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caling of isolation with transistor size.Isolation pitch is the sum of the transistor width and the trench isolation distance.As the isolation pitch shrinks,the narrow channel width e?ect be-comes more apparent.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also known as Box Isolation Technique,is an integrated circuit feature which prevents electrical current leakage between adja-cent semiconductor device components.STI is gener-ally used on CMOS process technology nodes of250 nanometers and smaller.Older CMOS technologies and non-MOS technologies commonly use isolation based on LOCOS.[1]

STI is created early during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fab-rication process,before transistors are formed.The key steps of the STI process involve etching a pattern of trenches in the silicon,depositing one or more dielectric materials(such as silicon dioxide)to?ll the trenches,and removing the excess dielectric using a technique such as chemical-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Certain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 technologies also in-clude deep trench isolation,a related feature often found in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The e?ect of the trench edge has given rise to what has re-cently been termed the“reverse narrow channel e?ect”[2] or“inverse narrow width e?ect”.[3]Basically,due to the electric?eld enhancement at the edge,it is easier to form a conducting channel(by inversion)at a lower voltage. The threshold voltage is e?ectively reduced for a nar-rower transistor width.[4][5]The main concern for elec-tronic devices is the resulting subthreshold leakage cur-rent,which is substantially larger after the threshold volt-age reduction.

1Process?ow

?Stack deposition(oxide+protective nitride)

?Lithography print

?Dry etch

?Trench?ll with oxide

?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 of the oxide

?Removal of the protective nitride

?Adjusting the oxide height to Si

2References

[1]Quirk,Michael&Julian Serda(2001).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nstructor’s Manual,p.25.

[2]J-W.Jung et al.,Jpn.J.Appl.Phys.,39,2136-2140

(2000).

[3] A.Chatterjee et al.,IEDM1996.

[4]J.Pretet et al.,Solid-State Electronics,46,1699-1707

(2002).

[5]Y-H.Lee et al.,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41,689-696

(2001).

3See also

?FEOL

4External links

?Clarycon: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N and K Technologies: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Dow Corning:Spin on Dielectrics-Spin-on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1

25TEXT AND IMAGE SOURCES,CONTRIBUTORS,AND LICENSES 5Text and image sources,contributors,and licenses

5.1Text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ource:https://www.doczj.com/doc/ca16816261.html,/wiki/Shallow_trench_isolation?oldid=544515908Contributors:Twisp,Sin-man, Gwernol,Shaddack,SmackBot,Sadads,Shamiryan,Theoldanarchist,TruthbringerToronto,Vivek rvcse,Mainstream Nerd,Addbot,Nat-uralion,LucienBOT and Anonymous:4

5.2Images

?File:Isolation_pitch_vs_design_rule.PNG Source:https://https://www.doczj.com/doc/ca16816261.html,/wikipedia/en/0/0a/Isolation_pitch_vs_design_rule.

PNG License:?Contributors:?Original artist:?

?File:Nuvola_apps_ksim.png Source:https://https://www.doczj.com/doc/ca16816261.html,/wikipedia/commons/8/8d/Nuvola_apps_ksim.png License:LGPL Contributors:https://www.doczj.com/doc/ca16816261.html, Original artist:David Vignoni/ICON KING

5.3Content licens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3.0

传统中国结翻译

传统中国结 F:欢迎来到“您问,我答”这个节目,亲爱的读者朋友!应广大听众的要求今天我们将向您介绍中国的著名手工艺术品:中国结。 M:较多的听众都对这种手工艺术品感兴趣。比如:Engelbert Borkner,Josef Araki und Werner Morr。 F:我认为这是一个吸引人的/有趣的主题。 M: 我也这么看。传统的结起源于中国古代早期,其雏形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末的缝衣打结。 F:1911年清朝末期,中国结的制造已经成为中国的民间艺术。 M:如今中国结是一种受欢迎的装饰品和礼物。 F:由于中国结的悠久历史,还有它与中国人的审美相一致,它被称作中国结或是 Chinesischer Knoten 。 M:对的。中国结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 F:很久以前它被当作文字使用。 M:现在让我们来详细了解结的五千年的历史。 F:结的制造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文字引入之前,结被用作记叙不同的事物。M:重要的事情会打一个大的绳结,不太重要的事情会打一个小结。所以绳结是用来帮助记事的。 F:悠久的发展历史使中国结成为极具文化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精髓。 M:为了理解中国结的含义,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汉字和其发音。 F:汉字“Sheng”(绳)和“Shen”(神)在汉语中发音非常类似。绳子在中国古代被神化,因为它看起来很像一条蜿蜒的龙。在史前时期龙的样子会用打结绳子的变化表现出来。 M:汉字“Jie”(结)和“Ji”(吉)的发音也很类似。“Ji”有很多含义:从幸福,富足,财富,平安到长寿,健康,欢乐。 F:中国结不仅在样式和颜色上很漂亮,而且它还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信仰以及古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M:是这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多得被当做吉祥物用于衣服上。 F:在1911年清末中国结的制作方法渐趋成熟,中国结本身也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物品。 M:在现在中国它们成为更受欢迎的装饰品和首饰,例如墙体装饰品、车内吉祥物、戒指、耳环、项链甚至是腰带。 F:中国结在传统节日中非常流行。带有丰富民间文化印记的不同大小的中国结给节日增添了十分合适的节日氛围。 M:中国结在婚礼上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盘长结是一种同请柬绑在一起的长形的小结,它象征着白头偕老。 女:用吉祥结装饰的扇子,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代表着吉祥如意。

新一代大众型CoolMOS

新一代大众型CoolMOS? C6上市及应用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推出下一代高性能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600V CoolMOS? C6系列。有了600V CoolMOS? C6系列器件,诸如PFC(功率因数校正)级或PWM(脉宽调制)级等能源转换产品 的能源效率可得到大幅提升。全新C6技术融合了现代超结结构及包括超低 单位面积导通电阻(例如采用TO-220封装,电阻仅为99毫欧)在内的补偿器件的优势,同时具有更低的电容开关损耗、更简单的开关特性控制特性和更结实耐用的增强型体二极管。 ?C6系列是英飞凌推出的新一代Cool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英飞凌在CoolMOS? C3和CoolMOS? CP等前代系列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开关速度并降低了导通电阻。CoolMOS? C3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产品系列,而CP系列可满足需要最高开关速度和最低导通电阻的各种专门应用的需求。 ?最新推出的600V CoolMOS? C6器件,融合了CoolMOS? C3和CoolMOS? CP两个产品系列的优势。例如,电源厂商可受益于超结CP系列的优势——包括极低电容损耗和极低单位面积导通电阻等,设计出更高效、更紧凑、更轻更凉的电源产品。与此同时,开关控制性能和抗电路板寄生电感和电容特性性能也得到大幅提升。相对于CP系列的设计而言,CoolMOS? C6简化了PCB系统布局。具体而言,这意味着在CoolMOS? C6系列内,栅极电荷、电压/电流斜率和内部栅极电阻达到了优化和谐状 态,即使低至零欧姆的栅极电阻,也不会产生过高的电压或电流斜率。此外,C6器件具备出色的体二极管硬换流抗受能力,因此可避免使用昂贵的快速体二极管组件。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课程方案 回浦中学王文霞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01) 一、课程背景………………………………………………………………………………0l 二、课程设计思路 (01)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01) 一、知识与能力 (01) 二、过程与方法 (0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01)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02) 第四部分教材编写原则 (02) 一、教学内容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02)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综合特点 (02) 三、教学内容的编排应突出实践性 (03) 四、教学内容的表达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避免成人化教学 (03) 五、教学内容应具有发展性和开放性 (03) 第五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03) 一、内容安排及实施建议 (03)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 (04)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背景 手工是运用手的技能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塑造物体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中国传统手工工艺传承着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手工也在渐渐的消失,比如中国结,中国结不仅仅是美和巧的形式表达,更是民间智慧和名族情怀的承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结记忆已经成为一门国粹,在这个编制后面不仅织进人们浓浓的情意和深深地祝福,同时也保留着及其永远无法替代的人工之巧。为了将我国的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去,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习,我们特开设了这样的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这门课程中,我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并根据自身知识能力特点选择性的开设了三大块教学内容,分别为中国结、剪纸、折纸。这三部分内容均为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文化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结的教学课程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所占比重最大,约占总学时的30%。这主要是因为:1近些年来,中国结的编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这门曾经被人们遗忘的艺术,已经悄悄渗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例如手机链的装饰,项链装饰,发卡,鞋等等。而当教学内容和生活更贴近时,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就曾有多个学生拿着他们的手机链等物品向教师询问该如何编织。2编织中国结的基本材料也比较容易获得,本次组织教学的方式即为教师购买后发给各个学生,而且编完一个结后,还可以把线拆开,继续新的教学内容,线绳可以重复使用。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中国结的教学内容在安排上主要讲解基本结,而复合结讲解则比较少。 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我国虽然是折纸的发源地,但现其发展却远不及日本、朝鲜、比利时等国家。在一些国家,折纸甚至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教学内容。把折纸作为我们开设的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引导,能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希望折纸能慢慢的回到我们中间。折纸的授课内容我们也主要是安排了折纸的基本原理、折纸的符号,在学生学会看图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按图纸亲自动手折一些简单的图形。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发展概况 2.掌握吉祥结、绶带结、平结的编织方法 3.掌握剪纸构图基本符号和基本技法 二、能力目标 1.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摸索并尝试解决方法,能独立思索方案并解决问题。 2.通过观察和思考,能根据主题创作并完成相关成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通过对中国结,剪纸,折纸等的学习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超临界萃取的技术原理

一、超临界萃取的技术原理 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所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过程组合而成的。 超临界CO2是指处于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称为临界点)以上状态的一种可压缩的高密度流体,是通常所说的气、液、固三态以外的第四态,其分子间力很小,类似于气体,而密度却很大,接近于液体,因此具有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气液两重性质,同时具有液体较高的溶解性和气体较高的流动性,比普通液体溶剂传质速率高,并且扩散系数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具有较好的渗透性,而且没有相际效应,因此有助于提高萃取效率,并可大幅度节能。 超临界CO2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在非临界状态的液体和气体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密度是溶解能力、粘度是流体阻力、扩散系数是传质速率高低的主要参数,因此超临界CO2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具有一系列的重要特点。超临界CO2的粘度是液体的百分之一,自扩散系数是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良好的传质特性,可大大缩短相平衡所需时间,是高效传质的理想介质;具有比液体快得多的溶解溶质的速率,有比气体大得多的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和携带能力;具有不同寻常的巨大压缩性,在临界点附件,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会引起CO2的密度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可通过简单的变化体系的温度或压力来调节CO2 的溶解能力,提高萃取的选择性;通过降低体系的压力来分离CO2和所溶解的产品,省去消除溶剂的工序。 在传统的分离方法中,溶剂萃取是利用溶剂和各溶质间的亲和性(表现在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蒸馏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蒸汽压)的不同来实现分离的。而超临界CO2萃取则是通过调节CO2的压力和温度来控制溶解度和蒸汽压这2个参数进行分离的,故超临界CO2萃取综合了溶剂萃取和蒸馏的2种功能和特点,进而决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具有传统普通流体萃取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通过调节压力和温度而方便地改变溶剂的性质,控制其选择性;适当地选择提取条件和溶剂,能在接近常温下操作,对热敏性物质可适用;因粘度小、扩散系数大,提取速度较快;溶质和溶剂的分离彻底而且容易。从它的特性和完整性来看,相当于一个新的单元操作,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二、超临界萃取的特点

配电系统物理仿真平台--北京丹华昊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配电系统物理仿真平台 一、概述 由于电力系统暂态及稳态的复杂性,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必须进行试验研究,二者缺一不可。电力系统的试验可以在原型上进行,也可以在模型上进行,电力系统的物理模拟试验是电力系统研究的重要方法。目前配网自动化全面建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运行,都存在许多问题,各种配网自动化设备都需要试验、检测,配电系统物理仿真平台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法。 北京丹华昊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结合杨以涵教授30年小电流接地选线研究心得,率先与华北电力大学合作,建成国家重点试验室——“1:1 10kV高压物理模拟试验室”,又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建成配电系统物理仿真平台——动模测试系统(原型测试系统PRS)。目前两套系统在配电系统物理仿真平台建设和配电网接地故障模拟试验领域,均处于领先水平。 二、配电系统物理仿真平台 配电系统物理仿真平台能够真实再现电力系统的各种运行工况、能够真实模拟电力系统设备和线路的运行情况,为电力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培训、仿真、研发平台,为配网自动化设备的检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配电系统物理仿真平台具备的功能主要包括:配电系统参数模拟、配电系统运行数据模拟、配电系统故障模拟、配网自动化设备测试、状态监视、数据采集、图形显示、事件告警、数据统计、录波分析等。 目前,仿真平台主要有3类,分别为380V配电系统物理仿真平台、10kV配电系统物理仿真平台和RTDS数字仿真平台,三种平台的对比如表 1所示。 表 1仿真平台对比表

三、380V配电系统物理仿真平台 1.系统规模 1)实验室要求:长10m,宽4m,面积40m2; 2)实验室分配:独立使用; 3)模拟35kV/10kV变电站1座、主变1台、10kV线路6条,系统如图 1所示; 4)户内柜体式,配置6面柜体,配置后台监控系统,按变电站规范设计,所有操作分远 方和就地,设备布置如图 2所示。 图 1380V配电系统物理仿真平台系统图 2.系统参数 1)系统供电电源:三相、380V、100A、50Hz; 2)系统电压:380V; 3)系统满负荷工作电流:10A; 4)线路短路电流(多匝线圈):800、1600A;

英飞凌推出最新EconoPACK

英飞凌推出最新EconoPACK? + D家族 在德国纽伦堡举办的PCIM Europe 2011展会(5月17日至19日)上,英飞凌科技展出了最新EconoPACK™ + D家族额定电流最高为450A的最新一代1200V和1700V系列功率半导体模块。以业界享有盛誉的EconoPACK™+平台为蓝本,英飞凌开发了新的EconoPACK ™ + D 系列,以满足诸如可再生能源系统、商用电动车辆、电梯、工业驱动装置或电源等应用不断提高的要求。得益于诸如超声波焊接功率端子、优化基板结构或可靠的创新PressFIT压接式管脚技术等不计其数的改进和创新,英飞凌新推出的这些模块,能够让客户设计出坚固高效、外形小巧的功率转换器。 更长使用寿命、更高功率密度,以及允许使用新一代芯片的坚固的模块封装这些正是开发新的功率模块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新的应用领域提出了苛刻的电气和机械要求,例如城市公交车和货车等商用车辆的电动或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这些车辆及所使用的器件,包括功率模块,必须承受很高的电应力和沉重的机械负荷(如撞击或震动),以及运行过程中温度的频繁变化。 英飞凌科技副总裁兼工业电源部总经理Martin Hierholzer表示:英飞凌最新推出的EconoPACK™ + D,是一个引领潮流的功率模块家族。这是因为,只有这种采用了适当的电和结构的连接技术的模块封装,才能让新一代芯片充分发挥其潜力。以可再生能源系统和电动商用车辆为代表的新型应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我们的创新封装概念专门针对系统集成实现了优化,为高效坚固、外形小巧的变频器设计铺平了道路。 这个额定电流为225A至450A、额定电压为1200V和1700V的模块家族,为开发高效的紧凑式变频器创造了条件。EconoPACKTM + D的螺丝型电源端子可以实现极好的电气连接,PressFIT控制管脚则可实现变频器的无焊连

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技术参数

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技术参数 一、技术规格要求(*必须满足) 1. 软件的功能需求 1.1 使用有限元算法。 1.2 具有多物理场(三个及以上)一次性同时求解的直接耦合功能。 1.3 图形化用户界面,预置前处理、求解器,以及后处理功能。 1.4 具有App 开发器。 1.5 具有热传递仿真功能。 1.6 具有结构力学仿真功能。 1.7 具有CFD 仿真功能。 1.8 具有与Excel 的双向调用功能。 1.9 具有几何建模功能。 1.10 具有半导体仿真功能。 1.11 具有波动光学仿真功能。 1.12 具有材料库功能。 1.13 具有案例模型。 2. 基本功能 2.1 所有数值计算均基于有限元方法。 2.2 任意指定多物理场耦合,并且可以一次性同时求解的直接耦合功能。 2.3 提供前处理器、求解器和后处理器。 2.4 提供图形化自定义偏微分方程接口(系数型、广义型、弱解型),不需要用户编写程序就可以求解自己的方程,并可以与预置的物理场接口耦合。 2.5 可以导入/导出数组文件、表格、文件等。 2.6 自带网格剖分功能,可以智能或者手动剖分网格,创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网 格。 3. 半导体仿真功能 3.1 可以仿真分析双极晶体管、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ME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 体场效应晶体管 (MOSFE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IGBT)、肖特基二极管和 P-N 结等。 3.2 可以分析包含光跃迁来模拟诸如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LED) 以及光电二 极管等一系列器件。 3.3 可以求解电子和空穴的浓度以及伏安特性曲线。 4. 波动光学仿真功能 4.1 提供专用的工具来模拟线性和非线性光学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实现精确的元件仿 真和光学设计优化。 4.2 可以在光学结构中进行频域或时域的高频电磁波仿真。 4.3 可以进行特征频率模式分析、频域和时域电磁仿真。例如计算传输和反射系数。 5. 材料库功能 5.1 材料库中包含 2500 种材料的数据,包括化学元素、矿物、金属合金、热绝缘材料、半导体和压电材料等。 5.2 不仅可以绘制和检查这些函数的定义,而且还可以进行添加或更改。也可以在其他 依赖材料属性函数的物理场耦合中调用这些函数。 6. 几何建模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在本文开篇,我先粗略介绍一下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 计算机仿真是应用电子计算机对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以及参与系统控制的人的思维过程和行为进行动态性比较逼真的模仿。它是一种描述性技术,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某一过程和某一系统的模式,来描述该过程或该系统,然后用一系列有目的、有条件的计算机仿真实验来刻画系统的特征,从而得出数量指标,为决策者提供有关这一过程或系统得定量分析结果,作为决策的理论依据。(选自百度百科计算机仿真摘要) 仿真是对现实系统的某一层次抽象属性的模仿。人们利用这样的模型进行试验,从中得到所需的信息,然后帮助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某一层次的问题做出决策。仿真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仿真是有层次的,既要针对所欲处理的客观系统的问题,又要针对提出处理者的需求层次,否则很难评价一个仿真系统的优劣。(选自百度百科) 计算机仿真模拟的原理是依靠计算机的迭代运算, 所以这是一门依靠计算机技术所衍生的一门有着实际意 义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计算机仿真模拟技 术在科学技术、军事、国民经济、汽车、电子行业、体育、 交通运输、金融、管理、航空航天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的研究范围小到原子,大到宇宙,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 应用极为广泛。 传统的仿真方法是一个迭代过程,即针对实际系 统某一层次的特性(过程),抽象出一个模型,然后假 设态势(输入),进行试验,由试验者判读输出结果和 验证模型,根据判断的情况来修改模型和有关的参数。 如此迭代地进行,直到认为这个模型已满足试验者对 客观系统的某一层次的仿真目的为止。 模型对系统某一层次特性的抽象描述包括:系统的组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静态、动态、逻辑关系;在某些输入条件下系统的输出响应等。根据系统模型状态变量变化的特征,又可把系统模型分为:连续系统模型——状态变量是连续变化的;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状态变化在离散时间点(一般是不确定的)上发生变化;混合型——上述两种的混合。 随着专门用于仿真的计算机——仿真机的出现,计算机仿真技术日趋成熟,现在已经趋于完善。随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仿真机中也出现了一批很有特色的仿真工作站、小巨机式的仿真机、巨型机式的仿真机。80年代初推出的一些仿真机,SYSTEM10和SYSTEM100就是这类仿真机的代表。 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仿真系统,一般都要经历建立模型、仿真实验、数据处理、分析验证等步骤。为了构成一个实用的较大规模的仿真系统,除仿真机外,还需配有控制和显示设备。 本文将主要从航空航天方面对计算机仿真模拟进行探讨。 航空技术是从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始,人类开始了对太空的探索。

模拟仿真软件介绍

模拟仿真软件介绍 模拟仿真技术发展至今,用于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的模拟仿真软件林林总总,不可胜数,仅对机械产品设计开发而言,就有机构运动仿真软件,结构仿真软件,动力学仿真软件,加工过程仿真软件(如:切削加工过程仿真软件、装配过程仿真软件、铸造模腔充填过程仿真软件、压力成型过程仿真软件等),操作训练仿真软件,以及生产管理过程仿真软件,企业经营过程仿真软件等等。这里仅以一种微机平台上的三维机构动态仿真软件为例,介绍模拟仿真软件的结构和功能。 DDM(Dynamic Designer Motion)是DTI(Design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公司推出的、工作于AutoCAD和MDT平台上的微机全功能三维机构动态仿真软件,包含全部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功能,主要由建模器、求解器和仿真结果演示器三大模块组成(见图1)。 1.DDM建模器的功能 1)设定单位制。 2)定义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可以AutoCAD三维实体或普通图素(如直线、圆、圆弧)定义运动零件。 4)可以定义零件质量特性:

图1 DDM仿真软件模块结 ①如果将三维实体定义为零件,可以自动获得其质量特性。 ②如果用其他图素定义零件,则可人工设定质量特性。 5)可以定义各种铰链铰链用于连接发生装配关系的各个零件,系统提供六种基本铰链和两种特殊铰链。 基本铰链: ①旋转铰——沿一根轴旋转。 ②平移铰——沿一根轴移动。 ③旋转滑动铰——沿一根轴旋转和移动。 ④平面铰——在一个平面内移动并可沿平面法线旋转。 ⑤球铰——以一点为球心旋转。 ⑥十字铰——沿两根垂直轴旋转。 特殊铰链:

计算机模拟仿真实例

模拟仿真过程(400mm正方形钢板厚度为1mm中心有15半径为 1mm的圆形孔)。 (一)采用Delauney三角形网格划分建模 1.首先在软件中打开几何分网选项添加点(四点坐标分别为0 0 0,10 0 0,10 10 0,0 10 0),再添加 圆弧,以第一个点为圆心作出半径为1mm的四分之一圆,用直线连接点形成封闭图形。 2.选择自动分网预处理中的曲线布种子点,将分段数改为10并选择直线,再将分段数改为20并 选择圆弧。 3.打开自动分网中的平面实体,选择Delauney三角形网格划分并全选图形。 4.打开几何特性菜单栏,点击新建结构分析,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平面实体中的平面应力,输入厚 度参数(本例中为1),并在对象一栏中,点击添加单元并全选。 5.打开材料特性—新建—标准,填写泊松比、杨氏模量等参数。 6.打开边界条件—位移约束—x向位移,输入0并选择左侧一栏的单元。 7.重复操作使下方一栏的单元位移为0。 8.打开边界条件—单元边受力,选择上方一栏的单元边,输入压力为-10N,完成建模。 (二)采用前沿法网格划分建模 1.首先在软件中打开几何分网选项添加点(四点坐标分别为0 0 0,10 0 0,10 10 0,0 10 0),再添加 圆弧,以第一个点为圆心作出半径为1mm的四分之一圆,用直线连接点形成封闭图形。 2.选择自动分网预处理中的曲线布种子点,将分段数改为10并选择直线,再将分段数改为20并 选择圆弧。 3.打开自动分网中的平面实体,选择前沿法三角形网格划分并全选图形。 4.打开几何特性菜单栏,点击新建结构分析,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平面实体中的平面应力,输入厚 度参数(本例中为1),并在对象一栏中,点击添加单元并全选。 5.打开材料特性—新建—标准,填写泊松比、杨氏模量等参数。 6.打开边界条件—位移约束—x向位移,输入0并选择左侧一栏的单元。 7.重复操作使下方一栏的单元位移为0。 8.打开边界条件—单元边受力,选择上方一栏的单元边,输入压力为-10N,完成建模。

英飞凌新一代CoolMOSCFD2超结器件随着功率密度不断提高半桥

英飞凌新一代CoolMOS CFD2超结器件 随着功率密度不断提高,半桥(例如HID半桥或LLC)和全桥(例如ZVS全桥)等软开关拓扑成为理想的解决方案。由于改善了功率器件上di/dt和dv/dt的动态性能,采用这些拓扑可降低系统的开关损耗,提高可靠性。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轻载条件下。事实证明,CoolMOS这样的超结器件可以克服这个问题,由于其内部优化了反向恢复过程电荷载流子去除功能,并且消除内部寄生NPN双极晶体管的栓锁问题。通过增强注入载流子的结合率可大幅降低反向恢复电荷,而且增强结合率可降低关断过程中的反向恢复峰值电流,并使反向恢复电荷大幅降低至约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对于优化体二极管(图1)性能在硬开关条件下应用而言,反向恢复波形的形状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尤其重要。新一代CoolMOS 650V CFD2改进了体二极管反向恢复性能,而且给击穿电压留有更大的安全裕量。 图1 CoolMOS高压功率MOSFET及其内部体二极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反向恢复行为 新一代CoolMOS 650V CFD的反向恢复特性如图2所示。与标准器件相比,新一代CoolMOS 650V CFD器件具备极低的反向恢复电荷Qrr、极短的反向恢复时间trr和极小的反向恢复电流最大值Irrm。

图2是在di/dt=100A/μs、25°C和Vr=400V等条件下测量的反向恢复波形。相对于标准器件,新一代CFD器件具备极低的Qrr、trr和Irrm。 与此同时,尽管Qrr、trr和Irrm大幅降低,但这种新器件的波形仍然显示出软特性。这种特性十分适用于硬换流,旨在避免电压过冲和确保器件可靠运行。 换流耐用性

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物理试题新课标全国卷(一)

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物理试题新课标全国卷(一)

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试题(新课标全国卷) 物理(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阴极K 和阳极A是密封在真空玻璃管中的两个电极,如果用频率、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阴极K,则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过程中需要克服金属的逸出功 B.当入射光的频率和强度一定时,光电流大小与A、K之间的电压成正比 C.保持入射光的强度不变,改变入射光的频率,遏止电压不变

为P,发电厂的输出电压为 1 U,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k∶1,输电线的电阻为R,若在发电厂的输出电压和输电线的电阻均不变的情况下输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压变压器副线圈的电压为 1 kU B.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2 2 2 1 k P R U C.降压变压器副线圈的负载减少时,发电厂的输出功率增大 D.仅将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变 为k n ,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将变为原来的 1 n 4.双星系统是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稳定的天体 运动形式。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恒星和质量为m的行星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二者连线上的C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的轨道半径为a,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恒星和行星的大小以及其他天体的影响,则

A.恒星与C点间的距离为M a m B.恒星的运行速度为m GM M m a C.若行星与恒星间的距离增大,则它们的 运行周期减小 D.行星和恒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和运行周期的平方成反比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2 V,内 阻r=0.5 Ω,电阻 R=1.5 Ω,电阻2R=2 Ω,电 1 阻 R=3 Ω,滑动变阻器4R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3 2 Ω,电容器的电容C=1.0 μF,电阻 R与电 3容器间的导线记为d,单刀双掷开关S与触点1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仅将 R的滑片向上滑动,1R消耗的功 4 率减少 B.如果仅将4R的滑片向上滑动,电源的输出功率增加 C.如果仅将4R的滑片向上滑动,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

基于MATLAB的数字模拟仿真..

基于MATLAB的数字模拟仿真 摘要:本文阐述了计算机模拟仿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性,并较为系统的介绍了使用计算机仿真的原理及方法。对于计算机模拟仿真的三大类方法:蒙特卡罗法、连续系统模拟和离散事件系统模拟,在本文中均给出了与之对应的实例及基于MATLAB模拟仿真的相关程序,并通过实例深入的分析了计算机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及不足。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仿真原理;数学模型;蒙特卡罗法;连续系统模拟;离散事件系统模拟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通常会面对一些带随机因素的复杂系统,用分析方法建模常常需要作许多简化假设,这样进行处理过后的模型与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可能相差很远,以致求解得到答案根本无法应用,这时,计算机模拟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择。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模拟仿真进行系统地介绍,寻求利用模拟仿真来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深入探讨了这些方法的长处和不足。我们定义一些具有特定的功能、相互之间以一定的规律联系的对象所组成的总体为一个系统,模拟就是利用物理的、数学的模型以系统为问题解决对象,来类比、模仿现实系统及其演变过程,以寻求过程规律的一种方法。模拟的基本思想是建立一个实验的模型,这个模型包含所研究系统的主要特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实验模型的运行,获得所要研究系统的必要信息。另外,系统的运行离不开算法,仿真算法是将系统模型转换成仿真模型的一类算法,在数字仿真模型中起核心和关键作用。 1、所谓计算机仿真 计算机仿真是利用计算机对一个实际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进行动态演示,以评价或预测该系统的行为效果。它是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针对一个确定的系统,根据运行的相似原理,利用计算机来逼真模仿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真实的系统,也可以是设想中的系统),计算机仿真是将研究对象进行数学描述,建模编程,且在计算机中运行实现。 对比于物理模拟通常花费较大、周期较长,且在物理模型上改变系统结构和系数都较困难的诸多缺陷,计算机模拟不怕破坏、易修改、可重用,有更强的系统适应能力。但是计算机模拟也有缺陷,比如受限于系统建模技术,即系统数学模型不易建立、程序调试复杂等。 计算机仿真可以用于研制产品或设计系统的全过程中,包括方案论证、技术指标确定、设计分析、生产制造、试验测试、维护训练、故障处理等各个阶段。 2、计算机仿真的目的 对于一个系统,是否选择进行计算机模拟的问题,基于判断计算机模拟与非计算机模拟方法孰优孰劣的问题。归纳以下运用计算机模拟的情况: (1)在一个实际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要对系统的行为或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时,计算机仿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在有些真实系统上做实验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时进行计算机模拟就是为了避免给实际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在生产中任意改变工艺参数可能会导致废品,在经济活动中随意将一个决策付诸行动可能会引起经济混乱。 (3)当人是系统的一部分时,他的行为往往会影响实验的效果,这时运用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就是为了排除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英飞凌各代IGBT模块技术详解

英飞凌各代IGBT模块技术详解 IGBT 是绝缘门极双极型晶体管(Iso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的英文缩写。它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复合器件。由于它将 MOSFET 和 GTR 的 优点集于一身,既有输入阻抗高,速度快,热稳定性好,电压驱动(MOSFET 的优点, 克服 GTR 缺点);又具有通态压降低,可以向高电压、大电流方向发展(GTR 的优点,克服 MOSFET 的缺点)等综合优点,因此 IGBT 发展很快,在开关频率大于 1KHz,功 率大于 5KW 的应用场合具有优势。随着以 MOSFET、IGBT 为代表的电压控制型器件的 出现,电力电子技术便从低频迅速迈入了高频电力电子阶段,并使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得更加丰富,同时为高效节能、省材、新能源、自动化及智能化提供了新的机遇。 英飞凌/EUPEC IGBT 芯片发展经历了三代,下面将具体介绍。 一、IGBT1-平面栅穿通(PT)型 IGBT (1988 1995) 西门子第一代 IGBT 芯片也是采用平面栅、PT 型 IGBT 工艺,这是最初的 IGBT 概念 原型产品。生产时间是 1990 年- 1995 年。西门子第一代 IGBT 以后缀为“DN1” 来区分。如 BSM150GB120DN1。 图 1.1 PT-IGBT 结构图 PT 型 IGBT 是在厚度约为 300-500μm 的硅衬底上外延生长有源层,在外延层上制作IGBT 元胞。PT-IGBT 具有类 GTR 特性,在向 1200V 以上高压方向发展时,遇到了高阻、

厚外延难度大、成本高、可靠性较低的障碍。因此,PT-IGBT 适合生产低压器件,600V 系列 IGBT 有优势。 二、IGBT2-第二代平面栅 NPT-IGBT 西门子公司经过了潜心研究,于 1989 年在 IEEE 功率电子专家会议(PESC)上率先提出了 NPT-IGBT 概念。由于随着 IGBT 耐压的提高,如电压VCE≥1200V,要求 IGBT 承受耐压的基区厚度dB>100μm,在硅衬底上外延生长高阻厚外延的做法,不仅成本高,而且外延层的掺杂浓度和外延层的均匀性都难以保证。1995 年,西门子率先不用外延工艺, 采用区熔单晶硅批量生产 NPT-IGBT 产品。西门子的 NPT-IGBT 在全电流工作区范围内具有饱和压降正温度系数,具有类 MOSFET 的输出特性。 图 1.2 NPT-IGBT 结构图 西门子/EUPEC IGBT2 最典型的代表是后缀为“DN2”系列。如 BSM200GB120DN2。“DN2”系列最佳适用频率为 15KHz-20KHz,饱和压降 VCE(sat)=2.5V。“DN2”系列几乎 适用于所有的应用领域。西门子在“DN2”系列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工艺,开发出“DLC”系列。“ DLC ” 系列是低饱和压降,( VCE(sat)=2.1V ),最佳开关频率范围为 1KHz - 8KHz 。“DLC”系列是适用于变频器等频率较低的应用场合。后来 Infineon/EUPEC 又推出短拖尾电流、高频“KS4”系列。“KS4”系列是在“DN2”的基础上,开关频率 得到进一步提高,最佳使用开关频率为 15KHz-30KHz。最适合于逆变焊机,UPS,通 信电源,开关电源,感应加热等开关频率比较高(fK≥20KHz)的应用场合。在这些应用 领域,将逐步取代“DN2”系列。EUPEC 用“KS4”芯片开发出H—桥(四单元)IGBT 模块,其特征是内部封装电感低,成本低,可直接焊在 PCB 版上(注:这种结构在变频器应用 中早已成熟,并大量使用)。总之,EUPEC IGBT 模块中“DN2”、“DLC”、“KS4”采用 NPT 工艺,平面栅结构,是第二代 NPT-IGBT。

跨学科物理系统建模和仿真工具Simscape.

——跨学科物理系统建模和仿真工具 Simscape 是在 Simulink 基础上的扩展工具模块,用来建立多种不同类型物理系统的建模并进行仿真,例如由机械传动,机构,液压和电气元件构成的系统。Simscape 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业,航空业,国防和工业装备制造业。 Simscape 同SimMechanics , SimDriveline , SimHydraulics 和 SimPowerSystems 一起,可以支持复杂的不同类型(多学科物理系统混合 建模和仿真。 ?使用统一环境实现多种类型物理系统建模和仿真, 包括机械, 电气和液压系统; ?使用基本物理建模单元构造模型, 并提供了建模所需的模块库和相关简单数学运算单元; ?用户可自己指定参数和变量的单位,模块内部自动实行单位转换和匹配; ?具有连接不同类型物理系统的桥接模块; ?具备扩展产品所建模型的全权仿真和受限编辑功能, 单独运行仿真时无需SimMechannics , SimDriveline 和 SimHydraulics 的产品使用许可。强大功能

在 Simscape 的环境中,用户的建模过程如同装配真实的物理系统。 Simscape 采用物理拓扑网络方式构建模型:每一个建模模块都对应一个实际的物理元器件,例如油泵、马达或者运算放大器;模块之间的连接线代表元件之间装配和能量传递关系。这种建模方式直观的表现出物理系统的组成结构, 而不是用晦涩的数学方程。Simscape 根据模型所表达的系统组成关系, 自动构造出可以计算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方程。这些方程可同其他 Simulink 模型一起结合运算。 Simscape 的建模库提供超过 24个电气建模单元, 15个液压建模单元, 23个机械建模单元;这些单元之间可以互相连接,联合建模。这些基本的单元也可以组合起来,构造更加复杂的器件模型。 Simscape 模型中的 Sensor 模块用来测量机械量(力 /力矩,速度,液压量 (压力,流量或电气量(电压,电流,测量输出的信号量可以输出给标准的 Simulink 模块处理。 而 Source 模块能够将标准的 Simulink 信号转换成同等量值的上述物理信号。Sensor 和 Source 模块的使用将 Simulink 控制算法模型同 Simscape 物理网络拓扑模型有机的结合起来, 可实现闭环控制算法开发。 Simscape 的基础建模单元库支持从基本的建模单元组合定制模型元件。?机械系统建模

三维人体动态计算机模拟及仿真系统

三维人体动态计算机模拟及仿真系统 (一) LifeMOD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 1. 简介 LifeMOD 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是在 MSC.ADAMS 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用以研究人体生物力学特征的数字仿真软件,是当今最先进、最完整的人体仿真软件。LifeMOD 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可用于建立任何生物系统的生物力学模型。这种仿真技术可使研究人员建立各种各样的人体生物力学模型,模拟和仿真人体的运动,并深入地了解人体动作背后的力学特性以及动作技能控制规律。鉴于LifeMOD 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的强大功能,它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力学、工程学、康复医学等多个领域。 2. 厂商 美国BRG(Biomechanics Research Group)公司具有超过20年的与世界顶级研究机构和商业机构的成功合作历史,包括体育器材生产商、整形外科、人体损伤研究机构、高校和研究院所、政府机构、医疗器械生产商以及空间技术研究机构,在生物力学、工程学、康复医学等许多行业中有卓越的名誉。 3. 型号 LifeMOD 2008.0.0 4. 功能 LifeMOD 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的功能强大、先进而且普遍适用。 LifeMOD 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可用于建立任何生物系统的生物力学模型。这种仿真技术可使研究人员建立各种各样的人体生物力学模型;这些模型既能够再现现实的人体运动,也能够按照研究者的意愿预测非现实的人体运动;通过人体动作的模拟和仿真,计算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从而使研究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人体动作背后的力学特性以及动作技能控制规律。 在体育领域,利用LifeMOD的个性化建模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不但可以将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情况进行再现并分析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而且能够根据运动员各自的生理特征来进行不同情况的仿真,进行优化分析,进而达到优化运动员技术的目的,从而指导和帮助运动训练。 5. 软件特性 LifeMOD 生物力学数字仿真软件是创建成熟、可信的人体模型的工具。它具有以下特性: ● 快速生成人体模型。能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人体模型的创建。● 完整的骨骼/皮肤/肌肉模型。具有骨骼、皮肤、肌肉的人体模型与受试 对象是成比例的。 ● 可根据研究需要,建立不同精度的人体模型。(简单的是19环节18关

中国结小知识

中国结 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周朝人随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国结为装饰,而战国时代铜器上也有中国结的图案,延续至清朝中国结真正成为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当代多用来室内装饰、亲友间的馈赠礼物及个人的随身饰物。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起源 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文化知识;是人类世代繁衍的隐喻;也是数学奥秘的游戏呈现。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最单纯的二维线条。它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出自于太初年代人类生活的基本工具。中国结始于先民的结绳记事。 一、结绳记事 1、结绳记事人们常常讨论的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有过的另一重要作用。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

“结”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时还有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斗转星移,数千年弹指一挥间,人类的记事方式已经历了绳结与甲骨、笔与纸、铅与火、光与电的洗礼。如今,在笔记本电脑的方寸之间,轻触键盘,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可以尽在眼前。小小彩绳早已不是人们记事的工具,但当它被打成各式绳结时,却复活了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2、中有千千结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 “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托结寓意,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而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同心结”自古以来就成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而“结发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的行为,有诗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就是生动的描写。 二、服饰之结

军事上的模拟仿真技术

军事上的模拟仿真技术 ● 李大光 2006年12月04日15:13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自从我国东汉名将马援 积米为山筹划山地进攻,古 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沙盘 上作几何图形推演城市防 御,人们开始用模拟分析的 方法寻找打开战争的“黑 箱”。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 美国率先大量将虚拟现实技 术用于军事领域。在1995 年10月为解决波黑冲突的 “代顿谈判”中,美国成功地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让参加谈判的穆、克、塞三方领导人在计算机和大屏幕前,通过计算机虚拟演示,形象地显示了继续角逐的后果,迫使他们都不得不放弃了各自的方案,结果三方只好按照美国制定的方案达成协议。 部队训练仿真模拟 训练仿真模拟是一种物理模拟技术的应用,它主要是通过模拟实车、实兵或实战环境,来培养单兵或小范围作战编组的作战技能,如目前使用较多的驾驶模拟仿真系统、多用途复合激光作战仿真系统等。这些仿真系统的准确性和逼真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图像的仿真程度也已经与实物、实景相差无几。特别是训练仿真系统具有在危险小、消耗低的条件下训练出较强作战技能的部队的特点,因此受到世界各国军队的极大重视。 通过在模拟实

验室里进行训练,可使部队不需进行实际操作就能理解现代战争的概念和流程,士兵在战前就可确切知道他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从而提高了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增强了完成任务的信心,而且,分散在各地的部队不需集中就能通过模拟器材一起训练。从排到营的机械化分队可演练协同作战,攻击机可演练从不同基地起飞执行同一任务,舰只可演练相互间的配合和策应,特种作战部队可反复演练预定作战任务中的每个细节。此外,仿真模拟演练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大规模实兵演习,节省大笔经费。 在部队训练方面,模拟仿真技术同样大有用武之地。目前,外军的“虚拟现实”训练技术已发展到相当水平。美国陆军到上世纪80年代末,训练士兵还是采用野战训练和模拟训练两种方法。野战训练的主要问题是燃料、弹药消耗大,场地、安全都有困难,组织大规模演习费时又费力;模拟训练,所用的模拟器可能比它所模拟的真实装备还要贵。为了解决部队训练问题,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l983年开始实施模拟器联网计划,把分散在各地的训练器用计算机联成网络,形成分布式交互仿真,实现异地联通与互操作。 美军已研制的虚拟现实模拟系统可以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逼真地显现未来战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可以使没有打过仗的指挥官身临其境般地体验战争,可以使驻扎在世界各地的部队通过互联网络同时演练同一想定,可以在同一模拟系统上演练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形、不同气候、不同作战对象的各种战争行动。如美海军陆战队的模拟网络可将分布在全球执行各种任务的陆战队特遣队司令部连接起来。一支远征部队陆战营可与4800公里之外的另一支远征部队的团级司令部进行诸军兵种联合演练。在美国肯塔基州克斯堡的乘车作战实验室里,坦克驾驶员不必离开房间,就可操纵“艾布拉姆斯”坦克模拟器穿森林,过雪地,开上一节列车。驾驶员甚至能感受到实战环境中的声音、气味和碰撞。使用这种模拟器,可使受训者在一小时内获得比6个月实车驾驶还要多的经验。据报道,美军在海湾战争前的临战作战训练中,美军飞机、坦克、装甲车辆均使用了模拟器材,只有一名飞行员在训练中打了实弹。以往坦克打一发实弹需要花费1800美元,而用模拟器材训练即可大大节约武器装备的磨损和弹药消耗,还可保证人身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