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一1:砂土压缩性的特点:(1)通常压力下的压缩变形值不大;(2)压缩变形速度较快;(3)压缩变形大部分属于永久变形,弹性变形部分很小。

2:粘土压缩性的特点:(1)压缩变形值取决于稠度状态,一般都很大,塑性状态及潜塑性状态时更大;(2)压缩变形速度很慢,透水性越小,压缩便越慢;(3)粘土压缩,除永久变形外,还有很大的弹性变形。

二:几种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1砾石类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又称卵砾土,颗粒粗大,主要由岩石碎屑或石英,长石等原生矿物组成,呈单粒结构及块石状和假斑状构造.具有孔隙大,透水性强,压缩性低,抗剪强度大的特点.但它与粘粒的含量及孔隙中充填物性质和数量有关.典型的流水沉积的砾石类土,分选较好,孔隙中充填少量砂粒,透水性强,压缩性低,抗剪强度最大.基岩风化碎石和山坡堆积碎石类土,分选较差,孔隙中充填大量砂粒和粉,粘等细小颗粒,透水性相对较弱,内摩擦角较小,抗剪强度较低,压缩性稍大.总的说来,砾石类土一般构成良好地基,但由于透水性强,常使基坑涌水大,坝基,渠道渗漏.

1黄土:黄土,一般为黄色或褐黄色,颗粒成分以粉粒为主,富含碳酸钙,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隙比常在1左右,天然剖面上铅直节理发育,并含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结核和包裹体,被水浸湿后在自重作用下显著沉陷。具上述全部特征的土,一般成为典型黄土;而与之相似但缺少个别特征的土,成为黄土状土。典型黄土和黄土状土统称黄土类土,简称黄土。

黄土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附加沉陷的性能,称为湿陷性。湿陷性是黄土独特的工程地质性质。有湿陷性的黄土的称为湿陷性黄土。

2盐渍土:通常将地表不深的土层中,平均易溶盐含量大于0.5%的土,称为盐渍土。盐渍土工程地质性质与所含盐分及其数量关系密切。氯盐为主的土中易溶盐含量小于0.05%(其他盐渍土小于0.03%),对土的性质影响较小;超过此量时,对土性质影响较明显。当含盐量超过了3%时,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主要取决与盐类的种类和数量。一般讲,土中含盐量越高,土的液、塑限越低,夯实最佳密实越小。盐渍土的强度和变形与含水量关系密切。通常干燥状态的盐渍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变形。

被水浸湿后,因盐分溶解,土被溶蚀,致使土的强度降低,压缩变形增大。

3冻土:冻土又称含冰土,系温度低于零度并含有固态水的土。冻胀率系指土冻结后膨胀的体积与冻胀前体积的百分比。冻胀率愈大,土的冻胀性越强。按土的冻胀率,将土划分为四类:(1)不冻胀土:这类土在冻胀或融化后,变形较小,对建筑物基本无危害。(2)弱冻胀土:这类土一般无夹冰层,冻结或融化后土的性质变化不大,导致地表隆起或下沉不明显;最不利时可能产生地表细小裂缝,但不影响建筑物安全。(3)冻胀土:这类土的原始含水量和孔隙比都较大,天然含水量比塑限大5%—9%,冻结时水分迁移明显,土中形成冰夹层,地表有明显隆起;融化时土的结构扰动,含水很多,融沉变形明显。砌置深度过浅的建筑物,可能产生裂缝而损坏。冻结深度较大地区,对非采暖房屋还会因切向冻胀力而产生变形。(4):强冻胀土:冻结时水分迁移明显,土中形成较多冰夹层,地表有明显隆起;融化时土的结构常被扰动,甚至处于流态,下沉明显,对浅埋的建筑物产生严重破坏。

4淤泥类土:淤泥类土的工程地质性质(1)高含水量,高孔隙比。(2)透水性极弱,渗透系数一般为1*10-6—1*10 -8cm/s,且因层状结构而具方向性。(3)高压缩性,且随天然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4)抗剪强度很低,且与加荷速度和排水固结条件有关,通常在不排水条件下三轴快剪试验所得的抗剪强度值小。排水条件下,抗剪强度随固结程度增加而增大,因此,工程施工应注意加荷速度。

1强度损失率:系饱和岩石在一定的负温度条件下,冻融10—25次,冻融前后的抗压强度之差与冻融前抗压强度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2重量损失率:饱和岩石在一定的负温度条件下,冻融10—25次,冻融前后干试样重量之差与冻融前干试样重量的比值。

4结构面的类型:

三:构面的成因,可将其划分为:

1)原生结构面:原生结构面是在岩体形成过程中形成的。

(1)沉积结构面:在层状岩体中普遍发育,主要包括层面,沉积间断面,他的产状与岩层一致,空间延续性强,表面平整。

(2)火成结构面:系指岩浆侵入活动及冷凝过程中形成的原生结构面。

(3)变质结构面:经变质作用,矿物在结晶或重新组合,片状或柱状沿一定方向或富集,形成片里面,这是变质结构面中最典型的一种。

2)构造结构面:构造结构面系指岩体中受地壳运动(构造应力)的作用所产生的一系列破裂面。

(1)断层面:段层是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破裂位移的构造形迹。

(2)节理面:按其力学特征可以分为张节理、剪节理两种。

(3)劈理面:劈理分流劈理和破劈理。它主要是岩石塑性变形的产物,形成与塑性变形发展的最后阶段。

3)次生结构面:岩体受卸荷、风化、地下水等次生结构面。

(1)风化裂隙:岩体因风化作用在地壳表层形成风化裂隙。

(2)卸荷裂隙:卸荷裂隙是由于岩体表部被剥蚀,下部仍在围压之下而膨胀回弹,产生平行于地表面的张裂隙。四:结构面的工程地质研究

结构面的工程地质研究内容包括:结构面的成生年代及活动情况、成因类型、延展性及穿切性、形态及充填胶结情况、

产状及组合关系、密集程度、力学性质。

五:软弱夹层:就软弱夹层实质上就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岩体结构面。或者说,当岩体结构面成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相对软弱的层状地质体,是构成软弱夹层,或称软弱带,它是一种特殊的结构面。

六:泥质夹层:含泥质的原生软弱夹层经一系列地质作用而演化成的。特征:(1)由原岩的超固结胶结式结构变成了泥质散状结构或泥质定向结构;(2)粘粒含量较原岩增多且达一定含量;(3)含水量接近或超过塑限,干重比原岩小;常表现为一定膨胀性,膨胀量和膨胀力的大小和粘土矿物的类型及有机质含量有关;(5)力学强度比原岩大为降低,与松软土相似;压缩性较大,属中等——高压缩性;(6)由于结构松散,因此抗冲刷能力也低,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可能产生渗透变形。这些特征对工程建筑危害很大。

七:蠕变:是在一定温度和应力作用下的固体介质随时间而产生的缓慢、连续的变形;

松弛:是在一定温度和变形条件下的固体介质随时间而产生缓慢、连续的应力减小。

八:岩石抗剪强度( ):1抗剪(擦)强度( ):指岩石与岩石或岩石与其他材料之间沿某一摩擦面,在压力作用下,被剪动时的最大剪应力即2抗切(断)强度( ):指岩石剪断面上无正压力条件下,岩石被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即3抗剪断强度( )指岩石剪断面上有一定压应力作用下,被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即.

岩石强度损失率与重量损失率影响因素: 岩石强度损失率与重量损失率之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开型空隙发育程度,亲水性和可溶性矿物含量,以及矿物颗粒间连接强度.开型空隙越多越大,亲水性和可溶性矿物含量越多,则强度损失率越高:反之则越低.一般认为,强度损失率小于25%或重量损失率小于2%的岩石为抗冻的.此外,吸水率小于0.5%,软化系数大于0.75,饱水系数大于0.6-0.8,均为抗冻的岩石.

滑坡的重要标志

滑坡自上而下出现引张裂隙,说明滑体受前缘牵引力形成,属牵引式滑坡.滑坡区纵向分布很长,上部剪切裂隙明显而下部剪切裂隙不明显,说明滑体受上部推力形成,属推移式滑动.滑坡上部平行分布密集的引张裂隙区,说明此区段滑床面变浅.滑动缓慢,地表裂隙稀少,大都是深层滑坡;裂隙发育且具明显规律性,多属浅层滑坡.引张裂隙在平面上连续至两侧,在剖面上有错台,大多与滑床面有联系.滑体两侧的剪切裂隙向同一方向转折,说明滑动方向有变化.滑体下部鼓张裂隙出现,可判断为下部滑床面坡度变缓,或呈反倾.滑体中部出现剪切裂隙,说明该裂隙两侧岩土滑移速度有差异,并借此可判断出滑床面横向有变化,其变化点再剪切裂隙处.两相似弧形引张裂隙横向相连,可认为滑床面横向凸起.滑坡前缘出现放射裂隙,可认为此处滑床面变得开阔.

天然营力因素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一,天然营力因素对斜坡作用的性质;(一)改变斜坡外形,引起坡体应力分布的变化(二)改变斜坡岩土体的力学性质,使坡体强度发生变化(三)斜坡直接受到各种力的作用.二营力因素活泼集中带.

结构面成因类型

1原生结构面:是在岩体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如岩浆岩的流动构造面,冷凝形成的原生裂隙面,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沉积岩体内的层理面,不整合面;变质岩体内的片理面,片麻构造面等.(1)沉积结构面:在层状岩体中普遍发育,主要包括层面,沉积间断面.(2)火成结构面:系指岩浆侵入活动及冷凝过程中所形成的原生结构面.(3)变质结构面:经变质作用,矿物再结晶或重新组合2构造结构面:系指岩体中受地壳运动(构造应力)的作用所产生的一系列破裂面.(1)断层面:断层是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破裂位移的构造形迹.(2)节理面:可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张节理:是岩体在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裂隙的组合.剪节理: 是岩体在剪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裂隙的组合(3)劈理面:主要是岩石塑性变形的产物,形成于塑性变形发展的最后阶段.由于塑性变形,岩石内各质点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产生一系列滑动面,或是方向性矿物定向排列而形成一系列隐蔽的面.3次生结构面:岩体受卸荷,风化,地下水等次生作用.(1)风化裂隙:岩体因风化作用在地壳表层形成风化裂隙(2)卸荷裂隙:是由于岩石表面被剥蚀,下部仍在围压之下而膨胀回弹,产生于平行地面的张裂隙.

结构面的工程地质研究

结构面的工程地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结构面的生成年代:主要指构造结构面而言,在地质历史时期内生成年代较老的结构面一般胶结,充填情况较好,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相对较小.(2)结构面成因类型:控制了结构面的规模,力学性质和工程岩体的破坏边界.(3)结构面的延展性及穿切性:她不但控制了岩体的强度和完整性,影响岩体的变形,控制工程岩体的破坏方式和滑动边界,而且还关系到工程所在的区域稳定性.(4)结构面的形态对其强度影响较大,可以从形态和粗糙度两方面研究.(5)结构面的充填胶结情况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较大.(6)结构面的产状及组合关系:控制了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和破坏机制,要结合工程作用力的方向来分析.(7)结构面的密集程度对岩体力学性质影响较大,它决定了岩体变形和破坏的力学机制,直接控制了岩体的完整性和力学性质,也影响岩体的渗透性.(8)结构面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它的变形和强度性质,作为定量评价岩体稳定性的依据.

泥化夹层的特性:是含泥质的原生软弱夹层经一系列地质作用而演化成的(1)由原岩的超固结胶结式结构变成了泥质散状结构或泥质定向结构(2)粘粒含量较原岩增多且达一定含量(3)含水量接近或超过塑限,干容重比原岩小(4)常表现为一定膨胀性,膨胀量和膨胀力的大小和粘土矿物的类型及有机质含量有关(5)力学强度比原岩大为降低,与松软土相式;压缩性较大,属中等-高压缩性(6)由于结构松散,因为抗冲刷能力也低,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可能产生渗透变形.

岩体结构面及软弱夹层的力学效应: (一)岩体结构面变形特征;分脆性和塑性破坏变形(二)岩体结构面强度特征(三)岩体软弱夹层强度特征;1软弱夹层组成物质与其抗剪强度2软弱夹层的结构及产状与其抗剪强度3软弱夹层的天然预压荷载与其抗剪强度.

岩体强度的各向异性(三向强度):1垂直结构面方向的岩体抗剪强度,接近于岩石的抗剪强度,但并不等于岩石抗剪强度,

它或多或少地受到岩体中结构面,特别受具有一定充填物的结构面和软弱夹层的密度和厚度的影响.其密度和厚度越大,岩体抗剪强度越低于岩石抗剪强度.2平行结构面或软弱夹层的抗剪强度,一般很低,它取决于岩体结构面或软弱夹层的抗剪强度. 而岩体结构面或软弱夹层的抗剪强度又于其上下盘面粗糙程度,特别与粗糙面上的起伏度的关系更大.此外结构面或软弱夹层中充填物的组成物质,结构和构造等,对抗剪强度也有明显影响.3斜交结构面方向的岩体抗剪强度,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主要随剪切面与结构面夹角而变化.垂直结构面方向的抗剪强度大; 平行结构面方向的抗剪强度小; 斜交结构面方向的抗剪强度介于二者之间.

岩体破坏方式与渐进破坏影响因素:1岩体的特性,结构2天然应力状态:大小,方向,集中程度(构造应力,静压力)3工程上的加荷与卸载4时间5温度6围岩

岩体分类方案:1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2按岩体结构类型的分类3巴顿岩体分类4岩体质量指标(R.M.Q)分类法.

风化改变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实质:1破坏岩石中矿物颗粒之间的联结2形成或加剧岩石的裂隙3降低岩石裂隙面的粗糙程度4分解岩石原有矿物而产生次生粘土矿物.

风化层分带的标志:1岩石的颜色反映岩石的不同风化程度2岩石结构,构造不同,其抗风化的能力不同3风化裂隙的多少,开裂程度及填充情况4岩石碎裂程度5风化岩透水性6风化岩的物理力学性质7风化层开挖的难易程度.

地基处理:一软基处理:1清基:清除地基表层的淤泥,垃圾等2加固:强夯,排水固结,堆载,碾压3换土垫层4桩基5黄土地基处理二硬基处理:1清基2岩体加固:往裂隙里灌注混凝土,用锚钉锚固3降低扬压力:降低水位,帷幕灌浆4软弱带处理:向软弱层灌浆,提高强度.将软弱层的裂隙封填5改善建筑物本身结构.:使地基土埋深加大,挖深.扩大基础尺寸.

地基滑移方式:一软基滑移;表层滑移,混合滑移,深层滑移二硬基滑移三地基滑移边界及滑移体.

影响硬基滑移的因素: 坚硬的岩石地基滑移的情况复杂的多,影响滑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地基滑移是由于岩体总的软弱夹层,够奥破碎带,风化带等的抗剪强度及变形模量不能满足地基的要求,岩体中有软弱夹层,断层、节理等存在,并当他们再一定的组合形式下,又与一定的地形相配合而形成不利条件,地基渗透的不良作用如渗透破坏与渗透压力1为岩体的内在因素,即岩体组成物质及组织结构所决定的强度和结构特征,控制着地基滑移形式及其可能性,是地基滑移的根本条件;2为岩体的外在因素,如渗流,地震,滑坡作用等,他们只有通过岩体内在因素才能发挥作用,为地基滑移的促进因素.

硬基滑移形式:1可能在混凝土与地基接触面上滑移,属表层滑移.2岩体浅部滑移,她主要受地基表层岩体抗剪强度控制,一般在风化破碎或软弱岩体中,即在抗剪强度远小于坝体抗剪强度的岩体中出现.3岩体深部滑移,是工程地质中重点研究的一种滑移形式.

1保障洞室围岩稳定性措施:保障洞室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二是赋予岩体一定的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提高。前者主要采用合理的施工和保护衬砌方案,后者主要是加固围岩。一合理施工(一)分部开挖,分部衬砌,逐步扩大断面。(二)导洞全面开挖,连续衬砌。(三)全面开挖。二支撑,衬砌与锚喷加固。三灌浆加固

2影响围岩稳定性因素有哪些:影响围岩稳定性因素有天然的和人为的。天然因素中经常起控制作用的是岩石特性,地质构造,水和岩溶作用。一岩石特性:坚硬完整的岩石一般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小。而软弱岩石则由于强度低,抗水性差,受力容易变形和破坏,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鼓胀甚至形成缩径,随挖随缩易容岩遇水迅速溶解,直接破坏围岩稳定。二地质构造:围岩常是强度不等的坚硬和软弱岩层相间的岩体。软弱岩层强度较低,容易变形破坏。构造变动中常沿坚硬和软弱岩层接触处错动,形成厚度不等的层间破碎带,大大破坏顶岩完整性。洞室通过坚硬和软弱相间的层状岩体时,易在接触面处变形或坍落,洞室应尽量设置在坚硬岩层中,或尽量把坚硬岩层作为顶围。断层带破碎物质的碎块性质极其胶结情况也都影响围岩稳定性。三岩体结构层状或块状岩体中围岩破坏,常由几组结构面组合构造一定几何形态的结构体,即围岩分离体的坍落,滑塌;但只在分离体的尺寸小于洞室尺寸的情况下才不稳定。(一)方顶块分离体,一般水平结构面越密。如形成平铺板状体,越易坍落,比柱状体稳定。(二)尖顶块分离体,这种分离体一般没有典型的割裂面和典型的滑动面。(五)构造应力工程布置方式上,洞室轴线的最优方向,一般应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构造应力最大主压应力水平或近于水平并垂直洞轴的情况下,可使顶围和底围不出现拉应力,所以它对顶围,底围的稳定有利。这种应力较大时,加大洞室跨度,可能增大顶围的稳定。(六)地下洞室形状尺寸大小

3洞室围岩变形与破坏表现形式:一围岩松动圈二围岩的悬垂与坍落,突出与滑塌,鼓胀与隆坡(一)顶围悬垂与坍落(二)侧围突出与滑塌(三)底围鼓胀与隆坡三围岩缩径及岩爆四围岩破坏导致的地面沉降

4斜坡应力分布特征:(一)破体中主应力方向发生明显偏移。坡面附近的最大主应力与坡面近于平行,其最小主应力与坡面近于正交;坡体下部出现近于水平方向的剪应力,且总趋势是由内向外增强,越近坡脚处越强。向坡体内部逐渐恢复到原始应力状态。(二)坡体中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坡脚附近形成明显的应力集中带;坡脚越陡,集中越明显。坡脚应力集中带的主要特点是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的差达到最大值出现最大的剪应力集中,形成最大剪应力增高带。(三)坡面的岩土体由于侧向压力近于零,实际上变为两向受力状态;而向坡体内部逐步地变为三向受力状态。(四)坡面或坡顶的某些部位,由于水平应力明显降低而出现拉应力形成张力带。

5影响斜坡的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一)斜坡应力特征是首先取决于未被开挖前岩土体的原始应力状态(二)坡面几何状态是影响坡体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反映坡面几何状态的主要要素是坡角(三)斜坡变形与破坏的首要条件,在于坡体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结构面,其影响尤以岩质斜坡为著。(四)斜坡中结构面周边应力集中的特点主要取决于结构面的产状与主压应力的关系。

6、塑性与弹脆性围岩变形研究:岩体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化均对围岩应力分布有影响,应力大小和变化又直接影响岩体变形。围岩应力未超过岩体强度之前,岩体以弹性变形为主:当应力增高值达到或超过围岩强度时,围岩进入塑性变形状态,在洞壁附近产生裂隙破坏松胀因而应力释放降低出现应力降低区或“松动圈”,为围岩强度被削弱的地带。若洞壁没有衬砌保护应力降低区的半径会扩大,应力增高区也向深处移动。这样洞室围岩可同时存在应力降低区,应力增高区和天然应力区;即同时存在松动圈,紧密圈和天然状态圈。松动圈是洞室围岩变形与破坏的重要地带。

7、保护斜坡稳定性的措施:一、消除或削弱使斜坡稳定性降低的各种营力因素(一)针对改变斜坡外形的营力因素采取措施(二)针对使斜坡岩土体强度降低和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措施(1)制止风化(2、)截引地表水(3)疏干地下水二、直接削减推滑力与提高抗滑力(一)清除或削坡(二)支挡或锚固

8、斜坡破坏形式:(一)崩塌(二)滑坡(三)滑塌

9滑坡结构:1滑床面2滑坡体3滑坡床4滑坡台地5滑坡舌6滑坡裂隙.

第13章

1.变形:洞室开挖后,地下形成自由空间,原来受挤压的围岩,由于解除束缚而向洞室空间松胀变形。

2.破坏:变形超过了围岩的承受能力,便发生破坏。

3.松动圈是围岩变形与破坏的重要地带。

第九章

工程地质问题有那些:区域稳定性乖哦过程,工程建设地区至现今地壳,由于天然或工程因素引起的地应力变化,主要产生构造、火山、地震、场地渗透稳定性、地基沉降与滑移、斜坡的稳定性、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

地应力:地壳岩体在天然状态条件下所具有的内应力,它分布在岩体的每一个质点上

四种典型的天然应力状态(初始应力):未经人为扰动的岩体内天然状态的应力。

根据与一定地质条件相联系的天然应力比值系数值可以区分出四种典型的地区性天然应力状态:①K=0天然应力状态地壳表层垂直柱状节理发育且透水性良好的玄武岩地区,某些张性构造断裂带、边坡卸荷带属此;②1>K>0天然应力状态,地壳浅部沉积岩厚度无大变化,未经明显构造扰动的坚硬岩体地区,接近于这种应力状态;③K=1天然应力状态,地壳深部塑性区,未经明显构造扰动的冷凝过程中的岩浆岩体地区,可能属于此;④K>1天然应力状态,地壳浅部存在有明显构造应力场的地区。

活断层:目前正在运动着,或者近期曾有过运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重新活动的断层。

活断层的判别标志:①活断层往往错断、拉裂或扭动全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②地表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其总体延伸方向又与基底断层方向大体一致,这是基底活断层的有力证据;③古老岩层与全新世以后最新岩层成断层接触,或者其断层上覆全新世以来最新岩层由沿该断层线发生变形,该断层就是活断层;④活断层破碎带中物质,一般疏松未胶结,最新填充物质,发生牵引变形或擦痕;⑤活断层穿切现代地表,往往造成地形突变;⑥河谷常与断层一致,断层往往被河床冲积层所覆盖;⑦活断层有时错断古建筑物;⑧活断层附近常常伴有较频繁的地震活动,有时也会有火山活动;⑨活断层往往显示出重力、地热、射线等物理异常现象;⑩活断层位移可直接监测。

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一定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

诱发地震: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导致发生的地震,统称之“人为诱发地震”,简称“诱发地震”。

第10章

渗透破坏:系指岩土体在渗流作用下,主要表现为整块或其颗粒发生移动,或其颗粒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和现象。

渗透破坏的形成条件:渗透破坏的发生和发展条件中,具有动水压力的渗流显示着主导作用。在一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岩土的性质、结构及地质构造是渗透破坏的根本条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影响渗透破坏的根本因素。土颗粒的不均匀程度、重容、紧密度和渗透性以及粘性土的凝聚力等,对渗透破坏都有很大影响。地质结构对渗透破坏的影响显著,他在坝基下表现的最为明显。渗流特征是影响渗透破坏的另一重要条件。渗透破坏不仅与动水大小有关也与其方向变化有关。渗流在坝后下游逸出条件对渗透破坏也有影响。地形条件对渗透破坏也有一定影响。除上述因素外,库水的升涨和消落特征、机械或爆破震动、建筑物底面轮廓等,都对坝基渗透破坏有一定的影响。

粘性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粘性土中粘粒含量较多,常含亲水性强的粘土矿物,具有水胶结和团聚结构,有时有结晶连结,孔隙微小而多。常因含水量不同呈固态、塑态和流态等不同稠度状态,压缩速度小而压缩量大,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凝聚力,内摩擦角教小。

粘性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主要取决于其连结和密实度,即与其粘粒含量、稠度、孔隙比有关。常因粘粒含量增多,粘性土的塑性,胀缩性、透水性、压缩性和抗剪强度等有明显变化。

斜坡稳定性判定:1自然历史分析法2力学分析法3工程地质比拟法

外水压力:指作用于衬砌上的地下水的静水压力。

围岩压力:由于围岩的变形与破坏而作用于支护或衬砌上的压力。

土的动力压实性与哪些影响因素?所加的击实功大小,土的含水量。

土的干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所加的击实功大小,土的含水量。矿物成分,比重粒度。

地面破坏效应:按其形成条件和破切规模及范围,可大体分为段裂效应,斜坡效应,基底效应。

建筑场地抗震有利地段有哪些?

答:不稳定地区,地带,地段中仍然可以存在有次一级代表稳定的,甚至是稳定的地带,地段或地点。其中有孤立于这种高烈度,大位移,多破切的区内的低烈度,小位移,少破坏的范围,可划归为“安全岛”。地槽,地台内部往往是

少震或无震的“安全岛”板快构造接合边界均是主要地震带,“安全岛”多在板快的内部,工程建设的场地和地基,便应该选择在这些区域稳定性好的地方。

建筑场地抗震有利地段有哪些?不稳定地区、地带、地段中,仍然可以存在有次一级的不稳定的,甚至是稳定的地带,地段或地点。其中有孤立与这种高烈度,大唯一,多破坏的区内的低烈度、小位移、少破坏的范围,可划归为“安全岛”。地槽、地台内部往往是少震或无震的“安全岛”,板块构造结合边界均是主要地震活动带,而“安全岛”多在板块的内部。工程建设的场地和地基,便选择在这些区域稳定性好的地方。

那些活动诱发地震?1深井注水诱发地震2水库诱发地震

岩体结构类型及特征:1)块状结构。地质类型为厚层沉积岩、火成侵入岩、变质岩,结构体式为块状、柱状,结构面发育情况节理为主,地质评价:岩体在整体强度上高,变形特征接近于均质。弹性各向同性体。作为地基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2)镶嵌结构。火成侵入岩、非沉积变质岩,菱形、锥形,节理发育、有小断层错动,岩体在整体上强度仍高,但不连续性较为显著,处理后不失为良好的地基。3)碎裂结构:构造破碎较强烈岩体,碎块状,节理、断层及断层破碎带交叉、劈理发育,岩体整体性破坏较大,强度受断层及软弱结构面控制,并易受地下水作用影响,岩体稳定性差。4)层状结构。薄层沉积岩、沉积变质岩,板状、楔状、节理、层理比较发育,岩体呈层状,接近均一的各向异性介质,作为地基与岩石产状有关,陡立为稳定,平缓不稳定。5)层状碎裂结构。较强烈的褶皱及破碎的层状岩体,破碎状、片状,层理、节理、断层都可发育,岩体完整性破坏较大,整体强度降低,软弱结构面发育。易受地下水不良作用,稳定性很差,不宜做地基。6)散体结构:断层破碎带、风化破碎带,鳞片状、碎屑状、颗粒状,断层破碎带,岩体遭到极大破坏,接近松散介质,介质性最差。

岩体软弱夹层强度特性;1)软弱夹层的组成物质与其抗剪强度。2)软弱夹层的结构及产状与其抗剪强度。3)软弱夹层的天然预压荷载与其抗剪强度

软弱夹层结构及其抗剪强度影响因素:1)组成。泥质、碎屑、角砾等,2)结构。胶合、空隙。3)构造。4)温度

流变性:固体介质在长期静载荷作用下,应力、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变化的性质,流变的两个宏观表现:蠕变,松弛。

蠕变:在一定温度和应力作用下的固体介质随时间而产生的缓慢连续变形》

松弛:在一定温度和变形条件下,固体介质随时间而产生缓慢连续的应力减小。

影响岩体破坏的因素:岩体特性。2)天然应力状态。3)工程上的加荷与卸载。4)地下水作用。5)时间。6)围岩压力与温度

岩体分类的依据:1)岩石质量等级分类。2)岩体结构分类。3)围岩岩体质量指标。4)岩体质量指标

不同成因类型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1)岩浆岩。(1)深成岩:易风化、风化层厚度大。(2)浅成岩:均一性比深成岩差。(3)喷出岩:结构复杂,岩性不均一,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2)沉积岩:(1)火山碎屑岩:易风化,强度低。(2)胶结碎屑岩:胶结程度差,力学强度低,抗水性不良。(3)黏性土:厚度小,强度低,抗水性差,易软化,泥化。(4)化学生物岩:致密坚硬、强度高,易熔融。3)变质岩:(1)接触变质岩:透水性高,抗风化能力低。(2)动力变质岩:构造破碎,胶结不良,裂隙发育。强度低,透水性强。(3)区域变质岩:厚度大、变质程度均一。

风化改变岩体工程地质性质:1)破坏岩石中矿物颗粒之间的联结.2)形成或加剧岩石的裂隙.3)降低岩石裂隙面的粗糙程度.4)分解岩石原有矿物而产生次生黏土矿物

风化层分带标志:1)岩石的颜色反映岩石的不同风化程度.2)岩石结构,构造不同其抗风化能力不同.3)风化裂隙的多少,开裂程度及填充情况.4)岩石碎裂程度.5)风化岩石透水性.6)风化岩石物理力学性质.7)风化层开发的那易差别.

岩体风化程度分带:1)剧风化带:颜色已全改变,光泽消失,岩石结构变化情况:组织结构完全破坏,呈松散或外观保持原岩状态,矿物成分除石英颗粒外,其余矿物大部分风化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物理力学特征侵水崩解,锤击声是哑声,开挖方法是镐锹.2)强风化带:颜色改变,中心有原来颜色,外观具有原岩组织结构,但裂隙发育,岩体呈石块状,易风化矿物均已风化,形成次生矿物,物理力学性质减弱,有半坚硬岩石的特征,哑声.3)弱风化带:表面和沿节理面大部分变色.组织结构良好,但是有风化裂隙发育,沿节理裂隙出现次生风化矿物.物理力学性质减弱,岩体软化系数变小,发声不够清晰,开采以爆破为主.4)微风化带:沿节理面略有变色,组织结构,矿物组织未变,物理性质几乎不变,发声清脆,开采为爆破.

1工程地质问题:①地基在上部3结构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大小不同的沉降变形问题②地基斜坡或洞室围岩的稳定性问题③渗透问题

2工程地质条件:①地形地貌②地层岩土性质③地质条件(岩体、土体)④无物理地质⑤水文地质⑥建筑材料

3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与地质现象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4粒级(粒组):按粒径大小的分组

5不均匀系数Cu:土的限制粒径和有效粒径的比值。Cu=d60/d10

6曲率系数:Cc:累计含量30%粒径的平方与有效粒径和限制粒径乘数的比值Cc=d2/d60*d10

7颗粒级配:土的各粒组再土中的重量的百分比

8土中水的类型:①矿物成分水②结合水③自由水④气态水⑤固态水

9土中气体结构:①吸附气体②自由气体③密闭气体④溶解与水中气体

10土的结构:指土粒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相互排列和连接关系

11土的构造:指组成土的各种大小不同颗粒按比例关系的排列或结构锁确定的特征的总和

12土的结构分为:散粒结构;团聚结构

13土的构造分类:块石状构造,假斑状构造,层状构造,交错层状构造,薄叶状构造

14比重(G):土中固体颗粒重与同体积4摄氏度水重的比值

15容重(r):单位体积土重

16含水量(W):土中所含水重与固体颗粒重的比值

17饱和度(Sr):土空隙中所含水体积与土孔隙比之差

18土的空隙性:(1)土的孔隙度(n):孔隙总体积与土的总体积的比值;(2)土的孔隙比(e)土的总体积与固体颗粒的比值;(3)土的固体度(m):固体颗粒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4)砂土的相对密度(Dr):砂土最疏松状态的孔隙比和天然孔隙之差与砂土最疏松状态的孔隙比和最紧密状态的孔隙比之差的比值

19-0土的物理性质:1土的重量(土的比重、土的容重)2土的含水性(土的含水量、土的饱和度)3土的孔隙性(土的孔隙度、土的孔隙比、土的固体性、砂土的相对密度)

19土的水理性质:指土中固体颗粒与水相互作用所表现的一系列性质

20土的水理性质分为:粘性土的稠度,塑性,膨胀,收缩,崩解,土的透水性,毛管性

21稠度:粘性土含水多少而表现出的稀稠软硬程度

22液性指数(IL):粘性土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与液限和塑限之差的比值

23液性指数大小取决于:颗粒成分,矿物成分,水容度的价值,电解质浓度,含水量

24天然稠度(B):扰动土样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和液限和塑限之差的比值

25塑性:粘性土当含水量在一定大小范围内,可由外力塑成任何形状而不破坏,当取消外力后又可继续保持所塑形状,这种性质称为塑性

26塑性指数(IP):粘性土液限和塑限之差

27粘性土抗水性:(1)土的膨胀性:土体积因浸水而增大性能;(2)土的收缩性:土在蒸发过程中体积减少的性质;(3)土的崩解性:粘性土在水中崩解体的性能。

28土的力学性质:土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性质,如压缩性、抗剪性、动力压实性

29土的压缩性:土在荷载作用下体积减小的性质

30无线侧压缩:土在纵向侧压缩过程中,侧面不受限制,可自由的侧形膨胀,土粒纵向移动,也可侧移动

31无侧胀压缩:土在纵向压缩过程中,侧面受到严格控制,土粒不能侧向移动,仅在纵向压缩变形。

32压缩系数(CW):每增加单位压力时孔隙比的减少值。CW=e1-e2/p2-p1

33土的膨胀系数(μ):土在无侧限压缩时向膨胀应变ξx与铅直应变ξy之比

34土的侧压力系数(ξ):侧向压力的增加值Δσx与铅直压力的增时加值Δσz之比值

35土的压缩模量(Eb0):土在侧限压缩条件下,受压方向上的应力σz与相应的应变ξz的比

36不同土的压缩特点:①砂土:a通常压力下压缩变形值不大,b压缩变形速度较快②③④⑤

37泊松比:系岩石在单向压应力(或拉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横向膨胀应变与纵向压缩应变之比

38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岩石单向受压时,抵抗压碎破坏的最大轴向压应力,称~

39岩石的抗剪强度:岩石抵抗剪切破坏时的最大剪应力称~

40蠕变:是在一定温度和应力作用下的固体介质随时间而产生缓慢,连续的变形

41岩石抗拉强度;岩石在单向拉伸破坏(断裂)时的最大拉应力,称~

42松弛:是在一定温度和变形条件下的固体介质随时间而产生缓慢连续的应力减少

43地应力:地壳岩体内在天然状态条件下所具有的内应力,称~又称天然应力

44地应力场:地壳中地应力做有规律分布的空间

45天然应力比值系数:在构造应力叠加于自重应力的天然应力场中,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

46活断层:一般被理解为目前正在活动着,或者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重新活动的断层

47地震:是地壳表部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48构造地震:与地壳构造活动带弹性应变能积聚而突然释放有关的地震

49震级:地震的大小。

50震源:地震时,地壳中发出震动的地方称为~

51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铅直投影的地方称为~

52裂度:地震的能量传到地面及建筑物的强弱程度及破坏程度。

53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一定范围。

54地震刚性:岩土密度与纵波传播速度之积。

55渗透破坏:岩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其颗粒发生移动或其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

56诱发地震:由人类工程活动导致发生的地震。

57振动破坏效应:是由地震力直接一起的建筑物破坏,一般包括建筑物的水平滑动或晃动以及共振等

58潜蚀:渗流在一定水力坡度下,产生较大的动水压力而冲动挟走或溶蚀土体中部分极小颗粒,形成潜蚀

59曲率系数:是累积含量30%粒径的平方与有效粒径和限制粒径乘积的比值

60湿陷性:是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附加沉陷的性能

61断裂效应:地震导致岩土体直接出现断层和地裂,引起附近的或跨越断裂的建筑物的位移或破坏称~

62斜坡效应:地震导致斜坡岩土体失去稳定,产生各种斜坡变形和破坏一起斜坡地段所设置建筑物的位移或破坏叫63基地效应:地震导致地震底盘岩石土体的振动压密,下沉,液化及塑流,使地基失效而建筑物产生的位移或破坏叫64土的粒度成分:把土的各粒组在土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级配.

65天然含水量:天然状态下土的含水量.

66饱和含水量:完全饱水状态下的含水量.

67土的饱和度:土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与土孔隙体积的比值.

68土的孔隙度:土中孔隙的体积与土总体积的比值,又称孔隙率.

69土的孔隙比:土中孔隙总体积与土中固体颗粒总体积的比值.

70土的固体度:土中固体颗粒的体积与土总体积的比值

71砂土的相对密度:砂土中最疏松状态下的孔隙比和天然状态的孔隙比之差,与砂土最疏72松状态的孔隙比和最紧密状态的孔隙比之差的比值.

73稠度:粘性土因含水多少而表现出的稀稠软硬程度,称~

74浓性指数: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之差的比值,称~

75天然稠读:扰动土样的含水量和塑限之差与液限和塑限之差的比值,称该原状土的~

76塑性指数:粘性土的液限和塑限之差值称~

77土的侧膨胀系数:就是土在无侧限压缩时,侧向膨胀应变与铅直应变之比

78土的侧压缩模量:是指土在侧限压缩条件下,受压方向上的应力与相应的应变的比值

79变形模量:土在无侧限条件下压缩,由于侧向膨胀系数使铅直变形增大,所以在这种情80况下铅直压力与相应的压缩应变之比称~

81岩石吸水性:岩石在一定试验条件下的吸水性能称~

82岩石吸水率:指岩石试件在一个大气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岩石干重之比值

83岩石饱水率:指岩石在高压下或者在真空吸入水重与岩石干重比

84岩石饱系数:指岩石吸水率与饱水率之比

85岩石软化性:岩石浸水后强度减低的性能称~

86强度损失率:饱和岩石在一定负温度(一般为-25摄氏度)条件下,冻融10-25次,冻融前后的抗压强度之差与冻融前抗压强度的比值

87重量损失率:在上述条件下,冻融前后干试样重量之差与冻融前干试样重量的比值

88流沙(流土):系渗流将土体的所有颗粒同时浮动,流动或整块移动.

89接触冲刷:系指粗细粒土层接触时,在平行或垂直于接触面的渗流作用下,细颗粒被冲动夹走,以至细粒土层被冲刷掏空,危及建筑物安全.

90土的比重:土中固体颗粒重与同体积4度水重的比值为~

91土的容重:土的天然容重系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重.称为~

92土的含水量(w)土中所含水重与土中所含固体颗粒重比值,为~

93土的水理性质:土中固体颗粒与水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一系列性质,称为~

94土的膨胀性:土体积因浸水增大的性能,称为~

95.围岩压力:由于围岩的变形与破坏而作用于支护或衬砌土的压力,称为~

96岩石抗冻性: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称为~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

(2011.03.11)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难点研讨(文本) 邵运达:各位老师,工程地质教研活动已经开始!欢迎大家积极发言! 工程地质课程地性质与任务 “工程地质”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工学科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升本)地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地任务是使同学通过学习掌握修建土木工程建(构)筑物地场地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评价和各种建(构)筑物地建造对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地影响,以及选择在相应地地质条件下保证建筑物稳定和正常使用地措施. 工程地质课程地目地与要求 “工程地质”课程设置地目地是通过本课程地学习,掌握工程地质学地基本知识和具备解决工程中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地能力.了解工程与地质地关系,并对地质条件做出评价. 学习本课程要求达到: 1.掌握工程地质学中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解决工程地质问题地过程和方法. 2.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地基本要素,系统掌握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方面地知识. 3.掌握对工程地质问题地分析方法及对不良地质条件应采取地措施,了解各种地质作用地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对工程地影响和治理方法,并对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做出分析评价. 工程地质课程地教学要求层次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岩石和地质模型实验室实习,野外工程地质实习(有条件时进行)等三个教学环节. 教学中,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地掌握,根据专业地要求分为“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 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地质学地研究内容及其工程地质学地分科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地主要任务. 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 (二)教学要求 1.知道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2.了解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3.理解工程地质条件各要素以及理解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 4.了解工程地质学地主要任务及研究方法等. 5.知道本课程地特点及学习要求. 第二章岩土及其工程地质性质(10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1.地球地圈层构造与地质作用 地球地内部圈层构造:地壳、地幔与地核;地质作用. 2.造岩矿物 矿物地形态,矿物地物理性质,含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与断口、密度、弹性、挠曲及延展性等,常见地10多种矿物地鉴定特征. 3.岩浆岩(火成岩)

杨清工程地质学基础考试样题

工程地质学基础考试样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活断层 2.砂土液化 3.混合溶蚀效应 4.极限平衡方法5.卓越周期 6.工程地质条件 二、填空(20分) 1.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和两种。 2.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和等。3.渗透变形的主要形式包括管涌和。 4.地震破坏效应大致可分为,、和斜坡破坏效应三个方面。 5.按四分法可将风化壳,自上而下分为剧风化带、、、。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24分,每题2分): 1.斜坡变形的形式较多,主要有拉裂、回弹、蠕滑和弯曲倾倒四种。(×) 2.水库蓄水前,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蓄水后将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的渗漏。(×) 3.斜坡变形的结果将导致斜坡的破坏。(×) 4.砂土的渗透系数越大,产生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小。(√) 5.当滑坡安全系数Ks=1.20时,计算的最后一条块滑坡推力En=0,滑坡的稳定性系数K等于1.20。 (√) 6.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确定。(×) 7.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 8.斜坡形成后,在坡顶处形成剪应力集中带。(×) 9.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砂土液化时,若某一土层的实际贯入击数大于临界贯入击数,则该土层液化。 (×) 10.为保证斜坡稳定,削坡移载措施适用于滑动面为直线的滑坡。(×) 11.土的级配特征影响渗透变形方式,不均粒系数η越小,越有利于管涌的发生。(×) 12.所谓风化囊是指在裂隙密集带,尤其是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处,岩石风化深度相对较大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四、问答题(共24分,每题4分) 1.简述滑坡的形态要素。 2.试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3.识别活断层的标志有哪些? 4.简述水库诱发地震有何特点?。 5.如何进行覆盖型岩溶区的岩溶地基稳定性? 6.简述斜坡形成后坡体重分布应力的特点。 五、结合实际工程地质问题谈谈水对工程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2.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 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3.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 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4.极限平衡方法:也叫刚体极限平衡法,其使用有四点假设前提:①只考虑破坏面上的极限破坏状态,而不考虑岩土体的变形。即视岩土体为刚体。②破坏面上的强度由C、f值决定,遵循强度判据。③滑体中的压力以正压力和剪应力的形式集中作用于滑面上,均视为集中力。④q三维问题简化为二维(平面)问题来求解。 5.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 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 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6.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 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二、填空(20分)

国家开放大学工程地质阶段性学习测验1答案

WURD格式 -- 度 国家开放大学工程地质阶段性学习测验 一、选择题30 分) ( 1. 工程地质条件即) ( 正确 A.工程活动的地质环 境 B.工程地质问题 C.地质结构和构造 D.地形地貌 正确答案是: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 2. 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 A.岩土的工程特性 B.地质作用 C.基础形式正确 D.水文地质条件 正确答案是:基础形式 3.地基稳定性问题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分别是() A.强度和温度敏感性 B.强度和耐久性 C.变形和耐久性 D.强度和变形正确正确答案是: 强度和变形 题目 4 4. 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 区域工程地质 B. 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C. 结构可靠度正确 D. 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方 法正确答案是:结构可靠

WURD格式 它包括两方面内容,1答案 5.下列关于工程地质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工程地质学中,对人类工程活动有影响的地质环境常用工程地质条件来描述 B.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条件、地质问题的学科 C.工程地质学是一门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D. 虽然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但工程地质问题几乎相同正确 正确答案是:虽然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但工程地质问题几乎相同 6.地球的内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 A. 地壳正确 B.地核 C.地幔 --1

WURD格式 -- D.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是:地壳 7.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正确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正确答案是:变质作用 8.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 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正确 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 D.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 正确答案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9.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以后所形成的结构称为() A. 碎屑结构正确 B. 斑状结构 C. 沉积结构 D. 碎裂结构 正确答案是:碎屑结构 10.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 A.刚度 B.硬度正确 C.强度 D.耐磨性 正确答案是:硬度 11.岩浆岩体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等统称为()A.岩浆岩结构

工程地质学基础综合测试题答案解析地大考试

综合测试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20分) 1.活断层 2.砂土液化 3.混合溶蚀效应 4.卓越周期 5.工程地质条件 二、填空题(20分) 1.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和。 2.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和等。3.斜坡变形的形式较多,主要有、、三种。 4.按滑坡动力学性质分类,可分为、、性所多余的约束。 三、判断题(共20分,每题4分) 1.水库蓄水前,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蓄水后将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的渗漏。 2.斜坡变形的结果将导致斜坡的破坏。 3.在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中,由于边界条件、荷载条件、岩土体强度等难以精确确定,通常在设计上考虑上述因素及建筑物重要性而综合确定一经验值,此即稳定性系数。 4.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确定。 5.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砂土液化时,若某一土层的实际贯入击数大于临界贯入击数,则该土层液化。四、问答题(40分) 1.识别滑坡的标志有哪些? 2.试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3、从地质方面、地形地貌方面识别活断层的标志有哪些? 4.简述新构造运动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试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 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2、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3、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4、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5、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二、填空题 1、地震断层(粘滑型)蠕变断层(蠕滑型) 2、工程地质类比法模型模拟实验法 3、拉裂(回弹)蠕滑弯曲倾倒 4、推落式平推式牵引式 三、判断题 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错误 四、问答题 1.识别滑坡的标志有: (1)地形地貌方面:滑坡形态特征、阶地、夷平面高程对比 (2)地质构造方面:滑体上产生小型褶曲和断裂现象滑体结构松散、破碎 (3)水文地质方面:结构破碎→透水性增高→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滑体表面出现积水洼地或湿地,泉的出现 (4)植被方面:马刀树、醉汉林 (5)滑动面的鉴别

地质工程论文免费发表

地质工程论文免费发表 浅析工程地质 摘要: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工程地质专业在工 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 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 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现象, 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的结论性错误。今后十年,将有可能 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又一个事故高发期。工程地质对地球环境的保护要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地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利水电勘察 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 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 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 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 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 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 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 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 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随着大规模工 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 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 建设与环境存在冲突,而且现在大学生虽多,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抓住 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工程地质环境人才机遇之间的关系,总之工程地质与人类 的生活密切相关。 一、崩塌的概念;崩塌是指陡峻斜坡的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崩塌经常发生在山区河流、河谷的陡峻山坡上,有时也发生在高 陡的边坡上。它来势迅猛,对道路交通可造成直接危害。在设计中应避免使用不合理的高 陡边坡,避免大挖大切。在施工中应清除坡面危石或采取坡面加固、调整水流等措施。 二、滑坡的概念; 滑坡的概念;滑坡是指斜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一定的软弱面或 华东带整体下滑的现象。西南地区云、贵、川、藏是我国滑坡分布的主要地区,其他地区 的山区、丘陵区、包括黄土高原,亦有不同类型的滑坡分布。

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Engineering?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 【总学时】:40 【实践学时】:8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课程系统地讲授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及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系统概括了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安排一定时间的参观及试验。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工程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动态,能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认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研究与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应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能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工程地质问题的定量评价等。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地质思维逻辑,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力学》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绪论 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四、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重点了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工程地质学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重点: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工程地质学的意义 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第一节土的粒度成分 粒径、粒组概念;粒组划分;粒度成分测定与表示;土按粒度成分分类; 第二节土的矿物成分 土中矿物成分类型;矿物成分与粒度成分的关系;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第一节土中的水与气体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环境及其评价、预测和保护的科学。

工程地质论文 摘要: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现象,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的结论性错误。工程地质对地球环境的保护要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地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环境分析人才机遇 这学期我学了工程地质课使我对工程与地质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工程地质对于工程师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工程地质问题造成工程建设的被动与失败的若干实例证实,许多人对工程地质又是陌生的。 人类历史刚刚翻开新千年新世纪的第一页,一场以高新技术为前导的产业革命却早已开始了,工程地质学科必将在这场革命中获得新生。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伴随着矛盾与冲突,特别是体制和机制问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需要协调与适应,改革就成为必然。 当前,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专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斗争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类工程活动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如何顺应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问题,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师都要认真关注,并勇敢地承担起应尽的职责。 1 工程地质学科的起源与发展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首次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工程地质勘察则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个阶段迅速成长起来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5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走过了我们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体系。举世瞩目的三峡、小浪底等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的开工建设,充分积累了在各类岩性地区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地将数理学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术及时吸收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使我国工程地质学达到现代科技水准,逐渐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的重要成员之一。 今天,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工程地质定性描述和定性评价的范畴,发展成为集多种勘探手段去获取基础性地质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汇总、整理分析、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地质预测、工程措施的建议等等既特殊又复杂的综合性专业。任何一个成熟的设计师,都会清楚地意识到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位置。无数重大工程成败的实例足以证明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的权威性。 2 工程地质的技术进步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近二十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测量、物探、钻探、试验等在仪器、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为工程地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依托。由于有了各种新技术的支持,工程地质分析从定性到定量就成为可能。定量分析的新理论层出不穷,在学术界十分活跃。

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

介绍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的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工程地质学产生于地质学的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经验的积累中。17世纪以前,许多国家成功地建成了至今仍享有盛名的伟大建筑物,但人们在建筑实践中对地质环境的考虑,完全依赖于建筑者个人的感性认识。17世纪以后,由于产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出现并逐渐积累了关于地质环境对建筑物影响的文献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开始了大规模建设时期。1929年,奥地利的太沙基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工程地质学》;1937年苏联的萨瓦连斯基的《工程地质学》一书问世。5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学逐渐吸收了土力学、岩石力学和计算数学中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完善和发展了本身的内容和体系。在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基本上始自50年代。 3内容 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建设地区和建筑场地中的岩体、土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性质,控制这些性质的岩石和土的成分和结构,以及在自然条件和工程作用下这些性质的变化趋向;制定岩石和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工程地质学要分析和预测在自然条件和工程建筑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问题,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以及诱发地震、地基沉陷、人工边坡和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因破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大面积地面沉降、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表塌陷,及其发生的条件、过程、规模和机制,评价它们对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研究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有效措施。 工程地质学还要研究工程地质条件的区域分布特征和规律,预测其在自然条件下和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地质作用,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适宜性。 由于各类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和作用,及其所在空间范围内的环境不同,因而可能发生和必须研究的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问题往往各有侧重。据此,工程地质学又常分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道路工程地质学、采矿工程地质学、海港和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学等。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地质学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 地质学方法即自然历史分析法,是运用地质学理论,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分析研究其产生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的判断。它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4实验和测试方法 包括为测定岩、土体特性参数的实验、对地应力的量级和方向的测试,以及对地质作用随时间延续而发展的监测。 计算方法,包括应用统计数学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理论或经验公式对已测得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以定量地评价工程地质问题。 模拟方法,可分为物理模拟(也称工程地质力学模拟)和数值模拟,它们是在通过地质研究,深入认识地质原型,查明各种边界条件,以及通过实验研究获得有关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的实际作用,正确地抽象出工程地质模型,利用相似材料或各种数学方法,再现和预测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电子计算机在工程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使过去难以完成的复杂计算成为可能,而且能够对数据资料自动存储、检索和处理,甚至能够将专家们的智慧存储在计算机中,以备咨询和处理疑难问题。

工程地质学基础测试题答案

工程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概念题 1、岩土体的各种与建筑有关的性质称为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主要是指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2、粒径:土颗粒的直径,单位是mm。 粒组:土颗粒按大小相近、性质相似合成的组叫粒组(粒级) 3、斜坡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 4、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矛盾而引起的,对建筑物本身顺理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 5、不同结构类型,不同自振周期,不同阻尼比的建筑物在某一给定的地震过程作用下发生的最大地震反应称为地震反应谱。 6、随着含水率的变化,细粒土可由一种稠度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稠度状态,相应于转变点的含水率,称为界限含水率,也称为稠度界限。 7、附加应力是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中产生的应力。 8、在一定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如侵蚀作用、堆积作用等形成的山坡、海岸、河岸等。 9、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它不仅取决于地震能量,同时也受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传播介质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10、在满足建筑物的强度和变形的条件下,允许地基变形的最大值。 二、简答题 1、土颗粒一般都带有正电荷,孔隙水中离子一般具有正负两级,因此就被土颗粒吸附,就形成颗粒表明结合水,相邻的两个土颗粒同时吸附一个离子,这样就有部分结合水称为两个颗粒的公共结合水,就将两个颗粒连结起来。 2、地震的发生是地应力的释放过程,地壳岩体的强度是确定,当地下应力集中到能使岩体破裂使就会产生地震,因此释放的应力最大也不会超过岩土的强度。震级就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因此也是有限的。 3、岩土体之所以能够被压缩,是因为其中有孔隙,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会越来越小,就越难以变小,因此压缩曲线就变缓。 4、有效粒径(d10):累积曲线上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累计百分数为10%对应粒径。平均粒径(d50):累积曲线上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累计百分数为50%对应粒径。限制粒径(d60)或称限定粒径(d60):累积曲线上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累计百分数为60%对应粒径。 确定任意一组粒组的百分含量 任意粒组的上限粒径对应的百分含量S上限任意粒组的下限粒径对应的百分含量S下限则该粒组的百分含量 S= S上限- S下限 5、因为基岩密度大,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的幅度小,且速度快,能量很快就传播开了,实际烈度较小,破坏程度低。而松散沉积物密度小,地震传播速度慢,导致能量集中,地震影响范围不大,而破坏很强,实际烈度就高,破坏就严重。 三、1、由p-s曲线确定地基承载力: (1)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较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对于比例界限荷载值与极限荷载很接近的土,当极限荷载PU小于对应比例界限荷载值Pcr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当不能按上述两款确定时,且压板面积为0.25~0.50m2,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荷载量的一半。 (4)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实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2、工程地质勘探施工包含以下五项: ①搜集研究区域地质、地形地貌、遥感照片、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已有资料,以及工程经验和已有的勘察报告等; ②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③工程地质勘探见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 ④岩土测试和观测见土工试验和现场原型观测、岩体力学试验和测试; ⑤资料整理和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约占30~40% 问答题(包括论述题)约占60~70%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及方法 考试内容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际意义,它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 考试要求 1. 理解工程地质学的内涵及任务; 2. 掌握工程地质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例如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等; 3. 掌握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针对各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思路及基本方法; 4. 了解工程地质学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前沿。 二、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考试要求 1. 理解活断层的定义及其内涵; 2. 掌握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3. 掌握活断层的鉴别方法; 4. 掌握活断层区建筑原则及防治对策; 5. 了解活断层工程地质评价理论及方法。 三、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基本特征、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地震小区划、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考试要求 1. 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地震的相关概念; 2. 掌握地震地质基本特征; 3. 掌握地震效应类型及相关概念; 4. 掌握振动破坏效应的评价方法;

5. 掌握砂土振动液化的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及防护措施; 6. 掌握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7. 掌握地震小区划的原理及方法; 8. 掌握地震区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9. 了解我国地震分布的规律; 10. 了解地震的成因理论与机制。 四、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岩石风化基本概念、影响岩石风化因素、风化壳及分带标志和方法、岩石风化防护措施考试要求 1. 掌握岩石风化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影响岩石风化因素; 3. 掌握风化壳垂直分带标志及方法; 4. 掌握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五、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滑坡形态要素及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原理及防治措施考试要求 1. 理解斜坡的重应力分布特征,掌握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 2. 理解斜坡的变形破坏的实质,掌握斜坡的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 3. 掌握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 4. 掌握崩塌变形破坏的评价方法; 5. 掌握滑坡的形态要素及识别滑坡的方法; 6. 掌握滑坡分类依据及常用分类方案; 7. 掌握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8. 掌握斜坡稳定性评价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刚体极限平衡法评价的思路及原理; 9. 掌握滑坡防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重点掌握具体防治措施的特点及防治针对性; 10. 了解滑坡空间预测、时间预报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思路。 六、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措施 考试要求 1. 理解渗透变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渗透变形的基本形式; 2. 掌握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及其影响规律; 3. 掌握渗透变形预测思路及评价方法; 4. 掌握渗透变形的防治原则及防治措施。 七、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溶蚀机理、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溶渗漏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岩溶塌陷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y 课程编号:03110110 课程类别:专业课,选修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由于任何建筑工程都离不开地质环境,故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工程地质知识,而《工程地质》正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因此本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营用过程中的影响,并能正确处理和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和方法,能够正确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导言 1.教学内容 工程地质的概念、研究工程地质的目的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及发展以及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2.重点、难点 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任务; (2) 理解工程地质和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 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1.教学内容 (1) 主要造岩矿物及其性质;

(2)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介绍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其鉴别方法; (3) 特殊类土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2、重点、难点 (1)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2) 常见岩石的类型及工程性质。 (3) 矿物识别的方法及常见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 3.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矿物的概念及其主要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质指标; (2) 掌握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 (3) 掌握岩石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分类; (4) 掌握岩浆及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浆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及其主要矿物成分和分类原则; (5) 掌握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基本概念,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掌握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原则; (6) 掌握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了解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掌握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特征矿物和分类原则; 第三章地质构造 1.教学内容 (1) 地质年代及其划分方法; (2) 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方法; (3) 褶皱构造(含水平、单斜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4) 断裂构造(节理、断层)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5) 地层的接触关系; (6) 岩石与岩体的基本概念及其质量评价。 2.重点、难点 重点: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褶皱与断层类型及识别标志。 难点:地层产状与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知识及其表现形式和构造运动的方向分类,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 (2) 掌握岩层的基本概念,岩层产状与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组合关系;掌握地质构造对岩石(层)工程性质的影响的分析方法; (3) 掌握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工程地质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希望对各位2013研友有所帮助,祝大家考研成功! 2007中国地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工程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2 地震震级: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度 3 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4 地上悬河形成条件 5 崩塌:斜坡岩土体中被陡倾的张性破裂面分割的块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或运动称为崩塌。 6 混合溶蚀效应:两种饱和度或温度不同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7 管涌 8 流土 二简答 1 试述沙土地震液化的机理? 砂土液化的机理:在地震过程中,较疏松的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引起的剪切力反复作用下,砂粒间相互位置产生调整,而使砂土趋于密实。砂土要变密实就势必排水,但在急剧变化的周期性地震力作用下,伴随砂土孔隙度减小而透水性变弱,因而排水愈来愈不通畅。应排除的水来不及排走,而水又是不可压缩的,于是就产生了剩余孔隙水压力(或超孔隙水压力)。此时砂土的抗剪强度将随着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而不断降低,直至完全抵消法向压力而使抗剪强度丧失殆尽。此时地面就可能出现喷沙冒水和塌陷现象,地基土丧失承载能力而失效。 2 滑坡防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六字方针:“挡、排、削、护、改、绕” 即避开、加固(抗滑桩、挡土墙、锚固)、移载、排水、岩土性质改良、护坡 治理工程常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3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地形条件。地表崎岖,高差悬殊,切割强烈,是泥石流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地质因素。松散固体物质的来源及数量多少取决于地质因素。地质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及地震、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等。它们以不同方式提供松散碎屑物,是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和发展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和发展 摘要:我国工程地质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之甚少到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成为一门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一套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应用科学。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成就;发展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质问题,包括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对地质环境有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它的任务是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以便从地质上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运行顺利。 我国工程地质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之甚少到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成为一门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一套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应用科学。 一、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工程地质的实践,积累了大量资料和一定的实际经验,学科进入独立发展阶段,各建设部门制定自己的勘察规范,以山区工程建设为主,对工程地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岩土测试技术提高,定量评价有所发展。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年代,各方面的建设蓬勃发展,工程地质在已往在基础上取得了重大发展。勘察质量提高,新的勘察规范制定,向着工程领域拓展,承担勘测、工程处理的系统列工作。新型、巨型工程向工程地质勘察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创立了自己的新的理论,引入有关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学术活动频繁。 二、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不断提高 工程地质的任务就在于为工程建筑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认识拟建工程所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建筑的位址选择和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国家规定的基建程序是:任何工程建设不进行勘察工作就不准设计,没有设计不准施工。这就赋予了工程地质重大而光荣的职责,避免了不顾地质条件是否适宜而盲目兴建工程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建筑位址的选择具有战略意义,起着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条件、避开不利条件的作用。位址选得好,不但能保证工程的安全,而且工程处理也较简单,经济上合理。我国的各类工程、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城乡建设、工业、国防、矿山、港口等建筑,尤其是大型建筑,都是先做了反复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才进行设计、施工、修建完成的,因而基本上没有因为地质问题而失败。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粒径: 有机质: 毛细水: 结合水: 重力水: 土的结构: 工程地质问题: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土的构造: 土的物理性质: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土粒密度: 工程地质条件: 土的密度: 干密度: 饱和密度: 含水率: 饱和度:。 土的毛细性: 土的力学性质: 正常固结土: 超固结土: 活断层: 地震: 地震震级: 地震烈度: 地震效应:

二、简答题 1.我国主要通用的粒组划分方案是怎么样的? 2.目前常采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哪些?细粒土、粗粒土各用什么方法? 3.什么是累计曲线,如何在累积曲线上确定有效粒径、平均粒径、限制粒径? 4.不均匀系数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5.土中的矿物主要有哪几类?各类矿物有哪些主要特点? 6.土的粒度成分与矿物成分有什么关系? 7.土中水按存在形式、状态、活动性及其与土粒的相互作用分哪些类? 8.为什么说结合水对细粒土的性质影响最大? 9.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结构连结有哪几种形式? 10.结合水、毛细水是怎么样把土粒连结起来的? 11.粗粒土和细粒土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特点?不同结构特征对土的性质有何影响?12.什么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哪些主要性质? 13. 反映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那些?其中那些是实测指标? 14.根据饱和度大小,可将含水砂土分成哪些含水状态? 15.为什么说土的孔隙性指标是决定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最重要指标? 16.什么是稠度界限?稠度界限中最有意义的两个指标是什么? 17.细粒土随含水量变化表现出的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8.什么是塑态、塑性、塑限和塑性指数?他们有什么不同? 19.塑性指数大小说明什么?他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20. 细粒土具有涨缩性及崩解性的原因是什么? 21.为什么说土的力学性质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22. 什么是土的抗剪强度,粗粒土、细粒土抗剪强度有和区别? 23. 用推力法评价斜坡稳定性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24. 岩石与土相比力学性质有何异同? 25. 滑坡防治的措施 三、论述题 1.简述水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2.如何用有效应力原理解释饱和土的压缩过程? 3. 简述分层总和法的假设条件

岩土工程勘察考试题

.. 绪论 一、基本概念 1、专门工程地质学 二、简述题 1、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第一章工程地质勘察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基本概念 1)、工程地质条件 2)、工程地质问题 二、填空题 1、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 括、 、、 、、以及 等六个要素,其中 是最基本的要素。 2、工程地质勘察阶段按工民建可分为: (1)、(2)、(3)、(4)。 三、选择题 1、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它包括六个要素。其中最基本的要素为以下哪个方面()。

A、地形地貌条件 B、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结构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现象 F、天然建筑材料 2、以下各勘察方法中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最基本的勘察方法的是()。 A、工程地质测绘 B、工程地质物探及勘探 C、工程地质试验(室内、室外) D、工程地质长期观测 3、砾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A、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B、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C、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 D、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4、卵石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A、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B、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C、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D、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5、中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A、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B、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C、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D、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四、问答题 1、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任务具体有哪些?

工程地质学重点

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的基本概念: 是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也就是研究在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地处理和正确地使用自然地质条件和改造不良地质条件等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是为了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工程地质条件: 由于地质因素对工程建筑的利用和改造有影响,因而把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称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场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都是工程地质条件所包含的因素。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之间的矛盾问题: 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 1. 地质环境对工程活动的制约作用。 即地质条件以一定的作用方式影响工程建设。 如:地震、软土地基、岩溶洞穴、滑坡、崩塌…… 2. 人类的工程活动又反作用于地质环境。 如: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库修建诱发地震;人工开挖引起边坡破坏;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调查研究和解决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目的是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评价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建筑物或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以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 工程地质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工程地质工作的三大支柱:(1)构造地质与岩体结构(2)工程地质力学(3)地质技术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地质学方法(2)实验和测试方法(3)计算

方法(4)模拟方法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岩土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研究 2、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研究 3、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研究 4、区域工程地质研究 二、工程地质学的作用及其发展 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到60年代 第二阶段:到60年代末 第三阶段:80年代以来 1.大力开展地质工程研究 2.加强地质预报研究 3.加强地质体的改造 4.加强环境地质工作 第1章矿物和岩石 概述 地壳(Crust) 地球是一个实心的椭球体,两极稍扁平,赤道部分略向外突出,极半径(Polar radius)约为6365km,赤道半径(Eguatorial radius)约为6378km,平均半径(Average radius)约为6371km。 由于目前勘探手段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的一些情况。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各部位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基本圈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