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资料【部编版必修下册】

资料:【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原文】

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①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此书依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烛之武,郑国大夫。

②【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秦穆公(?—前621),名任好,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③【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以,因为。

④【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

⑤【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⑥【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⑦【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⑧【郑伯】指郑文公(?—前628),名捷,郑国国君。

⑨【若】假如。

⑩【辞】推辞。

?【臣之壮也】我年轻的时候。壮,古时男子三十为“壮”,即壮年。

?【犹】尚且。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也已,表肯定语气。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寡人】诸侯谦称,意思是寡德之人。

?【然】然而。

?【许之】答应了这件事。许,答应。

?【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既】已经。

?【敢以烦执事】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敢,自言冒昧的谦辞。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国,指晋国,地处秦、郑之间。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

?【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

?【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舍,放弃(围郑)。

?【行李】外交使者。

?【共(gōng)其乏困】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共,同“供”,供给。其,指代使者。

?【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

?【许君焦、瑕】(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这两个地方。焦、瑕,均在今河南三门峡市。

?【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

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既东封郑】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肆其西封】扩张它(晋国)西边的疆界。意思是晋国灭了郑国以后,必欲灭秦。肆,延伸、扩张。

?【阙(quē)秦】使秦国土地减少。阙,侵损、削减。

?【将焉取之】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焉,哪里。之,指代土地。?【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唯,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希望。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杞(qǐ)子、逢(páng)孙、杨孙】杞子等三人都是秦国大夫。

?【乃还】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子犯,晋国大夫狐偃(晋文公的舅舅)的字。之,指秦军。

?【公】指晋文公。

?【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 年,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指秦穆公。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因,依靠。敝,损害。

?【失其所与,不知(zhì)】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同“智”。

?【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武,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去之】离开郑国。之,指代郑国。

【翻译】

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

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作者】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背景】

该文故事背景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秦、晋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

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主题思想】

通过郑伯对烛之武的任用,以及烛之武劝退秦师的经过,表现了烛之武的聪明才智以及深明大意的高尚品格,也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