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程序框架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15.08 KB
- 文档页数:15
《J2EE应用框架设计与项目开发-2014》试题第一章J2EE体系结构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其中只有一个选择项为正确,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1、下列关于J2EE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套使用java进行企业级web应用开发的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B.J2EE不是一种平台规范。
C.J2EE平台提供了多层分布式的应用模型,不能重新利用组件的能力。
D.J2EE不一定要基于J2SE。
答案:A2、J2ME是指()A.java to more enterpriseB.java 2 mobile editionC.java 2 micro editionD.java 2 mini edition答案:C3、J2EE的三层结构包括表示层、中间层、()A.服务层B.会话层C.保存层D.数据层答案:D4、在J2EE三层结构中,中间层与MVC设计模式中的()模块相对应。
A.视图B.控制器C.模型D.以上都不对答案:B5、JavaEE服务器与容器的关系是()A.服务器是javaEE容器基础,容器是它的一部分B.javaEE容器是服务器的基础,服务器是它的一部分C.二者没有什么关系D.服务器和容器指的是同样一个东西答案:A6、下列不属于J2EE标准服务的是()A.邮件服务B.安全服务C.短信服务D.消息服务答案:C7、下列不属于J2EE组成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是()A.J2EE应用程序组件B.J2EE容器C.J2EE资源适配器D.J2EE磁盘答案:D8、下列那个不属于java技术框架SSH里面的()A.StrutsB.HiveC.SpringD.Hibernate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选择项为正确,不选、错选或多选均得0分,漏选则按选对率计分,每题3分。
)1、通常的瘦客户端多层次应用程序难于编写,是因为要设计多行复杂代码()A.用于事务处理B.用于状态管理C.用于多线程D.用于资源池E.用于其他的复杂的底层设计答案:ABCDE2、下列哪些是J2EE的标准服务:()A.邮件服务B.消息服务C.安全服务D.连接器提供的服务E.硬件检测服务答案:ABCD3、J2EE必须支持的应用组件有:()A.客户端应用程序B.代码编译器C.AppletsD.Servlets、JSP页面、JSF应用程序、过滤器、WEB事件监听器E.企业javabean组件答案:ACDE4、下列属于web服务器的是:()A.IISB.WeblogicC.ApacheD.TomcatE.Websphere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5分)1、JAVA是由微软公司推出的。
ASP网络应用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一、前言本文档主要是针对ASP网络应用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所编写,旨在提供一份良好的项目文档,方便开发者了解项目的需求、实现过程和技术框架等相关信息。
二、项目背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各类交互操作和信息交流。
然而,现有的许多信息服务平台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开发一个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ASP网络应用程序。
三、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开发一个多功能的ASP网络应用程序,其中包括以下主要功能:•用户注册、登录和个人中心管理功能。
•实现用户发布信息、浏览信息和关注功能。
•实现后台管理功能,包括对用户信息、内容管理和数据统计功能。
四、项目技术需求为实现项目的目标,我们需要使用以下技术框架和工具:•:采用作为核心技术框架,实现页面呈现和数据交互等功能。
•C#:使用C#编程语言实现部分核心功能。
•HTML/CSS/JavaScript:使用前端技术,美化页面、实现页面交互和数据校验等功能。
•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作为项目数据库。
五、项目流程5.1 需求分析本项目主要分为用户前端展示和后台管理两个方面。
用户可以在前端页面进行注册、登录、发布信息、关注和浏览信息等,而管理员则可以在后台管理页面对用户和内容进行管理和统计。
5.2 概要设计本项目采用经典的三层架构,即UI表现层、BLL业务逻辑层和DAL数据访问层。
其中UI层主要实现前端页面的显示和用户交互等功能,BLL层主要负责业务流程的实现,而DAL层则主要负责数据的读写操作。
5.3 详细设计5.3.1 数据库设计本项目涉及到的数据表主要包括:•用户表:用于存储用户注册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地址等。
•信息表:用于存储用户发布的信息,包括标题、内容、图片等信息。
•关注表:用于存储用户的关注信息,包括用户ID和关注对象ID。
5.3.2 页面设计本项目涉及到的页面主要包括:•首页:用于展示热门信息和用户列表。
Django框架简介Django是一个使用Python编写的开源Web应用程序框架,它遵循了MTV(模型-模板-视图)的设计模式,能够快速而高效地开发出功能完备的Web应用程序。
一、Django的历史与背景Django最初是在2003年由Adrian Holovaty与Simon Willison开发的,在2005年的夏天,他们决定将其开源,随后成为了Django项目的核心开发团队。
Django能够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高质量的Web应用,并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用户基础。
二、Django的特点与优势1. 简单易学:Django提供了清晰简洁的API,对于有Python经验的开发人员来说很容易上手,同时也有详尽的文档和丰富的教程资源。
2. 模块化设计:Django的功能被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只负责一项特定的任务,使得应用的各个部分可以被灵活地组合和重用。
3. 自动化:Django提供了许多自动化的工具和功能,如自动生成数据库模型、自动生成管理后台、自动化的表单处理等,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
4. 安全性:Django内置了多种安全机制,可以防止常见的Web应用攻击,例如跨站脚本攻击(XSS)、SQL注入等。
5. 扩展性:Django支持插件式的开发,可以通过第三方插件来扩展框架的功能,同时也可以与其他Python库或框架进行无缝集成。
三、Django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 模型(Model):负责定义数据模型和数据库操作,通过模型可以轻松地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2. 模板(Template):负责定义用户界面的展示形式,通过模板可以将动态数据呈现给用户。
3. 视图(View):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并控制应用逻辑,根据用户的请求从模型中读取数据,然后将数据传递给模板进行展示。
4. URL调度器:负责将用户的URL请求映射到相应的视图函数进行处理。
5. 中间件(Middleware):负责在请求和响应过程中执行额外的处理,例如身份验证、请求解析、日志记录等。
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在当今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日益受到关注。
Web应用是指基于Web技术和平台开发的应用程序,它们通常以浏览器作为客户端,通过互联网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Web应用程序的特点是跨平台、易于部署和维护、能与其他应用程序进行集成等。
本文将从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的现状、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两种: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和浏览器/服务器架构。
前者是指将应用程序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进行开发,客户端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端进行数据交互和处理;而后者则是指应用程序的全部功能都在服务器端实现,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将页面展现给用户,用户通过浏览器进行交互。
在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交互设计、功能设计、UI设计、数据库设计、性能优化等方面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此外,考虑到Web应用程序在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性和延迟等问题,还需要通过安全加密、负载均衡、高速缓存等技术手段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二、关键技术1.前端技术Web应用程序的前端技术主要包括HTML、CSS、JavaScript等。
HTML是一种标记语言,用于描述Web页面的结构和内容;CSS则是一种标准的样式表语言,可用于控制Web页面的外观和布局;而JavaScript则是一种用于构建交互式Web应用的编程语言。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JavaScript的框架和库,如jQuery、AngularJS、React、Vue等,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高效地开发Web应用程序。
2.后端技术Web应用程序的后端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Web服务器技术、Web框架技术等。
数据库技术是指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技术,如MySQL、Oracle、SQL Server等;Web服务器技术则是指用于管理Web应用程序的服务器软件,如Apache、IIS、Nginx等;Web框架技术则是指用于简化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的框架,如Django、Flask、Spring等。
信息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86天地图·广西是面向公众与政务用户,提供广西权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在线服务与共享平台,该平台能够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改进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区内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广大公众用户提供了权威、准确、免费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政务应用的不断深入,公众及政务用户对地图应用提出了更高需求,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发了各种基于天地图·广西的应用系统,在行业应用中取得了很好成效。
但用户在应用开发中,特别是非GIS行业的开发用户,普遍面临地理信息基础知识匮乏,缺乏GI S 通用服务接口的开发与使用经验,系统功能及界面设计不够友好以及行业数据与地图结合困难等诸多问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天地图·广西应用开发框架,为基于天地图·广西的应用开发提供便利。
1 应用开发框架简述软件工程学认为框架就是一组可重用系统功能的集合,表现为一组抽象构件及构件实例间交互的方法,这些抽象构件来源于软件开发中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经过抽象与提炼后形成了抽象构件。
以框架为核心的开发方式,规定了应用的体系结构,阐明了各个构件之间的依赖与协同关系、数据的接入与处理方法,形成在特定领域基于体系结构的可重用设计[1,2]。
基于上述定义,天地图·广西应用开发框架是一组可重用地理信息系统构件的集合,该构件集合包含G I S 常用功能,提供不同构件间的通信方法,可以快速地接入符合天地图及O GC 标准的数据服务与接口,这些构件经过封装后以A PI、数据接口及功能集的方式提供给开发用户,形成能够用于快速构建表现力好、应用功能强与使用便捷应用程序的开发体系,并确保开发完成的应用具备良好的交互性与可扩展性,能够实现跨平台与浏览器运行,从而满足开发用户的常用开发需要。
mui框架模板Mui框架是一款轻量级的移动端框架,它提供了一整套优秀的UI组件和javascript插件,能够快速帮助web开发人员搭建美观、可靠的移动应用程序。
Mui框架被广泛使用于众多应用程序中,包括网上购物、游戏、生产力工具等等。
同时,“模板”是web开发者设计和构建网站的基础模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Mui框架模板,阐述它的作用和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Mui框架。
一、什么是Mui框架模板?Mui框架模板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模板系统,它旨在帮助web开发者更快地构建移动应用程序页面。
Mui框架模板提供了一系列预设计的页面,包括登录页面、注册页面、商品列表页面和注销页面等等,帮助web开发人员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快速构建出美观、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页面。
它是基于Mui框架建立的,因此拥有所有Mui特性的功能和扩展性。
二、为什么要使用Mui框架模板?1. 节省时间和精力:通过使用Mui框架模板,web开发者无需从零开始构建应用程序页面,可以直接选择预设计的页面模板,快速构建应用程序页面,从而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2. 构建美观的应用程序页面:Mui框架模板提供了多种不同的页面模板设计,充分满足了不同风格需求的用户,同时也是开发人员构建美观应用程序页面的依据。
3. 功能齐全的页面模板:Mui框架模板提供了多个精美的页面模板,不仅包含了页面设计,还包括功能方面,例如数据检索、列表筛选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代码调用,免去了开发的代码实现。
4. 可修改性:Mui框架模板是充分开源的,在这里,web开发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修改个别页面或者添加新的UI组件,让整个应用程序变得更加专业和个性化。
三、什么时候使用Mui框架模板?1. 初次构建应用程序:如果您是一名新手开发人员或者刚刚启动您的应用程序开发,那么您应该使用Mui框架模板。
这将有助于快速构建应用程序页面,同时还可以熟悉Mui框架和其中的功能和UI组件。
应用程序框架设计之前言要做一个应用程序框架的念头Bigtall在几年前就有了,因为在工作中发觉很多方面非常的不顺手,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公司不同项目组做的设计是完全不同的风格,而且设计做不细,导致项目计划越来越流于形式∙各层代码凌乱,从后台的java或者c#到前台的html,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数据库结构和文档不匹配,要不是莫名其妙的多、少字段,要不就是些莫名其妙的名字如果深入到设计方面,就会发现虽然做过很多的项目,但是几乎没有可以参考的成功案例,所有的设计哪怕是同类型项目,也几乎要重头开始;编码方面就更加麻烦了,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从业以来我编制了无数的字符串处理函数,有c/c++版本的,有C#版本,有java版本的,还有delphi和早已忘记的vb,当然,更少不了时下流行的js了(这还是好的呢)。
一旦到了项目规模较大的时候,我们甚至会在代码流程中迷路,不知道调用从哪里来,不知道逻辑要往哪里跳。
这么多的问题,是广大的处于CMM 1级的软件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当然也会出现在那些CMM2345实际还是CMM1的软件企业中。
加入管理手段(比如真正去实施CMM规范)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准确地说是可以解决几乎所有的管理问题并缓解大部分的技术问题,但是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
以前bigtall在的公司曾经出现过这种论调“技术是不重要的,市场和管理才是最重要的”,最后公司走入了低谷,好不容易聚集的人才也散了。
别人的教训就是自己的经验,bigtall后来进行深刻的反思,认为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我们先看两个极端“只有市场和管理但是没有技术”“只有技术没有市场和管理”的后果,一个是“守不住”,一个是“推不了”。
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技术可以把市场的门槛推高,市场和管理可以让技术更顺利地发展。
所以一个公司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的技术。
一个公司的技术目标应该也只应该是“不断降低公司的成本”。
最明显的就是项目系统设计的重用问题,无论你是CMM多少级,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软件架构,重用就会打折扣甚至根本就无法重用。
就像南方人北方人沟通要用普通话,今人和古人沟通就必须用相同的文字(顺便鄙视并可怜一下朝鲜、韩国和越南)一样,前后的项目要能够沟通交流,他们就需要一个相同的结构。
所以“程序框架”就是公司项目之间的“普通话”,也是项目内部的“润滑剂”。
这里要明确一下“程序框架(Framework)”和“软件架构(Architecture)”之间的区别,简单地说,程序框架是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代码集合,而软件架构可以看作是一种抽象的设计。
另外,两者的关注面也不一样,程序框架热衷于解决实际运行过程中的问题,甚至会提供工具包或者辅助模块(比如权限系统、日志系统等),而软件架构则集中精力在各个部分(模块、组件等)之间的关系。
两者其实是关于同一个事情的不同层次的东西。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如果存在程序框架会让文章开头的几个问题解决多少:1. 如果有程序框架,因为项目的WBS几乎是一致的,所以上一个项目的项目计划可以直接拿过来使用,而且经过几个项目之后,这个项目计划的模板会越来越细,越来越实用。
2. 设计过程中,除了需求之外,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的重用性会很高。
3. 因为结构一致,代码混乱性会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而且可以重用上一个项目的大部分代码。
而且逻辑清晰,使得代码相对较小,不容易在代码中迷失。
因为代码逻辑简单有序,所以测试起来会很容易。
4. 降低管理成本,除了项目计划之外,测试计划,QA计划等等都可以重用,如果用CMM规范,项目评审的速度和质量都会有提高。
要做一个应用程序框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是这方面发展很快,而且水平相对较高,如果没有独到的解决方案,可能自己的框架一出来就过时了。
二是应用程序框架涉及的方面较多,考虑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则是开发一个应用程序框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也就是意味着公司需要花费(你的工资×开发时间+其他)这么多的金钱。
对于小公司来说,除非有着清醒的认识,否则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框架可能是自寻死路。
bigtall 建议小公司如果.net开发,则直接用Petshop4的框架,如果java开发,则直接使用appfuse进行开发,如果想要一个新的语言,则直接用Ruby On Rails开发吧。
对于php没有建议,不太熟。
现在如果要开发一个应用程序框架,至少需要满足如下的几个条件:∙分层(废话)∙易于测试∙易于扩展,并跟现有的其他系统进行无缝整合。
一般要具有AOP、IOC、DI能力。
∙易于部署∙具有权限,用户管理能力∙有组织架构、工作流、规则引擎支持∙有页面流转,状态管理能力∙MOF或者MDA能力∙SOA能力∙界面技术的抽象能力(如WebForm,HTML,Ajax,Xml,Rich Web等)bigtall的应用程序框架设计系列文章准备从简单开始,一步一步记录并呈现给大家bigtall开发框架的整个过程。
文章列表如下:1. 多层应用之间的数据传递:分层和层间数据传递(上)、分层和层间数据传递(下)多层架构已经成为了标准,但是数据在穿越各个层次的时候,它的形态有什么变化和规律呢?2. 界面层的分析和抽象界面层承载了应用程序所有的可视部分,究竟里边还有多少我们需要关注但是却忽略了的事实?3. MOF/MDA的支持和程序的设计规范如果人在根本上是不可靠的,那么就尽可能不用人去做。
但是到达这一步,我们还需要告诉机器一些什么东西?4. 工具!我的工具!bigtall设计的小工具5. 待续应用程序框架设计之二:分层和层间数据传递(上)class LoginInfoVO{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password; public String password2; public String[] roles;},然后把以前的LoginInfo拆分成三个类:class LoginInfoBO{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password; public RoleInfo[] roles;} class LoginInfoPO{public int loginInfoID;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password;} class RoleInfoPO{public int loginInfoID; public String role;}。
至此,我们顺利地引出了三个概念:View Object(VO)、Business Object(BO)、Persistence Object(PO)。
他们分别是三层结构的显示层、业务逻辑层和存储层内部使用的数据结构,它们还有一个统称,叫做数据传输对象Data Object(DO)。
我们也可以把VO,BO和PO 看成是DO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示形态。
当一个DO从显示层开始穿越整个系统的时候,它的形态和结构就开始变化,从VO转变到BO,最终到PO,但是这个过程不一定是可逆的,这个过程如果反向,从PO->BO->VO,很可能就对应不同的对象了。
比如当输入错误的时候,回馈页面可能就需要增加一个错误信息提示。
虽然实际使用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忽略这种细微的差异性,实际上这个错误信息,只对显示层有意义。
DO的转换规律一般可以总结为如下的几个类型,实际变化则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组合:∙属性内容的减少属性内容的增减在DO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变时候经常会发生。
比如上例中添加用户LoginInfo 对象的VO转换到BO的时候,就需要丢弃“重复输入密码”的属性。
有些VO对象甚至根本不需要转换成BO。
在BO转换成PO的时候同样也会有属性内容减少的情况出现,比如“部门”这类树状层次结构对象,因为运行效率的因素,也许会需要BO中有“下级部门列表”,实际存储到数据库的时候,PO只需要一个“上级部门ID”就可以了。
∙对象内容的填充或者增加属性内容同样会有可能增加,但是在系统处理DO转换的时候,属性增加可能就意味着需要进行额外的查询和填充,比如我们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的时候,最终系统需要通过数据库查询得到并且存储“用户ID”,以此来保证用户的唯一性。
又比如提交的数据存在校验错误,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刷新该页面,并且增加新属性“ErrorMessage”,以便把它显示在界面上,提醒用户注意。
∙对象的拆分和组合我们可以看上面最后一个“添加用户”的例子,一个LoginInfo的BO转化为PO的时候被拆分成了2个对象,一个存放基本的用户信息,一个存放对应的Role信息。
通常对象拆分的时候,常常需要填充或者补足新对象的内容;而对象合并的时候,常常出现内容减少的情况。
∙对象或者属性类型的变化出现对象属性类型的变化在VO到BO的转换中比较常见,比如把用户输入的生日转化为一个真正的DateTime类型。
∙属性名称的变化属性名称在转换过程中会有变化,一般这种情况应该尽可能不要出现,但是在项目重构的时候出现的概率较大。
除了DO不同形态之间的转换规律之外,不同形态内部还有不同的工作要做:∙校验“不要相信任何用户的输入”,这是设计程序跟用户进行交互操作时候永远需要遵守的一个原则。
也就是所有的外部输入都需要进行正确性的校验。
校验器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属性层次的校验,比如“年龄”只能0到150之间有效。
另外一个是对象层次的校验,或者说跨属性层次的校验,比如“年份输入闰年的时候,2月可以有29日”等。
校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几乎所有的业务逻辑校验基本都需要一次完整的贯穿所有层次的调用。
代价颇大。
这个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显示层做很多事先校验,而一旦进入业务逻辑层的时候,校验就经常会被“事后校验”代替了,人们会使用抛出异常的方法来代替“事前检查”。
突然想起来有一句闲话要讲。
这个分析过程其实在一年前就完成了,那个时候正好沸沸扬扬的SOA满天飞,当把这个DO形态分析完毕之后,回头看SOA发现它并不属于表现层,而是属于业务逻辑层,换句话说它使用的DO必须是BO而不是VO。
而所谓的SOA也不过就是分布的业务逻辑层而已。
因为以下的部分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查找,bigtall怕文章搁久馊了,也怕各位看官等得太久,就分两部分发吧。
下篇我们着重分析现net平台和java平台的几个架构在DO形态上的对比,还要谈一个实用的问题,是不是需要对象ID的问题。
应用程序框架设计之二:分层和层间数据传递(下)看了上篇之后大家的留言,好多人觉得DO分这么多形态,给这么多名词,可能在实际中没有用处。
其实相比.net而言,java在架构上的功力要深厚许多,要谈架构如果避开java不谈的话,就会肤浅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