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三篇】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三篇】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三篇】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三篇】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三篇】

【导语】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无忧考网小编整理了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知道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差异,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教学难点: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设置

教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知道了地形和地势影响我们的生活,下面的故事也展示了一些自然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人们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制约?

学生:(读图片,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师: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我国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1月和7月气温特征

教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气温和降水。

教师: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可是他这次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预设: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教师:同学们可以通过生活实际得出刚才的结论,让我们从地图上验证一下我们刚才的发现。出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地图要首先读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先读图名,左边这幅图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代表的是我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分布,右边的图为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代表的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的分布。

教师:读图的第二步是读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读图例。

教师:通过读图例,我们可以知道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温度范围。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读图的第三步──根据问题,提取信息。

【设计意图:回顾读图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依次完成PPT上的提示问题。(问题1)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依次标注各等温线。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每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教师:请大家找到一条特殊的等温线──0℃等温线,它有着重要意义: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

结冰。让我们来看一下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

学生回答预设:从图上可以看到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问题2)1月的最低平均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平均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

教师:

学生回答预设:最低气温为-28℃以下,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气温大概是16℃以上,分布在海南岛及台湾岛南部。

教师:(问题3)1月南北温差是多少?

学生回答预设:50℃左右

教师: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我国7月份的平均气温的分布。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读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

问题1:阅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除了28℃等温线外,以8℃为间隔的等温线有几条?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气温变化并不剧烈。

问题2:7月的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温度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这时16℃以上的范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的低温区在哪呢?──青藏高原。

问题3: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独立完成读图任务。】

讲授新课──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知道我国的温度带

教师:以上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再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咱们来看一下温度带的含义和划分标准。(介绍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和积温的概念。出示温度带划分表。)

学生回答预设:根据看到的每个温度带的积温数据,在对应的区域填上相应的温度带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看看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线很相近呢?

学生回答预设: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既然农业生产是我们划分温度带的依据,让我们来看一下不同温度带的熟制和

代表性农产品。

学生:为不同温度带选择适当熟制,识别水果产地。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地理与教材中的地理联系起来。】教师:我们特别容易把温度带和热量带(地球上的五带)混在一起,请大家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预设:五带是热量带,按照获得热量的多少以纬度来划分;而温度带是根据积温划分的,更多地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作物品种、作物的熟制相关。

篇二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那请同学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生活现象又和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呢?

出示我国不同地区衣、食、住的景观图片。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回顾展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

呢?──气温和降水。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感受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呢,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可是他这次沿途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这个结论是咱们感受出来的,接下来咱们用专业点儿的地图验证一下──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归纳:出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要先读图名,这两张图分别是什么?左边是我国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右边是我国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那咱们先来看一下我国1月的气温分布情况。

1.1月气温分布

总体趋势:

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特殊线:

在递减的过程中,有一条等温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条等温线有着重要意义。──0℃等温线

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呢?从图上可以看到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

转承:读气温分布图,先看总体趋势,然后再来找极值。

大家看,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30℃左右,1月我国最低平均气温呢就出现在这里,是黑龙江漠河,最低达到过-33.3℃。

再看海南岛气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呢?──20℃左右。

所以同学们可以计算一下我国1月南北温差有多大?──50℃

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那咱们再来看一下夏季的气温分布情况。

2.7月气温分布

总体趋势:

阅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气温变化并不剧烈。

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全国气温的地方,这时全国气温的地方并不在最南端,而是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这时16℃以上的范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的低温区在哪呢?──青藏高原。

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

承转过渡:我国冬夏两季气温的分布情况有很大不同,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天则普遍高温,这是为什么呢?咱们先来看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思考分析:

出示三组数据:

漠河、北京、广州的纬度,以及12月22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

1.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2.三地昼长时间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3.由以上两个分析,你得到怎样的结论?三地获得热量如何?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并且昼长时间逐渐缩短,所以获得热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使得冬季南北温差大。

引导: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南北温差呢?比如每到冬天我们经常能听到天气预报报道刮什么风?──偏北风。

出示冬季风示意图。

这是我国冬季的盛行风,源于哪里?──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带来寒冷的空气和降温,对我国南北气温影响有什么不同?──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更近,而南方受其影响较小,这也就进一步加剧了南北温差。

承转过渡: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那为什么夏季温差小呢?我换一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

思考分析:

出示三组数据:

漠河、北京、广州的纬度,以及6月22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

学生自主分析──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但昼长时间逐渐增长,所以南北获得热量差异不大,使得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承转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及成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再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就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咱们来看一下温度带的含义和划分标准。

概念明晰:

介绍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和积温的概念。出示温度带划分表。

按照这样的标准划分出的温度带,将我国划分为这样一些区域,大家根据刚看到的个温度带的积温数据,看看能不能在对应的区域填上相应的温度带名称。

特殊线:请同学们看看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线很像呢?──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对于温度带,咱们特别容易把它和热量带混为一谈,比如“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中的热带和地球上五带中的热带在我国的范围一样吗?──它们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五带是热量带,按照获得热量的多少以纬线来划分的;而温度带是根据积温划分的,更多地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业、作物的熟制相关。

读图判断:

1.不同温度带的熟制分别是什么呢?

2.不同温度带盛产的水果是什么呢?

我们看到,这些水果的分布受到气温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用温度带的划分来确定分布。

课后延伸:出示不同干湿地区的景观图,请大家课后思考。

1.这几张图片分别对应在哪个点呢?

2.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清华附中伊娜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温故知新: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2.温度带填图。

3.回顾特殊分界线──秦岭─淮河。

承转过渡:上节课给大家留了思考题,这些植被都对应哪个点呢?(移动图片到对应点)

那大家说这些植被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降水,好咱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我国的降水情况。

提问引入:咱们先来看看几个城市的降水情况。

根据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同学们觉着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不同:从降水量上看有多有少;相同点:变化趋势相同,夏季多雨。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不同地方降水量差异很大,且时间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那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国的降水会集中在夏季呢?

读图分析(降水的时间分布):

1.降水集中在夏季

出示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和对比表格

问:大家能否根据这组资料来解释下这一问题?(一边分析,一边完成表格。)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和季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我国地处世界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来自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而每年冬季,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东北季风,寒冷干燥,使我国降温减湿。所以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承转过渡:咱们再来看这几个城市的降水,虽然降水都集中在夏季,但是具体持续的时间又不太一样,各地降水量超过100mm的月份明显不一致,能据此总结出雨季分布规律吗?──越向北雨季越短。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和季风有分不开的关系。

2.东部雨带的推移

演示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

冬季我国大陆一直被冷空气控制,到五月夏季风开始从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冷暖气流相遇,这时就会发生一件神奇的事情──锋面雨(转PPT)──因此随着南部暖气团势利的逐渐加强,我国东南地区自五月起就进入到了雨季。

随后,暖气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夏季风向北推移。六月,夏季风北上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雨带随之向北扩大,此时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长江中下游徘徊,于是形成了细雨绵绵的梅雨季节。

之后,夏季风继续北上,七八月到达华北、东北地区,全国降水达到最多,而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却处于下沉暖气流的控制之下,出现了伏旱天气。

进入九月,冷气团势力增强,暖气团势力减弱,夏季风迅速撤回到南部沿海地区,10月,彻底退出我国,我国雨季结束。

归纳总结: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示意图

承转过渡: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我国降水不仅存在着季节的变化,年际之间的降水分布,也很不稳定。

3.降水的年际变化

简述年际变化概念

出示我国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标注降水量和最低年份,分析这两年可能的夏季风进退情况。

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降水量大;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降水量小。

承转过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夏季风,也看到了季风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影响,那在这样夏季风的影响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又会是怎样的呢?大家能推测一下吗?──东南多西北少。实际是不是这样,咱们来印证一下。

读图分析(降水的时间分布):

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动态分布图,依次展示1600mm,800mm,400mm,200mm,50mm的区域和界限,学生总结降水分布规律。

──因夏季风的影响,在夏季风从东南进入西北内陆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受到山脉的阻挡,因此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承转过渡:由此我们再次印证了我国不同地区降水情况不同,根据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少和蒸发的情况,把全国划分成不同的干湿地带。

概念解析:

出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共分为四类干湿地区,分别是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对照干湿地区分布图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将各地区和其降水量范围连起来。

读图判断: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不同会影响到植被的种类和农业的类型,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四幅景观图,分别属于哪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植被以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为主,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区──以温带草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牧区。

干旱区──远离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

课后延伸:大家再看一下几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有没有哪个你觉着特别熟悉的?──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此线都是哪些分界线?有怎样的地理意义?此线南北又有怎样的不同?请大家课后思考。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清华附中伊娜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

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气候类型及影响因素

温故知新: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呢?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所在,是我国800mm 等降水量线所在,也是划分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界线,划分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界线。

在此线南北两侧有着鲜明的景观差异,此线以北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耕地以旱地为主;而此线以南冬季河流不结冰,水田面积广大。

承转过渡:由于我国不同地方气温和降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将其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

读图分析:我国一共有五种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大家看下面这两张气温降水图,分别应该是哪种气候类型。

这是我国西部的两种气候类型,大家来判断分别是哪种气候呢?

要判断是哪种气候类型,得先看它们的气候特点。

──第一张图,夏季气温接近30℃,冬季最低气温接近-10℃,全年降水都很稀少,所以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年温差大,全年降水较少。应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在图上的吐鲁番。

──第二张图,夏季气温7℃左右,冬季最低气温接近-20℃,降水较少,7、8月降水

最多,所以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集中在夏季。应该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对应五道梁。这种气候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在我国众多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使得我国气候更为丰富多彩,比如横断山脉南麓,从山脚到山顶出现这样的变化,被称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转承:我们再来看这三张图,又分别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呢?

它们分别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漠河;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上海;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海口。

这三种气候有着共同的特点──雨热同期,这一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所以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也是重要的农业区。

总结归纳: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此外,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广泛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构成了我国气候的另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

承转过渡:因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所以,同世界其他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特征。

实例印证:

同在北回归线上,阿拉伯半岛上沙漠广布,而我国江南地区却是山清水秀,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正是因为长江以南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承转过渡:除了降水上的不同外,季风气候显著还表现在气温上。

出示同纬度城市的气温对比数据

问:与同纬度城市相比,我国气温具有怎样的特点?──我国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而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冬夏温差较大。

承转过渡:以上我们看到了我国的气候特征,下面我们来总结下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总结归纳:

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纬度因素;

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是受到海陆位置(季风)的影响,高原山地气候、出

现垂直分异的现象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

受这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所以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篇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

2.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学会阅读等温线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并能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正确结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及相关资源分析、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

【重点与难点】

1.我国气温的特点,温度带的地区分布。

2..读图、识图技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看视频:冬季的广州和哈尔滨

同一个季节,为什么广州和哈尔滨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异?导入新课学习。二、新课学习

第一课时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16℃-(-28℃)=44℃)特点:南北温差大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2)思维拓展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探寻原因

成因①:纬度位置的影响

中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近50度,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昼长越短。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昼长比南方短,太阳照射时间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热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风的影响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使北方降温幅度大。距离和地形对冬季风的消弱与阻挡,冬季风对南方影响小。这些加剧了南北温差。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28℃-16℃=12℃)全国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20℃)特点:普遍高温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2)思维拓展: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昼长比南方长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热与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3)探究:夏季我国哪里气温偏低?为什么?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总结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夏季气温偏低)

(5)拓展延伸:我国南北温差顺口溜

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冬季温差显,北棉南穿夹;夏季普高温,南北差不大;秦岭淮河线,零度等温划;最寒在1月,高温在7月。

(6)了解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3.温度带

(1)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2)读图,了解5个温度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位置。(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对号入座: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漠河、塔里木盆地它们分别位于哪个温度带?(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寒温带、暖温带)

(5)体会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水果

拓展延伸:中国各个温度带的主要植被2.房屋

3.农作物及其熟制

总结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气温分布特点,那么你知道我国降水的情况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第二课时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1)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从整体看,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吗?(不均匀)(2)观察分析

图中的等降水量线有几个数值?(如图)

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变化的方向有何规律?(如图)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线过的地方(4)了解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2.降水时间分布特点:

(1)读“中国南北四个城市的季节差异”图,回答问题标出四城市降水较多的月份(如图)四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月~_____月(4;10)在图中从南向北圈出这四个城市(如图)总结: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早;长;晚;短;晚;早)

得出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分配不均(2)

读“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回答问题

该图反映的是北京降水的季节还是年际上的变化?(年际)总结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年际变化大

这种现象会带来什么影响?(影响生产和生活)3总结: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空间上: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上:季节分配不均(南方雨季长,开始早,结束晚;北方雨季短,开始晚,结束早。);年际变化大

4.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气候的干湿状况

(2)读图,有哪些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3)读图,分析:连线湿润地区------800mm以上半湿润地区------400mm~800mm半干旱地区

------200mm~400mm干旱地区------200mm以下

(4)体会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建筑;2.植被;3.农业类型)

(5)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⑤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⑥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总结过渡:了解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现在,让我们共同学习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三课时

(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复杂多样:

(1)读“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指出我国的气候类型。(2)我国一些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更加剧了气候的复杂多样(3)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⑦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2.季风气候显著

读“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我国有几种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里?(3种;东部)

3.归纳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⑤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⑥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⑦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高原山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稀少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使得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所以自南向北,气温越来越低。2.海陆位置:读图完成表格(1)冬季风的影响源地风向性质影响范围冬季风亚欧大陆内部偏北风寒冷干燥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岛、海南岛以外都受影响对气温的影响加剧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2)夏季风的影响源地风向性质影响范围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偏南风温暖湿润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以东以南地区对气温的影响带来丰富降水,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3.地形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使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高大山地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青

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面积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三、课堂练习选择

1.下列我国哪个地区夏季气温最低(B)

A.黑龙江省B.青藏高原C.海南省D.吐鲁番盆地2.关于我国降水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C)B.从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递减

C.山东省降水量比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少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2课时) 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难点 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下面让我们听听来自全国五个不同地方小朋友的描述,你能猜出他们各自是如何描述的吗?试着帮他们连线。 教师:要想知道自己连得对不对,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学生:他们家乡的气候类型、特点……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对。 教师: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在图中找出五个小朋友家乡的气候类型。 学生:来自吐鲁番的小朋友,她的家乡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漠河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海口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五道梁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而南京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30~41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活动一: 教师:不同的气候类型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我们如何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呢?下面请阅读漠河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结合前面我们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漠河的气温曲线图中,读出当地的最高、最低气温,描述气温的特点。 2.从漠河的降水柱状图中,读出当地最多、最少的降水量月份,描述该地全年降水的特点。 3.综合气温和降水图,说出漠河的气候特点。 4.参考对漠河气候特点的表述,归纳其他三地的气候特点。 5.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说一说他们各自发展旅游活动的优势。 学生:

七年级地理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 ①风雨交加②风和日丽③冬冷夏热④四季如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A.湿度、风力 B.气温、降水 C.气压、风力 D.风力、降水 3.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B.地处回归线降水一定稀少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5.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缺乏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沙漠气候;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关于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东岸为地中海气候 B.热带范围既有全年高温多雨地区,也有终年炎热干燥地区 C.40°S~60°N大陆西岸为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 7.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位置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因素 9.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 1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C.喜马拉雅山北坡 D.喜马拉雅山南坡 10.实际上,地球表面气温的分布同纬度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 ] A.各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一样的B.地表陆地和海洋受热和放热的情况不同C.地势高低的影响D.现代工业的发展 11.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二)综合题

八年级地理专题复习气候

地理专题复习:气候 1、读四幅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回答问题。 (1)四幅图中,全年降水稀少的是______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的是_____地。 (2)图示的四地中,气温的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_地,最小的是_________地。 (3)以上四种气候类型中,一年中有明显的旱雨两季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属于_________气候类型。 (4)四种气候类型中在中国有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序号_________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 (2)由于亚洲中部_________,形成序号⑨所代表的高原山地气候。 (3)关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跨纬度大,东西离海远近差异大 B、河湖众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C、植被类型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D、地形复杂并且起伏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4)序号⑥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高温多雨 D、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二是A 、B 、C 三地的气候资料。请将A 、B 、C 三地与甲、乙、丙三种气候资料对应连线,并写出甲、乙、丙相应的气候类型。 甲_______________ A 乙_______________ B 丙 _______________ C (2)A 、D 两地同处于赤道地区,气候特征却有明显的差异;A 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D 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①②③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根据气温年较差和年降水量来说明欧洲西部从沿海到内陆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特点。 (2)由(1)题分析出的气温、降水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欧洲西部的气候自西向东气候的海洋性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大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题图 第5题图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2 湘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看书图2-14,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 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湘教版】2019秋七年级地理上册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练习题(含答案)

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2分) 1.季风气候的最大特点是() A. 冬季特别漫长 B. 雨热同期 C. 风向无规律变换 D. 全年多雨湿润 2.图中⑤气候,在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地区是() A.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B. 美洲西部 C. 非洲北部 D. 欧洲西部 3.完全没有热带雨林带的大洲,正确的组合是() A. 亚洲和南极洲 B. 北美洲和南美洲 C. 非洲和大洋洲 D. 欧洲和南极洲 4.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A. 亚洲 B. 非洲 C. 欧洲 D. 大洋洲 5.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是() A. 欧洲西部和北部 B. 亚洲西部和北部 C. 非洲东部和南部 D. 亚洲东部和南部 6.12月21日,北半球处于冬季,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处于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8.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和最干旱的大洲分别是() A. 北美洲、南美洲 B. 南美洲、非洲 C. 亚洲、欧洲 D. 欧洲、大洋洲

9.读甲、乙两图,回答小题 (1)图中关于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地为农业发达的河谷地带 B. ②地降水集中在夏季 C. 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 ④地降水最多 (2)甲图四地气候类型与乙图一致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一年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填空题(共4题;共7分) 11.图中纬度数如果是北纬,则C________气候、F________气候、G________气候 12.分布在温带地区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和________。 13.从气候类型看,几乎都属于寒带冰原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 洲. 14.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 附近,如________ 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三、综合题(共2题;共15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流程]: [教学说明]: 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天气预报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的概念 天气与人类 卫星云图 常见天气符号 风的符号 灾害性天气 影响上海的灾害性天面对灾害,你准备好了吗?

初中八年级地理word教案文档:气候特征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气候特征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气候特征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气候特征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

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C和7.3°C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寒冷干燥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吧!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 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这篇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1 最新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一、认定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特点。 2.知道我国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及对我国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1.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______的国家之一,我国_____有大部分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有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温带______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____________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_______气候。 2.受_______的影响,我国降水自_______向_______ 逐渐减少,且 全年降水集中在____ _季。 3.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我国南方雨季比北方____,比北方长。夏季风强,则______;夏季风弱,则_________。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线. (口诀:兴安、阴山、贺兰山、巴颜冈底季风圈。) 5.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最为辽阔。在季风区内夏季盛于来自_______洋、______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亚洲大陆内部(西伯利亚、蒙古)的________风。 6.读我国气候图: (1)图中A、B、C、D、E从气候 类型来分: A B C D E 其中A、 B、C都 为气候,说明了我国 气候二 个特征分别 为、。 (2)从季风区、非季风区来划分: 大致A、B、C位于区。 大致D、E位于区。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8.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势影响 C.纬度位置 D.

人教版2020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气候》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 (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教师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板书)第二节气候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 看书《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 (读图观察)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怎样读懂这幅图呢? ①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 ③观察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上或>0℃);0℃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下或<0℃)④再观察一下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学生:气温的差异较大)⑤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学生:最南16℃、最北-32℃多)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近50℃)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板书) (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投影) 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 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2)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学生: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愈往北去,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时间愈短) (3)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这往往意味着什么?(学生:白昼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 (教师小结)可见,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板书) 教师强调:冬季风也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另一因素 2.夏季普遍高温 (过渡)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下面我们再来看

七年级地理世界气候类型测试题

第四课世界气候类型同步练习(无答案) 1.气候的两个最重要组成要素是:() A 气温和降水 B晴天和阴天 C湿度和温度 D气压和气温 2.赤道经过的非洲东部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 A回归线附近 B 极圈附近 C 赤道附近 D、南北纬60°附近 4.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的气候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5.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全年高温多雨 C.全年高温,降水稀少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 6.在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寒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7.地中海气候最典型的地区是() A 加勒比海沿岸 B墨西哥湾沿岸C 阿拉伯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 8.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 A 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 B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 C 低纬度地区大陆西岸 D低纬度地区大陆东岸 9.下列大洲中有寒带和亚寒带的是() A 大洋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10.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 )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温和湿润 D.寒冷干燥 11.德州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2.冬温夏凉,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的气候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 ) 13.在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典型的是 知识改变命运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doc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 石横中学王强 教与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每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与学重点: 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与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与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与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上节我们学习了气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第二大要素降 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31 页和图 2—— 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四城 市降水柱状图” ,阅读教材第33 页及图2——19“中国干湿地区 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否均匀,有何分布规律 (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在季节分布 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共分为哪几类 干湿地区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并说出各自的天然植被。 (4)、教材 33 页活动题 1、2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教师点拨: 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降水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年等降水量线,它 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 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此线以北 为半湿润区, 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 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 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c:2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 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4、合作探究: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形成的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明显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学会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4)了解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习资源,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提升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树立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难点】 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析图能力的培养,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等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春节期间黑龙江省与海南省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生答两地气候不同)。要想了解我国的气候,先来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 二、新课学习 (一)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 多媒体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学生读图回答: 1.黑龙江的漠河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24℃以下) 2.海南省的海口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16℃以上) 3.两地相差多少度?(48℃以上) 4.找出我国1月0℃等温线,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哪些地区?(秦岭——淮河延伸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总结: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差异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多媒体出示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图和正午太阳高度图,小组合作探究: 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2.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受冬季风的影响如何?为什么? 3.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和北方有什么不同? 结论: 1. 冬季风的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北方地区首当其充,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地区的严寒,在南下过程中,受到山脉的阻挡,势力减弱,南方地区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

七年级地理上册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1湘教版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教学目标:记住世界气候分布图上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方法并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热带的气候类型 一、自主学习 1.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是和。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附近,如南美洲的、非洲的和亚洲的等地。其特点为。 3.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气候面积最大。其特点是。 4.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和,其特点是。5.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亚洲的、澳大利亚的。其特点是。 二、合作探究与展示 1、看书p74-77,了解热带的气候类型,完成下表 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 对应地名 气候特征 气候名称 气候分布 提示: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当堂检测: 1.下列四大洲中没有热带雨林带的是()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 2.北回归线附近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3.下列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的有() A.东非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德于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属于()气候区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区的代表性动物有( ) A.大象孔雀 B.狮子斑马 C.骆驼、鸵鸟 D.老虎、狗熊 5.你知道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大片森林分布于下列哪个气候区吗?()

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2019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 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了2019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 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以上就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2019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世界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度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 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9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成因:纬度高 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11极地气候 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 成因:纬度高

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练习 最新

1. 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亚洲的是: A. 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下列气候类型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边缘的是: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B.苔原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冰原气候 3.我国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高山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4.读图分析: (1)此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 A.热带 B.温带 C.寒带 (2)此图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低温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冷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 A.赤道附近 B.印度半岛 C.亚马孙河流域 D.澳大利亚中部 6.非洲有明显干湿季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草原气候 7.没有热带草原气候分布的大洲是()。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8.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 A.亚洲中部 B.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C.欧洲西部 D.澳大利亚中部 9.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气候 10.亚洲、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营原气候 11.拥有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的大洲是() A.亚洲、欧洲B.北美洲、南美洲 C.亚洲、非洲D.亚洲、北美洲 12. 世界各大洲中气候类型最多的洲是: A.亚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非洲 13.世界上具有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地中海四种气候类型的大洲是 A.亚洲、欧洲、非洲 B.南美洲、北美洲、亚洲 C.北美洲、欧洲、非洲 D.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

读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参与活动: 1、我国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与 我国面积、地形有什么关系? 读图: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干湿区图,参与活动: 1、 有哪些温度带和干湿区? 2、 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跟什么有关系?(温度带根据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有关,干 湿区跟降水量和蒸发量有关) 3、 比较温度带和干湿区界线,那两条大致吻合?(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 区) 4、 你知道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区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差异?(不同温度带农作物熟制不 同,不同干湿区农作物、建筑 、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 读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__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年降水分布图,学生看图参 与活动: 1、 我国7月份哪些地区气温超过 28度? 2、 哪些地区1月份气温低于-24度? 3、 哪些地区年降水量超过 1600毫米,哪些地区年降水量不足 200毫米? 讲述:秦岭一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1月份0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 毫米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 又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 我国1月份和7月份温差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冬季温差大,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5、降水分布有什么趋势?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小 5、课堂总结 由学生来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展示本节课的内容要点 2、认识我国的 气候类型 3、认识我国的 温度带和干湿 4、认识我国的 气温和降水

6、目标检测1、下列叙述中,不是我国气候特征的是: A 冬季南北温差大 B 雨热同期 C 气候复杂多样D 2、在我国,1月0C等温线大致沿下面的哪条线分布: A 长江 B 阴山一黄河 C 秦岭一淮河 D 黄河 海洋性显著 第二课时3、关于我国降水量季节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C降水量集中在冬春季节D 4、关于我国温度带的正确叙述是: A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河流都不结冰 C 台湾和海南全部都位于热带的分界线 5、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A东暖西冷,东西温差大 C全国各地普遍寒冷 B 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节 降水量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 塔里木河主要位于中温带 D秦岭一淮河一线基本上是亚热带和暖温带 B 南温北寒,南北温差大 D全国各地普遍温暖 6、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来看,下列省区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 陕西 B 福建 疆 D 湖北 7、巴中市的气候类型、温度带和干湿区? 1、问题导入在我国气候类型中,季风气候分布最广,原因是什么? 2、认识季风显著的原因 3、认识夏季风、 冬季风 4、认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5、认识洪灾与旱灾 6、认识灾害性天气读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回忆7年级下第七章亚洲气候的内容。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季风气候显著。 读夏季风、冬季风图,比较分析,思考: 2、我国高温与多雨同期,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使农作物和植物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 因此我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线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高得多。 读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参与活动: 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与什么季风有关?(夏季风,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与那条等降水量线重合(400毫米) 3、四川是否属于季风区? 思考:夏季风过强或过弱会给长江流域地区带来什么样的天气? (夏季风过强,异发生洪涝灾害,过弱异发生干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灾害性天气图,参与活动: 1、我国灾害性天气有哪些?(霜冻、洪涝、台风、干旱) 2、洪涝和干旱是怎样产生的?(夏季风强弱,进退早晚)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气候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气候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气候 l.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OC。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火州),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活动积温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活动积温,一般来说,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减少,生长期也变短。 2.地理知识点降水和干湿地区(东西干湿差异)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

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夏秋季节)。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雨季长,河流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雨季短,河流汛期短)。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