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习题-精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习题-精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习题-精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习题-精选

减数分裂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江苏高考)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右图所

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2.1.(2011·江苏高考) 右图为基因型 AABb 的某

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

误的是 ( )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3.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D.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是精子的头部

4.某同学学完“减数分裂”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 ) A.我细胞内的染色体中来自爸爸的比来自妈妈的多

B.我和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染色体也是完全一样的

C.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D.我弟弟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

5.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1、2、3分别为( )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减数分裂、个体发育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个体发育

6.2015·嘉兴一中期中下图中,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某一阶段示意图是( )

7.2015·忻州一中期中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合子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C.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合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8.2015·湖南期中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9.2015·湖北期中下图为人体生殖器官中某细胞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④属于间期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②和⑥时期内

C.⑤时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D.a过程为有丝分裂,b过程为减数分裂

10.2015·湖北四校联考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只考虑核内DNA)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D.同一生物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基因组成可能不同

11.与精子的形成相比,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卵原细胞先进行减数分裂,再通过变形形成成熟卵细胞

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C.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进行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

D.减数分裂结束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12.2015·大庆模拟如图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只发生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

B.②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在数目上具有平行关系

C.②过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D.③过程中具有2个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②或③的方式增殖

13.如图是某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条Y染色体,则此图一定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B.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

C.图Ⅱ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0、4

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16条

14.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具有同源染色体

B.动物睾丸或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④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15.对下面5个图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和图3所示的细胞处于图5中的cd段;图1细胞可能会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

B.图2细胞中含有0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

C.图3产生的子细胞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图4细胞是图3细胞最终形成的子细胞

D.图5中bc段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16.图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不能得出的是( )

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B.L→M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17.下图一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②与③

D.②与④

18.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和两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8条和4条

B.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分别是5种和4种

C.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其中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8条和4条

D.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其中一极的染色体形态分别是4种和4种

19.如图是马蛔虫(2n=4)精巢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

含量的关系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

B、Ⅱ时期的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

C、Ⅰ中有4个染色体组,Ⅱ中有2个染色体组

D、由Ⅱ变为I可表示细胞内发生着丝点分裂的过程

20.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同源染色体,下列表达不正

确的是

A.男性的一个体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染色体来自祖父

B.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C.常染色体必是来自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各占1/4

D.女性的一个体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染色体来自祖母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15·南安一中期中(12分)下列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

(1)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图1中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2)图1中Ⅱ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由Ⅱ变为Ⅲ,相当于图2中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由Ⅰ变成Ⅱ的过程中,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3)图2中甲细胞正在进行______________分裂,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动物体细胞含有__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4)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的细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中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4分)下图甲、乙、丙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b段上升的原因相同,均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c段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__期,此时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__ ;在减数分裂中,处于图甲bc段的细胞中 _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含有同源染色体。

(3)图甲、丙中,cd段下降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在de段时,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_______ 。(填“甲”、“乙”、“丙”)

23.2015·衢州联考(14分)下图所示为某雄性动物生殖细胞形成时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和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图。设该动物体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N,请回答:

(1)A是__________________细胞,A图所示细胞代表的动物体内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C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C图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___个DNA分子。与B、C细胞相对应的曲线段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横轴上的数字表示)。

(2)曲线段a—b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段b—c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若有交叉互换,发生在曲线中的哪一曲线段__________________。(以横轴上的数字表示)6—8的过程中DNA分子数目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4.某种哺乳动物基因型为AaBb,如图分别是两个该种动物的两个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细胞结构与乳酸菌的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

(2)左上图细胞是该动物__________器官中的一个细胞,细胞名称是_________,该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左上图细胞发生了变异,该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

(4)左上图细胞的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_____。

(5)右上图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在细胞分裂时的图形,乙图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A、B分别处于什么分裂什么时期?

A:_________,B:_________。

(2)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和8~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条。

(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4或12)。

(6)时期6与11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

(7)甲图中B细胞对应乙图中的区间是___________,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2A3D4C5D6B7A8C9C10C,11A12C13B,14-18均C,19D20C 21【答案】(1)b Ⅲ、Ⅳ

(2)乙乙丙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有丝0 4

(4)甲、乙乙、丙

(5)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22【答案】(1)DNA分子复制(2)前、中1:2 可以(3)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4)乙甲

23【答案】(1) 次级精母两初级精母8 5-6 3-4

(2)DNA分子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

(3)3-4 受精作用

24答1)略2)睾丸初级精母细胞 2 3)基因突变 4)AB、Ab、aB 5)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25.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受精作用 (3)1~6 4~8 (4)10 (5)4

(6)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移动

(7)3~4 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含课件) 新疆石河子市第五中学陶希宁 832000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主要的基础知识有:汉初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政策的原因及措施、文景之治的含义、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光 武帝时出现的“光武中兴”的局面。 通过学生对诗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对汉初经济发展状况文帝、景帝采取措施的历史短剧的表演培养学生口头表 达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通过学生对汉初经济发展状况,文帝景帝时采取措施等历史剧的表演培养学生口头表 达能力和认知事物的能力。 通过影像、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阅读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文来导入新课;由学生表演历史短剧表现汉初经济的发展状况加深学生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理解,通过学生表演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短剧帮助他们记忆“文景之治”这一重点内容。通过影像资料解决武帝实行分封诸侯的背景原因的解释。通过画图的形式解决学生对武帝分封诸侯过程的理 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汉初高祖、文帝、景帝时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原因措施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经过汉武帝大一统有关知识的学习说明了大一统是西汉全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通过学生对汉武帝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

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解决方法是通过学生短剧表演再现文景之治时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合作解决难题“汉武帝的大一统”中分封建侯国知识点是通过画图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知识是通过学生表演和影像资料共同解决。 难点 如何理解“大一统”的含义方法是通过论由史出的方式,由教师引导,分析再由学生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资源 诗词图片影像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1、阅读能力学习历史的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本课通过诗词影像,旨在使学生学会和了解使用史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 2、在本课重点子目讲完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从汉武帝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理 清学生思路,让初一的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依据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过程

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2滑轮及其应用课时训练(word版)(有答案)

2019-2020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0.2滑轮及其应用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10题) 1.用下列方法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 ) A . B . C . D . 2.要用15牛的力刚好提起重40牛的物体,下列简单机械中(不计机械重力)可以应用的是( ) A .一个定滑轮 B .杠杆 C .一个动滑轮 D .以上都可以 3.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的简易电梯,由图可知 ( ) A .A 是动滑轮 B .B 是定滑轮 C .如果电动机向下拉动绳子,电梯厢将上升 D .电梯运动的速度与电动机拉绳的速度相等 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拉力沿不同方向将一重物提起(不计摩擦),那么用的拉力大小是( ) A .123F F F =< B .123F F F >> C .123F F F << D .123F F F ==

5.为了将重400 N的物体捉到高处,工人师傅用两只滑轮组成滑轮组,用该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至少为( ) A.100 N B.200 N C.133 N D.100 N 6.如图所示,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力,G1=60N=G2=38N,甲乙两种情况下绳子在相等拉力F 作用下静止。则每个动滑轮的重力为() A.3N B.6N C.11N D.22N 7.如图,小华用滑轮组匀速提升一个重为900N的物体,人拉绳的力F为350N,不计绳重和摩擦,若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升2100N的物体,绳未断裂,人的拉力为() A.650N B.700N C.750N D.800N 8.用水平力F1拉动如图所示装置,使木块A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物块B在木板A上表面相对地面静止,连接B与竖直墙壁之间的水平绳的拉力大小为F2。不计滑轮重和绳重,滑轮轴光滑。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 A.F1= F2B.F2< F1<2F2C.F1>2 F2D.F1=2F2

《项脊轩志》练习题

《项脊轩志》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渗漉(lù)老妪(ōu)珊珊可爱(shān) B.修葺(qì)栏楯(dùn)万籁有声(lài) C.先妣(pǐ)阖门(hé)冥然兀坐(wù) D.垣墙(yuán)偃仰(yǎn)呱呱而泣(gū)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室仅方丈(一丈见方)B.墙往往而是(到处) C.余久卧病无聊(精神空虚)D.大类女郎也(太像) 3、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雨泽下注②东犬西吠③乳二世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⑤执此以朝⑥使不上漏 A.①④⑤∕②③⑥B.①②④⑥∕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D.①②⑥∕③④⑤ 4、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妪,先大母婢也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D.其制稍异于前 5、下列各组文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妪每谓余曰 B.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C.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执此以朝 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6、下列文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比去,以手阖门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B.借书满架或凭几学书 C.日过午已昏一日,大母过余曰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B.“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归有光号震川,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震川文集》,其散文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B.“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如《项脊轩志》就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 C.《项脊轩志》借写项脊轩的兴废,着重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D.“五柳先生”“樊川先生”“临川先生”“聊斋先生”指的分别是东晋大诗人陶潜、唐代诗人杜牧、北宋文豪欧阳修、清代小说家蒲松龄。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作业检测试题(1)

项脊轩志作业(1)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扃.牖(jiōnɡ) 修葺.(qì) 栏楯.(shǔn) 栖.息(xī) B.象笏.(hù) 先妣.(bǐ) 阖.门(hé) 老妪.(ōu) C.尘泥渗.漉(shèn) 长号.不自禁(háo) 异爨.(cuàn) 冥.思(mínɡ) D.万籁.(lài) 偃.仰啸歌(yǎn) 逾.庖(yú) 呱.呱而泣(ɡuā)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室始洞然 ..(宽畅的样子) ②桂影斑驳 ..(错杂) ③先妣抚.(抚摸)之甚厚 ④妪每.(每次)谓予曰 ⑤风移影动,珊珊 ..(美好的样子)可爱 ⑥吾妻归宁 ..(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⑦其制.(规制,格局)稍异于前 ⑧或凭几学书 ..(学写字) ⑨旧.时栏 (陈旧的) ⑩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顾的意思)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B.②⑤⑥⑦⑧⑩ C.③④⑤⑧⑨D.①③⑥⑦⑨⑩ 3.与例句中加点“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A.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B.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室西连于中闺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其制稍异于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旧时栏,亦遂增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其制稍.异于前 C.吾儿,久不见若.影 天涯若.比邻 D.又北向.,不能得日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6.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是: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凡: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重点、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观察法等 一、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原因: 文景之治 采取的措施: 表现: 原因 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 措施 思想文化: 意义: 时间: 东汉的建立 建立者: 都城: 盛世局面: 析疑:大一统就是中央政府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自学指导: 1.阅读教材67—68页“文景之治”一目,结合“史料链接”思考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思考) (2)面临这种形势,汉初几代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阅读68—69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考: (1)汉武帝是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势力的?达到怎样的效果?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一建议?你如何理解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可在组内讨论) 3、阅读69—70页小字,了解东汉的统治。

二、小组讨论: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即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三、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 1、从人类诞生到今天,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统治地位,都非常注重加强思想领域的控制。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听取了下列哪位人物的建议( ) A 孔子 B 李斯 C 韩非 D 董仲舒 2、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使一个民族成为有素质、有礼仪、有教养的民族。儒家思想在我国居于统治地位开始于( ) A 春秋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3、为了宣扬封建正统思想----儒学,西汉时期出现了国家举办的学校,并成为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它是( ) A 大学 B 太学 C 书院 D 翰林院 4、公元纪年法是现在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我国也采用,你知道我国历史上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 A 夏朝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 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 ——《汉书》 请回答:①材料中的其家是指谁的家? ②汉武帝接受此人的建议,在思想文化方面是怎样加强控制的? ③在政治上,汉武帝是怎样削弱诸侯国的势力的? 史料链接 【课后反思】

(完整版)《项脊轩志》习题精选(100分)

《项脊轩志》习题精选(100分) 基础知识(每题5分共80分答案请写在题号前) 1.选出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A.旧时栏楯(shǔn)冥然兀坐(wù) B.垣墙周庭(yuán)先大母婢也(bēi) C.余扃牖而居(jiǒng)呱呱而泣(ɡuā) D.家有老妪(ōu)万籁无声(lài) 2.选出对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往往而是(到处)亦遂增胜(美景) B.而母立于兹(你的)顷之(音节助词) C.大类女郎也(像)乳二世(用乳汁喂养) D.大母过余(过问)逾庖而宴(厨房) 3.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 即丁卯三月十五。 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 ) A.而母立于兹 B.久不见若影 C.汝姊在吾怀 D.先妪抚之甚厚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一句不同类的() A.垣墙周庭 B.客逾庖而宴 C.吾家读书久不效。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6.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译:轩跟西边的内室相接,过世的母亲曾经来过一次。 B.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译:等到诸位伯父(分家)别起炉灶,里里外外装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 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译:我的妻子从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个南阁子,那么阁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译: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保护神吧。 7.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②桂影斑驳(错杂)③先妣抚(抚摸)之甚惜④妪每(每次)谓余曰⑤风移影动,姗姗(美好的样子)可爱⑥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⑦其制(形式、制式)稍异于前⑧或凭几学书(学写字)⑨旧时栏楯(横的叫栏,纵的叫楯)⑩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之意思)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 B. ②⑤⑥⑦⑧⑩ C. ③④⑤⑧⑨ D. ①③⑥⑦⑨⑩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9.下列各句与“人至不去”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妪,先大母婢也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D.其制稍异于前 10.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总第1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汉初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政策的原因及措施、文景之治的含义 2、掌握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3、了解光武帝时出现的“光武中兴”的局面及东汉的衰亡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自主学习,探求新知】: 一、.阅读教材67—68页“文景之治”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背景:西汉初年,______________,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2、出现原因:汉高祖和_______、_______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负担,注重发展____________;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_______,提倡_________,并以身作则;重视“____________”。 3、表现: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到__________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府库里存有大量的铜钱。 4、文景时期,重视“____________”,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______________”。 二、.阅读68—69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汉武帝重视人才,破格提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政治上:为增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_________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3、思想上:汉武帝还接受董仲舒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把儒家的_________为主要教材,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4、文化上: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创办________,以儒家的 _________为主要教材,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三、阅读69—70页小字,了解“东汉的统治”一目,完成下题 1、建立:公元______,西汉皇族______称帝,定都______,史称东汉。刘秀即______。 2、光武中兴: (1)措施: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____________;惩处____________;任用 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快乐学习】 探究点一:文景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有何关系?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原创参赛】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本帖最后由 werous6 于 2010-6-30 18:30 编辑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原创洮南市万宝镇煤窑中学:李淑芬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汉武帝推行大一统的条件,措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结果。 (2)通过探究“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对比秦皇汉武的主要政策,谈谈为什么秦很快亡了国,西汉却出现了鼎盛局面?”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 )思想教育目标: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教材重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为主 学习方法:以表演法、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秦朝的暴政表现在那几个方面,结果如何? 导言上节课秦朝的暴政令我们触目惊心,为了使今天这节课你和我轻松的走过,我先邀请同学们观看一段音乐电视好吗? 播放汉武大帝主题曲《最后的倾诉》,提问:这是哪部电视剧的恢宏场面? 生答:略 师:这部电视剧展现了汉武帝刘彻长达54年的铁腕统治,由于他的文治武功,是西汉王朝出现了大一统的鼎盛局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大一统的汉朝。 新课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师:我记得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那么汉武帝的丰功伟业又是站在哪三位巨人的肩上取得的呢?下面同学们找出这三位巨人。 (一) 学生讨论:

屏幕展示:三位巨人即三位皇帝在位时期,西汉面临着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呢?这种局面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师:这三位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是怎样做的呢? 生:略 师:历史上把这种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社会生活,恢复元气的政策,叫做休养生息政策。 (二)学生讨论: 我国现在是否依然执行这一政策?举例说明。 生:略 师:汉初统治者实行的这一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呢?同学们齐读。 屏幕展示:《秦始皇河汉文帝的陵墓》 结论:成由俭,败由奢。 师:汉初六七十年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屏幕展示:《汉武帝》像有学生简介 师:汉武帝刚一上台就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诸侯国问题,那么汉初的诸侯国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呢? 西汉初年,刘邦为了确保六十天下,分封一些同性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随着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受封的诸侯王实力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巩固。汉文帝时为了解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采取了一些软弱措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汉景帝时开始着手削躲诸侯国的封地,但引发了“七国之乱”。视频“七国之乱”片段。虽然被平定了,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困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更加严峻了。请同学们看书举例说明。 生:略 师: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是怎样做的呢? 生:略 师:我们用一幅图来表示刚才同学们的叙述 展示: 作图示意:假如一个诸侯王拥有封地是这么大: 他有四个儿子,根据汉朝的推恩令,他的封地就变成了如下图: (阴影部分)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诸侯王的封地和以前相比有何变化? 生:诸侯国的势力削弱了,没有力量与中央抗衡了。

人教版八年级 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

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物体甲重40N ,物体乙重70N ,如右图所示两物体都静止.此时甲、乙两物体所受合力分别为( ). A.0,30N B.0,0 C.30N ,30N D.30N ,110N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3、如图3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4、如图3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F 丁,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 B . F 乙=F 丙 C .F 丙<F 丁 D .一样大 5、图甲、图乙是由相同的 滑轮组装的滑轮组,甲乙两人分别用两装置将质量相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 B .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的3倍 C .乙拉绳子的速度是甲拉绳子速度的2倍 D .甲拉绳子的距离等于乙拉绳子距离的2倍 6、如图1所示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 .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 .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7、用不同机械将同样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拉力F 最小的是( )

8、利用定滑轮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时,若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2所示,则F1F2和F3的大小关 系是 A.Fl = F2 = F3 B.Fl < F2 < F3 C.Fl > F2 > F3 D.Fl > F2 = F3 10、物体M重100牛,若不计摩擦、绳及滑轮自重,当滑轮在恒力F作用下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物体M的速度及拉力F的大小分别为() A.0.5米/秒、100牛 B.1米/秒、50牛 C.2米/秒、200牛 D.4米/秒、100牛 11、如图4所示,物体重20N,在F=4N的拉力作用下,物体能做匀速直线 运动,则物体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 A. 24N B.20N C.8N D.4N 12、为了将重400 N的物体提到高处,工人师傅用两只滑轮组成滑轮组,用该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至少为( ) A.100 N B.200 N C.133 N D.100 N 13、如图8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 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2N 14、如图2所示,AB质量分别为20 kg和15 kg,弹簧测力计重力不计,用手抓住弹簧测力计外 壳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F1,用手抓住A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F2,用手抓住B时弹 簧测力计读数是F3,如图秤钩在左侧,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350N F2=150N F3=50N B.F1=200N F2=150N F3=150N C.F1=150N F2=200N F3=350ND.F1=200N F2=150N F3=200N 图2 15、如图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40N,匀速拉动 物体(摩擦及滑轮重不计),水平拉力应为 A 200N B 20N C 140N D 40N 16、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 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 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 A.20N 0.4m/s B.20N 0.1 m/s C.5 N 0.4m/s D.5N 0.1 m/s 二、作图题 17、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请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18、站在地面上的人,利用图13中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出绕绳方法。(要求图中滑轮都使用) 19、如图4所示,某人站在A处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提起物体B,画出物体B的重力的示意图和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20、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来,试在第25题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项脊轩志》试题练习及答案

自读文本 项脊轩志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尘泥渗. 漉(shèn) 呱.呱而泣(ɡū) B .余稍为修葺. (qì) 以手阖.门(hé) C .偃. 仰啸歌(yǎn) 垣.墙周庭(yuán) D .旧时栏楯. (dùn) 扃牖..而居(jiōnɡ yǒu) 解析 “楯”应读shǔn 。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借书满架,偃仰.. 啸歌 偃仰:俯仰,这里指休闲。 B .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 兀坐:坐在高高的凳子上。 C .令人长号.. 不自禁 长号:大哭。 D .后五年,吾妻来归.. 来归:女子嫁到男方家来。 解析 兀坐:独自坐着。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的“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B .垣墙.. 周庭,以当南日 C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D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 漏 解析 例句中“手”是名词用作状语,B 项中“垣墙”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B.??? 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②客逾庖而宴,鸡栖于. 厅 C.??? ①内外多置.小门②顾视无可置. 者 D.??? ①庭中始为篱,已.为墙②今已. 亭亭如盖矣 解析 B .均为介词,表处所,相当于“在”;A.①每逢,②常常;C.①设置,②安置、放置;D.①然后,②已经。 答案 B 5.默写。(6分)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瞻顾遗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余居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 (2)如在昨日 令人长号不自禁 (3)多可喜 亦多可悲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The teaching plan design of Xiang Ji Xuan Zhi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反映真挚感情的特色。 2.掌握归有光的“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以清淡朴素之笔来抒情的风格。 3.文言文常规知识积累。 二.教学重点: 1.文言知识。 2.散文风格的理解。 3.写景叙事和抒情的结合。 三.教学难点: 散文风格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读,教师点拔。

五.教学时数: 二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1、归有光的散文风格理解。 2、课文第一部分(正文)串讲、分析。 (一)文学及文体知识介绍: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昆山人,归有光一生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师承“唐宋派”,反对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对清代我国古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影响很大,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他的散文善于抒情,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有人称赞他的文章是“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文字委婉悽恻,这一特点在《先*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及本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著作辑为《震川先生文集》。

本文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处,“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二)熟读“自读提示”,了解本文所学要点: 1、本文借写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常琐事,表 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2、全文共分两部分:正文和补记。 3、归有光的散文风格体会和理解。 (三)熟读课文,正音正字: 葺楯 * 垣偃迨阖笏爨殆扃牖 (四)课文第一部分分析: 1.第一节串译讲析 ①指生朗读和串讲。 ②总结:叙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风貌,侧重写景, 表达作者对“轩”的热爱。

滑轮及其应用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2、通过自制教具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对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得出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种省力杠杆的变形; 3、在对实例的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提高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滑轮,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难点:1、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种省力杠杆的变形; 2、找动滑轮的支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演示:杠杆提水的实验

在杠杆的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动力,发现杠杆已经碰地了,小桶还没有离开井口。 提问:该怎么办呢? 将杠杆向上移动,就能使杠杆继续转动,小桶就会继续被举高。(边讲边做)如果杠杆能够连续转动,小桶就可以被举得更高。(演示) 提问:杠杆要是连续转动起来的话,大家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操作:转动红色的等臂杠杆 现象:看到它形成了一个圆。 操作:用自制教具改装。 讲授:像这样改装好的装置就叫做滑轮,滑轮实际上就是杠杆的变形,它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现代化生产中,人们使用的往往是复杂的机械,但复杂机械中的许多部件就是由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组合起来的。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滑轮。 二.新课教学: 请学生观察:滑轮由哪些部分组成呢?(PPT出现一个滑轮)学生:有轮子(轮子的边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凹陷(我们把它称为槽。) 教师:轮子会不会转呢?(会) 教师:绕着什么转?(绕着圆心) 教师:也就是绕着通过圆心的轴转动。

《项脊轩志》试题练习及答案

自读文本 项脊轩志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3分) ( )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尘泥渗.漉(shèn)?呱.呱而泣(ɡū) B.余稍为修葺.(qì) 以手阖.门(hé) C.偃.仰啸歌(yǎn) ?垣.墙周庭(yuán) D.旧时栏楯.(dùn) 扃牖 ..而居(jiōnɡyǒu) 解析“楯”应读shǔn。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借书满架,偃仰 ..啸歌?偃仰:俯仰,这里指休闲。 B.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兀坐:坐在高高的凳子上。 C.令人长号 ..不自禁长号:大哭。 D.后五年,吾妻来归 ..来归:女子嫁到男方家来。 解析兀坐:独自坐着。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的“手”的用法不同的一 项是?()(3分)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B.垣墙 ..周庭,以当南日 C.尘泥渗漉,雨泽下.注?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解析例句中“手”是名词用作状语,B项中“垣墙”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错误! B.错误!

C.错误! D.错误! 解析 B.均为介词,表处所,相当于“在”;A.①每逢,②常常;C.①设置,②安置、放置;D.①然后,②已经。 答案B 5.默写。(6分)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瞻顾遗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余居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旧时栏楯亦遂增胜(2)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3)多可喜亦多可悲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两膝相比.者 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C.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项脊轩志自我检测题及答案

项脊轩志自我检测题及答案 项脊轩志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归、稍、置”等实词及“以、然、于、已、每”等虚词的用法,辨析“顾、去、归”等多义词的意义。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二、文题背景 1.题目解说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到曾在太仓(现在的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有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2.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一生郁郁不得志。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接触的散文家。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三、诵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可以参考《优化方案》内的翻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与默读结合,读的时候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无类似的情感体验。(一)注音 1.先大母婢也() 2.迨诸父异爨()网3.先妣() 4.呱呱而泣() 5.象笏() 6.长号不自禁()# 7.扃牖() 8修葺() 9 垣墙() 10 栏?J () 11偃仰()12万籁() 13 呱呱而泣() 14阖门() 15象笏() 16 长号()(二)解释加横线的字 1凡再变矣 2先妣尝一至 3殆有神护者 4吾妻来归 5吾妻归宁 6迨诸父异爨 7已为墙 8凡再变

机电工程专业技术例题精选

机电工程技术——1H412000机电工程专业技术 1H412010测量技术 【习题】下列工程测量内容中,作为鉴定工程质量和验证工程设计、施工是否合理的依据的是()。 A.基础检查、验收 B.测量检查实际位置及高程 C.变形观测 D.交工验收监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程测量的方法。变形观测:随着施工的进展,测定已安装设备在平面和高程方面产生的位移和沉降,收集整理各种变化资料,作为鉴定工程质量和验证工程设计、施工是否合理的依据。参见教材P25。 【习题】机电工程测量的特点不包括()。 A.将图纸上设计的钢结构或设备测设到实地 B.精度要求高 C.测量工序与工程施工工序无关 D.受施工环境干扰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程测量的方法。机电工程测量的特点包括:(1)机电工程测量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刚接够或设备测设到实地;(2)精度要求高;(3)工程测量工序与工程施工工序密切相关;(4)受施工环境干扰。参见教材P25。 【习题】检核是测量工作的灵魂,其内容不包括()。 A.环境检核 B.仪器检核 C.计算检核 D.验收检核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程测量的方法。检核分为:仪器检核、资料检核、计算检核、放样检核和验收检核。参见教材P26。 【习题】安装一次仪器,可以同时测出数个前视点的高程时,可以采用()。 A.水准法 B.仪高法 C.高差法 D.准高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程测量的方法。在安置一次仪器,同时需要测出数个前视点的高程时,仪高法比高差法方便,因而仪高法在工程测量中被广泛采用。参见教材P26。 【习题】基准线测量原理是利用()和检定钢尺,根据两点成一直线原理测定基准线。 A.经纬仪 B.水准仪 C.全站仪

《项脊轩志》同步测试(基础练习)(语文北师大必修1)

《项脊轩志》基础练习阅读课文,完成文后问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渗漉.(lù) 偃.(yǎn)仰呱呱.(guā)坠地 B.栏楯.(shǔn) 珊.珊(shān) 断壁颓垣.(huān) C.扃牖.(yǒu) 异爨.(cuàn) 奴颜婢.(bì)膝 D.枇.(pí)杷修葺.(róng) 如丧考妣.(bǐ)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雨泽下注.(流入) 迨.(等到)诸父异爨客逾.(越过)庖而宴 B.三五 ..(农历每月十五) 妪.(婢女)每谓余曰以乎阖.(关闭)门 C.墙往往 ..(到处)而是殆.(大概)有神护者其制.(修建)稍异于前 D.室西连于中闺 ..(很像)女郎地余既为此志.(志向) ..(内室) 大类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要死之年所手植.也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放) B.先妣 ..抚之甚厚(已故的母亲) C.室始洞然 ..(明亮的样子) D.日过午已昏.(黄昏)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手阖门 ..,自语曰 B.沛公居山东 ..时 C.吾从板外相 ..为应答 D.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垣墙周庭,以.当南口比去,以.手阖门

B.儿寒乎.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鸡栖于.厅 D.而.庭阶寂寂汝子在吾怀,呱呱而.泣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分家后庭院内安置了许多小门,东家的狗向着西家叫,西家的狗向着东家叫,请客的时候,客人要越过厨房赴宴,很不方便。 B.家中的老婆婆曾是作者去世的祖母的女仆,她告诉作者,祖母曾拿一象笏给他,勉励他要努力学习。 C.作者的母亲在世时对子女关爱有加,她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关切地问寒问饥。 D.本文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和平凡场景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作者的深情,可谓“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 ) A.而.母立于兹 B.久不见若.影 C.汝.姊在吾怀 D.先妪抚之.甚厚

《项脊轩志》习题4

《项脊轩志》习题[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 A.渗漉(lù) 偃(yǎn)仰 老妪(ōu) 呱呱(guā)坠地 B.垣墙(huān) 栏楯(shǔn) 脊背(jǐ) 情不自禁(jìn) C.扃牖(yǒu) 异爨(cuàn) 姊妹(zǐ) 奴颜婢(bì)膝 D.茶几(jī) 省亲(shěng) 阖门(kē) 如丧考妣(bǐ) 2.选出错别字最多的一项( ) A.斑驳寂廖瞻前雇后姗姗可爱 B.犬吠篱笆残壁断垣越组代庖 C.象笏兹事百战不怠仰天长啸 D.枇杷修葺万赖俱寂百无聊赖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 ) ①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 ②或凭几学书(学写字) ③妪每(每次)谓余曰④大母过(路过)余曰 ⑤先妣抚(抚摸)之甚惜⑥妪(妇女的通称)每谓余曰 ⑦而母立于兹(这儿) ⑧大类女郎也(像) A.①④⑤ B.②⑥⑦ C.③⑥⑧ D.②④⑧ 4.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要死之年所手植也 5.下列句中划线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 )

A.而母立于兹 B.久不见若影 C.汝姊在吾怀 D.先妣抚之甚厚(她) 6.下列句中划线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 ) A.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C.语未毕,余泣 D.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7.请选出下列句中划线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 ) A.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B.大行不顾细谨 C.顾不如蜀鄙之僧 D.三顾频烦天下计 (2)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 ) A.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愚人之所以为愚 C.庭中始为篱 D.余既为此志 (3)轩东故尝为厨 ( ) 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大人故嫌迟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儿之成,则可待乎 ( ) A.三五之夜 B.先妣抚之甚厚 C.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 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5)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 ) A.学而时习之 B.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C.张良是时从沛公 D.不拘于时,学于余 (6)比去,以手阖门 ( ) A.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B.天涯若比邻 C.朋比为奸 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