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严歌苓小说中人物的错位归属

论严歌苓小说中人物的错位归属

第30卷第6期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30No.6 2010年12月Jou rnal ofY ancheng Teachers U nivers it y(H um an i ti es&S ocial Sci en ces)D ec.2010

论严歌苓小说中人物的错位归属*

奚志英

(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摘要>新移民作家严歌苓非常善于挖掘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暴露出的迥异于平常的行为和心理,移民、/文革0、乡下进城即是她给笔下人物寻找的特定环境。在这样的/非常环境0下,无论是移民,还是文革

中的知青,抑或是进城谋生的乡下人,都遭遇到强大的冲击,产生种种错位和反常,找不到自己的/身份0。

=关键词>错位;文化;身份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73(2010)06-0044-05

新移民作家严歌苓以对普遍人性体验的关注在美国华文文学中独树一帜。她非常善于挖掘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暴露出的迥异于平常的行为和心理。应该说,如此精准细腻的挖掘是与她选择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分不开的。严歌苓曾说:/谁都弄不清自己的人格中容纳了多少未知的素质)))秘密的素质,不到特定环境它不会苏醒,一跃而现于人的行为表层。正因为人在非常环境中会有层出不穷的意外行为,而所有行为都折射出人格最深处不可看透的秘密,我们才需要小说,,于是,我又总在寻找这个-特定环境.,以给我的人物充分的表演空间。0[1]161

综观严歌苓的小说创作,移民、/文革0、乡下人进城就是她给笔下人物寻找的特定环境。因为这样的环境无一例外地给人们带来与以往全然不同的生活处境、生存状态,而他们与这些环境的碰撞、选择、融入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受到种种冲击。在这种困境下,错位必然产生。在严歌苓的作品中,错位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存在于男女、母子、父子、友人之间,存在于人的语言交流、生活习俗、思想情感方面。人的精神心灵都在错位中发生异化,人和人的错位又导致人与自身的错位。

一、新移民:中西文化差异下的错位人生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来到异域,在后殖民语境下形成了一股蔚为大观的迁移大潮。从宏观看,这种世界性的移民浪潮削弱了原来以国家和区域的固定边界来维系的文化特征,并促进着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从微观看,正是无数个体的跨越边界,使他们原来的命运得到了改变,从而具有了异质性。移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次生命的移植,是连根拔起再往一片新土上重新栽植。这重新生长的过程,由于陌生的水土而格外地艰难。面对不同的国别、种族和文化,自身原有的文化积淀与现实生活方式产生抵牾、矛盾、冲突,就必然地带来一切的反常,导致人发生种种错位。

1.语言错位

从本土走向异域,新移民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生存环境。语言隔阂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语言问题所造成的困扰、局促和尴尬,是众多初来乍到的新移民们最真实的心理感受。中国姑娘齐颂和墨西哥小伙子卡罗斯因为彼此语言的障碍而失去了获得爱情的机会(5簪花女与卖酒郎6);/我0的白人丈夫在我的/YES0里从来听不出那个实实在在的/NO0(5扶桑6);十四岁的九华在美国的新家遭遇到继父瀚夫瑞对/请0、/谢谢0、/对不起0等文明用语的固执要求,感到莫大的压力:

/九华,别人说-欢迎.的时候,你必须说-谢谢.。0

九华点点头。

*[收稿日期]2010-09-02

[作者简介]奚志英(1979)),女,江苏江阴人,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来一遍。0瀚夫瑞说,手指抬起,拿根指挥棒似的。

九华垂着眼皮,脸、耳朵、手全是红的;由红变成暗红。整个餐桌上的人什么也不做,

一声也不出,全等九华好歹给瀚夫瑞一个面

子,说个把字眼,大家的心跳、呼吸得以恢复。

/Sank you.0九华说。

/不是Sank you,是Thank you。0瀚夫瑞把舌头咬在上下两排假牙之间,亮给九华看:

/Thank you.0

/Dank you.0九华说。

/唔0瀚夫瑞摇着头,/还是不对。也不是Dank you,是Thank you。要紧的是舌头

,,Th)))anks,Th,,明白了吧?再

试试。0

/,,0九华暗红地坐在那里,任杀任剐,死不吭声了。[2]10

最初的挫折使九华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再也不愿吭声,最终在继父的家中成了一个沉默的异类,被排挤出局。米兰#昆德拉在5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6中曾经说过,/在一个陌生国家里生活意味着在离地面很高的空中踩钢丝,没有他自己国土之网来承接他:家庭,朋友,同事。还有从小所熟悉的语言可帮助他轻易地说他想说的话。0[3]85语言的错位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交流的艰难,还有精神上的局促。这种局促和尴尬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自尊,甚至造成人物的/失语症0[4]62。移民能否在异国扎根取决于他们对该国语言文化的接受和转换。齐颂和九华因为语言的隔阂而被永远地挡在了融入异族文化的门槛之外。

2.人情习俗错位

西方与东方的文化差异造成了移民们的尴尬处境。这些文化冲突具体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时,所引起的问题除了语言的错位外,更多的则是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等更加深层次的参互交错。当中国式的人情遭遇到美国式的功利和理性时,就会发生强烈的碰撞,这使得移民们在这种颇为戏剧性的环境下哭笑不得,从而产生深深的情感失落。

/我0翻翻室友玛雅的报纸就要分担一半订报费,抱了抱她的猫咪却收到她一张账单,上面的款项是猫打预防针和健康检查的费用。/我0在中秋夜对故乡的深情相思被她一句/这月饼的卡洛里一定很高吧?0涤荡得干干净净(5方月饼6)。同样地,/我0对白人老太太娄贝尔夫人的各种关心和情感,完全被老太太毫无人情味的金钱主义所击败。/我0发扬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将捡到的蓝宝石戒指还给老太太,却遭到了她这样的回答: /我明天把它带到首饰店去鉴定一下。不过你有把握它的确在门外草地上?0(5栗色头发6)。

显然,在这里,美国式的实用、理性原则与中华民族素有的讲人情、重伦理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美国是个尊重个体独立性的国家,人际关系建立在责任、权利、义务等同的基础上。它将个人的权利、义务都通过法定程序写入文本加以保护,变成一种契约形式,但它也通常会排斥感情、忽视他人情感需要。因此当移民们身处完全异质的文化氛围中,还要把中国文化中的美德布施给美国人时,只能遭来一连串的碰壁。

3.精神心灵错位

对移民们而言,旅居生活往往让他们感到强烈的陌生和疏离。异文化的磨砺不断蚕食着他们与祖国之间的血脉联系。而在新环境中,原有的自我意识又得不到认同和赞许,于是身心变得异常疲惫和脆弱。他们在感受客观现实的困顿之外,还在精神领域产生了种种困惑与变异。赴美陪读的中国男人杨志斌在异域陌生的环境下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地位,作为男人的自尊逐渐从心理萎缩到生理层面,从而导致在夫妻性生活上越来越/不行0(5阿曼达6)。5女房东6中的老柴,面对欲望对象沃克太太,只能通过对她生活细节的窥探和想象来满足自己的性心理。

相比男性,女性到异域后的生活圈子更为狭窄。很多女性利用在家庭劳务中的角色,通过婚姻来出国。这样既能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对象,又能解决身份问题。但是这样的捷径带来的结果往往是爱情的缺失,婚姻只是她们的一个/饭碗0。面对陌生的文化环境,女性一方面妥协于生存的需要,压抑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本性中对于真情实感的渴求又使她们迫切需要一条释放的出路。当内心的欲望无法投射到丈夫身上时,她们便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儿子纳入到情感世界中来,使之成为潜意识中的伴侣。

晚江(5花儿与少年6)借每天跑步半小时的自由时光与儿子偷偷会面。五娟(5约会6)也把每周一次在咖啡馆偷偷和儿子约会看成是自己生

45

第6期奚志英:论严歌苓小说中人物的错位归属

命中唯一的希望和快乐。海云(5红罗裙6)在试衣时,总是回避丈夫却要让儿子健将帮忙。当海云听说儿子逃学几个星期打工只为挣钱给她买那条/夕阳红太阳裙0时,她那原始的母性和雌性爆发了:/眼眶一胀,两大注眼泪倾出来。她不知低吟了句什么,将儿子搂进怀里)))她那原始的雌性胸怀里。儿子在她赤裸的乳房间一动不动,她又感到十年前那种拥有;这种拥有感将支撑往后她与儿子的长相别。0

女主人公与儿子的关系还原成了最原始的哺乳关系,在不知不觉间慢慢逾越了世人所认同的伦理界限,那份亲昵和依恋超越了一般母子间的亲情。对于这种隐性的/恋子情结0,作者在文中给出了解释:/他们从没干过任何亵渎母子之情的事。他们只是将母子最初期的关系)))相依为命的关系延长了,或许是不适当、无限期地延长了。或许是这异国的陌生,以及异族人的冷漠延长了它。因此他们总是在对于陌生和冷漠的轻微恐慌中贪恋彼此身上由血缘而生出的亲切。0(5约会6)严歌苓描写的这类隐性的性变态,超越了简单的/俄狄普斯0情结,呈现出人性在异族语境下复杂而丰富的内涵。

移民海外不仅仅是一种位置上的转移,更是一种文化和心理上的移动和错位。这使得移民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既不能彻底忘记民族文化,也不能完全融入居住国文化之中。这种边缘化的生存状态,使得个体在母体文化和居住国文化之间不断飘零又不断的纠缠和拉扯中,滋生出分裂的倾向,身份难以确立。

/身份0一词在英文中是/iden tity0,也可以译为/认同0,基本含义是一致的。对于/认同0,查尔斯#泰勒在5自我之源6中写道:/认同问题经常同时被人们用这样的句子表达:我是谁?但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一定不能只是给出名字和家系。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意味着一种对我们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东西的理解。知道我是谁就是了解我立于何处。我的认同是由承诺(Co mm it m ent)和自我确认(i d entificati o n)所规定的,这些承诺和自我确认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视界,在这种框架和视界之中我能够在各种情景中尝试决定什么是善的,或有价值的,或应当做的,或者我支持或反对的。换言之,它是这样一种视界,在其中,我能够采取一种立场0[5]37。

对于新移民来说,/身份0这个字眼包括物理和文化两方面的涵义。物理层面上的/身份0就是在外国取得合法居留权,拥有有效期内的签证,否则就是一个没有/身份0的/黑人0。从这方面来说,新移民/身份0问题的第一要义是法律、政治上的。不过,物理层面上的/身份0是可以改变的,新移民天生的民族身份却并不能随法律身份的改变而改变,意识深处根深蒂固的母体文化印记更难被异文化潮水冲刷殆尽。因此,对于置身异域的新移民而言,/身份0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文化身份0(/文化认同0)。上述分析的移民们面对陌生环境产生的疏离感、个体的尴尬困顿、种种错位,都源自移民主体背后的东方文化和伦理观念,它与西方文化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冲突和对抗,这使他们的试图融入显得徒劳和痛苦。但是回到过去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异国语境也带来了新的文化价值的渗入。严歌苓在长篇小说5花儿与少年6的后记里,谈到对/d isplace m en t0,即/迁移0一词的思考。在她看来,/迁移0是不可能完成的。她说:/我,,是永远的寄居者,即使做了别国公民,拥有了别国的土地所有权,我们也不可能被别族文化彻底认同。荒诞的是,我们也无法彻底归属祖国的文化,首先因为我们错过了它的一大段发展和演变,其次因为我们已深深被别国文化所感染和离间。即使回到祖国,回到母体文化中,也是迁移之后的又一次迁移,也是形归神莫属了。于是,我私自给-D isp lace m ent.添了一个汉语意译:-无所归属.。进一步引申,也可以称它为-错位归属.。0[2]194)195

可以说,/错位归属0就是移民们身上最显著的特点。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新移民在整体上面临着/文化身份0问题给他们带来的痛苦。

二、/文革0女兵:被时代异化了的人性

回溯严歌苓早年的创作经历,我们可以发现,由迁移所引起的面对陌生环境产生的种种错位并不是她书写海外移民时才有的。从严歌苓出国前的作品5一个女兵的悄悄话6和5雌性的草地6来看,她关注的重点也是处于错位环境下的人性变异,表达着自己对那个特殊年代里身份认同的思考。

5雌性的草地6讲述的是一个女子牧马班的悲剧。一批十七八岁柔弱的姑娘们在高原草地上要忍受骄阳、狂风、洪水、沼泽、野兽、不怀好意的男

46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0卷

人,甚至还要牺牲女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与需要,做到比男人还要男人。而青春萌动的雌性本能在恶劣的条件、封闭的环境下失去了正常的实现渠道,只能以变态扭曲的方式来发泄。在缺乏异性的草地上,柯丹通过喂马喝她的洗脚水来表现自己的雌性特征;面貌丑陋的老杜用不合适的马鞍和与柯丹的一场场厮打来发泄连她自己也不甚清楚的情欲冲动;而沈红霞甚至以对人正常欲望的绝对压抑把自己简化风干成了一尊无生命的塑像,,可见,要坚守这份庄严的理想,就得不顾个人感觉,割舍人的所有正常需求;要保持人的自然天性,就会与追求纯粹而庄严的理想背道而驰。

严歌苓在5雌性的草地6中,以经历过/文革0的过来人身份,通过女子牧马班这样一个政治性很强的军队女性团体,去再现与反思时代。这种集体/大我0与个人/小我0之间的身份错位同样发生在5一个女兵的悄悄话6中的陶小童身上。女兵陶小童曾经单纯善良、与世无争,但由于是/反动知识分子家庭0出身,身边的人们不断要求她/丢掉你那一套0。于是她加入到了不断改造的行列当中,把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一点点抹去。最终,陶小童忍受了蜕皮般的痛苦,在精神上经历了一个从/我0到/非我0的历程,变成了英雄宣传中常见的一个教条、公式化的形象。陶小童一直也不明白,为什么等自己终于符合曾经的那套标准时,大家却不约而同地放弃了这套标准?因为只有她把那全套信仰真正内化了,却不明白自己所追求的/理想0实际上是虚妄甚至违背人性的。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一切饱含着生命的/性0 (人性,雌性等)都是理想准则的对立面,/性0被消灭,生命才得以纯粹,这形成了一个貌似圆满实则残酷的逻辑。严歌苓在作品中却偏执地/伸张着-性.,以血滴泪滴将一个巨大的性写在天宙上0。[6]5这无疑代表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终极向往,以及对宽容时代环境的呼唤。

三、乡下人进城:城乡意识形态下的身份错位

严歌苓在刻画人性、追问人性的过程中,也引导读者对/文革0进行反思:在那样一个神圣与荒谬、虔诚与愚昧交织的特殊年代里,年轻的人们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究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什么才能提供给他们真正的归属感?应该说,陶小童、牧马班女子们身份的错位皆源于那个庄严而又荒诞的时代。如今,那个错乱的年月已经过去,我们面临的是全球化的时代。交通、资讯的畅通使得严歌苓可以在不同的文化区域中自由穿行。当她回望故土时发现,在国内,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正在经历着跟移民们类似的迁移之痛,他们虽然没有出国,却同样经历了迁徙和漂泊,处在种种矛盾和冲突中,灵魂没有栖居。那就是/乡下人进城0。[7]106

/-乡下人进城.是一个中国现代化与最广泛的个体生命联系的命题。0[7]106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深入,不甘于现状的农民带着改变生活的愿望进入城市谋生存,形成一股近三十年来中国大地上颇为壮观的迁徙大潮,可以把它看成是海外移民的/国内版0。乡下人怀着对大城市的梦想进城谋生,在物理层面上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但无论怎样努力都做不了真正的城里人,依然不能取得城市的/精神身份证0。

年轻、善良、温顺的少尉(5少尉之死6)离开了那块/种进去是穷,长出来还是穷0的土地,参军入城。权势者的歧视和压迫使他意识到即使把自己榨干,都不可能摆脱身后的/债务、贫穷、一个永远需要去饲喂的家0。难以忍受的境遇使他最终铤而走险成了个抢劫杀人犯。对城市生活梦寐以求的农村女孩巧巧(5谁家有女初长成6)在进城打工路上被人贩子强奸后拐卖给了郭大宏、郭二宏兄弟。当她意识到每个人都从她身上获得了好处,只有自己成了别人提取好处后剩下的垃圾时,终于崩溃了,用菜刀杀死了兄弟俩。童养媳柳腊姐(5柳腊姐6,又名5养媳妇6)从乡下来到城里,名为养病,实则当丫鬟。城市文明唤醒了她的爱美天性和艺术天赋,但她向城里人看齐的所有努力和改变,却在城乡分治和乡村封建家族的双重权力压制下迅速成为泡影。城乡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有机会脱离原来贫困的环境,到城市寻找新的生活方式。然而城市在改变他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并不能为他们提供一张真正的/精神身份证0。对这些人来说,融入城市,遭遇的是种种强大的屏障;而回去,又是万万不甘的。他们处于既不堪反观过去,又无法前瞻未来的困境中,找不到归属。

乡下人进城后身份地位的变化,在边缘进入中心的尴尬和错位,与移民面对一个陌生国度,在两种文化夹缝中无所适从的失重心理状态无疑是相通的,与/文革0中人们在时代话语与个人感觉之间不知所措、无所归属的状态也相一致。可以

47

第6期奚志英:论严歌苓小说中人物的错位归属

说,这三者构成了一个对话体系,共同表达着作者对历史、文化、人性的思考。对/文革0中的知青、军人来说,造成他们错位的主要是政治原因。他们有的是被/组织0所驱赶、有的是被/大势0所驱赶,很少是自愿的行为(沈红霞是自己要求去草原放牧的,但她对纯粹理想的固执追求使她不顾人正常的一切需求,活得沉重而缺乏人情味,自身已发生错位)。因此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政治性话语造成了她们在社会政治/大我0与个人/小我0之间的身份错位。而新移民和乡下人则是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怀抱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而自愿迁移的。对移民来说,他们基本上带着业已形成的价值观念进入西方社会,虽然也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西方异质文化的影响,但永远无法拒斥根深蒂固的母体文化。因此,对他们而言,心灵上的迁移之所以完不成,是由东西方两种文化间的巨大差异造成的,是一种文化认同的难以确定。而乡下人进城后无法取得城市的精神身份证,是由于城乡意识形态的差别。传统社会格局中城市、农村的二元对立模式在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的背景下,已经变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变得自觉。造成巧巧悲剧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城市文明的狰狞恐怖,还在于她被农村人不如城里人的思想所桎梏,无知、自卑、轻信,一步步走进了城里人的圈套。

严歌苓是致力于书写人性的作家,从/文革0中一路走过的少年记忆使她过早地看到了大浩劫下急剧凸显的复杂人性,中年后的移民经历又使她有机会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观察到人性中的一些质素在异域环境中是如何异化的,这些烙印般难以磨灭的记忆积累成了她最好的创作素材。她坚信/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文化和文学的主流0,决心从/足够的层面和角度,来旁证、反证-人.这门学问,-人.这个自古至今最大的悬疑。0[1]163在移民、/文革0、乡下人进城这几个特定环境中,严歌苓让身处其中的人们上演了种种不同寻常的意外行为,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一部部精彩的/人的文学0。

=参考文献>

[1]严歌苓.波西米亚楼[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

社,2001.

[2]严歌苓.花儿与少年[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

[3]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M].北京:作家

出版社,1995.

[4]李亚萍.论严歌苓小说中人物的失语症[J].华文文

学,2003(3).

[5]汪晖.个人观念的起源与中国的现代认同[M]//汪

晖.汪晖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严歌苓.从雌性出发:代自序[M]//严歌苓.雌性的草

地.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7]徐德明./乡下人进城0的文学叙述[J].文学评论,

2005(1).

=责任编辑:王建霞>

On the Charaters.D isl ocated B el ongi ng in Yan geli ng.s Ficti ons

X I Zh-i yi n g

(Schoo l o fH u m an iti es,Y ancheng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Y ancheng,Ji ang s u224000,Ch i na)

Abst ract:N e w m igrant w riter Yan geli n g w as proficient i n expoundi n g a figure.s unusua l behav i o ur and m enta lity revea led i n those particular circu m stances,w hich refers to cult u re revolution period and m igrant and urban m ove m en.t She m enticu l o usly chose these backgrounds for her characters on paper.I n these particular circum stances,m i g rants,educated youth i n the c u lture revo lution period, and those country m en seak i n g life i n cities all had suffered i n tense shock.They experienced m enta l disp lace m ent and abnor m ality,even could not find t h e ir own iden titi e s.

K ey w ords:disp lace m en;t cu lture;i d entity

48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0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