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学简答题讲课教案

民法学简答题讲课教案

民法学简答题讲课教案
民法学简答题讲课教案

第一部分总论

一、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简答)

(一)概念:是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

资格。

(二)法律特征:

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

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还没有为民事主体带来实际利益,但是它是获得民事权利的前提。

2.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3.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由法律加以规定,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没有直接关系。

法律赋予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4.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人身的存在是不可分离的,民事主体不能转让或放弃,他人也无权限制或剥夺这种民事权利能力。

二、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简答)

(一)概念:是指法律确认的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

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法律特征:

1、民事行为能力由国家法律加以确认,与公民自己的意志无关,公民不能通过约定加以更改。

2、民事行为能力与公民的年龄和智力状态直接相联系。

3、民事行为能力非依法定条件和程序不受限制或取消。

三、宣告死亡(★简答★★选)

(一)概念: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判决宣告下落不

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

(二)条件:

1、公民离开其住所地或最后居住地下落不明,杳无音信,不知生死。

2、公民离开其住所地或最后居住地下落不明的事实状态超过了法定期间。该法定期间有三种情况:

一是在一般情况下离开其住所地或最后居住地下落不明满4年;

二是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

三是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满4年。

3、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4、须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

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主要特征(★★★简答)

(以两种方式出现:请简述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或者简述法人民事权利能力

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

(一)概念:是指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法人作为民

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前提,没有这种民事权利能力,它就不能参加民事活动。

(二)主要特征:(主要是与自然人比较而言)

1、民事权利能力开始与消灭的情形不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

法人终止时消灭;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从自然人的出生开始,到自然人死亡时消灭。

2、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不同。专属自然人的某些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如继承权利、接

受扶养的权利等,法人不可能享有;而专属某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如银行法人开

展信贷业务的权利,自然人则不能享有。

3、民事权利能力之间的差异程度不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普遍、一致和平等的,

相互之间一般没有多大差别;而不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都有局限性,并且相互差异很大。

这是由于法人各自经营业务范围的不同,分别受到法律和自己章程的限制。

五、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主要特征(★★★简答)

(以两种方式出现:请简述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或者简述法人民事行为能力

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

(一)概念:是指法人以自己的意思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能

力。

(二)主要特征:

1、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在发生和消灭的时间上具有一致性,即享有民事权利能力时即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虽然一出生就有一般的民事权利能力,但其民事行为能力受

到年龄和智力的影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自然人不一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不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不一致。由于不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各不相同,因此,各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也不一致。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具有一致性,因

此,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也基本一致。

3、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由它的机关或工作人员来实现。法人作为组织体,其自身并不能直接从事民事活动,法人只能通过法人的机关或工作人员,如法定代表人来从事民事活动,

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担。

六、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和生效要件(★★★简答)

(一)概念: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合法行为。

(二)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构成要素。

3、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实现行为人所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

(三)生效要件:

1、行为人合格:指的是行为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现于外部的表示与其内在的真实意志相一致。

3、行为内容合法: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

4、行为形式合法:凡属要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才为合法。

七、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简答:概念和条件的法律特点)

(一)概念: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立一定的事由作为条

件,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是否发生)作为决定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或解除根据的民事

法律行为。

(二)条件的法律特点:

1、条件应当是尚未发生的事实,即具有未来性;

2、条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具有或然性;

3、条件应当是当事人依其意志所选择的事实,即具有意定性;

4、条件应当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实,即具有合法性;

5、条件应当是约定用于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事实,即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八、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简答)

(一)概念: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期限,以期限的到来决定其效力

产生或者终止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期限的特点:

1、期限应当是在将来确定发生的,具有未来性;

2、期限应当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具有意定性;

3、期限的目的应当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产生或终止,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九、代理的概念和特征(★★简答)

(一)概念: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又称相对人)为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二)代理的法律特征:

1、代理行为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行为。

2、代理人一般应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从事代理行为。

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独立为意思表示。

4、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十、无权代理(★★★论述:概念,情形、效力)

一、概念:无权代理是指在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

二、无权代理的三种表现:

1、未经授权的“代理”。

2、代理权消灭后的“代理”。

3、超越代理权限的“代理”。

三、无权代理的效力——效力待定的行为

(一)本人的追认权和拒绝权

1、本人事先知道且没有做否认表示——视为同意。.

2、本人事先不知道

(1)未经本人追认——无效;

(2)经被本人追认——有效。

(二)第三人的催告权和撤销权

1、催告权

(1)催告本人在1个月内追认;

(2)本人在1个月内未追认——无效。

2、撤销权

以通知的方式做出,恶意第三人无催告权。

(三)法律后果

1、对于确定无效的无权代理所产生的后果,由无权代理人自负责任;

2、使被代理人和第三人遭受损失的,无权代理人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3、第三人知道对方无权代理还与其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由无权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民事责任。

十一、表见代理(★★★选择、简答:概念、构成要件、论述案例分析)

(一)概念:表见代理行为人没有代理权,但是第三人在客观上相信其有代理权而与其实施

的代理行为,该行为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二)构成要件:

1、代理人无代理权:三种情形;

2、该无权代理人有被授予代理权的外表或假象;

3、第三人在客观上有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有代理;

4、第三人基于信任而与该无权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

(三)效力:依法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效力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十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简答)

(一)概念: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主体在法定时间内不行使请求权即丧失获得法律

保护的效力。

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是指某种权利的法定存续期间,权利人若在此期间内不行使权

利,期间届满后,该项实体权利即告消灭。

(二)区别:

1、法律后果不同:诉讼时效消灭权利人的胜诉权;除斥期间消灭的是权利享有的实体民

事权利。

2、期间不同: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适用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除斥期间是

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延长。

3、适用依据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不行使请求权的情况;除斥期间以权利人不行使该民事实体权利作为适用依据。

4、适用条件不同:诉讼时效在当事人主张时予以援用;除斥期间则是由人民法院依职权

予以援用,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

十三、诉讼时效的中止(★简答:概念和条件)

(一)概念: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

依法暂时停止进行。

(二)适用条件:

1、因法定事由而发生:一是不可抗力;二是其他阻碍权利人(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

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或者法定代

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行使请求权的情况。

2、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

3、诉讼时效中止之前已经经过的期间与中止时效的事由消失之后继续进行的期间合并计

算,而中止的时间过程则不计入时效期间。

十四、诉讼时效的中断(★简答:概念、条件、中断的法定事由)

(一)概念:是指已开始的诉讼时效因发生法定事由不再进行,并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丧

失效力,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的制度。

(二)适用条件:

1、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事实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其特点在于均是当事人有意识的行为。

2、中断诉讼时效的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均产生中断的法律效力,而

且诉讼时效中断的次数不受法律限制。

3、从诉讼时效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三)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

1、起诉: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自动撤诉——不中断。

2、调解。

3、申请仲裁。

4、请求:义务人本人、债务人的保证人、债务人的代理人、财产代管人。

5、认诺:诉讼时效完成之后的认诺视为对时效利益的放弃,诉讼时效依法中断;向债权

人做出认诺。

第二部分物权

十五、物权的概念(★★简答:概念和特征;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一)概念: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二)物权的特征(与债权的区别):

1、权利性质上:物权为支配权,债权为请求权。

2、权利效力范围:物权为绝对权,债权为相对权。

3、权利客体上:物权的客体为物,而债权的客体为给付。

4、权利效力:物权具有优先力和追及力,而债权则无。

5、权利的发生上:物权的设定采取法定主义,债权设定采任意主义。

6、权利的保护方法:物权的保护采取“物上请求权”的方法,债权的保护则主要采取损害赔偿方法。

十六、物权的客体—物(★★简答: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是指存在于人体之外,能够为人所支配,并且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具有稀缺性的物质对象。

(二)特征:

1、非人格性:存在于人体之外。

2、主要限于有体物。

3、满足人类需要:具有使用价值。

4、具有稀缺性能够为人类所支配。

十七、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简答)

(一)概念:所有权是指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

分的权利

(二)所有权的特征:

1、全面性:所有人在法令限制范围内对所有物加以全面支配的权利。

2、整体性:指所有权并非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各种权能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整体

的权利。

3、弹力性:指所有权内容可自由伸展或限缩。

4、排他性:指所有权是独占的支配权,非所有人不得对所有人的财产享有所有权。

5、恒久性:指所有权不因时效而消灭,也不得预定其存续期间。

十八、善意取得概念和条件(★★★简答、论述)

(一)概念:指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其占有的他人财产让与第三人后,如

果受让人在取得该财产时系出于善意,即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原财产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

人返还。

(二)具备的条件:

1、受让人取得财产时为善意;

2、转让人为无权处分人;

3、以合理的价格有偿转让;

4、善意取得的财产已发生物权变动。

十九、共有的概念和特征(★简答)

(一)概念:是指某项财产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

(二)共有的形式: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三)共有的特征:

1、共有的主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即由各个民事主体对同一项财产共同拥有所有权。

2、共有关系的客体总是同一个财产。

3、共有的内容即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受到全体共有人利益的制约和影响。

4、共有关系的形成基础基于公民或法人共同的生产经营目的或生活需要。

二十、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简答)

(一)概念:是指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在行使对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相

互之间应当给予必要的便利或接受必要的限制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相邻关系的特征:

1、主体:是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

2、客体:是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财

产利益和其他利益。

3、内容:相邻关系的一方相邻人有权要求他方提供必要的便利,他方则应当给予必要的便利。

二十一、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简答)

(一)概念: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的动产和不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以取

得物的使用价值的权利。

(二)用益物权的特征:

1、用益物权属于他物权、限制物权。

2、用益物权以占有为前提,以使用收益为内容,不包括法律上的处分权。

3、用益物权为独立物权,而担保物权为从属物权。

4、用益物权的客体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但主要是不动产。

二十二、地役权的概念、特征(★★简答)

(一)概念:指不动产的权利人,如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为自己使用不动产的便利或提高

自己不动产的效益而是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

(二)特征:

1、主体:不动产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

2、内容:利用他人的不动产,并对他人的权利加以限制。

3、客体:他人的不动产。

4、目的:为供自己使用不动产的便利或效益之提高。

5、有偿无偿均可。

6、不能为永久期限。

7、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不得单独转让或抵押。

二十三、相邻权和地役权的区别(★★简答)

1、性质不同:地役权是一项独立的物权制度,属于用益物权;相邻权不是独立的物权制度,是所有权的延伸和限制。

2、产生依据:地役权依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产生,且地役权可以办理登记;相邻权的依据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且相邻权根本无须登记。

3、内容不同:地役权有偿无偿均可;相邻权为无偿。

4、前提条件不同:地役权各方未必相邻,而相邻关系则必须以不动产的相邻为条件。

二十四、抵押权的概念、特征(★★简单)

(一)概念:是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移转占有而作为担保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就该物优先受偿的权利。

(二)特征:

1、抵押权是约定的担保物权。

2、标的: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为担保的特定财产,可以是动产、不动产。

3、抵押权是不转移占有的担保物权。

4、追及性: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物的,抵押权人可以行使追及权,继续行使抵押权。

二十五、留置权的概念、特征(★★简答)

(一)概念:是指债权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合同约定给付应付款项超过规定期限的,债权人可以留置动产,并依照法律的规定将留置的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二)特征:

1、留置权为法定担保物权。

2、留置权为动产物权。

3、留置权为占有担保物权。

4、必须占有与债权有牵连关系的动产。

(三)留置权的成立要件:

1、债权人根据特定的合同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2、债权人对该动产的占有与其债权的发生具有牵连关系,即出自同一法律关系;

3、债务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仍未履行到期债务;

4、符合法律规定并且当事人的约定不违反公序良俗。

第三部分债权

二十六、无因管理的概念和构成要件(★★★简答)

(一)概念: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

为。

(二)构成要件:

1、须为他人管理事务,但不包括公益事业;

2、须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

3、须无法律上的根据。

二十七、要约(简答、论述)

(一)概念:要约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

一方称要约人,接收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

(二)具备条件:

1、须是特定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2、须向特定的受要约人发出;

3、须具有缔约目的,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即受要约的约束;

4、要约的内容须具体确定,具备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

(三)生效:

要约自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要约一经生效,要约人即受该要约的约束;要约生效后,即取得承诺以成立合同的权利。

(四)失效:

1、要约被拒绝。

2、要约的撤回:撤回的通知应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3、要约的撤销:①撤销的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②要约规定了承诺期限或以其他方式明示要约不得撤销;③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不可撤销,并已

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的,要约人不得撤销要约。

4、承诺期限届满。

5、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二十八、缔约过失责任(★★★简答:概念、情形、构成要件、法律后果)(一)概念: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一方因于缔约之际具有过失,导致合同不成立、无

效或被撤销,而对他方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二)情形: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3、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

4、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三)构成条件:

1、须存在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的事实;

2、须当事人一方有过失,即对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具有主观过错;

3、他方遭受损失,即他方由于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而遭受财产损失,包括直接损

失和间接损失;

4、他方所受损失与一方之过失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四)法律后果:

1、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他方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对他方承担责任。

2、赔偿范围:信赖利益的损失,包括:缔约费用;准备履行合同所支出的费用;丧失与

第三人另订合同的机会所造成的损失。

二十九、同时履行抗辩权(★★★简答:概念和成立条件)

(一)概念:指在双务合同中,一方当事人在他方当事人未履行对价义务而请求其履行时,

有拒绝履行自己义务的权利。

(二)成立条件:

1、须当事人双方基于同一合同互负对价的债务;

2、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届至清偿期;

3、当事人须无先履行之义务;

4、对方当事人未履行其债务或未适当履行其债务。

三十、先履行抗辩权

(一)概念: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债务不符合

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拒绝其履行要求的权利。

(二)具备条件:

1、须合同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

2、先履行方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3、两个债务之间有先后履行顺序;

4、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

三十一、不安抗辩权

(一)概念: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发现后履行一方有财产状况恶化等情形,

可能危及其债权时,在后履行方未履行其债务或提供担保前,有拒绝先履行自己债务的权利。(二)情形:

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转移资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3、丧失商业信誉;

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三)成立条件:

1、主张不安抗辩权的一方须有先履行之义务;

2、须对方于合同成立后有财产状况恶化等情形;

3、须对方财产状况恶化导致其丧失或可能丧失履约能力;

4、须对方未履行债务或未提供担保。

(四)效力:

1、先履行方有权中止履行自己之债务。

2、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主张不安抗辩权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三十二、代位权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简答)

(一)概念:指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而以自己的名义代债务人行使其到期债权的权利。(二)成立条件:

1、须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

2、须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

3、须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4、须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非专属性权利和强制性权利。

(三)效力:

1、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承担。

2、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

3、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第三人的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消灭。

三十三、撤销权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简答)

(一)概念: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有害于债权的财产处分行为,有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二)具备条件:

1、须债务人有财产处分行为;

2、须债务人之财产处分行为危害到债权;

3、债务人的财产处分行为须发生在债权成立之后;

4、债务人以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侵害债权的,债权人能证明受让人知情时,享有撤销权。

三十四、合同的解除(★★★简答: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提前终止合同效力的行为。

(二)特征:

1、以有效成立的合同为前提。

2、须具备法定条件或约定的条件。

3、要有解除的行为。

4、具有溯及力,使基于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消灭。

(三)合同解除的条件

1、约定解除:

(1)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

(2)双方当事人约定了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

2、法定解除:

(1)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预期违约;

(3)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根本违约;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解除权的行使:

1、解除权是形成权,只要解除权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2、须在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期限内行使。

(四)合同解除的效力:

1、合同解除具有溯及力;

2、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

3、已经履行的,根据情况可以恢复原状的,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

三十五、法定抵销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简答)

(一)概念:指互负债务的双方当事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将双方的债务相互冲抵,以使双方的

债务在对等额内消灭的法律行为。

(二)条件:

1、须二人互负债务,互享债权,且双方的债权债务均为合法有效;

2、须双方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

3、双方债务均到履行期;

4、双方债务均非不得抵销之债务(侵权之债、专属于人身的债务)。

三十六、债的提存(★★★简答:概念、原因、条件、效力)

(一)概念: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履行的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给

提存机关以消灭债务的行为。

(二)原因:

1、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2、债权人下落不明;

3、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条件:

1、须有因债权人方面的原因而使债务难以履行;

2、须标的物适宜提存;

3、须经法定程序进行。

(四)效力:

1、标的物提存后,债务人的债务归于消灭,其从属债务也归于消灭;

2、提存的标的物的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

3、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也由债权人负担;

4、提存后,债权人可以随时向提存机关领取提存;

5、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内不行使而消灭,提存物在扣除提存费用后为国家所有。

三十七、定金的概念和特征(★简答)

(一)概念:指为担保合同的履行,当事人一方在订立合同时或合同订立后履行前支付给对

方一定数额的金钱。

(二)特征:

1、定金担保是合同当事人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担保债权实现的担保方式。

2、定金是双方当事人的相互担保,具有双向性。在定金担保中,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

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

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3、定金担保属于金钱担保。

第四部分人身权

三十八、人身权

(一)概念: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

权利。

(二)特征:

1、人身权是一种没有财产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权益的民事权利。

2、人身权虽无财产内容,但与权利主体的财产权有一定的联系。

3、人身权与权利主体的人身紧密联系,不可分离。

第五部分继承权

三十九、遗产的概念和特征(★简答)

(一)概念: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二)特征:

1、遗产是公民死亡时留下的财产,具有特定的时间性。

2、遗产是公民遗留的个人财产,并且须为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能够转移给他人所有的

财产,具有范围上的限定性。

3、遗产是公民遗留的合法财产,具有合法性。

4、遗产是公民遗留的财产,包括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因而遗产在内容上具有财产性。

四十、法定继承的概念和特征(★简答)

(一)概念: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进行继承的继承方式。(二)特征:

1、法定继承中,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特定的身份关系。

2、法定继承中,继承人的范围、继承的顺序、遗产的分配原则都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

并且具有强行性。

3、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的补充。

四十一、代位继承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简答)

(一)概念:代位继承是法定继承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指在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

亡的情况下,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该先死亡的子女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的

法律制度。

(二)条件:

1、代位继承必须有两个死亡事实,即被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的子女(被代位继承人)死亡

的事实,而且要求被代位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2、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包括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

3、须被代位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其晚辈直系血亲不得代位继承。

4、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不适用于遗嘱继承。

四十二、转继承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简答)

(一)概念: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未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也死亡的,其应得的遗

产份额转由他的继承人继承的,为转继承。

(二)条件:

1、必须要有两个死亡的事实,即被继承人死亡和被继承人的继承人死亡,并要求继承人后于被继承人死亡。

2、当继承人死亡时,被继承人的遗产尚未分割。

3、必须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也未放弃继承权。

四十三、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简答)

1、继承人死亡的时间不同:代位继承是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而转继承是继承人后于被继承人死亡。

2、继承发生的根据不同:代位继承是基于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事实而发生,是一个间接的继承;转继承则是基于继承人后于被继承人死亡的事实而发生,是两个相连的直接

继承,后一个继承是前一个继承的继续。

3、继承适用的范围不同: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而转继承则不仅适用于法定继承,还适用于遗嘱继承。

4、继承的主体不同: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而转继承人既可以是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也可以是他的遗嘱继承人。

四十四、遗赠的概念和特征(★简答)

(一)概念:遗赠人用遗嘱的方式,将财产无偿赠与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并

于立遗嘱人死亡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特征:

1、遗赠是一种要式法律行为。

2、遗赠是单方法律行为。

3、遗赠人行使遗赠权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

4、遗赠的标的仅仅是财产上的权利,不能是遗赠人财产中的义务。

5、遗赠是遗赠人死亡后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6、接受遗赠的权利人具有不可替代性。

四十五、遗赠扶养协议的概念和特征(★简答)

(一)概念:遗赠人与扶养人签订的、由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将自己

的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于其死后转移给扶养人所有的协议。

(二)特征:

1、遗赠扶养协议是一种双方的、诺成性的法律行为。

2、遗赠扶养协议是双务的、有偿的法律行为。

3、遗赠扶养协议是继承法规定的多种遗产转移方式中优先适用的一种方式。

4、遗赠扶养协议的双方当事人中,遗赠人为公民,扶养人既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集体

所有制组织。当扶养人为公民时,遗赠人与扶养人之间不能存在法定的扶养关系。

第六部分民事责任

四十六、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简答)

(一)概念:指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侵权行为。《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二)特征:

1、主体的复合性,即有两个以上的加害人存在。

2、行为的共同性,即数人的行为的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造成损害的原因。行为

的共同性并不以数个行为人共同的意思联络为要件。

3、结果的单一性,即共同加害行为造成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结果。

四十七、特殊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1、概念:指当事人基于与自己有特殊关系的行为、物件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人损害的,依

据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2、特征:

(1)特殊侵权行为民事责任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类型、法律后果、免责事由)。

(2)特殊侵权行为民事责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不适用一般的过错责任的原则。

(3)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由加害人第法定的抗辩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4)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中的侵权行为往往存在责任主体和行为主体分离的现象。

(一)职务侵权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承担责任的主体——过错推定责任

1、构成要件:

(1)行为主体是法人的工作人员或者法人的雇用人;

(2)是在执行法人职务时的违法行为;

(3)上述主体的违法行为造成了客观的损害后果;

(4)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2、承担责任的主体:国家机关以为得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二)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承担责任的主体——无过错责任

1、构成要件:

(1)产品有缺陷;

(2)有缺陷的产品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的损害事实;

(3)产品缺陷与受害人的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2、承担责任的主体:制造者、销售者;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

售者有权要求他们赔偿。

(三)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承担责任的主体——无过错责任

1、构成要件:

(1)须有从事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行为;

(2)有损害结果;

(3)高度危险作业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2、承担责任主体:由高度危险作业的作业人负担责任。作业人是高度危险作业的所有者、归属人。

(四)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承担责任的主体——无过错责任

1、构成要件:

(1)有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环境污染行为;

(2)须有损害事实;

(3)污染环境行为与污染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2、承担责任的主体:造成污染的人

(五)在公共场所施工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承担责任的主体——过错推定责任

1、构成要件有:

(1)有加害行为——即有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施工而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

安全措施行为的行为;

(2)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3)加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2、承担责任的主体:施工人——施工作业的整体承担人,不是具体进行该劳动的人。

(六)建筑物等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承担责任的主体——过

错推定责任

1、构成要件有:

(1)建筑物或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的事实;

(2)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3)倒塌、脱落、坠落的建筑物、搁置物、悬挂物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4)推定过失: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则负赔偿责任。

2、承担责任的主体:建筑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

3、免责事由:不可抗力,且自己已采取了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受害人或第三人的过错引

起的。

(七)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承担责任的主体和免责情形——无过错责任

1、构成要件:

(1)需要有饲养的动物伤人的事实;

(2)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3)动物加害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2、承担责任的主体:动物的饲养人和管理人。承担者不能以自己对动物的致损后果没有

过错来主张免责。

3、免责事由:受害人的过错引起的,或动物致损是由于第三人的过错所造成的。

(八)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承担责任的主体和减轻责任的情形——无

过错责任

1、构成要件: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加害行为;

(2)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3)被监护人的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有监护关系的存在。

2、承担责任的主体:监护人承担。

3、免责情形:第三人过错;监护人尽了监护职责。

(1)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的承担者首先是被监护人的独立财产;其次由被监护人的监护人予以适当赔偿。

(2)监护人不能以自己已尽了监护职责为由对被监护人的加害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主张免

责。

(3)但是,如果能证明自己尽到了监护职责,但未能避免损害后果的发生,可以主张减

轻其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民法学(1)综合练习电子教案

民法学(1)综合练习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马晓燕 一、名词解释 1.民法学 2.民法 3.人格关系 4.身份关系 5.平等原则 6.公平原则 7.自愿原则 8.民事法律关系 9.民事主体10.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11.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12.民事权利13.民事义务14.公民15.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16.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17.监护18.住所19.宣告失踪20.宣告死亡21.个人合伙22.法人23.联营24.物25.不动产26.民事法律行为27.要式法律行为28.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29.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30.无效民事行为31.可撤销的民事行为32.无效民事行为33.代理34.法定代理35.无权代理36.表见代理37.期限38.时效39.诉讼时效的中止40.诉讼时效的中断41.善意占有42.恶意占有43.原始取得44.传来取得45.共有46.共同共有 47.按份共有48.相邻关系49.国有土地使用权 二、填空题 1.民法是调整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关系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我国民法只是调整的财产关系;即发生在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 3.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包括关系和关系。 4.人身关系包括关系和关系两类。 5.根据《民事通则》的规定,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的原则。 6.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又称为救济;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又称为救济。 7.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主要有:(1)之诉;(2)之诉;(3)之诉。 8.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 9.我国民法确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10.是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终止的唯一法定事由。 11.在民法上死亡分为和。 1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以其意思能力为基础的,而一定的和正常的是具有意思能力的标志。 13.我国《民法通则》将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三类:(1)_______;(2)_______;(3)_______。 14.《民法通则》规定,以上不满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5.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代理,或者征得他的的同意。 16.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17.根据代理权产生原因的不同,代理可相应分为、、三类。 18.《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19.《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形式,也可以用形式。法律规定用的,应当用。 20.委托书授权不明的,承担民事责任,负连带责任。

民法学-简答题

简答题目录部分 1、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2、我国民法的渊源有哪些? 3、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4、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有哪些? 5、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6、民事责任的特征是什么? 7、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有哪些? 8、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 9、法人的特征是什么? 10、法人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11、非法人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12、合伙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13、民事权利客体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14、物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15、民事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16、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有哪几项? 17、什么是单独虚伪表示?其构成要件是什么? 18、欺诈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9、胁迫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20、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是什么? 21、民事行为所附条件的特点是什么? 22、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3、可撤消民事行为有哪几种? 24、代理的特征是什么? 25、代理权行使的原则是什么? 26、委托代理权消灭的原因有哪几项? 27、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有哪几项? 28、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有何区别? 29、人身权的特征是什么? 30、人格权的特征是什么? 31、肖像权的特征是什么? 32、物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33、所有权的特征是什么? 34、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哪些? 35、业主管理权的内容是什么? 36、善意取得应具备什么条件? 37、按分共有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38、共同共有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39、用益物权的特征是什么? 40、地役权的特征是什么? 41、担保物权的特征是什么? 42、设立浮动抵押应符合哪些条件? 43、质权人有哪些权利?

民法总论期末复习题教学提纲

民法总论期末复习题

《民法总论》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合计 20分) 1、民事法律关系 2、代理 3、肖像权 4、民事责任 5、合伙 三、判断:(每题1分,合计5分) 1、“民法”一词,来源于古罗马的万民法。() 2、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能够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因而也是法律事实。( ) 3、公民的民事权利是可以放弃、转让的,因此,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也是可以放弃的、转让的。() 4、企业法人分立和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 5、依照双方的约定必须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行为,本人未亲自实施的,应当认定该行为无效。() 四、单项选择(每题2分,合计18分) 1、下列事实中,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是() A、李某就出卖自己的旧汽车与张某达成协议 B、王某将李某打伤 C、小张每天坚持踢一个小时的足球 D、80岁的老张因病去世 2、撤销权的性质是()。 A支配权 B请求权 C形成权 D抗辩权 3.张家为其孙子张明的出生日期犯愁。由于是超生,张明出生时没敢报户口。其母记得是8月27日,邻居家李婆婆说记得清清楚楚是8月28日那天下午,当时一声雷响,乡医疗所传来孩子响亮的哭声,而乡医疗所的接生记录簿上却

记载着孩子出生于8月29日,乡医疗所的出生证上记载的是8月30日。依法张明的出生日期应为()。 A8月27日 B8月28日 C8月29日 D8月30日 4、 8岁的小刚的父母离异,协议小刚随父亲生活,后其父母各自再婚,小刚在奶奶家居住,由奶奶照看,此时小刚的法定监护人是() A其生父 B其生母 C其奶奶 D其生父生母 5.甲因为意外事故于1996年5月9日下落不明,则其利害关系人最早可于()起申请其为宣告死亡人。 A1998年5月9日 B1998年5月10日 C2000年5月9日 D2000年5月10日6.甲委托乙代签合同,乙因病征得甲同意后又委托了丁代签合同,则甲、丁是() A共同代理 B单独代理 C再代理 D法定代理 7.李某单位今年盖了一批房,他估计自己可分到一套三居室,于是就按房间的面积事先购置了地毯,但最后分房时他未分到。李某购买地毯的行为是: () A无效行为 B可撤销行为 C效力未定行为 D有效行为 8.甲厂业务员邓某带该厂空白委托书与乙厂订立了一份购销合同。货到后甲厂发现质量不符合要求,甲厂业务员邓某的行为属于() A无权代理,合同有效 B无权代理,合同无效 C有权代理,合同有效 D有权代理,合同无效 9.甲租用乙的房屋,半年后甲拒付租金,乙请求甲支付租金的诉讼时效为()

【自考真题】全国2018年4月自考民法学考试真题含参考答案附马列真题(自考必备) (3)

全国2018年4月自考民法学考试真题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民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42)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顶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不属于民法基本原则的是 A.平等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公示公信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2、下列不能作为民事主体的是 A.国家 B.法人 C.胎儿 D.合伙组织 3、下列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主权利和从权利相互依存,主权利消灭从权利消灭,从权利消灭主权利也消灭 B.专属权不能转让,但可以继承 C.民事权利作为法律上的权利,仅由国家提供保护 D.超过权利人权利限定范围,义务人没有必为某种行为的义务 4、下列有关宣告失踪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宣告失踪制度的目的仅在于保护失踪人的财产权益 B.某甲已下落不明一年,其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

C.宣告失踪是:宣告死亡的前置条件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失踪的,其监护人为财产代管人 5、下列对法人的财产与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人的财产,是能够为法人独立享有、自主支配的财产 B.法人的责任,仅由其出资人承担 C.法入的财产不足以承担责任的,应由其出资人承担责任 D.法定代表人无需对法人的非法经营活动承担责任 6、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的合伙是 A.有限合伙和普通合伙 B.普通合伙和隐名合伙 C.隐名合伙和显名合伙 D.企业合伙和个人合伙 7、下列对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根据两物之间的派生关系,物可以分为主物和从物 B.从物脱离主物即不能独立存在 C.特定物既可是因物自身的特点而区别于他物的物,也可以是依当事入的主观意志确定的物 D.种类物和特定物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当事人均可以约定在交付前转移所有权 8、依我国继承法规定,遗嘱应当为其保留必要遗产份额的是 A.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 B.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

合同法课程教案

《合同法》课程教案 一、课程设置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法律文秘专业立足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性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合同法法》课程定位于高职法律类专业设置的一门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专业素质,成为适应基层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社会团体法律事务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是法律文秘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该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合同法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研究和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合同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运用合同法理论和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概言之,教学目标有二: 一是合同法基本知识的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合同的分类、合同订立的相关规定;学习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与担保以及各种具体的有名合同,能够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去。 二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应围绕这两个目标进行。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合同法是法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学科,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合同法学课程主要包含合同法的原则、合同的分类、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内容与形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与担保、合同的变更、合同的解除以及15中有名合同。本课程一共有29章,其中的重点章节有: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 其中重点难点部分主要在第三章合同的订立以及订立的程序,第五章合同的效力,认真区分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区别,第六章中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的使用,第七章合同的保全,第八章合同的担保,第十五章买卖合同,第十七章赠与合同。

民法简答题整理

简答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 ㈠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1民法调整以平等自愿为基础的财产关系 财产关系是基于财产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所反映的平等自愿的特点,也 是民法区别于行政法和经济法的界限。 2 民法调整财产归属和财产流转关系 财产归属关系是指财产所有和支配的关系,财产流转关系是指财产由一方向另一方转移而发生 的关系。财产流转关系多为有偿的,也有无偿的。 ㈡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不是仅由民法调整,但主要由民法调整 1主体地位平等 主体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 与人身不可分离 3 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 人身关系体现的是精神上的利益,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 二民法的性质 1 民法是私法 不同社会的司法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我国民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法。 2 民法是权利本位法 民法的基本任务是确认和保护民事权利 3 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民法规定的财产法确立了有关财产的归属及其转移的基本框架和规则 4 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关系的基本法 民法调整市民社会关系,重在保护市民的私权 协调市民利益 三民法的基本原则 1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民事行为、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本质和特征的 集中反映,它反映了这些社会关系的一般规则和要求 2 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民事法律规范整体的基本准则 民法基本原则是就民事法律规范的整体而言,不同于各种具体民事法律制度的原则 3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民法观念的综合反映 民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立法者的法律观念、价值取向对民事立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定 时期的国家政策,也会反映在民事立法政策上 四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 指导功能

民法总论完整版简答题

民法总论完整版简答题

————————————————————————————————作者:————————————————————————————————日期: ?

民法总论完整版简答题 1. 什么是民法?[1] 民法是大陆法系特有的术语,是人类对法律体系,尤其是部门法学科认识的产物。是规范市民社会的法,民法规范平等主体(即“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据此,可将民法定义为:调整自然人或法人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称。 2.民法有哪些特质?[2] 民法的特质,即民法的特点或性质。民法是私法,是规范市民社会的法;民法是人法,意为民法的出发点是人,特别是自然人;民法是权利法,民法对人的关心、尊重和关怀的实现是通过设计各种权利制度及相应的救济制度予以实现的。 3.民法与商法、经济法的关系如何?[3] 与商法的关系:在广义上民法即私法,是规范整个市民社会全部生活的法,包括狭义的民法以及商法,因此也可称为民商法。 与经济法的关系:民法作为规范市民社会的法属于私法,经济法作为规范政府干预市场的法是经济行政法。 4. 民法的渊源有哪些?[4] 民法的渊源指民法规范的表现形式或存在形式,结合法理及我国情况,民法的渊源包括:(1)制定法 ①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民事法律 ②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③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及经济特区法规 ④法律解释及司法解释 ⑤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 (2)法律认可的习惯及国际惯例 5.我国的民法原则有哪些?[5] 我国的民法基本原则有:身份平等、民事权利神圣、意思自治、诚实信用、权利不得滥用、公平及公序良俗七个基本原则。 6. 何为民事权利神圣原则?[6] 民事权利神圣,亦即民事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不受任何个人、团体或公权力机关的不法侵害,如受侵害,则受害人有权依法自力保护或请求国家公权力救济,从而使受损害的权利得以恢复。 7.各民法基本原则在我国民法中有哪些具体制度的体现?[7] 身份平等原则:《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第10条规定,“公

自考民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民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42) 本试卷共 6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关于民法的效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无论新、旧法是否为同一级机关颁布的,都适用新法改废旧法的规则 B.法律原则上只适用于法律生效后发生的事项 C.港澳台地区也是我国领土,因此,我国民法同样适用 D.我国民法不适用于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 2.下列适用 2 年诉讼时效期间的是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B.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C.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3.将民事法律关系区分为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的意义在于 A.绝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是特定的 B.相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一般是不特定的 C.相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人负担的义务一般是消极的不作为 D.绝对法律关系的权利人实现权利无须义务人的介入 4.根据民事权利相互间是否具有派生关系,民事权利可分为 A.财产权与人身权B.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与形成权 C.绝对权与相对权D.原权与救济权 5.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A.被代理人承担责任B.行为人承担责任 C.行为人和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D.被代理人和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6.关于自然人姓名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自然人姓名的决定权,是指对名的决定权 B.自然人不使用自己的姓名属丁'放弃姓名权 C.自然人无权改变其姓氏 D.盗用姓名是指不经自然人许可而擅自使用其姓名 7.下列属于物质性人格权的是 A.监护权B.健康权

民法学民法概述练习题

《民法学》课后习题第一章民法概述(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居于()的地位。 A.根本大法 B.基本法 C.单行法 D.中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 A.所有的财产关系 B.所有的人身关系 C.纵向的财产关系 D.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A.经济 B.民事 C.交换 D.日常 4.某国驻华领事上街购物、乘坐的汽车被我公民王某撞坏,该领事即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王某赔偿损失。本案适用() A.中国民法 B.该领事所属国民法 C.国际惯例 D.第三中立国民法 5.民法的下列渊源中,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的是() 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中的民事规范 B.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中的民事规范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议和命令中的民事规范 D.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有关民事问题的司法解释和具有指导性的指示 6.近代民法的代表是() A.罗马法 B.法国民法典 C.德国民法典 D.苏俄民法典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民法调整()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A.平等主体 B.公民 C.法人 D.公民与法人 E.法人与其上级主管机关 解析: 2.下列规范中属于我国民法渊源的包括() A.《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D.《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E.《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3.根据民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下列()民事案件,审理时一般不能适用《民法通则》。

民法总论完整版简答题

1. 什么是民法?[1] 民法是大陆法系特有的术语,是人类对法律体系,尤其是部门法学科认识的产物。是规范市民社会的法,民法规范平等主体(即“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据此,可将民法定义为:调整自然人或法人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称。 2. 民法有哪些特质?[2] 民法的特质,即民法的特点或性质。民法是私法,是规范市民社会的法;民法是人法,意为民法的出发点是人,特别是自然人;民法是权利法,民法对人的关心、尊重和关怀的实现是通过设计各种权利制度及相应的救济制度予以实现的。 3. 民法与商法、经济法的关系如何?[3] 与商法的关系:在广义上民法即私法,是规范整个市民社会全部生活的法,包括狭义的民法以及商法,因此也可称为民商法。 与经济法的关系:民法作为规范市民社会的法属于私法,经济法作为规范政府干预市场的法是经济行政法。 4. 民法的渊源有哪些?[4] 民法的渊源指民法规范的表现形式或存在形式,结合法理及我国情况,民法的渊源包括: (1)制定法 ①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民事法律 ②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③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及经济特区法规 ④ 法律解释及司法解释 ⑤ 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 (2)法律认可的习惯及国际惯例 5. 我国的民法原则有哪些?[5] 我国的民法基本原则有:身份平等、民事权利神圣、意思自治、诚实信用、权利不得滥用、公平及公序良俗七个基本原则。 6. 何为民事权利神圣原则?[6] 民事权利神圣,亦即民事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不受任何个人、团体或公权力机关的不法侵害,如受侵害,则受害人有权依法自力保护或请求国家公权力救济,从而使受损害的权利得以恢复。 7. 各民法基本原则在我国民法中有哪些具体制度的体现?[7] 身份平等原则:《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第10条规定,“公民的

自考民法学重点名词解释(整理)

1)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我国民法的指导思想,是我国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表现,也是我们进行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 3)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4)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5)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 6)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事物。 7)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可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8) 事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那些客观现象,即这些事实的出现与否,是当事人无法预见或控制的。 9) 行为:是法律事实的一种。是指与人们意志有关的那些法律事实。行为分为合法的行为和与违法的行为。凡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或为国家法律所认可的行为是合法行为,这种行为在民法上主要表现为民事法律行为。 10) 法律事实的结合:依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一个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需要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时,那么只有这些法律事实的结合,该项民事法律关系才能发生、变更或消灭。 11) 绝对权:依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民事权利可以分为绝对权与相对权。绝对权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的权利,它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即任何人均负有不妨害权利人实现其权利的义务。故绝对权又称对世权。绝对权的主体一般不必通过义务人的作为就可实现自己的权利。各种人身权、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等都属于绝对权。 12) 相对权:依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民事权利可以分为绝对权与相对权。相对权是指其效力仅及于特定当事人的权利,它的义务人是特定的,所以又称对人权。相对权的主体必须通过特定义务人的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其权利。债券就是一种相对权。 13) 请求权:依民事权利的作用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请求权与形成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14) 形成权:依民事权利的作用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请求权与形成权。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仅凭自己单方的行为便可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 15) 主权利:从民事权利的相互关系上,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主权利是指在互有关联的两个以上的民事权利中,可以独立存在的民事权利。 16) 从权利:从民事权利的相互关系上,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从权利是指在互有关联的两个以上民事权利中,必须以其他权利的存在为前提的民事权利。从权利随主权利的存在或消灭而存在或消灭。 17) 民事权利能力:公民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者,才享有法律上的人格,才能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才能享有某项具体民事权利或承担某项具体民事义务。 18)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公民的行为能力不仅包括公民的合法行为的能力,而且也包括公民对其违法行为应承担责任的能力。公民的行为能力是以其权利能力为前提的。 19)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

民法学(2)教案之三

民法学(2)教案之三 (2003年5月24日上午) 第二十四章商标权 第一节商标与商标权 一.商标 我们知道商标权与专利权共同组成工业产权制度。什么叫商标?这个概念,我们经常看到。比如,“苏泊尔”压力锅,“苏泊尔”就是商标。“玉环”文旦,“玉环”也是商标。在服务行业,如“良子”足浴、“上岛”咖啡店等均属于商标。商标最初目的是在于区别厂家,而现代意义上商标上有树立商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一)商标的概念 商标是注明在商品、商品包装上及其宣传品上面的,用于区别不同企业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一种专用标记。 我国的《商标法》于1982年8月通过,于1993年2月第一次修正,2001年10月27日第二次修正。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对原来《商标法》的修改很大。1993年的商标法总为43条,而2001年修改条文47处,现行条文为64条。我们的教材是根据1993年的《商标法》而编,所以这教材内容已经过时。这对于我们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所以本教案只能简单些,讲一些原理东西,涉及到具体制度,法律规定就不一样了。今后如果考试重点内容确定,我们再来学习。 商标的构成要素,商标法已经作了修改,教材中认为是文字、图形或者文字与图形的组合。新法律为: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 (二)商标与其他相邻标记的区别 1.商标与商品装璜。商品装璜是商品的外观设计,如有显著特点的,可以作为著作权法保护,而不受商标法保护。 2.商标与商号区别。商号实际上为企业的名称。二者之间有一定联系,一般企业商标与商号是不同的,而有些企业把商号主要内容以商标名字命名,如我县苏 泊尔公司,就以商标命名。 3.商标与产地标记。产地标记现行商标法已经把它作为证明商标。比如,我们玉环的“玉环文旦”就作为证明商标,证明玉环县内生产的文旦。 4.商标与工业外观设计的区别。外观设计受专利法保护。 (三)商标的分类 1.按商标的构成要素分,可分为形象商标和非形象商标。 2.按商标的商标专用权来划分,可分为制造商标、销售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我国现行商标法明确规定了集体商标。指由一些企业组成的社团所有和使 用的商标。 3.按商标的用途分类。可分为营业商标、等级商标、证明商标、联合商标、防御商标。(这些概念均不属于重点内容) 4.按商标是否受法律保护,可分为注册商标与非注册商标。注册商标受我国商标管理局核准。国家对于商标的注册实行自愿原则,使用某商标的,不申请注册 国家也是允许的,但不受法律保护,其他人用这个商标权利人就不能请求法院 保护。 5.按商标的知名度可分为驰名商标与非驰名商标。对于驰名商标是一个重点内

民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民法学学位考试(A)卷 (适用专业:09法学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 1、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类权利不能设定权利质权? A.专利权 B.应收账款债权 C.可以转让的股权 D.房屋所有权 ( )2、甲公司开发写字楼一幢,于2008年5月5日将其中一层卖给乙公司, 约定半年后交房,乙公司于2008年5月6日申请办理了预告登记。2008 年6月2日甲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在乙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以该层楼 向银行抵押借款并登记。现因甲公司不能清偿欠款,银行要求实现抵押权。 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抵押合同有效,抵押权设立 B.抵押合同无效,但抵押权设立

C.抵押合同有效,但抵押权不设立 D.抵押合同无效,抵押权不设立 ( )3、甲对乙说:如果你在三年内考上公务员,我愿将自己的一套住房或者一辆宝马轿车相赠。乙同意。两年后,乙考取某国家机关职位。关于甲与乙的约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属于种类之债 B.属于选择之债 C.属于连带之债 D.属于劳务之债 ( )4、张某外出,台风将至。邻居李某担心张某年久失修的房子被风刮倒,祸及自家,就雇人用几根木料支撑住张某的房子,但张某的房子仍然不敌台风,倒塌之际压死了李某养的数只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李某初衷是为自己,故不构成无因管理 B.房屋最终倒塌,未达管理效果,故无因管理不成立 C.李某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 D.张某不需支付李某固房费用,但应赔偿房屋倒塌给李某造成的损失 共 4 页第 1 页 ( )5、.一日清晨,甲发现一头牛趴在自家门前,便将其拴在自家院内,打探失主未果。时值春耕,甲用该牛耕种自家田地。期间该牛因劳累过度得病,甲花费300元将其治好。两年后,牛的主人乙寻牛来到甲处,要求甲返还,甲拒绝返还。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民法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民法总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民事法律关系 2.请求权 3.权利能力 4.宣告失踪 5.委托授权行为 6.诉讼时效 二、判断题 1.在我国,判例是作为民法的正式渊源存在的。() 2.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 3.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撤销后自始无效。() 4.在中国,任何法人的成立都需要经过登记。() 5.自然人甲乙之间签订一份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高利息的借款合同,该合同属于部分有效、部分无效的合同。()6.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于丙,其后丙死亡。一年后,得知甲仍在世间。死亡宣告撤销后,甲和乙的婚姻关系自动恢复。() 7.法人的权利能力因经营、业务范围的不同而不同。() 8.人格权属于绝对权,债权属于相对权。() 9.小女孩甲(8岁)与小男孩乙(12岁)放学后结伴回家。一日,甲对乙讲:“听说我们回家途中的王家昨日买了一条狗,我们能否绕道回家?”乙说:“不要怕!被狗咬了我负责。”后甲和乙路经王家同时被狗咬伤住院。则王家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10.实践性法律行为成立不以交付实物为要件,诺成性法律行为成立以交付实物为要件。() 三、填空题 1.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以法条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相关条文为依据对法律进行的解释在民法解释学上称为____________。3.在物的分类中,凡可进行实物分割而不会改变其经济用途和价值的物称为____________。 4.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的生活来源的,视为。 5.法人因分立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7.法人以其所在地为住所。 四、单项选择 1、我国自然人从()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年满18岁起 B.年满16岁起 C.年满10岁起 D.出生时起 2、依照法律或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为()。 A.法定代理人 B.法定代表人 C.指定代理人 D.委托代理人 3、被撤销死亡宣告者的配偶再婚后配偶死亡的,双方的夫妻关系()。 A.自行恢复 B.不得认定自行恢复 C.视配偶意见决定是否自行恢复 D.视被撤销死亡宣告者的意见决定是否自行恢复 4、自然人在战争中下落不明,其家属要申请宣告死亡,必须在()。 A.下落不明满4年后 B.下落不明满2年后 C.从战争结束时起满4年后 D.从战争结束时起满2年后 5、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须发生在时效期间的()。 A.任何阶段B.最后六个月C.最后三个月D.前六个月 6、甲、乙为亲兄弟,父母双亡,甲在县政府工作,乙为未成年人,暂住姑姑丙家,甲、丙都不愿意担任乙的监护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 A.甲、丙均非乙之法定监护人B.因甲、丙均表示非乙之法定监护人,故皆非乙的法定监护人

全国自考民法学真题

全国自考民法学真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2010年10月全国自考民法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拾得遗失物后,拾得人管理遗失物并发出招领通知,此行为构成() A. 不当得利 B. 侵权行为 C. 无因管理 D. 保管合同 答案:C 2. 甲对乙享有100万元的合同债权,该债权具有可转让性,甲将其债权转让于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甲未取得乙的同意,甲与丙之间的债权转让协议无效 B. 如甲未通知乙,甲与丙之间的债权转让协议无效 C. 如甲未通知乙,该债权转让协议有效,但对乙不发生效力 D. 如甲未通知乙,该债权转让协议有效,对甲、乙、丙均发生效力 答案:C 3.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有合法的债权债务存在 B. 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 C. 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并且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的行为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 D. 债权人代位行使的权利范围是债务人的全部债权 答案:D 4. 同一主债有二人以上的保证人时,如法律或合同没有明确保证人是承担按份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时,应() A. 承担按份保证责任 B. 平均承担保证责任 C. 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D. 不承担保证责任 答案:C 5. 我国《物权法》没有明确规定的用益物权是() A.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B. 地役权 C. 建设用地使用权 D. 典权 答案:D 6. 甲向乙借款10万元,并将自己的房屋抵押给乙,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乙的债权在期满后未受清偿时,该房屋的所有权为乙所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抵押合同无效 B. 抵押合同为可撤销的合同 C. 抵押合同全部有效 D. 抵押合同有效,但房屋所有权为乙所有的条款无效

法理学教案

法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法理学概论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学,在中国先秦时期称之为“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自汉代以后称之为“律学”。在我国广泛称之为“法学”或“法律科学”则是近代以后的事情。 在西方,“法学”一词源于古代拉丁语的“jurisprudentia”,本来意思是“法律的知识”或“法律的技术”。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将法学定义为:“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与非正义之学”。 法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法学等许多学科。社会科学总体上以各种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我们认为,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也就是说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社会的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根据不同的标准,法学可以分为不同的体系。法学体系通常从两个角度来划分: 一是从法律部门角度来划分,将法学划分为:宪法学、行政法学、社会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 二是从认识的角度来划分,将法学划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英国《牛津法律指南》进一步将法学分为:法律理论和哲学;法律史和各种法律制度史;比较法研究;国际法;国内法;跨国家法;附属法学,比如法医学。 日本学者将法学分为:公法,比如宪法;私法,比如民法;刑事法,比如刑法;基础法学,比如法哲学。 二、法理学概念 在西方,英语LegalPhiloso-phy通常译成“法哲学”;Jurisprudence通常译成“法理学”。 在前苏联,由于强调法律与国家的关系,所以,将它称之为“国家和法的理论”。 在旧中国,有的称为法理学,也有称为法学通论,主要是介绍西方的法学理论,介绍资产阶级的一些法学流派。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意识形态和前苏联的影响,国内法学基本上也将它称之为“国家和法的理论”或“国家和法律理论”,从内容上看,不仅研究法的基本理论,也研究国家的基本理论,而且是以国家理论为重点,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物重要性,没有将国家学说的理论与法学的理论分开来研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人们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学与政治学的区别,一些高校也开始恢复设立法律系,开始法学研究和教育,法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也就逐步发展起来了,起初是使用“法律基础理论”,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恢复使用“法理学”这一概念。 那么,到底什么法理学呢? 国外法理学家的定义有:法理学是指关于法律现象的最基本的、最一般的、最理论化的学说。它是对法进行一般性研究,以揭示法律的基本理论,探索法的最普遍的问题。 国内法理学家的定义也比较多,目前比较通用的观点是:法理学是法学基础理论的简称,是研究法的一般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的学说。从研究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法的概念、本质、特征、法的历史发展、法的价值、法的作用、法的创制、法的实施、法的监督等。 三、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民法学试题

1、民法的调整方式包括事前调整和事后调整。其中" 返还财产,恢复原状" 的方式属于事前调整。 2、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由民法调整,但亲属间形成的财产共有和分配等横向财产关系则不属民法调整。 3、我国《民法通则》在民事立法中具有普通法的性质,故其应属形式意义的民法,是我国尚待修订和完善的民法典。 4、某国驻华使馆的官员驾车外出,与中国公民发生民事侵权纠纷,在其同意适用我国民法时,法院可依我国民法作为审判依据。 5、“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是两种立法体例的具体表现,并不是否认民商法是私法的理由。 6、就民法原理而言,民法的渊源除法律外还应包括判例和法理,其具有弥补制定法局限的功能。 7、民事法律关系包括所有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8、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关系,当事人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且在经济利益上也是等价有偿的。 9、我国民法规定的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只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 10、法人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是法律赋予的,而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自然取得的。 11、甲到非禁渔区钓鱼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12、一个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只能相应地由一个自然事实或人的行为引起。 13、不以主观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能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法律事实,即指自 然事实,包括事件和状态。 14、甲自杀身亡,其财产由甲之配偶继承。引起这一法律关系变化的是甲的自杀 行为。 15、不当得利能够引起债权债务关系的发生,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16、无行为能力人同完全行为能力人一样享有人格权。 17、小明虽未满7 周岁,但因经常随父母购买食物,已知一些食品的价格,故小明单独实施购买其已知价格食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8、胎儿没有权利能力,不能作为民事主体,故对胎儿的任何利益一律不予保护。 19、人的权利能力终于死亡,故法律无理由再对此种非民事主体的利益予以保护。 20、监护人是被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人。 21、精神病患者陆某在住院治疗期间逃出,将某百货店柜台玻璃砸碎造成经济损失500 元。该损失应由精神病患者陆某的监护人和精神病院共同赔偿。 22、甲失踪已达6年,甲的配偶不愿意申请宣告甲死亡,但甲的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宣告甲死亡的申请,法院必须受理。 23、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即使事实上没有死亡,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也终止。 24、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满两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 25、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照继承法取得他人财产的法人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在的,应给予适当补偿。 26、我国民法既规定宣告死亡又规定宣告失踪,这意味着宣告失踪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 27、法人与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资格都是法律赋予的,故二者的权利能力应相同。

民法总论--简答题

民法总论---简答题 1.民法的调整对象: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两类社会关系。 财产关系包括:静态财产关系和动态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2.民法的形态: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习惯民法和成文民法,近代民法和现代民法, 3.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是抽象的民法,是内涵最为丰富且极具伸缩性的民法规范,是贯穿民法始终并且具有普遍效力的民法规范。 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是民事立法的指导方针,是民事主体进行民法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解释民事法律规范的基本依据。是补充法律漏洞、发展民法学说的基础。 4.民法基本原则包括:当事人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合同自由原则的体现:民事活动的当事人享有自主原则,对违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行为,法律对受害人给予补偿,而对相对人不予保护。 平等原则的体现: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平等;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 5.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说,包括: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和国家 内容包括: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特定的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 民事法律关系的五要素说,包括: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包括:民事权利的取得、变更和消灭。 民事法律事实包括:事件、行为(即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 行为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其中合法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6.民事能力包括: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分为:一般民事权利能力和特别民事权利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患者),和无民事行为能力(未满10周岁未成年人)。7.民事权利的分类:财产权和人身权;支配权、请求权和变动权;绝对权和相对权;主权利和从权利;专属权和非专属权。 8.民事法律义务的特点:具有利他性、限定性和法律拘束性。 9.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民事义务的履行为社会所鼓励和倡导,民事责任的承担则体现了社会对不履行民事义务的谴责;(2)民事法律义务不具有制裁性,而民事法律责任具有制裁;(3)民事法律义务可由法律规定而产生也可由当事人的合法行为而产生;民事责任仅因违反义务的违法行为而发生。(4)此外,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在法律约束力以及承担者的范围方面都不同。 联系:民事义务是民事责任的前提,无义务就无责任,民事责任是民事法律义务履行的保障;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给付性质不同,但形式相同。 10.物的意义:须有体,须为人力所能支配,为权利客体,须独立成为一体,需满足人民需要,须有一定的界限范围。 11.物的种类:不同分类:有不动产和动产;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孳息;融通物与不融通物;

2019年10月全国自考民法学试题

2019年10月全国自考民法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民法对人的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民法只适用于中国人 B.民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的任何人 C.民法不适用于无国籍人 D.民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自然人在意外事故中下落不明,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死亡的,须自意外事故发生之日起满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3.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个人独资企业具有法人资格 B.个人独资企业只能以出资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 C.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D.个人独资企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4.下列关于身份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固有的权利 B.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平等享有的权利 C.身份权基于特定身份而产生 D.身份权也就是亲属权 5.未经肖像权人同意实施的下列行为中,构成侵害肖像权行为的是

A.在寻人启示上使用失踪人照片 B.企业为表彰先进在公告栏中使用职工照片 C.公安机关在通缉令上使用犯罪嫌疑人照片 D.在期刊封面上使用某明星照片 6.甲委托乙出售一辆二手轿车,丙委托乙购买一辆二手轿车。乙在授权范围内以双方代理人的身份签订了买卖合同。乙的行为属于 A.无权代理 B.滥用代理权 C.有效代理 D.表见代理 7.10岁的小学生甲独自到某商场购买笔记本电脑一台,价款5000元。该民事行为属于

A.有效民事行为 B.无效民事行为 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D.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8.下列对于善意取得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某甲从拾得人某乙的手中以合理价格购买某丙遗失的手机,不知情的某甲可以取得手机的所有权 B.保管人李某将张某委托其保管的手提电脑以市价转让给赵某,赵某可以取得该电脑的所有权 C.小明对罗某寄养在孙某家的小猫咪特别喜爱,孙某遂将小猫送给小明,小明因此取得小猫的所有权 D.张某误以为王某交由其父保管的玉石为其父的遗产,遂委托他人将玉石加工为玉白菜一棵。张某应取得玉白菜的所有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