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P-01 RT射线检测工艺

CP-01 RT射线检测工艺

CP-01 RT射线检测工艺
CP-01 RT射线检测工艺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Procedure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Scope

范围

1.1This procedure defines the X-ray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technique and acceptance

condi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SME Code Sect. I, Sect. VIII Div.1, ASME B31.1 and ASME Code Sect. V.

本规程适用于按照ASME规范第I卷、第VIII卷第1分册ASMEB31.1和ASME第V卷最新版本相一致的要求进行的X射线检测。

1.2This procedure shall be supplemented by the examination instruction which defines the variable

more specific for the job to be examined.

本规程应由具体详细的检测工艺文件的做补充。

2Qualification of NDE Personnel

检测人员资格

2.1Any NDE personnel concerning with this examination shall be qualified as radiographic examiner

in accordance with Written Practice for Qualif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 (NDE) Personnel(JSSN/CX-10), which conform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NT-TC-1A (2006) .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必须按本公司《无损检测人员培训考评及认证实施细则》(JSSN/CX-10)进行资格评定和认证,此实施细则符合SNT-TC-1A(2006)的要求。

3Equipment, Tools and Materials

检测设备、器材

3.1The equipment, tools and materials shall be in compliance with the following condit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xamination instruction.

所选用的设备、器材应能保证符合下列条件和RT工艺卡的要求。

3.2 Radiation Source

射线源

One of the following equipment listed in Table 1 shall be used. The effective source size shall be verified and be within the specified limitation.

应选用表1中列出的设备之一,应当核对有效焦点尺寸,确认在规定范围内。

Table 1 X-Ray Equipment

表1 X-射线设备

3.3Films

胶片

The film listed in Table 2 shall be used:

应选用表2中列出的胶片。

Table 2 Films

表2 胶片

3.4 Intensifying Screens增感屏

The following thickness of lead foil intensifying screens shall be used: 铅箔增感屏的厚度应在表3中选择:

Table 3 Intensifying Screens

表3 增感屏

3.5 Densitometers 黑度计

The densitometer used for measuring the film density is of JCMD-210B. The densitometer shall be calibrated in accordance with 4 of this Procedure.

应选用JCMD-210B 黑度计测定射线底片密度。黑度计应按照第4条的要求校验。 3.6 IQI 像质计(IQI )

3.6.1 ASME wire type IQI complying with the requirements or alternates allowed in SE-747 and as

shown in Table 4 shall be used. The designated wire diameter of a wire type IQI shall be selected from Table 5. The wire type IQI shall be made of carbon steel or Type 300 series stainless steel for use on all carbon steels, all low-alloy steels, all stainless steels, manganese-nickel-aluminum bronze (Superston).

ASME 线型像质计应符合SE-747的要求,并且应在表4中选用。线型像质计的标明线径应表5中选取。像质计的金属丝应为碳钢或300

系列不锈钢用于所有碳钢,所有低合金钢、不锈钢、镁-镍-铝铜合金(高强度耐蚀青铜)的检测。

Table4 Wire IQI Designation, Wire Diameter and Wire Identity 表4 线型像质计名称, 线径 及线号

Table 5 IQI Seletion 表5 像质计选用

3.6.2For welds with reinforcements, the thickness on which the IQI is based is the nominal single wall

thickness plus the estimated weld reinforcement not to exceed the maximum permitted by the referencing Code.

对有焊缝余高,像质计放置处的厚度是公称单壁厚度加上不超过ASME规范中允许的最大余高估计值。

3.6.3For welds without reinforcements, the thickness on which the IQI based is the nominal single

wall thickness.

没有余高的焊缝,像质计放置处的厚度是公称单壁厚度。

3.6.4Backing ring or strips are not to be considered as part of the weld thickness in IQI selection.

在选取像质计时,衬环或衬带均不作为焊缝厚度的一部分来考虑。

3.7―B‖ Marker

―B‖标记

3.7.1Lead ―B‖ marker with minimum dimensions of 1/2" (13 mm) in height and 1/16" (1.5 mm) in

thickness , shall be attached to the back of each film holder during exposure to determine if backscatter radiation is exposing the film.

每个胶片暗盒后背应贴附一个至少高13mm,厚1.5mm的铅标记―B‖,以验证曝光过程中是否有背散射作用到胶片上。

3.8Location Markers and Identification Markers

位置标记与识别标记

3.8.1The lead arrow shall be used as location markers and placed on the part to show boundary of the

area of interest.

使用铅箭头作为位置标记放置在工件上显示检测的区域边界。

3.8.2The letters, numbers and markers used to identify the film shall be provided in accordance with

Fig. 1. and the contents of markers shall be specified in the examination instructions. The letter R1 or R2 or R3 shall follow the identification markers to show a radiograph of a repair area and number of repair.

应按照图1及检验工艺上规定的标记内容使用字母、数字及标记来识别胶片。字母R1、

R2或R3应与说明返修区域及返修号的胶片上的识别标记一致。

3.9Facilities for Viewing of Radiographs

观片设备

3.9.1Viewing room shall provide subdued background lighting of an intensity that will not cause

troublesome reflections, shadows, or glare on the radiograph. The viewing equipment shall provide a variable light source sufficient for the designated wire to be visible for the specified density range. Masks shall be available to exclude any extraneous light from the eyes of the viewer when viewing radiographs smaller than the viewing part or to cover low density areas.

观片室应提供柔和的背景光线,光线亮度不得在底片上产生有干扰作用的反射、阴影或眩光。观片设备应具有一个足够强的可变光源,以便能在规定的黑度范围内看到线状透度计的编号线。当底片小于观片灯屏尺寸或存在低黑度区域时,应遮挡多余光线。

4Calibration

校验

4.1The densitometers shall be calibrated by Level III examiner at least every 90 days during use as

follows:

黑度计使用期间应由Ⅲ级检验人员至少每90天作如下校验:

a) A national standard step tablet or a step wedge calibration film, traceable to a national

standard step tablet and having at least 5 steps with neutral densities from at least 1.0 through 4.0, shall be used. The step wedge calibration film shall have been verified within the last year by comparison with a national standard step tablet.

应使用国家标准阶梯黑度模片或可追踪到国家标准阶梯黑度模片的阶梯黑度片校正。黑度片上至少应有1.0~4.0的5种阶梯黑度。阶梯黑度校正片应至少在最近的1年内通过与国家标准阶梯黑度母片的比较进行校验。

b)The densitometer manufacturer’s step-by-step instructions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densitometer shall be followed.

黑度计的操作步骤应遵循黑度计制造单位的操作说明。

c)The density steps closest to 1.0, 2.0, 3.0, and 4.0 on the national standard step tablet or step

wedge calibration film shall be read.

应读出国家标准黑度片或校验黑度片上最接近黑度1.0、2.0、3.0和4.0的读数。

d)The densitometer is acceptable if the density readings do not vary by more than ±0.05

density units from the actual density stated on the national standard step tablet or step wedge calibration film.

假如黑度读数与国家标准黑度片或阶梯校验黑度片上的实际读数的变化不超过±0.05,则该黑度计验收合格。

4.2Periodic calibration verification checks shall be performed as described in 4.1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shift, after 8 hr of continuous use, or after change of apertures, whichever comes first. The densitometer is acceptable if the density readings are within ±0.05 of the calibration readings determined in 4.1 c).

在每班工作开始,连续使用8小时后,测量光圈改变时,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首先发生,黑度计均应按照4.1中规定进行周期检验。假如黑度读数与4.1 c)中校验黑度片的实际读数的变化不超过±0.05,则该黑度计验收合格。

4.3Densitometer calibration readings required by 4.1 c) shall be recorded in an appropriate

calibration log. Periodic verification readings required by 4.2 do not have to be recorded.

按照4.1 c)的要求进行的黑度计校验读数应记录在校验日志上,4.2要求的周期校检验读数不要求记录。

5Examination Process

检验

5.1Surface Preparation

被检表面检查

Prior to start of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Level II examiner shall check and verify that the surfaces to be satisfied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射线透照检测前,RT Ⅱ级检验人员必须检查或验证被检表面是否满足下述条件:

5.1.1The finished surface of all butt-welded joints may be flush with the base material or may have

reasonably uniform reinforcement not to exceed that specified in the Code Section VIII Division

1 (UW-35) as Table 6-1 、Section I (PW-35) as Table 6-

2 and B31.1(127.4)as Table 6-3.

对接焊缝接头的完工表面可以与母材齐平,或可以有合理而均匀的隆起,这种余高不得超过ASME规范第VIII卷第一分册(UW-35)表6-1、第I卷(PW-35)表6-2的规定及B31.1(127.4)as Table 6-3。

Table 6-1 Maximum Reinforcement (UW-35) 表6-1 最大余高(UW-35)

Table 6-2 Maximum Reinforcement (PW-35) 表6-2 最大余高(PW—35)

*The greater of 6mm or 1/8 times the width of the weld. *取6mm与1/8焊缝宽度的较大值。

Table 6-3 Maximum Reinforcement (B31.1(127.4))

表6-3 最大余高(B31.1(127.4))

5.1.2Any surface irregularities, such as weld ripples, undercut and surface roughness on both the

inside (where accessible) and outside shall be removed to a degree that the surface irregularities cannot mask or be confused with discontinuities.

任何表面不规则状态,如焊波、飞溅、咬边、表面粗糙不得掩盖缺陷影象或与之相混淆。

5.2Set-up for Exposure

透照布置

5.2.1Level I or Level II examiner shall set the equipment, tools and materials for exposure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procedure and examination instructions. The set-up information shall be recorded as described in paragraph 8 of this procedure. Examiner who performs the exposure shall insert the specified film into cassette and attach the ―B‖ marker to the back of cassette.

Ⅰ级和Ⅱ级人员应该根据本规程与RT工艺卡布置透照的设备、器材,使之满足射线照相的所有要求。应按第8条的要求正确记录布置数据。曝光操作者应将指定的胶片仔细插入暗盒,并在暗盒后背面贴上―B‖标记。

5.2.2Film, IQI and markers shall be placed as specified in Fig. 1. Identification markers and location

marker shall be placed at least 1/8 in. (3.2 mm) from the edge of weld and these markers shall be appeared as radiographic images on radiograph films. In any case, this information shall not

obscure the area of interest.

按图1所示放置胶片、像质计与标记。识别标记与位置标记应放置于距离焊缝边缘至少3.2mm (1/8in.)的位置且显现在射线照片上。在任何情况下,这些标号都不能遮蔽被检的区域。 Fig.1

象质计

5.

边界标记 ( 左 ) 1.公司名称

图1

7.透照日期 6.返修标记

4.中心标记 象质计

5.

边界标记 ( 右 ) 2.工作令号 3.焊缝编号 IQI

5. Locaion Mark(Left)

https://www.doczj.com/doc/ca18623057.html,pany ’s Name

7.Date of making Radiograph

6.Repair mark

4.Center mark

IQI

5. Location Mark(Right

2.Job NO

3.Film No

F i g . 2

ation Markers位置标记

a)The location markers, which are to appear as radiographic images on the film, shall be placed in accordance with Fig. 2 on the part, not on the exposure holder or cassette. Their locations shall be permanently mark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art being radiographed when permitted, or on a map, in a manner permitting the area of interest on a radiograph to be accurately traceable to its location on the part, for the required retention period of the radiograph. 在照片上,还要像射线照的影像那样,显示有位置标记(见图2)。位置的标记应在工件上,而不能放在曝光暗袋或暗盒上。在许可时标记的位置应当永久地标在被透照的零件表面上,或标在一张图上,使射线照片上表示的被检区域在射线照相要求的保存期内能在工件上精确地定出位置。

b) When inaccessibility or other limitations prevent the placement of markers as stipulated in

par. 5.2.3 a), a dimensioned map of the actual marker placement shall accompany the radiographs to show that full coverage has been obtained.

如果由于不能靠近,或是由于其他限制妨碍按照5.2.3 a)所述方式放置位置标记时,则随同射线照片一起,要有一张标有尺寸,并包括实际的标记位置的几何布置图,并应表明,检验已经覆盖了所有的范围。

5.2.3Placement of IQIs像质计(IQIs)的放置

a)The IQI shall be placed on the source side of the part being examined, except that where

inaccessibility prevents hand placing the IQI(s) on the source side, it can be placed on the film side in contact with the part being examined. When film side IQI is used, a lead letter ―F‖ shall be placed adjacent to the IQI.

像质计应放在被检工作的源侧,除了不能用手将像质计置于源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像质计应置于与被检验工件接触的胶片侧,在像质计旁边或在它上面放一个铅字―F‖。

b)The IQI shall be placed on the weld so that the length of the wires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ength of the weld. A ll the identification markers and letter ―F‖ shall not be in the area of interest, except when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makes it impractical.

焊缝检验时,像质计应放在焊缝上,像质计的长度方向应与焊缝长度方向垂直。识别号码和铅字―F‖不应将它们放在被检区域,但几何形状做不到的情况除外。

5.2.4Number of IQIS

像质计的数量

a)When one or more film holders are used for an exposure, at least one IQI image shall

appear on each radiograph except as outlined in b) and c) below.

对于一次曝光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暗盒的工件,每张照片上至少要有一个像质计的影像,以下b)、c)中所述除外;

b)For cylindrical vessel where the source is placed on the axis of the object and one or more

film holders are used for a single exposure of a complete circumference, at least three IQIs shall be spaced approximately 120 apart. Where sections of longitudinal welds adjoining the circumferential weld are radiograph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circumferential weld, an additional IQI shall be placed on each longitudinal weld at the end of each section most remote from the junction with the circumferential weld being radiographed.

对圆筒形容器,射线源位于工件的轴线上当整圈环缝用一个或一个以上胶片盒进行一次曝

光射线照相检验时,应至少采用三个像质计,彼此相隔成120°左右面。环缝与纵缝的交界处可随同环缝同时进行射线照相,另外一个像质计应放在该段环缝远离与被检环缝交接的每条纵缝上。

c)For cylindrical vessels where the source is placed on the axis of the object and more than one film holders are used for a single exposure of a section of the circumference, at least three IQIs, with one shall be placed in the approximate center of the section exposed, and one at each end. When the section of the circumference exposed exceeds 240 the rules of b) above apply. Additional film locations may be required to obtain necessary IQI spacing, otherwise at least one IQI image shall appear on each radiograph.

对圆筒形容器,射线源位于工件的轴线上,当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胶片盒对环焊缝的一节进行一次曝光射线照相检验时,应至少放置三个像质计,一个在射线照相跨度的大约中心位置,另外照相跨度两端各放置一个。在上述b)的情况下,当环焊的一段在全长240°以上的跨度时需要另加胶片位置以得到必要的像质计间距,每张底片应至少有一个像质计影像。

d)For an exposure, usually at least one IQI image shall appear on each radiograph and the density of radiograph shall be within –15% or +30% of the density adjacent to the designated wire of a wire IQI. Where the density of the radiograph through the area of interest varies by more than –15% or +30% from the density adjacent to the designated wire of a wire IQI, within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allowable density ranges specified in Table 7, then an additional IQI shall be used for each exceptional area or areas and the radiograph retaken.

对一次曝光,每张底片应至少有一个像质计影像,像质计的规定线邻近区域的黑度应在-15%至+30%的范围内。若被检区域的任一处黑度变化与它们相比超出表7中规定黑度的-15%或+30%时,则在每个超差区域或几个超差区域应另加一个像质计并重新拍片。Table 7 Allowable Density

表7合格的最小和最大黑度

5.2.5Radiographic Technique射线照相技术

The following exposure methods shall be used. For any technique adequate number of exposure shall be made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required coverage has been obtained.

应采用以下射线照相技术。无论哪种技术,为了能证实充分覆盖,应进行足够次数的曝光。

a)Single-Wall Technique

单壁透照技术

Whenever practical, a single-wall technique shall be used for radiography.

在任何可实施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单壁透照技术。

b)Double-Wall Technique Single-Wall Viewing双壁透照技术

When it is not practical to use a single-wall technique, the double-wall technique, in which the radiation passes through two walls and only the weld on the film-side wall is viewed for acceptance, shall be used. When complete coverage is required for circumferential welds, a minimum of three exposures taken at 120 to each other shall be made.

当不能实施单壁透照技术时,可采用双壁透照法技术,使射线通过焊缝双壁,但仅在放胶片处的焊缝侧成像的方法。当要求环缝全部覆盖时,至少进行3次互成120°的曝光。

c)Double-Wall Technique Double-Wall Viewing双壁透照技术双壁观察

When component is 3-1/2 in. (89 mm) or less in nominal outside diameter, this technique may be used, and the weld of both walls is viewed for acceptance on the same radiograph. Only a source side IQI shall be used and the required geometric unsharpness is not exceeded, otherwise a single-wall viewing shall be used.

对外径小于等于89mm(3-1/2in.)的零部件焊缝,应采用双壁观察,射线通过其双壁并使

两壁的焊缝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观察。对双壁观察来说,只能将透度计放在源侧,而且要求不能超过规定的几何不清晰度。如果不能满足几何不清晰度要求,那么应使用单壁观察。 1) A minimum of two exposures taken at 90? to each other shall be made when the radiation beam is offset from the plane of the weld.

当要求射线束偏离焊缝平面时,每个接头至少要进行二次互成90°的曝光。

2) A minimum of three exposures taken at either 60

? or 120? to each other, shall be made when the radiation beam is positioned so as the super-impose the image of both walls.

当将射线束置于某个位置对焊缝进行射线照相,使两壁的影像重叠在一起时,每个接头至少要进行3次互成60°或120°的曝光。

5.2.6 Exposure Geometry 曝光几何条件

The distance from source to film shall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geometric un-sharpness (Ug) specified in Table 8.

射源至胶片最大距离应满足表8中规定的几何不清晰度(Ug)的要求。 Table 8 Geometric Un-sharpness 表 8 几何不清晰度Ug

Geometric un-sharpness of the radiograph shall be determined in accordance with: 射线底片的几何不清晰度由下式确定: Ug= (d L 2)/ L 1

Where: Ug=geometric un-sharpness

d =sourc

e size: the maximum projected dimension o

f the radiatin

g source (or effective focal spot)

in the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distance D from the weld or object being radiographed, in.

L2=distance from source of radiation to weld or object being radiographed, in.

L1 =distance from source side of weld or object being radiographed to film, in.

式中,Ug——几何不清晰度;

d——射源尺寸,射源(或焦点) 在离被检焊缝或工件距离D的垂直面上的最大投影尺寸;

L2——被检焊缝或工件的射源侧表面至胶片的距离;

L1——射源与被检焊缝或工件表面的距离。

5.3Exposure Condition曝光条件

The radiation energy employed for any radiographic technique shall achieve the density and IQI image requirements of this procedure.

任何射线照相技术所使用的辐射能量必须达到本规程要求的黑度和像质计图像的要求。

6Film Processing

胶片处理

Level I or Level II examiners shall process the exposed films in accordance with Standard Guide for Radiographic Testing SE-94 item 22、23、24、25、26 of article22.

NDE Ⅰ级、Ⅱ级人员应按照射线照相检验标准指南中第22章中23节至26节的要求处理胶片。

7Evaluation of Radiographs

射线照片的评定

Level II or Level III examiner shall evaluate the developed radiograph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ferencing Code Sections. The result shall be recorded as described in paragraph 8 of this procedure.

NDE II级、III级人员应按照ASME规范相关的卷篇对完成的射线照片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应按本规程第8条的要求记录下来。

7.1Quality of Radiographs

底片质量

All radiographs shall be free from mechanical, chemical, or other blemishes to the extent that they cannot mask or are not confused with the image of any discontinuity in the area of interest of the object being radiographed. Such blemishe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所有射线底片,都不应当有机械、化学或其他的污损,以避免对被透照工件的受检区域产生遮蔽或混淆任何缺陷的影像。所谓污损,包括下列各种,但不限于这些:

a)Fogging;

灰雾;

b)Processing defects such as streaks, water marks, or chemical stains;

处理时产生的缺陷,如条纹、水迹或化学污斑等;

c)Scratches, finger marks, crimps, dirtiness, static marks, smudges, or tears;

划痕、指纹、摺皱、脏物、静电痕迹、黑点或撕裂等;

d)False indications due to defective screens.

由于增感屏有缺陷产生的伪显示。

7.2Density Limitation

黑度范围

The transmitted film density through the radiographic image adjacent to the designated wire of a wire IQI and area of interest shall be within the limitation specified in Table 8.

通过线型像质计相应编号线的邻近区域和受检区域的底片透射黑度应在本规程表8中规定的范围内。

7.3Markers

标记

All the necessary markers including identification markers, location markers shall be provided and not mask the area of interest.

所有要求的标记都要显示在底片上包括识别标记、位置标记,且不能遮蔽被检区域。

7.4―B‖ Marker

―B‖标记

If a light image ―B‖ appears on a darker background of the radiograph, the radiograph shall be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射线检测工艺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材料制作的锅炉、压力容器及长输管道、钢质储罐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透照检测工作。遇有特殊要求,应按相应的标准、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 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JB/T 7902—1999 线型像质计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3 射线防护 3、1 X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执行《检测作业安全防护指导书》与其它安全防护规定。 3、2 在现场工作人员应随身佩带个人剂量仪、射线个人报警器及防护服。 3、3 带一台射线剂量巡测仪,测定利用现场墙壁房屋及设备选择理想的屏蔽位置。 3、4 拍片现场划定“射线放射区”并放好警戒标记。 3、5 确认工作人员均已完成各自工作并离开辐射区,方可开启射线发生器进行透照。 3、6 每次透照完成后,均应用报警器确认射线就是否停止辐射后,方可进入辐射现场。 3、7 现场作业完成后对仪器进行清点、核对无误后清理现场,撤除警戒标志方可撤离现场。 3、8 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每年允许接受的剂量量为50 m SV。 4 人员要求 4、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只有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射线检测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射线检测工作。 4、2 射线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5、0,并每年检查一次。从事评片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一组高为0、5mm、间距为0、5mm

射线照相工艺规程

射线照相工艺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是我公司在制造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安装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射线探伤通用工艺. 本守则依据标准: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钢制换热器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 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检测规程-工业管道 GB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8-19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 JB/T 4730-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章(适用于压力容器) 1、对射线照相各项技术要求,针对压力容器的结构特点,提供保证射线 探伤工作质量所需遵循的通用工艺方法,本工艺射线探伤法符合 JBT4730.2-2005标准所规定的AB级照相法. 2、射线照相人员应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培训、考核所颁发的特 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后,RTⅠ或RTⅠ级以上资格人员担任. 3、射线照相须在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射线照相工艺卡的各项参数进行操 作.“射线照相工艺卡”应由RTⅡ及其以上资格人员逐项填写编制,并经 无损检测责任人批准后使用. 4、射线胶片的使用与暗室处理按“管理制度汇编”暗室工作及制度执行.

5、摄片时机对一般材料,应在焊后12小时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 应在焊后24小时进行. 6、委托探伤的压力容器焊缝必须有委托单位履行的无损探伤申请委托 单,申请单上必须有焊缝外观检验合格的见证和焊接检验员的签名. 7、射线照相前应对焊缝外观进行复验,焊缝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 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与之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8、射线照相过程中的电离辐射防护应符合GB16357-1996《工业X射线 探伤放射性防护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9、射线照相的工艺要素和基本步骤: (1)透照方法的确定 (2)探伤编号方法 (3)几何条件的确定 (4)定位标记、识别标记、象质计的选用及摆放; (5)贴片及屏蔽散射线的措施 (6)射线窗口对焦 (7)曝光量的选择及操作 (8)底片质量自检

无损检测X射线工艺卡内容及编制模板

无损检测X射线工艺卡内容及编制模 板 1

专用工艺卡编制内容说明 ( 1) 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 为了规范和统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归档文件和质量证明文件, 提高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 确保锅炉压力容器的产品质量, 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组织有关人员, 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编制了锅炉压力容器质量控制表样并推荐使用, 其中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见下表B5-11。( 2) .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填写说明 ( 1) 编制份数 本卡一式两份, 一份保留在探伤室, 另一份交探伤室供检测人员使用。其中之一应存于检测资料和底片的档案中(质保管理制度建立发放记录)。 ( 2) 工艺填写 ○1编号 一般按企业管理要求编号, 可根据各单位管理的需要来填写。 ○2工件部分 a 材料编号: 指产品材料编号, 如产品使用两种材料, 应分别填写。 b 规格: 指的是壳体规格( 容器类) , 表示方法为直径×长度×壁厚。其中: 直径对于卷制的筒体为内径, 对于无缝钢管作筒体指外径; 长度指壳体长度; 壁厚指壳体厚度。也可按图样规格栏的尺寸填写。 ○3探伤器材部分

a 屏蔽方式: 最常见的屏蔽方式有”背衬薄铅板”和”铅遮板”等, 按选用的方法填写。 b 显影液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 显影液配方指准备采用的显影液配方、可用代号表示。如胶片厂提供, 可填写”按胶片厂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指准备采用的数值。一般手工冲洗显影时间为4~8min, 显影温度为18~21℃; 自动冲洗按说明书填写。 ○4探伤检测工艺参数 a 焊缝编号: 指的是被检焊缝的编号, 填写时, 一般检测工艺参数相同( 焊缝长度和拍片数量可不同) 的同类焊缝的编号填写。例: ” B1~B7”, 即代表7条环焊缝。 b 像质计型号: 对钢制焊缝可供选用的像质计编号为Fe-10/16、Fe-6/12和Fe1/7三种。对外径≤100mm的管子焊缝宜使用等丝专用像质计, 如Fe-12、 Fe-13…… c 透照方式: 一般对于纵缝可填写单壁透照, 对于环焊缝可填写为单壁外透照、中心透照、偏心内透照( F>R或F

完整word版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30 mm钢制压力容器及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GB151 的要求。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 由n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 引用标准、法规 JB/T4730 —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 JB/T7902《线型象质计》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一般要求 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 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玄1.0。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 400mn距离处 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 辐射防护 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 GB16357的有关规定。

透照厚度(W 范围、mm 应识别丝号 丝径(mm 3.3胶片和增感屏 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 X 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 后屏为0.03?0.10mm 的铅箔增感屏。. 3.4象质计 3. 4.1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 线型像质计测定。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 JB/T7902 的规定。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 4选定。但对透照外径W 100mn 钢管环缝 时采用 JB/T4730附录F 的专用象质计。 3.4.2底片的象质计灵敏度选用 按透照厚度及不同的透照方法选择表 1至表3中要求达到的象质丝号。 3.4.3透照厚度W 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 通过 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以薄板计。 表1象质计灵敏度值-单壁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 (AB 级) 表2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 (AB 级) 表3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胶片側 (AB 级) 3.3.1 3.3.2 3.3.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无损检测通常工艺标准规范标准规章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n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委托单要求并同时根据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无损检测案例分析报告

焊缝无损检测缺陷图片一、气孔与圆缺 图8-1-1 分散的气孔 图8-1-2 密集气孔 图8-1-3 夹钨二、条形夹渣与条形气孔 图8-1-4 条形夹渣

图8-1-5 条形气孔 三、未焊透 图8-1-6 未焊透 四、未熔合 图8-1-7 未熔合 五、裂纹 图8-1-8 裂纹(transverse cracks:横向裂纹;longitudinal root crack:纵向根部裂 纹) 六、咬边

图8-1-9 咬边 图8-1-10 外咬边七、凹 图8-1-11 凹 八、烧穿 图8-1-12 烧穿

焊缝无损检测案例分析 【案例1】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1、背景 某天然气分输管网工程,要求射线检测100%。 2、问题描述 查无损检测项目部工艺规程《XX公司XX工程无损检测通用射线检测规程》,其中描述“……像质计的使用参照SY/T4109-2005,……射线评级参照SY/T4109-2005……,”等指导性话语;查其曝光曲线为固定时间,电压-厚度曲线,但其现规程中明确说明项目投入三台XXG2505定向射线机,但其曝光曲线只有一个,现场人员解释为三台机器为同一厂家生产,性能差不多。 3、问题分析 (1)工艺规程是相当于公司标准一级的文件,对于项目上的工艺规程,就应当相当于项目上的标准,是所有检测人员赖以编制工艺卡的依据,应当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与设计指定标准的要求,对每一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做出明文规定,而不能使用“参照XX标准”等术语。 (2)曝光曲线是反映每一台射线机在一定的透照工艺,胶片系统条件下其曝光时间、选用电压、透照厚度三者之间关系的曲线,虽然射线机厂家给定的曝光曲线是一个型号一个曲线,这不能说明这些射线机就可以共用一个曝光曲线,实际上,就是同一台机器在不同的使用时期,我们还要对其曝光曲线做出修正,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一机一曲线。 4、问题处理 (1)重新编制工艺规程,将标准中的容,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加入到工艺规程中来,使工艺规程能切实地指导检测人员工作。 (2)要求检测单位对每一台设备做曝光曲线,并制定曝光曲线校验制度。 【案例2】无损检测工艺卡 1、背景 某5万方储油罐无损检测工程,施工规为GB50128-2005,最底层板厚为24mm,最上层板厚为8mm。 2、问题描述 在检查工艺卡的过程中,发现以下容:透照厚度填写为8~24,电压填写为150Kv~240kV,曝光时间填定为1~3min,查其现场操作记录,所有的工艺参数确实能包含在这些围之,现场人员解释说这样只是为了省事,其工艺卡没有技术上的问题。 3、问题分析 (1)工艺卡的容必须要覆盖工程中所有检测对象,但绝不是像标准中一样用一个区间去覆盖,是一一对应的覆盖,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如:厚度为8mm,电压填写150kV,曝光时间填写1min 等,必须使现场检测人员,能准确无误地根据板厚,读出各项参数,拍出合格底片。 (2)现场操作记录中的数据可以说不是来自于工艺卡,而是来自于现场工作人员的经验,也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目的 对射线检测作业的工艺作出规程性的规定,以保证射线检 测过程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 《程序文件与管理制度汇编》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容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射线检测的作业过程。 3 引用标准 JB/T4730.1 -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 要求 JB/T4730.2-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 检测 4人员资格 4.1凡射线检测人员应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考核合格,并持有与工作相适应的有效资格证书。 4.2评片人员应每年做一次视力检查,矫正视力不得低于 1.0,并要求距离40mm能读出高为0.5 mm、间距为0.5 mm的印刷字母。

4.3取得不同射线检测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资格级 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检测原始记录应由相应□级或口级 以上资格人员核对,射线检测检测报告须经相应H级或□级 以上资格人员复核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4.4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经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并取 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5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5.1检测设备 按本公司《无损检测仪器使用、维护管理规定》执行。 5.2射线胶片 5.2.1 胶片系统按照GB/T19384.1 - 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 线照相胶片第一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分为四类, 即T1、T2、T3、T4。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 5.2.2射线检测技术为A级、AB级时,应采用T3及以上类别的胶片,射线检测技术为B级时,应采用T2及以上类别的胶片。 5.3观片灯 —95 —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范培训文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 第1章编制讲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 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 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 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

级 (32) 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 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 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 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讲明 1.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差不多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 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差不多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 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托付单要求并同时依照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 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1.4.1 射线和超声检测要紧用于承压设备的内部缺陷的检测;磁粉检测要紧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渗透检测要紧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1.4.2 铁磁性材料表面检测时,宜采纳磁粉检测。 1.4.3 当采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不。 1.4.4 采纳同种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检测时,假如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不为准。

X射线无损探伤工艺讲解

X射线无损探伤工艺 一、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本工艺规定了X射线探伤前的工艺准备,X射线机的操作,暗室处理和底片评定等内容。 本工艺适用于材料厚度2~50mm的锅炉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熔化焊接接头焊缝的X射线照相法。 本工艺引用标准GB3323-1987《钢熔化焊对接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和《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二、探伤前工艺准备 1.人员要求 1.1从事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1.2无损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身体,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 2.射线照相质量分级 按公司《质量手册》要求,射线照相要达到AB级,纵缝透照厚度比K≤1.03,环缝透照厚度比K≤1.1,按K值计算有效 评片长度L e f f,一次透照长度L3和搭接长度△L(见附件一)。 3.工件表面状态要求 工件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质量应经焊接检验员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缺陷或 与之相混淆(如溅物、油污、锈蚀、凹坑、焊瘤、咬边等),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4.工艺卡 熟悉产品的名称、材质、规格、坡口型式、焊接种类和检测比例,清楚对接焊缝的分布情况,做出布片示意图,选择合理 的透照方法,一种锅炉型号填写一份射线检测工艺卡入档。 5.工件划线 按照射线检测工艺卡在规定的检测部位划线。采用单壁透照时需在工件两侧(射源侧和胶片侧)同时划线,并要求所划 的线段尽可能对准。采用双壁单影透照时,只需在工件胶片侧 划线。划线顺序由小号指向大号,纵焊缝按从左至右顺序,环 向焊缝采用顺时钟方向划线编号。(工件表面应作出永久性标 记以作为对每张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工件不适合打印标记 时,应采用详细的透照部位草图和其它的有效方法标注)。 6.像质计和标记摆放 按照标准和工艺卡有关规定摆放像质计和各种铅字码。 6.1.像质计的选用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分解

X射线检测通用工艺守则 文件编号: 1目的 本工艺文件的目的是对射线检测对象、方法、人员资格、所用器材、工艺技术、质量分级、报告的填写与审核、资料档案等的控制和要求。 2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2.1本工艺文件规定了无损检测工作的一般要求,规定了无损检测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 2.2本工艺文件适用于我公司所开展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射线检测。3编制依据 3.1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3.2 GB/T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3.3 GB/T12605-90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工艺及质量分级 3.4 GB4792-84 射线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3.5 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3.6 SY/T4109-2005 石油天然气钢制管道无损检测 3.7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4 检测控制流程图 5 检测控制要求 5.1检测人员资格及要求 5.1.1从事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5.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Ⅲ(高)级、Ⅱ(中)级和Ⅰ(初)级。取得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5.1.3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5.1.4 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6 检测前准备 6.1仪器、设备、材料的选择 6.1.1射线检测的主要设备为:定向工业X射线机、周向工业X射线机。 6.1.2 射线胶片 6.1.2.1 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2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胶片的本底灰雾度应不大于0.3。 6.1.3观片灯 6.1.3.1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6.1.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 6.1.4.1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6.1.4.2 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校验一次。校验方法可参照JB/T4730附录B(资料性附录)的规定进行。 6.1.5增感屏 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金属增感屏。增感屏的选用应符合表6-1的规定。 6.1.6 像质计 6.1.6.1 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像质计测定。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

无损检测X射线专用工艺卡内容及编制

专用工艺卡编制内容说明 (1)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 为了规范和统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归档文件和质量证明文件,提高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确保锅炉压力容器的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压力容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编制了锅炉压力容器质量控制表样并推荐使用,其中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见下表B5-11。 (2).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填写说明 (1)编制份数 本卡一式两份,一份保留在探伤室,另一份交探伤室供检测人员使用。其中之一应存于检测资料和底片的档案中(质保管理制度建立发放记录)。 (2)工艺填写 ○1编号 一般按企业管理要求编号,可根据各单位管理的需要来填写。 ○2工件部分 a 材料编号:指产品材料编号,如产品使用两种材料,应分别填写。 b 规格:指的是壳体规格(容器类),表示方法为直径×长度×壁厚。其中:直径对于卷制的筒体为内径,对于无缝钢管作筒体指外径;长度指壳体长度;壁厚指壳体厚度。也可按图样规格栏的尺寸填写。 ○3探伤器材部分

a 屏蔽方式:最常见的屏蔽方式有“背衬薄铅板”和“铅遮板”等,按选用的方法填写。 b 显影液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显影液配方指准备采用的显影液配方、可用代号表示。如胶片厂提供,可填写“按胶片厂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指准备采用的数值。一般手工冲洗显影时间为4~8min,显影温度为18~21℃;自动冲洗按说明书填写。 ○4探伤检测工艺参数 a 焊缝编号:指的是被检焊缝的编号,填写时,一般检测工艺参数相同(焊缝长度和拍片数量可不同)的同类焊缝的编号填写。例:“B1~B7”,即代表7条环焊缝。 b 像质计型号:对钢制焊缝可供选用的像质计编号为Fe-10/16、 Fe-6/12和Fe1/7三种。对外径≤100mm的管子焊缝宜使用等丝专用像质计,如Fe-12、Fe-13…… c 透照方式:一般对于纵缝可填写单壁透照,对于环焊缝可填写为单壁外透照、中心透照、偏心内透照(F>R或F

射线探伤工艺规程

长沙天鹅工业泵股份有限公司 X射线探伤操作规程 TEJY8.2.4-2007A-09 1、目的 该项操作规程,对焊接件纵向焊缝的射线探伤实施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对焊接件纵向焊缝进行无损检测射线探伤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和射线探伤中全过程的管理。 3、选择的前提 对给定工件进行射线探伤时,应根据有关规程和标准要求选择适当的探伤条件。应以国标ISO17636为选择条件的依据,焊缝透照按底片影像质量由低而高的要求分A级、AB级和B 级三种检验等级。焊接件纵向焊缝焊缝的射线探伤,至少应满足AB级的要求。 不同的象质等级对底片的黑度、灵敏度与不清晰度有不同的规定。要满足规定等级的象质要求,从探伤器材、方法、条件及程度等各个方面都要预先进行全面地部署。 4、照相规范的确定 在照相过程中,除了合理地选择透照方法外,还必须选择好透照规范,使小缺陷能够在底片上明显地辨别出来,从而达到高灵敏度。有关规范的选择: 1)、射线源的选择,应选择小尺寸的射线源; 2)、透照距离的选择。在透照中,焦距选择大多在600~700mm间; 3)、胶片与增感屏的选择。通常照相时将原度为0.01~0.13mm的铅箔增感屏与非增感形胶片一起使用。 5、几何参数的选择 几何参数是影响射线照相灵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综合考虑与合理选择。 1)、焦点或射线源尺寸:焦点大小对缺陷影响在射线底片上的显示对比度和清晰度都有很大影响; 2)、焦点尺寸和几何布置会引起的影像模糊及放大; 3)、焦点尺寸与射线底片对比度; 4)、照射场内的X射线强度分布; 5)、透照距离L1的选择——对Uy值和满足K值的有效长度要综合考虑。

射线探伤检测工艺

JT 作业指导书 酒泉市特种设备检验所 JT/NDT.001:2009 X 射线探伤检测工艺 X-ray Detector Inspection Specification 2009-11-01发布 2009-12-011实施 酒泉市特种被检验所 发布 情况

射线探伤检测工艺 1适用范围 1.1 本检验工艺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1.2 与锅炉、压力容器(固定式、移动式)及压力管道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检测。 2检验依据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国质检锅[2003]248号 2003年8月8号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2005年11月1日 JB/T 5075—2004《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HB 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 JB/T 7902—1999 线型像质计 JB/T 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 18465—2001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 19384.1—2003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 GB/T 19384.2—2003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 3检验管理 3.1 人员资格 3.1.1 从事特种设备射线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颁发的证件,方可从事相应方法的特种设备射线检测工作。 3.1.2 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1.3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酒泉市特种设备检验所 2009-11-01批准2009-12-01实施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 1.编写铸钢件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2.液化气钢瓶环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3.管板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4.锅炉筒体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5.T形接头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6.天然气输气管道对接环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7.有一管线工程要做射线检测工作,其有关施工说明除依照合约NDT-RT-003的规定外,均依()。合约NDT-RT-003的规定如下:(1)检测范围:对接环缝,φ28x3mm、φ83x12mm、φ127x14mm的碳钢管线及管件;(2)检测时机:焊接完成冷至室温后;(3)检测比率:对接焊缝100%;(4)射源:照相厚度18mm以下用X光机,超过18mm者可用铱192;(5)胶片:杜邦65(Du Pont 65),尺寸300x80mm;(6)像质计:线条型,置于底片侧,双壁照像双壁判读应置于底片中央焊缝上。双壁照像单壁判读则放置与底片两端的焊缝上,距底片边缘15mm,细线靠外;(7)检测方法:外径89mm以下双壁照像双壁判读,超过89mm 时双壁照像单壁判读;(8)黑度:1.5-3.0;(9)灵敏度:1.5%以下;(10)标志:左上角为工程编号及位置编号;右上角为检测厚度,T之后加以mm为单位的阿拉伯数字;左下角为焊工编号及射线检测人员编号,分别以W及R表示;下中为同一焊口的张数编号及中心点符号,以A、B、C表示;右下角为照像日期,年月日均以两位数字表示,不足两位数者以零填补;(11)底片两边重叠时最少重叠25mm;(12)接受基准:()级。试编写其X射线透照的工艺规程。 8.右图所示中:板厚32mm,存在有 a.夹渣, b.气孔, c.夹渣与气孔, d.未焊透(熔穿不足),尺寸大小 如图示,按()判定,该焊道应 判定为几级? 9.右图所示中:板厚32mm,存在有 a.夹渣, b.夹渣, c.气孔, d.裂缝, 尺寸大小如图示,按()判定, 该焊道应判定为几级? 10.承上题,右图所示中的b夹渣 和c气孔应各自独立判为几级? 11.母材厚度5mm的钢板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底片中发现长3mm,宽2mm的缺陷,按()判定,应为第几级? 12.母材厚度30mm的钢板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底片中发现:a.一处长8mm,宽2mm的缺陷和相隔40mm处的b.一处密集点状缺陷(直径1mm,计有10个),按()判定,两处缺陷应各自独立判为几级? 13.母材厚度22mm的钢板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底片中发现:a.一处长8mm,宽2mm的缺陷和相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3引用标准及规程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 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GB/T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 NB/T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GB/T 1980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 GB/T 23901.2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 GBZ 117 工业 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2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JB/T 5075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JB/T 7902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 GB/T 19348.1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 1 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T 19348.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 2 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TSG G0001-2012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T 16507-2013 锅壳锅炉 GB/T 16508-2013 水管锅炉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5-2011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 150-2011 压力容器 4术语和定义 4.1透照厚度 W 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4.2工件至胶片距离b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4.3射线源至工件距离 f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工件受检部位近源侧表面之间的距离。 4.4焦距 F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4.5射线源尺寸 d 射线源的有效焦点尺寸 4.6圆形缺陷 长宽比不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4.7条形缺陷 长宽比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4.8透照厚度比 K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按NBT47013修订)

XXX有限公司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制造检测中对接焊缝、管座角焊缝和管子管板角焊缝的射线检测。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 本规程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一一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一- 中灵敏度技术;B级一一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规程中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NB/T4701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1533-2011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Z117-201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1924-1989 辐射安全培训规定 GB/T12604.2-2005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 HB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象质计 JB/T7902-2006 线型象质计 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3、一般要求 射线照相检验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NB/T47013.1-201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 合下列规定。 3.1 射线检测人员

XXX有限公司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1.1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按GB11924的规定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2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 (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射线胶片 3.2.1射线胶片系统分为6类,即C1、C2、C3、C4、C5、C6类。C1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和常见牌号胶片所属的胶片系统类别见附录A (资料性附录)。 3.2.2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3.3观片灯 3.3.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的有关规定。 3.3.2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3.4黑度计(光学密度计) 3.4.1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土0.05。 3.4.2黑度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核查,形成核查报告。在工作开始时或连续工作超过8h后应在拟测量黑度范围内选择至少两点进行检查。 3.5增感屏 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应满足JB/T5075 的要求,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增感屏的选用应符合表1的规定。 3.6象质计 3.6.1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像质计或孔型像质计测定。通用线型像质计和等径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 7902的规定,孔型像质计型号和规格应满 足GB/T 23901.2的规定 3.6.2象质计的材料、代号和不同材料的象质计适用的工件材料范围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目的 本工艺规程是根据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第2部分:射线检测,并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凡按国内规范设计、制造的锅炉、压力容器需作射线检测时,均应执行本工艺。本工艺自实施之日起,代替CKM-163001/06C。 2、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程规定了2?50mm的锅炉、压力容器全熔化焊对接接头和角接接头的X射线 检测方法及质量等级评定要求。 锅炉、压力容器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接头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 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T 1153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 部分:通用要求 NB/T47013.1-2015 2 部分:射线检测 NB/T47013.2-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 GB/T 19802 GB/T 23901.2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 GBZ 117工业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工业丫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GBZ 132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JB/T 5075 JB/T 7902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 1 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 GB/T 19348.1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 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GB/T 19348.2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 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锅壳锅炉 GB/T 16507-2013 GB/T 16508-2013水管锅炉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5-2011 压力容器 GB 150-2011 4术语和定义 4.1 透照厚度W 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4.2 工件至胶片距离b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4.3 射线源至工件距离f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工件受检部位近源侧表面之间的距离。 4.4 焦距F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4.5 射线源尺寸d 射线源的有效焦点尺寸 4.6 圆形缺陷 长宽比不大于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4.7 条形缺陷 长宽比大于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4.8 透照厚度比K 一次透照长度范围内射线束穿过母材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之比。 4.9 一次透照长度符合标准规定的单次曝光有效检测长度。 4.10底片评定范围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nb t47013

1 适用范围 1.1 适用于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用于制作焊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1.2 承压设备其他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2 编制依据 NB/T 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 47013.2-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3 一般要求 3.1 射线检测人员 3.1.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和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 3.1.2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 射线胶片 3.2.1 胶片系统按照GB/T 19348.1分为六类,即C1、C2、C3、C4、C5和C6类。Cl 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见NB/T 47013.2附录B。 3.2.2 胶片处理方法、设备和化学药剂可按照GB/T 1938 4.2的规定,用胶片制造商提供的预先曝光胶片测试片进行测试和控制。 3.2.3 不使用超过胶片制造商规定的使用期限的胶片。胶片按制造商推荐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予以保存,并避免受任何电离辐射的照射。 3.3 观片灯 观片灯的主要性能符合GB/T 19802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3.4 黑度计 3.4.1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3.4.2 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校验一次。校准黑度计用的标准黑度片必须在有效期内,并通过计量部门的鉴定(2年)新购置的标准黑度片只要在有效期内也允许。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30 mm钢制压力容器及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GB151 的要求。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 由U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 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GB1887「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 JB/T7902《线型象质计》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一般要求 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 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玄1.0。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 400mnS!离处 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辐射防护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 GB16357的有关规定

3.3胶片和增感屏 331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3.3.2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后屏为0.03?0.10mm的铅箔增感屏。. 3.3.3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3.4象质计 3.4.1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线型像质计测定。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 的规定。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4选定。但对透照外径w 100mn钢管环缝时采用 JB/T4730附录F的专用象质计。 3.4.2底片的象质计灵敏度选用 按透照厚度及不同的透照方法选择表1至表3中要求达到的象质丝号。 3.4.3透照厚度W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以薄板计。 透照厚度(W范围、mm应识别丝号丝径(mrj) 表1象质计灵敏度值-单壁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AB级) 表2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AB级) 表3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胶片側(AB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