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的诊断、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4.14 MB
- 文档页数:71
文/ 陈金伟(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水肿通常指皮肤及皮下组织间隙过量
的液体潴留,可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
全身性水肿主要有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
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黏液
性水肿、特发性水肿、药源性水肿、老年
性水肿等,可与浆膜腔积液(如腹水、胸
腔积液和心包腔积液等)同时存在。
局部
性水肿多见于局部炎症和过敏、肢体静脉
血栓形成、上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丝虫
病等。
现以一水肿患者的查房实录为例,
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
儿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
相对于发病急的麦粒肿,霰粒肿患者的病程缓慢。
眼睑表面皮肤隆起时,可触及硬结,硬块大小不等,大如樱桃,小如绿豆,与皮肤无黏连、无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或灰红色隆起。
多发生在上睑,也可上、下睑并发,可单个亦可多个同时或先后发生。
小型者可自行吸收,较大的则很难吸收,一般结节长期不变,偶。
水肿得鉴别诊断水肿部位全身性———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特发性等局部性—-—炎症性、丝虫病性橡皮肿、血管神经性病因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内分泌代谢性炎症性血管神经性等特点凹陷性非凹陷性一、全身性水肿(一)心源性水肿指原发得疾病为心脏病,由于心脏功能障碍而引起得水肿、轻度得心源性水肿可以仅表现踝部有些水肿,重度eifenb内分泌得病例不仅两下肢有水特点肿,上肢、胸部、背部、面部均可发生,甚至出现胸腔、腹腔及心包腔积液、心脏病患者由于心功能障碍,多呈现端坐呼吸,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坐位。
因此心源性水肿多出现在两下肢得足部、踝部、骶骨部及阴囊等处,明显受体位得影响、心源性水肿得诊断应具备以下得主要特点:①有心脏病得病史及症状表现。
如表现有心悸、呼吸困难或气急、端坐呼吸、咳嗽、吐白色泡沫样痰等症状。
②心脏病得体征、如心脏扩大,心脏器质性杂音、颈静脉扩张、肝淤血肿大。
中心静脉压增高、血循环时间延长、肺底湿性啰音等。
③水肿得表现。
为全身性凹陷性水肿,两下肢最为明显,与体位有关。
水肿得程度与心功能得发展与变化密切相关,心力衰竭好转水肿将明显减轻。
(二)肾源性水肿由于肾脏疾病得不同,所引起得水肿表现及机制都有很大差异。
肾源性水肿初起时,低垂部位得水肿往往不如眼睑部或面部显著。
病人常发现晨起时眼睑或面部浮肿、肿胀,后来才扩布至全身。
与心源性水肿不同,它没有明显得血循环动力学障碍,无体循环静脉淤血,外周毛细血管内得流体静压无明显增高,患者一般能平卧,无明显得下垂部位与体位得影响,因而水肿时,机体内潴留得过多得体液,首先分布在皮下组织疏松与皮肤松软得部位。
而实验证明眼睑正就是组织间隙压力很低、皮肤伸展度很大得部位。
肾源性水肿在临床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得患者。
1、肾病综合征得水肿肾源性水肿常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而眼睑,面部更显著。
尿液中含大量蛋白质并可见多量脂性与蜡样管型,但无血尿。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1)淋巴水肿共同点晚期下肢淋巴水肿具有典型的象皮腿特征,诊断并不困难。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淋巴水肿的诊断一般不困难。
不同病因,临床表现可略有差别,但也有共同之处:如①从踝部开始并逐渐加重的柔软的凹陷性水肿,持续数月,不伴其他症状,是本病特点;②肢体直径增加使肢体重量增加,病人常主诉患肢疲劳;③随着皮下纤维化进展,肢体变硬,并发展成非凹陷性水肿,最后皮肤变硬并角化。
2)鉴别诊断:由于能引起下肢肿胀的疾病较多,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神经性水肿、动静脉瘘等,但上述疾病都有各自的病史和表现,鉴别诊断一般较易。
对下肢肿胀原因不明者,为了排除或区别淋巴病变的原因,可以做同位素淋巴管造影和淋巴管造影检查。
后者又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是从趾蹼皮下注入亚甲蓝使淋巴管显示,经皮肤浅表切口暴露后直接穿刺注入含碘造影剂;间接法是在水肿区皮内注入可吸收造影剂,然后摄片。
早期由于皮肤及皮下组织改变较轻,淋巴水肿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一)静脉性水肿多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单侧肢体突发性肿胀急性起病,伴皮色青紫、腓肠肌及股三角区明显压痛、浅静脉显露为其临床特点,足背水肿不明显。
淋巴水肿则起病较为缓慢,以足背踝部肿胀较为多见。
(二)血管神经性水肿水肿发生于外界过敏因素的刺激,起病迅速,消退也快,间歇性发作为其特点。
淋巴水肿则呈逐渐加重的趋势。
(三)全身性疾病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肾病、肝硬化、黏液性水肿等均可产生下肢水肿。
一般为双侧对称性,并伴有各自的原发疾病临床表现。
通常经详细的病史询问,仔细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化验检查即可鉴别。
(四)先天性动静脉瘘先天性动静脉瘘可表现为肢体水肿,但一般患肢长度与周径均大于健侧,皮温增高、浅静脉曲张、局部区域可闻及血管杂音,周围静脉血氧含量接近动脉血氧含量。
上述均为其独有特点。
(五)脂肪瘤少数病变范围十分广泛的脂肪瘤或脂肪组织增生可与淋巴水肿混淆。
但脂肪瘤大多呈局限性生长,病程较慢,皮下组织柔软无水肿表现,必要时可行软组织X线钼靶摄片以助确诊。
皮肤水肿的观察及分级皮肤水肿是指由于体内水分潴留导致皮下组织突然或逐渐积聚大量液体,使局部皮肤膨胀、凹凸不平的现象。
皮肤水肿通常是身体发生疾病的信号,因此及时观察和分级皮肤水肿对于诊断疾病的发展以及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观察皮肤水肿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1.部位:水肿通常从下至上逐渐蔓延,起初出现于足踝和脚踝周围,称为下肢水肿。
随着疾病的进展,可逐渐扩散至大腿、腹部以及其他部位。
在一些疾病中,也可见到面部水肿和手指水肿。
2.形状和质地:水肿通常呈对称性、弹性较好、质地软硬适中。
皮肤凹陷后能恢复原状,且压迫部位的皮肤会留下凹痕,称为凹陷性水肿。
3.颜色:水肿区域一般呈淡红或淡白色,皮肤光滑无红斑,不伴有瘙痒或疼痛。
4.时间:水肿可为临时性或持续存在。
临时性水肿往往在休息或枕头抬高后变轻或消失;而持续性水肿即使休息或抬高枕头也无明显改善。
5.伴随症状:水肿常伴有其他身体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悸、疲劳、体重增加、尿量减少等。
这些症状的表现有助于判断水肿的病因。
根据水肿的程度和伴随症状,可以将皮肤水肿分为不同的分级:1.一级水肿:水肿一般局限于下肢,主要表现为脚踝和足背的轻度肿胀。
患者通常无明显不适感,并可自主活动。
2.二级水肿:水肿范围扩大,包括下肢和腹部。
患者除有皮肤水肿外,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此时需要适当休息和限制盐和水的摄入。
3.三级水肿:水肿进一步扩散,可能蔓延至胸部或全身。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体重增加明显、心悸等症状。
4.四级水肿:水肿严重,波及全身。
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浮肿的面部、心脏负担增重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总之,观察和分级皮肤水肿有助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从而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当发现皮肤水肿时,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进行检查,以确定病因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肢水肿怎么鉴别诊断下肢出现水肿的症状,表现在生活当中比较常见,引起下肢水肿的原因比较多,除了因为站立时间过长不良习惯以外,多数因为疾病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心脏病患者,肝病患者,或者是肾病患者,常会引起下肢出现水肿,另外甲状腺机能亢进,也可能会诱发这种水肿的现象。
★下肢浮肿临床常见,主要见于以下几种疾病性浮肿。
①心性浮肿,患有各种心脏病病人,当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障碍,使下肢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引起浮肿;②肝性浮肿,各种肝炎发生肝硬变后,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造成低蛋白血症,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引起厂肢浮肿;③肾性浮肿,急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病人,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造成体内水钠游留,此外再加上大量的蛋白尿出,产生低蛋白血症,从而引起浮肿;④甲状腺机能低下性浮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时,病人真皮层粘多糖沉积,细胞间积聚多量透明质园、硫酸软骨素和水分,可引起下肢浮肿;⑤下肢深静脉病变性浮肿,下肢深静脉炎或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病人可出现下肢浮肿。
★生理性水肿;表现一:有些中年女性,早晨起床后,忽然发现自己的胎胖了一圈,眼险及颜面都有些轻度浮肿,下肢皮肤有凹陷性水肿或紧绷感。
随着一天时间的推移,可逐渐减轻消退。
表现二:有些饮食中习惯于“口重”的人,常常出现下肢浮肿。
表现三: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或坐位时,会发现下肢或双脚“发紧”,女人逛商店是最有体会的了,若稍串休息或改变体位后一段时间,浮肿可自行减轻、消失。
表现四:有些健康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一周或半个月内,出现眼险、手背、脚踩甚至双下胶轻度浮肿,或伴有乳房胀痛、盆腔部沉重感,以及烦躁、易怒、失眠、疲乏、头痛等神经宫能症症状。
表现五:服用某些药物后,胜、手、足出现浮肿,停药后浮肿会逐渐消退。
★下肢水肿的治疗及预防浮肿的病人应针对病因治疗,对于心肝肾疾病引起的下肢浮肿可给予利尿剂,可减轻症状。
甲状腺机能低下者可服用甲状腺素片治疗。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性病变可采取手术。
中医关于“水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轻者仅眼睑或足浮肿,重者全身皆肿,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甚则出现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衄牙宜,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2.发病可急可缓。
阳水,尤其是风水发病急,病程短,多发生于青少年;阴水多隐匿发病,病程长,常发生于久病体虚者。
3.常因外感、乳蛾红肿、疮毒内陷等诱发,或继发于紫斑、痹证、消渴病等。
病程中常因劳累或外感使病情加重。
4.尿常规检查、24小时尿蛋白总量测定、肝肾功能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检查、血浆免疫球蛋白检查、抗核抗体检查及心电图、B超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
水肿应与鼓胀相鉴别。
水肿是由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所致;鼓胀是由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相裹水停腹内所致。
二者的鉴别要点主要为水停部位不同水肿为水泛肌肤,四肢皮色不变,发病时头面或下肢先肿,以至全身浮肿,甚则可见腹水;鼓胀为水聚腹腔,单腹胀,腹部胀大,皮色苍黄,青筋暴露,四肢瘦削,部分患者也可兼有下肢水肿。
水肿发病可
急可缓,可因外感、疮毒内陷等诱发,也可继发于紫斑、痹证、消渴久病等;鼓胀多为黄疸、胁痛、积聚久病迁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