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委书记-社会管理核心在于处理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深圳市委书记-社会管理核心在于处理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深圳市委书记-社会管理核心在于处理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深圳市委书记-社会管理核心在于处理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深圳市委书记:摸石头过河改革时代已逐渐过去

2012年05月03日11:24人民日报我要评论(15)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

深圳改革,需要激活社会建设(人民观点·特别策划·重点领域改革观③)——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谈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核心在于处理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社会建设不是画饼,而是实实在在地让各个利益群体得到好处

□最需要的支持,是来自人民的支持

□需要把政府为主的社会管理行为,转化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治行为

编者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划定的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社会组织的不断发育,到民生保障的不断推进;从治安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到志愿精神在整个社会的弘扬,近年来,社会管理创新助力社会建设,在惠及亿万人民的同时,也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活力蓬勃迸发,新老矛盾叠加交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任务之重、挑战之大、难度之高,是很少见的。如何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如何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如何善管善用善待互联网?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如何重塑社会诚信?这些问题,考验着社会管理者的勇气、决心和水平。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建设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取得了不少成果,积累了不少经验,也遭遇了一些烦恼、问题。相信他们积极、有益的探索,对其他地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会有深刻的启发。

没有社会建设,发展就没有基础

本报评论部: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深圳可谓排头兵,“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探索备受关注。在全国,深圳较早提出要建“国家社会创新先锋城市”,并在今年2月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促进条例》。是什么让深圳如此重视社会管理创新?

王荣:深圳是年轻城市、改革开放城市,也是移民城市。应该说,是危机感倒逼出深圳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我们现有常住人口1400万,户籍人口不到300万,严重的倒挂带来了社会治安、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也让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感加剧。同时,深圳缺少长期发展中积淀的文化传统,在深圳遇到新朋友,都会问一句:你是什么地方的人?什么时候来的?这说明深圳人的归属感、家园感不够浓。而且,从地理区位看,深圳靠近香港、澳门,得风气之先,但公众也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社会管理者。

经济发展并非万能良药。对深圳而言,面临特殊的人口结构、特殊的地理位置、社会组织管理、虚拟社会监管等诸多挑战,重视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没有社会建设,我们的发展就没有基础,社会就会缺乏稳定性。因此可以说,在新形势下,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

另一方面,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也有责任在社会领域创新方面先行先试。中央已将深圳确定为全国9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都市创新社会管理的样板”,“破解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人口服务管理难题取得突破的样板”,这样的期许,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本报评论部:观察深圳“先行先试”的改革动向,我们有个感受,作为特区,深圳30年后的深化改革,正在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抓手来实现新的突破,寻找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这个判断是否正确?

王荣:是的,社会管理的加强和创新,正是深圳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所以,我们坚持把社会建设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来谋划和推动,以社会建设的力度来体现科学发展的力度,以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来体现科学发展的水平。

社会管理核心在于处理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社会管理创新,就是如何让这三者的关系更为融洽、协调,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领域重点环节的突破,很可能会带来其他领域改革的推进。比如,要培育社会主体,可能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这肯定涉及政府体制的改革;要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要涉及分配制度、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的改革;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会涉及文化体制改革等。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深圳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同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引发了社会上对深圳“可持续发展动力”问题的关注。发展动力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力,但最根本的,仍然在于人。深圳过去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靠的是公众的参与;今后的发展、全方位的发展,同样需要公众广泛地参与到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去。可以说,深圳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动力,就在社会中、在民众中,这正需要社会建设来激活。

顶层设计与末端治理结合,才能全覆盖

本报评论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有时候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我们也注意到,您在多种场合提到,要“注重利用特区立法权来寻找社会建设的改革突破口”。法律是刚性的、原则的;管理是柔性的、具体的,您为什么格外重视立法这一突破口?

王荣:法律也是可以有温度的啊。用好特区立法权,推动社会建设的改革,用法律来做好人的工作,这是最大的人文关怀。

2009年,国务院批复通过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就有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的内容。在这样的总体框架之下,我们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拟定了《深圳市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了社会建设“基本法”——《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促进条例》,未来还陆续有条文法规出台。

事实上,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只有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思考改革,把握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攻方向,才能准确和合理地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才能克服改革的制度障碍,更有效地推动改革。社会管理创新可以说是一场攻坚战,需要有明确的改革路径和完善的制度安排。

本报评论部:对深圳来说,它既是中央改革的基层执行者,也是地方局部改革的顶层设计者。深圳的社会管理创新,如何把顶层设计和基层治理结合起来?

王荣:社会建设不能完全依赖顶层设计。因为再前瞻的顶层设计,也不可能覆盖每个细枝末节。我们找到的顶层和基层的结合点,是民生。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不是画饼,而是实实在在地让各个利益群体得到好处,形成人人都是社会建设“东道主”、“受益者”的良好局面。

我发现,每年到深圳来招商、招财、上市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会到深圳来看病、上学,甚至连深圳人自己都会选择到外地去就医、上学。这意味着,这些领域的发展水平跟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水平不匹配。要是公众这些基本的诉求都满足不了,还谈什么社会建设?

所以,我们的社会建设,一直以民生为导向。比如,我们今年社会建设的七个重点中,强化实有人口的服务管理、建设“织网工程”信息平台、以食品安全为切入点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等,都指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需要共建、共享,也需要共治

本报评论部:在中国的改革中,深圳最早“摸石头过河”的探索,也最有“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现在,面对社会管理创新这个全新的领域,改革的难点在哪里?

王荣:应该说,当前推动改革比过去30多年任何时期都更加艰难。“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的时代已逐渐过去,理性改革和决策问责的时代正在到来。

这对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社会管理的加强与创新。既有水太深、改革的“石头”难以摸着的问题,也有社会转型期矛盾叠加、河里的“礁石”太多的现状。去年,我们给社会组织“松绑”,但接下来就是如何推动、服务、监管、引导的问题,这需要思想进一步解放,也需要政策法规的配套,还需要更精确的管理举措。

要破除这些困难,一方面要增强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另一方面,还是必须紧紧依靠社会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协同,共同努力克服改革中的困难。最需要的支持,是来自人民的支持。

所以,我们将加大政府改革,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把政府为主的社会管理行为转化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治行为。

本报评论部:从共建、共享到共治,这是一种执政理念上的创新。在这个“共治”过程中,政府扮演什么角色?

王荣:我举个例子吧。去年大运会期间,深圳在“共治”方面,尤其是扩大公众参与度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制度财富。比如,我们提倡“绿色出行”,不采取行政强制和政治动员,而采取自愿选择、自觉停驶,这样,不给人添堵也不给路添堵,把“要我做”变成了“我想做”、“我要做”;比如,在建设“志愿者之城”、培育社会组织、通过媒体组织关爱行动等公益活动方面,从政府角度,我们积极创造条件,让社会力量活跃在前台,既调动了社会的创造性,也让政府行为真正做到亲民惠民。

我们有个体会,凡能交给社会解决的,尽量给社会;需要市委市政府牵头的,或需要社会和政府共同协商的,那政府当仁不让。当然,社会共治也意味着社会主体需要更加充分地发育起来。目前最需要推动的是行业协会、企业工会、民间慈善、社会自治等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大发展,让工青妇组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群众组织,以具备条件实现中央提出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而在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政府仍具有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在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中国。因此,既要划清政府权力边界的有限性,更要发挥政府管理与服务的有效性,这也是“社会共治”的基础所在。

【背景链接】

深圳社会建设

“五种理念”

□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重要内容。

□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

□社会发展是城市发展重要支撑。

□社会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重要范畴。

□和谐社会共建共享。

深圳社会建设

“六大重点”

(一)着力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二)加强社区建设、发挥社区作用,夯实社会和谐的基层基础。

(三)深化体制改革、大胆探索实践,激发社会建设的活力和动力。

(四)强化社会管理、促进平安和谐,营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秩序。

(五)扩大公众参与、强化社会互动,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社会建设的生动局面。

(六)培育家园意识、提升城市文化,为加快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明环境。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吕绍刚张铁

加强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论文(1)

摘要 我国己进入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充满发展风险的时期。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社会结构的急剧分化,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日益的多元化,都会使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地反映出来。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大了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工作的难度。所以对当前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论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就我国地方政府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职能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若干对策和措施。 论文首先阐述了论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综合评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本领域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继而对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涵义与具体构成,然后对我国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的五大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论述了造成地方各级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弱化的基本原因,提出以更新管理观念,创新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地方公共财政体制,培育社会管理多元主体,改进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方式等途径来强化我国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关键词: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对策

ABSTRACT It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risky Period that China has stepped in during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ocial lifestyle changed rapidly social structure divided,and the view of social value diversified. With the great change of the social system, the social manage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become more difficult. This thesis is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the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s, which in order to meet the broad masses of citizens’increasing demands for public services under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Firstly, the thesis is on the subject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comprehensively review of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s, and then introduce the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n analysis the local governments’social management exsit in the following the meaning and specific composition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s of local government; Then analyze the causations of these problems. In the end of the thesis, proposing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local govern ments’social management. These countermeasures are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concept, innovating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local government, setting up local public finance system, nurturing the pluralistic main body of the society management and improv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Keywords: Local Government,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 Countermeasures

从经济学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从经济学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下面结合经济学理论谈谈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一、?????? 市场决定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萨缪尔森《经济学》中对市场定义:“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以及交易数量的机制”。市场经济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机制是市场有机体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推动市场运行的形式和手段,是由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行为决定的供给,由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行为所决定的需求,以及价格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整个经济体制顺利运行,并达到均衡的作用机制和调节功能。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即政府和市场,我国改革实践中对市场作用的认识有三次飞跃,计 划经济的政府配置、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 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亚当斯密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在调整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这种自发调节机制通过价格起作用。价格作为资源配置的引导所发挥着信号作用,即价格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较高的价格趋于抑制消费者购买,同时会刺激生产;而较低的价格则鼓励

消费,同时抑制生产,价格在市场机制中起平衡作用。当市场平衡了所有影响经济的力量时,市场就达到了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下面通过图示来说明: 在均衡价格水平上,市场不存在短缺和过剩,如上图所示,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点E处的价格)时,就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过剩局面,于是供给方迫于需求不足的压力,自动降低价格;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短缺局面,于是需求方迫于需求过度的竞争压力,只好接受供给方提价的要求,从而价格上升,最终达到均衡价格。 三、市场、政府都不是万能的 斯密所说价格达到资源最优配置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的:交易者是完全理性的、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信息是完全的、产权是明晰的。而现实生活中,以上条件并非完全具备,从而价格机制的作用要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即资源配置处于低效率或无效率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代表的市场势力、外部性、公共物品与不完全信息。凯恩斯在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经济危机和萧条的局面,提出政府必须参与经济,这就是看得见的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提高效率、增进公平以及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政府也有失灵,表现为政府不务正业---

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

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 1.系统简介 ·建立安全生产的信息网络和安全生产数据库,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政务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安全监管信息化。 ·实现省、市、区(县)三级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形成一个上下协同、信息共享、动态监管的安全管理网络,使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对各级政府管辖区内的(重大)危险源点及事故隐患、化学危险品从业单位、各行业安全生产情况、企业安全预防措施、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普查建档工作,以全面掌握管辖内的安全生产现状的基本情况,为政府科学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建立各级政府安全生产信息管理数据库。 ·建立各级政府重大危险源及事故隐患监控与防灾系统。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功能结构图 (各功能模块可根据用户需要,适当增减)

主要功能描述: ·专项监管实现对煤矿企业、非煤矿山企业、烟花爆竹企业(包括生产和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相关企业(生产单位、经营单位、使用单位等)进行专项监管; ·嵌入《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网络管理系统》,实现重大危险源普查、自动辨识、分级管理、事故模拟、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管理等; ·通过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实现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为应急救援指挥提供辅助决策; ·统计调度包括事故管理,实现对全省的事故及统计信息进行管理,具体功能包括:调度值班表管理、事故信息管理、重大事故档案管理、统计分析; ·行政执法记录管理各种行政执法数据,包括执法人员信息、执法文书信息、执法统计报表,以及对执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审批,并对行政许可信息统一管理,各种许可证建库管理; ·安全培训考核发证的全过程管理,培训、考核申请网上申报与审批,建立丰富的题库系统,实现在线模拟; ·基于GIS辅主决策功能,在GIS系统中显示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资源、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分

如何转变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如何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政府职能转变, 实施行政改革, 以期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增强服务品质。对于处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我国政府来说,面对加快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任务的新形势,适时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更是显得尤为紧迫和尤为重要。本人对如何转变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支配行动,心态决定状态,思想关乎成败,思路决定出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许多观念都要根据新的形势进行转变更新。如传统计划经济观念、封闭保守观念、“ 内外市场有别” 等思想观念及其惯性势力必须得到根本扭转。当然作为行使政府职能的具体的政府公务人员,应主动觉醒,自动转变,付诸行动。如果仍然按照旧的观念行事,就谈不上适应性的调整, 也就谈不上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转变。所以,政府各职能部门及政府公务人员观念的转变,是政府转变职能、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适应性调整的首要条件。 二、深化认识,找准定位。政府能否有效地实施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首先取决于是否清楚自己的角色内涵。政府角色的定位直接影响到政府作用的发挥。如果对角色认识不清, 定位不对, 必然导致行政行为低效或失效。对政府而言,不仅要有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影响的考虑,而且要有为适应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 1 - 济体制对自身角色与职能的重新审视和调整而付诸行动。政府职能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前提,必须与技术环境和经济环境相一致, 进行合理配置,明确角色,找准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而且只能充当“守夜人” 、“掌舵人” 、裁判员和服务员的角色。三、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一般而言,政府职能存在“ 错位” 、“ 缺位” 和“ 越位” 三种现象。目前来看,这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程度不同的问题。职能错位的要转换位置。错位主要表现在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分工不清,政府行使了本应由企业和市场自行承担的职能;职能缺位的要抓紧强化。缺位主要表现

政府与市场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 一、完全竞争市场中社会资源配置 市场机制最重要的就是价格机制,市场竞争最重要的就是价格竞争,价格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最灵敏的信号。 完全竞争市场即没有任何垄断的市场,企业集中度较小,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做出市场价格决定,价格完全由市场竞争决定,充分反映商品价值和效用,完全体现市场供需情况。 市场主体的假设为经济人,其一切行为都是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生产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市场需求(消费者、消费量)增加,价格上升,刺激投资、生产,资源聚集,扩大就业,生产(生产者、产品)增加,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或者需求变动小于供给变动,价格下降,投资减少,资源抽逃,生产萎缩,失业增加,经济萧条。资源聚集高利润产业。资源在不同产业间转移总是以逐利为目的,优胜劣汰总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二、政府行为干预的必要性(原因) 由于资源市场本身的特点,容易发生市场失灵现象,产生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不,包括; 2、不完全市场,主要指某个市场缺失导致其关联市场缺失,如铁路与钢铁厂的问题; 3、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 4、的供给缺失; 5、分配上的; 6、信息不完全 由于市场失灵,会带给社会很多负面影响,包括市场的垄断和缺失,公共产品无人供给,社会分配不均衡,市场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后果在政治上或道义上无法接受,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等,而这些情况不是能单纯靠市场机制所能够解决的,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来规划制定,干预。因此,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的最好功能,就是保持市场的充分、完全竞争,打击不正当竞争,保持经济政策的正确性和连续性,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三、政府行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引导性作用。 市场配置资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时不能很好解决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容易出现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区域性、系统性经济风险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过度不平衡。政府可以通过发挥引导性作用来间接影响资源配置,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均衡和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体而言,政府的引导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市场准入标准等,引导一定资源向某些产业、区域流动;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为主要手段,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平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 2.弥补性作用。

政府监督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这是《会计法》对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职权的明确规定。同时,《会计法》还赋予了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权和行政处罚权。法律赋予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权、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不仅是财政部门有效实施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而且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立足本职,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对会计的监督职能,这是每一个财政人都应当思索的问题。 一、转变会计监督工作的观念 第一,财政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财政收入,安排财政支出,实行宏观经济调控。但是,财政部门不能因为主要任务是抓财政收支而放松对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财政部门必须重视抓好会计这项基础工作,这也是维护财经纪律,搞好增收节支的重要措施。会计秩序混乱,财经法规得不到有效执行,必然会造成财政收入流失、支出失控,最终给财政工作带来不利影口自。因此,财政部门决不能轻视会计基础工作,而应当将会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放在重要位置。 第二,法律赋予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权、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对财政部门来讲不只是一种权力,而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和责任。如果财政部门无所作为,对会计工作疏于管理与监督,或者滥用职权,都是法律所不容许的,甚至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第三,加强会计的基础管理工作,从教条式的定期检查或突击性的监督检查转变到经常性的日常监督管理上来。 第四,树立服务观念,把加强会计监管与帮助企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结合起来,寓监管与服务之中。 二、明确会计监督工作的内容 根据《会计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以下四项: (一)监督各单位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具体包括: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当设置会计账簿的单位是否设置账簿;设置会计账簿的单位,其设置会计账簿的情况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各单位是否存在账外设账的违法行为等。 (二)监督各单位的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具体包括:各单位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是否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各单位填制的会计凭证、登记的会计账簿、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否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相符。是否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各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等。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现状分析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现状分析 侯保疆 【内容提要】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目前城市基层政府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究竟有哪些,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对此作一粗略探讨。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 城市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已取得阶段性绩效,如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各地经济实现平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镇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

问题得到改善等。城市基层政府通过积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在各领域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复杂多样,大体可归为两类:一类是政府系统内部管理问题;一类是政府系统外部管理问题。 (一)政府系统内部管理问题。 这是指城市基层政府自身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调研,这类问题主要有: 第一,机构设臵问题。社会管理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秩序维护、环境保护、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等。从现行政府机构设臵情况看,县级以上(包括县级)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的机构设臵基本上是实行上下对口设臵模式,如省有卫生厅,市县区有卫生局。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却没有,其机构实行的是综合设臵模式,一般设5至8个综合性办事机构,如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计生办公室、宣传教育办公室、维稳综治办公室等。于是,本该由卫生、广电、旅游等部门做的事都交由镇宣传教育办去做;本该由民政、社保等部门做的事都交由镇社会事务办去做。经粗略统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几个办公室的上级对口科室多达几十上百个,致使基层政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人们也发现,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也存在市场经济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很重要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调配者发挥作用,于是产生了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市场失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严格证明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这是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现实中的市场总是不完全的,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即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 市场失灵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及多种表现。这两个方面是指内在性失灵(指市场缺陷或缺乏给市场带来的局限和不稳定性,这往往表现在微观领域)和外在性失灵(指市场对外部的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和社会带来冲突,这主要表现在宏观和社会领域)。三个层次是指微观的不经济性、宏观的不稳定性和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市场的局限性,市场的非普遍性,市场的不稳定性,与社会的不协调性。 (二)市场失灵的成因 关于市场失灵的成因,众多学者的意见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综合而言,市场失灵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 1、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自身的成本或者受益上,却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坏处。现实生活中,外部效应存在非常广泛,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的效率就难以实现,市场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市场机制下,每一个体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会主动参与追求公共利益的行动,因此不利于增加正外部性、减少负外部性,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佳配置水平。为了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就需要政府采取税收、补贴及法律规制等各种手段,增加正外部性行为的受益和负外部性行为的成本,解决外在效应问题。 2、垄断。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是自由的、充分的竞争,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竞争是不完全的,存在垄断问题。它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牟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3、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应失灵。公共物品时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全部生产,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共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公共物品不能

以人为本: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 黄德良 摘要:管理总是以一定理念为指导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这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政府管理理念及其职能转换的必然。以人为本的政府社会管理理念的底蕴是十分丰富的,主要包含政府管理的待人原则,永恒主题,根本管理方式,精神支柱,高层境界,着力点等8个方面。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关键不是把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截然分开,片面、孤立地实施某一种管理,而是两种管理一体化,并以人本管理为主导,以人本管理带动制度管理。 管理总是以一定理念为指导的。什么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政府社会管理理念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本为核心和本质的科学发展观。以此为指导,党和国家领导人屡屡强调: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它明确告诉人们,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 一、人本理念的必然 梁启超先生早就归纳出:改革首先是器物层面的,其次是制度层面的,最后是观念层面的。因此,我们认为,观念层面的管理理念是重要的、第一位的。在我国,提出和实施政府社会管理是政府管理理念和职能的关键性转换。我国原有的政府管理是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和根本任务相适应的。它的显著特征是:过分突出了政府管理是直接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过分突出了政府管理主体与社会公众之间关系的不对等性;过分突出了政府管理是对社会进行管治。由此形成并用以指导政府管理的理念是有缺陷的,即缺乏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作用和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服务性作用;缺乏社会公众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参与以及社会公众的需要对政府管理行为的导向性作用;缺乏社会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主体及其行为的制约和监督;缺乏政府管理过程中公共责任机制的建设与发展。这样的政府管理理念是:以官为本、以政治为本、忽视尊重人权、缺少人性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政府管理理念及其职能必然发生转换,以相适应。新的理念应从过去政府管理更多地强调特殊集团的意志到更多强调社会公众的意志;从强调政府管理活动以政府主体的规则为导向到强调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依归;从强调政府管理是直接进行统治的工具性作用到强调政府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性作用;从强调对上级负责到对社会公众负责,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公共责任制。就是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存在与活动的合法性是建立在为人民创造福利,即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之上,它需要具备服务意识、公众至上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换言之,随着政府政治统治职能向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转换,其理念必然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福祉为依归,亦即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政府社会管理理念是在扬弃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的认识的升华,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要尊重每一个人, 要从管理过程中的以管理人员为主转向对全员负责,要使管理的直接目标和最终目标高度统一起来。显然,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的政府社会管理理念是对传统管理理念的重大突破,意味着管理者把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立场转变为“全面发展性投资”的立场,政府组织在以往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所进行的一切投资,希望得到的仅

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

精心整理 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 1.系统简介? ???·建立安全生产的信息网络和安全生产数据库,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政务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安全监管信息化。? ????·?实现省、市、区(县)三级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形成一个上下协同、信息共享、动态监管的安全管理网络,使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对各级政府管辖区内的(重大)危险源点及事故隐患、化学危险品从业单位、各行业安全生产情况、企业安全预防措施、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普查建档工作,以全面掌握管辖内的安全生产现状的基本情况,为政府科学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建立各级政府安全生产信息管理数据库。?? ???·2. 3.?????? ???·???·???·???·统计调度包括事故管理,实现对全省的事故及统计信息进行管理,具体功能包括:调度值班表管理、事故信息管理、重大事故档案管理、统计分析;? ???·行政执法记录管理各种行政执法数据,包括执法人员信息、执法文书信息、执法统计报表,以及对执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审批,并对行政许可信息统一管理,各种许可证建库管理;? ???·安全培训考核发证的全过程管理,培训、考核申请网上申报与审批,建立丰富的题库系统,实现在线模拟;?

???·基于GIS辅主决策功能,在GIS系统中显示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资源、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分布情况等,为政府安监部门的安全规划和应急救援指挥提供辅主决策支持。 4.系统特点? ???·系统为省、市、县各级政府安监部门搭建一个平台,实现安监政务的信息化、办公自动化;? ???·各行业全面监管,包括电力、贸易、机械、轻工、纺织等综合监管行业,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监管;? ???·基于GIS辅主决策功能,为政府安监部门提供辅主决策;? ???· ???· 5. ??? ???· ·内网首页

如何提高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能力

[论文关键词]政府社会管理能力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必须继续承担引领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的责任。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要求、特点、我国政府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 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主要包括政府承担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协调社会矛盾、保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职能。温家宝总理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等,加强社会事务管理。所谓政府社会管理能力,是指政府科学地整合和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和管理手段,履行自身职能,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本领和力量。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是公务员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目标是通过管理理论、规律和行为、技能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提高政府管理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必须继续承担引领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的责任。政府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活动是否有效,在一定意义上说,直接取决于政府能力的高低,政府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不论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加强政府能力建设,使政府能力与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相适应,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法回避的重要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 实施有效的政府社会管理,需要我们明确政府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能力要求,需要广泛借鉴国际社会政府社会管理经验,进行政府社会管理理论创新,提高政府公务员社会管理能力。 一、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要求和西方社会政府社会管理的特点与经验 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就业管理食品药品管理、人口管理、社会保障体系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公共交通管理。 有效的政府社会管理工作对政府机构及其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这些政府社会管理通用能力要求主要有: (一)社会决策设计能力,即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有效实施社会政策的能力。社会政策是解决或应付社会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工具,社会政策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府社会管理效能的高低。 (二)政府财政增长能力。社会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政府所有的功能都需要财政的支撑,政府的所有行为都会反映到财政上。政府意志的表达和行政的执行必须以相应的物质基础为前提。只有以政府财政强大的增长能力作为后盾,才能从容构筑经济安全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危机快速反应体系。 (三)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社会资源整合的目的是通过使各种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及社会力量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和谐共处,形成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合力,以实现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目标。社会资源整合是政府的当然之责,是凝心聚力的过程,是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实现管理最优和效益最大的过程。 (四)社会局面掌控能力。主要包括社会利益平衡能力、社会秩序控制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社会利益平衡能力指政府有效协调和表达不同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在不同社会集团间公平合理调配社会财富、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能力。社会秩序控制能力指政府有效解决社会

强化政府责任 创新社会管理

强化政府责任创新社会管理 毕节3名男童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炭中毒死亡,令人痛心、催人反省。而这只是我国社会事务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这些问题的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政府形象,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如何强化政府责任,创新社会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现实拷问。 首先,加快社会管理法制化进程。留守儿童中毒死亡、临时夫妻现象漫延、微信成为危信等现象,暴露了当今某些领域政策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导致社会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问题,加快社会管理法制化进程迫在眉睫。应尽快制定出台留守儿童看护、留守老人照顾、网络传媒管理等社会管理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避免社会管理出现法律盲区死角;建立健全具体落实中的相关配套制度规定,确保社会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应加大监督监管和惩处力度,维护法制的严肃性,使社会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 其次,加强社会组织管理,运用社会力量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自闭症儿童康复困境、大学生缺乏心理干预致死等问题说明,社会管理事务繁杂、对象广泛,仅靠政府大包大揽,势必独木难支、顾此失彼,而众多社会组织有其专业优势、技术优势,如何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至关重要。应迅速启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采取减免相关人员税收、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等措施,引导支持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同时,应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使其为组织规范、运行有序、影响良好的社会组织,加强对义工、志愿者的教育培训,强化其从事社会管理的职业道德、提升专业技能,让更多的社会组织、更多的公众自觉参与到社会事务和管理工作之中。 再次,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社会转型与政府社会管理建设 试卷92分答案

1、本讲提到,社会转型期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没有。 正确 错误 2、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群体性事件一直呈一种上升的趋势,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冲突有进一步激化的倾向。 正确 错误 3、由于中国社会性质的特殊性,社会转型的国际经验不能完全的解释中国社会转型的情况。 正确 错误 4、中国是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第一大的国家,富豪人数仅次于美国。 正确 错误 5、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民族资本经济受到长期抑制,商品经济没有得到良性的发展。 正确 错误 6、政府是最权威的公共机构,而学校和医院之所以不具备权威性,是因为没有制定规则的权力。 正确 错误 7、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对社会管理、政府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正确 错误 8、本讲提到,户籍制度的改革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正确 错误 9、本讲提到,人本需求理论的基本理论需求的是人的自我实现。 正确

错误 10、中国从市场转向计划经济的时间比较短,在中国计划经济缺乏正常的自然历史积累过程。 正确 错误 11、在计划体制下城乡收入的差距较大,改革开放30年之后,城乡差距近一步扩大。 正确 错误 12、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区别是既要实现工业社会的工业化任务又要迎接信息社会的到来。 正确 错误 13、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家庭初步现代化以后,社会犯罪会出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官员的腐败行为也更明显。 正确 错误 14、本讲提到,中国是农村和城市的二元社会,在计划体制上通过严格的户籍制,把人固定在农村和城市两个板块上。 正确 错误 15、由于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二元机构的存在导致中国现在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正确 错误 16、中国早在戊戌变法以后,就开始了缓慢的社会转型。其实社会转型不是中国独有的,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痛苦的社会转型期。 正确 错误 17、政府通过社会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来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维持社会正常的秩序。 正确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结合理论演变及我国现实情况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经济学院 2011级 工商管理一班 摘要: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均衡点,已成为当代中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政府与市场关系演进过程的剖析来分析政府与市场各自的特性,并在分析了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走向进行展望。关键词:政府与市场;新“公共管理”理论;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备受关注。各国实践表明,调整市

场与政府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均衡点,已成为当代中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探讨市场经济进程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进,剖析政府与市场各自的特性以及两者关系演进的基本规律,这对我国培育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明确政府功能定位,建设民主、有效、服务的政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过程 在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基础性体制确立以后,西方学者在政府与市场领域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按照理论取向的不同,可以把他们的观点大致划分为三类:一是主张尽可能少的政府干预;二是主张全面广泛的政府干预;三是主张有选择的政府干预。从经济学说史与政府实践的历史来看,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大致经历了自由市场——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失灵——互补整合的演变过程。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自由主义时期 自由主义时期在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就是强调自由经济,发挥市场经济自身的功能,要求政府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干预社会。翻开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可见人们对市场机制的崇拜可以追溯到近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他认为,人们听命于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其结果是无意中使社会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人类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亚当.斯密的“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成为政府发展的基本观念。政府在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干涉极为有限,仅限于制定维护市场秩序的法规,提供最低限度的政府扶助,履行防御外敌和保卫公共安全等职责直到20世纪初, 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一直处于主流地位, 政府一直充当着“守夜人”的角色。然而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打破了市场力量的神话,市场的种种缺陷都暴露出来,市场失灵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2. 国家主义时期 “市场失灵”之后,人们希望政府能够弥补市场缺陷,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开始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在政府与市场两者之间政府取代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国家政府在经济领域对市场的广泛干预以及为缓解市场矛盾而逐渐推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使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公共部门的数量和公共支出迅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8月考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8月考试 一、单选题 1. 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指 【】 A. 经济建设 B. 人民作家作主 C. 党的领导 D. 依法治国 2. 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自觉构建阶段是指 【】 A.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78年 B.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02年 C. 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 D. 2007年党的十七大后 3.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管理经历的基本阶段为 【】 A. 二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4. 下列不属于社会结构中垂直方向的等级参数的是 【】 A. 收入 B. 财富 C. 职业 D. 权力 5. 我国社会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 A. 坚持党的领导 B. 高度重视经济建设 C. 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D. 注重完善相关制度 6. 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关键要 【】 A. 发动群众 B. 关注民生

D. 借助道德力量 7. 在社会结构的诸多构成要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的是 【】 A. 阶层结构 B. 城乡结构 C. 收入分配结构 D. 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 8.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关键要 【】 A. 发动群众 B. 关注民生 C. 加强制度建设 D. 借助道德力量 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是 【】 A. 舆论引导 B. 科技支撑 C. 道德力量 D. 统筹兼顾 10. 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持久性的基础作用的是 【】 A. 政策 B. 道德 C. 科技 D. 法制 二、多选题 1. 社会结构中水平方向的类别参数主要包括 【】 A. 性别 B. 宗教 C. 种族 D. 职业 E. 教育 2. 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 A. 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 B. 促成公平公正的社会利益关系 C. 化解社会矛盾冲突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综述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综 述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综述[摘要]市场的作用是巨大和不可抗拒的,然而市场失灵也是客观存在的,为使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要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调节和干预。能担当起干预市场失灵职责的,只有政府。 [关键字]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和谐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人们也发现,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也存在市场经济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很重要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调配者发挥作用,于是产生了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市场失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严格证明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这是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现实中的市场总是不完全的,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即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1]市场失灵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及多种表现[2]。这两个方面是指内在性失灵(指市场缺陷或缺乏给市场带来的局限和不稳定性,这往往表现在微观领域)和外在性失灵(指市场对外部的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和社会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随着物质经济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内建筑行业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国内建筑质量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上不乏由于建筑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事故。对此,迫切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从而提高建设工程质量。 标签: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监督力度 建设工程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建筑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人民的经济财产以及人身安全,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而言,建筑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1、建筑工程建筑质量相关概念 在研究如何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之前,首先应该了解建筑质量监管相关概念以及国内外当前建筑质量政府管理的现状和优缺点。在下文笔者将简单阐述建筑质量相关概念。 1.1建设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作为建筑企业的产品,具有一般商品特点,受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文件和管理办法监管,建筑工程的各项指标包括地基基础工程、建筑主体结构、建筑幕墙以及钢筋结构等方面均受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机构检测和管理。建筑工程作为一般商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需要兼具感官、实用性以及安全性等普通商品的属性,同时还因为建筑产品本身具有的不可逆消费性需要通过建筑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责和保障措施形成的质量体系进行质量保障和后期维修的工作。 1.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简言之就是通过相关建筑工程质检和监督组织对于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技术、人员管理、工作流程、法律基础等方面以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并且协助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建筑质监督管理体制,从而保障社会人民的经济财产安全。 1.3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体系 所谓体系就是使被监督方按照一定规则和管理方法运行的统一系统。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简言之就是政府将建筑施工责任人员管理、施工工作流程制定、施工单位机构配置、建筑施工技术措施等一系列监督管理环节综合起来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

中央提出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中央提出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图) 时间:2006年10月18日16:10 2006年10月10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就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这是中国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基本解决13亿国民的温饱问题之后,为增进全民福祉,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中新社发吴芒子摄 中新网10月18日电 18日全文播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决定》中写到,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决定》中还指出,各级政府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推进政事分开,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决定》还特别提出,各级政府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决定》于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