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通信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 编码和调制技术

移动通信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 编码和调制技术

移动通信

第三章移动通信中的信源

编码和调制技术

目录

概述3.1信源编码3.2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

3.4高阶调制3.6QPSK调制3.5最小移频键控MSK 3.3正交频分复用

3.7

学习重点与要求

信源编码的目的;

3.1 概述

调制就是对消息源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使携带信息的信号与信道特性相匹配以及有效的利用信道。

多径衰落、多普勒频率扩展;日益增加的用户数目,无线信道频谱的拥挤这些因素对调制方式的选择都有重大的影响。

信源编码将信源中的冗余信息进行压缩,减少传递信息所需的带宽资源,这对于频谱有限的移动通信系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影响调制方式的选择的主要因素

1.频带利用率:在数字调制中,常用带宽效率η

来表示它对频谱

b

资源的利用效率,它定义为ηb=R b/B,其中R b为比特速率,B为无线信号的带宽。

2.功率效率:指保持信息精确度的情况下所需的最小信号功率(或者

说最小信噪比)

3.已调信号恒包络

4.易于解调

5.带外辐射:一般要求达到-60到-70dB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何种调制方式,要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

3.2 信源编码

3.2.1 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

3.2.2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

3.2.3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举例

3.2.1 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

在数字系统中,信源编码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来提高整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

信息的冗余来自两个主要的方面:

首先是信源的相关性和记忆性。这类降低信源相关性和记忆性编码的典型例子有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等。

其次是信宿对信源失真有一定的容忍程度。这类编码的直接应用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对模拟信源的量化上,或连续信源的限失真编码。

可以把信源编码看成是在有效性和传递的信息完整性(质量)之间的一种折中手段。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与有线通信不同,它不进需要对信息传输有效性进行保障,还应该与其他一些系统指标密切相关,例如容量、覆盖和质量。以GSM为例说明。

以GSM系统中普通的全速率和半速率话音编码来说,其速率分别为13kbps和6.5kbps,前者的话音质量好于后者,但占用的系统资源是后者的两倍左右。当系统的覆盖不是限制因素时,使用半速率编码可以牺牲质量换取倍增的容量,即提高系统的有效性。而当系统的容量相对固定时,可以通过使用半速率编码牺牲质量换取覆盖的增加,因为半速率编码对于接收信号质量的要求降低了。

除此之外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的设计和实现还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

由于移动终端是由电池供电,其运算处理能力悠闲,因此信源编译码就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复杂度。

另外考虑到信宿处理能力的差异,编码后的数据流应该包含不同质量等级的信息,以适应不同终端的需求。

考虑到移动信道的差错特性和一些话音、多媒体业务的实时性,这类业务通常要求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能够容忍一定的差错而无需复杂的重传。

2G/3G中的话音信源编码

2G/3G中的话音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采用了矢量量化和参数编码的方式。

1.IS-95中的变速率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

IS-95中的CELP技术通过四个等级的变速率编码实现话音激活,即使用者发声时进行全速率(9.6kbps)编码,而不发声时仅仅传递八分之一(1.2kbps)的背景噪声,以降低功耗和对其他用户的干扰。2. GPRS/WCDMA中的自适应多速率编码(AMR)

AMR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环境或应用需求的变化动态调整编码速率,例如在信道条件恶化时,降低编码速率,通过牺牲话音品质以拿出更多的无线资源用于更可靠的信道编码以保证基本的语音可懂,而在信道条件好的时候则采用较高的编码速率保证话音品质。

3.CDMA2000演进系统中的可选择模式语声编码(SMV)

SMV用于CDMA2000演进系统中,其基本原理与前述两种基本相同,它

也是可变速率的,从速率等级上看与IS-95中的CELP一样,有9.6kbps、4.8kbps、2.4kbps、1.2kbps四种,不同的是,SMV允许有四种模式供系

统侧选择,即Mode 0(高品质模式)、Mode 1(标准模式)、Mode 2

(经济模式)、Mode 3(容量节省模式),不同的模式实现不同程度的

话音质量和平均速率的折中,通过调整不同等级速率所占的比例实现不

同的模式,从而调整平均数据速率。

3G系统中的视频信源编码H.264

在3GPP的R6、R7以及3GPP2的高演进版本中,视频通信业务采用了

H.264/AVC(高级视频编码)视频压缩标准。

3G系统中的视频信源编码H.264

H.264从某种程度上看是MPEG的扩展。在H.264中,一幅图像可编码成一个或者若干个片(slice,此处与帧的含义相同),每个slice 包含整数个MB(Macro Block),相当于一个完整图像中的不同区域,编码片(slice)共有5中不同的类型,包括I片、B片、P片、SP片、SI 片,SP和SI介于I与P之间,但考虑了更多数据片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压缩了数据速率。

NAL的工作模式分为SSM(孤立片模式)和DPM(数据分区模式),如图3.1所示。在SSM中,属于同一数据片的所有编码信息在一个RTP数据包中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在DPM中,每个slice中的MB间彼此联系,利用相邻MB存在空间相关性来进行帧内预测编码。将图像数据分成动态矢量数据(即基本层,需要更好的差错保护)以及剩余的信息。

差错保护

图 3.1 H.264网络自适应层NAL工作模式示意图每个数据片的编码视频信息首先被分割成三部分并分别

3.3最小移频键控MSK

3.3.1 相位连续的FSK

3.3.2 MSK信号的相位路径、频率及功率谱

2FSK信号

设要发送的数据为a k =±1,码元长度为T b 。在一个码元时间内,它们分别用两个不同频率f 1,f 2的正弦信号表示,例如:

式中11222,2f f ωπωπ==,定义载波角频率(虚载波)为:

122()/2

c c f ωπωω==+ω1,ω2对ωc 的角频偏为:

122||/2

d d f ωπωω==-

定义调制指数h:

=-=?=

h f f T f T f R

||22/

附加相位是t的线性函数,产生2FSK信号两种不同的方法:(相位连续),如图3.3

()

k b kT θ1

k ?-...

所谓相位连续是指不仅在一个码元持续期间相位连续,

即要求当前码元的初相位由前一码元的初相位、当前

码元a k和前一码元a k-1来决定。这关系就是相位约束条件。

由图3.4可以看出,相位不连续的2FSK信号在码元交替时刻,波形是不连续的,而CPFSK信号是连续的,这使得它们的功率谱特性很不同。图3.5分别是它们的

移动通信技术参考答案

移动通信技术参考答案 第一章 思考题与练习题 1-1 什么是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那些特点?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或至少一方,能够在移动状态下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移动通信的特点是通信双方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有效、可靠、安全的通信。频率 1-2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目前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答: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目前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公用汽车电话、第一代通信技术(1G)、第二代通信技术(2G)、第三代通信技术(3G)。特点分别为,公用汽车电话的特点是应用范围小、频率较低、语音质量较差、自动化程度低。第一代通信技术(1G)的特点是该系统采用模拟技术及频分多址技术、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小抗干扰能力差、保密性差:制式不统一、互不兼容、难与ISDN兼容、业务种类单一、移动终端复杂、费用较贵。第二代通信技术(2G),采用数字调制技术和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技术(CDMA)等技术、多种制式并存、通信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全球漫游、系统带宽有限、数据业务单一、无法实现高速率业务。第三代通信技术(3G)的特点是能提供多种多媒体业务、能适应多种环境、能实现全球漫游、有足够的系统容量等。 1-3 试述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答:未来移动通信将呈多网络日趋融合、多种接入技术综合应用、新业务不断推出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是功能一体化的通信服务、方便快捷的移动接入、形式多样的终端设备、自治管理的网络结构。 1-4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如何?试述各部分的作用。 答: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无线收发信机、交换控制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无线收发信机的作用是负责管理网络资源,实现固定网与移动用户之间的连接,传输系统信号和用户信息。交换控制设备的作用是实现用户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移动台的作用是实现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 1-5 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那些?各有何特点? 答: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无线寻呼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是越区交换、自动和人工漫游、计费及业务统计功能。无线寻呼系统的特点是即可公用也可专用。无绳电话系统的特点是携带使用方便。 1-6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有那些? 答: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有移动台、基站、调度台以及控制中心组成。 1-7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及相互间的区别有那些? 答: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单工制、半双工制、双工制。单工制的优点主要有:1、系统组网方便2、由于收发信机的交替工作,所以不会造成收发之间的反馈3、发信机工作时间相对可缩短,耗电小,设备简单,造价便宜。单工制的的缺点是:1、当收发使用同一频率时,临近电台的工作会造成强干扰2、操作不方便,双方需要轮流通信,会造成通话人为的断断续续3、同频基站间的干扰较大。半双工制的优点主要有:1、设备简单、省电、成本低、维护方便,临近电台干扰小2、收发采用异频,收发频率各占一段,有利于频率协调和配置3、有利于移动台的紧急呼叫。半双工制的缺点是移动台需按键讲话,松键收话。使用不方便,讲话时不能收话,故有丢失信息的可能。双工制的优点有:1、频谱灵活性高2、

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ofdm调制技术.doc

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OFDM调制技术 OFDM的发展状况 OFDM的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R.w.Chang发表了关于带限信号多信道传输合成的论文。他描述了发送信息可同时经过一个线性带限信道而不受信道问干扰(ICI)和符号间干扰(。ISI)的原理。此后不久,Saltzberg完成了性能分析。他提出"设计一个有效并行系统的策略应该是集中在减少相邻信道的交叉干扰(crosstalk)而不是完成单个信道,因为前者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1970年,OFDM的专利发表,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采用允许子信道频谱重叠,但又相互间不影响的频分复用(FDM)的方法来并行传送数据,不仅无需高速均衡器,有很高的频谱利用率,而且有较强的抗脉冲噪声及多径衰落的能力。OFDM 早期的应用有ANIGSC-1O(KATH-RYN)高频可变速率数传调制解调器(Modem)。该Mo-dem利用34路子信道并行传送34路低速数据,每个子信道采用相移键控(PSK)调制,且各子信道载波相互正交,间隔为84 Hz。但是在早期的OFDM系统中,发信机和相关接收机所需的副载波阵列是由正弦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且在相关接收时各副载波需要准确地同步,因此当子信道数很大时,系统就显得非常复杂和昂贵。 对OFDM做主要贡献的是Weinstein和Ebert在1971年的论文,Weinstein 和Ebert提出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实现OFDM系统中的全部调制和解调功能的建议。因而简化了振荡器阵列以及相关接收机中本地载波之间的严格同步的问题,为实现OFDM的全数字化方案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完成基带调制和解调,这项工作不是集中在单个信道,而是旨在引入消除子载波间干扰的处理方法。为了抗ISI和ICI,他们在时域的符号和升余弦窗之间用了保护时间,但在一个时间弥散信道上的子载波间不能保证良好的正交性。 另一个主要贡献是Peled和Ruiz在1980年的论文,他引入了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的概念,解决了正交性的问题。他们不用空保护间隔,而是用OFDM符号的循环扩展来填充,这可有效地模拟一个信道完成循环卷积,这意味着当CP大于信道的脉冲响应时就能保证子载波间的正交性,但有一个问题就是能量损失。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之抗干扰措施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之抗干扰措施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除了大量的环境噪声和干扰以外,还有大量的电台产生的干扰,如邻道干扰、公道干扰和互调干扰,更重要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标准(WCDMA、CDMA2000等)都采用了码分多址方式,CDMA码分多址系统是一个干扰受限制系统,在信息的传输中,存在着多址干扰,多径干扰和远近效应。那么为了保证网络的畅通运行,我们也采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相关抗干扰技术进行处理。这些技术包括:空分多址(SDMA)智能天线技术,用于抗多径干扰的RAKE接收技术,抗多址干扰的联合检测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在特定系统中的性能进行了仿真。 首先介绍一下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利用多个天线阵元的组合进行信号处理,自动调整发射和接收方向图,以针对不同的信号环境达到最优性能。智能天线是一种空分多址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空域滤波和波达方向(DOA)估计。空域滤波(也称波束赋形)的主要思想是利用信号、干扰和噪声在空间的分布,运用线性滤波技术尽可能地抑制干扰和噪声,以获得尽可能好的信号估计。 智能天线通过自适应算法控制加权,自动调整天线的方向图,使它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将干扰信号抵消,而在有用信号方向形成主波束,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加权系数的自动调整就是波束的形成过程。智能天线波束成型大大降低了多用户干扰,同时也减少了小区间干扰。 比起只能智能天线技术抗多径干扰的RAKE接受技术又有哪些技术有点呢?智能天线抑制干扰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受天线阵元个数的限制,且当感兴趣信号存在多个非相关多径时,阵列只保留其中的一路信号,而把零陷对准其它信号,这样,阵列能够减小由非相关多径带来的干扰,但未能发挥路径分集的优势,因而是次最优的。为此,联合时域和空域处理的接收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 当信道存在多径时延扩展,且时延大于一个码片周期时,这些多径信号既是多径干扰,又是一些有价值的分集源,由此产生了2D-RAKE接收机。目前2D-RAKE接收机讨论最多的是应用在WCDMA上行链路。 空时RAKE接收机首先对存在角度扩展的多个路径分量进行波束成型,以降低DOA可分辨的其它用户信号产生的多址干扰或期望信号的非相关多径分量,然后将经过空间滤波后的信号送入RAKE合并器,以充分利用延迟可分辨的期望信号的多个路径的能量。空间波束形成旨在衰减干扰信号,而时间多径合并旨在利用有用信号。 与时域和空域一维干扰抑制不同的是,空时二维干扰抑制不再使用强迫置零条件,而是考虑噪声的存在,使用优化准则。空时处理有名的优化准则有两个,一个是空时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另外一个是空时最大似然准则 我们介绍的第三种抗干扰技术是联合检测技术 传统的接收技术是针对某一用户进行信号检测而把其他用户作为噪声加以处理,在用户数增多时,导致了信噪比恶化,系统性能和容量都不如人意。联合检测技术是在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造成多址干扰的所有用户信号及其多径的先验信息(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时已知的:如确知的用户信道码,各用户的信道估计),把用户信号的分离当作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联合检测过程来完成,从而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降低了系统对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上行链路频谱资源,显著地提高系统容量,并削弱了“远近效应”的影响。 每一样技术都有其优缺点,那么我们是否能将其结合,使技术更优化,让其在抗干扰方面体现的效果更为明显呢? 那就是智能天线与联合检测的结合(SA+JD), 其主要用于TD-SCDMA系统中,TD-SCDMA系统结合使用了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1)智能天线消除小区间干扰,联合检测消除小区内干扰,两者配合使用;2)智能天线缓解了联合检测过程中信道估计的不准确对系统性能恶化的影响;3)当用户增多时,联合检测的计算量非常大,智能天线的使用减少了潜在的多用户; 4)智能天线的阵元数有限,对于M个阵元的智能天线只能抑制M-1个干扰源,而且所形成的副瓣对其它用户而言仍然是干扰,只能结合联合检测来减少这些干扰;5)在用户高速移动下,TDD模式上下行采用同样空间参数使得波束成型有偏差;用户在同一方向时,智能天线不能起到作用;还

移动通信练习题+答案

1.(√)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2.(×)邻道干扰是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弱信号串扰强信号而造成的干扰。(强信号串扰弱信号) 3.(√)移动通信的信道是指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幅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4.(×)电波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是与距离的立方成正比的。(平方) 5.(×)由于多径传播所引起的信号衰落,称为多径衰落,也叫慢衰落。 6.【】(×)移动通信中,多普勒频移的影响会产生附加的调频噪声,出现接收信号的失真。 7.(√)莱斯分布适用于一条路径明显强于其他多径的情况。在接收信号中没有主导分量时,莱斯分布就转变为瑞利分布。 8.(×)在多径衰落信道中,由于时间色散导致发送信号产生的衰落效应是快衰落和慢衰落。(频率色散)P39 9.(√)分集接收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接收到的多个衰落独立的信号加以处理,合理地利用这些信号的能量来改善接收信号的质量。 10.(√)在实际工程中,为达到良好的空间分集效果,基站天线之间的距离一般相当于10多个波长或更多。 11.(×)GSM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载频按时间分为16个时隙,也就是16个物理信道.8 12.(√)GSM中的逻辑信道分为专用信道和公共信道两大类。 13.(×)GSM中的同频干扰保护比要求C/I>-9dB,工程上一般增加3dB的余量。9 14.(×)GSM中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和业务信道TCH一样可通过跳频方式提高抗干扰性能。P261 15.(√)跳频就是有规则地改变一个信道的频隙(载频频带)。跳频分为慢跳频和快跳频。在GSM的无线接口上采用的是慢跳频技术。 16.(√)GPRS是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基于GSM网络所开发的分组数据技术,是按需动态占用频谱资源的。P293

移动通信参数表..

一. 移动通信参数表 参数缩写含义解释参数缩写含义解释 1 TCH 业务信道23 BSIC 基站色码 2 BCCH 广播控制信道24 CA 小区置配 3 CCCH 公共控制信道25 HSN 跳频序列 4 RACH 随机接入信道26 MA 移动配置 5 AGCH 接入允许信道27 MAIO 移动培植指数偏移 6 PCH 寻呼控制信道28 FN 帧号码 7 DCCH 专用控制信道29 TSC 训练序列码 8 CBCH 小区广播信道30 TN 时隙号 9 SDCCH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31 PD 协议识别语 10 SACCH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32 TI 处理识别语 11 SCH 同步信道33 I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 12 CM 连接管理34 TMSI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 13 MM 移动管理35 IMEI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 14 RR 无线资源管理36 MCC 国际移动码 15 DTX 非连续发送(由话音激活)37 MNC 移动网号 16 OMC 操作维护中心38 LAC 位置区号码 17 MS 手机39 PLMN 公共陆地移动网 18 BS 基站40 TA 时间提前 19 SIM 用户识别模块41 RXLEV 平均的接收电平 20 ARFCN 频道(载频)序号42 RXQUAL 信道接收质量 21 Um 基站子系统与MS间接口43 TXPWR 发信功率电平 22 C2 小区重选信道质量标准参数44 C1 路径损耗原则参数 二. 参数详述 (一) 频道配置参数 GSM网和TACS网一样都采用等间隔频道配置方法。 1. 工作频段、频段间隔、频道序列及频点 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采用900Mhz频段。 MS发,BS收:890 –915 Mhz (上行) BS发,MS收:935-960MHz(下行) 载频间隔为200kHz,共124个无线载频,在每端留有200 kHz的保护带。 按照国家规定,邮电部门占用905 –909MHz(上行) / 950 –954 MHz(下行); 连通公司占用909 –915 MHz(上行)/ 954 –960 MHz(下行); 10MHz频带共有49个频道(载频),序号(ARFCN)为76 –124 。注:但如果邮电部门将ETACS的模拟网退频将继续扩频。GSM在900MHZ共有16MHZ 频段. 频道标称中心频率与序号的关系由以下公式确定: 基站收:Fl(n)=890.200MHz + (n+1)x 0.200MHz

移动通信试题与答案系列二

移动通信试题及答案系列二 一、选择题 1.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A)FDMA (B)CDMA (C)TDMA (D)FDMA/TDMA 2.下面哪个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 (A)频率利用率低(B)不能与ISDN兼容 (C)抗干扰能力强(D)话音质量差 3.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A)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4.N-CDMA系统采用以下哪种语音编码方式() (A)CELP (B)QCELP (C)VSELP (D)RPE-LTP 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A)跳频(B)跳时(C)直接序列(D)脉冲线性调频 6.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A)移动交换中心(MSC)(B)拜访寄存器(VLR) (C)移动台(MS)(D)基站收发信台(BTS) 8.LA是() (A)一个BSC所控制的区域(B)一个BTS所覆盖的区域 (C)等于一个小区(D)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9.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C ) (B)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10.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 (A) N=4 (B) N=7 (C)N=9 (D) N=12 13.CDMA软切换的特性之一是() (A)先断原来的业务信道,再建立信道业务信道 (B)在切换区域MS与两个BTS连接 (C)在两个时隙间进行的 (D)以上都不是 14.RACH() (A)是下行信道,是为了保证MS接入,在此信道上申请一SDCCH (B)MS通过此信道申请SDCCH,作为对寻呼的响应或MS主叫登记时接入 (C)用于MS校正频率、同步时间 (D)用于搜索MS,是下行信道 15.交织技术() (A)可以消除引起连续多个比特误码的干扰 (B)将连续多个比特误码分散,以减小干扰的影响 (C)是在原始数据上增加冗余比特,降低信息量为代价的 (D)是一种线性纠错编码技术 17.GSM系统中,为了传送MSC向VLR询问有关MS使用业务等信息,在MSC与VLR间规了() (A)C接口(B)E接口(C)A接口(D)B接口 18.GSM的用户记费信息() (A)在BSC记录(B)在BSC、MSC及记费中心中记录 (C)MSC中记录(D)以上都不是

移动通信下的数字调制技术开题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系)信息对抗技术专业12级02班课题名称:移动通信下的数字调制技术的研究 学生姓名:陈小楠学号:03126036 指导教师:刘晓慧 报告日期: 2015年11月4日

1.选题目的(为什么选该课题): 当今移动通信系统基本采用数字调制技术进行信息传递,相比于传统的模拟调制方式,数字调制具有极大优势。现代移动通信网络要求信息传输效率高精确度好,抗噪性强,数字调制技术相比于模拟调制技术在以上方面有着更好的使用价值,数字调制技术可以将信息进行多重复用,同时增设安全密钥,大大提高信息的安全性。随着调制技术的发展,数字调制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成本也得到大大降低。数字调制技术通常分为线性调制技术和恒包络调制技术两大类。蜂窝移动通信是采用蜂窝无线组网方式,在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道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用户在活动中可相互通信。其主要特征是终端的移动性,并具有越区切换和跨本地网自动漫游功能。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是指经过由基站子系统和移动交换子系统等设备组成蜂窝移动通信网提供的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调制是对信号源的编码信息进行处理,使其变为适合传输的形式的过程。即是把基带信号(信源)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信号而言频率非常高的带通信号.带通信号叫做己调信号,而基带信号叫做调制信号。调制可以通过改变调制后载波的幅度,相位或者频率来实现。 信号的调制可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数字调制是指将用离散的数字信号对载波波形的某些参数(如幅度、相位和频率)进行控制,使这些参数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与模拟调制相比,数字调制的优点是频谱利用率高、纠错能力强、抗信道干扰失真能力强,中继时噪声及色散的影响不积累,因此可实现长距离传输,以及高效的多址接入和更高的安全保密性等。 2.前期基础(已学课程、掌握的工具,资料积累、软硬件条件等): 拥有良好的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基础,学习了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移动无线通信原理等课程,对于BPSK,2FSK,2ASK,QPSK,OQPSK,QAM,GSM,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A)等基础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熟练掌握MATLAB,SIMULINK等通信工具包的使用,将在中国知网,中国文献期刊网查询有关资料及查阅有关图书资料。

移动通信(考试资料)知识交流

移动通信(考试资料)

1、移动通信概念,特点。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这种传播媒质允许通信中的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其位置不受控制,但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一般都很差,因此,移动通信系统必须根据移动信道的特性,进行合理的设计)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的(归纳起来说这些干扰有邻道干扰、互调干扰、共倒干扰、多址干扰,以及近地无用强信号压制远地有用弱信号的现象-远近效应,等等。)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要开辟和启用新的频段;另一方面要研究各种新技术和新措施,以压缩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和提高频谱利用率)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根据通信地区的不同需要,移动通信网络可以组成带状、面状或立体状等,可以单网运行,多网并行并实现互连互通。因此移动通信网络必须具备很强的管理和控制功能)5、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移动通信信道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 答、移动通信信道的基本特征:1、带宽有限,它取决于使用的频率资源和信道的传播特性;2、干扰和噪声影响大,这最主要是移动通信工作的电磁环境所决定的;3、存在着多径衰落。

3、移动通信中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是什么? 答:1、较高的频谱利用率2、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能力3、可实现性 4、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哪几种? 答:1、无线电寻呼系统2、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4、集群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卫星通信系统6、分组无线网 5、按信号形式移动网可分为哪两类网?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什么?答:模拟网和数字网; 数字通信系统主要优点: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2、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行系统的通用性。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4、能实现更有效,更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6、可降低设备成本以及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6、移动通信包括哪些基本技术?各项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1调制技术:第二代以后的移动通信是数字移动通信,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数字调制技术。对数字调制技术的主要要求是:已调信号的频谱窄和带外衰减快;易于采用相干或非相干解调,抗噪声和抗干扰能力强;以及适宜在衰落信道中传输。2、多址方式:多址方式的基本类型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努力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3、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研究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首先要弄清移动信道的传播规律和各种物理现象的机理以及这些现象对信号传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研究消除各种不良影响的对策。人们通过理论分析或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总结和建立有普通性的数字模型,利

《移动通信技术》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HLR知道MS在哪个MSC/VLR服务区,而MSC/VLR知道MS在哪个位置区域(LA)2. GSM系统采用的调制方式是GMSK,IS95CDMA系统前向信道采用的调制方式是QPSK。 3. GSM可分为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交换子系统(NSS)、操作维护子系统(OMS)四部分。 4. 在噪声和干扰中,功率控制是减小远近效应的有效方法。 5. 在GSM系统中,当移动台接入网络时,它首先占用的逻辑信道是随机接入信道(RACH)。 6. 周期位置更新的主要作用防止对已超出信号覆盖范围或非正常掉电的移动台进行不必要的寻呼。 7.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一方或双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的传递,也即是移动体和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和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8.目前,国际主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有TD-SCDMA 、WCDMA 、CDMA2000 二、选择题(每个选择2分,共20分) 1. 跳频能有效地改善以下(A )现象A.多经效应 B.阴影效应 C.远近效应 D.码间干扰 2. 下列频道组中存在三阶互调干扰的是( B )。A.1,2,5,11,13,18 B.1,2,7,12,14,18 C.1,2,9,13,15,18 D.1,2,5,11,16,18 3.当移动台由同一基站的一个扇区进入另一个具有相同频率的扇区时会发生( C )切换;当移动台由一个小区进入相同频率的另一个小区时会发生(B )切换技术;当移动台穿越工作于不同频率的小区时则发生( A )切换,即移动台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基站取得联系。 A.硬切换 B.软切换 C.更软切换 4. IS-95A标准规定前向信道中每一载频分为(B)个码分信道,。A.124 B.64 C.374 D.8 5. 在DCS1800系统中,频道间隔为( A )。A. 200kHz B.25kHz C.25MHz D.45MHz 6.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中国的移动国家代码为(C )。A. 86 B. 086 C. 460 D. 0086 7.GSM系统中,用户的位置登记和鉴权在(D)信道上进行。A.AGCH B.BCCH C.RACH D. SDCCH 8.我国提出的3G标准技术中,目前由哪家经营商在进行商业试验( A )。A.中国移动(新移动) B.中国电信(新电信) C.中国联通(新联通)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2分,对的打√,错的打×) 1. CDMA只能通过扩频通信技术来实现。(√) 2. GSM系统是不含FDMA技术的一个系统。 3. 互调干扰是由于调制元器件的非线性产生的。(√) 4. 手机在通话时发生越区时,如果位置区也发生变化,在越区切换的同时也进行位置更新。 5.IS-95系统中,导频信道传送的是不含任何信息的全零码。(√) 6. 我国的3G发展将以TD-SCDMA一统天下。 7. 多信道共用技术是一种频率的有效利用技术。(√) 8. 分集接收是抗衰落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9.不同小区下的沃尔什码,如果它们是相同的沃尔什码可以被成功解调。()10. 沃尔什码在反向信道中用于调制信号增加冗余信息。(√)11.GSM系统中,移动台不论是打进或是打出,系统都要对用户鉴权。(√)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IS-95系统中短PN码、Walsh码、长PN码的作用?短PN码:是用于QPSK的同相和正交支路的直接序列扩频码。在CDMA中, 该序列称为引导PN序列,其作用是给不同基站发出的信号赋予不同的特征。即用于用户区分不同基站。Walsh码:CDMA系统采用64阶正交Walsh函数。对于正向链路, 64种Walsh函数(W0~W63)被用来构成64条码分信道; 对于反向链路, Walsh函数被用来调制信息符号, 即每6位输入的码字符号调制后变成输出一个64码片的Walsh序列。长PN码:CDMA系统利用该码对数据进行扩频和扰码, 为通信提供保密。 2. WCDMA与GSM的关系?WCDMA的核心网采取的是由GSM的核心网逐步演进的思路, 即由最初的GSM的电路交换的一些实体, 然后加入GPRS的分组交换的实体, 再到最终演变成全IP的核心网。这样可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核心网络建设投资的节约化。由于WCDMA的无线接入方式完全不同于GSM的TDMA的无线接入方式, 因此, WCDMA的无线接入网是全新的, 需要重新进行无线网络规划和布站。

无线通信中的调制解调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基础(一):AM和FM 作者: Ian Poole Adrio Communications Ltd 第一部分解释了调幅(AM)和调频(FM)的基础,并阐述了优点和缺点。第二部分解析了频移键控(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第三部分讨论扩频通信技术,包括被广泛应用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DSSS),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 射频信号被用来传递信息,信息有可能是音频,数据或者其他格式,该信息被调制(modulate)到载波信号上,并通过射频传送到接收器,在接收器端,信息从载波上分离出来,这个被称为解调(demodulation)。而载波本身并不带有任何信息。 调制方法多种多样,简单的一般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尽管调频和调相本质上是相同的。每种调制方法都有其有缺点。了解每种调制方法的基础是很重要的,尽管大家更为关注的是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方法。复习这些简单技术可以让大家对它们的优缺点有更好的认识。 载波 无线通信的基础是载波,基本的载波如图3-1所示,这个信号在发射器部分产生,并不带有任何信息,在接收器部分也作为不变的信号出现。 载波信号 调幅 调制最显而易见的的方式就是调幅了,通过调整信号幅度大小传递信息。 最简单的调制是OOK(on–off keying,开关键控),载波以开关的形式传递信息。这个是数字调制的基础,并用在传递莫斯(Morse)电码上面,莫斯在早期的“无线”应用上广为采用,通过开或关的长度传递码元。

在音频或其他领域应用更为常见的是,整个信号的幅度通过载波体现,如图3-2,这个被称为幅度调制(AM)。 AM调制 AM解调音频信号的过程十分简单,只需要一个简单的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就可以实现,如图3-3,在这个电路中二极管只允许无线信号的半波通过,一个电容被作为低通滤波器来去除信号的高频部分,只留下音频信号。这个信号直接通过放大后输出至扬声器。该解调电路十分简单和易于实现,在目前的AM收音机接收上面还在广泛采用。 一个简单的二极管检波电路 AM解调过程同样可以用更为有效的同步检波电路实现。如图3-4,射频信号被本地载波振荡信号混频。该电路的优点是比二极管检波器有更好的线性度,而且对失真和干扰的抵抗比较好。产生本振信号的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的就是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通过高通滤波器,从而滤掉调制信号保留精确频率和相位的载波,再与无线信号混频滤波就能得到原始音频信号。

移动通信综合实验 16QAM调制解调与信道分析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 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8/6/23 实验成绩: 一、实验名称 实验八16QAM调制解调与信道分析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QAM及解调原理与特性 (2) 了解星座图的原理及用途 (3) 分析高斯、瑞利、莱斯信道 三、实验内容 (1) 设计16QAM调制解调算法 (2) 比较GMSK和16QAM在高斯、莱斯和瑞利信道条件下的误码性能 (3) 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原理 正交振幅调制是用两个独立的基带数字信号对两个相互正交的同频载波进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利用这种已调信号在同一带宽内频谱正交的性质来实现两路并行的数字信息传输。 正交振幅调制信号的一般表示式为 16QAM是指包含16种符号的QAM调制方式,产生的框图如图1. 图 1 16QAM调制 相干解调原理如图2.

图 2 16QAM解调 五、实验步骤 (1) 16QAM调制与解调算法 先产生所需的二进制基带信号: %% 产生的随机二进制数据流 M = 16; %信号的星座尺寸 k = log2(M); %每个符号的比特数 n = 30000; %处理的比特数目 numSamplesPerSymbol = 1; %过采样因子 %% 创建二进制数据流作为列向量 rng default%使用缺省随机数发生器 dataIn = randi([0 1],n,1); %产生的二进制矢量数据 %% 将二进制信号转为整数值信号 dataInMatrix = reshape(dataIn,length(dataIn)/k,k);%数据整形成二进制4 元组 dataSymbolsIn = bi2de(dataInMatrix); %转换为整数使用MATLAB函数qammod()进行QAM的调制 %% 使用16-QAM调制 dataMod = qammod(dataSymbolsIn',M,'bin'); %二进制编码、相位偏移=0 scatterplot(dataMod) title('未加噪声的星座图') axis([-4 4 -4 4]) 在信号中加入噪声 %% 添加高斯白噪声 EbNo = 10; % 当信道SNR计算的EB/N0=10dB snr = EbNo + 10*log10(k) - 10*log10(numSamplesPerSymbol); %% 将信号通过AWGN信道 rxSignal = awgn(dataMod,snr,'measured'); 显示星座图 %% 使用scatterplot功能展示星座图 sPlotFig = scatterplot(rxSignal ,1,0,'g.'); hold on

移动衰落信道现状与发展

1.2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常用的信道建模方法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统计模型,它总结了建筑地形的统计特性(包括建筑物本身),这种无线传播的统计描述包括地形和多次反射、散射、衍射的次数等;第二类是确定性射线跟踪模型,它利用了从地形 中各个障碍点到达接收机的多条射线进行直接计算,在接收点统计多条射线,以得到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包括幅度、相位等,这样得到的结果十分精确。第二 种方法在未对环境进行功率测量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建模,因此比较省时方便。 使用统计模型来对无线信道建模的研究分析比较早。最早出现的是瑞利模 型、莱斯模型和对数正态模型,其中前面两个模型都是针对小尺度衰落而建立的,而对数正态模型则是针对大尺度衰落而建立的。后来随着人们对无线信道建模精确性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统计混合模型出现了,但都是以这三个模型为基础。 1960年Nakagami.M提出了以其名字命名的模型,这种衰落信道模型适用性十分广泛,比瑞利、莱斯和对数正态模型更适应复杂的环境,Suzuki提出瑞利对数正态模型,该模型同时反映了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的特性,描述了这样一种传播场景,在发射端发射的信号主波经过几次反射和衍射后,达到了一个建筑物密集的地方,主波由于当地物体的散射、衍射等的结果将会分为许多子路径。 模型令发射端到小区的路径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因为路径经历了乘法效应;而当地路径由于是加性散射效应导致的,服从瑞利分布;这时接收信号的包括服从瑞利一对数正态模型。 第一个移动信道多径统计模型是由Ossana在1964年提出,它基于入射波和建筑物表面随机分布的反射波相互干涉的原理。但该模型假设在收发之间存在一条直射路径,且反射的角度局限于一个严格的范围之内,所以该模型对于市区传播环境来说,既不方便也不准确。后来Clarke建立了移动台接收信号场强的统计特性是基于散射的统计模型,他认为接收端的电磁波由N个平面波组成,这些平面波具有任意载频相位、入射方位角及相等的平均幅度,Clarke模型已经被广泛使用。 以上都是针对小尺度衰落的统计模型,在大尺度衰落的统计建模方面的研究

移动通信中的调制解调

移动通信中的调制解调 AM和FM 射频信号被用来传递信息,信息有可能是音频,数据或者其他格式,该信息被调制(modulate)到载波信号上,并通过射频传送到接收器,在接收器端,信息从载波上分离出来,这个被称为解调(demodulation)。而载波本身并不带有任何信息。 调制方法多种多样,简单的一般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尽管调频和调相本质上是相同的。每种调制方法都有其有缺点。了解每种调制方法的基础是很重要的,尽管大家更为关注的是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方法。复习这些简单技术可以让大家对它们的优缺点有更好的认识。 载波 无线通信的基础是载波,基本的载波如下图所示,这个信号在发射器部分产生,并不带有任何信息,在接收器部分也作为不变的信号出现。 调幅 调制最显而易见的的方式就是调幅了,通过调整信号幅度大小传递信息。 最简单的调制是OOK(on–off keying,开关键控),载波以开关的形式传递信息。这个是数字调制的基础,并用在传递莫斯(Morse)电码上面,莫斯在早期的“无线”应用上广为采用,通过开或关的长度传递码元。 在音频或其他领域应用更为常见的是,整个信号的幅度通过载波体现,如下图,这个被称为幅度调制(AM)。

AM解调音频信号的过程十分简单,只需要一个简单的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就可以实现,如图3-3,在这个电路中二极管只允许无线信号的半波通过,一个电容被作为低通滤波器来去除信号的高频部分,只留下音频信号。这个信号直接通过放大后输出至扬声器。该解调电路十分简单和易于实现,在目前的AM收音机接收上面还在广泛采用。 AM解调过程同样可以用更为有效的同步检波电路实现。如图3-4,射频信号被本地载波振荡信号混频。该电路的优点是比二极管检波器有更好的线性度,而且对失真和干扰的抵抗比较好。产生本振信号的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的就是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通过高通滤波器,从而滤掉调制信号保留精确频率和相位的载波,再与无线信号混频滤波就能得到原始音频信号。

移动通信试题及答案系列二

移动通信试题及答案系列二 、选择题 1.GSM系统米用的多址方式为() (A)FDMA (B) CDMA (C) TDMA(D) FDMA/TDMA 2.下面哪个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 (A)频率利用率低(B)不能 ISDN兼容 与 (C)抗干扰能力强(D)话音质量差 3. 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A)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4. N-CDMA系统采用以下哪种语音编码方式() (A)CELP (B)QCELP (C)VSELP (D)RPE-LTP 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 (A)跳频(B)跳时(C)直接序列(D)脉冲线性调频 6?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A)移动交换中心(MSC)(B)拜访寄存器(VLR) (C)移动台(MS)(D)基站收发信台(BTS) 8. LA 是() (A)一个BSC所控制的区域(B)一个BTS所覆盖的区域

(C)等于一个小区(D)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9. 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C ) (B)NSS与NMS间的接口( B) 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10?如果小区半径r= 15km,同频复用距离D = 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 ) (A) N = 4 (B) N = 7 (C) N = 9 (D) N = 12 13. CDMA软切换的特性之一是( ) (A)先断原来的业务信道,再建立信道业务信道 (B)在切换区域MS与两个BTS连接 (C)在两个时隙间进行的 (D)以上都不是 14. RACH () (A)是下行信道,是为了保证MS接入,在此信道上申请一SDCCH (B)MS通过此信道申请SDCCH,作为对寻呼的响应或MS主叫登记时接入 (C)用于MS校正频率、同步时间 (D)用于搜索MS,是下行信道 15?交织技术() (A)可以消除引起连续多个比特误码的干扰 (B)将连续多个比特误码分散,以减小干扰的影响

写QPSK调制解调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验证性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班级:2011级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移动通信 指导教师 刘艳芳 本组成员 学号姓名 实验地点 计科楼504 实验时间 2014/5/19 项目名称 QPSK 调制解调实验 实验类型 验证性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QPSK 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掌握QPSK 调制解调数据传输过程; 3、了解QPSK 的载波恢复和位定时恢复的基本方法 4、掌握QPSK 解调数据传输过程; 5、掌握升余弦成形滤波原理 二、 实验仪器或设备 1、移动通信实验箱 一台 2、台式计算机 一台 3、示波器 一台 三、 总体设计 QPSK 调制解调的实现原理框图如图。 接收滤波接收滤波 正交解调正交解调差分解 码并 / 串位同步 载波同步 接收数据 发送数据串/并变换+差分 编 码信 道A B C D E F H I J G ()c o s ()H t ωω()sin()H t ωω90度相移 图1 QPSK 调制解调原理框图 A 点为发送数据; B 串/并变换 发送数据长度为128bit ,经过交织器输出的数据为一路串行数据,需要进行串/并变换,产生两路并行数据各为64bit 。 C 差分编码:

为了防止相位模糊现象,采用差分编码,并进行QPSK 映射。 差分编码的公式:n n n n n n b a b a Q I =>--11 QPSK 映射采用如下方式: 11 0110 00 图2 QPSK 映射图 D 滤波与调制模块 方波会在时间上扩展,造成码间干扰,导致接收机在检测一个码元时发生错误的概率增大。所以在调制系统中需要对信号进行滤波,以减少失真和符号间干扰(ISI )。每一支路在进行调制之前进行Nyquist 成形滤波使QPSK 信号的功率谱限制在分配的带宽内。在这里,选择具有均方升余弦滚降特性的滤波器。具有升余滚降特性的H (ω)可表示为: ???????-+=0)] sin(1[2 )(w T T T w H s s s π,抽样作卷积。 将滤波器的冲击响应函数列表,33个样值。 取不同的窗函数,滤波器的频谱特性不同。这里选择哈明窗作为窗函数,这样可以避免产生吉布斯现象。取滚降系数α=0.5,抽样步长Ts=Tc/10,每个码元采样10个点,阶数N=33。下图为滤波器特性的仿真示意。 图3 成形滤波器特性 滤波后信号调制到25kHz 的载波上,两路相加从而完成信号调制。 E 接收到的已调信号 为了实现正交解调,需要进行希尔伯特变换,获得两个分量I 和Q 。 cos sin sin cos n c n c n c n c I a t b t Q a t b t ωωωω=+=-

移动通信信道仿真

移动通信信道systemview仿真理论基础 由于移动通信要求用户可以移动,所以这就要求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号的传输。无线电波在传输过程中不仅受到传输环境的干扰还会因为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为了更好的设计移动信道,我们采用了以下的仿真模型 赖斯分布信道模型 瑞利分布信道模型 这是systemview上面的基本界面,也就是我们信道的基本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的输入信号的参数是Amp=1v. Offset=0v, Rate=1Hz, Levels=2, Phase=0deg 为了绘制BER曲线,我们将信号设置了可变参数设置 Loop 1 1 Loop 2 1.120000000476837 Loop 3 1.258999999437221 Loop 4 1.413000000343332 Loop 5 1,585000038146977 同样BER理论信道的参数设置也设为可变参数

Loop 1 146.0e-3 Loop 2 127.e-3 Loop 3 108.5e-3 Loop 4 91.7e-3 Loop 5 79.9e-3 同时,在系统参数中,我们设置为开始时间为1s,结束时间为1.e+3time spacing 为1s。采样的个数为1000,采样频率为1HZ 对于function中limiter的设置我们设为Max input为0,Max output为1. 我们添加了高斯白噪声模拟信道中可能出现的噪声,功率密度为1W。HZ而在上面的理论信道中,我们还设置对比信道中信源为Amp=146.e-3,Offset=0v。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对比的仿真图像 我们会提供三个地方的图像,如图所示 BER-SNR图像 理论信道 Rice分布

现代移动通信中调制技术的研究

--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现代移动通信中调制技术的研究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三年五月九日

-- gnhfhr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目录 摘要 (1) 第1章绪论 (2) 第2章调制的基本信息 (3) 2.1调制的基本概念 (3) 2.2调制方式应该遵循的原则 (3) 第3章模拟调制技术 (4) 第4章线性数字调制技术 (5) 4.1几种基本数字调制系统 (5) 4.1.1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 (5) 4.1.2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6) 4.1.3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 (6) 4.1.4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6) 4.2多进制数字调制 (7) 4.3二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性能比较 (7) 第5章广泛应用在现代移动通信中新型数字调制系统原理 (8) 5.1最小频移键控(MSK) (8) 5.1.1MSK信号的产生 (8) 5.1.2MSK信号的解调 (8) 5.2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 (8) 5.2.1GMSK信号的产生 (9) 5.2.2GMSK解调原理 (10) 5.3四相相移键控(QPSK) (10) 5.3.1QPSK的基本原理 (11) 5.3.2QPSK的调制原理 (11) 5.3.3QPSK解调原理 (12)

5.4交错正交相移键控(OQPSK) (12) 5.4.1OQPSK基本原理 (12) 5.4.2OQPSK的调制原理 (13) 5.4.3OQPSK的解调原理 (13) 5.5正交频分复用(OFDM) (14) 5.5.1OFDM概述 (14) 5.5.2OFDM的基本原理 (14) 5.6正交幅度调制(QAM) (15) 5.7数字调制技术的应用 (15) 总结 (17)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