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杯子》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杯子》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杯子》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杯子》教学设计

《各种各样的杯子》教学设计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科学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2.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3.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3.科学态度目标: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第二课《各种各样的杯子》。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节课学习了常见的材料,第二节课延续第一节课的内容,认识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并在活动中确定不同材料杯子的不同特点。为下一节《神奇的新材料》做准备。

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了第一节,已经能够准确地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但对于不同材料的特性还不能准确分辨。本节课借助不同材质制成的杯子,比较不同材料杯子的不同特性。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辨别能力,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不同材料杯子的优缺点和解决办法。最终认识到可以利用不同材料的不同特点制作成人们所需要的物品。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说出各种材料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2.能够提出不同材料杯子的缺点,并想出解决办法。

3.能够说出保温杯不同部分的不同材料,并说出选择这些材料的原因。

三、学习重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说出各种材料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2.能够提出不同材料杯子的缺点,并想出解决办法。

四、学习难点:

1.能够提出不同材料杯子的缺点,并想出解决办法。

2.能够说出保温杯不同部分的不同材料,并说出选择这些材。

五、教学准备:

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活动记录单、每个小组1个玻璃杯、1个陶瓷杯、1个塑料杯、1个金属杯、1个木杯、1个纸杯、适量热水、1个保温杯。

六、学习过程:

苏教版科学(1下)教案

苏教版科学(1下)教案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1 ?石头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并描述石头的样子。 2.能简单给石头分类。 3.知道石头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重难点: 1、观察石头并分类 2、了解石头有哪些用途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石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我们一起来写一首诗吧!老师先来写两句,大家来续写。(板书 标题:石头) 2、原来老师要写一首关于石头的诗。看看我接下来怎么写。(板书 内容:石头,石头。大石头,小石头) 3、老师是先从石头的大小不同来写的,你还可以怎么写?可以从颜

色、形状来写。(生:黑石头,白石头。圆石头,扁石头……) 4、一起来读一遍我们创作的诗歌吧! 二、学习新课 1、在我们身边,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石头,同学们用石头玩过什么样 的游戏呢?(生:爬假山、堆石头、打水漂……) 2、老师也玩过石头打水漂。你们知道吗,科学其实很有趣,有的科学家还专门研究了如何打水漂才能打得更好。他们的结论是,要选择扁圆的石头,以20度角将石头打出去。 3、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页,书上的小朋友正在观察石头。上学期我们也 学习了用感官来观察事物,老师想问问,书上的小朋友是从哪五个方面来描述图中石头的样子的? 4、哪些是用眼睛观察到的?(斑纹,形状,大小,颜色)哪些是用皮肤触摸到的?(表面) 5、聪明的同学们想想,还能从什么方面描述石头?(重量) 6同学们也带来了自己的石头,请翻到活动手册第一页。先在中间用铅笔画出你的石头的样子,再从六个方面来描述你的石头。 7、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给东西分类。比如可以把衣服按种类分成上衣、裤子、裙子等,还可以按颜色分成红衣服、黑衣服、白衣服等。现在让我 们也给这些石头来分类。你觉得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生:颜色、大小、形状……)现在以前后桌四人为小组,来给四块石头分类。完成活动手 册第1页。 8、石头除了用来玩,还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先来看看在古代,石头被用来做什么?(石斧、石锤、石刀) 9、石头还有哪些用途?请大家看课本第4页。 10、有些石头比较稀少,而且好看,比如说水晶、各种颜色的宝石,人们会把它们做成漂亮的手链。 11、我们经常在公园见到圆滑石子铺成的小路,这样的路有按摩的作用。因为我们的脚底也有很多穴位。 三、总结

(完整word版)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

第一单元关心天气 1、今天天气怎么样 教学目标: 1、会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2、了解自己遇到的天气情况:雨天、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等等。 3、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4、认识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教学准备:天气符号的图片、教学当天本地区的天气预报情况。预习要求:关心当天的天气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诗: 关心天气 呼呼呼,起风了, 哗哗哗,下雨了, 雨停了,云散了, 太阳出来了! 走到户外, 去看天上的云彩;

挽起腿, 去路的水花。 2、引学生一。 3、教小:首小了下雨之后,孩子去外活的情 况。一般来,孩子是最关心天气的了,因天气好了孩子才能 出去玩。那么,今天,老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今天天气怎么。 4、板: 1、今天天气怎么() 二、天气符号 1、同学,今天你有没有注意一下天气怎么呢? 学生一今天的天气情况。 啊,看子大家都关注了今天的天气。除了用言来描述今天的 天气,我可以最直的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 2、教指学生符号,天气情况。 : A、天气晴朗,引学生:大家看看今天的天气是(晴天),你得用什么符号来表示适合呢?从而学生明白天气晴朗的候,天空中有一个大大的太阳,我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一个大大的太阳呢? B、天气不好,天空中云很厚,引学生想想用什么来表示云 呢? C、如果是下雨天,再引学生想一想,怎么表示下雨呢? ???? 3、学生笔开始的天气符号,今天的天气情况。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设计情况,并且做适当的指导。 4、学生把自己设计的作品,拿到展示台上面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全班评价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 教师小结:看了大家设计出来记录天气情况的简单符号,老师非常高兴,因为大家的符号设计得非常的漂亮。 5、小提示:同学们,今天外面有风吗?大家有没有感觉到风? 风大不大?(有风,但是不大)那我们怎么来记录看不见的风呢? 学生交流讨论。 6、教师小结:我们在记录天气情况的时候,仅仅画上太阳,雨 点或者白云,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上风等一些其他的因素,这样记 录的天气情况才更完整,更符合实际情况。 三、认识天气符号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情况,我们已经了解过了, 并且我们也设计了简单的符号,记录了今天的天气情况,那么同学们还遇到过哪些天气情况呢? 全班交流讨论。 雨天、下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天、大风天等等。 2、教师出示书本的第三页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图片 了解一些天气情况。 书本第三页上面的四幅图,分别是雪、雷雨、阴、雾四种天气。 3、认认识天气符号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天气瞬息万变,千变万化,所以,所以光

最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 1 单元磁铁 1、磁铁能吸引什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 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过程与方法: 1. 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 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 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 揭题、板书:磁铁设计意图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开始,创设“小魔术”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 ”,这正是小魔术产生的效果。“小魔术”、“小实验”等是孩子最喜欢看的,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 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 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 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 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 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过瘾,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 (3)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 设计意图 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是本课的立足点之一,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上述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各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教师提供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记录,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入进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研究身边的科学,即拓展了孩子们的研究空间,又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三) 活动二: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 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 (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3、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 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 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 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 (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用磁铁来辨别一些铁制成的物体,这是从探究和应用方面来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这一科学概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全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全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 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3. 地球的构造,有岩石、不同的土壤等,并通过学生玩泥巴,让学生对地球的岩石及土壤有了初步的认识。 4. 让学生认识水是一种重要而常见的单一物质 5. 学生用自己的多种感官认识水的不同特性。 6.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7. 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生存。 8. 水中可以溶解一些物质,比如说盐、糖等。 9. 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他们得以世代相传。 10.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11.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2.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13.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14. 人们为了使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5. 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6. 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2、3 、4 、5、 8 、9 、10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显,让二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教学策略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

(完整版)二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二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观察与比较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能够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 进行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看、听、闻、尝、摸等一系列的方法。 2、比较事物的不同之处,进一步巩固对多种感官的认识。 3、通过学习,明白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可以更确切、更全面的了解事物。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事物的不同之处,认识到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水果若干、仿真水果若干、玻璃杯、滴 管、 酱 油、 自来水、 塑料桶、大毛绒玩具、小毛绒玩 具、 铅笔、橡皮、钥匙、图片等等。 预习要求:试着运用多种感官全面地观察我们周围的事 物, 发现 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感官来发现》,知道了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利用感觉器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2、揭示课题: 3、观察与比较 二、聚焦 教师引导:感觉器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比较,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 三、探索 (一)探索实践一 1、教师出示课本第31 页的上面两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两幅图,从中找出五个不同点。 2、学生仔细观察并比较两幅图,从中找出五个不同点,看谁找 得又快又准。 3、全班交流,学生说出这两幅图中的五处不同点,教师引导并表扬那些找的又快又准的同学,颁发“火眼金睛奖” 。(二)探究实践二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眼睛真尖呢!下面我们再来考考大家耳朵的听力怎么样?

苏教版(新课标)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课题 1.石头总课时数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审核人(手写)执教老师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课件、石头 课时安排: 二次备课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听过吉尼斯纪录吗?吉尼斯大全纪录了这个世界上所有 的有关第一的事情!我们来一段视频,看看这个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是通 过玩什么得到第一的!(观看视频) 看完视频你发现创造吉尼斯纪录的人他怎么玩什么的得到第一?(揭 示课题:石头) 那你用石头都玩过什么游戏? 二、感受石头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周围常常可以看见许多石头,你都在哪里见到过石头?( 1. 校园假山:知道这是哪里么?假山也是石头做的; 2.公园里面的石头;3. 海边的石头:天涯海角) 三、活动一: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

才能发现! 你们会观察么?今天,我教你们用气泡图来观察一块石头。(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min)看明白了么?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 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 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等一会,请材料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 石头。 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 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 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你就可以拿出材料盒里面 的信封!这个信封是个很有用的锦囊,它可能会帮上你忙!这里面有几张 卡,(拿出“大小”卡片),你看,这张卡片上,所有的东西都和生活中 的东西一样大小,在描述石头大小的时候,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石头去比 划一下。这是“形状卡”,当我们实在不知道手里的石头是什么形状,可 以只观察一个面,对照形状卡进行描述。如果给你“颜色卡”和“斑纹 卡”,你们会使用了么? 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 人。 (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 四、活动二:分类 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 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请男生举手!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 手!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 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 来分一分。

四年级科学下册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1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 3.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4.能收集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与同学分享。 (二)科学知识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的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激励学生像科学家牛顿那样大胆想像,热爱科学研究。 二、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能收集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与同学分享。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三、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能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不能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不能认识到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不能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不能认识到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能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能认识到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

(完整版)最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 【科学教学目标】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器材准备】 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 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课题:有磁性。 (二)活动二: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 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三)活动三: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1-2怎样抬高讲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5 课动物的家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各种动物家的形状、构造、材料等特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对科学学习感兴趣,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乐于参加帮助动物生活的制作活动,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很好地合作。 3、了解各种动物家的特点,学会一种鸟巢或其它动物生活用品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能仔细观察各种动物家的形状、构造、材料等特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难点了解各种动物家的特点,学会一种鸟巢或其它动物生活用品的制作方法。 教法、学法实验讨论观察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天黑了,小朋友们都回到了家里。 1、提问: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认为你的家哪好呢? (2)动物们有没有他们的家? (3)它们的家建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家有什么特色?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关于动物家的问题我实在太想知道了,你们呢?

2、今天我们就谈谈动物家的事情,好吗? 二、教授新课 1、提出问题(1)今天我们请来了这些动物:课件出示几种熟悉的小动物。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分别都在哪吗? (2)各组讨论。 (3)把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2、解答问题 1、汇报 XXXXX: 这些小动物的家我们都知道了,那你知道它们的家最有特色的地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学习研究讨论。 3、教师小结:很多动物搭建的家都非常的有特色,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去听听。 4、课件:听奇奇讲故事。 (1)写一首关于家的诗。让学生以诗的形式,描述自己知道了哪些动物的家,表达爱护小动物,帮助动物,人类和动物和睦相处等情感。 (2)、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帮它们安个家。 三、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以诗的形式,描述自己知道了哪些动物的家,表达爱护小动物,帮助动物,人类和动物和睦相处等情感。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物质世界,观察石头、泥巴、沙子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它们的形状特征。 2、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水,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河食用油等。 3、让学生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4、让学生认识地球上生活的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以及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二、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三、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内容课时周次备注 一、石头与泥 土1、石头 1 1 2、玩泥巴 1 2 3、沙子与黏土 1 3 二、水4、水是什么样的 1 4 5、玩转小水轮 1 5 6、盐和糖哪儿去了 1 6 三、空气7、找空气 1 7 8、这里面有空气吗 1 8 9、空气是什么样的 1 9 四、动物与植物10、形形色色的动物 1 10 11、多姿多彩的植物 1 11 12、动物、人 1 12 专项学 习 向科学家那样 1 13 科学阅 读 科技发展历程 1 14 复习 1 15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1单元磁铁 1、磁铁能吸引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 揭题、板书: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过瘾,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 (三) 活动二: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最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1、石头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石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听过吉尼斯纪录吗?吉尼斯大全纪录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有关第一的事情!我们来一段视频,看看这个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是通过玩什么得到第一的!(观看视频) 2、看完视频你发现创造吉尼斯纪录的人他怎么玩什么的得到第一?(揭示课题:石头) 3、那你用石头都玩过什么游戏? 二、感受石头无处不在 1、在我们的周围常常可以看见许多石头,你都在哪里见到过石头? (1)校园假山:知道这是哪里么?假山也是石头做的; (2)公园里面的石头; (3)海边的石头:天涯海角) 三、活动一: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1、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 2、你们会观察么?今天,我教你们用气泡图来观察一块石头。(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min)看明白了么? 3、引导学生说一说:

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 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 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 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 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 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4、请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石头。 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 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你就可以拿出材料盒里面的信封!这个信封是个很有用的锦囊,它可能会帮上你忙!这里面有几张卡,(拿出“大小”卡片),你看,这张卡片上,所有的东西都和生活中的东西一样大小,在描述石头大小的时候,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石头去比划一下。这是“形状卡”,当我们实在不知道手里的石头是什么形状,可以只观察一个面,对照形状卡进行描述。如果给你“颜色卡”和“斑纹卡”,你们会使用了么? 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人。 (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 四、活动二:分类 1、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请男生举手!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手!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 2、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一分。 3、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石头的时候,我们就先分一分! 4、如果你给石头分类,你会按什么来分? 5、请把你手中的石头放回到材料盒中。记住,每次按照一个特征来分! 五、了解石头的用途 1、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 2、播放视频,了解一下石头的用途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 1、推力和拉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体验活动,使学生知道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 2.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在表达交流中,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现象来分析得出来的实验结论--- 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教学过程: 一、使学生知道推和拉都是力。 1.推和拉物体会怎样?我们有什么感受?师演示:推开门和拉开窗户。学生感受:推开门和拉开窗户。推一名同学和拉一名同学。 问:刚才老师做了哪些动作,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在推、和拉这位同学后,你们看到了这位同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 估计:学生结合学生移动或走动的现象分析出:是因为受到了力的缘故.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师则问:因为他受到了什么才动起来? 2.推和拉都是力,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 二、通过学生的实验证明活动,使学生知道: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1.小组讨论交流:推和拉物体时你会感受到什么? 2.听讨论结果的汇报: 估计 1:向里推门能把门推开。 估计 2:向左边位窗户,能把窗户拉开。 估计 3:我推讲桌,推不动,因为我力气小。 估计 4:我拉窗帘,可以把窗帘拉开。

估计 5:我擦地时,要推拉拖布,要用力。 估计 6:我提着书包,觉得书包在拉我的手。 3.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5. 师总结: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一些问题凭借我们自己的力量也能够解决。 三、推拉纸蝙蝠 1、按课本中的图制作一只纸蝙蝠。 2、用手推和拉蝙蝠的翅膀。 3、推拉蝙蝠的翅膀时你感受到什么?观察到什么现象? 4、师总结:推拉蝙蝠的翅膀时要用力,同时的耳朵会动。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四、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其结论是否正确: 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力有大小;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1.师:投影中罗列问题:力不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力没有大小、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2.要求:学生结合投影的内容,让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是否正确。 3.听学生的汇报: 要求: 学生要阐述理由。 4.探究要求: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研究,从而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 5.学生小组探究: 6.听汇报: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怎么做的?得出了什么结论。(教师顺势进行板书) 7.师小结:静止和运动是物体存在的状态。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我们也可以说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应用与拓展 1、思考回答: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的拉力? 2、学生回答:推车、拉车、开门、关门、开窗、关窗、拉窗帘、拉行李箱、升旗、拔河 3、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推力和拉力。 板书设计: 推力和拉力

苏教版新课标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石头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课件、石头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听过吉尼斯纪录吗?吉尼斯大全纪录了这个世界上所有 的有关第一的事情!我们来一段视频,看看这个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是通 过玩什么得到第一的!(观看视频) 看完视频你发现创造吉尼斯纪录的人他怎么玩什么的得到第一?(揭 示课题:石头) 那你用石头都玩过什么游戏? 二、感受石头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周围常常可以看见许多石头,你都在哪里见到过石头?( 1.校园假山:知道这是哪里么?假山也是石头做的; 2.公园里面的石头;3.海边的石头:天涯海角) 三、活动一: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 才能发现! 你们会观察么?今天,我教你们用气泡图来观察一块石头。(PPT出示气

泡图,请小朋友看1min)看明白了么?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 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 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等一会,请材料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 石头。 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 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 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你就可以拿出材料盒里面 的信封!这个信封是个很有用的锦囊,它可能会帮上你忙!这里面有几张 卡,(拿出“大小”卡片),你看,这张卡片上,所有的东西都和生活中 的东西一样大小,在描述石头大小的时候,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石头去比 划一下。这是“形状卡”,当我们实在不知道手里的石头是什么形状,可 以只观察一个面,对照形状卡进行描述。如果给你“颜色卡”和“斑纹 卡”,你们会使用了么? 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 人。 (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 四、活动二:分类 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 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请男生举手!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 手!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 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 来分一分。 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 石头的时候,我们就在先……做点事情,分一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