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远镜和显微镜放大率的测定

望远镜和显微镜放大率的测定

望远镜和显微镜放大率的测定
望远镜和显微镜放大率的测定

望远镜和显微镜放大率的测定

望远镜和显微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组合于其它实验装置中使用,如光杠杆、测距显微镜、分光仪等。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并掌握它们的调节使用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也为正确使用其它光学仪器打下基础。

Ⅰ 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的构造原理并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

2、测定望远镜的放大率。

【实验原理】

1.光学仪器的角放大率

望远镜被用于观测远处的物体,显微镜被用于观测微小的物体,它们的作用都是

将被观测物体对眼睛光心的张角(视角)加以放大。显然,同一物体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与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在一般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的眼睛能分辨在明视距离cm 25处相距为~的两点。此时,这两点对眼睛所张的视角约为1′,称为最小分辨角。当远处物体(或微小物体)对眼睛所张视角小于此最小分辨角时,眼睛将无法分辨。因而需借助光学仪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来增大对眼睛所张的视角。它们的放大能力可用角放大率表示,其定义为:

Φψ≈Φψ=tg tg m (1)

式中为明视距离处物体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为通过光学仪器观察时,在明视距离处的成像对眼睛所张的视角。由于视角的角度值很小,故在具体计算是常用它的正切值予以替代。

图(1) 凸透镜放大的示意图

以凸透镜为例,如图(1)所示:为凸透镜,被观测物

长为,距眼睛为时,

对眼睛的视角为。当物体置于透镜焦平面以内的位置时,可得放大的虚像''B A ,

像长为。调整物距u ,使像到眼睛的距离为明视距离

,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为。则此凸透镜的放大率为:

(2)

当透镜焦距较小(即

)时,则 (3)

由上式可见,减小凸透镜的焦距可以增大它的放大率。凸透镜是最简单的放大镜。式(3)就表示放大镜的放大率。由于单透镜存在像差,它的放大率一般在3倍(3)以下。为提高其放大率并保持较好的成像质量,常由几块透镜组成复合放大镜。复合放大镜的放大率仍由式(3)计算,式中f 代表透镜组的焦距,其放大率可达20。

2.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

望远镜可以用来观测远处的物体。最简单的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其中焦距较

长的透镜为物镜。由于被观测物体离物镜的距离远大于物镜的焦距(f u 2>),通过物镜的作用后,将在物镜的后焦面附近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此实像虽然较原像小,但是与原物体相比,却大大地接近了眼睛,因而增大了视角。然后通过目镜将它放大。由目镜所成的像可在明视距离到无限远之间的任何位置上。

望远镜的放大率定义为最后的虚像对目镜所张视角与物体在实际位置所张视角之

比。但由于物距远比望远镜筒的长度大得多,它对眼睛或目镜所张视角实际上和它对物镜所张视角是一样的。如图(2)所示,图中为物镜,其焦距为;为目镜,其焦距为。当观测无限远的物体(∞>u )时,物镜的焦平面和目镜的焦平面重合,物体通过物镜成像在它的后焦面上,同时也处于目镜的前焦面上,因而通过目镜观察时,成像于无限远。此时望远镜的放大率可由图(2)得出

e o o e f f f y f y tg tg m /)//()/(//22==Φψ≈Φψ= (4)

由此可见,望远镜的放大率m 等于物镜和目镜焦距之比。若要提高望远镜的放大率,可增大物镜的焦距或减小目镜的焦距。

图(2) 简单望远镜的光路图

当用望远镜观测近处物体时,其成像的光路图可用图(3)来表示。图中

分别为透镜和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Δ是物镜和目镜焦点之间的距离,即

光学间隔(在实用望远镜中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由图(3)可得

图(3) 观察近处物体时望远镜的光路图

)

//()

('/''/''121112*********

2v y u y v u u v u y v u u y B O AB tg u y B O B A tg =++=++==Φ==ψΘ 因此,观察近处物体时望远镜的放大率为 2

11211)(u u v u u v tg tg m ++=Φψ≈Φψ= ……………………(5) 在满足近轴光线和薄透镜的条件下,利用透镜的成像公式可得

为了把放大的虚像

与物体直接比较,必须使和处在同一平面内,即要求 。同时由于望远镜镜筒长度 ,则可得 e o o e f f f u f l u u u v v m )(112121-++==

……………………(6) 在测出, ,和

后,由式(6 )可算出望远镜的放大率。显然,当物距1u 》时,因式(6 )中括号内的量接近于1,式(6 )变回到前述的式( 4 )。

在实验中常用目测法来确定望远镜的放大率。其方法是:用一只眼睛注视物体,另一只眼睛观察物体的像,调节望远镜的目镜,使两者在同一平面上且没有视差。如果考虑到望远镜镜筒长度跟望远镜到物体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则有

(7)

式中是被测物的大小,是物体所处平面上被测物的虚像的大小。所以只要测出和的大小,即可求得放大率。

此外,实验中另一种常用来测望远镜放大率的方法是光阑法。由式(4)可知,望远镜的角放大率与组成望远镜的两个透镜的焦距之间有如下关系

在望远镜聚焦无穷远时,望远镜镜筒长度可以认为就是

。如果把已聚焦到无穷远的望远镜当做光阑,其直径为D ;则在目镜另一方的某一处,将得到该物镜的实像,设该实像的直径为d 。如图(4)所示

图(4) 光阑法测望远镜放大率光路图 b f f d D e o +=Θ

又 e

e o

f f f b 111=++Θ d

D f f m e ==∴0 ……………………………(8) 因此只要测出D 和d ,就可以求出望远镜的角放大率。

【实验装置】 如图(5)所示,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两部分组成。物镜装在外筒上,目镜装在内筒

上。

图(5) 望远镜结构示意图

内外两筒可以相对移动由于不同距离的物体成像在物镜焦平面附近不同的位置,而像又必须在的范围之内且靠近目镜的焦平面,所以观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需要调节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即改变镜筒长度。

【实验内容】

(一)用目测法测自组望远镜的放大率

1. 测量给定的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和,然后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物镜,另一个作为

目镜。

2. 按图(3)装配望远镜。选一个标尺作为被测物,并将它按放在距物镜大于1.5米处。

用一只眼睛直接观察标尺,同时用另一只眼睛通过望远镜观看标尺的像。调节目镜

使标尺和标尺的像重合,并消除视差,则在标尺和标尺的像重合区段内刻度数的比

值即为望远镜的放大率。

3. 量出望远镜的镜筒长度和物距。按式(6)算出望远镜的放大率,并与测量值

作一比较。若有差异,试分析原因。

(二)用光阑法测实用望远镜的放大率

1. 测定一凸透镜的焦距。将它放置在距光源距离为处,即使经透镜出射的光为

平行光。

2. 将望远镜放置在透镜后。再调节读数显微镜的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楚。然后对向望

远镜的目镜,前后移动读数显微镜,使在显微镜中能清楚地看见由目镜所成的图像,

并测出该像的直径d ,共测5次。

3. 测量物镜的直径D ,共测5次。

4. 由式(8)计算该望远镜的角放大率。

【思考与讨论】

1. 测量用的望远镜和一般望远镜有何不同?调焦时的操作规程是什麽?

2. 伽利略式望远镜是一种能看到物体正立虚像的望远镜,它是由一片凸透镜和一片凹

透镜组成。请根据透镜成像规律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应当如何安装,然后画出伽利略式望远镜的光路图。

Ⅱ 显微镜放大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原理,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2. 测量显微镜的放大率。

【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用于观测微小物体的。最间单的显微镜是由两片凸透镜构成的,其中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很长。它的光路如图(6)所示,图中为物镜(焦点在和

),焦距为;为目镜,其焦距为。将长度为 的被观测物 放在物镜的焦距外,且接近焦点

处。则物体通过物镜成一放大的倒立的实像11B A (其长度为),此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经过目镜的放大,结果在明视距离上得到一放大的虚像22B A (其长度为

)。虚像22B A 对于被观测物来说是倒立的。由图(6)可见,显微镜的放大率为

(9)

式中

为目镜的放大率, 为物镜的放大率。

为显微镜物镜焦点到目镜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物镜和目镜的光学间隔(显微镜的光学间隔一般是一个确定值,通常为17~19)。因而式(9)可改写为

(10)

由式(10)可见,显微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放大率和目镜放大率的乘积。在

、、和为已知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式(10)算出显微镜的放大率。

图(6) 简单显微镜的光路图 此外,由于显微镜的

通常很小,且物经物镜成的实像11B A 距离目镜的左焦点很近,所以可得

……………………………(11) 则由式( 10 )、( 11 )可得

……………………………(12) 将(即显微镜像长与物长之比)定义为显微镜的横向放大率,用 表示。则

e

o f f D y y ??

?==

13β………………………(13) 因此显微镜的放大率为 D l D l y y l

y D y tg tg m ?=?==Φψ=β1313

……………(14) 式中是目的物与观察者眼睛所在平面的距离(可以近似看作是显微镜镜筒的长度)。

测定显微镜放大率最简便的方法是按图(7)来完成的。现以显微镜为例,设长为0l 的目

的物AB 直接置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其视角为Φ,从显微镜中最后看到虚像22B A 亦在明视距离处,其长度为l ,视角为ψ,于是 0

l l tg tg m =Φψ=

………………………(15) 因此,如用一刻度尺作目的物,取其一段分度长为0l 作为观察尺,把观察到的尺的像投影到尺面上,设被投影后像在刻度尺上的长度是l ,就可求得显微镜的放大率。

图(7)显微镜放大率的简便方法

【实验装置】

显微镜的结构如图(8)所示。它的镜筒两端分别装有物镜和带分划板的目镜。为了

得到较高的放大率并减小成像的像差,物镜和目镜均采用复合透镜组。由于光学间隔

事先已经确定,故显微镜的镜筒长度也是固定的。由式(10)可知,要得到高倍数放大率,物镜的焦距要小,因而被测物体到物镜的距离(工作距离)也很小。另一方面,要改变显微镜的放大率就必须更换显微镜的物镜,于是其工作距离也要随之改变,这就需要调节镜筒对被测物的距离。调节时必须十分小心,应先使物镜靠近被测物体,再逐渐使物镜移离物体,直到获得清晰的像。为了便于对准物象或便于测量,在显微镜的目镜中,常放置刻有叉丝或标尺的分划板。使用时应先微调分划板到目镜的距离,使通过目镜能清晰地看到叉丝或标尺,然后再调节光学系统,使经物镜成的像与分划板完全重合,即从目镜同时看清叉丝和物的像。测量时,一定要消除视差,即当眼睛稍微左右移动时,物象和叉丝之间无相对位移。

图(8) 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

【实验内容】

(一)读数显微镜放大率的测定

1.按图(9-a )所示布置仪器。将显微镜夹持好,在垂直于显微镜光轴方向距目镜 254毫米处,放置一毫米分度的米尺B ,在物镜前放置另一毫米分度的短尺A 。调节显微镜,使能从显微镜中看到短尺A 的像。

2.用一只眼睛通过显微镜观察短尺A 的像,另一只眼睛直接看米尺B 。经过多次观察,调节眼睛使得显微镜中看到的A 尺的像被投影到靠近米尺B 时,直到两眼分别看到A 尺和B 尺重合,且无视差为止。选定A 尺的像上某一分度0l ,记录其相当于B 尺上的分度l ,将0l 、l 代入(15)式中,求出显微镜的放大率m 。

3.按上述步骤重复几次,取其平均值。

图(9) 测量显微镜放大率的装置图

(二)测定装配显微镜的放大率

1.测量给定透镜的焦距,然后选择一个透镜作为物镜,另一个作为目镜。说明选择的理由。

2.按图(10)装配显微镜。按照光学间隔一般为~的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镜筒值。(注:e o f f L --=?)

3.按图(9-a )所示布置仪器。将显微镜夹持好,在垂直于显微镜光轴方向距目镜 254毫米处,放置一毫米分度的米尺B ,在物镜前放置另一毫米分度的短尺A 。调节显微镜,使能从显微镜中看到短尺A 的像。

4.用一只眼睛通过显微镜观察短尺A 的像,另一只眼睛直接看米尺B 。经过多次观察,调节眼睛使得显微镜中看到的A 尺的像被投影到靠近米尺B 时,直到两眼分别看到A 尺和B 尺重合,且无视差为止。选定A 尺的像上某一分度0l ,记录其相当于B 尺上的分度l ,将0l 、l 代入(15)式中,求出显微镜的放大率m 。

5.将和光学间隔代入式(10),算出显微镜的放大率

,并

将计算结果与测量值作一比较,计算百分差。

【思考与讨论】

1.使用显微镜应当特别注意什麽地方?2.指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结构上的异同。3.提高显微镜放大率有哪些可能的途径?

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自组望远镜

伊犁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自组望远镜 作者姓名:车安宁 班级:物理09-2A班 专业:物理学 学号:003 指导教师:夏莉艳高级实验师 完成时间:2013年05月27日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〇一三年五月 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 ――自组望远镜 内容摘要 望远镜通常分为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伽利略望远镜由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组成。本论文采用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开普勒望远镜,分别用比较板法、成像法、视角直接比较法三种方法测量望远镜的放大率,并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参阅大量资料,以及考虑实际成像情况,对实验中各参量的取值及其对实验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和探究。该实验测量精度不是很高,但是实验性强,可将其运用到中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去,为今后关于放大率测定的学生实

验提供好的借鉴。 关键词:透镜放大率实验 A measure of the telescope magnification-- Assemble the telescope byself Abstract Telescope is usually divided into Kepler and Galileo. Kepler is composed of two convex lenses, Galileo telescope is composed of a convex lens, concave lens. This paper adopts the Kepler telescope consists of two convex lenses, respectively, comparison board , imaging method and angle of direct comparison method and other three approaches to measuring the magnification telescope. And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 through the refer to a large number of data, considering the actual imaging,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experiment values of each parameter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 measurement precision is not high, but the pilot is strong. It can be used in the middle school physics course studying, and for the future provide a good reference about student experiment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agnification. keywords:telescope enlargement rate magnification 目录 引言 (1) 1、望远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 (1) 1.1望远镜成像原理 (1) 1.2实验装置 (3) 2、比较板法测望远镜放大率 (4) 2.1实验装置及测量原理 (4) 2.2实验数据处理 (5) 3、成像公式法测望远镜放大率 (6)

放大镜望远镜

放大镜望远镜 古人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品行;以史为镜,亦可通世事矣。”不同的镜可以佐以不同的事,起不同的作用。 镜家族中有两个怪胎,这便是放大镜与望远镜,虽怪胎,但仍很常见。 放大镜与望远镜,都起着放大的作用吗,但用途却截然不同。放大镜的用途无非是赏玉、观雕、阅卷等,总的来说,放大镜生来就是从完美中找出不完美,从无暇辨出瑕疵,找出缺陷,放大,直至使发现。 而望远镜用途则大不一样,只用于惯性、赏景等。与放大镜一样,他也会将物体放大,但他放大的是美景。用望远镜观景,你锁定的定是奇峰、幽林;用望远镜观星,你对准的必是星空中最闪亮的一颗。 两种镜子,两种看法,两种人生。 试试用放大镜看自己,尝试用望远镜看别人。 罗丹说:“常把自己看作未经打磨的大理石。” 人不可能时刻完美,时刻完美的不称之为人。上帝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之时,注定人类不可十全十美。是人,总有不足与缺点,怕别人发现缺点,就要及时改正不足之处。 人人都有不足:一个孩子年少口吃,一位少年20岁之前不能奔跑,一名学生被老师断定只能做泥水匠。

但是,孩子日夜喊石头练习发音,少年努力学习站立,学生12点才抱着书睡觉。 这三个人大家都很熟悉,那孩子名叫罗斯福,美国最有为总统;那少年叫葛汉宁,人们称他“跑步记录创造者”;那学生叫林清玄,20世纪著名作家。 他们发现了不足,并悉心改正,最后他们成功了。 与自己一样,别人也不会时刻完美,优点与缺点是时刻并存的,人们爱把优点挂在胸前,把缺点藏在身后。你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背后,让背后变轻;同时你也要注意别人的胸前变重与否。 小圈给自己,大圈给别人。 用望远镜去发现对方的闪光点。 用一颗宽容之心、欣赏之心去观察别人,世界会美好许多。用放大镜看自己,用望远镜看别人。 两种镜子,两种看法,两种人生; ——以及两种选择。

天大光学工程实验课程02

实验二 望远系统的参数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望远系统的入瞳和出瞳距的测量方法 2.掌握望远系统放大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 掌握测量方法,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给定的望远镜的入瞳D,出瞳D′及出瞳距p′,计算望远系统的放大率r。 三、实验原理 1.入瞳D的测量 测量入瞳D。对于简单望远镜来说,孔径光阑和入射光瞳就是物镜镜框,其直径D可用量规或卡尺直接量出,也可采用测量显微镜如图2-1那样来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对镜框直径的两端逐个调焦、显微镜的横向移动量,就是入瞳光瞳的直径D。 图2-1 2.出瞳D′的测量: 测量原理如图所示,出瞳D′的大小用测量显微镜或倍率计进行测量,首先将待测望远镜调焦于无限远,再将待测望远镜安置在光具座上,接通平行光管电源,作为无穷远光源照亮望远物镜的外框,则在望远镜目镜后面可看到一亮斑,即为出瞳D′,用测量显微镜或倍率计测出D′的大小。测量原理如图2-2所示。

图2-2 3.出瞳距p′的测量: 在用测量显微镜测出瞳D′的大小时,记下测量显微镜在光具座导轨上的位置A,再移动显微镜至到能看清望远镜后表面(此时看到目镜后表面上有许多灰尘),记下显微镜在导轨上的位置B,则两位置差即为出瞳距p′。 则: p′=A-B 测量装置如图2-3所示 图2-3 4.望远镜放大率的测量: 望远系统放大率即为可见放大率或称为视角放大率,由几何光学可知r 表示视角放大率有如下关系: (2-2) 式中: w——望远镜物方视场角 w′——望远镜象方视场角

D——望远镜的入瞳直径 D′——望远镜的出瞳直径 f物——望远镜的物镜直径 f′ 目——望远镜的目镜直径 根据以上公式,只要任意测得对应的一组数据即能计算出望远系统的放大率P值。 四、实验设备 光具座、待测望远镜 五、实验步骤 1.测量入瞳和出瞳:由公式(2-2)可知视角放大率等于入瞳和出瞳之比。本法与前面望远镜的D和出瞳D′ 测量方法相同。 2.测量物方视场角w,和象方视场角w′ 利用公式E=tgw′/tgw而求出望远镜的视场角放大率,测量装置原理如图2-5所示。 图2-5 平行光管装有已知距离y的分划板。前置镜上装有角度置的分划板。前置镜上装有角度值的分划板,由于平行光管的分划板极准确的安装在就焦平面上。根据公式: tgw = y/2f′ 式中:f′——为已知平行光管的焦距。 y为已知刻线间隔的分划板上线距。故w就是被测望远镜的物方视场角。经被测望远镜后,通过前置镜可看到平行光管两条刻线的象。其夹角为2w′ 即为两倍的象方视场角。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授课人 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培养学生从多途径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1.让学生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体验科学的伟大 力量,产生与发达国家进行科技竞争的愿望. 2.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重难点重点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准 备 多媒体课件、光具座、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作为眼镜镜片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等.(没 有课件的话需要有眼球模型)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 作一台显微镜或望远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简单地了解一下显 微镜和望远镜的基础知识. 活动一:探 究新知 学点1:显微镜 【读一读议一议】读课本《显微镜》部分,并对照显微镜的结 构图(图5-5-1所示)讨论下面问题: 图5-5-1 自主学习,发 挥学生主体 作用.

活动一:探 究新知 问题1:什么叫目镜?什么叫物镜?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分别 是什么透镜? 答: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问题2: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各起什么作用?显微镜最终成的 是什么性质的像? 答: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被目镜再次放大. 经两次放大后,我们就可以看清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所以物 体经过显微镜最终成的像相对于原物体而言,是倒立、放大的 虚像. 【练一练】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根据时间和器材情况 确定是否进行). 【总结】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被观察的物体先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相当 于投影仪的作用),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的作 用). 学点2:望远镜 【读一读议一议】阅读课本《望远镜》部分,并对照望远镜的 结构图(图5-5-2所示)讨论下面问题: 问题1:课本中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分别是什么透镜? 图5-5-2 答: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课本中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问题2:课本中这种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起什么作用,通 培养学生自 己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视角问题是 个难点,为避

测定望远镜的角放大率

测定望远镜的角放大率 【实验目的】 1.熟悉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 2.学会一种测定望远镜放大率的方法 【实验仪器】 望远镜、米尺及标尺 【实验原理】 望远镜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助视光学仪器。主要用来帮助人眼观察远处的目标。它的作用在于增大被观察物体对人眼的张角,起着视角放大的作用。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定义为 M =用仪器时虚像所张的视角/不用仪器时物体所张的视角 (1) 望远镜的的光学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两部分组成的。如图所示,实物PQ 经过物镜L 0成倒立实像P'Q ’,于目镜Le 的物方焦点F E 的内侧,再经目镜L E 成放大的虚像P ’’Q ’'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理论计算可得显微镜的放大率为: M=M 0M e (2) 式中M 0是物镜的放大率,Me 是目镜的放大率,f 0',f E '分别是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是显微镜的光学间隔(=F 0'F E ,现代显微镜均有定值,通常是17或19cm),s 0=-25cm ,为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一般f 0'取得很短(高倍的只有1--2mm),而f E '在几个厘米左右。通常物镜和目镜的放大率,是标在镜头上的。 图1

组成望远镜的两透镜的光学间隔近乎为零,即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像方焦点几乎重合。望远镜可分两类:若目镜和物镜的像方焦距均为正,即两个都是凸透镜,则为开普勒望远镜;若物镜的像方焦距为正,(凸透镜)目镜的像方焦距为负(凹透镜),则为伽利略望远镜。如图2所示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远处物体pQ经物镜L0后在物镜像方焦平面上成一个倒立的实像P'Q',像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像P'Q'一般是缩小的,近乎位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上,经目镜L E放大后成虚像P’’Q’’于观察者眼睛的明视距离与无穷远之间。 图2 由理论计算可得望远镜(⊿=0)的放大率为: M=-f0'/f e' (3)上式表明,物镜的焦距越长、目镜的焦距越短,望远镜的放大率越大。对开普勒望远镜(f0'>0,f E'>0),放大率M为负值,系统成倒立的像;而对伽利略望远镜(f0'>0,f E'<0),放大率M 为正值,系统成正立的像。因为实际观察时,物体并不真正位于无穷远,像也不无穷远,但(3)式仍然近似适用。 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一般视角都非常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值之比代替,于 是光学仪器的放大率M可以近似的写成 M = tgα0/tgαE(4)测定望远镜放大率的最简便的方法如图3所示。设长度为l0的目的物PQ直接置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其视角为αE,从显微镜中最后看到的虚像P’’Q’’亦在明视距离处,其长度为-l,视角为-α0,于是 M = tgα0/tgαE=l/l0(5)

第五章第5节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课前预习通 (二)基础知识达标 一、显微镜 自学教材P103页“显微镜”,回答下列问题: 1.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 2.被观察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的实像,与成像道理相同;目镜的作用是将通过物镜成的像进行二次放大,立放大的虚像,与成像道理相同。 二、望远镜 自学教材P103页“望远镜”,回答下列问题: 3.望远镜主要是由镜和镜组成。 4.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把这个像放大。 5. 被观察的物体的两端到人眼光心所夹的角叫。 三、探索宇宙 自学教材P104页“探索宇宙”,回答下列问题: 6.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物理学家是意大利的。 二、课堂探究通 (一)重难点探究 探究一显微镜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在载物台上,被观察物体分别通过目镜和目镜后就得到了放大的像。你能说出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吗? 实验结论:被观察物体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又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的作用是把微小物体放大。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的倍数。显微镜观察到的像与物体相比:倒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左右、上下颠倒。因此,为了使被观察物体的像在视野中央,移动物体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反。为了使显微镜观察到物体的像的视野更亮,载物台的下方装有反光镜,它的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 (2)原理:被观察物体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教案

《放大镜》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2、尝试制作望远镜。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过程设计 一、玩水游戏,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 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 △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 △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 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 5、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二、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 1、谈话: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 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 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用看、摸等多种方法。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认识凸透镜: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 三、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 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

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 5、提问:现在,你知道凸透镜有哪些作用? 6、讨论: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 7、小结: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 四、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 1、谈话: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图像资料:凸透镜的应用。 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五、制作望远镜,拓展延伸 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研究了凸透镜,认识了它的外形特点和作用,那大家再来看看这个透镜(出示凹透镜),比较一下,它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2、学生观察、比较。 3、学生汇报、起名。 4、学生活动:透镜组合看事物。 5、汇报、交流活动结果。 6、结合望远镜实物,小组讨论、制作一架望远镜。

实验5 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

[实验五] 望远镜放大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 2.学会测定望远镜放大率的方法; [实验仪器] 望远镜 (编号: ) 石英刻度尺(300mm 、500mm ) [实验原理] 望远镜式用途极为广泛的助视仪器,主要是帮助人眼观察远处的目标,其作用在于增大被观察物体对 人眼的视角,起视角放大作用,其视角放大率定义为: e a a M 视角不用仪器时物体所张的角用仪器时虚物所张的视0 = (5-1) 望远镜的光学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两透镜的光学间隔几乎为零,即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几乎重合。望远镜分两类,若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均为正,称为开普勒望远镜,若物镜的像方焦距为正,目镜的像方焦距为负,则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图5-1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光路图,图5-2为伽利略望远镜原理光路图。 由理论计算,望远镜的放大率M 为: ' 'e o f f M =- (5-2) 1、投影法测放大率 由于望远镜的视角很小,故视角之比可以用视角的正切之比来代替,故5-1式可用5-3式来表达: 0 l l tga tga M e o == (5-3) 上式中的l 和0l 分别为物AB 的长度和像B A ''投影到物屏上的投影B A ''''的长度。 2、光阑法测放大率

当望远镜对无穷远调焦时,望远镜筒的长度可以认为是' +'e o f f ,这时将望远镜的物镜卸下,在他的原来位置放一长度为1l 的目的物(十字叉丝光阑),则在离目镜d 处得到该物所成的实像,设像长为2l -,如图5-3所示,根据透镜成像原理可得 d f f l l e ' +'=-021 (5-4) '='+'+e e f f f d 1110 (5-5) 从(5-4)和(5-5)两式消取d 得到: 2 1 l l f f M e o = ''- = (5-6)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把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处,也就是使望远镜能清楚地看到远处的景物。 2、 卸下望远镜的物镜,并在原物镜的位置装一个十字叉丝光阑。 3、 利用移测显微镜测出望远镜目镜所成十字叉丝像的长度,并用移测显微镜直接测出光阑上十字叉丝 的长度。 4、 设十字叉丝的长度分别为21l l 和,他们镜望远镜目镜所成的像的长度分别为' '21l l 和,则望远镜的 放大率为)2 2 11(21l l l l M '+'= [实验数据处理]:测量5组数据,计算)(M U M M A ±= [实验评估分析]:

实验显微镜望远镜双棱镜率

实验15 测量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率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因此,了解并掌握它们的构造原理和调整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透镜成像规律,也有助于加强对光学仪器的调整和使用训练。 一 测量显微镜的放大率 [学习重点]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原理,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 2.测量显微镜的放大率。 [实验原理] 1.光学仪器的角放大率 显微镜被用于观测微小的物体,望远镜被用于观测远处的物体,它们的作用都是将被观测物体对眼睛光心的张角(视角)加以放大。显然,同一物体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与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在一般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的眼睛能分辨在明视距离处相距为0.05~0.07毫米的两点。(人眼长时间地观察太近或太远的物体会感到疲劳不适,经验表明,正常人的眼睛观看物体时,最为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为25厘米。这个距离称为明视距离。)此时,这两点对眼睛所张的视角约为1′,称为最小分辨角。当微小物体(或远处物体)对眼睛所张视角小于此最小分辨角时,眼睛将无法分辨。因而需借助光学仪器(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来增大对眼睛所张的视角。它们的放大能力可用角放大率m 表示。其定义为 ? ψ tg tg m = (4-15-1) 式中 为明视距离处物体对眼睛所张的视角, 为通过光学仪器观察时,在明视距离处所成 的像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下面以凸透镜为例,讨论它的放大率。 如图4-15-1所示,当L 为凸透镜,被测物 AB 长为y 1,到眼睛的距离为D 时,y 1对眼睛 的视角为 ;当将物体置于透镜焦平面以内的 位置时,可得到放大的虚像A B ,像长为y 2。 调整物距u ,使像到眼睛的距离为明视距离D , 对眼睛所张视角为 ,则此凸透镜的放大率为 u D D y u y D y D y tg tg m ==== 1112?ψ (4-15-2) 当透镜焦距较小时,u f ,则 f cm f D m ) (25=≈ (4-15-3) 图 4 -15-1 凸透镜放大示意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课型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 2.了解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 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 构和成像原理. 教具 准备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 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 滴管、装片(植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 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 课时 1课时 课 前 预 习 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相似: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一组的作用都相 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 2.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镜头,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 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通过显微镜我们看到的是一 个倒立的被放大的虚像. 3.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的 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物体的两端到人眼处所夹的角叫视角,物体越大,物体与人眼的距离越 小,其视角就越大. 5.我们的宇宙有上千亿个星系,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员,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 的第三条轨道上. 巩固 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 导入 在凸透镜的应用中,有两种仪器不容忽视:一种是带来生物学革命的显微镜,一种是带来天文学革命的望远镜.因为有了显微镜,人们才得以观察到肉眼根本无法 看到的极其细小的生物体结构及微生物;因为有了望远镜,人们才得以看到距我们 较远的天体的运行情况及发现新的天体.为什么显微镜和望远镜具有如此神奇的功 能呢?学完这课,你就会明白了. 备课笔记

望远镜的主要技术性能

望远镜的主要技术性能 1、通光孔径: 限制通过望远镜光能的图形框子(一般是物镜框)叫做入射瞳孔(简称入瞳),亦即望远镜物镜的通光孔径D。 2、放大率(放大倍数) 眼睛通过望远镜所看到物体像的张角和眼睛直接看物体时的张角之比即为放大率。如果已知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则可由物镜的焦距F除以目镜的焦距f可得放大率r: r=F/f 望远镜的放大率也可由入射瞳孔的直径D除以出射瞳孔的直径d得到,即: r =D/d 放大率越大,一般观察的物体越清晰。 双筒望远镜的基本性能通常用数字表示在它的外盖上,例如:8x42第1个数字表示望远镜的放大率为8倍,后一个数字表示物镜的通光孔径为∮42毫米。3、视场: 当眼睛在出瞳点观察时看到的物体范围叫做视场。广角或超广角望远镜(视场大于60度)的观察范围比一般望远镜的观察范围要大。 双筒望远镜的视场一般用数字表示在它的外置上,例如122/1000表示用望远镜观察,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观察到直径122米范围的视场。有时亦可用英尺和角度表示。 4、分辨率: 望远镜的分辨率用它所能分辨的物方无限远两个物点对望远镜物镜中心的张角

∝表示(单位:秒)。望远镜的分辨率直接与入射瞳孔直径有关。入射瞳孔直径(一般为物镜通光孔径)越大,望远镜分辨率就越高,观察的物体就越清晰。5、出射瞳孔直径: 入射瞳孔在目镜后面的像叫做出射瞳孔。出射瞳孔位于目镜后,只有当眼睛与出射瞳孔相重合时才能观察到望远镜的全视场。 出射瞳孔直径越大,用望远镜观察物体的主观亮度就越高。据此,在傍晚及光线较弱的条件下观察需要用大出射瞳孔直径的望远镜。 望远镜的出射瞳孔直径等于入射瞳孔直径D除以望远镜的放大率r:d=D/r 6、出射瞳孔距离: 出射瞳孔到目镜靠近人眼最后一个表面顶点的距离即为出射光瞳距离。出射瞳孔距离大于16毫米时常称为长出瞳距离,它便于戴眼镜观察。 7、透过率: 望远镜的透过率影响所观察物体的亮度。透过率与多种因素(如玻璃对光的吸收,光学表面透射时的反射损失,光散射等)有关。特别是光学表面透射时的反射损失对透过率影响最大同时也影响成像清晰度。因此,望远镜的光学镜片与空气接触的表面都要渡减反射膜(增透膜)。镀的膜系不同望远镜的透光效果会不一样(单层透过率约50%、双层透过率约65%、多层膜透过率可达85%以上),以镀宽带增透膜效果最佳。但考虑价格因素一般只在光学零件数目较多或在较高档的望远镜中镀制宽带增透膜。判别一个望远镜的透过特性,可以观察镜片反光情况,若反光严重,则透光差,成像就模糊。 本文来自:重庆美华光电有限公司网

实验论文——望远镜和显微镜组装和放大率的测定

望远镜和显微镜组装和放大率的测定 摘要:本论文主要从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以及其放大率的测量方向作探究。本实验开始讲了显微镜,开普勒望远镜以及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随后陈述了实验的过程,分析了实验理论中的缺陷,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 望远镜,显微镜,凸透镜,凹透镜,放大倍数。 引言: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仪器常被组合在其他的仪器中使用。因此,了解并掌握它们的结构原理和调节方法,了解并掌握其放大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透镜成像规律,也有助于正确使用其他光学仪器。毋庸置疑,前人已经对这些仪器研究得十分出色了,他们创造了一系列的测量仪器放大率的方法,并对其不断改进。但是,现在测量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放大率仍然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于是,我们做了这个实验并做出了一定的改进。 【实验原理】 1、望远镜构造及其放大原理 望远镜通常是由两个共轴光学系统组成,我们把它简化为两个凸透镜,其中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图1所示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图中L 0为物镜,Le 为目镜。远处物体经物镜后在物镜的像方焦距上成一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此像一般是缩小的,近乎位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上,经目镜放大后成一虚像于观察者眼睛的明视距离与无穷远之间。 物镜的作用是将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会聚后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生成一倒立的实像,而目镜起一放大镜作用,把其物方焦平面上的倒立实像再放大成一虚像,供人眼观察。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 图1 图2 望远镜可分为两类:若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均为正(既两个都为会聚透镜),则为开普勒望远镜,此系统成倒立的像;若物镜的像方焦距为正(会聚透镜),目镜的像方焦距为负(发散透镜),则为伽利略望远镜,此系统成正立的像。 望远镜主要是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的作用在于增大被观测物体对人眼的张角,起着视角放大的作用。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M 定义为: e M αα= 用仪器时虚像所张的视角不用仪器时物体所张的视角 (1) 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一般视角均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以用正切之比代替,于是,光学仪器的放大率近似可以写为: 0 e tg M tg αα= (2)

怎样引导项目用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去管控安全

怎样引导项目用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去管控安 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怎样引导项目用“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去管控安全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常抓不懈的主题,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意味着安全的生产就是提高生产力、增强竞争力、提升战斗力的基础和保证,就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笔者认为,施工企业要抓好安全生产,关键在于怎样引导项目用“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去管控安全,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用“显微镜”控安全,就是要仔细排查现场施工安全隐患,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小、做细、做到实处,不忽略任何蛛丝马迹,不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轻视任何细小环节。要从小事和细微处入手,不以安全行为的事小而不为,也不以破坏安全行为的事小而为之,高度重视每一个细小的隐患,往深处想,往细处做,因此,安全小事都要“小题大做”,任何小问题务必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由于它存在隐蔽性,往往容易麻痹我们的注意力,所以更需要花大力气、动真功夫、用“显微镜”的理念去处理和解决,将不易察觉的隐患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以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用“放大镜”控安全,就是要善于把施工生产中存在的任何细小问题及坏现象无限放大,举一反三,放开来想,往宽出做,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态。对安全生产发现的问题,要尽量把安全生产隐患剖析得渗透一

些,把问题产生的后果尽量放大一些,把预案措施拟订得细致周到一些,把处理隐患的手段做得更实一些,自己放大问题,自己提醒自己,从而让我们时刻保持敬畏心态,保持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状态,促进我们更快、更好、更实地处理安全隐患。 用“望远镜”控安全,就是要我们对安全生产有超前的风险意识,对每个项目的施工季节和环节都要提前设防将来存在的风险源,仔细深入排查隐患和风险点,培养一种自觉朝远处想,保持长久安全生产的意识。倘若超前考虑往往能以最小的成本,把潜在风险消灭在萌芽期。在现实工作中,往往一些员工没有超前意识,视细小隐患为无大碍、麻烦的习惯性违章,久而久之,安全生产中的“小事”酿成了“大祸”。因此,我们要求每位员工都要牢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时时登高望远,养成朝前看的良好工作习惯,才能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 “麻痹是最大的隐患,失职是最大的祸根。”“安全来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事故的发生往往由于人们缺乏风险防范安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对近在眼前的安全隐患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最终酿成“大祸”。而用“三镜”管理理念管控安全正是解决安全隐患的利剑,能让我们从思想上、行动上和认识上高度重视,警钟长鸣,从而真正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长久生产及稳定生产,推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望远镜组装及其放大率的测量

望远镜组装及其放大率的测量 望远镜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助视光学仪器,望远镜主要是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的作用在于增大被观测物体对人眼的张角,起着视角放大的作用,它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为适应不同用途和性能的要求,望远镜的种类很多,构造也各有差异,但是它的基本光学系统都由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组成。望远镜在天文学、电子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验目的】 1、熟悉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 2、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方法; 3、学会望远镜放大率的测量。 【实验仪器】 光学平台、凸透镜若干、标尺、二维调节架、二维平移底座、三维平移底座。 【实验原理】 1、望远镜构造及其放大原理 望远镜通常是由两个共轴光学系统组成,我们把它简化为两个凸透镜,其中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图1所示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图中L 0为物镜,Le 为目镜。远处物体经物镜后在物镜的像方焦距上成一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此像一般是缩小的,近乎位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上,经目镜放大后成一虚像于观察者眼睛的明视距离于无穷远之间。 物镜的作用是将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会聚后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生成一倒立的实像,而目镜起一放大镜作用,把其物方焦平面上的倒立实像再放大成一虚像,供人眼观察。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 图1 图2 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 望远镜可分为两类:若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均为正(既两个都为会聚透镜),则为开普勒望远镜,此系统成倒立的像;若物镜的像方焦距为正(会聚透镜),目镜的像方焦距为负(发散透镜),则为伽利略望远镜,此系统成正立的像。 2、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 望远镜主要是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的作用在于增大被观测物体对人眼的张角,起着视角放大的作用。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M 定义为: e M αα= 用仪器时虚像所张的视角不用仪器时物体所张的视角 (1) 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一般视角均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以用正切之比代替,于是,光学仪器的放大率近似可以写为: 0 e tg M tg αα= (2) 在实验中,为了把放大的虚像l 与l 0直接比较,常用目测法来进行测量。如图2所示。设长为0l 的标

怎样引导项目用“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去管控安全

怎样引导项目用“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去管控安全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常抓不懈的主题,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 蚁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安全生产 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意味着安全的生产就是提高生产力、增强竞争力、提升战斗力的基础和保证,就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笔者认为,施工企业要抓好安全生产,关键在于怎样引导项目用 “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去管控安全,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始终 处于可控状态。 用“显微镜”控安全,就是要仔细排查现场施工安全隐患,把安全 隐患排查工作做小、做细、做到实处,不忽略任何蛛丝马迹,不存 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轻视任何细小环节。要从小事和细微处入手, 不以安全行为的事小而不为,也不以破坏安全行为的事小而为之, 高度重视每一个细小的隐患,往深处想,往细处做,因此,安全小 事都要“小题大做”,任何小问题务必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由于它 存在隐蔽性,往往容易麻痹我们的注意力,所以更需要花大力气、 动真功夫、用“显微镜”的理念去处理和解决,将不易察觉的隐患 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以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用“放大镜”控安全,就是要善于把施工生产中存在的任何细小问 题及坏现象无限放大,举一反三,放开来想,往宽出做,时刻保持 居安思危的心态。对安全生产发现的问题,要尽量把安全生产隐患 剖析得渗透一些,把问题产生的后果尽量放大一些,把预案措施拟 订得细致周到一些,把处理隐患的手段做得更实一些,自己放大问题,自己提醒自己,从而让我们时刻保持敬畏心态,保持一种如履 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状态,促进我们更快、更好、更实地 处理安全隐患。 用“望远镜”控安全,就是要我们对安全生产有超前的风险意识, 对每个项目的施工季节和环节都要提前设防将来存在的风险源,仔 细深入排查隐患和风险点,培养一种自觉朝远处想,保持长久安全 生产的意识。倘若超前考虑往往能以最小的成本,把潜在风险消灭 在萌芽期。在现实工作中,往往一些员工没有超前意识,视细小隐 患为无大碍、麻烦的习惯性违章,久而久之,安全生产中的“小事”酿成了“大祸”。因此,我们要求每位员工都要牢记“安全第一, 以人为本”的理念,时时登高望远,养成朝前看的良好工作习惯, 才能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 “麻痹是最大的隐患,失职是最大的祸根。”“安全来于警惕,事 故出于麻痹。”事故的发生往往由于人们缺乏风险防范安全意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放大镜和望远镜(教师版)

放大镜和望远镜下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5、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6、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苍蝇的复眼:有几千个小眼组成,观察范围广,易于发现周围的敌害; 2、昆虫的触角:是他们的“鼻子”,可以分辨各种气味,是嗅觉器官; 3、蟋蟀的“耳朵”在头上吗? 不是,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可以迅速感知来自周围的动静。 4、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5、苍蝇落在竖直的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爬行,主要和他的脚的构造有关。 二、蚜虫的天敌——草蛉(草蛉是怎样消灭蚜虫的?) 草蛉的幼虫用“镰刀”勾住蚜虫,把尖尖的嘴刺入蚜虫的体内,只用大约20多秒就可以把蚜虫的体内的汁液吸食一空;草蛉还会把蚜虫的空壳背在自己的背上伪装自己。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美丽的晶体 1、食盐的晶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白糖的晶体形状是长方体; 碱面的晶体是颗粒;味精的晶体形状是长柱体。 2、晶体的概念: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P8 ) 3、制作晶体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 2、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课前准备 投影仪、显微镜、放大镜、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教学过程 (一)预学 1、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完成下表。 焦距与焦距关系像的特点像距应用正倒大小实虚 u>2f 倒立缩小实F2f 投影仪 u

教学点1 显微镜 显示镜的构造及原理 (1)显微镜镜筒两端各一组,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起到增大物体的的作用。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 (2)物体通过物镜能成一个,的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的像。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能看到看不到的小物体。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物距在焦距之内。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 【学点训练】 1、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象 D、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教学点2 望远镜 1、望远镜 (1)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的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由于变大,我们感到像放大了。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生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察到更暗的星。 (2)显微镜和望远镜比较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有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的实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

给初一学生的励志文章:放大镜与望远镜

给初一学生的励志文章:放大镜与望远镜 给初一学生的励志文章:放大镜与望远镜有一位公关名家谈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时,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无论多么漂亮的小姐,如果美容师以500倍的放大镜看她美丽的脸庞,看到的一定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脸,使人大失所望。而当我们拿望远镜看青山时,入目的尽是如画的风景,迷人的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这说明,如果你永远拿着放大镜看别人,必令对方原形毕露,显得一无是处,也使自己无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相反,如果拿着望远镜则始终能欣赏到别人美好的一面,就是这不拘小节的特性,使宾主尽欢,无往不胜。 同时也告诉我们,如果放大镜的焦点对准自己,而非别人,如果能虚心请求他人,对自己提出最严厉的批评,这样放大镜和望远镜便能同时发挥最大的效用。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正是放大镜与望远镜的最好诠释。 给初一学生的励志文章:躺着思想,不如站起行在远古的时候,有两个朋友,相伴一起去遥远的地方寻找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一路上风餐露宿,在即将到达目标的时候,遇到了一条风急浪高的大海,而海的彼岸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天堂,关于如何渡过这条海,两个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一个建议采伐附近的树木造成一条木船渡过海去,另一个则认为无论哪种办法都不可能渡

得了这条海,与其自寻烦恼和死路,不如等这条海流干了,再轻轻松松的走过去。 于是,建议造船的人每天砍伐树木,辛苦而积极的制造船只,并顺带着学会游泳;而另一个则每天躺下休息睡觉,然后到河边观察海水流干了没有。直到有一天,已经造好船的朋友准备扬帆出海的时候,另一个朋友还在讥笑他的愚蠢。 不过,造船的朋友并不生气,临走前只对他的朋友说了一句话:“去做每一件事不一定见得都成功,但不去做每一件事则一定没有机会得到成功!” 能想到躺到海水流干了再过海,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创意,可惜的是,这却仅仅是个注定永远失败的“伟大”创意而已。 这条大海终究没有干枯掉,而那位造船的朋友经过一番风浪也最终到达了目标的彼岸,这两人后来在这条海的两个岸边定居了下来,也都衍生了许多自己的子孙后代。海的一边叫幸福和快乐的沃土,生活着一群我们称为勤奋和勇敢的人,海的另一边叫失败和失落的原地,生活着一群我们称之为懒惰和懦弱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一)躺着思想,不如站起行动; (二)无论你走了多久,走了多累,都千万不要在“成功”的家门口躺下休息; (三)梦想不是幻想。 给初一学生的励志文章:鸡与大蟒在一个动物园,饲养员每天都要喂一大盆肉给大蟒蛇吃。 这一天,饲养员突然想看看给大蟒蛇吃鸡会是什么样子。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