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察植物细胞课件(1)

观察植物细胞课件(1)

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设计 北京小学史文娜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2课,是在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之后,开始学习如何对一棵植物进行观察。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整体观察一棵植物;2.局部观察一棵植物的茎和叶;3.画一棵植物的简图。通过这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学生学习后面几节植物课奠定基础。教科书中观察的植物是秋季全国各地较为常见的菊花,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根、茎、叶三部分结构明显、单一的植物作为观察对象。 【学生分析】 经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植物,知道植物的生长环境多样,但是他们没有对一棵植物进行过具体的观察,因此他们很可能对植物的茎、叶存在错误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大多不会使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教师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一训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每个小组一盆茉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板贴(科学词汇、茎、叶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 教师提问:愉快的假期刚刚过去,老师在这个假期也外出游玩了,而且在大自然中捕捉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快来看看,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植物吗?之前在哪儿看见过? 课件播放竹子、荷花、柳树、铜钱草的图片,学生看一看植物生长的环境,认一认这些植物。 学生交流生活经验。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提出大声发言的表达要求,落实习惯培养。 设计意图:调取学生生活经验,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2.远观大树。 教师提问:你们好像对这棵大树不太熟悉,那我们现在一起看看。远远地看这棵大树,它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 学生观察大树照片,描述大树的外形特点。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远远地看,能够粗略地了解植物的外形、特点。 3.认识茉莉。 教师在讲台上展示茉莉,并提问:看,谁认识这种植物?生活中许多同学都见到过它。今天,我们就和茉莉成为朋友,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板贴:观察一棵植物)来了解它,好不好?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观察一棵植物 1.远观茉莉。 学生远观茉莉,教师提问:我们还像观察大树一样,先远远地、整体去看,它是什么样的?你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教师按照学生的交流出示板贴:“叶”或“茎”) 学生交流,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茉莉的轮廓。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一棵植物》教案

2.观察一棵植物 【教材简析】 通过对第 1 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并能简单说出植物会生长、死亡,需要水和阳光等。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深化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重点指向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植物是生物”的概念。 聚焦板块:学生将在教室内观察一棵植物。教师要对观察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在观察时除了用眼看之外,还可以用手摸、用鼻闻等。 探索板块:学生需要从整体到局部来观察一棵植物,并对植物外形进行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在交流时能使用“根”、“茎”、“叶”等科学的语言。同时,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真实、客观地描述和记录植物,可以提高观察能力。 研讨板块:可以在“探索”的过程中穿插开展,一边观察一边研讨,也可以在全部观察活动结束后集中研讨,还可以分小组研讨后再集中讨论。学生会对植物的特征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拓展板块:可以丰富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巩固科学观察的方法。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对植物的观察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本课以观察、描述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方法的细致指导,使学生能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学生喜欢画画,但本节课是初次接触科学绘画。因此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告诉学生科学绘画与艺术绘画不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难点: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植物; 小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菊花1盆] 1.教师展示1盆菊花,放在展示台上。 提问:在座的小植物学家们,谁认识这种植物?(预设:菊花) 2.展示几幅菊花盛开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我对菊花不太了解,你们能告诉我你在哪里见到过菊花呢?你知道有关菊花的哪些小知识呢? 3.小结:原来你们知道这么多关于菊花的信息,真厉害!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观察它。 二、探索:观察一棵植物(预设20分钟) (一)整体观察植物 1.提问:你能看到菊花有哪些结构呢?(预设:叶、杆子……) 2.讲述:在科学上,我们将像杆子这样的结构称为“茎”,请跟我一起念。 3.提问:一棵菊花有茎和叶,还有什么?(预设:根) 4.提问:根在哪里?谁看到了呢?(预设:在土壤里面,现在看不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一棵植物

课题观察一棵植物课时 1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 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课前准备杜鹃花、PPT课件、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复备 一、导入 教师导语: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看!它来了! (PPT出示杜鹃花) 二、探究 活动一:观察一棵植物 1、整体观察植物。 提出问题:它是什么样子?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板书叶、茎和根) 2、过渡:刚才大家简单的看了看这棵植物,发现它有叶和茎,还有藏在 土壤里的根,接下来,老师会发给每组一盆杜鹃花,让我们一起走近它, 你们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交流中板书:鼻、手,同时强调要轻轻 摸) 3、学生观察植物的茎和叶。(PPT提示观察方法) 1)分发植物 2)分组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PPT提示交流顺序) 活动二:画一棵植物 过渡:同学们真厉害,发现了这棵植物茎和叶的这么多秘密,如果把这棵 植物画下来,怎么画呢?我们先来看看科学活动记录单吧! 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学生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指导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棵植物。 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

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顺序是:花盆——茎——叶——根。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围绕科学记录的真实性进行研讨和评价。 三、小结 结束语:今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方法。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其他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吧。 课后 板书设计 观察一棵植物 方法结构画植物眼看叶 鼻闻茎 手摸根 课后反思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说课稿

制作并观案植物细胞说 课稿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 r PUUPTY-UUYY-DTTI-《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及评价六个方面对本实验的教学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说教材 本实验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通过研读和分析教材内容后将本节内容分为2个课时进行。实验教学安排在了第二课时。本实验名称为: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此实验是初中生物学的一个经典实验,也是初中学生探究生命微观世界的第一个实验。 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练显微镜的使用,也能使学生通过显微观察对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同时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本节课不光在本册书中七这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在整个初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显微镜操作技能,他们迫切的想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但由于他们刚上七年级涉及的实验探究极少,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限,实验操作能力欠佳,所以他们不能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我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并对学生的错误操作及时加以纠正以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如下)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实

观察一棵植物 科学教学设计

2、观察一棵植物 黄埔区鱼珠小学:彭金琼 ※教学内容:教材第4、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2、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3、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初步认识了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会生长、死亡,需要水和阳光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深化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认识根、茎、叶等营养器官,逐步建立起“植物是生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本课主要以观察、描述为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

部进行观察,教师在课堂上作细致的指导。 ※教学重点:认识植物的外部形态,知道一棵植物具有根、茎、叶等外部结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能用语言描述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图画的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准备:15盆植物盆栽,课件,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一棵植物,问:这是什么?(生:这是一棵植物)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一棵植物。(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提问:我们用什么来观察一棵植物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眼手鼻 再次提问:眼睛用来怎样的?(看)手用来怎样的?(摸)鼻子呢?(闻)用手随便摸吗? 4、安全教育: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去摸植物。(板书:安全) 板书:眼手鼻——安全 【设计意图】: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课题,主要是让学生快速知道学习的内容,知道观察的方式,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二、引导学生观察一棵植物 1、出示植物,引导观察。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

第2课观察一棵植物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导语:星期天,维尼熊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里的植物真多啊!(板书:植物)小朋友,我们跟维尼熊一起去看看,他看到了哪些植物? 2.在游玩中,维尼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呢?小熊维尼决定好好观察这棵植物,回去问问见多识广的跳跳虎。 二、观察一棵植物 1.整体观察植物。 拿出教师准备的一盆大的凤仙花,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情况。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植物的结构:根、茎、叶。 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小熊维尼决定走近这棵植物的茎和叶。走近了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摸)

(2)学生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在交流中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三、画一棵植物 过渡:维尼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XX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果把这棵植物画下来,再去问跳跳虎,跳跳虎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怎么画呢?我们先来看看科学记录单吧! 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学生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指导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棵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 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顺序是:茎——叶——根。 2)观察植物的根,指导画根。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围绕科学记录的真实性进行研讨和评价。 四、小结 过渡:跳跳虎听了你的介绍,看了你们画得画,认出了这课植物,原来它是凤仙花!(PPT出示) 跳跳虎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考考大家,你们能接受挑战吗?(投影逐块展示拼图) 1.请两位学生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 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去观察呢?(PPT播放其中一棵树的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 3.结束:今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 五、拓展 画一株植物,要具有根茎叶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