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消费及其类型》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高中政治《消费及其类型》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高中政治《消费及其类型》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高中政治《消费及其类型》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课时1消费及其类型

问题导学

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总接待人次达4.15亿,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有序。旅游过年已成新民俗,家庭游、敬老游、亲子游、文化休闲游成为节日期间主流的旅游休闲方式。请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2:消费类型有哪些?

知识梳理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

(1)当前可支配收入。收入是消费的□01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02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03消费总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04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05消费增幅也下降。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06经济的稳定增长,

增加□07居民收入。

(2)未来收入预期。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08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09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10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3)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11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社会总体消费水平□12提高。

可支配收入指税后收入,即扣除“四险”与住房公积金及缴纳个人所得税后余下的收入。

2.恩格尔系数

(1)含义:□01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2)意义:从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大致推知□02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

3.消费类型

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把消费划分为不同类型

(1)当今,受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01贷款消费和□02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2)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03发展资料消费和□04享受资料消费。

①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

②发展资料消费不等于精神文化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可以表现为物质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和劳务消费等。

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注重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消费。

[思维辨析]

判一判: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家庭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2)居民的收入差距和物价水平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大,家庭消费水平越高。()

(4)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资料消费所取代。()

(5)租赁消费一般适用大宗商品或服务,一次性付款超出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答案(1)×收入增加不会必然带来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也会受家庭成员数量、物价、消费观念等因素影响。

(2)√

(3)×一般家庭食物支出变化不大,恩格尔系数越高意味着收入水平越低,消费水平也越低。

(4)×生存资料消费是生存必需,永远不会被取代,但随着经济发展其在消费中所占比重会逐渐降低。

(5)×大宗商品无力购买或使用次数有限,可以租赁消费;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支付能力的大宗商品可以贷款消费。

探究活动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情景一:张先生和李女士2016年结婚。他们的共同爱好是旅游。当时两人的月收入一共是12000元,每逢假期,两人就结伴出游,游遍国内的山山水水。

情景二:2019年,张先生接连升职,使得两人的月收入突破了50000元。为争抢客源,部分旅行社报价降低,于是,二人开始计划出国游,从东南亚到澳洲再到欧洲、中东,感受不同的异国风情。

问题探究:

(1)他们二人的旅游计划为什么能够从国内转移至国外?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可支配收入增加是直接原因。主要因素有: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则消费增长也快。月收入50000以上促使他们有了出国游的消费欲望。

②居民的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水平越高。

③物价水平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旅行社报价降低,出国游增加。

(2)请你就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提示: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③加快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④政府要稳定物价,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全面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有调查表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村居民消费增加5.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出现该变化是因为社会保障() A.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是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

C.改变了人们的收支预期

D.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

(1)社会保障影响人们的收入预期吗?

(2)________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3)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4)社会保障能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提示:(1)是的。(2)收入(3)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4)不能。

[答案] C

探究活动二:消费类型

情景: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突破1万美元,靠近高收入国家门槛。随着国民富裕程度的提高,“衣食住行”等必需品的消费在总的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也会越来越低,文化影视、旅游地产、医疗健康、汽车消费等领域的消费不断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将日益多样化、多元化,消费层次日益提高。

问题探究:

(1)上述生活消费,从消费目的看分别属于什么消费类型?

提示:“衣食住行”等必需品的消费属于生存资料消费;文化影视、旅游地产、医疗健康、汽车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属于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2)消费层次日益提高,从消费类型看会有什么变化?

提示: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生存资料消费比重下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将逐渐增加。

1.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把消费划分为不同类型

特别提醒

生存资料消费≠衣食住行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否属于生存资料消费应该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同样是衣食住行消费,既可以是满足温饱的较低层次的生存资料消费,也可以是高档服装、山珍海味、豪华别墅、高级轿车等较高层次的享受资料消费。

2.区分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3.正确理解贷款消费

(1)含义:指消费者向银行或其他金融、非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医疗、旅游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消费形式。

(2)特点:①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消费者与贷款的机构形成借贷关系。②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宗商品或服务。

(3)作用:①从消费者个人角度看,贷款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②从社会经济角度看,贷款消费可以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

(4)要求:①要转变传统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贷款消费。②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把贷款数额控制在自己偿还能力之内。③认真办好各种手续,以便发生纠纷时,有解决问题的依据。④要讲信用,按时还本付息。

(5)贷款消费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原因是能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而不是因其能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

2.李先生2018年春节后升职为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年薪25万元人民币,妻子也有稳定收入。2018年6月,他们搬出租住的房子,搬进了贷款购买的新房;2019年春节,李先生一家打算自驾到海南观光。下列对李先生一家的消费,认识正确的是()

A.从消费观念来看,“租房”属于理性消费,“贷款购房”属于超前消费B.从交易方式来看,“租房”属于租赁消费,“贷款购房”属于贷款消费C.从交易方式来看,“租房”属于生存资料消费,“贷款购房”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D.从消费目的来看,“租房”属于租赁消费,“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

(1)按照交易方式划分,消费分为租赁消费和________。

(2)按照消费目的划分,消费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________。

(3)贷款消费一定就是超前消费吗?

提示:(1)贷款消费(2)享受资料消费(3)不一定。

[答案] B

方法指导

贷款消费不等于超前消费

(1)判断一种消费是否超前,关键看是否超出了家庭收入水平这个动态因素。

(2)贷款消费以自身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为基础,是提前预支未来收入的一种消费方式,贷款消费的实施有利于扩大内需。

(3)贷款消费主要针对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的人群,而对收入不稳定、对未来收入不看好的人群则是不可取的。

2018年全国各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布

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日前陆续公布2018年全国各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9省份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国水平,上海以64183元居首。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指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居民增收,增强消费能力。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也设置2019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帮助百姓分享国家改革发展果实。

思考增强消费能力,为什么必须要千方百计促进居民增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解读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答案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关注居民收入,既要增加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又要增强居民未来收入预期,同时还要缩小收入差距以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知识点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看漫画《问候的变化》(作者毛铭三)。漫画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消费者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③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④消费形成的新需求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过去见面问“吃了吗?”,现在见面问“瘦了吗?”,说明过去生活水平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需求不一样了,过去关注生存,现在关注健康,对健身的需求在提高,所以③符合题意;前后问候语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量入为出和生产的升级问题,排除②④。答案选C。

2.清代诗人张璨,人到中年,家道中落,抚今追昔,写有一首《无题》:“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体现

的经济学道理是()

A.预期收入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B.居民消费水平要受社会经济发展制约

C.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D.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答案 C

解析张璨因家道中落而家庭收入减少,这导致他的消费由“书画琴棋诗酒花”变更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C正确;

A、B材料没有体现;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不是材料所强调的,D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3.相关经济界人士提出,中国要促进消费升级,需要完善社会保障。这一观点是基于()

①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水平②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③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改变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能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中国要促进消费升级,需要完善社会保障,这一观点是基于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增强居民消费信心,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不是题干的原因,排除;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能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4.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一般表示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以下是某居民家庭2018年3月和2019年3月的简要收支情况同比(单位:万元),据此分析该家庭()

A.恩格尔系数不变,生活水平稳定

B.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水平降低

C.恩格尔系数上升,消费水平降低

D.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水平提高

答案 D

解析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消费总支出不包括购买理财、存款等投资方面的支出,故该家庭2018年3月的恩格尔系数为0.3÷(0.3+0.5)=0.375,2019年3月的恩格尔系数为0.4÷(0.4+0.8)≈0.333,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水平提高,故选D。

知识点二消费类型

5.城市共享单车出现,使“扫码骑行”的出行方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从消费类型上看,“扫码骑行”属于()

A.贷款消费B.租赁消费

C.生存资料消费D.享受资料消费

答案 B

解析“扫码骑行”属于租赁消费,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消费者获得该商品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B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小王在2019年“五一”举办婚礼。他在春节期间贷款买了一套108平方米的住房,举办婚礼时为妻子租了一套婚纱,然后与妻子到著名景点旅游花费2万元。小王的这些消费方式分别属于()

A.贷款消费、租赁消费、生存资料消费

B.享受资料消费、租赁消费、贷款消费

C.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D.贷款消费、租赁消费、发展资料消费

答案 C

解析贷款买了一套108平方米的住房属于贷款消费,举办婚礼时为妻子租了一套婚纱属于租赁消费,然后与妻子到著名景点旅游花费2万元属于享受资料消费,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 A.保持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B.多发纸币,提高人们的购买力

C.繁荣市场,增加商品的供应量

D.改变消费观念,提倡信贷消费

答案 A

解析纸币增多,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B说法错误,不选;C、D尽管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不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不符合题意,不选。

2.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参与度假休闲游的人数将至少增加一倍,消费总值有望翻两番。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享受资料是我国家庭消费的基础②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旅游消费水平③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④消费观念的转变决定旅游消费增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①错误,生存资料消费是我国家庭消费的基础,不是享受资料;②正确,经济发展水平是消费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度假休闲旅游人数的增多,表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③正确;④错误,消费观念影响但不决定消费水平。答案选C。

3.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公民出镜旅游人数1497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4.7%;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出入镜旅游总人数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享受资料消费已成为居民最基本的消费②得益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③取决于近年来我国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④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增加得益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反映了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②④符合题意;无论任何时候,生存资料消费都是居民最基本的消费,①说法错误;消费观念的转变能够影响消费行为,但不能起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4.经济生活中有许多相关的正反比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右图曲线表示内容相一致的关系是()

①家庭消费水平与家庭收入水平②恩格尔系数同居民的消费水平③人民币汇率同外汇汇率④消费水平与就业率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图中曲线是成反比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一般而言,家庭收入水平越高,消费水平就越高,成正比关系,①不符合题意;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居民的消费水平越低,成反比关系,②符合题意;人民币汇率越高,说明外汇汇率越低,成反比关系,③符合题意;一般说来,就业率越高,消费水平随之升高,成正比关系,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5.为加快解决民生问题,M省近年来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下列对这些举措实施后可能产生影响的推导,正确的是()

A.增加居民收入→经济发展加快→消费需求增加→生产规模扩大

B.增加居民收入→消费需求增加→引发通货膨胀→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C.增加居民收入→抑制通货膨胀→提高纸币购买力→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

D.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答案 D

解析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

平,都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从而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D正确;收入增加不会直接促进经济发展,A排除;需求增加不是引发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B排除;增加居民收入不能抑制通货膨胀,C排除。

6.“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总交易额屡创新高,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网购盛事。消费者网上购物()

①丰富了商品交换的形式②从交易方式来看属于以货易货交换③容易受广告等因素的影响④促进了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按交易方式的不同,消费可分为贷款消费、租赁消费,②错误;租赁消费促进了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④不符合题意;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7.过去的农村,房屋墙体上的广告多为农资广告和计生标语。现在取而代之的是通信、建材、家具、家电、黄金珠宝、保险、楼盘和汽车,几乎到了有墙就有广告的程度。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

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②以享受资料消费为主③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④购买力有所增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可知,我国农村消费产品的种类增多且层次不断提高,这说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①正确。②错误,材料只说明了农村居民有享受资料消费,并不能由此得出我国农村居民以享受资料消费为主。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由广告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居民以前多以生存资料消费为主,现在享受资料消费有所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④正确。答案选B。

8.在一份网上问卷调查中,34%的人表示房价已经超出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与其背着高高的房贷过日子,他们更愿意选择先租后买,30%的网友认为住进了公租房就不着急买房了。那么,对于租房和贷款购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租房只获得房屋一定期限内的所有权

B.租房是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的行为

C.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不应贷款购房

D.只要不超出偿还能力,可以贷款购房

答案 D

解析租房只获得房屋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不是所有权,A错误;租房并不是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B不选;生产是消费的基础,“不应贷款购房”的观点也不科学,C不选;只要不超出偿还能力,可以贷款购房,D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租赁消费方式正进入我国一些城市居民家庭。据调查,目前已开展的租赁业务主要有:图书、音像制品;婚纱、摄像机等婚庆用品;学步车、婴儿床等儿童用品;电脑、传真、小轿车等高档消费品。租车业的出现,更使追求时尚的人们有了潇洒走一回的机会。据此回答9~10题。

9.租赁消费的兴起说明()

A.人们消费水平下降而无力购买所租赁的消费品

B.租赁消费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D.租赁消费可以充分满足人们对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

答案 C

解析租赁消费的兴起表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所以A说法错误,不选;租赁消费是一种消费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水平,但不是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所以B说法错误,不选;租赁消费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是非常高,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所以D错误,不选;C正确且符合题意。

10.租赁消费的特点()

A.经过一段时间,承租者享有该商品的所有权

B.不变更商品的所有权,而获得该商品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

C.不变更商品的使用权,而获得该商品一定时期内的所有权

D.短期租赁不变更使用权,长期租赁变更使用权

答案 B

解析依据教材可知,租赁消费不变更所有权,而获得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

B正确。

11.随着“十一”、春节两个长假的实行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假日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假日经济的兴起,表明()

①我国人民的生存资料消费已经得到完全满足②人们的生活消费开始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迈进③人们的生活消费正由生存资料消费向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发展④我国人民已经进入了享受资料消费的阶段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假日经济的兴起,表明人们的生活消费开始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迈进,人们的生活消费正由生存资料消费向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发展,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与我国现实不符,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2.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加,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人这样概括:“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私人轿车、跌下来的食品支出比例、高起来的文化程度、热起来的假日旅游、快起来的通信方式。”这说明()

①我国居民消费中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②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已占我国居民消费总量的绝对比重③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促进了我国家庭消费层次的提高④我国的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高起来的文化程度、热起来的假日旅游”说明我国居民消费中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①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已占我国居民消费总量的绝对比重,②不选;“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加,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材料表明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促进了我国家庭消费层次的提高,③正确;我国的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幅度很大,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一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养老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完善。6年来,近8000万人脱离贫困,1300多万家庭获得了保障性住房,民众的获得感

和幸福感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67.2%,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坚强后盾。但同时居民消费也呈现新趋势,即以往关注低价,现在则更关注品质和品牌。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

答案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经济发展促使人均收入长期稳定增长,为居民消费提供了坚实基础。②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当前消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消除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社会差距大小密切相关。精准扶贫取得巨大成功,社会整体收入差距缩小,提升了整体消费水平。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当前消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社会差距大小密切相关等方面来分析说明。

14.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张先生一家三口人。张先生是民营企业家,收入水平很高,妻子是大型企业的高级主管,女儿是一家大公司的技术顾问,收入也很高。他们在一著名小区贷款购买复式住房两套。在节假日,一家三口常租一家旅游公司的豪华旅游车,在导游的引导下观光旅游,家中一切杂务,由保姆处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先生一家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类型。

答案(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受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张先生一家收入水平较高,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水平较高。

(2)张先生一家雇旅游车在导游的引导下观光旅游,属于租赁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通过贷款购买复式住房两套,属于贷款消费。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材料可以明显看出,张先生一家的收入水平较高,因而消费水平也较高,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关于张先生一家的消费类型,应注意全面提取材料中的有关信息,结合消费类型的有关知识加以分析。

第一课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 导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课第一框国家是什么导学案 【课标内容】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国体是形式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学习任务】 1了解国家的性质及国家类型 2.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说明说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民主和专政的关系、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难点:国家的含义、民主的阶级性、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的区别 【知识梳理】 一、国家与国家性质 1.国家的本质 (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是一种是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的产物与表现 (2)国家的性质: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 2.国家的历史类型

二、国体与政体 1含义: (1)国体,即,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政体,即国家政权的,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2.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2.)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国体。(反作用) 3.影响政体的因素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上的不断变化。 (2)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社会习惯、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4.现代国家政体的主要形式 (1)代议制的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的制度。 (2)决定因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 地所有国家事务。 (3)意义:代议制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 二、民主与专政 1.国家职能 国家的根本职能是职能(即专政),国家同时还有职能。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辨证统一的) (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是服务于的。专政是指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②适用范围不同:民主只适用于,专政只适用于。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一政治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对于大家进行高一政治必修一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一、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注意: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3、货币的职能(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精选范文)

高中政治导学案例——《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高中政治导学案例---李月奎 (一)导入(2分钟) 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内容,本课内容由三目构成,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对三项政治制度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程度,本课时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学好本课时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并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 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的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政治生活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 (二)自学与讨论结合(15分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议(6分钟)

辽宁省示范校北票市尹湛纳希高级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导学案:10.2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版(最新

温馨提示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而不是起决定作用。议题:发挥创新作用,跨入“高铁时代” 学习目标: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导学案 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2.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实现的。 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请思考: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文化创作生产是在精神领域搞创造, 1.识记创新在民族和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2.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学习重点: 识记创新在民族和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学习难点: 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预习任务: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实现的。 试判断:创新就是科技创新。( ) 提示错误。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 2.具体表现 (1)更新了人们的,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 (2)提高了的素质。 (3)开辟了更广阔的。 (4)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1.地位 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作用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创新、创新、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人的实践方式决定人类的变化。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也最需要创新精神。这体现了创新具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课堂活动】 探究点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规划按“八横八纵”铺网构架,打造东西南北互通的高速铁路网,完工 后的每条八横八纵高铁网将覆盖广袤的国土面积。预计到 2020 年,中国 200 千米及以上时速 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 2.5 万千米,届时真正的高铁时代将来临。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一场商业格局的变革也随之而来,各地以全新的面貌灵活机动地应对高速发展的“高铁时代”。 (1)请运用创新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如何应对高速发展的“高铁时代”。 (2)你知道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规划的“八横八纵”吗? 答案(1)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抓住高铁发展带来的机遇,增强创新意识, 推陈出新,引进高新人才,运用新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依据“高铁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调整与此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部分和环节。③创新推动人类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发展。在实践中变革思维方式,运用高铁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 (2)①八横是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 广昆通道。 ②八纵是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 1.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1)科学的批判思维和批判精神不接受任何未经实践检验的理论,也不承认有绝对完成了的科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3.1 《伟大的改革开放》导学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学案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题:伟大的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 1.改革开放的进程。 2.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改革开放的意义。 【学科素养】: 1.政治认同:改革开放是党的重大决策。 2.科学精神:改革开放的意义。 3.公共参与: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改革开放40 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检、导】 (一)新知探学(课前预习:结合课本P31-P35,独立完成相关的填空或问题)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一)序幕开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课本P31) 1、时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1】的重大决策。 3、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2】,开启了【3】和【4】新时期。 (二)突破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5】率先取得突破,【6】得以推进,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9】进行部署。 3、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10】,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4、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11】进行了部署。 (五)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1、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全面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12】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13】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想一想】: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提示: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意义:(课本P34) (1)改变了面貌: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迎来了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14】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15】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16】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课本P34 探究与分享) (1)表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等。 主义的【17】,是决定当代【18】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19】的关键一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20】,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之反思 “学案导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推行了一年多的时间,老师们的教学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我个人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粗略谈谈导学案导学。 一、“导学案”使用的优势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案导学”比以往的教案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从指导思想出发“导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和助的功能,为教师实施提供了依据。从学习的目标上实现了知能的统一。从内容上看给学生明确了结构,理清了思路。从方法上看指导学生如何学,老师教学避免随意性。不仅如此,“学案导学”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自学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根据预习案、导学案和巩固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统一的目的。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学案导学”在政治课堂上的新颖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导学案的设计思路及环节

我校的“学案导学”的模式体现导学案这个载体上,而我们政治备课组根据政治课的特点设计出了适合我们自己的导学案思路,备组内成员先利用导学案的设计模式自行设计每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几个教学环节,这些环节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预习案(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导学案(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巩固案(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讨论,需要修改和补充的一起完成,确定学案的定稿。具体的环节有: 1、学习要求环节。学习要求的确定要让学生能一目了然,让学生在预习和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注意并落实。 2、前知回顾环节。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简单重温前面课学习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和这节学的内容有联系,引起学生的思考。 3、新知预习环节。此环节非常重要,“学案导学”模式侧重把以前的复习环节提到预习这一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预习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探究的能力等,为课堂提高的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预习可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式、问题式等。实际上一个预习案往往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4、新课导学环节。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逻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发布:佚名时间:2009-9-21 9:01:00来源:京翰教育中心录入:malajia人 气:600 【文字:】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 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 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2.新课标对本课的具体要求:要了解几种消费心理,辨析消费观念 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特别提出:要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 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要重视主张“量入为出,理性 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3.分析新课标: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 作学习,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人性养育。新 课标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充 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既要针对学生与教材特点,设计丰富的有时代感的学生活动,又要不流于形式,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人性养育。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多样的消费观及正确的消费原则。(2)能力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3)情感态度目标: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其中第三个目标是主导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三维目标相结合,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导,使课堂既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2.地位: (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 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重点、落脚点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

第四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核心素养 1.识记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属性。 2.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3.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科学精神:正确理解真理,正确对待错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过去的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难见成效,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明确房子的定位,混淆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与消费属性。中外研究和实践表明,房子尽管既有消费属性,也有投资属性,但主要功能是用于居住,不是用于投资。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背离了这个常识,产生了各种问题、矛盾和风险,由此形成的房地产泡沫化、经济泡沫化将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人们对房子的属性和功能认识上的变化。 【易错易混点】 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2.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4.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5.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6.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意味着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检测提升】 1.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大多数同学认为网络民主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信真理不会在网络热议中走失。因为( ) 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唯一的 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学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目标: 1、说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目标; 2、记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能够针对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学习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学习过程: 一、新知预习(课前) (一)自主探究(自主探究课本82-84页相关内容,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自主探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结合在—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3.把坚持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条宝贵经验。 自主探究2——加强宏观调控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加强宏观调控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弥补的不足,从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决定的,及

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和。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增加就业,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和,通过对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政策和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 (2)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和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4)总之,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手段和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温馨提示】 1、比较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1)联系:市场调节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宏观调控被称为“看得见的手”,两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它们相互补充。市场调节是基础性的、第一位的手段,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就我国而言,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缺一不可。 (2)区别: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称为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统一体。 3、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观念货币):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体现价值。 (2)流通手段(现实货币):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货币—商品—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的发行:纸币的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 5、通货膨胀: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6、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2、信用卡功能: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的波动及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存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2)价值决定价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2、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3、价值规律的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值规律的作用: 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原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结果: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企业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高中政治必修四学案(最全)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导向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产生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作用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的任务 哲学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4、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智慧或智慧之学即追求智慧之学。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二者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二者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本质);个性、特殊性 哲学: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抽象的、共性、普遍性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造就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德国康德;英国休谟)。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它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评价: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评价: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静止、片面、孤立)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评价: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指挥,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2、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决定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物在理先”、黑格尔。) 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货币的产生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①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②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①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①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

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②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①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②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 导学案

政治必修四学案1 1.1追求智慧的学问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哲学的起源 1.哲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的关系。2.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是“”。 3.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_____________。 4.哲学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___________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5.一句话,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____________。 6.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________、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知识点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人们对_________的总的看法和,就是世界观。 2.哲学就是关于__________的学问。 3.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____________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4.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问题。 5.哲学是世界观,也是。 6.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 7.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

_______。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知识点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的概括和总结 2.人类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体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知识;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知识;还有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知识。 3.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的规律。 4.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和方法论的指导。 【必背要点】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则把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联系: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 ③两者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联系: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统一的。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二者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区别: ①研究对象不同。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以某一具体领域为研究对象。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中政治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81国家财政

导学案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国家财政 授课时间第十一周星期五第二节第 1次课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实习(践)课□其它□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 、识记财政的作用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ca1895564.html,] 1、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 2 、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3、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 1、财政收入 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3、财政的巨大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财政政策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读书指导法□ 案例法□其他□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多媒体□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 一、呈现目标( 5 分钟) 1 、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 、识记财政的作用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来源:学.科.网Z.X.X.K] 二、达成目标(35分钟)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及实质 (1)财政是国家的 (2)实质:财政是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其实质是。 2、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来源:学科网] 【点拨】正确认识财政:从财政的内容看,它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从财政的实现途径看,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来实现的;从财政的实质看,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 3、财政的作用[来源:学科网ZXXK] (1)国家财政是 (2)国家财政具有 (3)国家财政具有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1)含义:,就是财政收入。 (2)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来源:学§科§网Z§X§X§K]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和 2、财政支出 (1)含义:就是财政支出[来源:学科网ZXXK] (2)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①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不外有三种情况: 、、 ②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财政盈余是指 财政赤字是指 ③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册) 课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时 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理解货币的其基本职能依据:高考常考点,从实际上来说, 重点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货币, 不了解的货币的职能,就不能真正懂 得货币,就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 需要 教学货币的本质和纸币的含义依据:货币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 难点问题,并且纸币代替金银成为价值符号这 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 1. 知识目标:理由:学习本框, 牢记:学生能透过现象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看本质,从而为其 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更好地参与经济 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纸币的发行规律;生活,正确认识经学习 2. 能力目标:济现象;同时也能目标初步培养透过现象看商品货币本质的能力,提高正确判为其学习后续知断、识别有关商品与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识乃至整本教材 打下良好基础。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时间环节 课前抽查背诵 1.检查抽背诵 1. 认真背知识点强化记忆 3 分钟三分商品的含义及其查情况 2. 接受抽查检验考纲规定 钟基本属性,货币的 2. 评价总结抽的知识点本质;查结果 货币的基本职能; 纸币的含义及其 优点,纸币的发行

规律; 承接 1.核对自主学习 1. 巡视检查学 1. 学生自己展示验收学生 5 分钟结果中练习册的知识生完成情况,进预习习题完成情自主学习 环节点和例题答案行及时评价。况。的结果并 2.小组同学或同 2. 补充相应知 2. 其余学生互相加强记忆 桌检查识记情况识。补充并学生对所 3. 解决学生的展示习题进行评 问题,并达成共价。 识。 3. 提出质疑,相 互解答。 做议 1. 理解商品的含 1. 展示课件的 1. 学生根据课件 1. 通过丰20 分讲评义及其基本属性材料、事例和问上的问题,完成富多媒钟 环节 2. 了解货币产生题,让学生进行对材料的分析、体、材料的历史必然性思考总结和整理等展示, 3. 并从中理解货 2. 通过材料和 2. 牢记给学生直 币的本质事例进行知识商品的含义及其观的感 4. 理解货币的基点讲解基本属性,货币受,增强 本职能,并知道货 3. 指出书本中的本质;学生思考 币的其它职能;要求背的知识货币的基本职的主动 5. 理解纸币的含点能,货币的基本性。 义及其优点,知道 4. 评价总结学职能;纸币的含 2. 完成能 纸币的发行规律;生所答,并补义及其优点,纸力目标 充。币的发行规律; 3. 训练学 3. 学生以小组或生整合分 同桌为单位讨论析文本的 并总结老师提出能力。 的问题 4. 书上记录相关 补充知识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