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

平川区第二中学集备标准教案设计

备课要求:

全册通备、逐节精备、生课熟备、熟课新备、课前默备、课后复备备课教师:雒红时间:2014.9.2 第 2 周1课时授课年级:9年级课题《老残游记》的文学术课型自读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了解作者,了解《老残游记》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评点文章的方法。

2、领会古人写文章的高超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总

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老残游记》,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

动设计

集备

意见

教学内容

一、知识拓展

作品简介:

《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小说是我

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

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

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

少。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只眼的。

作者生平: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谱名振远,字云

抟、公约,又字铁云,别署鸿都百炼生。祖籍江苏丹徒,

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

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

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

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

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他涉

猎众多领域,著述颇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

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

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二、作者简介

1.补充

清末四

大谴责

小说。

2.字词、

作者学

生预习,

教师补

充。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作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三、课文分析探究:

1、本文开头,写了妓女的“造谣言”来形容某些不好的诗歌,引用这个观点是为什么呢?

答:是为了把理论文章写得有趣味,引出作者所强调的文学要“写实”,作“实地的考察”,不能“用套语滥调”的观念。

2、下面引了第十二回里老残的一首诗,仍然不是作者所肯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答:这叫做从反面着笔,先说什么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原因说清楚:“古体诗拘束太严了,用来写这样不常见的景物是不会满人意的。”什么叫做不常见的景物呢?作者没有明说,这一点,要到后面才能说清楚。

3、接着作者引用了一段《老残游记》中的景物描写作为例证。这一段文章好在哪里?

答:从中得出结论:“不但人有个性的差别,景物也有个性的差别。我们若不能实地观察这种个性的差别,只能有笼统浮泛的描写,决不能有深刻的描写。”这里的目的是从正面把自己的主张加以阐明了。(提示:有了例子,再进行阐释,从对于例子的具体分析中把论点阐释清楚,也是一般的评论文章常用的手法。)

4、为什么说实地考察很重要呢?

答:因为要抓住特点。这是从正面说明其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说明,如果不实地考察,就抓不住特点,也就只能用一些套语了。而“因袭的词章套语决不够用来描写景物,因为套语总是浮泛的,笼统的,不能表现某地某景的个别性质。”为了把这一点说得真切,胡适还特别指出就是老残也难免有偶然的错误,其原因就是“作者误记”,当然是实地考察不严所致。

5、“王小玉唱书”一段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段文字好在哪里吗?

答:音乐本来是不能用文字写出的,只能听的,可是老残却用了“七八种不同的比喻”把它写得具体了。这七八个比喻,妙在把不可见的声音用躯体可感的心理效果和

可见的形状来表现。

6、请你说说作者在文中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答: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熔

铸新词,作实地的描画。

7、文章最后一个例子,又回到开头论点上来,说明

要写得好,非得下“精细观察”的工夫不可。

当然,胡适的这种观念,强调为文一定要实地观察,

而且要精细观察这样一种看法,只是一家之言。从理论上

来说,实地观察,固然十分重要,但也有其局限。

这个局限就是过分的实地观察,亦步亦趋的追随现

实,也可能压抑了想象。而为文并不仅仅是现实的照抄,

作者的想象、选择、主观情志的渗透,是文章的生命线。

四、小结:胡适的这篇文章,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漫谈性

质的文章,并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因而行文比较自由。

但自由和随意不等于说可以不严密。即使在这样的文章

中,也可以看出胡适是力求严密的。

第一轮教案

补充

第二轮教案

补充

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老残游记》,看看你读后的感想与胡适的观点有什么异同。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擅长描写

描写人物

《老残游记》的分析问题————体现个性差异文学技术描写人物

解决问题————学会用文字表达

课后反思

学困生活动

设计

教研(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处(抽)检查

老残游记-文化小说的巅峰之作

“文化小说”的巅峰之作—— 刍议《老残游记》的文化成就与重新定位 作者铁風 【摘要】鉴于本文列出的种种理由和论述,和严复、王国维、胡适、林语堂、周汝昌等大师们百年来的推崇,鉴于中国在大国崛起于世界的过程中,增强软实力、向世界大力传播中国文化的需要和必要,笔者在此向文学评论界和专家们请教并提出呼吁:将《老残游记》和刘鹗放到弘扬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层面上,重新审视,深入研究,重新定位,重新评价。不应再将《老残游记》归于什么谴责小说、政治小说、揭露小说、公案小说……等等之类,它更恰当的归属和定位,应该是继《红楼梦》之后,又一部上乘的“文化小说”,而且是一部古往今来诞生于中华民族、在全世界范围上,具有超一流精神、文学、和艺术境界的“文化小说。 【摘要】鉴于本文列出的种种理由和论述,和严复、王国维、胡适、林语堂、周汝昌等大师们百年来的推

崇,鉴于中国在大国崛起于世界的过程中,增强软实力、向世界大力传播中国文化的需要和必要,笔者在此向文学评论界和专家们请教并提出呼吁:将《老残游记》和刘鹗放到弘扬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层面上,重新审视,深入研究,重新定位,重新评价。不应再将《老残游记》归于什么谴责小说、政治小说、揭露小说、公案小说……等等之类,它更恰当的归属和定位,应该是继《红楼梦》之后,又一部上乘的“文化小说”,而且是一部古往今来诞生于中华民族、在全世界范围上,具有超一流精神、文学、和艺术境界的“文化小说。 导语 笔者以为,《老残游记》应是中国近代文坛一部最高境界的文化小说,是继《红楼梦》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进一步多方面精彩呈示和扬弃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不但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哲学性、文化性、文学性、艺术性,而且还是中国一百多年以来鲜有超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高度结合的经典名著,对于中国和人类文化的走向、发展和升华都具有相当大的启示意义和研究价值。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岁月钟声 汪曾祺 我读的小学是县立第五小学,简称五小,在城北承天寺的旁边,对面是天地坛。五小有一支校歌:?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桃红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济济坐春风。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实在过于夸张了。但记忆中学校门外的地势确比校内高,进大门,要下一个慢坡,慢坡是?站砖’铺的。不是笔直的,而是有点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对这道弯弯的慢坡很有感情。如果它是笔直的,就没有意思了。 慢坡的东端是门房,同时也是校工詹大胖子的宿舍。詹大胖子的主要职务是摇上课铃、下课铃。这间小屋原来盖了是为了当门房即传达室用的,但五小没有什么事可传达,来了人,大摇大摆就进来了,詹大胖子连问也不问。这间小屋就成了詹大胖子宿舍。他在屋里坐着,看看钟。他屋里有一架挂钟。这学校有两架挂钟,一架在教务处。詹大胖子一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上这两架钟。喀啦喀啦,上得很足,然后才去开大门。他看看钟,到时候了,就提了一只铃铛,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摇:叮当,叮当,叮当……从南头摇到北头。上课了,学生奔到教室里,规规矩矩坐下来。 每逢国文课都是要背诵的。一年级开头是“大狗跳,小狗叫”,后面有《咏雪》这样的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我学这一课时才虚岁七岁,可是已经能够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我现在写散文、小说所用的方法,也许是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的。我觉得那时的语文课本有些篇目是选得很好的。 后来,有一班毕业生凑钱买了一口小铜钟,送给母校留纪念,詹大胖子就从摇铃改为打钟。一口很好看的钟,黄铜的,亮晶晶的。铜钟用一条小铁链吊在小操场边的梧桐树上。铜钟有一个锤子,悬在当中,锤子下端垂下一条麻绳。詹大胖子扯动麻绳,钟就响了。钟不打的时候,绳绕在梧桐树干上,打一个活结。 梧桐树一年一年长高了。钟也随着高了。五小的孩子也高了。 詹大胖子还有一件常做的事,是剪冬青树。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树来很卖力,他好像跟冬青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 詹大胖子还给校园里的花浇水。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王春、李跃庭《窦娥冤》疑难词语释义(通用)

王春、李跃庭《窦娥冤》疑难词语释义 《窦娥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教学难度较大的课文。最大的难点在于语言障碍。师生在阅读剧本时对其中大量运用的元代市语颇感茫然。所谓市语,即市井小民的口头语言。元杂剧的观众主要是市井小民,剧作家创作时自然要选用观众都听得懂的语言来写。但这种运用古代口语创作的作品对当今的读者来说是有相当的阅读难度的。读起来似懂非懂,自然难以细味文本之妙。欲知文本之妙,先须熟读文本,而疑难词语释义无疑是走进文本的第一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当追求深度,但语文教学的深度绝非过度阐释,更非穿凿附会,深度语文教学的旨归是避免以今律古的误读,找到文本固有的深度和美感。故将备课、教学过程中的疑问和翻检专书所获点滴罗列于下,如有可取,可免去同行翻查之劳;如有舛误,亦能得方家教正。 1.《窦娥冤》一课“楔子”中有两句话表述相似:“看觑女孩儿咱”“就做到亲女儿一般看承他”,这两句中“看觑”“看承”常用词典中都没有解释,是否都理解成“看待,照料”? 明确: 看觑,有看顾;照料之意。《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朱温便将那张占所赠金银,付与丈人燕孔目:‘权为看觑妻子,三年却来相取。’”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可怜我四海无家独自个,怕得工夫肯略来看觑我么?”《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小庵虽则贫寒,靠着施主们看觑,身衣口食,不致淡泊,妈妈不必挂心。”上述书证中看觑都是照顾、照料之意。 看承,有看待、对待与护持、照顾两义。传统京剧《罗成叫关》中罗成临终在战场上给秦琼留下血书,托付后事,就有一句戏文“三岁罗通你看承”,看承就是

护持、照顾的意思,袭用了昆曲中的宋元市语。《窦娥冤》中“就做到亲女儿一般看承他”,则看待、照顾两义均可。 2.楔子中【仙吕】【赏花时】中有一句“因此上割舍得亲儿在两处分”中的“上”字如何理解?还有“又不知归期定准”的“定准”该如何理解? 明确: 上,助词,无实际意义。京剧传统剧目中仍保留了上字作为衬字的用法。如《打登州》“因此上发配到登州”,戏文中如无上字也不影响语义。 定准,一定的规律,可以凭信的准确性。“又不知归期定准”的“定准”即是可靠的意思。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则兀那龟儿卦无定准,枉央及,喜珠儿难凭信,灵鹊儿不诚实,灯花儿何太喜。”意为龟卜打卦都不准,连累了喜蛛儿(一种被古人认为会报喜的蜘蛛)、喜鹊、灯花报喜也不被我轻易相信。定准,就是可信、可靠的事物。 3.“楔子”的最后一行,“跟着老身前后执料去来”,这一句中的“去来”,“来”字如何理解?它和《琵琶行》“去来江口守空船”中的“去来”一样吗? 明确: “跟着老身前后执料去来”中的“来”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咧”。“去来江口守空船”中的“去来”的“来”则意为某一段时间以后,如唐杜荀鹤《山中寡妇》:“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此句中“来”、“后”相对,意义相同。人教版教材对《琵琶行》中“去来”的注释是:“走了以后”,完全正确。

有关老残游记的精选观后感范文5篇

有关老残游记的精选观后感范文5篇 有关《老残游记》的精选观后感范文1 最近好象有点懒,只是草草地读几页书,有时连字都没认清,就过去了。可还是一股子热情地在那里读。没办法,在这个世界上,书这个朋友不想抛弃我,尽管我多么地一厢情愿。 《老残游记》到底说什么,序言便有天下一哭之说,我要说这本书是刘鄂先生对社会,对人生,对儒道佛三家的一点感悟,那只从日边来的破船不就是日渐没落了大清帝国吗?正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世,那个老残先生不想做官,却含情脉脉地奔走于官民之间,起着所谓救民于水火的作用。法纪乱了,一个郎中也成了改变官民关系的纽带。唉!一个老残,就是三头六臂,你又能救得了谁呢? 书中所谓与姑和黄龙子的一段大论,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有道,有儒,有佛,很开人耳目。只是世人看世事,只看到了问题的方一个面,忽略了另一方面,好了坏了,兴了衰了,吉了凶了,死了生了,多了一个做梦的好由头。心静了,什么事情看淡了,就什么也没了。 美中不足的是,狗尾续貂,刘鄂先生在续集里又加了阴司一游的'话头,劝人向善的初衷令人敬佩,只是那十殿阎王总让觉得象光头上带的假发,多少令人有假的一种感觉,前脚还信誓旦旦地说儒学的门面大,而佛道总拿出些鬼神来吓唬人,言尤在耳,后面就弄出磨人的石磨来,好不可笑。 书中那个可恨的玉太守和刚弼官长,还是给我的警示作用最大,

一片“好心”,多少坏事,一个拿民命换官,一个拿民命显智。“你们都是小人,就我一个正人君子。”不走群众路线,往往走上历史的反动,成了孤家寡人。太刚,太柔,都不是处世良方。 有关《老残游记》的精选观后感范文2 寻踪晚清风土,踏迹官场沉浮,追逐侠客视野,畅饮百态人生,《老残游记》和《葬花海》《二十年目睹之怪状》《官场现形记》并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作者刘鹗( 1856——1909)乃晚清才子,博识甚广,本书深挖晚清社会矛盾,小说直观的展示了晚清的风土民俗,官态时弊。一个孤胆郎中铁英(老残)的梦境开始,以老残的行踪为线索贯穿全文。蓬莱仙山湖光山色诱人,老残同友前往却发现危船,好心救船反遭暴击,船毁人溺,老残从梦中惊醒,梦之所向,行之所至。老残前往济南观湖光楼阁,泉景水色,在一次出诊时无意结识济南名流,为宫保(官职)赏识,时值黄河水患,欲留老残得治水良策,奈何老残忘却名利,推官辞礼,夜走曹州。曹州扶台玉尊为酷吏,虽清廉却施暴政,苛政之下曹州虽无盗案,却也民不聊生,人人惶恐自危,玉尊所抓盗犯十之七八乃是良民,冤或重刑,衙门十二台牢笼,月月饱满,日日死尸,奈何这玉尊在外官名却极好,宫保欲推荐其升值,老残至此,慨曰:官员无才便是德,妄有才之人,为名利而做官,国乱强盗作案有三四,酷吏做案却有七八,遂修书至宫保劾之。 时遇以曹州县官,与其辩进退,出治盗之良策,寻退世江湖高人以威名震盗。老残回省城路过齐河县,巧遇黄河冰凌,无法渡河,住

现代文学习题(试题+答案)

现代文学习题(试题+答案)

练习一 填空: 1、 1842年,魏源编写的中国近代史地科学的开山之作《_海国图志_》刊刻行世,书中提出了“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文化人对_中体西用__的效用发生了怀疑。 3、____严复______于1896年翻译了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 4、____严复______用“进化”的思想,在政治时事的纵横捭阖中为国人敲响了警钟;而__谭嗣同__ 则在《仁学》等著作中对中国道德文化的批判实行了“诛心之术”。 5、黄遵宪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主张。 6、__梁启超___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里提出,“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7、《_新小说_》和《月月小说》、《绣像小说》、《小说林》一起被时人称为“晚清四大小说杂志”。 简答: 1、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办报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对中国现代文学转型有重要意义的主张?

有限度地承认白话文的传播优势;在文学体裁上,极力推崇小说戏曲所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 2、简要叙述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主要观点。“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起。” 思考: 1、洋务运动发生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2、戊戌变法运动发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中国近代小说戏曲革命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练习二填空: 1、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发表的倡导变法维新的文章肇端于《时务报》,时人称其为“时务文章”;由于此类文体与报纸密切相关,这类文章也被人称作“__报章文体________”。 2、__梁启超________在《变法通议》中说:“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3、___梁启超_______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概括自己的散文“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偶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颇有一种魔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老残游记》是一部醒民救世的哭泣之作。作者刘鹗是一个思想开明、力主实业救国的爱国人士,奉行“尊良知,尚实行”,但在腐朽的晚清王朝,他的作为受到旧官僚的激烈反对和排挤,事业屡屡失败,最后竟落得个“勾结洋人,盗卖仓米”的罪名发配新疆,次年病逝。刘鹗自言《老残游记》是其哭泣之作,在自序中,他解析“哭泣”,最后总结,“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若年轻时读此书,一定会感觉很痛快。主人公老残是一个手摇串铃的走方郎中,在游历之中,代筹计策,请来武功巨擘坐镇,使酷吏治理之下的一县百姓免遭不幸;出资救妓出火坑,后又助其皈依佛门;修书助孤孀释奇冤,巧计勘破十三条人命大案……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的老残,博学、睿智、侠肝义胆,堪称“文侠”,但凡侠义之举,总是让人心潮澎湃、心生敬慕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老残本是有着兼济天下宏愿之志士,喜爱结交奇人异士,原是相约倘若国家需要之日,俱要出来相助,其时讲舆地,讲阵图,讲制造,讲武功的,各样朋友都有。后来明白:治天下的又是一种人才,其辈所讲所学,

全是无用的,故尔各人都弄个谋生之道,混饭吃去,把那雄心便抛入东洋大海去了。痛惜家国之命运,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此一叹也! 老残以独特的视角,直指晚清大厦摇摇欲坠的原因,虽切中要害但未指出根本。书中第一回,老残做了一梦,一只大船在巨浪洪波中行将沉没,船上载满了人,老残认为驾驶的人并未曾错,错的是船上的水手,因为驾驶的人所缺的是一个指引方向的向盘,而水手却不顾船只沉没,坚决拒绝接受“最准的盘”。类比书中故事,老残批判了那些表面“清廉的格登登的”实则刚愎自用、肆意残害百姓、滥杀无辜的“清官”,以及表面求贤若渴,实则昏谬无能、纵容“清官”肆虐的“好官”(在此,“清官”“好官”即是水手),却因自身局限,未曾指出酷吏、昏官误国的根本原因,也即那驾船的人才是关键之所在,此二叹也! 不能兼济天下,起码能补救残世。痛感国弊民穷,老残并未放弃“以出世之心做入世的事业,拯民于水火而得解脱”的人生理想,只是,自己本是那送去“最准的盘”的人,可以让大船向着正确的方向行驶,保得一船平安,而今只得在洪波巨浪中打救那一个又一个沉没的人,顾得这个又失了那个,一生所学及抱负,只得如此,三叹也!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生活。”年逾不惑,愈能体会这句话背后的悲情与

转段考试语文综合测试题题

转段考试语文综合测试题 (注:本题总分为150 分,要求学生在150 分钟内完成) 命题人: 学校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 考号 ______成绩________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知识(40 分) 一、填空题( 24 分,每空 0.5 分) 1.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 为,以为的。 2.两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一个音节的调值由_______变为 _______。 3.《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 A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 4.普通话中有一些音节的开头没有辅音,这叫做 ________________。 5.文字是记录语言的 _____,是人类最重要的 _____。人类有了文字,就突破了语言在______上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 _______。 6.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文字,一类是 ______文字。汉字是 _______体系的文字。 7.汉字产生以来,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出现过______、 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等字体。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________。 8.甲骨文是指 ______时代刻写在 _________上的文字。金文主要指 _____时代铸或刻在 _______上的文字。 9.1988 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五种基本笔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律是:。11、“六书”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字的方法, _______ 12.形声字是由 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其组合方法主要有六种(如“语”是 _______,“期”是 ______,“竿”是 ________,“盆”是 _______是_______。 13.纠正错别字,必须从 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入手。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 分,每题 2 分) 1.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是()。 A、笔画 B、部件 C、偏旁 D、部首 2、从下列四组字中选出造字法与另三组不同的一组:()。 A、萌旺佐 B、芳响何 C、草睛伙 D、莫明信 3.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 A. 按部就班 B.水到渠成 C.一愁莫展 D.乘风破浪 4、从下面四组形声字中选出一组不是左形右声或左声右形的字() A、岭扶依唱B修荆颖赖C、政歌顶刊D 5.整理异体字的主要原则是()。 A、从俗 B、从简 C、从俗从简D从古从正 6.“登载”和“装载”两个词中的“载”的读音分别是()。 A、zǎi和 zài B、zài和zǎi C、都读zǎi D、都读zài 7、从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看,打破古汉字象形的传统,奠定现代汉字基础的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隶书 8、“凹”和“凸”两个字的笔画数都是()。 A、5笔 B、6笔 C、7笔 D、8笔 第二部分阅读和写作( 110 分) 第1

《文心雕龙》“六观”说和文学作品的评析

《文心雕龙》“六观”说和文学作品的评析 ——兼谈龙学未来的两个方向 黄维梁 内容提要刘勰的六观说是全面析评文学作品的一个体系,其实用价值不分古今,不限中外。任何批评家对作品的析评,都跳不出六观说这个“六”指山。龙学未来的两个方向:一是用宏观或微观的方法,通过中西比较,向西方学术界说明《文心雕龙》在世界文论史上的地位;二是把《文心雕龙》的理论,应用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实际批评上。在“全球化”的今天,多元文化竞耀,千万别忘记“遥远东方”的这条《文心雕龙》,让它舞出矫健优雅的姿采。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六观实际批评 1 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向来,龙学的学者,在校勘、注解、诠释等方面,用力至巨,成果非常丰美。龙学研究者也多能中肯地论述此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杨明照说此书“是刘勰惨淡经营的巨大成果,也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巍然屹立的高峰”,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论者对《文心雕龙》的世界地位也有评述。鲁迅说东方有刘彦和的《文心雕龙》,西方则有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二者“为世楷式”。这可能是从中西比较角度对《文心雕龙》最早的推崇。马白和卓支中等也在中西的透视上肯定它的卓越成就。曹顺庆认为《诗学》、《文心雕龙》和印度的《舞论》,鼎足而立,为世界三大文论支柱。纪秋郎说它“可以放在世界文论的金字塔顶”〔1 〕。这些,我认为都不是夸大的言辞,因为《文心雕龙》实在伟大。作为“龙的传人”,龙学学者的一个研究方向,应该是用宏观或微观的方法,通过中西的比较,向西方学术界说明《文心雕龙》在世界文论史上的地位。在这方面,龙学学者刚刚起步,走向长征的艰辛路程。我认为龙学学者的另一个取向,应该是把《文心雕龙》的理论,应用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实际批评上。我并不在提倡复古,更不主张闭关自守,拒绝接受外国古代和现代的批评理论。我只是认为,《文心雕龙》的理论,可以古为今用,甚至中为洋用;至少,它的理论,可补一些西方理论的不足。退一步来说,我们这样做,就可以表示外国的一些理论,中国的《文心雕龙》也有,且有实际应用的价值。能够这样,我们就不致那样崇洋,那样失掉我们中国的身份和特色。如果我们能充分

老残游记赏析

毋庸讳言,《老残游记》的主要人物是老残,他不同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九死一生”,以旁观者的面目出现,,记下一件件丑闻。假如刘鹦真的意在,“谴责清官?,他理应这么干。然而事实上,作者在老残身上所花的笔墨,远远超过了所有清官,甚至“黄龙子”、“赤龙子”诸人,也可看作是老残的补充:他们之间有密切的交往,他们的理想就是老·残的理想,他们表达的不过是作者的限于老残的身份、处境,不便由他直接表达的内容。这是作者所以让申子平而不是老残去游桃花山的主要原因。老残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他有理.想:“由欧洲新文明进而复我三皇五帝旧文明,进于大同之世”。他鄙视名利功名,有着丰富的生活情趣:那些出色的景物描写片段都由他的眼中看出,客观上起了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他二身侠骨:早在年青时就以救世为己任,结交各种_人才,探寻务实的救国方略,钻研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他有博大的心胸‘黎民百姓的苦难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连看到鸟雀’冻馁,听到乌鸦的叫声,、欣贾雪月交辉的苦寒景象,都能使他生发出忧世之情。一“国是如此,_丈夫何以家为”1他_竭尽全力,要拯救百姓的苦难。然而老残并未做出什么有力的业绩,他不过以纳妾的方式救出两个妓女,依靠与庄勤果的特殊关系大闹公堂,昭雪冤案,解救了十几口人的身家性命。今天看来,他也没有什么救国的良策,:他在梦中设想的以西方科学拯救清王朝,以及他为申东造出的主意犷任用名声更大的武侠,来迫使群盗放弃在本县的活动,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次要的,指望一部文学作品能提出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救世良策本身即属苛求,古往今来,并没有文学名著曾经承担过廷样的重任。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老残那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在逆境下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不计成败利钝,鞠躬尽瘁,一但求心之所安的高尚人格,都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火花。“时穷节乃见”飞,它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斯以来,黄龙子对于“北拳南革”的评价一直妨碍我们去真正认识《老残游记)}的价值,这其实是不必要的‘黄龙子是主张天下大公的,“殊途不妨同归,异曲不妨同工。只要他为诱人为善,引人大必起见,都无不可。”他也肯定了“北拳南革”的“皆所以酿劫运,。亦皆所以开文明也”的作‘用,要“借着南革的力量,把这假王打死,然后慢慢地从八角琉璃井内,把真王请出来”。他认为革命是一种破坏力量,对这种破坏力量的作用他是肯定的。,但他又对革命者存在误解,认为他们都是为自己谋私利的,‘他们了提出的革命主张是用空言骗人。·刘鹦可能接触过“些革命党人,当时的革命党人流品颇杂,一意为己谋私利的人也不少,.辛亥革命在短期内失败与革命党人队伍不纯有着很大关系公假如刘鹦真正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家,理解了革命引人为公的月标,他也许会产生另外的看法。‘何况,,我们应当允许作家与政治家对现实有着不同的视角,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问题。托尔斯泰与陀斯妥也夫斯基对当时俄国面临的革命都不理解,都曾发表过反对革命的言论,但他们仍然是十九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甚至比鼓吹革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高尔基赢得了更大的声誉。一部具有文学魅力的作品,不会因为其中的某些议论不妥就消失它的魅力,《老残游记》也当作如是看。《老残游记》的主题是什么?’我们应当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上推论:“灵让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有力类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这就告诉我们:作品以“哭泣”为主题,谴责清官酷吏,感慨国是日非,棋局已残的“优世”,还不过是“以哭泣为哭泣”的低一层境界,最重要的是要发扬老残那种“不以哭泣为哭泣”的积极进取精神,身体力行,以“救世”为己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保持悠久历史的精神支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领会了这一层境界,我们才能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清末谴责小说一般都缺乏正面精神和正面形象。、、《官赢形记》_.咚只看见尸J群饿魏嚷进嚷出而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也由于作者的“救世之r情竭,过于消极。《孽海花》以小说写历史,而后厌世之念生”,.而虽也写到谭嗣同、孙中山等人的浩然正气,然只是昙花一现,并未贯穿小说。·大部分谴责小说都一味穷形极相地刻画社会丑态,令人阅后有‘时痛‘快之感,少发人深思之力。与它们相比,《老残游记》要耐读得多,不仅在它的语言层面上细致入微的描写胜过了穷形极相的夺张,在人物形象的层面上引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更深入的反思,超越了简单的“坏人当道”的论断)而且在其深处,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上帝,就有阿修罗”。上帝与阿修罗不断争战。发人深思,回味无穷。作者凭着他的魄力与才气,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力图在小说中创造二种新的意境。《老残游记》因此鹤立鸡群,超过了其它谴责小说,它的魅力就在这里。

《晚清文学的启蒙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晚清文学的启蒙精神 武润亭 晚清文学的启蒙精神,是晚清文学所特有的一种崭新的时代精神。晚清的文学启蒙,直接服务于当时的思想启蒙运动,并与之同步进行。自明、清以来,我国的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都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鸦片战争引起了中国社会的转折,也引起了中国文学的转折。列强用炮火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并强行把中国置于竞争开放的世界格局之中;西方哲学思想的传入,又使人们懂得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道理,变法图强成为中华民族谋发展、求生存的惟一的出路。而这一时期,人们又认识到“民”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重要作用。于是,开启民智成为当时最为紧迫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进步文学便开始脱离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羁绊,以不够纯熟和无暇雕琢的艺术方式,担当起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 晚清的文学启蒙,也和西学东渐密切相关。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袁”的主张。这不仅为科学水平明显落后的中国人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也突破了长期以来盘踞在国人头脑中的封闭、顽固、守旧的观念,开始接纳西方进步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实施了“师夷”、“制夷”的主张,还把单纯学习西方的军事武器扩展为“西学”。梁启超、严复等人又开始探求科学原理,力图用科学方法解释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构成与发展,使得自然科学进入哲学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文学也开始宣传科学道理。小说《老残游记》,揭示了在理学蒙昧主义的影响下,官吏的愚昧无能在理学蒙昧主义的影响下,官吏的愚昧无能给百姓造成的苦难。小说的第一回,还通过“危船一梦”的描述,表明了作者关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行实业救国的主张。《孽海花》也指出:“现在读书,最好能通外国语言文字,晓得他所以富强的缘故,一切声、光、化、电的学问,轮船、枪炮的制造,一件件都要学会他,那才算得个经济。” 戊戌变法前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开始利用文学宣传民主。“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口号的提出,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文学创作面向大众,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民众输入民主自由观念。康有为、梁启超、蒋智由、秋瑾、邹容等人的诗文,都反映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要求。与此形成互补的,是反映人性觉醒,提倡婚姻自主的“鸳鸯蝴蝶派”小说。 诚然,晚晴启蒙文学的审美价值较低。文学作品应该能够愉悦性情,给入以美感,这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功能;但文学也应该给人以启迪、教益,发挥对现实的积极影响和改造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晚清文学启蒙的功绩不容否认。 1.下列关于晚清启蒙文学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开启民智是晚清时期最紧迫的任务,文学作为最合适的形式担当起这一历史的使命。 B.在开始承担思想启蒙这一历史使命的时候,晚清文学艺术方式是不够成熟和无暇雕琢的。 C.晚清文学对西学东渐有贡献,小说《老残游记》批判了理学蒙昧主义,宣传了科学道理。 D.晚清文学的历史功绩在于给当时的中国人以启迪,发挥了对现实的积极影响和改造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促使中国人改变了封闭守旧的观念,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在实施“师夷”“制夷”主张的过程中,洋务派不但重视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而且扩大了学习的范围。 C.为了使自然科学进入哲学领域梁启超、严复等人力图采用科学方法解释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构成与发展。 D.戊戌变法前后,改良派和革命派也利用文学提出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要求。

精品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2018届九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常青第一学校2018年九年级6月测验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1. 下列字音与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繁琐suǒ 穿凿záo 亢kàng奋莫名其妙 B. 晦huì暗狡黠xiá 拮据jū 与日俱增 C. 羸léi弱磕绊bàn悲怆chuàng 迟疑不决 D. 滞zhì笨恐吓xià 丘壑hè 自出新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项错误,“吓”应读hè,“自出新裁”应改为“自出心裁”。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或者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过纸面,这样就是懂得草书了。 A. 顿挫缓急凝重波澜涌 B. 抑扬顿挫凝重波动淌 C. 抑扬顿挫厚重波澜淌 D. 顿挫缓急厚重波动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A项正确。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顿挫缓急:指顿与挫、缓与急。凝重:包含厚重的意思,更强调庄重、稳重。波动:比喻不安定,起伏不定。波澜: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与书法相搭配该用“顿挫缓急”,“蓬勃之势潮水般”形容水流较急,该用“涌”而不能用慢慢的“淌”,与“细若游丝”相搭配,不能是“波动”,而是很细微的“波澜”。 3.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 ...的一项是() A. 自实施以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作品,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的作用。

老残游记读后感8篇

老残游记读后感(一):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的一部社会谴责小说,暴露了晚晴时代封建制度的弊端和阴暗。它是十大古典小说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本书的作者刘鹗,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学识广博,在算学、医道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作者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创造的人。他的人生事业却是艰难坎坷,充满波折的。本书既是他为国家存亡的担忧,也是他对自我事业的哀叹,刘鹗期望用这本书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挽救国家的危亡。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胡适说过:《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述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套用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的描述。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生动。能够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刘鹗的代表作。一个偶然机会,有人请刘鹗给《绣像小说》半月刊杂志写小说连载,刘鹗一时兴起,就答应了。他写《老残游记》,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得无趣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1903年起,刘鹗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写作的《老残游记》陆续在《绣像小说》杂志上发表。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又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报上,才完全出版。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这个人自以为清廉,不要钱,但埋在他内心深处的目的,甚于赃官的贪图钱财。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道:这个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赛过活阎王,碰着了就是个死!。玉贤在曹州府的功绩还包括他一手制造了几起冤案。如对于家一案,于朝栋一家因与强盗结仇,被栽赃陷害,玉贤不加调查,不审真情,一口咬定他们是强盗,父子三人活活被站死。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有人酒后说了句玉大人好冤枉人,就被玉贤以妖言惑众的罪名罚站笼而死。玉贤手下的人见于朝东一家几口死得实在太惨了,都动了恻隐之心,下决心要弄清这桩案件,而且也抓到了移桩嫁祸于家的强盗。强盗原但是是想让于家吃几个月官司,结果闹得那么厉害,都后悔得不得了。然而恰恰是这个心里总觉得自我是清官的玉贤,唯恐这桩不照律例办事而造成的冤案会使他受到上司的责询查办,使自我苦心经营的只为做官且急于做大官的私欲付之东流,竟然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释放了那强盗。之后因为他捕盗成绩显著,上司赏识,还被朝廷加官进爵。

最新《老残游记》教学设计

《老残游记》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了解文学常识: ①《老残游记》及作者刘鄂的相关资料。 ②胡适的相关资料。 2.写出阅读本文时遇到的生字词并注音。 3.记录遇到的疑惑。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观点。 2.品味比喻、通感修辞的作用。 3.学习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评价任务: 1.预习展示,多层次展示课下预习的成果。 2.自读课文,思考三个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精读课文,从比喻和通感的角度引导品味语言。 4.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学生根据自己课下预习情况展示自己的成果。或文学常识或字词或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 二、自读课文,从以下几个问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在课文中,作者从不同的方面,主要阐释了自己的哪些观点? 明确: 无论写人还是写景都要写出个性的差别,写出个别性质;描写要有精细的观察作根据;表现无可见形象的音乐,不能不用具体物事作譬喻;赞赏白描。 2.作者引用了一段《老残游记》中的景物描写为例证。这一段文章好在哪里? 明确: 从中得出结论:“不但人有个性的差别,景物也有个性的差别。我们若不能实地观察这种个性的差别,只能有笼统浮泛的描写,决不能有深刻的描写。”这里的目的是从正面把自己的主张加以阐明了。(提示:有了例子,再进行阐释,从对于例子的具体分析中把论点阐释清楚,也是一般的评论文章常用的手法。)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明确: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前文那首诗歌和散文对比,一正一反,正反对比,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老残游记自序文言文的阅读答案.doc

老残游记自序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篇一:老残游记自序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原文 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①;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 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 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 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终始,可谓辛苦矣;然 不知哭泣,灵性缺也。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栗,至 逸乐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灵性也。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其感情为何如矣!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 类。痴儿呆女,失果即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 妇之哭②,竹染湘妃之泪③,此为有力类之哭泣也。而有力类之哭 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 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④。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⑤,《庄子》为蒙叟之哭泣⑥,《史记》 为太史公之哭泣⑦,《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⑧;李后主以词 哭,八大山人以画哭⑨;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 于《红楼梦》。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⑩。除纸笔代喉 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 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 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 种教之感情⑾。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 《老残游记》之作也。 棋局已残⑿,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 作品注释 ①呱呱(gu):小儿哭声。与形容鹅、鸭叫声的“呱呱(gua)”读 音不同。 ②城崩杞(qi)妇之哭:杞妇,指杞梁之妻。传说齐大夫杞梁随齐 侯伐莒国,死于莒国城下,其妻前往寻夫,枕尸痛哭,十日城崩。

诵读欣赏 王小玉说书

文笔精华(八) 王小玉说书 教学目标 1、体会通感在描绘声音中的作用,学习用通感描写声音。 2、了解通过烘托手法突出主要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过《口技》一文,欣赏到了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艺术,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小说家刘鹗《老残游记》中的一个片段《王小玉说书》,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我国民间艺人的说唱艺术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 1、体会通感在描绘声音中的作用,学习用通感描写声音。 2、了解通过烘托手法突出主要人物的方法。 三、作者简介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 作品介绍《老残游记》:长篇小说,共20回。小说的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的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吏治的统治下,无辜被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把它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鲁迅先生评论《老残游记》:“言人所未尝言”、“叙事状物,时有可观”,并把它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四、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掌握下列字词 Zāng fǔyùn tiēchàng zhuàn rèn 五脏六腑熨斗伏贴畅快几啭千仞

2、指名读,齐读。 五、赏析课文 课文的主角是谁?主角是王小玉。 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王小玉说书的时候,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1、描写极有层次。 可分为五层: 初不甚大----演唱开始; 越唱越高----演唱发展; 节节高起——演唱高潮。 2、比喻特别精妙。 观众感受 像熨斗熨过听觉、触觉 像吃了人参果听觉、味觉 像吃了人参果听觉、味觉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听觉、视觉 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听觉、感觉 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是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的修辞方式。 可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两类。 说书艺术主要在声音上,作者运用了各种比喻使王小玉的声音美形象化。 试从课文中找出这些比喻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用感觉设喻,王小玉初唱——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2、用视觉设喻,如,忽然……抛入天际。再如,以攀登泰山作比。生动形象地描绘王小玉的歌声,声光色俱备,使人浮想联翩。 六、拓展阅读 其他描写说唱技艺的语段 《口技》: “一桌、一椅、一扇、一尺而已” “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文化练习题_答案_

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试卷 (时间:120分钟) 古代文学 一、填空(每空0.4分,共8分) (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作品大致始于__________初年,止于_____中期,时间长达五百年之久。 (二)先秦诸子散文中最早的集子是_________,采用的是__________体。 (三)“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见于________的________中。 (四)屈原《九章》共有九章,《九歌》共_________篇。 (五)汉乐府《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____。 (六)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绝大部分收录在宋朝郭茂倩编的____________。 (七)________是继曹丕《典论·论文》后的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 (八)主张“唯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的是杰出散文家__________。 (九)宋代号称“三苏”的文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元代“水浒戏”写得最多的作家是__________。 (十一)明代著名短篇小说集《三言》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十二)清代诗人________强调诗是“心之声也,性情之所流露者也”,诗人是“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倡导_______说。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填入空处(每空0.4分,共4.8分) (一)《国语》和_________的编写体例相同,都是国别史。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D、《汉书》 (二)《国殇》是_________中的一篇。 A、屈原《九章》 B、屈原《九歌》 C、宋玉《九辩》 D、刘向《九叹》 (三)曹操散文的特点是__________。 A、清峻通脱 B、豪放不羁 C、雄浑恣肆 D、犀利深刻 (四)南朝吴声歌曲和西曲歌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 A、五言四句 B、七言四句 C、长短自由 D、五、七言交错 (五)__________是杜甫诗歌最突出的艺术风格。 A、慷慨激烈 B、飘逸自然 C、含蓄深沉 D、沉郁顿挫 (六)唐代诗人王昌龄最擅长__________这一诗体。 A、五言绝句 B、七言绝句 C、五言律诗 D、七言律诗 (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代词人__________《雨霖铃》中的名句。 A、秦观 B、贺铸 C、柳永 D、苏轼 (八)著名杂剧__________中的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习,晓来谁染霜林醉,终是离人泪”,一向脍炙人口。 A、《西厢记》 B、《救风尘》 C、《牡丹亭》 D、《汉宫秋》 (九)著名长篇小说_________中的重要人物杜少卿、沈琼枝是作者赞美的正面人物。 A、《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B、《官场现形记》 C、《老残游记》 D、《儒林外史》 (十)清代小说《聊斋志异》专喜“谈狐说鬼”,其“谈狐”之篇有________。 A、《青风》 B、《白秋练》 C、《小谢》 D、《席方平》 (十一)清末曾抗击日本侵略台湾的台湾籍爱国诗人________,是当时“诗界革命”的鼓吹者之一。A、黄遵宪 B、丘逢甲 C、夏曾佑 D、康有为 (十二)清末反对桐城派古文,作文“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人称“新文体”的是著名的________。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柳亚子 三、判断正误(每题0.4分,共4.8分) (一)“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都是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项羽传》中记述项羽经历的几个重要片断。() (二)“建安七子”中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当推王粲。() (三)诗人谢脁又称大谢,与谢灵运一起人们并称之为“二谢”。() (四)唐朝崔颢《黄鹤楼》曾被古代诗论家推为唐七律中的压卷之作。() (五)在诗歌语言艺术方面,李白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六)张养浩的《潼关怀古》是杂剧中的名作之一。() (七)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慷慨悲壮,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 (八)郑光祖写过十八种杂剧,《倩女离魂》是其代表作。() (九)元剧《梧桐雨》和清剧《长生殿》都是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 (十)晚明公安派作家张岱擅长小品散文,著有《陶庵梦忆》。() (十一)明代长篇小说《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儒林外史》都是杰出的佳作。() (十二)桐城派古文家方苞在《登泰山记》中描绘了泰山的美景。() 四、词语解释(4.4分) 新乐府运动 五、回答问题(8分) 简单谈谈李煜词的特点。 现代文学 一、填空(每空0.4分,共12分) (一)1917年1月__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__________,针对旧文学的形式主义等弊端,提出文学改良的“八事”。 (二)鲁迅接受进化论,是因为受了严复所译赫胥黎的___________的影响。 (三)胡适、陈独秀发表文章,提出了文学革命主张之后,积极响应的还有______、______等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