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外植体接种与转管继代培养操作技术

植物外植体接种与转管继代培养操作技术

植物外植体接种与转管继代培养操作技术
植物外植体接种与转管继代培养操作技术

植物外植体接种与转管继代培养操作技术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莫继荣

植物外植体接种与转管继代培养操作主要是在无菌室内完成,其关键技术是无菌、避免污染。作到了外植体灭菌彻底、接种操作要领得当,很少有污染(5%左右),解决了植物组织培养三大难题之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掌握了一多半。

外植体指植物组织培养组织的外界来源体。当然培养容器内长成的植株也可以作外植体,这样省去外植体灭菌程序,更方便,但其初次来源还是外界植物组织,放入转管培养概念比较合适。

转管继代培养指在盛培养基容器内植物体生长一段时间后(1个月左右),由于培养基失水干结、容器内植株过于密集、培养基养分消耗干净、培养基累积代谢有害物质过多,需要将生长在容器内的植物体转到新的培养基上重新生长。在完成一系列的转管培养过程中,植物体得以完成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愈伤组织分化成植株)、快速繁殖,达成植物组织培养的目标。

一、外植体采样与初处理

1、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植物体内每个细胞含有该植物种性的全部遗传基因密码,在离体培养时加入足够养分与激素控制,能生长成一株完整植株。利用这一基础理论,许多珍贵物种可以用植物组织培养进行大量扩繁。

在植物细胞离体培养时,发生基因诱导突变的概率往往高于自然突变,这是植物组织培养用于植物育种的原理。

1

选修专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时作业堂堂清

专题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选择题 1.用菊花的茎尖植物组织培养可培育出试管苗。下面关于这一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培养时,一次性加足营养物质以防止污染 B.整个培养过程应在光下进行,有利于长叶 C.要根据培养过程的实际情况,更换培养基 D.整个培养过程都应在密闭条件下进行,以免杂菌的污染 解析: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外植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培养基中要加入有机物。一般来说,从接种外植体到出现愈伤组织,需要经过2周时间。2周以后,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已接近耗尽,必须更换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20 d以后,可以根据愈伤组织的大小,决定是继续进行继代培养,还是进行试管苗培养。如果愈伤组织长到直径为1~1.5 cm时,即可以进行试管苗培养,否则还需要进行第二次继代培养。首次培养愈伤组织时,恒温箱的门应该关闭,不必见光,因为在无光条件下愈伤组织长得更快。在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期间,可将恒温箱的门打开,让愈伤组织见光。愈伤组织见光后,颜色可以转为绿色,试管苗应该进行见光培养。 答案:C 2.下列关于花药离体培养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花药培养成功与否与材料选择无关 B.花药培养成幼苗后,一定不能分瓶培养 C.花药培养成幼苗的过程中,除了适宜的温度、pH等,还要注意照光 D.一般地讲,材料选在单核期时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解析:花粉植株能否培育成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组成是主要影响因素;当培养获得愈伤组织或幼小植株时必须分瓶培养,才能诱导愈伤组织或幼苗分化;从花粉到幼苗阶段,由于无叶绿体,所以不需照光;对一般植物来讲,选择单核期往往成功率最高。 答案:D 3.关于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由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用量决定途径 B.花粉经脱分化形成胚状体,再分化成丛芽,然后诱导生根 C.产生胚状体是花药离体培养中特有的途径 D.花粉先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分化成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习题及答案

0.填空 1.根据培养的材料,植物组织培养分: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细胞格养、原生质体培养(悬浮培养 2.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快速发展和快速发展和应用阶段 3,1902年,Haberlandt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1934年, White出版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培养等类型从而使植物组织培养为一门新兴学科。 一.填空、 1,组织培养实验室必要的设备有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调机、_天平、显微镜、_蒸馏水,发生器,酸度计 养基成分主要包括①无机营养成分、②有机营养成分)、_③植物生长调节物质、_④碳水化合物、⑤其它物质 3、培养基最常用的碳源是_蔗糖,使用浓度在1%-5%常用3% 4、糖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不但作为离体组织棱以生长的碳源而且还能维持培养基渗透压 5、在固体培养时琼脂是使用最方便、最好的凝固剂和支持物般用量6-10g/L之间 6.驯化的目的:在于于提高试管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高其光合作用的能力,促使试健壮,提高苗的移裁成活 7、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高低决定着外植体的发育方向,其比值高:有利于根的形成和愈伤组织的形成:低:有利于芽的形成 8、培养基灭菌一般在108k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_121℃C,维持_20-30min、 9.选择外植体时应选择①选择优良的种质、②选健壮的植株、③选最适的时期和④选取适宜的大小。 10、诱导胚状体比诱导芽的优点:(1)数量多、(2)速度快、_(3)结构完整 11、试管苗的生态环境:高温且恒温、高湿、弱光、无菌 12、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的目的:利用其吸附能力,减少一些有害物质的影响大 13、筛选培养基的方法:单因子试验法、多因子试验法、广谱实验法 14、植物培养技术:灭菌、接种种、培养、驯化四个环节 15、试管苗的驯化注意:基质、温、光、水、肥、气的综合管理 二.填空 1.绝大多数培养植物再生植株时都先经过愈伤组织阶段 2.愈伤伤组织形成大致经历诱导期、分裂期一和分化期三个时期 3、愈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时要注意:种类和浓度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4.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方式主要有不定芽方式和胚状体方式 5.组织培养细胞再分化包括四个水平:细胞水平的再分化、组织水平的再分化、器官水平的再分化(器宣发生)和植株水平的分化 三.填空: 1.植物器官培养主要是指植物的根、茎、叶、花器和幼小果实的无菌培养。 2、茎尖培养根据培养目的和取材大小分为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普通茎尖培养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对茎尖长度不超过,最小只有几十微米的茎尖进行培养,目的是获得无病毒植株:后者是对几毫米乃至几十毫米长的茎尖、芽尖及侧芽的培养,目的是离体快繁 3.不定芽产生的途径一是从外植体上直接产生二是从由外植体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上产生 4.离体叶培养是指包括叶原基、叶栖、叶鞘、叶片、子吐等叶组织的无菌培养 5.在离体叶培养中,6-BA和KT利于芽的形成;24D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四.填空 1、胚胎培养包括幼胚培养、成熟胚培养、胚乳培养、胚珠培养以及子房培养 2、离体胚的培养分为二种类型:。成熟胚培养和_幼胚培养六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种在合成培养基上,使其按照预定目标生 长发育成新植株。近年来,花卉组织培养及快繁脱毒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花卉种苗 繁殖生产中。 一、组织培养在花卉产业中的应用 1.快速、大量繁殖优良品种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种苗生产的主要技术之一。经组织 培养,可增加繁殖系数,加快繁殖速度,可生产出种性纯、品质好、产花量高的生产 性用苗。在花卉育种过程中,不断的杂交、选种极大地扩展了花卉的花形与颜色,使 得花卉在各方面都越来越接近人们的需求。但在同时,也造成了花卉基因类型的高度 异质化———子代不易有均一表现。而组培苗是在母株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保持母株的全部特性(花形、花色、株形、开花习性、抗逆性等), 因而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植株加以分生,从而得到大量与母 株一模一样的植株。 2.培育脱毒苗木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植株的分生组织不易感染病毒的原理,可 以对花卉植株的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来繁殖苗木,防止亲代植株的病害传递给子代,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病毒病对长期应用营养繁殖(分株、扦插等)的观赏植物及其生产的危害相当严重。由于观赏植物多采用营养繁殖,如嫁接、分株、压条等方法繁殖时,病毒(及类 病毒)则通过营养体及刀具、土壤传递给后代,大大加速了病毒病的传播与积累,导 致病毒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统计,观赏植物的病毒已多达100多种,并且逐年有 新增病毒的报道。观赏植物因病毒病大大影响其观赏价值,表现在康乃馨、菊花、百合、风信子等的鳞茎、球茎与宿根类花卉及兰科植物等严重退化,花少且小,花朵畸形、变色,大大影响观赏价值,严重者甚至导致某些品种的灭绝,严重制约观赏植物 生产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切花品种跨不出国门的原因之一。组培快繁技术已应用到蝴蝶兰的栽培中非洲菊也可以通过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少带毒。感病植株体内的病毒分布不均匀,其数量随植株部位和年龄而异,越靠近茎尖顶端的区域,病毒 的浓度也越低。分生区域无维管束,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传递,赶不上细胞不断分 裂和活跃的生长速度,因此生长点含有病毒的数量极少,几乎检测不出病毒。因此, 茎尖培养时,切取茎尖的大小对脱毒效果有很大影响,茎尖越小效果越佳,但太小时 不易成活,过大则不能保证完全除去病毒。不同种类的植物和不同种类的病毒在茎尖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2009级1班 完成日期:2012-06-05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植物组培的发展概况以及技术差距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培养概况差距展望 Abstrac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is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s the first re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get a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field,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ant tissue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gap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issue culture situation gap looking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是指经过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应用于科研、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这些个体具有较好的遗传均一性、对外来刺激的敏感性和实验再现性。 一、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和特点 (一)狗(dog)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其嗅觉、视和听觉均很灵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消化、循环和神经系统均发达,且与人类很相似。适用于各类实验外科手术学的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作,是复制休克、DIC、动脉粥样硬化等动物模型首选的动物之一,由于其价格较昂贵,教学实验中不如某些中小动物常用。 (二)家兔(rabbit) 属于哺乳纲、啮齿目、兔科、草食类动物。品种有:青紫蓝兔(livor blue rabbit)、中国白兔(china white rabbit)、新西兰白兔和大耳白兔(maximus ear white rabbit)等。具有性情温顺,对温度适应敏锐和便于静脉注射等特点,是教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动物之一。可用于血压、呼吸、泌尿等多种实验,还可用于体温实验和热原的研究与鉴定。 (三)大白鼠(rat) 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类动物。其性情凶猛、喜欢啃咬、繁殖周期短、抗病能力较强、心血管反应敏锐。用于水肿、休克、炎症、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和应激反应等实验。大鼠不能呕吐,故不能做催吐实验。 (四)小白鼠(mouse) 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类动物。具有繁殖周期短、产仔多、生长快、体型小、温顺易捉、易于饲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药物的毒理实验、药物筛选实验、生物药效学实验,以及癌症研究、营养学、遗传学、免疫性疾病研究等项实验。 (五)豚鼠(cavy) 属哺乳纲、啮齿目、豚鼠科类动物。又名天丝鼠、荷兰猪。其性情温顺,嗅觉和听觉较发达。对某些病毒反应敏锐,易引起变态反应。适用于药理学、营养学、各种传染病的实验研究。细菌、病毒诊断学研究、过敏、变态反应性实验研究和内耳及听神经疾病研究。也常用于离体心脏实验研究。 (六)蛙和蟾蜍(frog and toad ) 均属两栖纲、无尾目类动物。常用于教学实验。其心脏在离体后仍可有节律地跳动。常用于心脏生理、药理和病生实验。蛙舌与肠系膜是观察炎症和微循环变化的良好标本。此外,蛙类还可用于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实验研究。 二、常用实验动物的品系

植物组培自测题与参考答案(简)

第1章复习测试题 二、填空题 1.根据外植体的不同,一般可以将植物组织培养分为: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 2.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脱分化后,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器官发生途径,二是胚状体途径。 3.通过器官发生再生植株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最普遍的方式是先分化芽,再分化根;第二种是先分化根,再分化芽,这种方式中芽的分化难度比较大;第三种是在愈伤组织块的不同部位上分化出根或芽,再通过维管组织的联系形成完整植株。 4.体细胞胚发生的途径可分为间接途径和直接途径。 5.植物组织培养的整个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个多世纪来,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探索、奠基和迅速发展三个阶段。 6.在Schleiden和Schwann所发展起来的细胞学说推动下,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G.Haberlandt提出了细胞全能性的设想,并成为用人工培养基对分离的植物细胞进行培养的第一人。 7.White、Gautheret和Nobecourt在1939年确立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成为以后各种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基础,他们三人被誉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奠基人。 8.1958年英国人Steward等将胡萝卜髓细胞培养成为一个完整植株,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 9.1960年Cocking等人用酶分离原生质体获得成功,开创了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工作。同年Morel培养兰花的茎尖,获得了快速繁殖的脱毒兰花。其后,国际上相继把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到兰花的快速繁殖上,建立了“兰花工业”。 10.花药培养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获得成功的物种数目不断增加,其中包括很多种重要的栽培物种。烟草、水稻和小麦等的花培育种在我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是非题 (×)1.从理论上说,所有的植物细胞与组织材料都能培养成功,其培养的难易程度基本相同。 (√)2.愈伤组织是一种最常见的培养类型,因为除了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少数器官培养外,其它培养类型都要经历愈伤组织阶段才能产生再生植株。 (√)3.在组织培养中可采用愈伤组织诱变、花粉培养诱变等方法来进行植物育种等。 (×)4.单倍体育种已成为改良植物抗病、抗虫、抗草、抗逆性、品质等特性的新的重要手段。 (√)5.利用植物组织或细胞大规模培养,可以从中提取所需的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天然色素以及其它活性物质。 四、选择题 1.在A中培养物生长过程中排出的有害物质容易积累,由此造成自我毒害,所

杜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条件的优化

收稿日期:2013-10- 29基金项目:“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2BAD21B0502 )作者简介:金晓玲(1963-) ,女,浙江东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繁育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E-mail:j xl0716@hotmail.com杜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条件的优化 金晓玲1,王 征1,伍江波1,刘雪梅1,杜红岩2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2.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为了建立杜仲愈伤组织再生体系,为转基因研究提供平台,以成熟胚诱导的浅黄色愈伤组织和幼胚诱导的乳白色愈伤组织为材料, 研究不同培养基、继代时间、继代次数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和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浅黄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具有不定芽的分化能力,乳白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褐化死亡;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为MS+6-BA 1.5mg/L+NAA 0.05mg/L,继代周期为18d;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对愈伤组织增殖有显著影响,以继代4次的增殖倍数最高,达2.5;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对不定芽的诱导有显著影响,以继代2次的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率最高,达到66.7%,继代4次的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增殖系数最高,为3.2。关键词:杜仲;愈伤组织;继代周期;增殖 中图分类号:S56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268(2014)05-0138- 04Op timization of Subculture Conditions of Eucommia ulmoides CallusJIN Xiao-ling1,WANG Zheng1,WU Jiang-bo1,LIU Xue-mei 1,DU Hong -yan2 (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China;2.Paulowni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Zhengzhou 450002,China)Abstract:To establish regeneration sy stem of Eucommia ulmoides callus,the buff callus from matureembryos and cream white callus from young embryo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edium,subculturetime,and subculture times on the g rowth of callus and induction of adventitious bud.The results showedthat buff callus had the ability of differentiation after subculture,the cream white callus from young embryosdied after subculture.The suitable subculture medium for callus was MS+6-BA 1.5mg /L+NAA0.05mg/L and suitable subculture period was 18days.The multiplication of callus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by  the subculture times,the multiplication times was highest with 2.5after the subculture for fourgenerations,the induction of adventitious bud was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ubculture times,theinduction rate of adventitious bud was highest with 66.7%after the subculture for two generations,and themultiplication coefficient was highest with 3.2after the subculture for four g enerations.Key words:Eucommia ulmoides;callus;subculture period;multiplication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为杜仲科杜仲属的第三纪孑遗植物[1],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2] 。近年来,随着杜仲药用价值和杜仲胶功能等研究的 深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杜仲研究的热潮[ 3- 6]。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杜仲新品种的繁殖研究正在展 开[7- 9]。另外,杜仲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合成途径以及 关键合成酶的发现,使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有效成 分含量高的杜仲新品种成为可能[10] 。然而,稳定的 杜仲愈伤组织再生体系是成功进行杜仲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对杜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条件进行筛选,旨在为杜仲转基因分子研究提供技术平台。  河南农业科学,2014,43(5):138- 141 Journal of Henan Ag ricultural Sciences

《植物组织培养》试题及答案教学教材

试卷编号NO: 高等函授教育《植物组织培养》试题 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10*2分=20分) 1、植物细胞组织培养 2、细胞全能性 3、脱分化 4、外植体 5、试管苗驯化 6、间接不定芽发生 7、双极性 8、微体嫁接 9、人工种子 10、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二填空:(30*1分=30分) 1、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广泛的方面是 和。 2、由脱分化的细胞再分化出完整植株有两种途径,一种叫做,另一种叫做。 3、培养用具的常用灭菌方法有、、 。 4、某些生长调节物质及抗生素、酶类物质遇热不稳定,对其灭菌时不能进行,而要进行。 5、一般来说,黑暗条件下有利于的增殖,而往往需要一定的光照。 6、植物离体授粉技术通常包括、、 三个方面。 7、一般液体培养的继代时间较短,继代一次;而固体培

养继代时间可以长些,继代一次。 8、外植体器官发生的三种途径包括、、。 9、从再生植株倍性来看,小孢子培养通常产生植株,胚 培养通常产生植株,通常产生三倍体植株。 10、脱毒苗鉴定与检测的主要方法有、、 、。 11、在生长素中,对于许多作物花粉的启动、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对却有抑制作用。 12、用平板培养法培养单细胞或原生质体时,常用 来衡量细胞培养效果。 13、用药剂处理是诱导染色体加倍的传统方法。 三计算题(1*10分=10分) 某培养基的配方是MS+BA 2.0mg/L+NAA 0.5mg/L+2.5%蔗糖+0.7%琼脂粉。MS母液的浓度分别是:大量元素20倍,微量元素500倍,铁盐100倍,有机物50倍;BA母液浓度1.0 mg/ml ,NAA母液浓度0.1mg/ml。要配制400ml 该培养基,需要吸取各种母液各多少ml?分别称取蔗糖、琼脂粉各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步骤)四简答题(5*5分=25分) 1、造成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控制污染? 2、简述外植体消毒的一般步骤。

组培继代培养

将诱导产生的芽、苗、愈伤组织、原球茎或胚状体等培养物重新分割,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进一步扩大培养的过程称为继代培养,也称为增殖培养。该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决定繁殖速度快慢、繁殖系数高低的关键阶段。继代使用的培养基对于一种植物来说,每次几乎完全相同。由于培养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充足的营养供应和生长调节剂作用下,排除了其他生物的竞争,繁殖速度大大加快。 1、继代增殖方式 根据外植体分化和生长的方式不同,继代培养中培养物的增殖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的增殖方式有:(1)多节茎段增殖 将顶芽或腋芽萌发伸长形成的多节茎段嫩枝,剪成带1~2枚叶片的单芽或多芽茎段,接种到继代培养基进行培养的方法。该方法培养过程简单,适用范围广,移栽容易成活,遗传性状稳定,如马铃薯、葡萄、刺槐、山芋等即可此种方式增殖。 (2)丛生芽增殖 将顶芽或腋芽萌发形成的丛生芽分割成单芽,接种到继代培养基进行培养的方法。该方法不经过愈伤组织的再生,是最能使无性系后代保持原品种特性的一种增殖方式,而且成苗速度快,繁殖量大,适合于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 (3)不定芽增殖 将能再生不定芽的器官或愈伤组织块分割,接种到继代培养基进行培养的方法。不定芽形成的数量与腋芽无关,其增殖率高于丛生芽方式。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再生的植株在遗传上的稳定性较差,而且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能力会下降,甚至完全消失。 (4)原球茎增殖 将原球茎切割成小块,也可以给予针刺等损伤,或在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来加快其增殖进程。 (5)胚状体增殖 通过体细胞胚的发生来进行无性系的大量繁殖。具有极大的潜力,其特点是成苗数量多、速度快、结构完整,因而是增殖系数最大的一种方式。但胚状体发生和发育情况复杂,通过胚状体途径繁殖的植物种类远没有丛生芽和不定芽涉及的广泛。 一种植物的增殖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植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无性扩繁。如葡萄可以通过多节茎段和丛生芽方式进行繁殖;蝴蝶兰可以通过原球茎和丛生芽方式进行繁殖。生产中,具体应用哪一种方式进行,主要看他们的增殖系数、增殖周期、增殖后芽的稳定性及适宜生产操作等因素而定。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2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2.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划分。 3.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4.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五、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育种的一些知识,今天,请看我给同学们看一样东西(教师拿出试管苗),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植物组织培养。 II.新课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由于培养物脱离母株在试管内培养,故又称离体培养、试管培养。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植物组织培养由于分类依据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一)植物细胞全能性 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上每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该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和产生完整植株的能力。植物的体细胞一旦脱离所在器官或组织的束缚成为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外界条件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而生长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

(二)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建成 (三)植物的再生功能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一)研究材料来源单一,无性系遗传信息相同 (二)试验经济,管理方便,工作效率高 (三)培养条件人为控制,可周年连续进行试验或生产 (四)生长快,周期短,繁殖率高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一)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 (二)脱毒及脱毒苗的再繁育 (三)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四)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 (五)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III.作业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培养类型。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哪些特点? 3.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4.通过学习,你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2015-动物实验基本操作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一(固定、性别判定、标识) 【实验目的】在做动物试验时,为确保给药、实验顺利进行,防止被动物咬伤、准确辨别动物性别、准确标识动物,要学会用正确方法捉拿实验动物、掌握辨别动物性别的方法以及掌握标识动物的方法。 【实验对象】SD大鼠,KM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50g。 【实验器材和药品】 器材:鼠笼、大小鼠固定器、方木板、美式图钉、细绳、防护手套 药品:苦味酸80%~90%酒精饱和溶液、20%乌拉坦 【实验步骤】 一、小鼠的捉拿 1、徒手固定:用右手提起尾巴中部,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上方轻拉,此时,小鼠前肢紧紧抓住粗糙表面。左手拇指和食指迅速捏住小鼠颈背部皮肤,再置小鼠于左手心,并以左手掌心和中指夹住小鼠背部皮肤,无名指压住小鼠尾根部,将其固定于手中。右手可行注射或其它操作。 2、固定器固定:尾静脉注射或给药时,将小鼠放进固定器中或者大小和重量适当的容器(如烧杯),只露出尾巴,该类容器能够压住尾部,避免其活动。勿固定过紧造成窒息死亡。进行腹腔手术或心脏采血时,先准备一个15-20cm的方木板,边缘钉入五颗钉子。将小鼠四肢分别用20-30cm的线绳捆绑,线的另一头分别绑在方木板的钉子上,并且在头部上颚切齿牵引一根线绳,也固定在钉子上,达到完全固定。 二、大鼠的捉拿

4-5周内的大鼠,方法同小鼠。周龄较大的,则:1、首先戴好防护手套。2、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大鼠尾巴中部将大鼠提起,放在大鼠饲养盒的面罩上。3、左手顺势按、卡在大鼠躯干背部,稍加压力向头颈部滑行。4、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大鼠两耳后部的头颈皮肤,其余三指和手掌握住大鼠背部皮肤,完成抓取保定。三、性别判定 小鼠、大鼠性别判定 (1)幼鼠外生殖器与肛门间隔短的是♀,外生殖器与肛门间隔长的是♂。 (2)成年动物可直接肉眼辨认,雄性有膨起的阴囊和阴茎,雌性动物有阴道口。四、动物的标记 小鼠的短期标记法:苦味酸80%~90%酒精饱和溶液(黄色),标出属于自己的编号【注意事项】 1、实验人员要有精神准备:掌握方法,胆大心细,做好防护。 2、动物兴奋的时候不要抓取,待其安静下来。 3、根据受试动物的给药部位或采血方法的不同,事先选择徒手固定还是固定器固定。 4、固定时把握好力度,过分用力会使小鼠颈椎脱臼或窒息死亡,若用力过轻头部能反转过来咬伤实验者的手。 【思考题】 1.在固定实验动物时如何才能快、准、稳?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

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 [学业水平层次(A)] 1. 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阶段顺序正确的是() A. 小孢子四分体时期T双核期T单核居中期T单核靠边期T花粉粒 B. 小孢子母细胞T单核靠边期T单核居中期T双核期T花粉粒 C. 小孢子母细胞T小孢子四分体时期T单核居中期T单核靠边期T双核期T花粉粒 D. 小孢子四分体时期T小孢子母细胞T双核期T单核期T花粉粒 【解析】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小孢子,称小孢子四分体时期,然后经 过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到花粉粒。 【答案】C 2. (2015 ?临沂高二检测)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产生花粉植株的过程或中间结构,其中 在两种途径中代表的内容不相同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由题图可知,①过程为脱分化过程,两途径是完全相同的,②为愈伤组织或 胚状体,是不同的。若②为胚状体,则③为分化;若②为愈伤组织,则③为再分化,因此③ 也是不同的。④均为丛芽,是相同的。 【答案】C 3. 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花粉的发育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一铬矶法 B. 对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时采用醋酸洋红法 C. 焙花青一铬矶法能将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D. 醋酸洋红法和焙花青一铬矶法染色过程完全一样 【解析】在选择花药时,镜检确定花粉的发育时期中,最常用的方法为醋酸洋红法; 对于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因细胞核不易着色,可采用焙花青一一铬矶法;焙花青一一铬矶 法可将细胞核染成蓝黑色,醋酸洋红法与焙花青一一铬矶法染色过程不同,前者需将花药用 镊柄捣碎,后者在染色前需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 【答案】C 4?某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用

植物组织培养试题及答案总结

《绪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根据培养的材料,植物组织培养分: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悬浮培养等类型。 2、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和快速发展和应用阶段。 3、1902年,Haberlandt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1934年,White出版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从而使植物组织 培养为一门新兴学科。 二、名词解释: ★1、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通过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由于培养材料已脱离了母体,又称为植物离体培养(Plant culture in vitro)。 2、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 3、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一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再分化。 ★4、外植体(explant):由活体(in vivo)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的,用于组织培养的各种接种材料。包括各种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5、愈伤组织(callus):原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培中则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的薄壁细胞,多在植物体切面上产生。 三、问答题: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细胞全能性学说,即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为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特点? (1)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2)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3)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3、植物组织培养的分类? (1)根据培养对象不同:组织培养、器官培养、胚胎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 (2)根据培养物培养过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 (3)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固体培养、液体培养。 ★4、植物组织培养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 (1)快速繁殖运用组织培养的途径,一个单株一年可以繁殖几万到几百万个植株; (2)种苗脱毒针对病毒对农作物造成的严重危害,通过组织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出大量的无病毒种苗; (3)培育和创制新品种利用组织培养可以使难度很大的远缘杂交取得成功,从而育成一些罕见的新物种; (4)大量生产次生代谢物质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的生物碱、维生素、色素、抗生素以及抗肿瘤药物不下50多个大类,其中已有30多种次生物质的含量在人工培养时已达到或超过亲本植物的水平。植物细胞次生物质的研制与生产硕果累累,后来居上。 (5)植物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植物组织培养结合超低温保存技术,可以给植物种质保存带来一次大的飞跃。因为保存一个细胞就相当于保存一粒种子,但所占的空间仅为原来的几万分之一,而且在-193度的液氮中可以长时间保存,不像种子那样需要年年更新或经常更新。 (6)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便于贮藏和运输,适合机械化播种;繁殖速度快,不受季节和环境限制,利于工厂化生产;体细胞胚由无性繁殖体系产生,可以固定杂种优势。 第1章《实验室及基本操作》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组织培养实验室必要的设备有超净工作台、 等。 ★2、培养基成分主要包括①无机营养成分、 质。

实验动物手术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动物手术基本操作技术 1. 动物实验手术常用的器械或设备 手术刀:准备不同型号的手术刀和手术刀柄。用于切开皮肤和脏器。 外科剪:准备直剪和弯剪。用于软组织剪断和组织分离。 手术镊:准备有齿镊和无齿镊。用于挟持皮肤、筋膜、肌腱等较坚硬组织或血管、神经、黏膜等脆弱组织。 止血钳:准备直、弯、蚊三种。用于夹住浅层血管止血或分离组织、牵引缝线等,或者夹住深部组织或内脏的血管出血点或者用于精细的止血和组织分离。 注射器:准备不同容量的注射器。用于补充麻醉或药物注射。 持针钳:用于缝合致密组织或深部组织。 缝合针:准备不同长短、粗细、弯度、针尖圆形或菱形的缝合针。 用于缝合不同的组织。 缝合线:准备丝线、肠线、金属线等不同种类缝合线。用于不同组织的缝合。 医用监护仪:准备呼吸、心跳、脉搏、血压及温度等医用监护仪。用于手术的操作监护。 医用气体:准备氧气、压缩空气、二氧化碳等医用气体。用于动物实验手术的应急需要。 2.动物实验手术器械的消毒方法 消毒对于防止手术伤口感染和保证伤口愈合极为重要,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愈合效果,主要包括手术环境和手术器械的消毒。其中手术器械的消毒方法如下。 煮沸法:该法适合于金属、玻璃器械、缝合材料或橡皮手套等的灭菌,一般煮沸时间为20~30min。注意金属器械应在沸水时放入以防生锈,玻璃器械应在冷水时放入以防爆炸。 高压蒸汽灭菌法:该法适合于布类、敷料、手术衣帽及器械的灭菌, 灭菌条件为121OC、15min 。注意敷料包装应松紧适宜,待冷却后取出。 化学药品消毒法:主要的化学消毒液灭菌流程有三合液(甲醛2Oml+碳酸钠15g+石碳酸3g+蒸馏水100Oml)浸泡30min;新洁尔灭溶液(0.1%新洁尔灭100Oml+亚硝酸钠5g)浸泡1h;酒精溶液(70%酒精)浸泡1h;来苏水溶液(3~5%)浸泡1h;石炭酸(3%)浸泡1h;福尔马林(2%主要用于缝合线的消毒)浸泡30min;酒精溶液(75%主要用于缝合线的消毒)浸泡30min。 3.动物手术部位的消毒 实验动物手术部位处理一般包括除毛、皮肤消毒、手术部位隔离三个步骤。消毒顺序为:除毛→2%来苏水洗刷手术部位皮肤及周围皮肤→灭菌纱布擦干→70%酒精脱脂→5%碘酊擦抹→75%酒精脱碘→手术部位隔离→手术。 4. 手术人员手臂的消毒

常用实验动物的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常用实验动物的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1.蛙(或蟾蜍)的生物学特点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属于两栖变温动物,皮肤光滑湿润,有腺体无外鳞。蛙的心脏有两个心房,一个心室,心房与心室区分不明显,动静脉血液混合,有冬眠习性。生存环境比哺乳动物简单,在机能学实验中有多种实验选择该动物。如:①离体蛙心实验,常用来研究心脏的生理功能及药物对心脏活动的影响。②蛙的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可用于观察外周神经及其肌肉的功能,以及药物对周围神经、骨骼肌或神经肌肉接头的影响。③缝匠肌可用于记录终板电位。脊休克、脊髓反射、反射弧分析、肠系膜微循环等。在临床检验中,可用雄蛙作妊娠反应实验。 2.小白鼠的生物学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小白鼠性情温顺,易于捕捉,胆小怕惊,对外来刺激敏感。它胃容量小,不耐饥渴,随时采食。在机能学实验中常选用该动物。故适用于大量的实验动物,如:某些药物的筛选实验、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药效比较、毒性实验、妊娠期20天左右,常用于避孕药实验及抗癌药实验。 3.大白鼠的生物学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大白鼠性情温顺,行动迟缓,易于捕捉,但受惊吓或粗暴操作时,会紧张不安甚至攻击人。大鼠嗅觉发达,对外界刺激敏感,抵抗力较强。大鼠无胆囊,肾单位表浅,肝再生能力强。大鼠的血压反应比兔稳定,可用它作血压实验,也可用于慢性实验、抗炎、降脂、利胆、子宫实验及心血管系统的实验。药典规定该动物为催产素效价测定及药品指控中升压物质检查指定动物。 4.豚鼠生物学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豚鼠性情温和,胆小,饲养管理方便,可群养。豚鼠耳蜗管发达,听觉灵敏,存在可见的普赖厄反射(听觉耳动反射),乳突部骨质薄弱。豚鼠对组织胺、人型结核杆菌很敏感。能耐受腹腔手术,使用于肾上腺机能的研究。其自身不能制造维生素C,是研究实验性坏血症的唯一动物。 5.家兔生物学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家兔属于草食性动物,性情温顺但群居性差,听觉、嗅觉十分灵敏,胆小易惊,具夜行

实验三 实验动物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三实验动物基本操作技术 学习目标 ●熟悉大鼠、小鼠及家兔的捉拿与固定;熟悉小鼠腹腔注射、家兔耳 缘静脉注射的方法与技术;熟悉动物的编号方法。 ●了解其他动物实验技术。 大多数药理实验是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的,常用实验动物有青蛙与蟾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猫,狗等,实验前了解其特点,掌握常用的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本节重点介绍青蛙与蟾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的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一、实验动物的编号 为了分组和辨别的方便,实验时常需对实验动物进行编号。常用的编号方法如下: 1.染料标记法 (1)常用染料:红色染料:5%中性红或品红液;黄色染料:3%~5%苦味酸溶液;咖啡色染料:2%硝酸银溶液;黑色染料:煤焦油的酒精溶液。 (2)标记规则:根据实验动物被毛颜色的不同选择不同化学药品涂染动物。 A.家兔等动物的标记方法:一般用毛笔蘸取不同颜色的染料溶液直接在动物背部涂写。若用硝酸银溶液涂写,则需在日光下暴露1min。 B.大鼠、小鼠的标记方法:通常在动物不同部位涂上有色斑点来表示不同的。如需要对数只实验动物编号,将小白鼠背部划分为前肢、腰部、后肢的左、中、

右部九个区域,从右到左标记。 2.穿耳打孔法用专门的打孔器在动物耳朵的不同部位打孔表示。 3.挂牌编号法此法常用于狗、猴、猫等大动物的编号。将牌固定于动物的颈圈或耳上。 4.人工针刺法先将动物被毛去除,用针在动物皮肤上刺出,再用酒精墨汁涂染即可。 二、实验动物的捉拿与固定方法 1.蛙和蟾蜍用左手握住动物,以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 2.小白鼠捉拿法有二种,一种是用右手提起尾部,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上方轻拉,此时小鼠前肢紧紧抓住粗糙面,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颈背部皮肤并用小指和手掌尺侧夹持其尾根部固定手中;另一种抓法是只用左手,先用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尾部,再用手掌尺侧及小指夹住尾根,然后用拇指及食指捏住其颈部皮肤。 3.大白鼠捉拿时,右手抓住鼠尾基部(因抓尾尖动物会扭动易使其尾部的皮肤脱落,影响实验的进行)将大鼠放在粗糙面上,左手戴上防护手套或用厚布盖住大鼠,抓住其整个身体并固定其头部以防咬伤。捉拿时勿用力过猛,勿捏其颈部,以免引起窒息。 4.豚鼠捉拿时以拇指和中指从豚鼠背部绕到腋下抓住豚鼠,另一只手托住其臀部。体重小者可用一只手捉拿,体重大者捉拿时宜用双手。

苏教版选修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业

第一章第三节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花药、胚不能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 B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外植体指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组织片段或器官 D ?外植体可诱导出愈伤组织 解析: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从供体植株上取下来用于培养的细胞、组织和 器官都叫做外植体。外植体可用于繁殖植株个体;花药、胚细胞也具有全能性,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发育为完整的植株个体。 答案: A 2?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因感染病毒而减产, 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获得无病毒植株的最佳方法是() A .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 B .进行远源植物体细胞杂交 C.利用茎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 D ?人工诱导基因突变 解析:马铃薯被植物病毒侵染后引起品质下降,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脱毒。 具体做法是选取含病毒最少或无病毒的植物细胞(如茎尖或根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无病毒植株。 答案: C 3?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四个实验,实 验条件除图示外其他均相同。下列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不能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 .污染主要不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 培养苴灭菌吋间/min 外植体消毒时间Anin ]00r1001- 20 2224 262830 32 34 36 -1 -

B ?污染不可能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 C.调节培养基pH 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D ?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A 、C 、D 图解所示的信息是随培养基灭菌时间、 培养基pH 和培养温度的增加,污染率在 90%上下波动,说明污染源不是这三方面的原因;而 B 图解中随离体组织消毒时间的增加污染率急剧下降, 因而,该曲线表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 组织是污染的主要因素。 答案: B 4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灭菌和消毒操作,错误的是 ( ) A ?外植体可以用酒精消毒 C.操作前手需用70%酒精消毒 答案: B 5.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①用悬浮液培养胡萝卜单个细胞可形成可育的植株 组织培养的单个细胞形成可育的完整植株 A .①② B ? C.②③ D ? 解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体现细胞全 能性的是由 细胞T 生物体的实例。其中①和③都是属于由分化的细胞经过培养形成可育的植 株的实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实际上就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 胞的增殖和分化发育成新个体,这是由未经分化的细胞 (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因此不 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B 6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B .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和分化 C.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D ?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解析: 考查植物激素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先用生长素,后用细胞分裂素,有利于 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答案: B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进行组织培养时需要无机养料 B ?镊子等器械只需用酒精消毒 D .培养基需用高压蒸汽灭菌 ( ) ②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③用烟草 ①③ ①②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