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BZ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

GBZ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

GBZ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
GBZ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

GBZ 98-2017

前?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Z 98-2002《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

本标准与GBZ 98-200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

——增加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的基本原则,明确强调了健康标准的目的性;

——修改了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和不应从事放射工作的指征,使之更明晰、易操作;——扩展了放射工作适任性判断的内容,使之更有实用性。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滨海新区检察院、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姜恩海、傅宝华、江波、徐华、赵欣然、赵士义、白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6387-1996;

——GB 98-200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

Health requirements for radiation worker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健康要求和不应从事放射工作的指征。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从事内、外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164 ? 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

GBZ235 ?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放射工作人员?radiation workers? ? ? ?

受聘用全日、兼职或临时从事辐射工作并已了解与职业辐射防护有关的权利和任务的任何人员。

适任性评价judgment on workers' fitness

由有授权资格的医师根据相应的健康标准进行工作适任性评价,并签发证书。

执业医师medical practitioner

依法取得资格并经注册而执业的专业医师。

4.放射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基本原则

放射工作人员应具备在正常、异常或紧急情况下,都能准确无误地履行其职责的健康条件。

5.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

人体外形正常,不影响正常操作。

正常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情绪,以及正常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

内科、外科和皮肤科检查正常,不影响正常操作。

正常的听觉功能。

正常的视力,矫正视力不应低于5.0,无红绿色盲。

正常的造血功能,血细胞分析(静脉血仪器检测)各指标均在参考区间内(见表1)。

甲状腺功能正常。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在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范围。

6 不应从事放射工作的指征

严重的视觉和(或)听力障碍,例如:伴有明显视力障碍的眼晶体混浊或高度近视、色盲、立体感消?失、耳聋等。

严重和反复发作的疾病,使之丧失部分工作能力,例如:严重造血器官疾病、失代偿功能的慢性肺?部疾患、未能控制的糖尿病、未能控制的癫捕和暴露部位的严重皮肤疾病等。

7 放射工作的适任性评价

?放射工作的适任性评价,由授权的医疗机构具有资质的执业医师提出,可按GBZ235执行。

放射工作的适任性判断分为:

a) 可以从事放射工作;

b) 可继续原放射工作;

c) 暂时脱离放射工作;

d) 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可从事放射工作,例如:不可从事需采取呼吸防护措施的放射工作,不可从事涉及非密封源操作的放射工作;

e) 不宜从事放射工作而调整做其他非放射工作。

8 核电厂放射工作人员特殊健康要求

核电厂操纵员健康要求按GBZ/ T164执行。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

赤峰市2014年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 姓名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2.5分) 1、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取得由()发放的《放射诊疗许可证》。A:卫生行政部门 B: 环境保护行政部门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技术监督部门 2、医疗机构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 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罚款款不超过() A:1000 元 B:2000 元 C:5000 元 D:10000 元 3、下面辐射为电离辐射的是() A:红外线 B:微波 C: x 射线 D:紫外线 4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实施由()负责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以上环保部门 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技术单位 D.省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 5、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 A.人事档案 B.健康档案 C.工人档案 D.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及个人剂量档案 6对妊娠者的辐射防护重点应着重在()周内。 A: 1 —10 周 B: 2 —14 周 C: 8 —15 周 D: 10 — 20 周 7、医疗机构使用医用电子开展放射治疗工作,应当向()申请办理《放射诊疗许可证》。 A.自治区卫生厅 B.市卫生局 C. 市环保局 D.市安监局 8、医疗机构未按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建立个人 剂量和健康档案的,卫生行政部门可给予()以下罚款 A. 1万元 B. 2 万元 C. 五千元 D.八千元 9、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D机房面积应不小于() A、36平米;B 24平米;C、16平米;D 30平米; 10、职业照射剂量限值(5年内平均)() A:50mSv/a B:20mSv/a C:150mSv/a D:500mSv/a 11、公众照射剂量限值(有效剂量)() A:1 mSv/a B: 5 mSv/a C:15 mSv/a D:50 mSv/a 12、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防护铅当量应不小于()A:2mmpb B:1mmpb C:0.5mmpb D:3mmpb 13、国家标准规定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面积,单管头200mA应不小于()A: 36平米B:24 平米 C:16 平米 D:40 平米 14、医疗机构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给 予警告,并可处()元以下罚款。 A:10000 B:5000 C:3000 D:4000 15、医疗机构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健康普查,应当经哪个部门批准:() A:公安部门B: 环境保护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D: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6、《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要求: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下

放射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第三节放射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一、科主任岗位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科的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和行政管理等项工作。 2、制定本科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组织领导本科制定并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检查射线防护情况,严防差错事故。 4、保持与临床科室的密切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5、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使伤病员得到及时的检查、诊断和治疗。 6、定期主持、督促制定各专业组的计划,审签重要及疑难病例的诊断报告,参加疑难病例的临床会诊,经常检查放射诊断和投照质量。 7、组织制定和实施科室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计划。学习和使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并对课题设计、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著作进行审查,提出评价或推荐意见,督促检查科研资料的积累与保管工作。 8、制定和组织实施本科工作人员、实习生、进修生的培养计划,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定期考核,并对本科人员的奖、惩、升、调提出意见。 9、审签本科主要设备器材、药品的请领与报销,监督检查机器设备使用和管理情况。 10、确定本科工作人员的轮换、值班和休假。 11、组织本科人员的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抵制商业huilu的自觉性和廉洁从业的意识。 二、登记室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及相关负责人领导下工作,负责门诊、住院病人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的登记、预约、记账工作。 2、负责向病人说明检查前的准备要求、注意事项。 3、合理安排病人检查时间。 4、负责向门诊病人发放诊断结果,病人凭取结果凭证取结果,及时打印诊断报告及相应胶片,负责校对诊断报告与胶片的基本信息一致。 5、负责打印住院病人的诊断结果,校对无误后,装入专用胶片袋中,按照不同科室登记,由专人送到各个病区。 6、对于诊断报告还未完成或胶片打印不能匹配时,及时通知诊断报告医师或设备技师 7、严格按照服务礼仪规范接待病人,热情为病人服务,杜绝差错发生。 三、摄片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上岗人员必须爱护各种影像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度和湿度,保证X线检查的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应复位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规定的使用条件进行工作,不准擅自更改设备的参数,未经岗位责任者同意,任何人不得使用设备,实习人员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工作。 3、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常规和摄片以及各种造影,及时好相关岗位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反馈质量信息。各种检查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应请患者稍候观察结果,在使用碘对比剂时,工作结束后再观察15分钟,及时发现迟发反应。 4、讲奉献、讲贡献,不推诿患者,坚守工作岗位,按时检查,机房内不得会客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机房内不准吃食物,严禁吸烟,发生医患纠纷时,应克制,忍耐,多做解释,妥善处理,及时汇报。 5、加强保护意识,在对患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照射时,应尽量使用最小照射野,无关人员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发布 作者:郭晓宇发布时间: 2007-07-17 13:24:14 近日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规定,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两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根据办法规定,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应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有可能因放射性因素导致健康损害的,应当通知放射工作单位,并及时告知放射工作人员本人;发现疑似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人,应当通知放射工作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并按规定向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办法提出,放射工作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安排。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其所在单位承担。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至4周。 办法强调,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或者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照射的工作。

办法还要求放射工作单位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应包括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颁布单位】卫生部 【颁布日期】 19970605 【实施日期】 19970605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保障其健康与安全,根据中 华人民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实行《放射工作人员证》制度。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国境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 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规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组织辖区的监督管理。 【章名】第二章放射工作人员证的管理 第五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由所在单位负责向当地卫生行政 部门申请《放射工作人员证》,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颁发。工 作人员持证后方可从事所限定的放射工作。 《放射工作人员证》由卫生部统一印制。 第六条申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年满18周岁,经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职业的要求; (二)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个人剂量监督; (三)掌握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经培训、考核合格;

放射科人员岗位职责

放射科人员岗位职责 (2015年修订) 目录 一、科主任职责 二、科副主任职责 三、主任医师职责 四、主治医师职责 五、住院总医师(科秘书)职责 六、放射科医师职责 七、主管技师职责 八、放射科技师职责 九、放射科技士、技术员职责 十、放射科登记人员职责

科主任职责 1、在院级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并组织和实施本科工作计划,实行对放射科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保证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4、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实施科主任领导下的放射科的综合读片制度。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参加临床会诊和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经常检查放射诊断治疗、投照质量。 5、经常和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6、学习、引进国外先进医疗技术,开展科学研究。承担教学任务,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7、组织和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检查防护情况和设备使用与保养情况。严防差错事故,及时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 8、制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休假、参加学术活动及外出进修制度。、 9、组织本科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10、审签本科药品器材的请领与报销。

科副主任职责 协助科主任负责相应工作,科主任外出或休假时全面负责科室工作。

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和指导科室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工 作。 2、担负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参加院会诊和疑难、死亡病例讨论。 3、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审签诊断报告。 4、制定和主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科学研究,指导下级医师开 展科研工作和论文撰写工作。 5、担任下级医师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教学和指导工作。 6、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7、指导本科各级医师做好综合影像诊断工作,有计划的开展基本 功训练。 8、对各级医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工作实绩作出评定。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发布 作者:郭晓宇发布时间: -07-17 13:24:14 近日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规定,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两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根据办法规定,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应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有可能因放射性因素导致健康损害的,应当通知放射工作单位,并及时告知放射工作人员本人;发现疑似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人,应当通知放射工作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并按规定向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办法提出,放射工作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安排。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

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其所在单位承担。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能够享受保健休假2至4周。 办法强调,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或者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 办法还要求放射工作单位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应包括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颁布单位】卫生部 【颁布日期】 19970605 【实施日期】 19970605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保障其健康与安全,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实行《放射工作人员证》制度。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 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规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组织辖区内的监督管理。

放射工作人员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放射工作人员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试题 工作单位:__________岗位_______姓名_______评分_______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5分) X线检查的正当化原则:合理应用X射线检查。 X线检查的最优化原则:任何必要的照射应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二、填空(60分每题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2、“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3、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的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5、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 6、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的总体布局遵循合理、安全、卫生的原则。 7、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单管头200毫安X机房面积不应小于24平方米;双管头面积不应小于36平方米。 8、根据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医用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连续五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20毫希伏特。

9、为了防止受检者非检查部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应做到限制照射野、屏蔽防护、体位防护。 10、根据卫生部四十六号令《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诊疗工作按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射线影像诊断四类管理。 11、辐射所致的显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有害效应称为躯体效应;辐射所致的影响到受照者后代的有害效应称为遗传效应。 12、放射工作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和职业健康管理的规定 三、问答题:(每题10分) 1、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与措施? 时间、距离、屏蔽防护。 2、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一)年满18周岁,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二)具备放射卫生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三)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3、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 设施;(三)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 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四)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 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五)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健康监护档案(样板)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建档要求 (一)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材料包括: 1.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史、既往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 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3. 放射工作人员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包括职业禁忌症者的岗位调离凭证、疑似职业病病人的岗位调离凭证、医学复查与诊断材料等); 4.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的健康资料。 (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资料的整理归档要求: 1. 把各年度需要存档的资料按一个年度一册进行独立建档(包括有档案封面、《卷内目录》及相关资料);每年度中相同内容的资料归在一起,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所有资料由前(或上)到后(或下)进行排列成一本; 2. 再将每本资料编上页码,从数字“ T开始往后连续编(无任何文字或数据的空白页不需要编页码,其他的页均要编上页码),正面页编在右上角,反面页则编在左上角; 3. 参照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封面》(参考样板)和《卷内目录》(参考样板)分别制作档案圭寸面和《卷内目录》,最后将档案圭寸面、《卷内目录》、资料一起装订成册。 (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圭寸面》(参考样板): (重要资料注意按规疋期限保存)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一人一档) 放射工作人员姓名:所在岗位及工种:接触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负责人及联系电话:档案建立日期:年—月日

(四)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卷内目录》(参考样板): 卷内目录(2012年)

2012年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一人一档) 放射工作人员姓名: ______ 林颖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岗位及工种:放射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触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电离辐射 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负责人及联系电话:梁也____________ 档案建立日期:2012 年月_6—日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表

编号: 类别:上岗前() 在岗期间() 离岗时() 应急照射() 事故照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表 姓名: 工作单位: 单位电话: 体检单位: 检查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制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联系人:电话: (个人基本资料)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出生地:民族:职务/职称: 居民身份证号码:□□□□□□□□□□□□□□□□□□ 家庭地址:邮政编码:□□□□□□个人联系电话: 文化程度:01小学02初中03技校04职高05高中 06中专07大专08大学09研究生以上 职业照射种类:

非放射工作职业史 放射工作职业史

既往患病史(包括职业病史) 月经史 初潮(岁) 末次月经或停经年龄: 婚姻史 结婚日期: 年 月 日 配偶接触放射线情况: 配偶职业及健康状况: 生育史 孕次: , 活产: 次, 早产: 次, 死产: 次, 自然流产: 次, 畸胎: 次,多胎: 次,异位妊娠: 次,不孕不育原因: 现有男孩 人,出生日期: 年 月;女孩 人,出生日期: 年 月 子女健康情况: 个人生活史(长期生活地区,饮食习惯,有无地方病流行地区或疫区生活史、药物滥用情况及烟酒嗜好等) 不吸烟 偶尔吸烟 经常吸烟 , 支/天, 共 年,戒烟 年 不饮酒 偶尔饮酒 经常饮酒 , 共 年 经期(天) 周期(天)

家族史(家族中有无遗传性疾病、血液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神经精神性疾病,肿瘤,结核病等)其它 自觉症状 (症状程度:偶有以“±”,较轻以“+”,中等以“++”,明显以“+++”表示。)

医院人员岗位职责

医院人员岗位职责 目录 一、临床科主任职责 二、临床主任医师职责 三、临床主治医师职责 四、临床住院医师(士)职责 五、放射科主任职责 六、放射科主任医师职责 七、放射科主治医师职责 八、放射科医师职责 九、放射科技师职责 十、放射科技士、技术员职责 十^一、检验科主任职责 十二、主任(副主任)检验师职责 十三、主管检验师职责 十四、检验师职责 十五、检验士职责 十六、检验员职责 十七、临床检验室职责 十八、检验科质量主管 十九、检验科技术主管 二十、中、西药剂科主任职责二十一、主任(中、西)药师职责二十二、各药房组长职责二十三、主管(中、西)药师职责 二十四、(中、西)药师职责

二十五、(中、西)药士职责 二十六、药库保管员职责 二十七、调配岗位职责 二十八、核对(发药)岗位职责 二十九、划价(审方)岗位职责 一、临床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 工作,每年度需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科研论文三篇,授课或讲座1次。科主任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 2.定期(每季度)讨论本科在贯彻医院(医疗方面)的质量方针和 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3.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4.领导本科人员,完成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的诊治工作和院内外 会诊工作。应用临床诊疗规范(常规)”旨导诊疗活动,有条件的可用临床路径”来规范诊疗行为。 5.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6.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7?保证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在本科贯彻、执行。可制定具有

辐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辐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辐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辐射工作。 辐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或者不符合辐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人员从事辐射工作。 2、辐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辐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3、辐射工作人员脱离辐射工作岗位时,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4、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辐射工作人员,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健康检查或者医疗救治,按照归家有关标准进行医学随访观察。 5、从事辐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职业健康机构)应当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6、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自体检工作结束之日起1个月内,将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送达辐射工作单位。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并对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负责。 7、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有可能额因辐射性因素导致健康损害的,应当通知辐射工作单位,并及时告知辐射工作人员本人。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执业性辐射疾病病人应当通知辐射工作人员及其所在辐射工作单位,并按规定向辐射工作单位所在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8、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在收到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7日内,如实告知辐射工作人员,并将检查结论记录在《辐射工作人员证》中。 辐射工作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辐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辐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安排。 9、辐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哺乳期妇女在其哺乳期应避免接受职业性内照射。 10、辐射工作单位应当为辐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 (二)历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 (三)职业性辐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11、辐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 12、辐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辐射性疾病的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及补贴国家相关文件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及补贴国家相关文件 (2) 医疗卫生津贴试行办法 (9) 天津《关于发放从事特殊岗位人员保健津贴的实施办法 (1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及补贴国家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55 号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3月2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 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二OO七年六月三日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放射工作单位及其放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单位,是指开展下列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一)放射性同位素(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源)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理; (二)射线装置的生产、使用和维修; (三)核燃料循环中的铀矿开采、铀矿水冶、铀的浓缩和转化、燃料制造、反应堆运行、燃料后处理和核 燃料循环中的研究活动; (四)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监测; (五)卫生部规定的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其他活动。

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管理符合本办法和有关标准 及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从业条件与培训 第五条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年满18周岁; (二)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 (三)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 (四)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五)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第六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放射工作单位负责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为其申请 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向为其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 证》。 开展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三)项所列活动以及非医用加速器运行、辐照加工、射线探伤和油田测井等活动的放射工作单位,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其他放射工作单位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规定,由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格式由卫生部统一制定。 第七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 训时间不少于4天。 第八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放射工作单位及其放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单位,是指开展下列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一)放射性同位素(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源)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理; (二)射线装置的生产、使用和维修; (三)核燃料循环中的铀矿开采、铀矿水冶、铀的浓缩和转化、燃料制造、反应堆运行、燃料后处理和核燃料循环中的研究活动; (四)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监测; (五)卫生部规定的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其他活动。 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管理符合本办法和有关标准及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从业条件与培训 第五条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年满18周岁; (二)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 (三)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 (四)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五)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第六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放射工作单位负责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为其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向为其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开展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三)项所列活动以及非医用加速器运行、辐照加工、射线探伤和油田测井等活动的放射工作单位,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一、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放射工作。 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或者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 二、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三、放射工作人员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四、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健康检查或者医疗救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医学随访观察。 五、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六、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自体检工作结束之日起1个月内,将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送达放射工作单位。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并对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负责。 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有可能因放射性因素导致健康损害的,应当通知放射工作单位,并及时告知放射工作人员本人。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人应当通知放射工作人员及其所在放射工作单位,并按规定向放射工作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八、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在收到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7日内,如实告知放射工

作人员,并将检查结论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放射工作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安排。 九、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哺乳期妇女在其哺乳期间应避免接受职业性内照射。 十、放射工作单位应当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 (二)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 (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十一、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 十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其所在单位承担。 十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工作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十四、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五、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保健休假。从事放射工作满20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可以由所在单位利用休假时间安排健康疗养。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我院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二.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年满18周岁: (2)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 (3)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 (4)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5)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医教部负责向省卫生厅为其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四.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 (2)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 (3)医教部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应当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4)医院安排放射工作人员参加省卫生监督局的统一培训和考核,

并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五.人剂量监测管理 (1)个人剂量监测同期一般为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定期送往省疾控中心监测,并将监测结果通知个人。 (2)医院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放射工作人员可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4)医院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六.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正确佩载个人剂量计; (2)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时,按要求 (3)进入辐照装置、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七.职业健康管理 (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放射工作。(2)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3)放射工作人员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医院应当对其行离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4)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医院应

放射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

放射科主任职责 一、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行政管理工作,科主任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 二、定期讨论本科在贯彻执行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 三、制订本科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四、根据科室人员情况进行合理分工和管理,保证对病人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五、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单,亲自参加临床会诊和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经常检查放射诊断、治疗和投照质量,做好疑难病例随访及危急值管理工作。 六、参加医院工作会议,定期召开科室会议,经常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七、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的意见。学习、使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技术,督促科内人员做好资料积累与登记、统计工作。 八、担任教学,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九、组织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检查工作人员防护情况,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十、确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和休假。 十一、审签本科耗材的请领与报销,经常检查机器的使用与保管情况。 放射科主治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及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着重担负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参加会诊和教学科研工作。 三、主持每天的集体阅片,审签诊断报告单。 四、负责进行X线之投照、洗片、诊断、治疗工作。按时完成诊断报告,遇有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五、掌握X线机的一般原理、性能、使用及投照技术,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六、督促本科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负责本科机器的检查、维修、保养、清拭和管理。 七、参加科室会诊和临床病历讨论,做好下级医师、进修、实习人员的教学培训。 八、加强与临床科室联系,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放射科医师(士)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负责进行X线之投照、洗片、诊断、治疗工作。按时完成诊断报告,遇有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三、掌握X线机的一般原理、性能、使用及投照技术,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四、负责本科机器的检查、维修、保养、清拭和管理。 五、参加科室会诊和临床病历讨论,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教学培训。 六、加强与临床科室联系,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接受电离辐射职业照射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95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GBZ 96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97 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 GBZ 98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GBZ 99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100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 GBZ 101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GBZ 104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105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106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 GBZ 107 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 GBZ 11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 GBZ 113 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 GBZ/T 151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计原则 GBZ/T 163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 GBZ/T 164 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91 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 GBZ 215 过量照射人员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 GBZ/T 216 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规范 GBZ 219 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 GB/T 16148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 GB/T 18197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的医学处理规范 GB/T 18199 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及治疗方案 3 术语和定义 GBZ/T 191和GBZ 2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放射工作人员 radiation worker 在放射工作单位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3.2 职业健康监护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为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参加工作时及参加工作后都能适任其拟承担或者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而进行的医学检查和评价。 4 总则 4.1 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总的原则是,保证其身体和心理健康以及体质能力足以胜任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工作,不至于引发导致危害工作和公众安全与健康的误操作。 4.2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应以职业医学的一般原则为基础,主要目的是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对于其预期工作的适任和持续适任的程度, 并为事故照射的医学处理和职业病诊断提供健康本底资料。 4.3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评价,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受到应急照射或者事故照射时的健康检查,以及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患者和受到过量照射放射工作人员的医学随访观察。

医院放射科岗位职责

医院放射科岗位职 责 1

医院放射科岗位职责 【篇一:最新版放射科岗位职责】 医学影像科 医学影像科主任职责 1. 在分管院长领导下,责医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行政管理工作。科主任是本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 2. 负责本科室业务技术建设规划和质量控制方案的制订,并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 制定本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并带领认真执行,检查工作人员防护情况,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严防差错事故。 4.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审核签发重要的病理诊断报告,参加临床会诊,诊断疑难病例,经常检查放射诊断、治疗和投照质量。 5.统一管理科室(普放、mr、ct、介入)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日常技术诊断工作,分析处理疑难病例,提高成像质量和诊断水平。 6.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保证对病员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7.参加医院科主任会议,主持科务会,经常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8.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罚的意见。学习和使用国外的医学先进技术,开展科学研究。督促科内人员做好资料积累与登记统计工作。 9.担任教学,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10.熟悉仪器的原理、性能和操作,具有排除常见机器故障的能力,监督各科室做好仪器设备的养护工作。 11.审签本科药品、器材的请领与报销,经常检查机器的使用与保管情况。 12.副主任协助科主任负责科室相应的工作,在科主任长期外出时,经院长和分管院长同意负责科室全面工作。 影像科、超声科应急管理人员职责 1.定期组织影像科人员的应急预案培训,确保人员经过培训,具备紧急抢救的能力。 2.定期组织影像科应急演练。 3.按时清点急救药品和器材,保证药品和器材的可及性和质量保证。影像科设备管理人员职责

GBZ 98-2017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 GBZ98-2017 前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Z 98-2002《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 本标准与GBZ 98-200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 ——增加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的基本原则,明确强调了健康标准的目的性; ——修改了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和不应从事放射工作的指征,使之更明晰、易操作;——扩展了放射工作适任性判断的内容,使之更有实用性。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滨海新区检察院、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姜恩海、傅宝华、江波、徐华、赵欣然、赵士义、白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6387-1996; ——GB 98-200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 Health requirements for radiation worker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健康要求和不应从事放射工作的指征。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从事内、外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164 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 GBZ235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放射工作人员 radiation workers 受聘用全日、兼职或临时从事辐射工作并已了解与职业辐射防护有关的权利和任务的任何人员。 3.2适任性评价judgment on workers' fitness 由有授权资格的医师根据相应的健康标准进行工作适任性评价,并签发证书。3.3执业医师medical practitioner 依法取得资格并经注册而执业的专业医师。 4.放射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基本原则 放射工作人员应具备在正常、异常或紧急情况下,都能准确无误地履行其职责的健康条件。 5.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 5.1 人体外形正常,不影响正常操作。 5.2 正常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情绪,以及正常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 5.3 内科、外科和皮肤科检查正常,不影响正常操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