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1.3《简单的实验技巧》同步练习 牛津上海版五四制精编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1.3《简单的实验技巧》同步练习 牛津上海版五四制精编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1.3《简单的实验技巧》同步练习 牛津上海版五四制精编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1.3《简单的实验技巧》同步练习 牛津上海版五四制精编版

1.3《简单的实验技巧》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

A.甲最长,丙最短

B.甲最短,丙最长

C.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D.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2.同一个物体的温度,可以利用摄氏温标或热力学温标来表示。例如:某一天中午的自来水温度,用摄氏温标表示为20℃,用热力学温标表示为293K。那么,当自来水的温度升高1℃时,用热力学温标表示这一温度的升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大于1K

B.温度升高小于1K

C.温度升高等于1K

D.无法确定温度升高的值与1K大小的关系

3.一个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

A.40米2 B.400 分米2 C.400米2 D.400千米2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防止液体外洒,应将滴管伸入试管内

B.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H2使固体冷却至室温C.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为了使配制的溶液浓度更准确,可以在量筒里溶解溶质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A.点燃酒精灯 B.检验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收集氢气

6.用体温计测得小军的体温是37.4℃,若没有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又用它去测量小明和小平的体温。如果小明和小平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7.2℃和38.1℃,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2℃和38.1℃ B.37.4℃和38.1℃

C.37.2℃和37.4℃ D.38.1℃和37.4℃

7.在中考身体素质测试的立定跳远时,小军同学发现裁判员在给某同学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很松,于是提出意见,他认为( )

A.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C.真实值大于测量值 D.都有可能

8.如右图所示,三个口径不同的量筒,它们的最小刻度值都是1毫升。用哪个量筒测量时其读数的偏差较小( )

A.甲 B.乙

C.丙 D.甲、乙、丙都一样

9.小明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2cm.2.43cm.2.42cm.2.44cm.2.64cm,你觉得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2.42cm B.2.428cm C.2.43cm D.2.47cm

10.小明有一支特殊的温度计,它的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够正确,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40C,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的读数是960C,用这支温度计测一杯水的温度时读数为200C,你能帮他算算这杯水的实际温度吗?()

A.160C

B.17.40C

C.18.40C

D.240C

11.用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刻度尺没有跟教科书的长边平行

B.刻度尺没有紧贴教科书

C.读数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1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表达式正确的是( )

A.5.2米=5.2×100=520厘米

B.5.2米=5.2米×100厘米=520厘米

C.5.2米=5.2×100厘米=520厘米

D.5.2米=5.2米×100=520厘米

13.下列有关“水”的实验中,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

14.使用酒精灯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不当使用会引发安全事故。回答下列问题:(1)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酒精灯不用时要用熄灭。

(2)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用酒精灯加热时,物体放在

处,温度升高得最快。

15.给下列测量数据补上合适的单位: (1)小赵的身高

1.65 ;

(2)科学科学书本封面面积约为300 ; (3)小军运动会百米成绩为13 ; (4)一角硬币的厚度约为

2.4

(5)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250 = 升;

(6)学校操场跑道一圈的周长是200 = 千米

16.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 ℃,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甲、乙两人的体温分别是38℃和39 ℃,则测量结果可能正确的是 (填甲或乙)。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17.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由图可知,金属丝匝的总长度是 ,直径是_ 。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

则测量值将偏__ __;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空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__ __。

18.如图所示,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 。加热时需要搅拌沙子,目的是 。 在两只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水珠出现。用手摸两块玻璃片,发现装 (选填“沙子”或“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较高,原因是 。

19.如图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图甲铅笔的长度是 ;图乙长方体长度是 。图乙中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以上两把刻度尺精确度较高的是 (填甲或乙)。

10 20℃

30

图(4)

三、计算题

20.有一只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4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4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多少?(写出简要的过程)

四、探究题

21.如下图所示是同学们在教育基地利用石膏学习制作模型,下面是模型制作的过程。

(1)用秤称取一定量的石膏粉末放在盆子里。

(2)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在测量液体的体积时我们一般使用;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体积是_ 厘米3。

(3)把水倒入石膏粉中搅拌均匀,小明不小心碰到了盆子,发现盆子的表面变得热热的。

请问小明手上接受热的刺激的组织是。

(4)然后将搅拌后的石膏倒入模具,将模具放在烤箱里烘烤,烤箱温度下图所示,烤箱内的温度是。

(5)等石膏变硬后,同学们高兴地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模型拿出来,小明很细心地发现自己在放置石膏的过程中不小心留下了自己的指纹,请问决定指纹的遗传物质是储存在哪里的?。

(6)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我们可以借助。(填写一种仪器名称) 22.如图所示,测量一块小蜡块的体积,步骤如下:

A.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__ _毫升;

B.用细线拴住一枚铁钉;

C.将铁钉慢慢地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量筒示数为V2=__ __毫升,则铁钉体积为__ _厘米3;

D.用细线将铁钉和蜡块拴在一起;

E.将铁钉和蜡块慢慢的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量筒读数为V3=_ _毫升,则蜡块体积为_ 厘米3。

分析上述步骤,其中不必要读数的步骤是_ _(填字母代号),蜡块的体积可表示为V=_ ___。(用V1、V2、V3中的某些量表示)

23.科学上,生物的分类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即用7个等级将生物逐级分类。

(1)从生物分类的等级看,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点。

(2)我们根据动物体内有无,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身体被毛的是类。

(3)下列植物中,属于无根、茎、叶分化的藻类的有;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有。(都填序号) A 月季、B 海带、C 马尾松、D 紫菜、E 胎生狗脊、F 葫芦藓

(4)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原理制成的。

(5)人体和浩瀚的宇宙类似,都是有层次结构的。请选择“系统”或“组织”或“器官”等人体结构层次的名词,依次填入在下列方框内:

24.小科注意家里摆钟(如图)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小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他的猜想:猜想①: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②:可能跟小球质量有关;

猜想③:可能跟绳子长度有关。

(1)为验证猜想②是否正确,小科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猜想③是否正确,小科用同一小球做了大量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摆长l/m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周期T/s 1.1 1.3 1.4 1.5 1.7 1.8 1.9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长”或“调短”)。

(3)从表中可以看出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小科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我国科考队员展开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开展了多项科学探究。

(1)南极某地区冰层的深度与其年代(指距今多少年)的关系如图所示,科考队员用钻探获取了50米冰层深处的冰芯,由图可知此次钻探获取的最深处的冰芯距今大约____________年。

(2)科考队员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发现了新的陨石分布区,并找到上千块陨石。科考队员对编号为“cz20100603”的陨石进行测量:测量其体积为300厘米3,这块陨石的形状不规则,请你设计一种测量这块陨石体积的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B 6.B 7.C 8.C

9.C 10.B 11.C 12.C 13.B

14.(1)灯帽、外焰

15.(1)米(2)平方厘米

(3)秒(4)毫米(5)毫升、0.25

(6)米、0.2

16.甲、-17

【答案】4.50cm、0.12cm、大、大

18.(1)沙子的比热比水小;使沙子受热均匀(2)水;水蒸气液化放热

19.3.55~3,60cm 2.5cm 0.5cm 甲

20.冰水混合物 0℃标准大气压沸水100℃,因此(100-0)℃对应(24-4)cm 每厘米对应5℃,水银高度14cm时,温度=(14-4)x5=50℃

21.(2)量筒、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40

(3)神经组织(4)42℃

(5)细胞核(6)放大镜

【答案】A.24

C.26、2

E.49、23、A、V3-V2

23.(1)种。越多。

(2)脊椎骨,哺乳类。

(3)BD;A;

(4)热胀冷缩

(5)组织;器官;系统

24.(1)天平

(2)调短

(3)测钟摆来回摆动N次的时间T,摆动一次的时间就是T/N.

25.(1)3000

(2)把这块陨石放到一个盛满水的大烧杯(或容器)中,用量筒测量溢出水的体积即为陨石的体积。(2分,其它合理的方法也给分,只答“用排水法测量”给1分)

1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一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一学期 一.科学入门 1.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科学探究需要观察、提出疑问和实践。科学的发现能帮助 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2.实验室是我们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在实验室工作一定要遵守实验室守则,并做好实验 必须的安全措施。 3.人类的感觉器官能力有限,所以不尽可靠。如需要作准确的测量,就必须借助各种仪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仪器及测量单位: 仪器测量单位符号 刻度尺长度千米、米、厘米km,m,cm 量筒体积米3、厘米3、升、毫升m3,cm3,L,mL 天平质量千克、克kg,g 停表时间时、分、秒h,min,s 温度计温度摄氏度°C 4.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涉及以下六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 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记录、猜测,等等。 5.实验意外紧急应变措施p9 a)烫伤:用蓝油烃(tīng)涂抹;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b)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c)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用蒸馏水冲洗。 d)实验中发生着火:用灭火器扑灭;用湿抹布覆盖;用黄沙覆盖。 6.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p12 7.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 平位置。p16 8.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p18 9.每个人心跳次数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人的脉搏跳动和心跳次数是相同的。运动后,我的 脉搏跳动和心跳加快。利用自身的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以粗略地估计时间。p23 10.异名磁极相吸,同名磁极相斥。p27 二.生物的世界 1.科学家喜欢研究身边的事物,他们既研究生物,也研究非生物。 2.生物的特征之一是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3.我们可以尝试在家中饲养小动物,作长时间的观察,深人了解其特征,例如: a)它的外形; b)它的活动形态; c)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d)它生活的环境; e)它的进食习惯; f)它对人类的影响。 4.蜗牛爱吃植物的嫩叶,对农作物有害。 5.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物,科学家按它们的特征来分类。 6.生物可以通过检索表进行分类。 7.生物检索表的基本原理是:按生物个体之间都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划分原 则是:先划分最基本的差异,再划分较细的,依此类推。因此同种生物最少拥有一个共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第5章能与能源 1.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太阳能释放光能和热能,电线中输送电能,敲鼓发出声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食物为我们提供化学能,举高的重物、压缩(或拉长)的弹簧具有势能。 2.能可以(可以/不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发电机主要将动能转化成电能,电池主要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电动机主要将电能转化成动能,蒸汽机主要将热能转化成动能,电梯主要将电能转化成势能。 3.热是以对流、传导、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的。流体(气体和液体) 4.当气体受热时,气体粒子的运动速度增大,粒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气体受热后体积增大,密度减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造成对流。热在空气中主要是以对流的形式传递的。 5.当水受热时,热水因而膨胀, 6.固体粒子不能自由移动,只能在固定的位置附近振动。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会振动 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热在固体中能从高温的一端传递到低温的一端,这种热 7 8 9当上部的水受热时, 10空气的导热性较差, 11 棉花等作为制造御寒衣服的材料。

12.金属是热的优良导体,所以大部分煮食器皿用金属制造。关上电冰箱的门,可以防止热通过空气的对流传递到冰箱里。 13.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太阳能、煤、天然气等。凡是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焦炭、煤气、电能等。 14.石油、天然气、煤、核能等称为常规能源。新能源泛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第6章水与人类 1.水质污染的原因有:①工业“三废”(废渣、废气、废水)的排放;②农药、化肥等的使用;③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 2.水中的杂质与净化方法 水中的杂质去除杂质的方法 悬浮的微粒先用(沉淀)法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过滤)法除去小颗粒 微小生物加入(氯)消毒法 已溶解的物质(蒸馏)法 3.过滤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 4.水的三态变化 5.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沸腾)。温度升高,空气流通速度加快,液体面积增大,都能加快水的蒸发。 6.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水加热至沸腾后,温度不变。 7.水从植物表面蒸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科学(上海牛津版)

《科学(上海牛津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教学设计大纲 一、本章内容解析 二、本章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三、本章教学安排 1、整体框架结构 2、核心主题概要 3、总体教学目标 4、建议课时安排 5、分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科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活动建议: ◆学习自评、互评表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6、分节课件设计 四、教学目标监测试题 五、教师教学参考资料 上海尚德实验学校陈尧

《科学(上海牛津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教学设计 一:本章内容解析 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也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科学原理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同时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不断地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观察、表达、交流、探究、创新、合作、动手等能力,整体上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一节科学课都尽量达到精彩高效的目标,同时在“二期课改”的引领下,我们也要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本章是初中科学预备年级的第一章内容,共有四小节:科学入门、走进科学实验室、简单的实验技巧、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课到底要学什么,如何学习科学,以及学好科学必须具备哪些最基本的技能。在第一节中,共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怎么进行探究的、发明发现,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并通过实践尝试着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已经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了,从而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科学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和益处。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将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要让他们了解在实验室学习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守则,当然即使遵守了实验室守则,难免还是会遇到意外,那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简单的实验室意外应急措施呢?第三节:简单的实验技巧中讲述了电子天平、刻度尺、量筒、温度计、酒精灯、秒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巧,这些都是学生在以后的科学探究中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工作,这其中又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这就是本章第四节的内容。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 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试纸。 3.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值表示pH的范围是由0至14。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 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增强碱性增强 5.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 弱。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 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我们在使用酸溶液 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p2 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p2 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 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p4 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p4,5 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p10 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p11 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 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 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p16 15.酸雨的危害:p19 a)使植物死亡; b)腐蚀建筑石料和金属材料; c)使河川湖泊变成酸性,使水生生物不能生存; d)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刺激皮肤,引起呼吸道疾病。 16.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p22 a)镁:反应剧烈,释放大量氢气; b)锌:反应较快,释放大量氢气; c)铁:反应缓慢,释放少量氢气; d)铜:不发生反应。 氢气的检验--------点燃的木条,听到“扑”的一声或轻微爆鸣声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 六年级第二学期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 能与能源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光能、声能、电能、动能、势能和核 能等多种形式。 2.能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 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3.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发生时间和地点。 4.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 5.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6.对流只在流体中出现。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 便会出现。这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7.传导主要在固体中出现。当部分粒子振动加剧时,传导便会出现。 8.辐射是一种不需介质的传热方式。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太阳能也是通过辐射转移 至地球的。 9.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非金属(如空气和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10.以下的方法可以防止热的流失: (i)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

(ii)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的方式流失。 11.动物使用不同的方式保持体温。毛皮、毛发、羽毛和皮下脂肪均可防止热经皮肤流 失。 12.所有生物都可转化及控制能量。植物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成植物体内的化学能; 动物又以植物为食物,把植物的化学能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从这个关系看来,太阳就是能的来源,它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提供能量。 13.煤和石油是两种主要的燃料,它们所储存的化学能也是来自太阳。太阳可以说是地 球上大部分能的最终来源。 14.地球上的能源有限,终有用尽的一天。因此,我们必须节约和善用能源,延长有限 资源的使用时间。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新的能源和发明一些更节能的能的转化器。15.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p4补 16.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受热膨 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 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p15 17.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水小。密度较小 的热水向上升,密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在液体中,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p17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章水与人类6.1水与生命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

水与生命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科学一学期半,接触水的相关知识还没有,但水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环保、节约用水,学生通过各类宣传报道多少都知道一些,所以,本课重点放在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上。 根据资料,生命起源与水,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使学生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通过课前种子发芽的实验,认识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通过家庭用水量的调查,知道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从而乐于节约用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组成水圈的三种水体,知道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通过“种子发芽”活动,认识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意识到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3. 通过“调查生活用水量”,知道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通过“查找工农业生产的耗水量”,知道工农业生产需水量更大;意识到水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水对生命、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突出重点的方法】:利用录像资料、媒体报道、实验观察等手段,全面了解水在生命延续、生理活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水费单的识读,体会日常生活对水的 需求,使理性的认识更感性,加深认识。 【难点】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突破难点的方法】: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及可使用的自然水体的现存状况,认识到水资源的不充裕,结合水对生命、对人类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体会资 源短缺与生存需求间的矛盾,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 五、活动设计

活动一:种子发芽 活动目标:通过连续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知道种子的发芽离不开水,从而认识到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时的耐心和观察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活动器材:培养皿、纱布2个/组;小麦20粒/组,共四组。 活动二:调查生活用水量 活动目标:通过认识水费单据,知道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学会从水费单据上知道家庭的用水量。 活动器材:自备家庭或亲朋好友家的水费单 活动三:工农业生产的耗水量 活动目标:通过调查工农业等生产的耗水量,知道工农业生产的耗水量,培养学生收集有效资料的能力。

牛津上海版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考点汇总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考点汇总 第5章能与能源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光能、声能、电能、动能、势能和核能等多种形式。 2、能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3、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发生时间和地点。 4、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 5、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6、对流只在流体中出现。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便会出现。这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7、传导主要在固体中出现。当部分粒子振动加剧时,传导便会出现。 8、辐射是一种不需介质的传热方式。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太阳能也是通过辐射转移至地球的。 9、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非金属(如空气和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10、以下的方法可以防止热的流失: (1)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 (2)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的方式流失。 11、动物使用不同的方式保持体温。毛皮、毛发、羽毛和皮下脂肪均可防止热经皮肤流失。 12、所有生物都可转化及控制能量。植物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成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动物又以植物为食物,把植物的化学能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从这个关系看来,太阳就是能的来源,它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提供能量。 13、煤和石油是两种主要的燃料,它们所储存的化学能也是来自太阳。太阳可以说是地球上大部分能的最终来源。 14、地球上的能源有限,终有用尽的一天。因此,我们必须节约和善用能源,延长有限资源的使用时间。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新的能源和发明一些更节能的能的转化器。 15、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P4) 16、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P15) 17、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水小。密度较小的热水向上升,密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在液体中,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P17) 18、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振动地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粒子,使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的。(P18) 19、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称为热的良导体。非金属的导热性较差,称为热的不良导体。(P20) 20、不同导热提的导热性能不尽相同。(P21) 21、能源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的物质资源。按照不同的分类准则,能源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P30) 22、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P30) 23、凡是经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P31) 24、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够在较短周期内在产生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反之称为非再 1

牛津上海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科学试卷(考试时间:40分钟)

10、菌类不能进行来制造养料,而靠吸收其他生物或土壤里的来生存。 二、判断题: 1、长方形的框架比三角形的框架更稳定。()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比较省力。() 4、上面小,下面大;上面轻,下面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5、我们在塑料矿泉水瓶上能找到许多拱形。() 6、掉换连接电磁铁两端的电池正负极,磁力大小不会改变。() 7、电磁铁线圈的圈数增加,它的磁力会减小。() 8、相同跨度的桥梁,拱桥比平桥承重能力大。() 9、太阳能是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重要能源。()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 11、用瓦楞纸做的箱子很容易变形。() 12、煤是亿万年前的岩石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的。() 三、选择题: 1、下列发电站中,不是利用水力来发电是。

A、秦山核电站 B、新安江电站 C、长江三峡电站 2、下列器材中,属于斜面应用是。 A、镊子 B、老虎钳 C、螺丝钉 3、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拉同样重量的物体,所用的拉力比较小的是。 A、坡度小的斜面 B、坡度大的斜面 C、不能确定 4、安全帽做成拱形的是因为。 A、美观 B、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 C、减轻帽子的自身重量 5、做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实验,电池的通电时间。 A、不受限制 B、越长效果越明显 C、应短暂些 6、要改变电磁铁的两磁极的位置,正确的做法是。 A、增加电池的数量 B、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 C、改变铁芯的粗细 7、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其中已知的昆虫达种。 A、40多万 B、80多万 C、100多万 8、下列植物中,不属于开花植物的是。 A、玉米 B、蕨类 C、水稻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能与能源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光能.声能.电能.动能.势能和核能等多种形式。 2.能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失控的能的 转化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3.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发生时间和地点。 4.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 5.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6.对流只在流体中出现。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便会出现。这种 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7.传导主要在固体中出现。当部分粒子振动加剧时,传导便会出现。 8.辐射是一种不需介质的传热方式。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太阳能也是通过辐射转移至地球的。 9.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非金属[如空气和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10.以下的方法可以防止热的流失; (i)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 (ii)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的方式流失。 11.动物使用不同的方式保持体温。毛皮.毛发.羽毛和皮下脂肪均可防止热经皮肤流失。 12.所有生物都可转化及控制能量。植物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成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动物又以植物为食 物,把植物的化学能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从这个关系看来,太阳就是能的来源,它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提供能量。 13.煤和石油是两种主要的燃料,它们所储存的化学能也是来自太阳。太阳可以说是地球上大部分能的最 终来源。 14.地球上的能源有限,终有用尽的一天。因此,我们必须节约和善用能源,延长有限资源的使用时间。 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新的能源和发明一些更节能的能的转化器。 15.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p4补 16.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 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 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p15 17.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水小。密度较小的热水向上升,密 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在液体中,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p17 18.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振动地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粒子,使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 范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 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的。 p18 19.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 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称为热的良导体。 非金属的导热性较差,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p20 20.不同导热提的导热性能不尽相同。 p21 21.能源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的物质资源。按照不同的分类准则,能源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p30 22.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 p30 23.凡是经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p31 24.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够在较短周期内在产生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反之称为非再生能源。 p31 25.大量消耗的石油.天然气.煤.和核能等称为常规能源。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泛指太阳能.风 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p31 26.天然气是储存在地层较深部位的可燃气体。 p41 六.水与人类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一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一学期 一.科学入门 1.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科学探究需要观察、提出疑问和实践。科学的发现能帮助我们认识周围 的事物。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2.实验室是我们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在实验室工作一定要遵守实验室守则,并做好实验必须的安全措 施。 3.人类的感觉器官能力有限,所以不尽可靠。如需要作准确的测量,就必须借助各种仪器。以下是一些 4. 表达交流。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记录、猜测,等等。 5.实验意外紧急应变措施 p9 a)烫伤:用蓝油烃(tīng)涂抹;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b)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c)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用蒸馏水冲洗。 d)实验中发生着火:用灭火器扑灭;用湿抹布覆盖;用黄沙覆盖。 6.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p12 7.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位置。 p16 8.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p18 9.每个人心跳次数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人的脉搏跳动和心跳次数是相同的。运动后,我的脉搏跳动和心 跳加快。利用自身的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以粗略地估计时间。 p23 10.异名磁极相吸,同名磁极相斥。 p27 二.生物的世界 1.科学家喜欢研究身边的事物,他们既研究生物,也研究非生物。 2.生物的特征之一是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3.我们可以尝试在家中饲养小动物,作长时间的观察,深人了解其特征,例如: a)它的外形; b)它的活动形态; c)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d)它生活的环境; e)它的进食习惯; f)它对人类的影响。 4.蜗牛爱吃植物的嫩叶,对农作物有害。 5.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物,科学家按它们的特征来分类。 6.生物可以通过检索表进行分类。 7.生物检索表的基本原理是:按生物个体之间都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划分原则是:先划分 最基本的差异,再划分较细的,依此类推。因此同种生物最少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8.一些野生生物正濒临灾绝。任何一种生物的绝种可能会影响其他生物,从而影响整个生活环境,人类 应该关注和保护野生生物。

(完整)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推荐文档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 十二、宇宙与空间探索 1、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一场巨大的爆炸形成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 2、太阳系主要由太阳及其八大行星所组成,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1AU=1.5×108km 4、光年指的是一束光在一年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距离。1l.y.=9.46×1012km 5、力的作用效果包括:(a)改变物体的形状;(b)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c)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6、当两个物体的表面接触并滑动时,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阻碍这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7、物体在固体表面上、在液体中或在气体中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 8、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单位是牛顿(N)。 9、弹簧伸长是因为有力作用在弹簧上。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N)。 10、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是克(g)及千克(kg)。 11、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星球,会有不同的重力,但物体的质量是固定的。 1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火箭和喷气式飞机便是利用这一原理制造的。 13、航天员能乘坐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并往返于地球和环绕地球的空间站之间。 14、我们利用人造卫星来进行通信、观测地球以及导航。有了这些人造卫星,我们也更加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15、磁铁与钢珠之间所产生的力,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 16、磁环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磁力。使硬币往下掉的力称为重力。这两种力都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p12 17、木箱运动时,木箱和木板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着一种阻碍木箱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其方向和施力的方向。利用滚轴或轮子可以减小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p14 18、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运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物体在水里所受的阻力比在空气里所受的阻力大。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阻力不尽相同。摩擦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p16 19、地球对地面上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吸引力。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p19 20、我们可以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N)。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约为9.8N。p20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牛津版

牛津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能与能源 一)能的形式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电热器)、光能(电灯、电视 机)、声能(警钟)、电能、动能(飞驰的快艇)、势能(打桩机、弹簧)和化学能(石油燃烧)等多种形式。 打桩机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簧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二)能的转换 2.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3.能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4.利用能的转化器可以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5.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则会带来 灾害,例如火灾等。 6.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发生时间 和地点。 三)热的传递。 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在空气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的。 辐射可以在真空和空气中进行。 7.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便会出现。这 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8.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 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9.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水小。密 度较小的热水向上升,密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10.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振动地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粒子,使 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导。 11.热的传导是通过粒子的振动而传递的,热的对流是通过粒子的自由移动而传 递的。

2019-2020年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能及能的形式》word教学参考

2019-2020年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能及能的形式》word教 学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讨论“人为什么每天要吃饭?”及回顾“物体的温度与粒子的运动”的实验, 体会人类活动离不开能。进一步扩展理解任何活动都需要能量才能进行。 2.认识各种能的形式。了解人类寻找清洁能源的努力。 3.通过童年的游戏:荡秋千和蹦床,体会势能(位能和弹性势能)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点燃食物和酒精灯,明白化学能是要通过化学反应(包括燃烧)才能把潜藏在内的能量释放出来。 2.通过“重玩童年的玩具”,使学生在回忆童年快乐的心情中学会区分常见的“能的形式”,初步懂得玩具设计中的科学原理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能及能的形式,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多思考的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任何活动都需要能量才能进行。 2.区分不同形式的能。 【难点】理解势能、化学能的形式。 三、教学准备 【器材】活动四:酒精灯、火柴、小包装饼干、镊子。 活动五:每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带童年最喜欢的玩具1-2件 【资源】活动二:多媒体资源设计:PPT课件(不同形式的能) 活动三:录像:荡秋千和蹦床、图片:瀑布或水力发电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活动一:问题讨论:人类活动离不开能。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人为什么每天要吃饭?”及学生自己的举例,体会人类活动离不开能。 2.通过对课本活动4.12“物体的温度与粒子的运动”及解释的回顾。让学生进一步 体会能量的多少与运动剧烈的程度有关。 活动二:认识光能、热能(内能)、电能、声能和动能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动画,认识各种常见的能的形式。 活动三:认识势能(位能和弹性势能) 活动目标: 1.通过童年的游戏:荡秋千和蹦床,体会势能(位能和弹性势能)的含义。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章健康与营养 食物的消化过程 设计:上海市嘉定区黄渡中学张咏梅 一、教学设计思路 基本思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引入新课;接着分别介绍食物在口腔中、胃内和小肠里的消化;然后通过学生的总结及练习,梳理知识,获取信息的反馈;最后布置作业。 要突出的重点是: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的过程。方法是:①口腔内的消化:通过观看录像知道淀粉的消化,然后学生品尝淡馒头体验淀粉的消化,接着进行实验验证体会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②胃内的消化: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了解胃液的作用。③小肠内的消化: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来自主学习。 要突破的难点是: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方法是:通过淀粉的消化验证实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了解蛋白质、脂肪的消化。2、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方法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到小肠内有最多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充分的消化。 本设计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牙齿种类和牙齿的结构图,学会读图,认识牙齿的种类、内部结构及作用。2.通过观察龋齿图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及联系自身,了解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护齿理念及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 3.通过“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进一步掌握检验淀粉和葡萄糖的方法,从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并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4.通过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等活动认识食物在胃内、小肠内的消化,知道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5.能完整描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知识的梳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 2、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四、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资料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能与能源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光能、声能、电能、动能、势能和核能 等多种形式。 2.能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 但失控的能的转化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3.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发生时间和地点。 4.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 5.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6.对流只在流体中出现。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便 会出现。这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7.传导主要在固体中出现。当部分粒子振动加剧时,传导便会出现。 8.辐射是一种不需介质的传热方式。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太阳能也是通过辐射转移至 地球的。 9.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非金属(如空气和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10.以下的方法可以防止热的流失: (i)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 (ii)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的方式流失。 11.动物使用不同的方式保持体温。毛皮、毛发、羽毛和皮下脂肪均可防止热经皮肤流失。 12.所有生物都可转化及控制能量。植物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成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动物 又以植物为食物,把植物的化学能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从这个关系看来,太阳就是能的来源,它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提供能量。 13.煤和石油是两种主要的燃料,它们所储存的化学能也是来自太阳。太阳可以说是地球上 大部分能的最终来源。 14.地球上的能源有限,终有用尽的一天。因此,我们必须节约和善用能源,延长有限资源 的使用时间。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新的能源和发明一些更节能的能的转化器。 15.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p4补 16.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受热膨胀后, 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 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p15 17.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水小。密度较小的热 水向上升,密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在液体中,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p17 18.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振动地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粒子,使它们振动加 剧,受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 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的。p18 19.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 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称为热的良导体。 非金属的导热性较差,称为热的不良导体。p20 20.不同导热提的导热性能不尽相同。p21 21.能源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的物质资源。按照不同的分类准则,能源可以分 成不同的类型。p30

2019最新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能及能的形式》教学参考

2019最新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能及能的形式》教学参考 进修附中茅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讨论“人为什么每天要吃饭?”及回顾“物体的温度与粒子的运动”的实验, 体会人类活动离不开能。进一步扩展理解任何活动都需要能量才能进行。 2.认识各种能的形式。了解人类寻找清洁能源的努力。 3.通过童年的游戏:荡秋千和蹦床,体会势能(位能和弹性势能)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点燃食物和酒精灯,明白化学能是要通过化学反应(包括燃烧)才能把潜藏在内的能量释放出来。 2.通过“重玩童年的玩具”,使学生在回忆童年快乐的心情中学会区分常见的“能的形式”,初步懂得玩具设计中的科学原理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能及能的形式,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多思考的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任何活动都需要能量才能进行。 2.区分不同形式的能。 【难点】理解势能、化学能的形式。 三、教学准备 【器材】活动四:酒精灯、火柴、小包装饼干、镊子。 活动五:每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带童年最喜欢的玩具1-2件 【资源】活动二:多媒体资源设计:PPT课件(不同形式的能) 活动三:录像:荡秋千和蹦床、图片:瀑布或水力发电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活动一:问题讨论:人类活动离不开能。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人为什么每天要吃饭?”及学生自己的举例,体会人类活动离不开 能。 2.通过对课本活动4.12“物体的温度与粒子的运动”及解释的回顾。让学生进一步 活动二:认识光能、热能(内能)、电能、声能和动能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动画,认识各种常见的能的形式。 活动三:认识势能(位能和弹性势能) 活动目标: 1.通过童年的游戏:荡秋千和蹦床,体会势能(位能和弹性势能)的含义。

3393.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运动与健康的教案教案

活动三 运动后多久心率恢复正常 活动四 自测肺活量活动二 看资料并讨 论 活动一 讨论健康人的标志以及主要特征课题:运动与健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的定义。 2.通过活动,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次数,体会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 3.通过设计简单的仪器自测肺活量的活动,了解经常运动能增大人体肺活量。 4. 知道健康有益于运动。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通过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次数,以及自测肺活量活动了解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难点】1.了解运动与心跳加快、肺活量增大等身体变化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关于“健康人的主要特征”的资料 活动二:收集一则关于“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的资料 活动三:秒表 活动四:有刻度的大塑料瓶、橡胶管、大水槽 【资源】多媒体课件、纸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运动能增 强心肺功 运动能使 心脏更强 运动能增 大肺活量 总结:运动有 益健康 了解健康 的定义

活动一:讨论健康人的标志以及主要特征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健康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全班讨论并交流各自的想法。 ◆全班同学讨论。 ◆学生进行讨论 ◆一位同学朗读10条健康标准。 ◆ 提问:同学们,大家认为怎么样才能称的 上是一个健康的人?健康的人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 学生讨论结束后,对健康的定义做一个总 结。(书P84) ◆ PPT 上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例子上 面的情况是否属于健康。 ◆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健康人的特征。 ◆ 请一位同学朗读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10条 健康标准。 活动二: 看资料并讨论与分析 活动目标:引入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看资料 ◆ 全班交流各自的想法,有同学可能会提出:运动会促进健康,运动会增强心肺功能。 ◆ PPT 上展示一段资料:“最近,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拥有类似运动员的“长气袋”或“巨肺”的良好肺部功能,其死亡率、患上各类长期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的几率也相对减低。心肺功能指的是人的摄氧和转化氧气成为能量的能力。心肺功能良好,也反应身体主要机能都可健康运作,从而可推断出患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较低。” ◆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良好呢?以上资料显示了什么? ◆ 提出问题:“我们可用什么方法在课堂中 来检测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了心肺功能呢?”(引入下一个活动) 活动三:运动后多久心率恢复正常 活动目标:通过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次数,体会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

上海牛津版初中科学总复习

主题1 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特征)的基本要素和方法(6步) 1提出问题/2形成假设/3制订计划/4收集证据/5处理信息/6表达交流 会设计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二、基本实验技能 1、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的使用 ●认:认清量程和最小刻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放:刻度尺有刻度端紧靠被测物体。 ●看: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读: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记:数值后一定要写明单位(数字+ 单位)。 2)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例:测一页纸的厚度、测曲线的长度 2、体积的测量——量筒的使用 1)形状规则(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量,然后套用公式计算。

2)液体体积测量工具:用量筒或量杯。 3)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在量筒内放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把固体浸入水中读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则固体的体积V= V2- V1 。 4)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观察量筒上的最小刻度、量程,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筒 ● 1)放平稳:放在水平桌面上。 ● 2)读准确: ● a、视线与液面相平。 ● b、若是凹形液面,以凹形的最低处为准。(水银为凸液面,以最高处为准) ●举例:如何测石蜡、一滴水的体积 3、温度的测量 1)常用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2)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单位和刻度方法: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oC“。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定为0 oC,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oC,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1 oC 。 4)温度计的使用:

● A、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到容器壁。 ● C、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 ●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即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即物=砝+游) 3)天平的维护 不超过量程 取放砝码用镊子,用完后及时放回盒内。 不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防止锈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