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理。复习整理。名词解释,论述题

中国地理。复习整理。名词解释,论述题

中国地理。复习整理。名词解释,论述题
中国地理。复习整理。名词解释,论述题

中国地理

1、寒潮是冬半年危害较大的大规模天气现象。它起源于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当迅速南移时其前缘即为寒潮冷锋,常使沿途剧烈降温、风速猛增、出现霜冻,偶尔伴有雨雪天气。

2梅雨是初夏季节在江淮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大范围的降水气候特征。主要发生在巫山以北,北纬26至34度的地区,每年初夏,江淮地区有一段时期降水充沛、相对湿度大、云量多,地面风力弱的连阴雨,称为“梅雨”或“霉雨”。1.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是有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历史创造物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对人类社会而言,土地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生产能力和固定的空间位置,是人类生存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是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之一。土地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

2.后备耕地资源也称为宜农荒地资源,主要指适宜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果的天然草地、疏林草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未利用的土地。

3.林地指郁闭度为0.3及以上的乔木林,包括有林地、疏林地、新造林地(或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苗圃用地。

4.草地可理解为主要生长草类植物的土地,它是发展草食动物的物质基础。从草地的成因看,一般可分为两类:自然形成的天然草地和人工经营的人工草地,后者由于开垦种植,也可划入耕地范畴。

5.旅游,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旅行,或暂时拘留引起的一切社会经济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6.风景旅游资源,是激起旅游者兴趣并导致各种旅游活动最直接的第一位因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风景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决定一国或一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7. 什么是人口?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人口不是一个静止的总体,它永远处于错综复杂的时空运动过程之中。人口过程就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三种过程。

10.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1)庞大的人口基数

人口问题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严重挑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庞大的人口基数,过快的增长速度,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也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沉重的压力。

(2)增长型的年龄结构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3)日趋平衡的性别化

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一样,都是直接由人口再生产自身变化的规律所引起的,又是未来人口变化的基础。

(4)不均衡的人口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国家之一。

(5)正在发展的人口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过程是指农村人口不断移向城镇,使城镇人口在人口总数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

(6)增长的少数民族人口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即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

(7)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人口素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因素。

(8)计划生育的成绩巨大而任务艰巨

11.人口与发展的关系

(1)人口增长对衣食住行的巨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既要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又要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双重压力和双重任务。

(2)人口城镇化对城市住房和交通等产生巨大需求,对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产生巨大压力

12.土地的持续利用

(1)土地利用是以维护或重建生态平衡为基础的。

(2)以土地利用技术发展和更新为前提,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3)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依靠科学的政策和土地管理来保证。

(4)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要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优化出发。

13.农业开发的战略构想

(1)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的组合。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是总数大,增长快,素质低,与此对应的土地资源的总态势是种类多且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组合不理想,后备资源不足。

(2)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实行集约化经营。我国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因而需要建立一个低度消耗资源的节约型生产体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

(3)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和优化大农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4)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力求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合理有效的开发资源,是发展地区经济的基础。

(5)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现代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14.水利建设成就

(1)主要江河得到初步治理

(2)建设规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灌排工程取得明显效益

15.当前水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洪能力普遍偏低。洪灾仍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威胁。

(2)城市缺水,水污染日趋严重。

(3)旱涝灾害频繁。

(4)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5)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有些地区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甚至有加重的趋势。

(6)内河航道通航能力低。一些航道仍处于自然状态,缺乏必要的通航设施。

(7)工程设计标准偏低。早期建设的一些水利工程,因设计标准低,设施年久失修,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发挥。

16.矿业开发的特点

(1)矿业具有初级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矿业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能源、矿产它为重工业提供原料资源和动力资源,是重工业发展的基础。

(2)矿业是以大自然中的工业原料资源和动力资源作为劳动对象,因此具有明显的资源地指向性特征。各地区的原料资源、能源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及组合、埋藏状况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区矿业的规模、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

(3)矿业的分布较加工工业区域差异更为明显、更为集中。成矿条件具有较强的地域分异性,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矿藏禀赋,使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集中性,导致矿业的开发也具有集中性。

(4)矿业开发的初级性决定着矿产品具有运量大的特征,分布的集中性特征又使矿产品的运输具有运距远的特征,使矿业开发对交通运输业产生极强的依赖性。交通运输成为矿业开发在流通领域的继续,运输条件的好坏对矿业的布局具有巨大的制约租用,也直接影响着矿业开发的经济效益。

17.矿产开发中的主要问题

(1)可供利用的矿产资源数量严重不足导致产、供、销矛盾。虽然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口众多使人均拥有量不足,再加上长期开采已使有些矿区陆续进入产量总递减阶段,加剧了产销矛盾。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对各种矿产、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产、供、销矛盾将日益明显。

(2)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严重形成经济与资源之间的矛盾。矿产在开采过程中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环境的危害问题严重。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能源的国家之一。在开发与利用

煤炭的过程中产生着对环境的极大危害。

(4)能源与矿产的生产与消费的布局不匹配,加剧了能源、矿产运输的紧张局面。今后煤炭开发的重点西移将使运输成为能源工业的制约因素,改输煤为输电、实行高效运输技术已势在必行。

18.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明显的呈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1)东部沿海偏向性。受经济基础及国家政策倾斜的影响,东部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地带。

(2)由点状分布向点、块、带格局转化。由于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倾向于依附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点状布局特征。

(3)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由于沿海、内陆、沿边在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水平上均呈现不同层次,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重点各有侧重。

19.旅游业具有以下特征

(1)地域性。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人文因素不同的影响,旅游资源的形成、开发和利用有着显著的地域性,形成了各具风格的旅游区。

(2)季节性。由于各种旅游区的旅游点所处地理纬度和地形垂直高度的不同,热量的差异和气候的影响,使旅游点的风景发生明显的变化,其利用价值也就不同。

(3)综合性。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事业。旅游区、点的规划和布局,要以综合性的观点对待。

(4)经济型。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经济部门,利用“风景出口”为国家创造财富,积累资金,增加外汇收入,具有明显的经济特点。

(5)国际性。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国际贸易的增长、交通的便利,国际间的旅游日趋频繁。

20.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资源方面

(1)对全国旅游资源缺乏全面系统的普查和深刻评价。

(2)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数量、规模,总体上对满足旅游供给与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实际之间还很不适应。

(3)资源开发建设的总体层次和质量水平仍比较低,没有充分发挥我国的旅游资源优势,也没有开发创造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适销对路的优秀旅游产品。

(4)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三废”污染较突出,保护管理措施很不适应。

(二)投入方面

(1)认识上的偏差,旅游业被列为“非生产性”范畴,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还受到许多限制。

(2)由于投入不足,形不成国家主导型的发展局面。

(三)管理与协调方面

(1)现行旅游区的管理体制。一是设立一级政府;二是政府代管理;三是垂直管理;四是混合管理。

(2)行业管理与行业协调。旅游业的涉及的行业多,关联带动性强,依托性强,相关行业的发展程度及支持力度,对旅游业的兴衰成败具有直接影响。

21.旅游业的对策与发展

(1)深化对旅游业和旅游资源的认识,加强宏观指导与协调。尽快将旅游也作为生产性产业对待,改变一些不符合现代经济的观念,使旅游业这个新兴产业能有与传统产业大致相同的待遇,国际旅游创汇也应与外贸出口创汇一样受到扶持。开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以及能否成为优势产业的研究,加快其走向市场的步伐。

(2)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看,未来发展旅游业要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坚持一手抓国际旅游,一手抓国内旅游,使旅游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3)树立中国旅游整体形象,开发新旅游点和旅游产品,形成新的吸引力。动员各方面力量,贯穿全年、全方位开拓客源市场的旅游宣传促销工程。

22.旅游业在新形势下,着重加以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面

第一,更新服务内容和方式,以适应消费环境的变化。

(1)提供符合居民需求的新服务。

(2)提供具有复合功能的服务。提供国际上通用的设施和服务,以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

第二,推广应用新技术促进娱乐、观光旅游业发展需要。

新技术的应用,既给消费者提供了新的业余活动的领域,又使传统的业余活动易为人参加。再者,提高服务的新技术含量,将提高国民在选择业余活动方面的方便程度,旅游业新的服务可望得到积极利用。

第三,使旅游设施利用状况趋向均衡。

为使设施利用状况变得均匀起来,要设法增加家庭主妇、高龄者对旅游娱乐设施的利用。对利用者季节的变动,要充实全天候型设施,按季节的变化而改动或追加所提供的服务设施等。

第四,把旅游娱乐业结合起来,以适应需求变化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在明确了各个行业需求的基础上,整个旅游业界有必要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为谋求多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必要进行行业间的横向联系。

23.城市与乡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城市是工业、交通、商业等聚集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结构和劳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2)城市聚居着较多的人口,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大于村镇

(3)城市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人口密度登均比乡村大,景观特色不同于乡村

(4)城市是改造利用自然环境最剧烈、最彻底的地方,城市的形态、物质构成和社会组织形式与乡村不同

(5)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职能类型上区别于乡村。

24.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

(1)税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之一。

(2)土地收益应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土地级差的产生,除了与土地区位有关外,还与对土地的投入,即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

(3)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吸收社会资金。

(4)市政公用企业重组改制,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5)运用BOT方式进行融资。

25.近年来我国村镇建设与发展变化

(1)住宅建设成为村镇建设的主旋律。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住宅建设应向公寓式楼房发展。小区的相继建成,极大的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2)村镇公共设施和生产设施建设持续发展,改善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大批农村、乡镇企业急需的生产设施的建设,为农村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村镇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4)村镇环境建设得到重视,村镇景观面貌明显改善。首先,小城镇的绿化速度加快。许多地方已经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限制污染工业的发展,改善了村镇的环境质量。

(5)村镇建设投资持续增长。

(6)农村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小城镇建设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26.今后我国村镇建设与发展目标

(1)开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县域规划和集镇、村镇规划。规划始终是做好城乡件建设工作的“龙头”。规划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质量。因此,规划中各项设施的配置和标准既要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具有超前性,又要体现科学合理用、保护更低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用地规模。

(2)建设和完善基本配套的基础设施系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应当成为乡村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要重点抓好村镇建设之间和乡镇规划区内各类道路的建设,形成比较便捷和通畅的公共道路交通网。

(3)构建和营造住宅功能完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协调的生活区。建设住宅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活区是乡村城市化的基本要求。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构建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科学合理的生活空间。

(4)建设和完善内容丰富的满足人民群众社会生活需要的公用设施系统。要按照分级合理设置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能够满足农村居民需要的社会公用设施系统。在乡镇中心形成方便农村居民生活的设施相对集中的社区。

(5)贯彻和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村镇环境质量,建设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培养和树立美化绿化环境的良好的社会风尚,建设生态型的现代化小城镇。

中国的地理差异练习题

随堂检测 1?一位在浙江求学的黑龙江学生,在生活中有以下感受,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A .北方的小麦产区比南方集屮 B.南方的冬天比北方要冷 C.南方的雨水比北方要少 D ?北方的水运交通条件比南方更发达 2.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 了船上的白帆……”这首歌中所写的区域是我国的哪一个地理区域?( A .北方地区 B .西北地区 C.青藏地区 D . 3?我国地理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B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多 C.自东向西,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D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单一 4?读图,完成第(1) - (2)题。 6.与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A ?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2) B地的河流水文特征是()° A .含沙量大 B .水流量小 C.无结冰期 5.不属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的是()。 A.湿润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南方地区 (1)下列数据,可能为正常年份 -B淮河 A地年降水量的是(

B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 .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7.读下图,完成第(1) - (2)题。 ⑴图1中①地区和②地区的分界线F山脉是()。 A.①和② 8?下图是小军同学和小红同学暑假期间观光旅游所拍摄的照片,根据照片及相关介 绍完成第(1 )?(3)题。 小军;奔驰在美丽的草原上*牛羊好 比珍珠撒,蒙古包就像白莲花! (D小军看到的美丽草原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3)下列地理环境特点,属于小红所到地区的有( )O ①气候温暖湿润②耕地以水田为主③河网密集,水运便利较厚 C.①③④ A.青藏咼原 C.黄土高原 D .内蒙古咼原 (2)小红所到 的 鱼米Z乡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昆仑山脉 B.太行山脉 C.秦岭 (2)图2屮甲、乙两地分别反映的是图1中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屮的( C.①和③ 小红;徜料于青山 绿水之间,陶醉于 ”鱼米之乡“美景◎ ④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 A.①②③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提出“八事”,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了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宣言。钱玄同和刘半农以“双簧信”做了反应,阵地是陈独秀李大钊的《每周评论》,傅斯年罗家伦的《新潮》。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文学革命发生后,很快形成规模和声势,取得重大实绩:白话文的全面推广;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放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创作取得了引入注目的实绩。猛烈地冲击着封建文学的堡垒,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五四”文学革命明显存在一些弱点,但是就其理论主张的时代性质和创作实绩的崭新特征来看,这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革命。它宣告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学的结束,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2、《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9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1933年,《学衡》停刊。 3、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章士钊发表《评新文学运动》试图从逻辑、语言、文化史角度论争。白话文不能取代文言文,提倡“读经救国”。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4、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也是二十年代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宣称:“将文学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与“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一)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大、太、巫、雪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完整版)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

《中国的地理差异》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2题。 1.(原创)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新疆位于上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判读。 答案:① 解析:图中的①②③④依次是西北、青藏、南方和北方四个地区,新疆应位于西北地区。 2.(原创)③区域中典型的植被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草原 D.针叶林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内的代表植被。 答案:A 解析:各区域内因气候的不同,造成植被类型的差异。南方地区代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北方地区为落叶阔叶林,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植被的变化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青藏地区高寒的状态下代表植被为高寒草甸。 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3~5题。 3.(原创)图中A为() A.晋 B.冀 C.豫 D.鲁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我国的行政区划知识。 答案:A 解析:图中A位于太行山以西,是山西省,简称晋。 4.(原创)图中B为() A.大兴安岭 B.秦岭 C.长白山 D.太行山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答案:C 5.(原创)图中C为() A.黄海 B.渤海 C.东海 D.南海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我国濒临的海洋。 答案:B 读下图,回答6~7题。 6.(原创)图中D区域与其它三大区域界定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气候 D.地形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界定的主导因素。 答案:D 解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界定的主导因素:气候中的气温和降水因素。西北与北方界定的主导因素:气候中的降水因素。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界定的主导因素:地形(地势)。 7.(原创)四大地理区域与这组景点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①─B─南方地区 B.②─A─南方地区 C.④─C─青藏地区 D.③─D─西北地区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 答案:A 解析:本题正确的搭配应该是──水乡─南方地区─B;沙漠骆驼─西北地区─C;四合院─北方地区─A;布达拉宫─青藏地区─D。 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南方地区地理环境的认识:水乡、稻花、蛙鸣。 读下图,回答第9题。 9.(原创)图中的区域是哪种气候类型()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区域的气候差异。 答案:B 10.造成我国农业“西牧东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地形 C.气温 D.土壤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1930 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左联】 3 于 月2 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 “左联”的委员。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培养革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6 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日成立于汉口。由郭沫3 月27 的简称,1938 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文协 若,会”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文协”的机

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协”的日常工作。艺》。“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抗日斗争相结合。成。月,由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年6 【民族主义文学】指由1930 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波、王平陵、傅彦长、 国民党御用文人、上海市政府委员、员,、《前锋月刊》等。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国民党军官等。出版刊物《前锋周报》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新文艺的危机”。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 年5 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

中国地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垂直地带性(vertical zonality):达到一定高度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及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岁高度增加而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 2、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即是可持续发展,包含了五个原则:发展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主权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3、沙漠化(desertification):在极端干旱、干旱与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并逐步形成风蚀、风积地貌结构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4、喀斯特石漠化(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所造成的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出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 5、城镇化(Urbanization):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6、经济区划(division of economic zones):是指生产力整体布局框架,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征的相似性、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或者依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与任务分工,对国土进行的战略性区划。 7、纬度地带性(latitude zonality):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 8、经度地带性(longitudinal zonality):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也就是主要因水分条件的变化所致,又称“干湿度地带性”。 9、民族(nation):是指人们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10、景观(landscape):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人文要素组成的地理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典型地重复在地表的一定地带内。 1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总称。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体现,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的标志。 12、台风(typhoon):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的热带气旋为台风或飓风。)。北太平洋西部地区通常称其为台风,而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则普遍称之为飓风。 13、梅雨(plum rains):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此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特细)

中国自然地理 考点搜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中国的气 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 米以上 一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 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中国的地理差异练习题

图 中国的地理差异练习题 1、 “大兴安岭,雪花飘飘;长江两岸,柳树发芽;海南岛上,鲜花盛开。”这是对王先生在外出差一周时间内拍下的三张景观照片的描写。景观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是 A 我国跨经度广 B 我国跨纬度广 C 我国地形复杂 D 距海远近不同 2.四地民居所在地区中降水最多的是 A .A B .B C .C D .D 3.以上四地民居搭配错误.. 的是 A .窑洞—黄土高原 B .斜坡房—江南地区 C 晾房—北方地区 D .蒙古包—内蒙古草原 4.以上景观主要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A .A B .B C .C D .D 5.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A .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 .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 .当地的一些剧种,如梆子、秦腔,唱腔高亢 6.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 A.黑河-腾冲一线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 C.秦岭-淮河一线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7.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造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数据,可能为正常年份A 地年降水量的是( ) A .1000mm B .200mm C .680mm D .880mm 9.B 地的河流水文特征正确的是( ) A .含沙量大 B .水流量小 C .无结冰期 D .江阔水深 10.图中表示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是( )

11、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 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 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12、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13.我国有一条山脉,山脉以北夏、秋季节苹果挂满枝头,冬季树木落叶;山脉以南稻田连片,柑橘满山,树木四季长青。该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们大致与我国的______吻合() ①一月0℃等温线②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④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4.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农田多为水田,作物一年二至三熟 B.农田多为水田,作物一年三熟 C.多为旱地,作物以水稻和油菜为主 D.多为旱地,作物以小麦和大豆为 15.下列诗句中,描述南方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是(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6.下列几幅图,反映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A.B. C.D.

人教版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20200804225834).pdf

人教,版,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中国地理地理复习知识要点 1.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 的内海。 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5.夏季我国白昼最长的地方是漠河镇。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镇 6.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7.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人口最多的省是广东,最少的省是西藏自治区。 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9.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0.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火把节(彝族);开斋节(回族); 雪顿节(藏族); 1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3.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14.我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①季风气候显著②气候复杂多样 15.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6.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②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③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17.秦岭、淮河分界线(1月0℃度等温线,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800mm等降水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南北方分界,黄河与长江流域分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 18.我国的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聚宝盆”),四川盆地,准葛尔盆地,塔里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2020·凉山州改编]下列地理区域与文化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那达慕节B.南方地区—赏冰灯 C.西北地区—赛龙舟D.青藏地区—献哈达 2.[2018·深圳]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北方地区种植小麦,人们多喜面食 B.南方地区河湖众多,人们多擅长游泳 C.西北地区草原辽阔,适合发展畜牧业 D.青藏地区地势低平,是“鱼米之乡” 3.[2020·烟台]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中描述的山脉最有可能是( ) A.秦岭B.天山 C.昆仑山D.横断山 [2017·潍坊]图1是我国局部地区图,图2是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读图完成4—6题。 4.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图1中的甲山脉( ) A.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B.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5.图2所展现的耕作场景,可能位于图1中的( ) A.①地区B.②地区 C.③地区D.④地区 6.图1中四地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应错误的是( ) A.①地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 B.②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C.③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D.④地区—亚热带—湿润地区 [2017·盐城]读我国某地区山脉和河流位置示意图,它们是我国重要的南北自然地理分

界线。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的河流是( ) A.辽河B.黄河 C.淮河D.渭河 8.对图中甲、乙两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地处湿润地区 B.乙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 C.甲地区: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D.乙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 9.[2018·深圳]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线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400 mm年等降水量线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10.[2017·威海]我国地域广大,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十分显著。关于我国地理事物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线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乙线以西以畜牧业为主,以东以种植业为主 C.丙线以西人口稠密,以东人口稀疏 D.丁线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11.[2020·辽阳]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独幕话剧《终身大事》 作者胡适。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6卷3号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话剧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剧本描写一个中产家庭的独生女田亚梅为争取婚姻自主而离家出走的故事。剧情简单,受易卜生的影响,但反封建的主题鲜明,它的出现对以后的社会问题剧的创作和演出有推动意义。 爱美剧 “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以陈大悲为代表的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Amate 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由此肇始了20年代初期遍及南北各地的“爱美剧”运动,打破了因为文明戏衰落儿形成的新剧舞台的沉寂,成为五四以后创造现代话剧的重要实践。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于1930年成立于上海霞飞路。代表作家有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代表刊物有《创造月刊》《拓荒者》《萌芽》等。左联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理论纲领》为纲,以鲁迅《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总结,提倡和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汉园三诗人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的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主要作家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徐霞村、叶灵凤等。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地理名词解释

地理名词解释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地理 1.领海:以连接大陆岸上和沿海外缘岛屿上各基点之间的直线作为基 线,由此基线起算,其外侧12海里以内的水域。 2.地貌格局:中国地貌格局是指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单元, 在平面上的排列组合与垂直向上的高低起伏。 3.青藏高原:位于南侧喜马拉雅山与北面的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之间,以及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的大网格中。是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的高原。 4.内蒙古高原:偏处北部内陆,气候干燥少雨,地表坦荡开阔,地形起 伏和缓,是我国高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5.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秦岭之间,由第四纪黄土沉积而成,受流水 侵蚀,大部分地区沟壑纵横,梁峁遍地。 6.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温暖,,坝子众多,喀斯特地貌广 布。 7.柴达木盆地: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四周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 山环抱,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有“聚宝盆”之称。 8.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气候极端干旱,植被稀疏,分布着我 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9.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中 分布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特沙漠。 10.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之 间,盆地形态完整,紫红色砂、页岩广布,又称“红色盆地”或“紫

色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向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11.东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北,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是我国最大的 平原,以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为特色。 12.华北平原:南北分别是大别山与燕山,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抵山 东丘陵与黄、渤海,为我国第二大平原。因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形成,所以也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地上河与河间洼地相间分布构成华北平原的特色。 13.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巫山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主要包括洞庭湖 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呈串珠状东西分布,是我国第三大平原。以地势低平、湖泊密布、河渠稠密,水田连片为特色,为全国着名的鱼米之乡。 14.东南丘陵:位于雪峰山以东,长江以南广大地区。长江以南,南岭以 北为江南丘陵;南岭以南,两广境内为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闽两省境内为浙闽丘陵。 15.线性构造带:地质构造所形成的断裂、线性褶皱、岩体的线性排列和 火山链等。 16.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着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17.高原季风:从高原热力作用所引起的季风性风系来看,青藏高原地区 冬季盛行辐散气流,夏季盛行辐聚气流,称“高原季风”。 18.山谷季风:由于山谷及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 谷吹向山顶,夜晚从山顶吹向山谷。

中国地理考研复习笔记归纳总结(特细)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 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1.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2. 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形成降水;使我国 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 交界处落差 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 黄河的 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 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 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3. 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 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 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 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 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 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 旅游业。) ② 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 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 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 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 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 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 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4. 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 巫山一雪峰山;中 间一列是长白山一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 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一阴山;中间一列是昆仑山一秦岭;最南列 是南岭。 阶梯 界线 主要地形 海拔 ——一 昆、祁、横 咼原、盆地 4000米以上 —— 二 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1000 - 2000米 三 雪、巫、太、大 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500米以下 no 1鉅中血邛加 竟駐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 是属于我国的近海 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 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中国沿北缔卫哋势剖面 区耳lift 山舷 90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练习题(无答案)鲁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练习题(无答案)鲁 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地理区域中属于自然区域类型的是() A.珠江三角洲 B.工业区 C.经济特区 D.香港特别行政区 2.下列有关行政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 B.纬度最低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省 C.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 D.江西省是沿海省级行政区 3.下列区域中属于同一尺度的是( ) A.深圳、广东 B.北京、重庆 C.西藏自治区、西双版纳自治州 D.香港、宜昌 4.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界线接近( ) A.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局部) B.1月份0 ℃等温线(局部)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局部) D.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该线相吻合 B.它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C.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落叶阔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的分界线 6.关于“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作为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B.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C.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 D.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界线 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8.四大地理区域中,东临我国渤海和黄海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9.北方地区不包括哪个省( ) A.山东省 B.山西省 C.河北省 D.浙江省 10.下列省区全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A.山东省 B.湖南省 C.江苏省 D.四川省 11.我国的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行政区域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第一、二位编码,第三、四位编码,第五、六位编码分别表示( ) A.省、市、县 B.市、县、乡 C.省、县、乡 D.省、市、乡 12、800mm年等降水量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A、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C、西北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13、某农贸公司准备派私人外出采购,其中不可能买到物美价廉商品的是() A、到西北采购人参、鹿茸 B、到广东去采购香蕉、荔枝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中国地理名词解释简答

中国地理 一、名词解释 1、地貌格局:中国地貌格局是指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单元,在平面上的排列组合与垂直向上的高低起伏。P20 2、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3、高原季风:从高原热力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来看,青藏高原地区冬季盛行辐散气流,夏季盛行辐聚气流,称“高原季风”。P33 4、山谷季风:由于山谷及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从山顶吹向山谷。 5、干燥度:是年潜在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用来表示某个地区的干湿状况的综合特征。P45 6、积温: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P40 7、华西秋雨: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 8、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9、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 10、伏旱:?

11、径流深: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W,单位:3m)除以该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F,单位:2km)所得的值。 12、河道频率: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 13、清洁能源:指在能源生产、产品和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可循环再生使用的能源。 14、植被净第一性生长力(NPP):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 15、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16、胡焕庸人口界限:是一条大致相当于黑龙江省爱辉与云南省腾冲之间的连线,是东西人口分布的界线。P100 17、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为原则,以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18、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

中国自然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家峡、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