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行使全国人大职权)(P1)(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政权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工人、农民、小

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员。

3、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4、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P3;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P3-4)

(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召开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3.进行盛大的阅兵仪式,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54个民族[或参加第一届政协的54个

政治团体,或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个春秋)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中国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20世纪第二次历史巨变)

三、西藏和平解放(P5):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

利进军拉萨,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

第2课抗美援朝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

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参阅P1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图)

2、英雄人物:黄继光(为了掩护战友前进,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在大火烧身的情况下,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称号:最可爱的人

3.结果: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朝鲜战争结束。

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

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国际主义精神。

第3课土地改革

1、原因: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解放区3亿多人口没有土地,农民迫切土改。

2、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

开。

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土地归私人所有)。

4、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的农民分到

了土地。(参阅P9“土改”的相关图)

5、作用(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

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

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4、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16)

(1)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主要议题:(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反对殖民主义等问题。

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发展道路、政治制度、处境)”的方针(原则),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万隆精神:平等、协商、和平共处。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共产党创业、创造精神)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书P20)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2、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

稳步增长。

(3)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参

阅书P21“第一个五年成就示意图”)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1955年,全国出现农业合作化高潮。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1949 1953 1956

新中国成立(政权巩固)总路线:一化三改(一五计划1957)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过渡时期:①初步建立工业化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时期(解决所有制问题时期);特点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紧密结合时期

②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专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B、规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C、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

D、1954年第一届人大的召开取代了它的职能

2、我国土地改革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A、归集体所有

B、归农民私人所有

C、归乡镇所有

D、归国家所有

3、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5、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目的是:()

A、合理使用耕地和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发展农业生产

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7、我国实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变革

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条件

C、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服务

D、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改革

8、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打击投机倒把

C、统一财政经济

D、合理调整工商业

9、党和政府继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现在又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我国东北老工

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

A、一五期间

B、二五期间

C、三五期间

D、四五期间

10、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

充意见,这充分说明了()

A、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体现了1.5亿人民的意志

C、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1、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

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1949年、1951年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

12、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 新中国的成立

D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1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 )

A.开展土地革命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镇压反革命

D.领导“文化大革命”

14、1951年,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双方是中央人民政府和:()

A.西藏宗教组织 B.西藏宗教领袖 C.西藏地方政府 D.西藏临时政府

15、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支持抗美援朝 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C.消灭剥削制度 D.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二、材料分析

1. 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回答:

(1)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3分)

(2)分别简述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和历史意义。(6分)

(3)联系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新中国建立后到1956年间我国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1分)

2. 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它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那么,你知道在万隆会议上各个国家之间“同”在什么地方?“异”又在什么地方?

3. 历史回眸

右图是北京市手工业合作总社发给北京市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的入社批准

书,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字已不是很清楚。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该文件大概产生于哪一时间阶段?

(2)它属于三大改造中的哪一行业的改造?该行业的改造主要采取什么方

式?

(3)经过这一改造后,该行业的所有权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阅读下列材料:

“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

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它也雄辩地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毫无疑问,朝鲜的教训将鼓舞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鼓舞他们加紧地展开争取本国的独立、和平、民主、统一的斗争。这对于保障远东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摘自彭德怀的某次报告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它”指的是什么事件?“民族”又指的是哪个民族。

②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③英雄人物哪些精神值得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