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刀专科门诊病历

针刀专科门诊病历

针刀专科门诊病历
针刀专科门诊病历

针刀专科门诊病历

姓名:性别:年龄:岁年月日住址:电话: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个人、家庭史:

一般检查:T:℃ P:次/分钟 BP: mmHg

专科检查:

辅助检查:

原有疾病诊断:

影像诊断:

针刀医学诊断:

中医诊断:

处理意见:

施术部位:

医嘱:

复诊:

医生签名:

针刀手术协议书

一、由于当地影像及检测设备不能够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靠临床检查不能够完全做到明确诊断,对于你的现有症状我将采取治疗观察。

二、鉴于目前临床表现和症状体我们拟诊为:

针刀手术闭合手术。

三、由于医疗条件受限,对你的原有疾病尚不能完全排除你

身患的其他疾病。

四、针刀术前、术中、术后有可能并发心脑血管疾病。

五、术后可能产生应激反应,使原有症状加重。

六、术后配合医生按医嘱做好康复工作。

如同意可签字:

患者:

家属:

手术医生:

年月日

腱鞘炎小针刀松解手术知情同意书

××医院 腱鞘炎小针刀松解手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狭窄性腱鞘炎,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腱鞘炎小针刀松解手术。 替代方案:①非甾体类药物治疗、膏药外敷及局部理疗:优点:局部无创伤。缺点:疗效不确定,病情易复发。②激素封闭治疗:优点:局部创伤小。缺点:病情易复发,激素存在副作用。③腱鞘部分切除松解术:优点:松解较彻底,复发几率低。缺点:创伤较大,费用较高,需住院治疗。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 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 1)局部出血、血肿。 2)切口感染。 3)腱鞘部分切开后仍可能出现疼痛、弹响、活动不灵,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4)损伤局部神经、血管,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5)若切口较大,需要缝合、换药、拆线。 4.我理解医护人员将密切观察我的病情变化,尽量避免和减少上述情况,一 旦发生上述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将会积极采取对应措施,需要我及家属的协助配合。我理解手术结束后,切口局部采用纱布覆盖,未愈合前不能接触水,不能污染。 特殊风险或主要高危因素: 我理解根据我个人的病情,我可能出现以下特殊并发症或风险: 一旦发生上述风险和意外,医生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患者知情选择: 我的医生已经告知我将要进行的手术方式、此次手术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我关于此次手术的相关问题。我同意在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我的病情对预定的手术方式做出调整。我理解我的手术需要多位医生共同进行。我并未得到手术百分之百成功的许诺。我授权医师对手术切除的病变器官、组织或标本进行处置,包括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和医疗废物处理等。

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7-10-06T15:10:11.0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4期作者:刘少锋 [导读] 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云南开远 661699 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给予单纯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感染情况,其中观察组中持续爱你1例创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对照组中出现1例关节红肿胀痛,停止功能锻炼后好转,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疾病康复时间,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针刀;推拿;功能锻炼;肩周炎;临床疗效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该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其中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于轻体力劳动者,肩周炎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1-2]。我院通过采用小针刀手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肩周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对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在30~75岁,平均年龄为(5 2.2±6.3)岁;病程0.3-1.5年,平均病程(0.5±0.3)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在30~72岁,平均年龄为(52.3±5.7)岁;病程0.3-1.2年,平均病程(0.4±0.4)年。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近两周内未使用任何肩周炎治疗药物;能积极配合资料收集工作。(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合并不明原因的肩关节疼痛和局部性病理性骨折者;试验期间不能积极配合资料收集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给予单纯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1)小针刀治疗方法:先寻找压痛点,每次取1-5点做好标记,患者取坐位,患肩屈肘至90度,前臂自然放在治疗台上,常规消毒后采用小针刀直刺皮肤达骨面,做疏通剥离,有硬结或条状物应剥开,肩胛岗外缘点不宜进针太深,应紧贴骨面,遇有硬结或条状物应剥离,每隔5天治疗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后再次创口消毒,采用无菌纱布覆盖,48小时内伤口不能接触水。(2)推拿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患肢伸展,由医者先用滚、拿、揉法帮助患者放松肌肉,随后双手握住腕部抬高患臂,最大程度向上牵拉患肢,使患者感觉疼痛。(3)功能锻炼方法:术后康复治疗师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被动牵拉患肢,如双手爬墙,挽背患手拉健手,前驱患手拉对侧耳朵等。爬墙活动:面对墙壁用双手或患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将上肢尽量高举,最少维持15秒,再慢慢放下,反复进行。旋转法:一手叉腰,一手自然放松,做前后环转摇动,运动幅度由小到大,运动速度由慢到快。后伸法:双手向后反被用健手拉住患手,慢慢上举,上举程度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而定,进行反复操作。搭肩法:患测手搭在对侧肩部,肘关节紧靠胸壁。每天进行1-3次,15天为一个疗程。关节活动幅度以患者自觉疼痛可耐受为限。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的VAS、ADL评分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中持续爱你1例创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对照组中出现1例关节红肿胀痛,停止功能锻炼后好转,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肩周炎手风寒所致,故又称“漏肩风”,患病后患者常表现为关节僵硬,不能活动,肩部受到牵拉时可能引起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目前药物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不佳,部分学者认为服药治疗肩周炎只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不能起到根治的目的,而中医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配合术后功能锻炼,可大大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针刀疗法属于针灸的特殊疗法,它巧妙地将针灸针与手术刀两种机器的优点整合到一起,小针刀的操作方法简单,治疗时间短,具有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改善肌肉营养,加强肌肉代谢,预防肌肉萎缩的功效。术后配合功能锻炼,更有效增强患者肌肉的弹性,消除关节肿胀和痉挛,促进疾病康复。 研究发现,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中持续爱你1例创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对照组中出现1例关节红肿胀痛,停止功能锻炼后好

病历分析PDCA

我院电子病历现状分析与改进分析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随着我院2016年11月份电子病历系统的运用,电子病历的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电子病历管理的情况标志着医院的管理水平。据此,我院加大电子病历的质控工作,对我院住院病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挖掘,发现我院电子病历存在诸多不规范问题,如:病历时效性得不到控制等。根据国家卫计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明确要求:入院记录应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在8小时内完成等。但医生常常不能按时限要求完成各项病历记录,存在超时现象,甚至在病人转科、出院下发现某些记录未完成,这样往往会埋下医疗纠纷和事故隐患。故我院应用PDCA循环模式改进我院病历不规范情况,进而提升电子病历质量。 2.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根据病历书写常出现的问题,找出病历书写不规范的原因。

3.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运用关联图分析确定非问题的根本原因,如图1-2. 图1-2 关联图分析不规范病历的根本原因 如上图所示,病历书写不规范的的根本原因为: (1).医生责任心不强或对病历书写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病历不仅是对患者诊治全过程的文字记载,也是临床教学、科研的重要资料,它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和责任心。部分医生片面理解医疗质量,

认为只要重视临床医疗和手术操作的质量就行,在工作中支注重做,不注重写,特别是在患者多,工作繁忙时,容易忽视病历质量,引起缺项、漏项、甚至遗漏重要病史等。甚至有张冠李戴,前后不符的现象。 (2).电子病历系统设置有缺陷 电子病历系统允许对病程记录等信息进行复制和粘贴,这是电子病历的一大特点,也是从书写方式上对传统手写的巨大改变。客观地讲,信息复制粘贴对于提高医生的病历书写效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一给你时典型的“双刃剑”,书写过程的复制和粘贴,会造成内容的失真,使病历记录的真实性存在隐患,实践中已经成为影响电子病历记录质量乃至临床医疗质量突出的问题。 (3).医生理论知识和时间经验薄弱 医院大部分病历书写工作有住院医师承担,由于这部分人员接触临床工作和病历书写时间较短,理论知识和时间经验都不足,容易出现病历记录不完善、缺项、错想、错想、病历内涵质量不高等病历书写缺陷。在加上上级医师疏于指导,易痴线病历书写不规范现象。 (4)医院电子病历质控体系不健全 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医疗过程中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重视要远远大于对病历书写质量的重视。对此,2013年11月20日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医疗

刃针与小针刀的区别及具体操作手法

刃针是田纪均教授在2001年发明的一种新的微创医疗器械,在一些软组织损伤疾病治疗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关于刃针与小针刀的区别:我认为它是介于针刀和银质针(治疗功能)之间的一种治疗器具。刃针与小针刀都是以针刀医学理论指导临床的,同时,以软外理论来指导,因为,刃针在其功能、使用方式上与针刀和银质针都很相似,并且在某些软伤病的治疗上收到了好的疗效。 刃针在有些方面比针刀好一些,比如针体细一些,同样在软伤的治疗中具有针刺和铲剥功能,对病人的恐惧心里有减免作用,在治疗中患者的疼痛少一些,但有些方面比针刀也差一些,因为针体细,他的强度和弹性,还有韧性都不足。 各种治疗器械都有自己的优势,而如何发挥这种器械的最大效用,还是主要看操作的人如何使用它。 下面附件的内容是我整理在京期间的学习笔记,是关于刃针疗法的基础理论及刃针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要领。 刃针疗法的基础与 刃针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要领 一、理论及作用机理 中西医结合的刃针疗法,以中医学理论为主并以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物力学、脊椎病因治疗学、软件组织外科学、信息医疗学、周围神经受卡压以及肌肉所固有的外周机制理论等共同作为理论基础配合刃针疗法的作用机理来调节患处的生理环境,恢复纤维的正常的力平衡状态和改善局部微循环,使病变软组织垂构和调整疼痛随之而解。 1 刃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1.1解剖学基础 解剖学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在刃针疗法中体表解剖(体表标志、体表投影等),软组织层次解剖(肌肉层次解剖、穴位层次解剖等),神经、动脉、静脉走行路径,肌

肉起止及走行,筋膜起止及走行等是重点内容。 1.2生物力学基础 生物力学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恶报,是将力学与生物学、医学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生物力学广泛应用在医学基础研究及各科临床中。同时,也是刃针疗法重要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骨骼系统的生物力学、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等,起到了解决一些“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及改进和创新治疗法的重要作用。 1.3脊椎病因治疗学 脊椎病因治疗学是研究脊椎遭受损害后,造成脊髓、周围神经、血管及内脏神经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采用治脊疗法治疗的一门新学科。脊椎后关节解剖位置紊乱引起内脏器官出现功能性症状是脊椎病因治疗学主要的理论基础。脊椎病因治疗学认为,一些疾患在合并脊椎后关节解剖位置紊乱时会出现和加重症状,对刃针疗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4软组织外科学 软组织外科学是以椎管外骨骼肌、筋腊、韧带、关节囊、滑膜、椎管外脂肪或椎管内脂肪等人体运动系统的软组织损害(原称软组织劳损),引起疼痛和相关征象的疾病为研究对象,以椎管外或椎管内软组织松解等外科手术或椎管外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或椎管外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等非手术疗法为治痛手段(完全有别于镇痛手段)的一门新的临床分支学科。其认为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病理学基础是软组织因急性损伤后、或慢性劳损形成而导致的无菌性炎症(aseptic irflammation);软组织松解手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椎管外松解骨骼肌、筋腊等,或椎管内松解硬腊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等无菌性炎症病变的软组织,完全阻断了它们的化学性刺激对神经末稍的传导,以达到无痛,以及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等处的损害性软组织所引起疼痛、活动受限等征象外,还会并发头痛、眩晕等50多种涉及一些与内科等疾病完全相似的征象等。 1.5周围神经受卡压的理论 周围神经卡压是躯干、四肢、关节等部位疼痛等不适等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认为骨骼肌为了在主应力方向承担更大的载荷,便在骨的质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得到加强,结果形成骨质增生,以及软组织在随应力集中或起限的载荷时,肌肉和筋膜产生代偿性

刃针与小针刀的区别及具体操作手法

刃针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要领 刃针疗法主要适合于各类因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所致的颈椎病,通过刃针治疗,以达到减压、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加强局部营养及氧的供给和排泄、带走积聚的代谢产物等功效,治疗无菌性炎症。 一、理论及作用机理 中西医结合的刃针疗法,以中医学理论为主并以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物力学、脊椎病因治疗学、软件组织外科学、信息医疗学、周围神经受卡压以及肌肉所固有的外周机制理论等共同作为理论基础配合刃针疗法的作用机理来调节患处的生理环境,恢复纤维的正常的力平衡状态和改善局部微循环,使病变软组织垂构和调整疼痛随之而解。 1 刃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1.1解剖学基础 解剖学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在刃针疗法中体表解剖(体表标志、体表投影等),软组织层次解剖(肌肉层次解剖、穴位层次解剖等),神经、动脉、静脉走行路径,肌肉起止及走行,筋膜起止及走行等是重点内容。 1.2生物力学基础 生物力学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恶报,是将力学与生物学、医学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生物力学广泛应用在医学基础研究及各科临床中。同时,也是刃针疗法重要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骨骼系统的生物力学、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等,起到了解决一些“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及改进和创新治疗法的重要作用。 1.3脊椎病因治疗学 脊椎病因治疗学是研究脊椎遭受损害后,造成脊髓、周围神经、血管及内脏神经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采用治脊疗法治疗的一门新学科。脊椎后关节解剖位置紊乱引起内脏器官出现功能性症状是脊椎病因治疗学主要的理论基础。脊椎病因治疗学认为,一些疾患在合并脊椎后关节解剖位置紊乱时会出现和加重症状,对刃针疗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揭秘针刀整体松解术为何能够治愈顽固的颈椎病

揭秘针刀整体松解术为何能够治愈顽固的颈椎病 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是指以针刀为工具,结合中医针灸理论与现代外科手术操作方法,参照生物力学、西医的生理学,解剖学及人体电生理线路等学说,用于临床治疗各类疾病的一种医疗体系。 主要简介 针刀疗法又称小针刀疗法,是指以针刀为工具,结合中医针灸理论与现代外科手术操作方法,参照生物力学、西医的生理学,解剖学及人体电生理线路等学说,用于临床治疗各类疾病的一种医疗体系。 针刀疗法所采用的针刀是一种融合中医针灸用针与手术刀功能的新型医疗器械,外观具有针和刀的双重特性。基本形状与针灸类似而略粗,前端针尖部位为一扁平刀刃,宽0.8毫米。针刀既可以像针灸用针一样刺进体内达到针灸的效果,又能在体内起到切割,剥离,松解等手术刀功能。 针刀疗法有适应症 针刀疗法在临床上主要针对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的颈椎病、颈肩痛、腰腿痛(包括腰肌劳损、腰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症等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腱鞘炎、跟骨痛/网球肘、各种关节韧带损伤、以及因扭挫伤、骨伤、挤压伤、肌肉注射、手术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长久性疼痛;此外,对风湿类风湿、慢性支气管炎、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痉挛性脑瘫、青少年O型腿(罗圈腿)、X型腿、臀肌挛缩、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胃溃疡、结肠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疑难杂症也有独特的疗效。 针刀疗法特点 前国家卫生部长张文康部长的对针刀的评语,将针刀疗法的特点归纳为四个字:简(单)、便(利)、廉(价)、(灵)验,生动地体现了针刀疗法的特色及优点。针刀疗法是一种闭合性手术,与针灸相似,不流血、恢复快、无疤痕、无后遗症,立竿见影、标本兼治、一劳永逸。 利用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 1、颈椎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 首先我们需要对颈椎病的病因及病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等疾病的总称。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因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迫,引发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多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及继发性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部分患者伴有头晕,重者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见眩晕,猝倒;有的患者一侧面部发热,出汗异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另一些病人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双脚麻木,行走时有踏棉花的感觉。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松解术;手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临床常见病。我门诊部自2008年7月~2009年6月,采用朱氏小针刀在病变腰椎间隙的棘间、侧隐窝、横突间韧带处松解,并配合手法治疗,解除神经压迫、改善微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对神经的刺激。经对68例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32 例,年龄23~76岁;其中L4~L530例,L5~S124例,L3~L42例,L4~L5并L5~S18例,L3~L4并L4~L52例。侧方型50例,中央型18例;病程30天~21年。 2.诊断及排除标准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①常有外伤或腰痛史;②腰痛向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至小腿或足背外侧,活动加重,卧床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拇指背伸力弱;③影像学检查:CT或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节段)和程度,全部病例影像学资料符合腰突症诊断标准。并排除以下病例:①椎体滑脱、骨折、结核、肿瘤者;②非巨大突出者;③突出髓核无严重钙化和骨化者;④无马尾神经损害者;⑤不伴有严重椎管狭窄者。 3.治疗方法 (1) 针刀松解术:患者取俯卧位,腹部脐下垫一高约20 cm 小枕。皮肤常规消毒,进针点皮肤以1%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后,按针

刀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侧方型在患侧施术,中央型两侧施术。①松解棘间韧带:针刀在病变节段棘突间正中穿过皮肤、脊上韧带直达脊间韧带,探及上一位棘突下缘骨面,紧贴骨面将脊间韧带松解3~4刀。②松解侧隐窝:针刀在病变节段棘突间正中线旁开0.5~1 cm处,穿过皮肤、皮下、竖脊肌直达椎板,紧贴椎板内侧骨面向深处铲切3~4刀。③松解横突间韧带:在病变节段上一位棘突尖正中线旁开2.5~3.5 cm处,将针刀刺达横突骨面,在横突骨面下缘切开剥离横突间韧带。④针刀术后,针孔指压1~3分钟,针口无出血时以创可贴覆盖针口。 (2)手法治疗:针刀松解术毕,按以下方法给病人做手法治疗。 ①牵抖手法:病人取俯卧位,两手抓住床头。术者双手抓住病人两小腿,用力将病人往后牵抖,反复牵抖3~5次。②抬按手法:病人俯卧,患侧膝关节弯曲90°角(中央型两侧弯曲)。术者双手重叠,右手小鱼际放在病人腰椎病变间隙下位棘突上,一助手站在病床上,双手抓住病人患侧小腿(中央型抓两小腿),将病人患侧(中央型将两侧)髂前上棘提离床面1~3 cm时,术者双手突然用力往下按压,当病人髂前上棘到达床面时,助手将病人大腿放在床面。之后,再重复以上动作15~20次。③斜扳手法:病人侧卧,患侧在上,面向术者,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髋屈膝。术者面向病人,一手肘部推肩向后,另一手肘部拉髋向前,两手同时突然用力,只做一次。 4.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80°以上,腰部活动恢复正常,能参加工作。显效:腰腿痛显著减轻,直腿抬高

微针刀治疗操作要点

微针刀治疗操作要点 1,凡是头面症状的操作点; 2,头疼,头晕。耳鸣,恶心等,用微针刀操作,颈2的棘突旁,和颈1的横突尖的位置,进皮下三毫米到五毫米点刺或者是切割,另外寻找环枕筋膜的周围压痛和挛缩点。 不能抬头,低头或左右旋转困难者操作颈2的棘突旁或6 -7的棘突旁 3,抬头或低头后背牵拉,沉重者操作颈6 -7棘突旁和肩胛提肌的点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头最长肌的止点。 肩部; 不能抬起,针刺肩胛骨内上角,肱骨大结节。不能后背:针刺盂下结节,肱骨大节结,肱骨小结节,喙突外下方,结节间沟。不能摸头,针刺喙突,肱骨大节结和结节间沟。 总结;我们治疗一定是诊断准确,思路清晰,下手果断,疗效才能够稳定。下项线紧张的筋膜挛缩的肌肉全部是治疗的点位。 腰椎病的操作 1,腰肌劳损;只在胸7到胸10和腰3的棘突找结节条索针刺就可以,腰椎的增生治疗同腰肌劳损。 2,腰三综合症治疗腰3棘突旁的结节即可。 3,腰大肌的损伤患者主诉不能翻身旋转,治疗点是在腰四横突下,到达腰四横图后再下两到三个厘米反复提插直至手下感觉变软出针即可。 4,腰骶部的疼痛在胸段7--9椎体旁和腰椎的2-3棘突找挛缩点切割。同时处理腰骶三角区和骶尾边缘找的结节即可。 总结;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腰痛,常规处理腰1-2棘突旁找结节松解,腰4-5棘突旁找挛缩。 坐骨神经放射疼痛; 1.只要是坐骨神经疼痛不论何种原因,只找病症,不找病因。 2.腓肠肌区域疼,治疗点在臀中肌的止点,髂肌终点下一寸的范围找结节,腓肠肌的疼痛治疗点在梨状肌的起点和肌腹就可以了,臀部所有的症状在大转子边缘找紧张的筋膜进行松解就可以了。 膝关节的治疗 髌骨的疼痛在股4头肌内侧和股外侧就可以,相当于梁丘和血海,膝内疼治疗点在髂经束起点股内收肌的肌腹, 3,膝外疼痛治疗点在阔筋膜张肌的起点与终点,(风市穴) 4,膝关节后面疼痛,半键半膜肌和股2头肌的肌腹部治疗。 针法的目的是;把紧张的筋膜挛缩点最大范围的减压,也就是结节,条索,硬化,不找压痛,常用的部位肌肉的饱满处。 刀法的目的是;把紧张的筋膜,浅筋膜切断,即舒展挛缩的肌群。故不可过多的切割,常用的部位是脊柱旁和关节的骨突旁。 常见疾病常用的肌肉 颈部,斜角肌。肩胛提肌。斜方肌,肌筋膜。 肩部。肱二头肌,喙肱肌冈上肌,小圆肌。 腰部。腹外斜肌,腰大肌。 臀部,臀大肌。腰大肌。梨状肌,阔筋膜张肌 膝关节。股四头肌,股2头肌半键半膜肌,腓肠肌 手臂。前旋圆肌,腕横韧带。肱二头 乳腺病。在同侧的胸3-4-5棘突旁寻找阳性点,胸前檀中患侧寻找阳性点 腰椎4的横突直刺达骨面,对侧或同侧天宗穴刮痧刺血拔罐,

T形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护理

2012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350003)2012年2月24日收稿 摘要:目的:总结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 )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3例行TEM 术患者的手术配合要点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TEM 术程顺利,手术时间30~180分钟。术中出血量5~150ml 。无一例术中发生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访视评估,完善的物品准备,医护人员的熟练默契配合是TEM 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关键词:手术配合;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中图分类号: R47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153-01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TEM )的配合 施晓玲*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是一种兼备内镜、腹腔镜和微创手术 优点的新技术,能治疗距肛缘5~25cm 之间的直肠肿瘤[1]。TEM 优点是经过自然腔道无外在的手术切口,创伤小,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手术后恢复快[2] ,是直肠良性病变的首选手术方式,对部分早期直肠癌的病人可达到根治效果,并避免了永久性造瘘的致残手术。由于手术器械复杂,所以,护士的熟练配合尤为重要。我院2009年12月起开展此技术,至2010年12月期间手术室共成功配合23例TEM 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9.5±14.4岁。1.2方法:全麻后,按肿瘤部位的不同摆相应体位,摆体位的原则是让肿瘤位于下方,靠近手术床平面,如肿瘤位于直肠后壁则摆 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 铺巾,经轻柔扩肛后,选择适当长度的直肠镜经肛门插入,接好后端操作板,装上双目镜,连接光源线,在直视下调节好镜头位置,用Martin 臂把直肠镜固定于手术床上。正确连接注气、注水装置和显像装置。保持CO 2低压充气状态,先用针形电刀电灼出拟切除直肠肿瘤的边界线,再用电凝针或超声刀切除,最后对切除的创面冲洗、止血,如有全层切除需用4-0的可吸收带针缝线进行连续缝合,线两端用银夹固定。1.3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30~180min 。术中出血量5~150ml 。手术标本病理回报结果显示:绒毛腺管状腺瘤12例,直肠类癌1例,直肠癌T1期5例,直肠癌T2期2例,其他病变3例。其中,作肠壁全层切除15例,无一例术中并发症发生。 1.4TEM 手术系统:我院的TEM 手术系统是德国WOLF 公司生产。术者在双目镜下操作,并将立体双目镜上的接口连接到图像监视器上,助手及器械护士通过监视器了解手术进程,便于手术配合。操作是在长管状硬管镜下进行,操作空间有限,操作难度 大。因此, 很多器械有左右手区别,需要特别注意。2护理2.1术前准备 2.1.1术前访视:全面了解病史,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2.1.2手术物品准备:术前准备电刀、超声刀、肛门镜主机及视频系统,TEM 主机要提前自检;低温灭菌的立体双目镜、带3个特制橡胶袖套密封的四孔面板、超声刀、银夹施夹钳、银夹数个;高压灭菌的直肠镜、Martin 臂、专用手术器械、连接管道;4-0带针的可吸收手术缝线,一次性镜头塑料套。 2.1.3手术体位准备:巡回护士和医生可根据患者确定的肿瘤位置来摆置手术体位。2.2术中护理 2.2.1手术体位:摆放体位的目的是让肿瘤尽量位于硬管直肠镜 视野下方。因此, 巡回护士应根据肿瘤位置正确摆放体位。2.2.2手术用物器械:①手术器械的清点。器械多,护士必须清点手术器械及用物,尤其注意手术器械细小可拆卸部分的完整性,以免遗漏至患者体内。②保证仪器管道的通畅性。肛门内镜主机中注水针头用来连接注水管和生理盐水瓶。③器械的中前部杆要涂润滑剂,利于器械经过密封冒,延长密封冒的使用寿命。通过实践,用浸润了液体石蜡的纱布擦拭器械不但快捷而且润滑效果 好。④TEM 手术器械有左右手之分, 所以,将左右手器械分开放置,在选取时能更快捷。⑤手术缝线的准备。一般用4-0可吸收手术缝线,长度不宜超过7cm ,如果创面大,可能需要两到三根。用1枚银夹做结点,连续缝合后,在缝合中段亦可用银夹固定,在缝合结束处使用一枚银夹夹闭线头,剪断后取出缝针即可。2.2.3术中并发症的护理:TEM 手术操作精确,创伤小,对患者的全身影响较小,因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中损伤肠壁周围组织,如阴道壁损伤,损伤输尿管等,应协助医生即刻在内镜下行严密修补。3小结 TEM 是集内镜、腹腔镜和微创手术优点于一体的治疗直肠肿瘤的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将逐渐普及,所以,手术护理也要 不断地发展适应。 首先,在术前需先行了解可能的手术体位,并作好相应准备,防止压疮和神经血管的损伤;其次,要求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熟练掌握器械和仪器构造及使用,掌握手术步骤,娴熟地进行手术配合。术后随访患者,关注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状况。我们在工作中应不断总结经验,确保高质量的手术配合。 摘要:应用“T ”形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一定要熟练掌握寰枕部精细解剖和动态解剖,有丰富的针刀临床经验 及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才能安全有效。本文选取80例患者,有效率达97.5%,治愈率达70%,一般治疗1~2次,术后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末见复发及付损伤病例。关键词:“T ”形针刀松解术;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153-02 “T ”形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的护理 肖荣*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442700) 2012年2月24日收稿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由于颈椎退行性变,稳定 性减弱,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直接刺激、 压迫或通过影响血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应用传统的针灸、推拿、牵引等方法治疗,症状多可缓解,但比较顽固的颈椎病却欠佳。2009年至今, 我们通过“T ”形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取得 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均为我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40岁,平均病程4.3年。1.2治疗方法:针刀治疗第1次采用大“T ”形针刀松解术。取横线为5个点,中点为枕外粗隆,在上项线上向两侧旁开2.5cm 为2 153

小针刀疗法概述

小针刀疗法概述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小针刀疗法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镵(音“缠”)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 1 概述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2 疗法原理 小针刀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吸收现代西医及自然科学成果,再加以创造而成的医学新学科.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无毒副作用、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的治疗方法。 小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鉴西医外科手术原理,以小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创立的一门医学新学科.2004年12月教育部组织的鉴定会结论为:小针刀医学在理疗、技术、器械等方面具有原创性,特别在临床治疗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著名骨科专家尚天裕教授评价为:“针刀医学是熔中西医学于一炉的新学科,既有中医的长处、又有西医的优点。” 在理论方面,小针刀医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借鉴外科手术原理并加以创新,形成了闭合性手术的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的新理论、骨质增生新的病因学理论等,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提高了疗效,由于小针刀医学在病因学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所以在内、妇、儿、皮等科也得到广泛应用。 3 具体内容 准备针具 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0.4-1.2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 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

针刀松解

神经触及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李宣屈泽王余燕黄元芳张立平 (大理州人民医院康复科671000)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椎间盘突出压迫脊神经的节段,取1~2个点行针刀神经触及术,1次/W,最多的可松解3次,针刀神经触及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0例。结果:全组400例,优340例,良42例,可10例,差8例。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以彻底松解肌肉、韧带对神经的压迫,还能刺激神经,通过神经的应急性逃避,改善神经根受压症状,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刀神经触、腰椎间盘突出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为大理州人民医院康复科2007年12月~2010年12月门诊和住院病人,共400例,其中男210例,女190例,年龄16~88岁,平均4 2.3岁,病程10天~15年。 1.2症状与体征 400例患者中,腰痛伴双下肢痛的46例,有棘突旁压痛及下肢放射痛的345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324例,肌力明显减弱伴肌萎缩的35例,腱反射减弱的45例,脊柱后伸试验阳性的71例,小腿外侧及足外侧皮肤感觉减退的152例。 1.3辅助检查:本组织病例中240例X线平片有脊柱代偿性侧弯、间隙变窄或不对称,320例椎体有骨质增生。CT检查:L4.5间

盘突出的186例;L5S1间盘突出的252例;L4L5和L5S1双间隙突出的52例。其中,220例有侧隐窝狭窄。MRI检查共400例,其中有158例椎管狭窄。 2治疗方法 2.1首先找神经触及点,根据CT、MRI所示的椎间盘突出节段,在相应的棘突旁开2~ 3.5cm找压痛点,即为神经触及点。在常规皮肤消毒后,用0.8~1%利多先固局麻后进针,针刀抵达横突近端后,向上滑可松上一节段神经根,向下滑可松下一节段神经根。当刀口抵达腰椎间孔时,患者有强烈的酸胀感,如过深,则有触电感,并出现下肢不可控制的跳动,此时针刀应稍后退,再松解高应力组织3~4刀,然后转动刀柄,使刀口线与后正中线垂直行神经触,患者有强烈的触电感2-3次即可。点均按《小针刀疗法》〔2〕上操作。 2.2针刀松解术1次/W,术后卧床休息2小时,如术中有出血的需按压伤口10分钟。 2.3神经触及术禁忌症 凡一切有发热症状且体温高于38o C的患者;一切严重内脏病的发作期的患者;施术部位有严重血管,神经或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的患者;血友病患者均不宜手术。另外对体质虚弱或有高血压病者,应谨慎手术。 3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4〕:优:疼痛小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

刃针与小针刀的区别及具体操作手法.

刃针是田纪均教授在2001 年发明的一种新的微创医疗器械,在一些软组织损伤疾病治疗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关于刃针与小针刀的区别:我认为它是介于针刀和银质针(治疗功能)之间的一种治疗器具。刃针与小针刀都是以针刀医学理论指导临床的,同时,以软外理论来指导,因为,刃针在其功能、使用方式上与针刀和银质针都很相似,并且在某些软伤病的治疗上收到了好的疗效。 刃针在有些方面比针刀好一些,比如针体细一些,同样在软伤的治疗中具有针刺和铲剥功能,对病人的恐惧心里有减免作用,在治疗中患者的疼痛少一些,但有些方面比针刀也差一些,因为针体细,他的强度和弹性,还有韧性都不足。 各种治疗器械都有自己的优势,而如何发挥这种器械的最大效用,还是主要看操作的人如何使用它。 下面附件的内容是我整理在京期间的学习笔记,是关于刃针疗法的基础理论及刃针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要领。 刃针疗法的基础与 刃针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要领 一、理论及作用机理 中西医结合的刃针疗法,以中医学理论为主并以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物力学、脊椎病因治疗学、软件组织外科学、信息医疗学、周围神经受卡压以及肌肉所固有的外周机制理论等共同作为理论基础配合刃针疗法的作用机理来调节患处的生理环境,恢复纤维的正常的力平衡状态和改善局部微循环,使病变软组织垂构和调整疼痛随之而解。 1 刃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1.1解剖学基础 解剖学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在刃针疗法中体表解剖(体表标志、体表投影等),软组织层次解剖(肌肉层次解剖、穴位层次解剖等),神经、动脉、静脉走行路径,肌

肉起止及走行,筋膜起止及走行等是重点内容 1.2生物力学基础 生物力学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恶报,是将力学与生物学、医学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生物力学广泛应用在医学基础研究及各科临床中。同时,也是刃针疗法重要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骨骼系统的生物力学、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等,起到了解决一些“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的问题及改进和创新治疗法的重要作用。 1.3脊椎病因治疗学 脊椎病因治疗学是研究脊椎遭受损害后,造成脊髓、周围神经、血管及内脏神经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采用治脊疗法治疗的一门新学科。脊椎后关节解剖位置紊乱引起内脏器官出现功能性症状是脊椎病因治疗学主要的理论基础。脊椎病因治疗学认为,一些疾患在合并脊椎后关节解剖位置紊乱时会出现和加重症状,对刃针疗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4软组织外科学软组织外科学是以椎管外骨骼肌、筋腊、韧带、关节囊、滑膜、椎管外脂肪或椎管内脂肪等人体运动系统的软组织损害(原称软组织劳损),引起疼痛和相关征象的疾病为研究对象,以椎管外或椎管内软组织松解等外科手术或椎管外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或椎管外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等非手术疗法为治痛手段(完全有别于镇痛手段)的一门新的临床分支学科。其认为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病理学基础是软组织因急性损伤后、或慢性劳损形成而导致的无菌性炎症(aseptic irflammation);软组织松解手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椎管外松解骨骼肌、筋腊等,或椎管内松解硬腊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等无菌性炎症病变的软组织,完全阻断了它们的化学性刺激对神经末稍的传导,以达到无痛,以及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等处的损害性软组织所引起疼痛、活动受限等征象外,还会并发头痛、眩晕等50 多种涉及一些与内科等疾病完全相似的征象等。 1.5周围神经受卡压的理论 周围神经卡压是躯干、四肢、关节等部位疼痛等不适等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认为骨骼肌为了在主应力方向承担更大的载荷,便在骨的质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得到加强,结果形成骨质增生,以及软组织在随应力集中或起限的载荷时,肌肉和筋膜产生代偿性 增生、肥大或肥厚,除使组织和功能发生改变外,还是造成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潜在因 素或直接因素的“应力集中说”各种因素(如炎性渗出、肌肉痉挛、筋膜挛缩等)引起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这种压力在引起肌肉发生缺血性挛缩之前,就对各种神经末稍产生了病理性刺激,筋膜表面张力的增高和筋膜间室内压的增高均可对分布于其表面或穿过其间的皮神经产生牵拉或压迫的“筋

小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解锁治疗骨性关节炎

小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解锁治疗骨性关节炎
邓延西,万鹏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重庆万州 404000] [摘要]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解锁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 190 例膝 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100 例采用小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解锁治疗, 对 照组 90 例采用传统针灸加按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 99%,对照组 76.7%。从膝关 节疼痛程度及日常动作能力评分、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关节源性肌肉抑制测定,以及治 疗后半年、 一年随访观察, 治疗组在改善症状、 疗效确切而长久方面, 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 尤其是 X 线片复查,病人原已变窄的关节间隙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原有骨刺也大都停止生 长并有部分萎缩。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解锁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针灸按摩。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针刀松解术、手法解锁、对照治疗观察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病人往往有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目前多采用针灸、推拿、理疗、薰洗等方法治疗。自 2002 年 1 月~2005 年 12 月,我科门诊 采用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解锁治疗 100 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共 190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00 例,男 38 例,女 62 例,年龄最小 49 岁,最大 75 岁,平均 62 岁。病程:6 月~30 年。对照组:男 35 例,女 55 例,年龄最小 45 岁,最大 78 岁,平均 61.5 岁。病程:5 月~28 年。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患者仰卧位,患膝垫枕,根据病情,选择膝关节及髌骨内、外上 1/3 边缘、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附着点、髌下脂肪垫、髌上、下滑囊、髌韧带止点、以及各压痛显著点 等部位,用紫药水做好定位标记,常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用小针刀在所定部位分别作铲 拔、松解,待行以上闭合性松解术后,再用膝关节解锁手法对髌骨沿下肢纵行进行推、按、 提、拿,直到髌骨活动自如,并被动屈、伸膝关节到最大活动范围,每周一次,三次为一个 疗程。术后嘱患者制动休息。 2.2 对照组:针刺法,患者坐位,针刺取穴:膝眼、鹤顶、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等穴 毫针刺,平补平泻法,留针 30 分钟,每日一次。推拿手法:点、揉、拿、捏、弹、拔等手 法,每次 15 分钟,每日一次。可加灸法和拔罐,10 次为一疗程。 3.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骨伤科学》 3.1 多发年龄在 50 岁左右,好发于体力劳动者; 3.2 发病缓慢,没有全身症状,只有局部症状和体征; 3.3 膝关节疼痛,主要特点是关节主动活动时有摩擦音和疼痛,上下楼梯、上下斜坡、 早晨起床或从坐位站立时疼痛特别明显, 稍微活动以后症状可减轻, 然后活动过多疼痛又会 加重。 3.4 X 线表现:X 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后期骨端变形,关节面凸凹不平,边缘有唇 样骨质增生。 4.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治疗标准》 4.1 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活动不受限,行走不疼痛,随访三个月未复发。 4.2 好转:症状明显减轻,行走时偶有疼痛。 4.3 未愈:治疗前后无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