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海洋性气候城市

中国的海洋性气候城市

中国的海洋性气候城市
中国的海洋性气候城市

中国的海洋性气候城市

1、中国哪个地方的气候更像温带海洋性气候

青岛啊!

青岛全年降水量不大,但是全年都有降水,背靠着崂山,可以使

海上来的湿润气流留在青岛,使得青岛的气候接近海洋性气候

2、中国的四川是海洋性气候么?为什么?

四川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长、年均温高的特点。1月均温5~10℃以上,攀枝花超过12℃;7月超过24℃,东部长江河谷高达28℃,极端最高温大于40℃,为中国夏季高温地区之一。年均温16~20℃,

攀枝花为20℃。10℃以上活动积温5000~7000℃,攀枝花达7500℃。四川盆地的长江河谷和川西南的金沙江河谷,具有南亚热带气候属性。川西北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属温带和寒温带气候。

四川深受东南太平洋季风和西南印度洋季风影响,除少数地

区外,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以多夜雨为特色。四川盆地是中国

著名少日照地区,盆地西缘则是中国多雨区之一,最多地区年降水量

超过2400毫米。但各地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故每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

干旱和洪涝。

东部的四川盆地年平均气温14~19℃,比中国同纬度的其它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高1℃左右。其中,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3~8℃,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5℃~29℃,春季及秋季气温则接近年平均气温。该地区四季分明,无霜期为280~300天。

川西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8℃,其中1月平均气温-5℃左右,7月平均气温也只有10℃~15℃,全年无夏,冬季漫长。而川西

南山地年平均气温因地形而异,一般谷地为15℃~20℃,山地为

5℃~15℃。

3、我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区划的特点是?

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和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西南的季风,加上地形的影响)

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

4、全球有哪些是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城市?

热带海洋性气候。出现在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上。如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西印度群岛、南

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海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太平

洋中的夏威夷群岛和澳大利亚昆士兰沿海地带。这些地区常年受来自

热带海洋的信风影响,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气候具有海洋性。气

温年、日较差都小,但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赤道稍低,年较差比赤道多

雨气候稍大,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因此,这些气候区所在的国家,所有城市,都是热带海洋性气候。

5、杭州不是海洋性气候吗?怎么比广州还热?

杭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明显的气候特征是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降水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0℃,全年一月最冷,平均气温4.6℃;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8.9℃。极端最高气温41.6℃(2013年8月9日),极端最低气温-9.6℃(1969年2月6日)。

≥10℃积温4700~5700℃,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水量

1100~1600毫米。2013年7月,中国气象局研究人员根据对最近30

年(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认定,杭州35度以上高温的天数位居中国省会城市第三名,杭州也因此与福州、重庆、南昌三个

城市被网民冠名为“新四大火炉”。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水稻和多

种农作物的生长,也为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杭

州夏季气候炎热湿润,而冬季阴冷潮湿。与此相对,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恰逢中国法定长假期间,是观光旅游的黄金季节。

6、中国的哪些地区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哪些

没有。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所以不仅仅中国没有,整个亚洲都没有.

7、5种海洋性气候类型

您好,我想谈谈我的想法。

我喜欢地理,也喜欢各地的气候,可是我还真的从来没有把海洋性气候分过类,也不知道它有五种。不过今天您问了这个问题,我想按我的观点分一下,可能不太正确,不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海洋性气候我分为:

一:温带海洋性气候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西欧,这种海洋性气候处在温带,特点是一年四年气温变化不大,冬凉夏温,且年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典型的城市可以定为“伦敦”。

二:温带季风性海洋气候: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的中东部地区。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但是因为距海较近,所以比起此地区距海较远的大陆性气候来说气温较温和,且降水丰富。我国的“上海”就属于这种气候类型。

三: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分部较广,中国的东南部,美国的东南部等等地区都是这种气候。这种气候比温带海洋气候降水丰富,且气候较高,受海洋影响还会有台风等天气出现。我国的“广州”就属于这种气候。

四:热带海洋性气候

这种气候分部也较广,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的位于赤道附近的岛屿都属于这种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气候高降水多。我国的南海诸岛就属于这种气候。

五:地中海气候

这个我其实不太确定,不过我真的找不到第五种气候了,而且根据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我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因为受海洋影响,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却较干燥,且一年四季气候温和。我国没有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都属于这种气候。

这个是我原创的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8、中国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分布特征

严格的说中国是没有海洋性气候的只有季风气候

硬要来说是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

靠海越近越湿润植被覆盖率越高

越往西部离海越远则与之相反

9、如果中国有海洋性气候的话会怎样?

?

世界的陆地海洋和气候分析

周练(三)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气候 1.一艘货轮从我国的上海驶往欧洲西海岸,依次经过的海峡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3.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右图是各大陆的面积与平均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5.X大陆是 A.非洲大陆 B.北美大陆 C.南美大陆 D.南极大陆 6.Y大陆是 A.亚欧大陆 B.澳大利亚大陆 C.北美大陆 D.南美大陆 7、已知某半球同纬度A、B两点(如图),若A点为陆地, B点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有关大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 B、亚洲西高东低,平原多分布在大陆东部 C、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洲 D、南北美洲的地形东部高山、西部高原、中部平原 下图为某大陆北纬48°沿线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

9.该大陆为 A .欧洲大陆 B .南美大陆 C .北美大陆 D .澳大利亚大陆 10.甲地气候类型为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读经纬线简示图,其中X 地位于大陆东海岸,Y 地位于大陆西海岸,判断第11-12题. 11.X 、Y 两地位于 A.北半球亚欧大陆两岸 B.南半球大西洋两岸 C.北半球太平洋两岸 D.南半球印度洋两岸 12.位于Y 地所在国的是 A.富士山 B.大分水岭 C.巴拿马运河 D.硅谷 读图,回答13—14题。 13、有关图示大洲与大洋关系及所处半球的正确叙述是 A 、濒临两大洋,地跨东西两半球 B 、濒临两大洋,位于西半球 C 、濒临三大洋,地跨南北两半球 D 、濒临三大洋,位于北半球 14、关于图中所示大洲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 、地处北温带和北寒带 B 、有回归线和极圈通过 C 、西北、东北及南面均有海峡与其他大洲分开 D 、南部有三大半岛 15、读某河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该河流域内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是: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16、 图中4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行动方案

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行动方案 X年2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气 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将X壮族自治区X市作 为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年4月底,X市完成《X市气候 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方案》专家意见修改稿,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为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部署,确保完成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本行动 方案,方案适用范围以X市中心城区为主,进一步扩展到石漠化等 生态脆弱地区,实施期限为X—X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理念,以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目标,以维护城市安全和打造宜居环境为核心,主动顺应气候规律,积极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将适应气候变化要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统筹推进气候敏感脆弱领域适应气候变化专项行动,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市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全社会适应意识,将X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绿色低碳、安全宜居的美丽新城。 (二)基本原则。

1. 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统筹考虑极端气候事件风险和气候变化对城市的持续性影响,在全面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和损害的基础上,重点针对X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生态建设、大气防治、水安全整治等制定适应任务,并着力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增强生态脆弱地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 2. 明确责任,协同推进。统筹全局和局部、远期和近期的适应工作,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的要求,以及X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方案,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适应行动,明确任务分工,落实部门责任,提供制度保障,确保行动落地实施。 3. 深化合作,提升品质。深化适应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推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专项工程实施。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社会组织培育和科普宣传,完善适应行动的社会参与机制,提高全民参与适应气候变化建设自觉性,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三)行动思路。 紧密围绕“提升X中心城区及生态脆弱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目标,针对X内涝、干旱、高温、强降雨、以及石漠化严重等气候影响大的问题,统筹推进适应气候变化专项行动。强化城市适应理念,加强城市公众预警防护系统建设。开展城市重点领域专项行动,实施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实施重点区域水土保持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气候灾害管理,提高城市应急保障服务能力;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培训交流中心,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

世界气候类型地分布(详细)

形成气候的四个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与降水,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类型. 二、完成表“气候特点、成因、分布”

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 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 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常 年受西风带控制) 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 风带控制 )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三、读“气候分布模式图”,将气候类型填在下图相应位置 四、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 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 中美地峡大陆东岸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 东岸成因:以上四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气温高且都位于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西侧成因:地处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沿岸有加利福利亚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2.南美洲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区狭长 成因:①安第斯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使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域狭窄。②西侧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③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受到地形的影响。与其相似的是南美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4.索马里半岛 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5几内亚湾的北侧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这里与非洲的刚果盆地紧密相连,虽然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却并不相同。 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6.巴塔哥尼亚高原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体现非地带性的分布规律。 7.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 这些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这些气候区之所以南北延伸,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各气候不能向东深入,局限于沿海一带,从而形成了上述分布特点。 五.各大洲气候类型的分布 六、气候的判读 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是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平衡,以及因时间不同而千变万化的结果。因此,分析判别世界各种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气温、降水的变化数值特征这个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具体判别方法分三步:1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2.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温度带”。 (1)最冷月均温>15℃为带。(2)最冷月均温在0℃~15℃为带。

加拿大主要城市气候分析

加拿大幅员辽阔,作为世界上地理面积第二大国家,其北面领土达北纬83度,南面为北纬41度。总体而言,加拿大国境属于北欧型态的大陆型气候,阳光充沛、四季分明:3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春季;6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9月中旬至12月下旬为秋季;12月下旬至来年3月中旬为冬季。大多数地区的气候类似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在全国的5个气候区:太平洋地区(西海岸区)、平原地区、中部地区(大湖-圣劳伦斯低地区)、大西洋地区和北方地区。因此,各个城市气候有着不同的特点。 以华人最多的温哥华为例,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3℃,7月的平均气温为17℃,基本上一年四季如春,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其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加拿大少数几个气候温暖的城市之一,适合亚洲人居住,因此是很多中国人首选的城市。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的气候则类似于北京,不同的是冬季较长且多雪,而夏季又无酷暑。首都渥太华及魁北克省会魁北克市的气候相当于中国的长春、哈尔滨。由于加拿大先进的冬季除雪及取暖设施,家庭、商店、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有都充足的暖气保障,所以其冬季依然是非常的暖和。 以下是加拿大主要城市的全年气候标准值: 多伦多/Toronto :

渥太华/Ottawa: 蒙特里尔/Montreal : 温哥华/Vancouver :

维多利亚/Victoria : 埃德蒙顿/Edmonton :

卡尔加里/Calgary : 温尼伯/Winnipeg : 温莎/Windsor :

魁北克市/Quebec City :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合肥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合肥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合肥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切实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围绕《合肥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6-2022年)》,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优美生态环境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目标任务,以全面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核心,从强化城市适应理念、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开展重点适应行动、创建政策试验基地、打造国际合作平台等方面,大力实施低碳发展和气候适应战略,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强化城市气候敏感脆弱领域、区域和人群的适应行动,不断提升我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示范经验,为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合肥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原则。

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统筹考虑极端气候事件风险和气候变化对城市的持续性影响,将适应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城市建筑、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水资源和生态等关键领域的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加强协调,完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突出重点,创新引领。在全面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和损害的基础上,在规划制定和政策执行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加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积极探索新时期适应气候变化的模式和有效途径。 主动适应,社会参与。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监测预警,努力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类损失,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最大限度趋利避害。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社会组织培育和科普宣传,加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共识,积极主动参与适应行动。 (三)建设目标。 到2022年,普遍实现将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指标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建设标准和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应对内涝、干旱缺水、高温热浪、强风雨雪、冰冻灾害等问题能力明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适应气候变化科学知识广泛普及,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全面提升。

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

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 1、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1、欧洲大陆西部以平原为主,大陆支离破碎,且山脉(主要是安 第斯山脉)走向是东西走向,使从海洋而来的暖湿气流能够深入大陆。 2、强势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所以海洋性强且分布广泛。 而在北美洲大陆,1、由于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的阻挡(路 基山脉逼近沿海地区),以及阿拉斯加暖流,太平洋暖流的弱势,只分 布在北美洲中西部沿岸地区。 不好意思,范围和原因混在一块了。 2、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 3、北美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特点及成因 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狭长地带。 主要原因:常年受来自暖流上空的盛行西风的影响。北美洲西部 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北美东部科迪勒 拉山系,山脉是南北走向,延伸很长,阻挡了从西面来的海洋水汽,山脉 西面是迎风坡,降水丰富,有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4、欧洲和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有什么差别? 形成原因分别为:欧洲和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前者是 受北半球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共同影响,后者主要是受南半球西 风带和西风漂流的影响。北大西洋暖流是势力最强大的暖流,西风漂 流是势力最强的寒流,虽然它是寒流,但还是对南美洲南部(智利)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5、南、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南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都比较小,东西方向狭窄,南北方向比较长。 主要原因是南北美洲西部有高大的山脉(北美洲西部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山脉的存在,使温带海洋性气候不能向东延伸,只能分布于西侧狭小地带。 6、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是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全年降水较多,分配比较均匀,成因是终年受到中纬西风带的控制。 在北美洲主要分布在40°N~50°N的西海岸,呈狭长型,原因是受到地形——落基山脉的阻挡,使海洋水汽无法深入内陆。 7、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异同点及原因 一、两地气候分布的相同点 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分布都位于位于南北纬40至60度的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二、两地气候分布的不同点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更为显著,盛行西风深入内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面积大。 而北美州西部的温带海洋性只分布于西部沿海狭长地区,受落基山脉阻挡,内陆地区没有受到西风影响,气候分布范围小,不显著。 三、原因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是因为常年盛行来自海洋的西风,西岸常有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风从暖洋面吹来,降水颇多。冬季常有锋面气旋来袭,因而尽管全年有雨,秋冬降雨量通常略多于春夏,雨以阵雨居多。 并且欧洲和北美洲受到暖流影响,使西风更加湿润。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及其气候特点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及其气候特点 发表时间:2009-07-17T15:36:07.827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孟祥刚 [导读] 我们根据气候成因和特点,又可把气候分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等不同类别,现就其中的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作一分析。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及其气候特点 孟祥刚陕西省柞水县凤镇中学 一、气候概述 “气候”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一定地区里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它与气流、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有关。《实用地理词典》解释为: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特征的综合,包括其平均状况,反复变化的常态及极端变化。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以及人类活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对气候作如下描述:气候是指大气平均的物理状态长时间的综合表现,与天气形成明显对比。无论哪一种解释,我们都能从中总结出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平均状况是用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或统计量来表现的。不同的地区,气温降水的状况不同,气候特点也就不同,而对此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我们根据气候成因和特点,又可把气候分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等不同类别,现就其中的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作一分析。 二、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类型,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小,受海洋影响大。在海洋性气候影响下,气温的年、日变化都比较和缓,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大陆性气候小。春季气温低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北半球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 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包括海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海洋气候有以下特点: 1.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至观测不到日变化。年变化的极值一般比大陆后延一个月,如北半球最冷月为2月最暖月为8月。在高纬度最冷月还可能是3月,最暖月也可能到9月(如旧金山)。秋季暖与春季。 2.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日数多,但强度小。云雾频数多,湿度高。 3.在热带海洋多风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与中国南海是台风生成和影响强烈的地区。热带风暴(包括台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象灾害。 4.多云雾天气,湿度大。多数邻近海洋的大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侯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由于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全球比较典型,现作如下分析: 西欧全年降水均匀,气候湿润,降水量比较稳定,因此带来以下几方面地影响:①它有利于西欧多汁牧草生长,促进了西欧的畜牧业发展,西欧许多国家出口的畜产品在世界上都位居前列,如丹麦、法国和德国等;②畜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纺织业和畜产品加工工业。由于草场广布,加上西欧本身地形地势平坦,有利于足球场地建设,促进了西欧足球文化的发展;③西欧地形地势平坦,降水量均匀,使该地河流水量丰富,推进了西欧发达的内河交通运输网络。 三、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通常指处于中纬度大陆腹地的气候,一般也就指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大陆内部,海洋的影响很弱,大陆性显著。内陆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草原和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大陆性气候是地球上一种最基本的气候类型。其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大,受海洋影响小。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很大。所以,夏季温度很高,气压很低,非常炎热,且湿度较大。冬季受冷高压控制,温度很低,也很干燥。冬冷夏热,使气温年变化很大,在一天内日变化也很大,气温年、日较差都超过海洋性气候。春季气温高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在夏至或冬至后不久。北半球最热月为7 月,最冷月为1月。 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在气温的年变化中,最暖月与最冷月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南半球分别在1月和7月)。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也快,一般春温高于秋温。在日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通常在一天中的13~14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拂晓前后。大陆性气候的另一重要特征是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和地区分布不均。大陆性气候影响下的地区,一般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一般不到400毫米,甚至在50毫米以下,如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亚洲陆地面积广大,内地距海遥远,大陆轮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同时本洲又是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削弱了西风环流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对亚洲气候的影响。根据纬度越高和距海岸越远气温年较差愈大的原理,亚洲广大的内陆和高纬度地区的气候与其它大陆同纬度地区相比,具有强烈的大陆性。俄罗斯的维尔霍杨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地处高纬,冬季受热很少,又位于亚洲的东北部,很难受到西风暖流的影响。从环流因素上讲,冬季这里是处在强大的反气旋控制下,剧烈的冷却作用而引起低温;而这里向北倾斜的盆地和洼地地形,更有利于冷空气的集中和反气旋的发展。因此,使这里成为北半球最寒冷和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区。 我国的季风气候受大陆性影响比较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冬夏季风更替明显,冬季气流来源于高纬度地区,风向偏北,寒冷干燥,容易出现灾害性天气,即寒潮,对我国北方农业生产不利。夏季气流主要来源于低纬度海洋上,风向偏南,温暖湿润。 2.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大,冬夏极端气温较差更大。 3.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台湾山脉东坡和喜马拉雅山南坡达到2000毫米以上。西北部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其中,塔里木盆地不足50毫米,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季雨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而冬季降水量在10%以下,降水量的年季变化大,多雨的江南地区年降水量变率也有10%~15%,少雨的北部和西北内陆地区,全年降水变率达30%以上。 4.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在人类聚居比较集中的主要气候类型之间相比而言,大陆性气候的自然舒适度比较低。由于我国的大陆性特征在全球中表现最为明显,导致我国相当大的区域,包括三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等地区的采暖日数或空调度日数都很高。在我国气候区中除面积极小的温和地区(云南、广西)外,建筑一般都有采暖或空调的要求,这就导致我国的建筑热工能耗(包括采暖和制冷能耗)占建筑总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附件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以及今后长时期内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城市人口密度大、经济集中度高,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严重。气候变化导致高温热浪、暴雨、雾霾等灾害增多,北方和西南干旱化趋势加强,登陆台风强度增大,加剧沿海地区咸潮入侵风险,已经并将持续影响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人居环境质量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积极适应气候变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市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积极主动推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根据《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特编制《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一、目标要求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维护城市安全宜居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技支撑,牢固树立适应理念,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规划统筹、标准规范、建设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努力创建气候适应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统筹考虑极端气候事件风险和气候变化对城市的持续性影响,将适应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城市建筑、能源、交通、水资源和生态等关键领域的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城市的气候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实施分类指导的适应方案,明确安全、宜居、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和控制要求,坚持“一城一策”,分区施策、分步实施,采取合理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应行动。 协同推进。落实中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责任,明确任务分工,加强联动协调,创新体制机制。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广泛参与。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社会组织培育和科普宣传,加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共识,积极主动参与适应行动。 (三)目标愿景 到2020年,普遍实现将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指标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建设标准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30个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典型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50%。到2030年,适应气候变化科学知识广泛普及,城市应对内涝、干旱缺水、高温热浪、强风、冰冻灾害等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全面提升。 二、主要行动 (一)加强城市规划引领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及形成原因 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和潮湿的气候。它的特征十分明显:冬暖夏凉,降水平均。分布在纬度40~65°之间的大陆西岸。这类气候全年在盛行西风影响下,气旋频繁过境,年降雨量500-700mm,在地形有利地区(如北美洲西北部)多达2500mm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暖月又低于22℃,年较差远小于同纬度的内陆与东岸地区。属于这一气候的有西北欧、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等小部分。 1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冬暖夏凉,年温差小 海洋性气候区内愈靠近大洋,气候的海洋性愈强。特别是在冬季,因沿岸有暖流经过,西风从暖流海面吹来,气流温暖潮湿,因此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东岸暖得多。最冷月均温均在0℃以上。夏季时暖流水温仍较大陆温度低,海上要比陆上凉得多,这里受西风影响最热月均温在22℃以下。由于冬暖夏凉,年温差要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小得多。 全年有雨,冬雨较多 此区正当温带气旋活动的路径上,气旋雨量丰沛,特别是冬季时温带气旋更为活跃,雨日很多,但降水强度并不大。

冬季降水量在全年所占比例稍大,全年没有干季,用一句话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 在洋面上甚至观测不到日变化。年变化的极值一般比大陆后延1个月,如最冷月为2月,最暖月为8月。在高纬地区最冷月还可能是3月,最暖月也可能到9月。秋季暖于春季。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降水日数多,但强度小。云雾多,湿度高。 在热带海洋多风暴 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与中国南海是台风生成和影响强烈 的地区。热带风暴(包括台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象灾害。 多云雾天气,湿度大 多数临近海洋的大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 2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 形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本区位于中纬度(40°~60°)大陆西岸,终年盛吹偏西风,风从西面海上吹来,沿岸又有暖流,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登陆后受地形抬升,即能大量降水。就西欧来说,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很强大,温度湿度较高,沿岸又特别曲折,地中海、波罗的海等深入内陆,再加上西欧的地势低平,平原和山地皆呈东西走向,故使西风和气旋等可深入内陆,扩大了大西洋影响的范围,使欧洲西

世界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世界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 2.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进一步学会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对比、分析、综合整理等思维从而自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3.通过对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使学生明确科学结论的得出要有前提条件、充分的依据,学会多问为什么,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4、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知识如何指导生活实践。 5、世界13种主要气候类型进行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各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二、教学重点 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三、教学难点 从纬度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分析各气候类型的分布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在课前分小组绘制好印度尼西亚、开罗、罗马、伦敦、莫斯科、上海等城市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收集一些这些城市的建筑、服饰、自然风景图片等。 2.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自然风景图片 3.教学课件:展示教学过程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六、课堂检测 读图分析题 1、读下列四副图,回答问题。 ( 1)A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 ,这种气候在世界分布最显著的地区是___________ 。 ( 2)B图是______________ 气候,此种气候分布在__________ ( 3)C图是___________ 气候,此种气候面积最大的分布在__________ 。( 4)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特征的是图 ___________(填字母),在世界分布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 。 2.读图回答问题。(10分) ( 1)写出图中 A、B、C、D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4分)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寒带海洋性气候种什么

寒带海洋性气候种什么 1、欧洲的气候特点是()A.以寒带气候为主B.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特征显著C.大陆性特征显著D. A、欧洲的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故不符合题意; B、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 故符合题意; C、欧洲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故不符合题意; D、欧洲没有热带气候,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各大洲以哪种气候为主?主要气候类型特点 亚洲以季风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为主,主要包括热带季风、亚热 带季风、温带季风以及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的特点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亚热带季风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的特点 是夏季高温降水较多,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 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是终年高温少雨。 北美洲以温带大版陆性气候为主。特点是夏季高温降水较多,冬 季寒冷,昼夜温差大。 南美洲以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还有一条狭长的高山气 候带。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同上。高山气候的特点不明显,象征性不强。 南极洲以极地气候为主。极地气候的特点是全年低温,降水很少。 欧洲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冬温夏凉,降水均匀。东权欧地区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同亚洲的。 大洋洲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同非洲的。 3、亚洲缺少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B.寒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洲缺少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B.寒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大陆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选B.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北亚)大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A 错. 东亚东部(包括中国华北、东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大部、俄罗斯东南部等)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此C错. 俄罗斯北部(北亚)濒临北冰洋的部分属于极地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而亚洲没有这样的地区,所以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选B. 4、不同气候对应的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极地苔原气候——苔原带、极地冰原气候——冰原带高山高原气候——高山植物区(垂直自然带)。

亚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1.亚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地带性完整,类型多样(10种)。缺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2)季风气候典型,范围广。(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3)大陆性显著,干旱范围广。 成因:(1)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1o17ˊN~77o43ˊN B.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侧向着海洋,西侧为欧洲陆地,南侧为印度洋,北侧为北冰洋。 (2)大陆轮廓,面积: 轮廓完整,面积庞大(4400万平方千米),使沿海与内陆间的地面状况,海陆位置的差异呈经向地带性分布,中部(土兰平原)常年受大陆性气团的控制,气候寒冷、干燥。 (3)地形: A.帕米尔—青藏高原为中心,山脉向三面延伸(山脉起屏障作用) 西亚:东西向山地,阻挡南部气流深入内陆。 东亚:南北走向,阻挡东部气流深入内陆。 B.青藏高原——使西风带分支(南、北)在青藏高原东侧汇合,汇合点以西为“死水区”,死水区以东风力强。 (4)洋流: 黑潮暖流(大陆东部海洋)、亲潮寒流(在日本群岛北部)、印度洋上季风漂流(给中南半岛带来丰沛的雨量)。 (5)大气环流: 影响亚洲的气压活动中心: 冬季: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 夏季: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影响亚洲的气团有:Pc(极地大陆性气团)、Pm(极地海洋气团)、Tc(热带大陆性气团)、Tm(热带海洋气团)、Ac(冰洋大陆性气团)、Am(冰洋海洋气团)、E(赤道气团)。 2.非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气温高,有热带大陆之称; (2)有广大面积的干旱少雨区; (3)气候类型南北对称。 成因: (1)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37o21ˊN~34o51ˊS B.海陆位置:西侧——大西洋,北侧——地中海,东侧——大部分地区为印度洋,南侧——隔海与南极洲相望,东北部与亚洲相连。 (2)地形:大陆内部为高原台地,起伏平缓,对气流不起阻碍作用,地形没有破坏气候的纬度变化,所以气候类呈南北对称分布。 (3)洋流:索马里洋流,实为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离岸流,呈寒流性质。 (4)?大气环流: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欧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 (2)海洋性显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成因:(1)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36oN ~71oN,包括亚热带、温带、亚寒带。 B.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面临大西洋,使其与行星风带相配合,使其可面迎西风环流。 (2)大陆面积和轮廓:1000万平方千米。1/3是岛屿半岛。 A.面积不大,各地距海洋不远; B.南宽北窄,温带区域较大,寒带狭小;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发改气候[2016]1687号)

附件: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一、目标要求 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日趋凸显,已经并将持续影响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人居环境质量、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影响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城市的影响有很大差异,既有干旱缺水、海平面上升、热岛效应等长期性问题,也有不同类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应急问题,还有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不当而加剧的气候变化风险。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应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分类指导,针对气候变化条件下典型城市的突出问题,通过试点示范,探索和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采取趋利避害的有效适应行动,实现城市的安全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不同的城市气候风险、城市功能和城市规模,在全国选择30个左右典型城市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针对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前瞻性和创新性探索,强化城市气候敏感脆弱领域、区域和人群的适应行动,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到2020年,试点城市普遍实现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产业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建设标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知识广泛普及,适应气候变化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关试点经验

经过总结推广,引领带动我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 二、试点内容 试点城市均应在以下四个领域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一)开展城市气候变化影响和脆弱性评估 科学分析城市气候变化现状,根据区域气候变化趋势预测,识别气候变化对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的主要影响,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合理评估城市不同领域、区域和人群的脆弱性,采集行业、社区等相关敏感性和脆弱性分布信息,建立适应气候变化数据的部门共享机制,加强信息互通与成果互享,建立完善城市气候变化影响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 (二)出台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研究制定本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明确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思路,识别城市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突出性、关键性问题,明确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思路,提出城市中长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产业发展相关专项规划中明确考虑气候变化因素,统筹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管理、生态绿地、防灾减灾等相关工作。 (三)组织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试点城市应根据自身面临的气候变化主要风险和问题,如内涝、干旱、风沙、海平面上升等,从建筑、交通、能源、水资源管理、地下工程、海岸带管理、绿化防沙、公众健康、灾害治理、投融资等方面组织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优先鼓励问题导向鲜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详细)分析

世界气候 一、气候形成因子 (一)、气温影响因素 1、纬度:纬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下垫面: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洋流等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2)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坡气温偏低,阳坡气温偏高。 (3)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低。 (二)降水影响因素 1、纬度——大气环流:低压带为多雨带,高压带为少雨带;大陆的迎风一侧降水多,背风一侧降水少;夏季风降水多,冬季风降水少。 2、距海的远近:绝大部分水汽都来自海洋,所以距海越远,降水越少,越近降水越多。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降水偏多,寒流经过的降水偏少。 (三)、气候形成主要因素 1、纬度 2、海陆分布 3、地形 4、洋流 (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2)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3)下垫面(地面状况):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形成气候的四个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与降水,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类型. 二、完成表“气候特点、成因、分布”

气候变化与适应性城市规划

28 低碳生态城市 特别关注—— The Special Focus 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规划的重要性 在全球变化中, 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严重。例如,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和产业 气候变化与适应性城市规划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顾朝林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正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早在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就指出:应对气候变化,一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变化,二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机动化的快速推进,碳排放的不断增加使自然系统和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2008年1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气候变化战略制定UNEP2010-2011工作计划将“促进向低碳社会转型”作为UNEP气候变化计划的战略优先领域。由于城市化地区也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地区,如欧洲的城镇占整个欧洲能源消费的69%,中国全部城镇至少占社会总能耗的80%以上。因此,将低碳理念导入城市规划领域,对减缓气候变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科学价值。然而,对气候变化可能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冲击和影响重视不够,本文主要谈气候变化与适应性城市规划问题。 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正在成长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级城市群,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需要尽早采取适 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和措施,以保持旺盛的投资环境不受自然环

新闻篇研究篇 境变化的威胁。 根据任美锷(1993)、谢志仁(1996)、孙清等(1997)、施雅风等( 2000)、刘杜娟和叶银灿(2005)的研究认为:在未来20年,长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估计将达到220-380 mm之间;在未来50年,长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保守的估计将达到270-610 mm之间(图1)。 图1 长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预测 据缪启龙等(1995)计算,若2030年海平面上升400 mm,则长江三角洲海岸可能后退100-4000m。若考虑同期平均高潮位上升速率3.6mm/a,在加上潮高海平面上升1-3米,海堤一旦溃堤,整个南通、太湖流域、嘉兴和上海市将全部被淹没。也就是说,若2030年长江口外相对海平面上升400 mm,海堤至少需要加高1.0-1.5m。 海平面上升还将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有:(1)海洋侵蚀作用加强,海岸线后退,陆地面积缩小;(2)沿海平原的土壤盐渍化范围扩大,程度加深;(3)沿海地带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4)河湖的排水入海能力降低,河床淤高,增加了防洪压力。(5)风暴潮的发生强度和频率增大,危害性加剧;(6)削弱现有港口码头、江海堤防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功能,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综述,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城市规划也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适应性规划的内涵 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已不可避免,部分影响甚至可能不可逆转,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直到IPCC的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出台,适应的主题才得到足够的重视。2007 年12 月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厘岛行动计划》(Bali Action Plan),把适应作为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迄今,和气候变化适应直接相关的规划文献是非常少见的。最早的是1990年美国环境保护局Jim Titus在美国规划协会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创新性文章,他主张在长期性项目中采取前瞻性的步骤,设定优先级,并进行战略性评价。因此,适应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规 划研究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它和一个新兴的规划研究领域——自然灾害的缓减——有着密切关系,这一研究包括 在规划理论、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系统的核心领域认同气 候变化适应的重要性。 在气候变化文献中,适应一词被定义在脆弱性、敏感性 和适应能力的语境中。适应规划中的“适应”被定义为系统、自然或者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已有的或可能发生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所作出的一种调节,以保证在面对已观测 到或预测到的气候变化和相关的极端情况时,降低其脆弱性 或增加弹性。适应气候变化主要包括温度变化、海平面上升、降雨量变化和极端事件。 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规划需要依赖一个新兴的跨学科 领域,它将人类和自然及其相互关系联系起来,需要规划师 和地球科学家以及相关科学的研究者共同努力才能攻克这一 难关。 适应性规划可以在多层面下展开。在社区规划层面,需 要编制一体性、战略性、参与性并包含可变通的应对风险的 规划;在总体规划层面,需要包括物质、生物、社会科学, 气候变化模型、气候影响和脆弱性评价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规划,编制内容至少需要增加包括海岸线、流域、土地利用和 基础设施规划、能源规划等内容;在区域规划层面,海岸线 总体规划是应对沿海地带极端情况的最重要的规划。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09 年11 月最新发布的《巨 型城市面对的巨大压力:亚洲主要海岸带城市气候脆弱性排名》的报告中分析指出,许多城市在风暴和洪水的威胁面前 极端脆弱,大量的人员和资产在危机关头的社会经济敏感性 水平令人担忧。在世界各国各地区中,亚洲可以说是气候变 化脆弱性最大的地区。气候变化与气候变异已经并将继续影 响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人类健康、食物生产、基础设施、供水以及生态系统等所有领域。 结论 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产业结 构转型、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和外向型外贸结构,通过低碳城 市规划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和适应性方向,探索面向可持 续未来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需要针对由于气候 变化所带来的温度变化、海平面上升、降雨量变化和极端事 件对城市与区域的影响,通过编制适应性规划,解决由于气 候变化所带来的紧迫问题。C 2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