。 山4号层和2号层可采部分采用三巷布置,即(盘区)皮带大巷、(盘区)辅运大巷、(盘区)回风大巷,均沿煤层底板布置。依据井田内断层分布,将井田内山4号层划为四个盘区开采,分别为:北盘区、南一盘区、南二盘区、西盘区。F167断层以北为北盘区,从主煤仓上口南北方向布置北盘区皮带大巷,在其两侧平行布置北盘区辅运大巷和回风大巷,三条盘区大巷北至井田北界,南至F167断层;以过F167断层盘区巷为界,与F167断层和F89断层相夹煤量的大约1/2以东为南一盘区;F89断层以南为南二盘区;沿F167断层向西东西向布置两条1600m大巷,折向南南北向布置三条盘区大巷至边界为西盘区。 三、优化原因及优化原则 1. 优化原因原整合设计工业场地布置仅利用冲沟北部1408钻孔所在的支沟,场地布置较狭窄,不适合矿井选煤厂联建;井筒落底点位置较低,井筒掘进工程量较大,不符合早见煤、早投产、早见效的高效建设模式;井筒落底点偏离井田储量中心,不利于井田的整体开发;井下开拓大巷布置方式巷道工程量较大,煤炭折返运输量较大,不利于成本节约。 2. 优化原则(1)通过精心设计使矿井地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场地利用系数较高,建设地面整洁、环保、现代化、智能化的高效矿井。(2)通过对井筒倾角、方位、落底点位置的精确计算及井下开拓巷道布置的优化,使井下开拓巷道布置布局更加合理。(3)采用先进的采煤方法,依托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对整个矿井的开拓方式和开拓巷道布置进一步优化。 四、井田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选择的优化 1. 工业场地位置的选择设计从井田两翼资源/储量平衡、开拓布置、井下运输距离、矿井通风、生产规模等因素进行了综合比较。经现场踏勘,适合布置矿井工业场地的位置为位于井田中部F167断层南部的一条近东西向的自然冲沟,该冲沟内1408钻孔所在的小支沟相对较为开阔(可利用面积约12ha),且位于井田的中央,适合做为矿井工业场地。故工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

金 属 矿 床 地 下 开 采 班级:采矿09—2班 执笔人:樊高峰 25 成员:王荣发 04 刘浩 26 张恒远 27 杨社 28

第十六章崩落采矿法 第一部分为看书自学崩落采矿法,并对其中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和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了相关知识点总结 1、崩落采矿法是以崩落围岩来实现地压管理的采矿方法。 基本特征:随着崩落矿石,强制(或自然)崩落围岩充填采空区,以控制和管理地压。 崩落采矿法包括以下采矿方法: 单层崩落法浅孔落矿 分层崩落法浅孔落矿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深孔落矿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深孔落矿 阶段崩落法深孔落矿 2、有底柱分段崩落法:该方法的主要特征是:第一按分段逐个进行回采;第二在每个分段下部设有出矿专用的底部结构(底柱)。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就是根据这两个特征命名的。分段的回采由上向下逐分段依次进行。 依照落矿方式可分为:水平深孔落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与垂直深孔落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两种。 水平深孔落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用来开采矿石稳固、形状规整、急倾斜中厚以上的矿体较为合适。该法每次爆破矿量较大,一般不受相邻采场的牵制,有利于生产衔接。该法的缺点是,在天井与硐室中凿岩,凿岩工作条件不好;此外要求矿体条件(厚度、倾角、形状规整程度)较高,适应范围小,灵活性较差。(该法在我国使用的不多。) 在向上垂直扇形中深孔落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中,广泛使用挤压爆破。按崩落矿石获得补偿空间的条件,可分为:小补偿空间挤压爆破和向崩落矿岩挤压爆破两种回采方案。 小补偿空间挤压爆破回采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如下。 优点: 1)灵活性大,适应性强,一般不受矿体形态变化、相邻崩落法矿岩的状态、一次爆破范围的大小、矿岩稳固性等条件的限制。 2)对相邻矿块的工程和炮孔等破坏较小。 3)补偿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能按空间分布情况调整矿量,故落矿质量一般都较好,而且比较可靠。 缺点: 1)采准切割工程量大,一般都在15~22m/kt,比向崩落法矿岩方向挤压爆破的大3~5m/kt。 2)采场结构复杂,施工机械化程度低,施工条件差。 3)落矿的边界不甚整齐。 适用条件: 1)各分段的第一个矿块或相邻部位无崩落矿岩。 2)矿石较破碎或需降低对相邻矿块的破坏影响。 3)为生产或衔接的需要,要求一次崩落较大范围。

某煤矿开发利用方案

***煤矿(扩能) 开发利用方案 设计能力:3改15万吨/年 新思维矿业工程设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二○○七年五月

***煤矿(扩能) 开发利用方案 设计能力:3改15万吨/年 设计: 审查: 项目负责: 新思维矿业工程设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二○○七年五月

目录 一.概述 0 (一)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0 (二)矿区目前开采概况 0 (三)编制依据 (1)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4) (一)产品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4) (二)产品价格分析 (5) 三.矿产资源概况 (6) (一)矿区总体概况 (6) (二)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7)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18) (一)开采方案 (18) (二)防治水方案 (31) 五.矿床开采 (33) (一)矿床开采 (33) (二)通风设备选型 (35) (三)开采崩落围的确定 (40) (四)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矿井生产能力或延长服务年限的可能性 (40) (五)回采率 (40) 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41) (一)选矿方案 (41) (二)尾矿设施 (41) 七.环境保护 (42) (一)环境保护 (42) (二)水土保持 (44) (三)矿山闭坑 (45) 八.矿山安全 (46) (一)矿井灾害 (46) (二)安全方案综述 (47) (三)矿井主要安全措施及安全设备选型 (50) 九.开发利用方案简要结论 (54)

附表: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附图: 1、矿区地形地质及总平面图(1:5000) 2、开拓系统平、剖面图(1:2000) 3、采煤方法标准图(1:100) 附件: 1、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颁发的***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 2、市国土资源局文件(遵市国土资发【2006】231号),关于《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 3、《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 4、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遵安监发【2007】72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申报煤矿安全扩能项目的通知 5、中共***委办公室文件(习党办发【2007】4号)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煤矿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 6、***煤炭管理局通知(习煤管通字【2007】12号)***煤炭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基建(技改)煤矿建设的通知 7、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6】2号,对市煤矿2005年度第二批矿井瓦斯鉴定报告的批复 8、***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及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 9、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6】204号)省政府关于市汇川区等十二县(市、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 10、省煤炭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各市、洲、地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有关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 11、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发【2007】61号)关于加快推进整合煤矿、技改、扩能、扩界煤矿和民用煤矿采矿权变更登记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12、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函【2006】323号)关于印发《征求市汇川区、县、仁怀市、***、务川县、道真县、湄潭县、余庆县、绥阳县、凤冈县、桐梓县、正安县十二县(市)煤矿整合和合理调整布局方案意见》的函 13、***煤矿《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委托书

煤矿井田开拓方式设计

矿井设计 一、井田概况 某井田含有两层煤,煤层厚度分别为1M 6m,2M 8m,走向长度8km ,倾斜长 度1860m ,煤层间距10m ,煤层倾角34°,煤层露头深度为72m ,设计生产能力 为180万t/a 。瓦斯等级属于低瓦斯矿井。地表较为平坦,水文地质简单,煤层 顶底板均为中等稳定砂岩。初步设计矿井开拓方式,并初步分析大巷布置方式, 同时设计井底车场。 二、井田开拓 一、储量计算 1、矿井地质资源量计算 t 2604025.1)86(18608000万=?+??=Z Z 2、矿井资源/储量计算 以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矿井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计算按下式计算: k Z Z Z Z Z Z M M b b g 333222112122111++++= g Z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b Z 111——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b Z 122——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112M Z ——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222M Z ——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333Z ——推断的资源量; k ——可信度系数,取0.7~0.9,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取0.9;地质 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取0.7。 根据钻孔布置,在矿井地质资源储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

是推断的。 根据煤层厚度和地质,在探明和控制的资源量中,70%的是经济基础储量, 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t Z b 万8.10936%70%6026040111=??= t Z b 万4.5468%70%3026040122=??= t Z M 万2.4687%30%6026040112=??= t Z M 万6.2343%30%3026040222=??= 因为地质条件简单,k 取0.9,则t k Z 万6.23439.0%1026040333=??= 则g Z =10936.8+5468.4+4687.2+2343.6+2343.6=25778.8万t 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可按下式计算)(1P Z Z g S -= 式中S Z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1P ——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筑物煤柱、露头煤柱、 水平面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之和。1P 按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的3%估算。 则t 25005.497%25778.8万=?=S Z 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t Z k 万3.20004%804.25005=?=

(完整版)金属矿地下开采的步骤

金属矿地下开采的步骤 矿床进行地下开采时,一般都按照矿床开采四步骤,即按照开拓、采准、切割、回采的步骤进行,才能保证矿井正常生产。 开拓:从地表开掘一系列的巷道到达矿体,以形成矿井生产所必不可少的行人、通风、提升、运输、排水、供电、供风、供水等系统,以便将矿石、废石、污风、污水运(排)到地面,并将设备、材料、人员、动力及新鲜空气输送到井下,这一工作称为开拓。矿床开拓是矿山的地下基本建设工程。为进行矿床开拓而开掘的巷道,称为开拓巷道,例如竖井、斜井、平硐、风井、主溜井、充堵井、石门、井底车场及硐室、阶段运输平巷等。这些开拓巷道都是为全矿或整个阶段开采服务的。 采准:采准是在已完成开拓工作的矿体中掘进巷道,将阶段划分为矿块(采区),并在矿块中形成回采所必需的行人、凿岩、通风、出矿等条件。掘进的巷道称为采准巷道。D般主要的采准巷道有阶段运输平巷、穿脉巷道、通风行人天井、电耙巷道、漏斗颈、斗穿、放矿溜井、凿岩巷道、凿岩天井、凿岩硐室等。 切割:切割工作是指在完成采准工作的矿块内,为大规模回采矿石开辟自由面和补偿空间,矿块回采前,必须先切割出自由面和补偿空间。凡是为形成自由面和补偿空间而开掘的巷道,称为切割巷道,例如切割天井、切割上山、拉底巷道、斗颈等。 不同的采矿方法有不同的切割巷道。但切割工作的任务就是辟漏、拉底、形成切割槽。采准切割工作基本是掘进巷道,其掘进速度和掘进效率比回采工作低,掘进费用也高。因此,采准切割巷道工程量的大小,就成为衡量采矿方法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进行对比,通常用采切比来表示,即从矿块内每采出一千吨(或一万吨)矿石所需掘进的采准切割巷道的长度。利用采切比,可以根据矿山的年产量估算矿山全年所需开掘的采准切割巷道总量。 回采:在矿块中做好采准切割工程后,进行大量采矿的工作,称为回采。回采工作开始前,与根据采矿方法的不同,一般还要扩漏(将漏斗颈上部扩大成喇叭口),或者开掘堑沟;有的要将拉底巷道扩大成拉底空间,有的要把切割天井或切割上山扩大成切割槽。这类将切割巷道扩大成自由空间的工作,称为切割采矿(简称切采)或称补充切割。切割采矿工作是在两个自由面的情况下以回采的方式(不是掘进巷道的方式)进行的,其效率比掘进切割巷道高得多,甚至接近采矿效率。这部分矿量常计入回采工作中。 回采工作一般包括落矿、采场运搬、地压管理三项主要作业。如果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进行两步骤开采时,回采工作还应包括矿柱回采。同样,矿柱回采时所需开掘的巷道,也应计入采准切割巷道中。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47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 井开拓方式(正式版)

编订人:某某某 审批人:某某某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 (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煤炭资源埋藏在山里或地下,必须从地面开掘一 系列的井筒和巷道通达煤层,才能进行资源的开采。 这些井筒和巷道构成矿井开拓系统。这些井筒和主要 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称为矿井开拓方式。 通常按井筒形式将矿井开拓划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 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4种方式,如图3-1所示。 图3-1 矿井开拓系统 1—平硐; 2—立井; 3—斜井; 4—斜巷

1.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是指利用垂直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当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厚,瓦斯、水文情况复杂等情况下广泛应用的一种开拓方式。 2.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是指利用倾斜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根据井筒位置和开拓巷道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片盘斜井和斜井分区式开拓。当煤炭储量较少时可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分区式开拓又分单水平分区式开拓和多水平分区式开拓。 3.平硐开拓 平硐开拓是指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采用平硐开拓

开发利用方案

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八道江东晋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工程规模:18万吨/年 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00五年四月

总论 白山市八道江东晋煤矿前身为通化矿务局国丰煤矿三井(原通化矿务局八道江煤矿三井),现隶属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企业性质民 营企业,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实力雄厚,管理规范,人力人才资源充沛,装备精良.为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后劲,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经吉国土资储字[2004]第157号文批复,将原通化矿务局八道江煤矿通明井一部分储量资源划入东晋煤矿进行合理的开发开采。现编制八道江东晋煤矿总体开发利用方案,请审批。 该矿设计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为1598.1万吨,其中三井资源储量为968.8万吨,三井扩大区资源储量为629.3万吨,矿井基础储量(122b)368.1万吨,预可采储量为229.8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规模为18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为10年,煤种为瘦煤。详见东晋煤矿资源储量汇总表。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1、矿区位臵

八道江东晋煤矿位于白山市八道江区通沟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26°23′05″,北纬41°53′31″。 该矿距浑江西站3.0公里,距省级公路鹤大线1.5公里,矿区有公路与鹤大线及火车站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2、隶属关系 八道江东晋煤矿隶属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行政区属白山市八道江区所辖。 3、企业性质 该矿企业性质为民营企业。企业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节:矿井范围的历史背景 该矿1957年由沈阳煤矿设计院进行初步设计,1958年9月18日开始建井,1963年11月投产。原设计能力为45万吨/年(水力采煤),现生产能力为18万吨/年。井田开拓方式为立井与暗斜井综合开拓,采煤方法为巷柱式。 2001年该井随八道江煤矿一起破产。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矿井国有资产,有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安臵下岗职工就业,通化矿务局对其回购,进行资产重组,成立了通化矿务局国丰煤矿三井。 2002年7月更名为通化矿务局国丰煤矿三井,采矿许可证(2200000220854),生产规模为18万吨/年。 2002年10月,由于该井资产重组启动困难,根据吉林省煤炭

矿井开拓基础知识

矿井开拓 一、煤田、井田 1. 煤田划分为井田 在同一地质时期生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称为煤田。煤田的范围很大,面积由数十至数千平方公里,煤的储量由几亿到几百亿吨。一个大的煤田通常由几个或十几矿开采,划归一个矿井进行开采的煤田通常称为井田(或矿田)。井田的边界多以大断层等自然条件进行划分。 2. 矿井储量与可采储量 井田范围的大小,决定了矿井的煤炭储量和开采条件,是建设矿井的基本根据。井田范围内煤炭的埋藏量称为矿井储量,矿井储量中工业储量只有一部分能够采出,这部分储量叫做可采储量。 3. 矿井井型与服务年限 矿井生产能力指矿井一年内能生产煤炭的产量,又称为矿井年产量或井型。矿井范围内可采储量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计算其可生产年限,称为矿井设计服务年限。我国目前按设计生产能力把煤矿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分为若干个等级,目前我国井型系列如表2-2-1所示。 表2-2-1 矿井井型和服务年限 二、井田再划分 煤田划分为井田后,每一个井田的面积仍然比较大, 为便于开采,还必须将井田再划分为若干较小的区、段,以便有计划的按一定顺序进行开采。 1. 井田划分为阶段 开采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煤层时,通常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将井田划分为若干长条部分,每一个长条部分称为阶段,如图2-2-1所示。阶段大小一般用阶段斜长或阶段垂高来表示,它的走向长度等于井田走向全长。 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第一阶段-800-500-300-150第四阶段 图2-2-1 井田划分为阶段 H-阶段垂高;h-阶段斜长

阶段与阶段之间以水平面分界,分界面又称为水平面。布置有主要运输大巷和井底车场,担负该水平开采范围内主要运输和提升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水平常用该处标高、开采顺序和用途来表示,如图2-1中的-150、-300、-500、-800水平,又称为第一水平,第二水平以及运输水平、回风水平等。 阶段的开采顺序一般是自上而下依次进行的,在开采第二阶段时,第一阶段的运输水平可变为第二阶段的回风水平。 一个井田如果只有一个开采水平,称为单水平开拓,它适用煤层倾角在16°以下,井田倾斜长度较小的矿井;当用两个以上开采水平来开采井田时,称为多水平开拓。从技术经济的角度考虑,一个矿井最好用一个开采水平来保证矿井的年产量,这样生产组织、技术管理简单,技术经济指标较好。 2. 阶段内的布置 阶段内的布置有连续式、分区式和分带式三种。 ⑴连续式 当阶段内的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都较小时,可在井田的每一翼沿阶段倾斜全长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并且回采工作面可以由井田中央向井田边界推进(连续前进式开采),或者从井田边界向井田中央推进(连续后退式开采),这种布置称为连续式布置如图2-2-2所示。 a b 图2-2-2 阶段内的连续式布置方式 a-连续前进式开采;b-连续后退式开采 ⑵分区式 当阶段的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都较大时,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部分,每部分长度约为600~1200m,沿倾斜的长度等于阶段斜长,在其中有独立的通风和运输系统,这样的每个部分称为采区,这种布置称为分区式布置,如图2-2-3所示。

重庆松藻煤电有松藻煤矿开发利用方案设计说明书

重庆松藻煤电有松藻煤矿开发利用方案设计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一节编制的目的、依据及原则1 第二节矿井概况3 第三节矿井境界、矿权设置7 第二章市场供求及市场预测11 第一节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11 第二节矿产品价格预测13 第三章矿产资源概况15 第一节矿区总体概况15 第二节矿井资源概况18 第四章矿井开发38 第一节矿井规模及服务年限38 第二节产品方案41 第三节厂址选择及工业场地42 第四节矿井开拓44 第五节矿井开采48 第五章通风和安全52 第一节矿井通风52 第二节矿井安全56

第六章主要生产系统及设备64 第一节矿井提升、通风、排水、压风、抽放设备64 第二节地面生产系统67 第三节矿井运输系统70 第四节供电、配电71 第五节监测、通信及计算机管理72 第六节给水、排水、采暖及供热74 第七节地面建筑76 第七章选矿及尾矿处理78 第一节选矿方案78 第二节尾矿设施78 第八章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80 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80 第二节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保护82 第三节水土保持及土地复垦措施87 第四节综合利用89 第九章开发方案的主要结论91 附录: 1、采矿许可证; 2、煤炭生产许可证; 3、安全生产许可证;

4、企业营业执照; 5、矿长资格证 6、矿长安全资格证、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编制的目的、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目的 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松藻煤矿现采矿许可证(证号5000000630134)于2006年4月由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颁发,2006年10月到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我院受委托编制《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松藻煤矿开发利用方案》,其目的是为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其矿产资源,并为获得延续采矿权领取采矿许可证提供依据。 二、编制依据 (一)有关规范及文件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国土资源部,1999年4月); 2、《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8号; 3、《煤炭工业矿井[换行]设计规范》(GB50215-2005); 4、《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6年修订。 (二)矿方提供资料

-井田开拓方式

第二章 井田开拓方式 2.1 井田开拓概念 2.1.1 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 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2.1.2 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 (1)按井筒(井筒 :由地面通达矿体的巷道)形式分:立、斜、平、综、分区域; (2)按水平数的多少分:单水平、多水平; (3)按开采准备方式分:上山式、下山式、上下山式、混合式; (4)按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方式分:分煤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 如立井单水平上下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下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混合(采区)式,绘出关系图形如下图2.1。 图 2.1 开拓方式分类关系图 2.1.3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井田范围,进行井田内的划分,确定井田开拓方式,井筒数目及位置;选择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 确定井筒延伸方式及井田开采顺序。其确定开拓方式的基本原则为: (1)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集中,简单; (2)按《规程》完善通风条件,良好生产条件; 开拓方 立 井 斜 井 平 硐 综 合 单水多水平 上下山 上 山 上下山 混 合 分层大集中大分组集中大

(3)减少煤柱损失,减少巷道维护量,提高矿井采出率; (4)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新技术机械化。 2.2 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时,根据井田再划分方式和阶段内布置形式可组合成多种开拓方式。如:“斜井单水平分区式”、“斜井单水平分带式”、“斜井多水平分区式”、“斜井多水平分段式”等。本节仅举例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几种斜井开拓方式。 2.2.1 片盘斜井开拓 片盘斜井开拓是斜井开拓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它是将整个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倾斜宽度可以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在井田沿走向中央由地面向下开凿斜井井筒,并以井筒为中心由上而下逐阶段开采。图2.2为一片盘斜井的示例。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内按整个阶段布置,即每一阶段斜宽布置一个工作面。 图2.2 片盘斜井开拓 1—主井;2—副井;3—片盘车场;4--阶段运输平巷;5—辅巷;6—阶段回风平巷;7--采煤工作面; 8—联络眼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 井开拓方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349-38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煤炭资源埋藏在山里或地下,必须从地面开掘一系列的井筒和巷道通达煤层,才能进行资源的开采。这些井筒和巷道构成矿井开拓系统。这些井筒和主要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称为矿井开拓方式。通常按井筒形式将矿井开拓划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4种方式,如图3-1所示。 图3-1 矿井开拓系统 1—平硐; 2—立井; 3—斜井; 4—斜巷 1.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是指利用垂直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当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厚,瓦斯、水文情况复杂等情况下广泛应

用的一种开拓方式。 2.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是指利用倾斜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根据井筒位置和开拓巷道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片盘斜井和斜井分区式开拓。当煤炭储量较少时可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分区式开拓又分单水平分区式开拓和多水平分区式开拓。 3.平硐开拓 平硐开拓是指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采用平硐开拓时,一般以一条主平硐担负运煤、出矸、进风、排水、设置管路和行人等任务,在井田上部回风水平开掘回风平硐或回风井。当煤层赋存位置在较高的山岭、丘陵、沟谷中时可采用平硐开拓。 4.综合开拓 综合开拓是指借助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井筒形式从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

采煤概论——井田开拓复习题及解答

一、名词解释 01、井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田。 02、矿区——由一个机构所管辖的若干相邻矿井的总称(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中的一部分)。 03、井型——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Mt/a)。 04、阶段——沿煤层倾斜、按一定标高将井田划分为若干长条形部分,每一个长条形部分为一个阶段。 05、开采水平——布置有井底车场和主要运输大巷的水平。 06、采区——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块段,每一块段称为一个采区。 07、分段——在阶段范围内,沿煤层倾斜将阶段划分的若干适合于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的走向长条部分,每一个走向长条部分称为一个分段(也叫小阶段)。 08、分带——在阶段范围内,沿煤层走向将阶段划分的若干适合于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的倾斜长条部分,每一个倾斜长条部分称为一个分带或条带。 09、盘区——开采近水平煤层时,一般是在井田倾斜的适当位置沿煤层主要延展方向布置运输大巷,在运输大巷上下两侧划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盘区。 10、区段——在采区或盘区范围内,沿煤层倾斜将采区或盘区划分为若干适合于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的长条部分,每一个长条部分称为一个区段。 11、井田开拓(矿井开拓)——在井田内从地面开凿一系列井巷进入煤层,包括矿井主要巷道的布置与施工。 12、井田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主要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 13、主井——担负矿井煤炭提升或运输任务的井硐。 14、副井——担负人员、材料、设备和排矸等辅助提升或运输任务的井硐。 15、井巷——在煤层或岩层中所开凿的一切空硐。 16、硐室——长度较小、断面相对较大的特殊巷道。 17、开拓巷道——为全矿井、一个水平或两个以上采区服务的巷道。 18、准备巷道——为一个采区或两个以上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 19、回采巷道——为一个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 20、井底车场——连接井筒和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二、填空题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井田,既降低了煤柱损失,又减少了开采技术上的困难。 2、根据煤层倾角的大小,井田再划分一般有两种方法:非近水平煤层井田划分为阶段,近水平煤层井田划分为盘区。 3、阶段内的再划分一般有三种方式:分区式、分段式和分带式。 4、根据主、副井筒的形式,矿井开拓方式可分为四种: 平硐开拓、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和综合开拓。 5、根据矿车在井底车场内的运行特点,井底车场的形式可分为环行式和折返式两大类。 6、根据开采煤层的数目和层间距,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有三种:分层布置、集中布置和分组集中布置。 7、矿井巷道按倾角可分为水平巷道、倾斜巷道和 垂直巷道三大类。 8、矿井巷道按服务范围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 回采巷道三大类。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方法选择及策略 郑振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方法选择及策略郑振 发表时间:2019-08-28T11:30:53.4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郑振张本乐 [导读] 摘要:我国金属矿山贫矿多,富矿少,矿山开采技术不平衡,资源利用率低,地下开采容易引发环境问题。 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237400 摘要:我国金属矿山贫矿多,富矿少,矿山开采技术不平衡,资源利用率低,地下开采容易引发环境问题。为解决金属矿山开采中的这些问题,在对金属矿山进行开采时多采取地下连续开采技术。本文在对金属矿山采矿方法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对地下连续开采技术的施工方法及其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具体阐述,并对金属矿山地下连续开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金属矿山;地下开采方法;地下连续开采技术 引言 近年来随着矿山开采深度及规模不断加大,露天开采资源逐渐消失,矿山地下开采也面临严重生态问题。要解决金属矿石地下开采所面临的问题,连续开采工艺方法为一条有效途径。地下连续开采能实现机械连续作业,改善作业条件及作业环境,提高开采能力,缩短回采周期,利于对矿山进行深部低压管理控制。 1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概述 金属矿产深埋地下,露天开采矿石剥离系数高,成本大,因此对于金属矿山多采用地下开采方法。地下开采分挖掘及矿石开采两步。矿石开采时需要对挖掘中开通的想到进行开凿,在开凿中多经过开拓、采切、回采几个步骤。在矿石开采时,多是分阶段进行开采的,开采多按照先上后下的开采顺序,并沿着矿床将矿体划分成几个矿块,矿块高度多在60 米左右。对金属矿石地下采矿方法多分三类:①矿柱支撑采矿法:当矿区中围岩稳固,矿石坚硬,矿房比较开阔,采矿安全性比较好的情况下多采取矿柱支撑采矿法。②人工支撑采矿法:金属矿山开采中如对回采工作面需要不断拓展,对采空区需要不断加大情况下,需要采取人工支撑采矿法。③崩落采矿法。金属矿山开采中,如果开采中出现矿石崩落,此时需要对采矿区利用崩落的岩石进行充填,通过充填保持围岩稳定,通过充填来掌握地压,这种方法为崩落采矿法。在具体开采过程中,需结合不同矿山种类、地应力、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开采方法。 2 金属矿山采矿方法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矿体种类 金属矿山按矿石颜色可分为黑色、有色、贵金属三种矿产,黑色矿以铁矿为主,有色矿以钳、锌、铜、铝等为主,贵金属矿以金、银为主。金属矿体不同,采矿方法也不一样,铁矿因价值低,多采取空场开采法及崩落开采法;有色金属矿还有贵金属矿因价值高,多采取填充开采法,这样按照矿体种类选择开采方法可提高开采效益。 2.2 地应力 地应力指的是采矿时导致低下岩体及采矿结构破坏变形的根本作用力。地下开采时只有对开采区地应力状态条件充分掌握,才能对矿山中金属总体分布合理确定,并获取正确的开采方法,可依据开采方法及地应力确定开挖步骤,支护结构参数及支护的形式,这样才能在开采时确保围岩稳定,才能对矿山矿产最大限度开采,提高开采效益。之所以说地应力参数在地下开采中比较重要主要是因为地应力为确定矿山开采巷道及采场最佳形状的主要参数,巷道及采场走向应同最大主应力方向保持平行。 2.3 工程地质条件 矿山开采前需对矿山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充分考察,只有对矿山地质条件充分了解,才能确定矿山采场构成要素,才能对矿山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掌握清楚,只有掌握这些才好根据这些条件来判定矿山开采方法。工作人员在进行矿山工程地质条件考察时需从岩体结构、岩体分布、岩体裂缝、断层,矿山地下水等着手,做好每项调查,因为这些项目条件都会对采矿方法选择造成影响。 3 金属矿山开采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金属矿山开采在先进科学技术下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①我国金属矿山尽管资源多,但是富矿少,大型金属矿产少,较多的都是贫矿,所以说,尽管矿山不少,但是矿产资源还是比较缺乏的。②金属矿山开采技术不平衡。 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域矿业发展水平不一,矿山开采技术也不平衡,发达地区拥有媲美国际先进水平的采矿技术,但是在偏远地区,采矿设备及采矿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使得这些地区矿山开采的效率普遍偏低。③资源利用率低。社会不断发展下,人们更重视环境保护,重视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金属矿山开采特别是有色金属矿石开采上很重视矿石利用回收,但是我国在有色金属利用回收技术上还存在很大不足,有色金属资源利用率低。④地下开采引发环境问题。金属矿石地下开采会使矿山地面塌陷,不仅对原有地形地貌造成影响,也会对该地区土地及地下水资源造成破坏,恶化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开采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使得开采地区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要求。 4金属矿山地下采空区的处理措施 4.1 回填金属矿山地下采空区 一部分地下采空区严禁发生地表塌陷现象,例如,地下采空区的顶部是建筑物所在区域或者露天采矿工作区等,就这种类型的地下采空区,一般情况下,回填采空区是处理地下采空区的最佳方式。回填采空区所用的材料均就地取材,主要包括采矿过程中开采出的废石与矿渣以及地表上自然脱落的大量废石等。回填的方式主要是将上述的填充材料输送到钻孔、天井或者专用通道之中,将填充材料加压,使其能够自行流入到地下采空区,从而回填满地下采空区。这种处理方式有几点要求值得注意,第一,地下采空区必须与钻孔、矿井或者巷道之间相连,这是填充材料顺利进入采空区的首要前提,也即只有具备一定的通道才能将填充料顺利地输送到地下采空区之中。第二,在开展回填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对金属矿山地下采空区的具体信息有充分的了解,如地下采空区的位置、范围、体积以及回填通道的位置等。这种处理方法的优势在于收集填充材料非常方便和容易,处理地下采空区的速度较快,效果较为显著,在回填好地下采空区之后,回填的材料就能紧密地填满采空区。其缺陷在于回填地下采空区的作业难度非常大,所耗费的资金较多。 4.2 封闭金属矿山地下采空区 地下采空区周边的岩体应力若想完全集中,往往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地下采空区周边岩体应力集中达到最大限度必须经过一个过程,在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地下采空区还是比较安全的。因此,必须在这段较短的时间之内,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撤离该地区的居民和作业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有关采矿作业区采取保护措施。只要安全地将该地区的居民和工作人员撤走后,哪怕地下采空区发生重大采矿事故,也不至于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煤矿开发利用方案

煤矿开发利用方案

开发利用方案建设规模:15万t/a

目录 一、概述 0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 7 - 三、矿产资源概况............................................................................... - 7 -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 22 - 五、矿床开采..................................................................................... - 31 - 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 41 - 七、环境保护..................................................................................... - 42 - 八、矿山安全..................................................................................... - 46 - 九、开发方案简要结论..................................................................... - 58 -

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称为开拓方式。合理的开拓方式,一般要在技术可行的多种开拓方式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 一、井田开拓方式分类 井田开拓方式种类很多,一般可按下列特征分类。: (一)按井筒(硐)形式 按井筒(硐)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二)按开采水平数目 按开采水平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井田内只设1个开采水平);多水平开拓(井田内设2个及2个以上开采水平)。(三)按开采准备方式 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及混合式。 (1)上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阶段内一般采用采区式准备。 (2)上下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下山阶段,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或带区式准备;近水平煤层,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井田上山部分及下山部分,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 (3)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采上述方式的结合应用。

(四)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 (1)分煤层大巷,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 (2)集中大巷,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 (3)分组集中大巷,即对煤层群分组,分组中设集中大巷。根据我国常用的开拓方式,其分类可见图3—14所示 因此,立井开拓方式可有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及上、下山相结合的方式。如图3—15所示。 图3—15立井开拓方式

(a)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b)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 (c)立井多水平上山式;(d)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式混合式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主要石门;5—开采水平运输大巷 二、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井田开拓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的矿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根据矿区总体设计的原则规定,正确解决下列问题:(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2)合理地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 (3)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 (4)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 (5)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及技术改造。 上述问题解决得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矿井生产的长远利益,关系到矿井的基本建设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设速度,从而影响矿井经济效益。矿井开拓方案一经实施,再发现不合理而改动,那将耽误许多时间,浪费巨大投资。因此,确定开拓问题,需根据国家政策,综合考虑地质、开采技术等诸多条件,经全面比较后才能确定合理的方案。在解决开拓问题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