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及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占高血压的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是某种临床疾病的一种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10%。心脑血管病是目前我国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尽早控制高血压病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主要措施。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因素使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

2. 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病因:①肾实质病变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多囊肾、糖尿病肾病等;②肾动脉狭窄是继发性高血压的第二位病因;

③原发醛固酮增多症所致的高血压,是临床最易误诊的继发性高血压;④嗜铬细胞瘤所致高血压多为阵发性发作,其瘤体90%以上位于肾上腺髓质,间歇或持续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升高和代谢紊乱;⑤其他如主动脉缩窄、脑肿瘤、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增多症(又称Cushing综合征)等所致的高血压均有其相应表现。

(二)发病机制

血压的形成取决于心输出量和体循环周围血管阻力。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主要是总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对其发病机制的解释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是高血压形成和维持的最重要机制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等环境下,可促使多种神经介质释放,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血管加压素等,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阻力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2.肾性水钠潴留当某些因素如肾脏排钠激素分泌减少时,引起肾性水钠潴留,血压升高。

3.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正常血管平滑肌有许多特异离子通道,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平衡。当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可导致细胞内钠、钙离子浓度升高,易致高血压。

4.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肾小球入球动脉的球旁细胞可分泌肾素,激活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而生成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再经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的作用,使AngⅠ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ngⅡ具有强大的血管活性,使血管

收缩,醛固酮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此均可使血压升高。

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儿茶酚胺及AngⅡ等刺激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引起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可导致心力衰竭;颅底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脑缺血和脑血管意外;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单位不断减少,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实质缺血,血压进一步升高及肾功能衰竭。

二、临床表现

(一)高血压的分类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定义及分类进行了修订,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见表4-1)。

表4-1 血压水平的定义及分类

类别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和 <80

正常高值 120—139 和(或) 80—89

高血压≥140 和(或)≥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和(或)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和(或)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和(或)≥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和 <90 注: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二)高血压按心血管危险分层

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是否发生、何时发生难以预测,但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水平不仅可以评估,也应该评估。高血压及血压水平是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还有血压升高以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必须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并分层。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层,有利于确定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有利于采用优化的降压治疗方案,有利于确立合适的血压控制目标,有利于实施危险因素的综合管

理。(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见表4-2,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见表4-3。)

表4-2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血压( mmHg)

其他危险因素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3级高血压和病史 SBP140-159 SBP160-179 SBP>180

或DBP90-99 或DBP100-109 或DBP>110

无其他危险因素低危中危高危

1-2个危险因素中危中危很高危

3个或以上危险因素或高危高危很高危

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临床并发症很高危很高危很高危

表4-3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TOD) 伴临床疾患

-高血压(1-3级) -左心室肥厚 -脑血管病:

-男性>55岁;女性>65岁心电图:脑出血

Sokolow-Lyons>38mv或缺血性脑卒中

-吸烟 Corme11>2440mm-mms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超声心动图LVMI:

糖7.8-11.0 mmol/L)和男≥125,女≥120g/m2 -心脏疾病:

/或空腹血糖异常心肌梗死史

(6.1-6.9mmol/L) -颈动脉超声IMT>0.9mm 心绞痛

或动脉粥样斑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

-血脂异常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 充血性心力衰竭

TC≥5.7mmol/L (*选择使用) -肾脏疾病:

(220mg/dL)或糖尿病肾病

LDL-C>3.3mmol/L -踝/臂血压指数<0.9 肾功能受损

(130mg/dL)或(*选择使用)血肌酐:

HDL-C<1.Ommol/L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男性>133μmol/L(1.5mg/dL) (40mg/dL) (eGFR<60ml/min/1.73m2) 女性>124μmol/L(1.4mg/dL)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蛋白尿( >300mg/24h) (一级亲属发病年龄男性115-133μmol/L -外周血管疾病

<50岁) (1.3-1.5mg/dL), -视网膜病变:

-腹型肥胖女性107-124μmol/L 出血或渗出

(腰围:男性 ( 1.2-1.4mg/dL) 视乳头水肿

>90cm -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

女性 30-300mg/24h或空腹血糖:≥7.Ommol/L

>85cm) 白蛋白/肌酐比: (126mg/dL)

或肥胖≥30mg/g (3.5mg/mmol) 餐后血糖:≥11.1mmol/L

( BMl>28kg/m2) (200mg/dL)

-高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 >10μmol/L

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崮醇;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MI:体质量指数。

(三)症状与体征

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可以多年自觉良好而偶于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少数患者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有些患者可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悸及耳鸣等症状,类似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但并不一定与血压水平相关,且常在患者得知患有高血压后才注意到。体检时可听到主动脉瓣第二心音(A2)亢进、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长期持续高血压可有左心室肥厚并可闻及第四心音。长期高血压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

(四)并发症

1.心血管疾病长期动脉高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可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并使心肌氧耗量增加,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

2.脑病长期高血压可形成小动脉的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可引起破裂而致脑出血。高血压也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动脉血栓形成。血压极度升高可发生高血压脑病,血压降低即可消除。

3.肾疾病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致进行性肾硬化,并加速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出现蛋白尿、肾功能损害。

4.血管性疾病除心、脑、肾、血管病变外,严重高血压可促使主动脉夹层形成并破裂,常可致命。

5.眼底改变高血压不同时期,其眼底改变不同。分为4级:I级,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呈银丝样改变;Ⅱ级,动静脉交叉异常,可见静脉受压现象;Ⅲ级,眼底出血或渗出;Ⅳ级,出血或渗出伴有视乳头水肿。其分级与高血压严重程度相关。

(五)高血压的临床类型

原发性高血压大多起病及进展均缓慢,病程可长达10年以上,症状轻微,逐渐导致靶器官损害。但少数患者可出现以下不同临床类型:

1.恶性高血压发病急骤,多见于中、青年;血压急剧升高,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及肾衰竭;进展迅速,可死于脑卒中、心力衰竭及肾衰竭。

2.高血压危象因紧张、劳累等因素致全身小动脉强烈痉挛,血压急剧升高,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而产生危急症状,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重者可出现心绞痛、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或高血压脑病。

3.高血压脑病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脑循环障碍,出现因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所致的临床征象,表现为头痛、神志改变、烦躁、意识模糊,严重可出现抽搐、昏迷。

4.老年人高血压年龄≥60岁的高血压即为老年高血压。50%以上的患者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常有不同程度的靶器官损害,如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肾衰竭,并且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及直立性低血压,尤其在服用降压药物时。

三、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原则

1.合理膳食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多食含钾和钙盐丰富的水果、蔬菜和牛奶;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

2.戒烟限酒饮酒和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呈线性相关,戒烟对心血管具有良好的益处,大量饮酒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3. 适度运动及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适当降低升高的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可显著降低血压。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增加能量消耗,对健康十分有益。而定期的体育锻炼则可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可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等。

4. 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和其他一些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和集体活动,保持良好心态。

(二)药物治疗原则

无论应用何种治疗方案,选择何种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共同指标为降低血压,并有效她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药物治疗高血压应采取以下原则:

1.小剂量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逐步增加剂量。降压药物需要长期或终身应用。

2.尽量使用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每天2-3次用药,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

3.联合用药为增大降压效果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理想时,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

4.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四、药物治疗

(一)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目前我国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有利尿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1.利尿药:通过利钠排水、降低高血容量负荷而发挥降压作用。降压起效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高峰。可单独用,也可宜与其他类降压药合用。利尿药包括袢利尿药(呋塞米)、噻嗪类(氯氯噻嗪)和保钾类(螺内酯、氨苯蝶啶)。用于控制血压的利尿剂主要是噻嗪类利尿剂。

以氧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为主的噻嗪类利尿药不论是单用,还是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用,都有明确的疗效。由于其降压作用温和、持久、长期用药无明显耐受性、不良反应小并且使用方便,所以应用最为普遍。噻嗪类利尿药特别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及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肥胖的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其不良反应与剂量密切相关,故通常应采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可引起低血钾,长期应用者应定期监测血钾,并适量补钾。痛风者禁用;对高尿酸血症,以及明显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吲哒帕胺(indapamide)属非噻嗪类利尿药,具有轻度利尿和钙拮抗作用,降压作用温和,疗效确切,并且有心脏保护作用。吲哒帕胺不具有传统利尿剂造成代谢异常的不良反应,较少引起低血钾,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袢利尿药利尿作用迅速、强大,高血压危象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良者应用较多,但过度作用可致低血钾、低血压。

保钾利尿剂如氨苯蝶啶(triamterene)、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spironolactone)等有时也可用于控制血压。在利钠排水的同时不增加钾的排出,在与其他具有保钾作用的降压药如ACEI或ARB合用时需注意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螺内酯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男性乳房发育等不良反应。

2.β受体阻断药: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从而发挥降压作用。β受体阻断药起效较缓慢,连续用药数周后出现显著疗效。长期应用β受体阻断药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类药物用于各型高血压,尤其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断药的效果较差。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效果更明显,尤其与利尿药合用可加强降压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乏、肢体冷感、激动不安、胃肠不适等,还可能影响糖、脂代谢。高度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患者为禁忌症。慢性阻塞型肺病、运动员、周围血管病或糖耐量异常者慎用;糖脂代谢异常时一般不首选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反跳现象,即原有的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表现,较常见有血压反跳性升高,伴头痛、焦虑等,称之为停药综合征。故如需停药,临床上主张在2周内逐渐减量,以避免停药综合征。用于治疗高血压的β受体阻断药有普萘洛尔(propranolol)、纳多洛尔(nadolol)、美托洛尔(metoprolol)、阿替洛尔(atenolol)等。其中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口受体阻滞药,口服吸收完全,用于治疗各种程度的原发性高血压,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效果更明显。

3.钙通道阻滞药:钙通道阻滞药能选择性地阻断电压门控Ca2+通道,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心肌Ca2+内流,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钙通道阻滞药以降压迅速、作用稳定为其特点,对各型高血压均有降压作用,但对正常血压影响不明显。钙通道阻滞药包括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前者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尼群地平(nitrendipine)、拉西地平(lacidipine)、氨氯地平(amlodipine)和非洛地平(felodipine)等。此类药物为基础的降压治疗药物,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可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常见副作用包括反射性交感神经激活导致心跳加快、面部潮红、脚踝部水肿、牙龈增生等。临床上常用的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主要包括维拉帕米(verapamil)和地尔硫?(diltiazem)两种药物。此类药物对心脏作用最为明显,具有负性肌力、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对缺血心肌有保护及抗心肌肥厚作用。适用于并发心绞痛及窦性心动过速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高血压患者。常见副作用包括抑制心脏收缩功能和传导功能,有时也会出现牙龈增生。2-3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患者禁止使用。因此,在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应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在用药2-6周内复查。

4.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减少AngⅡ的生成和升高缓激肽水平而发挥作用。常用药包括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贝那普利(benazepril)、赖诺普利(lisinopril)等,在欧美国家人群中进行了大量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此类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ACEI单用降压作用明确,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对肾性及原发性高血压均有效,与利尿药及β受体阻断药合用能增强疗效。ACEI对缺血心肌与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增加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适用于伴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持续性干咳,多见于用药初期,停用后即可消失。其他不良反应有低血压、皮疹,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味觉障碍。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血钾升高,应定期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 通过阻断AT1从而发挥降压作用。常用药包括氯沙坦(losartan)、缬沙坦(vaLsartan)、厄贝沙坦(irbesertan)、替米沙坦(candesartan)等,ARB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是ACEI不良反应的替换药。

(二)高血压急症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急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压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急剧升高,一般舒张压>130mmHg和(或)收缩压>2OOmmHg,并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损害及可能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对高血压脑病及高血压危象应尽快降压,打断恶性循环,制止抽搐和防止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原则为选择降压作用快、副作用小的药物,选择正确的给药方法,迅速降压达到目标血压。

1.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能同时扩张小动脉和静脉血管平滑肌,降压迅速,

可明显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开始以50mg/500ml浓度每分钟10~25μg速率静滴,立即发挥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等以及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功能不全者;对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者亦甚合适。

2.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 以扩张静脉为主,较大剂量也扩张动脉。开始以每分钟5~10μg速率静脉滴注,然后每5~10 分钟增加滴注速率至每分钟20~25μg。降压起效迅速,停药后数分钟作用消失。硝酸甘油主要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

(一)抗高血压药物评价 1.利尿剂:欧美诸多临床试验如EWPHE、SHEP、STOP、MRC等通过应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发现比大剂量能更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逆转左室肥厚,且对糖、脂肪、电解质代谢无不良影响。吲达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药,除利尿作用外还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温和,疗效确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对糖、脂质代谢无不良作用,为一长效理想降压药。 2.β-阻滞剂: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它可减少冠心病事件,对心肌梗死(MI)具有二级预防作用,但尚未证明对高血压患者预防MI的发生是否优于利尿剂。与利尿剂、钙拮抗剂合用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但吸烟往往会降低其疗效。CIBSIⅠ试验证实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病人,若谨慎给药,逐渐加量,患者能够很好耐受并使心功能改善,但不提高总生存率。 3.钙拮抗剂(CCB):主要有三类,其中以血管选择性最强的二氢吡啶类应用最多,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与欧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 (Syst-Eur)两项研究得出相似的研究结果,服用尼群地平2~3年后,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效应,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0%,同时心血管事件、癌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1999年国际高压学会(WHO-ISH)公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对所有高血压各亚组病人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压,且耐受性好,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预防脑卒中的益处。最好使用长效钙拮抗剂而避免使用短效制剂。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能逆转血管壁、心脏的不良重塑,恢复其结构和功能。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脂肪等代谢无不良作用。其抗高血压机制除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慢缓激肽降解,增加前列腺素合成外,还与血管 内皮功能恢复,内皮舒张因子(EDRF)生成增加有关。ACEI能预防或逆转肾小球基底膜的糖化,有效地延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蛋白尿患者肾脏病变的进程,改善患者的预后。CAPPP临床试验提示ACEI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近年推出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血液动力学上的特性与ACEI较为接近,但对心脏与肾脏的远期益处是否与ACEI相似,尚有待于更多的临床验证。这类药物较之ACEI的优点是没有咳嗽副作用。 6.α-阻滞剂:降压确切,对高脂血症和糖耐量异常者可能有利。能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前列腺肥大患者的排尿困难,至今临床试验尚未证明长期应用能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病死率。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汇总.doc

高血药压物治疗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如 不加治疗,常引起脑、心、肾的损害,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 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 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一.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目前临床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利尿降压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长效钙拮抗剂。 1. 利尿降压药利尿剂自50 年代进入临床作为基础降压药至今仍 为临床常用,如噻嗪类利尿药降压作用缓慢平稳,作用时间较长,能拮抗其他降压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增加其降压效果。尤其对盐敏感性 高血压、合并肥胖和糖尿病及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吲哒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药兼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温和,疗效确切 ,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且不影响糖、脂代谢,为一理想的长效降压

药。 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轻交感神经活性和全身血流自动调节机制降低血压。该类药物可分为三代,第一代受体选择性 差 ,以普萘洛尔(propranolol) 为代表。普萘洛尔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β受体阻滞剂。第二代具选择性β 1受体阻滞作用,以氨酰心安、美多心

安为代表。第三代兼有α 1 受体阻滞、β 2受体兴奋和钙拮抗作用,如 拉贝洛尔 (labelalol) 、、塞利洛尔( celiprolol )、卡维地尔( carvedilol )。 临床治疗高血压通常使用β1 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或兼有α -受体阻滞作用的β -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降压作 用起效快而强,主要用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静息心率较快的中、青 年高血压病人或合并心绞痛的患者。该药不仅降低静息血压,而且能 抑制应激和运动状态下血压的急剧升高。 α 1 受体阻断剂α 1受体阻断剂能选择性阻断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 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及回心血量减少,从而降的α 1 受体,使血管扩张, 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因此,α1受体阻断剂对部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 较强针对性。该类药物尤其适用于小动脉发生结构性改变之前,单纯 因血管平滑肌张力增高而导致血管阻力增加的患者。长期服用该类 药物可对脂质代谢产生有益的影响,而对糖代谢并无不良作用,并可 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目前常用的α 1受体阻断剂包括哌唑嗪 (prazosin) 、特拉唑嗪(terazosin) 及近年来问世的多沙唑嗪(doxazosin) 。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不仅是独立的疾病,而且是心脑血管病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已有大量的证据表明,降压治 疗可以降低心血管急性事件发生。如何提高降压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联盟、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基本原则相似的高血压 防治指南,制定及不断修正了降压药物的合理用药 方案,以提高高血压的疗效。

一、氯沙坦与福辛普利、卡托普利 氯沙坦与福辛普利、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2-3级是安全有效的,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卡托普利一样除了有效地降低体循环阻力外,还可调节肾内血UAER减少以及Cr-C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 老年高血压2-3级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靶器官损害,早期肾功能受损往往血肌ff 水平不高,即所谓的肌配盲区,但GFR已经减低。此时在选择治疗高血压病老年患者的药物时,兼顾减少微量白蛋白提高GFR,保护了肾功能即发挥了保护心脑等其它靶器官作用。 JNC 7 也明确指出,ACEI在高血压治疗中,对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病、预防脑卒中复发患者拥有强的适应症,SAVE临床试验证明,卡托普利使AMI 总死亡率的危险性下降19%。 FAMIS研究显示,ACEI(福辛普利一蒙诺)可使心肌梗死死亡率和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下降43%。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具有ACEI类似的作用,JNC 7 在肯定ARB降压效益同时,还可以作为对ACEI不能耐受的替代药物。微量白蛋白尿既是高血压血管重塑的指标,又是老年人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GFR是肾损害的早期信号,氯沙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少有头昏、疲乏等轻度低血压反应(1.9%),未见有咳嗽。长半衰期的ACEI(福辛普利)与ARB具有恒定血药浓度,更适合老年高血压血压波动大、易并发靶器官损害的特点,使治疗的血压谷/峰比相对稳定。 卡托普利具有降压效果快、半衰期(2-4h )短的特点,它的血药浓度不如前二者稳定,肾内异常血液动力学不利于更好改善肾功能。Weber等研究 认为长期使用氯沙坦具有缓慢的降压作用,适合老年人高血压血压波动大的特点。本研究表明,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卡托普利一样除了有效地降低体循环阻力外,还可调节肾内血管使UAER减少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前两者比后者在肾内作用更为显著。另外,氯沙坦的代谢产物65%从肠道中排泄。福辛普利可通过代谢产物肝、肾两种途径清除,从而减轻肾脏排泄负荷,同时可较好地预防肾功能损害,一“〕。而卡托普利则不具有这种代谢特点。 Chan等研究表明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疗效,能有效地逆转左室肥厚。氯沙坦消除Ang Ⅱ作用后,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前后负荷,使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能发挥相似于ACEI的作用,有效地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且,氯沙坦安全性好,血药浓度相对恒定,费用适当,给药次数简单,能增加病人的顺应性,适合老年高血压病人易发生心力衰竭的特点。因此,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时已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药物,被老年人广泛接受。 钙拮抗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降低体循 环血压进而改善肾小球的“高压、高流量、高滤过”来 达到的。这种保护作用属纯粹的压力相关性获益。 它们对肾保护昨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降压的幅度 与降压的质量。因此,就单药治疗而言,降压幅度大 且能24 h平稳降压的钙拮抗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肯定优于那些降压幅度小且降压平稳度差的钙拮抗 剂。不过,在目前强调通过联合用药使血压达标且 平稳的背景下,各种钙拮抗剂,包括短效心痛定都可 能有其用途。 二、钙剂

高血压药分类 五大类最常用

高血压药分类五大类最常用 现在的高血压一般都是通过选择降压药物来治疗,高血压药分类目前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二受体阻滞剂(ARB)。 (1)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各种利尿剂的降压疗效相仿,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纳,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角平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到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降压效果。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血钾征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因此现在推荐使用小剂量,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尿量增多。痛风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洛尔、拉贝洛尔。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降压起效较迅速、强力。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律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β阻滞剂治疗的主要障碍时心动过缓和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较高剂量被他5阻滞剂治疗时突然停药可导致撤药综合症。虽然糖尿病不是使用β1阻滞剂的禁忌证,但它增加胰岛素抵抗,还可能掩盖和延长降糖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证,使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方式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患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又称钙拮抗剂,主要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钙通道阻滞剂又可分为短效和长效。除心力衰竭外钙拮抗剂较少有禁忌证。相对于其它降压药的优势是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在嗜酒的患者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还有抗动

高血压的治疗及用药原则

神经外科8月份小讲课内容 时间:2013年8月12日8 : 30 地点:神经外科护士站 人物:N1、N3护士 援课人:陈超 内容:高血压治疗原则及用药指导 一、非药物治疗 (1)减轻体重,建议体重指数控制在24kg/m2以下。 (2)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 ;减少膳食脂肪将脂肪控制在热量的25 %以下;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 %左右;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蔬莱水果;限制饮酒,男性饮酒每日酒精量v 20?30g,女性v 10?15g ; (3)增加体育活动。 (4)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减少应激。 二、药物治疗 不论选择何种药物,降压药物应用原则为:(1)开始治疗应用/小剂量。(2)使用适宜药物联合以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同时减少副反应。(3) 如果第1种药物降压不明显或有副反应时应改用第2种药物,而不是增加药物剂量或联合应用第2种药物。(4)应用长作用的药物,

每日1剂,提供24小时持续效果。(5)个体化原则。 对于经过非药物治疗及至少3种以上作用性质不同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后血压仍高的患者,采用如下步骤: 2.1病因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但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仍不能找到潜在的升高血压的原因,如高胰岛素血症及高脂血症等。甚至一部分男性顽固性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治疗呼吸障碍后血压随之下降。通过自测血压及24小时血压监测有相当一部分顽固性高血压仅仅是白大衣效应。已有报道钙拮抗剂中异搏定缓释剂能减轻白大衣性高血压。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交感活性有关。寻找顽固性高血压潜在的原因,确定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至关重要。 2.2提高依从性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坚持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的方法都失败,应停止药物治疗,严密监测血压,测定血液中药物浓度,重新开始新的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打破恶性循环,对于有漏服药物倾向的病人应选用长效制剂,建立严格的随诊制度及监测制度。 2.3重新考虑药物剂量及药物联合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剂量太小,或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加大药物剂量,合理联合用药如:ACEI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钙拮抗剂,利尿剂与大多数降压药,钙拮抗剂与B受体阻滞剂等,其中卡维洛尔是新型的第3代B1 (a l )受体阻滞剂,兼有a、B受体双重阻滞作用并能抑

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

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 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是什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也随之而来,大家都知道高血压是要靠长期药物治疗的,然而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是什么呢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1)将血压控制到一个适当的水平,消除高血压带来的种种不适感,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2)尽量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争取逐渐逆转已经形成的损害。 (3)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要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左心室肥厚、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 (4)方案应尽量简便,能够长期坚持。 (5)坚持个体化,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作出方案。 (6)提倡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强调病人与医院、家庭要密切配合。 (7)低剂量开始,如血压未能达到控制目标,应根据服药情况增加该药的剂量。 (8)如第一种药物无效,应进行合理的联合用药,通常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降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有效的五类联合用药组合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 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9)如果第一种药物疗效很差或不能耐受,可换另一类降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或加用第二个药物。 高血压药分类 现在的高血压一般都是通过选择降压药物来治疗,高血压药分类目前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二受体阻滞剂(ARB)。

(1)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各种利尿剂的降压疗效相仿,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纳,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角平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到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降压效果。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血钾征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因此现在推荐使用小剂量,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尿量增多。痛风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洛尔、拉贝洛尔。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降压起效较迅速、强力。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律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β阻滞剂治疗的主要障碍时心动过缓和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较高剂量被他5阻滞剂治疗时突然停药可导致撤药综合症。虽然糖尿病不是使用β1阻滞剂的禁忌证,但它增加胰岛素抵抗,还可能掩盖和延长降糖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证,使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方式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患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又称钙拮抗剂,主要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钙通道阻滞剂又可分为短效和长效。除心力衰竭外钙拮抗剂较少有禁忌证。相对于其它降压药的优势是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在嗜酒的患者也有显着的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还有抗动脉粥样应还作用。主要缺点是开始治疗阶段有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底下或心脏传导阻滞者患者中应用。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西拉普利。降压起效缓慢、逐渐增强。ACE抑制剂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作用,在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时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高钾血症、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5)血管紧张素二受体抑制剂:常用的有氯沙坦,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持久而稳定。最大的特点是直接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少,不引起刺激性干咳,持续治疗的依从性高。虽然在治疗对象与禁忌证与ACEI相同,但ARB有自身治疗特点,与ACEI并列为目前推荐的常用五大类降压药中的一类。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不同,一般性非药物治疗措施无有害作用。 1992 年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召开的有关高血压会议上,已将非药物疗法的用词改为改进生活习惯。 所有确诊高血压的病人,无论是否接受药物治疗均应开始非药物治疗,以改进生活方式,消除不利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从而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性。 对高血压进行药物治疗,目的是控制并存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降低总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为后者是高血压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药物降压可有效的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高血压监测和随访计划(HDEP)试验表明,即使是轻型高血压,进行系统、有效的药物治疗也是十分有益的,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而且,随着药物的发展,副作用越来越小,对于轻度高血压(如舒张压90~100mmhg)积极用药治疗也广为临床接受。 但治疗对血压水平较高者更有益。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最近的国际降压指导方针强调了对病人个体的心血管病绝对危险做出全面估计的重要性。

危险因素不仅包括血压还包括靶器官损伤,血管疾病共存症状的存在及相关心血管危险因子的数量等。 属高危的病人,尤其是有糖尿病和有靶器官损伤者,需要强有力的降压治疗及需不止一种降压药联合治疗才可能达到目标血压(135/80mmhg). 降压指导方针的另一个主题是使用小剂量每天一次用药,保持血浓度稳定,从而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目前,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个体化原则: 用药因人而异,为病人选择适宜的药物应根据各人的血压水平;血压升高程度和急、缓;病人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无靶器官损伤、有无临床心血管病、肾脏病、糖尿病等合并症;有无伴随疾病影响某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注意来年和用药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影响降压效果的药物;药物降心血管危险的证据有多少;患者长期治疗的经济承担能力。 (2)单药开始。 (3)任何药物开始治疗时应服用适当的最低剂量,采用最小有效剂量获得可能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 (4)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增加该药的剂量。 (5)如第一中药无效,血压未能达到目标: 由于联合用药优于大剂量单药治疗,故通常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抗高血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 有效的联合用药组合是: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摘要 虽然高血压治疗已有巨大进步,但控制率仍不理想,单一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联合用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作为jnc/vi及who/ish降压指南药物治疗重要原则之一,高血压的诊治观念得到了更新,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此作以综述并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做了介绍。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心血管;理想靶血压水平 目录 绪论1 1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1 1.1 初始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应用1 1.1.1 初始药物治疗1

1.1.2 长效药物2 1.1.3 小剂量联合用药2 2 抗高血压药物评价2 2.1 利尿剂2 2.2 β阻滞剂2 2.3 钙拮抗剂(CCB)3 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3 2.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4 2.6 α阻滞剂4 3 特殊类型高血压或并发症或合并症选用药物原则4 3.1 老年高血压4 3.2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5 3.3 冠心病心绞痛或MI5 3.4 脑血管病5 3.5 肾脏病变6 3.6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 3.7 高脂血症7 3.8 妊娠7 3.9 围手术期高血压7 3.10 高血压危象8 4 防高血压试验研究8 5 CAMELOT试验亚组分析10 结论10

(医疗药品)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1.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寿比山、钠催离); 2.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可、博苏)、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卡维地洛(金络、络德); 3.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心痛定、拜新同(即拜心痛)、地尔硫(恬尔心)、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康宝得维)、拉贝洛尔(乐西平、司乐平)、尼群地平等)。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开博通)、依那普利(怡那林、悦宁定)、培哚普利(雅施达)、笨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雷米普利(瑞秦)等。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洛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替米沙坦(美卡素)、厄贝沙坦(安博维)等。 各类降压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 各种降压药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对于我们来讲,首先更应该记住它的禁忌症,尤其是绝对禁忌症,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是绝对不允许使用的。 1.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如HCT即双氢克尿噻);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禁忌症:痛风病人绝对不能用,相对禁忌为妊娠。 2.β受体阻滞剂 适应证:心绞痛,心梗后,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高血压; 禁忌症:因为该类药物可减慢心率,因此2~3度房室传导阻滞绝对不能用,该类药物也会引起支气管收缩,因此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也绝对不能用,此外,周围血管病、糖耐量减低、经常运动者可谨慎使用该类药物。 3.钙通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等); 适应证: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妊娠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颈中动脉粥样硬化;该类药物使用的比例非常大; 禁忌症:该类药物没有明显的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为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等。)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该类药物也是临床使用较广较多的一类; 禁忌症: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为其绝对禁忌症。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汇总

------------------------------------------------------------精品文档-------------------------------------------------------- 高血药压物治疗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如不加治疗,常引起脑、心、肾的损害,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一.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目前临床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利尿降压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长效钙拮抗剂。 1.利尿降压药利尿剂自50年代进入临床作为基础降压药至今仍为临床常用,如噻嗪类利尿药降压作用缓慢平稳,作用时间较长,能拮抗其他降压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增加其降压效果。尤其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和糖尿病及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吲哒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药兼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温和,疗效确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且不影响糖、脂代谢,为一理想的长效降压药。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轻交感神经活性和全身血流自动调节机制降低血压。该类药物可分为三代,第一代受体选择性差,以普萘洛尔(propranolol)为代表。普萘洛尔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β受体阻滞剂。第二代具选择性β美多心以氨酰心安、,受体阻滞作用1.

安为代表。第三代兼有α受体阻滞、β受体兴奋和钙拮抗作用,如21 拉贝洛尔(labelalol)、、塞利洛尔(celiprolol)、卡维地尔(carvedilol)。临床治疗高血压通常使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1比索洛尔或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降压作用起效快而强,主要用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静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或合并心绞痛的患者。该药不仅降低静息血压,而且能抑制应激和运动状态下血压的急剧升高。 α受体阻断剂α受体阻断剂能选择性阻断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11 的α受体,使血管扩张,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及回心血量减少,从而降1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因此,α受体阻断剂对部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1较强针对性。该类药物尤其适用于小动脉发生结构性改变之前,单纯因血管平滑肌张力增高而导致血管阻力增加的患者。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可对脂质代谢产生有益的影响,而对糖代谢并无不良作用,并可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目前常用的α受体阻断剂包括哌唑嗪 1(prazosin)、特拉唑嗪(terazosin)及近年来问世的多沙唑嗪(doxazosin)。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药RAS功能失调可引起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通过影响RAS发挥控制血压的作用。 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ACEI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第一类抗高血压药物。它能阻止无活性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II,从而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它们也抑制包括缓激肽在内的血管扩张剂激肽类的代谢降解,导致这些物质在组Ⅰ降低血压而不引起,ACE织中浓度增高。与大多数血管扩张剂不同

高血压西医治疗

高血压西医治疗: 一般治疗 1、劳逸结合,保持足够而良好的睡眠避免和消除紧张情绪,适当使用安定剂(如地西泮2.5mg,口服)。避免过度的脑力和体力负荷。对轻度高血压患者,经常从事一定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和打太极拳)有助于血压恢复正常,但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或已有靶器官损害表现的Ⅱ、Ⅲ期高血压患者,应避竞支性运动,特别是等长运动。 2、减少钠盐摄入(<6g氯化钠/d)、维持足够的饮食中钾、钙和镁摄入。 3、控制体重,肥胖的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轻体重往往已能使血压降至正常,对肥胖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同时行减轻体重和降压药物治疗。 4、控制动脉硬化的其它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增高等。 降压药物治疗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目前应用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 (二)钙拮抗剂: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尼群地平。 (三)血管扩张剂: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硝普钠、长压定、肼苯达嗪。 (四)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宁、甲基多巴。 2、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常用者有阿方那特,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3、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使交感神经末稍中去甲肾上腺素贮存耗竭,而达降压的目的,常用药物有:胍乙啶、利血平。 4、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1)β受体阻滞剂:柳胺苄心定是WHO推荐的降压药、醋丁酰心安。 (2)α受体阻滞剂:常用者有哌唑嗪、多沙唑嗪。 (五)利尿降压药:双氢克尿噻、氯噻酮、速尿、氨苯喋啶。 药物治疗原则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方案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方案 吕卓人唐海波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710061 ) 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方法。据最近InterAsia在我国抽样调查35~74岁高血压患者的资料显示,知晓率为44.7%,治疗率为28.2%,而控制率(<140mmHg/90 mmHg)仅8.1%。这种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原因不在于无法获得药物,而应归咎于治疗不力!因此,提高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技巧性是当务之急。世界各国,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依据近年来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制定了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了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不少临床试验成功的高血压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 1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汇总了近年来国内外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关于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1 1 开始使用高血压药物的时间收缩压持续≥160mmHg 或舒张压持续≥100mmHg者,应开始降压药物的治疗。收缩压持续在140~150mmHg或舒张压持续在90~99mmHg之间,如果有靶器官损害、已诊断有心血管病、糖尿病或10年内冠心病的危险≥5%者,也应开始降压药物的治疗。 1 2 抗高血压初始药物的选择抗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益处来自于血压的下降,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不同类型的抗高血压药在某些作用或对特殊的人群可有不同,特别是个体差异.作为初始和维持治疗的杭高血压药物为:利尿剂、β-阻滞剂、CCB、ACE-I和ARB。强调一线用药也许是不适时宜的,因为要达到目标血压多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的联合用药。 1 3 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任何一种降压药,都应先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降压药的不良反应为剂量依赖性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多数降压药从小剂量逐渐增加到中等量时,药效也逐渐增加,到中等量后药效增加就很小,而不良反应和毒性可呈对数级增加。因此应为病人确定一个最小的有效量,既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又将不良反应降得最低。 1 4 合理的联合用药Dickerson的研究显示,应用单一的抗高血压药(利尿剂、β-阻滞剂、ACE-I、CCB)血压降至<140/90mmHg 水平的比例约39%,降至<135/85mmHg 的比例仅20%。大型临床试验HOT、UKPDS也证明要严格控制血压.约70%的患者需联合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降压药,目标血压越低,联合用药的比例及药物种类越多。使用小剂量不同作用机制降压药的联合,其协同作用不仅可增加降压效果,而且同时可使不良反应率降低及不良反应程度减小。如果第一种药物的疗效不理想,通常宜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降压药(不同类型),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总结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心血管;理想靶血压水平 虽然高血压治疗已有巨大进步,但控制率仍不理想,单一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联合用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作为jnc及who/ish降压指南药物治疗重要原则之一,高血压的诊治观念得到了更新,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此作以综述并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做了介绍。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 1 高血压降压目标 降压目标即理想血压水平,应将血压降到最大能耐受程度,在此水平上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程度最低。Dalby、GPPT、GBPCS等研究随访3 a~10 a,治疗组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仍远远高于同地区血压正常人群,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这些患者得到的血压下降并不是最适当的,因此要达到理想血压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什么是理想靶血压水平?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为期3 a的HOT临床试验已圆满结束,其结果显示血压下降到138/83 mmHg(1 mmHg=0.133 kPa)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低。此外,血压下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 2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2.1 初始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应用 2.1.1 初始药物治疗原则上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而不强调一线药物的作用,坚持以个体化为治疗准则。WHO认为任何一类均可作初始药物,使用顺序如下:利尿剂、β阻滞剂、ACEI、CCB、α阻滞剂。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JNCVI)报告指出:患者的初始治疗,如果没有用其他药物指征,应该选择利尿剂或β阻滞剂,因为大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明,这两种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耐受或无效时,再使用ACEI、CCB、α阻滞剂。 2.1.2 长效药物新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在药物剂型上提倡1次/d的长效制剂,其优点在于:患者易于接受;比短效制剂降压更持续、更平稳,并有可能保护靶器官;服用长效制剂能避免服用短效药物的患者,因漏服或在夜间可能出现突发性血压升高而导致心血管性猝死的危险性增高。 2.1.3 小剂量联合用药药物治疗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对单一药物有较好反应,但血压未能达到目标,应当在患者能够很好耐受的情况下增加该药物的剂量,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方案

吕卓人唐海波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方法。据最近我国抽样调查35~74岁高血压患者的资料显示,知晓率为44.7%,治疗率为28.2%,而控制率(<140/90mmHg)仅8.1%[1]。既使是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率(<140/90mmHg)一般低于30%,德国22.5%,芬兰20.5%,西班牙20%,澳大利亚19%,加拿大16%,而英国仅5.9%[2]。据今年5月发表的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VII)[3]公布的1999-2000年美国的高血压控制率尽管有了提高,也仅达34%。这种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原因不在于无法获得药物,而应归咎于治疗不力!因此,提高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技巧性是当务之急。世界各国,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依据近年来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了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不少临床试验成功的高血压治疗方案为规范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 一、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汇综了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治疗指南[4]、1997年JNC-VI[5]、2003年JNC-VII[3]、1999年英国高血压学会高血压防治指南[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7]和2003年欧洲高血压和心脏学会高血压治疗指南[8]中关于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始使用高血压药物的时间 收缩压持续≥160mmHg或舒张压持续≥100mmHg者,应开始降压药物的治疗。收缩压持续在 140~150mmHg或舒张压持续在90~99mmHg之间,如果有靶器官损害、已诊断有心血管病、糖尿病或10年内冠心病的危险≥15%者,也应开始降压药物的治疗。 2.从小剂量开始 使用任何一种降压药,都应先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降压药的不良反应为剂量依赖性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多数降压药剂量—效应曲线平坦,当剂量从小逐渐增加到中等量时,药效也逐渐增加,到中等量后药效增加就很小,而不良反应和毒性可呈对数级增加。应为病人确定一个最小的有效量,既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又将不良反应降得最低。 3.合理的联合用药 Dickerson的研究显示[9],应用单一的抗高血压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CCB)血压降至 <140/90mmHg水平的比例约39%,降至<135/85mmHg的比例仅20%。大型临床试验HOT、UKPDS也证明要严格控制血压,约70%的患者需联合使用二种及二种以上降压药,目标血压越低,联合用药的比例及药物种类越多[10,11]。使用小剂量不同作用机制降压药的联合,其协同作用不仅可增加降压效果,而且同时可使不良反应率降低及不良反应程度减小。如果第一个药物的疗效不理想,通常宜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降压药(不同类型),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 4.使用长效降压药 长效降压药(降压谷峰比值>50%)每天服用一次,能持续24小时的降压效果,更平稳地控制血压的波动,包括防止清晨血压急剧升高,从而起到平稳降压,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长效降压药另一个优点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Greenberg[12]曾汇总了26项临床研究的结果,发现每日3次用药与每日1次相比,坚持用药的比例分别为52%和73%。提高依从性对于需终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5.全面降低心血管危险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不仅取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5.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预防靶器官损害(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理想降压药物应符合以下条件:①平稳、有效;②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③服用简便,依从性好。 5.1 常用降压药物及其作用特点 临床常用的5类降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及β-受体阻滞剂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老年人使用利尿剂和长效钙拮抗剂降压疗效好、副作用较少,推荐用于无明显并发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初始治疗。若患者已存在靶器官损害,或并存其他疾病和/或心血管危险因素,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降压药物。 5.1.1 钙拮抗剂(CCB) 由于第一代CCB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降压作用持续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多,目前推荐长效二氢吡啶类CCB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基本药物。此类药物降压疗效好,作用平稳,无绝对禁忌证,与其他4类基本降压药物均可联合使用。长效CCB的副作用较少,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外周水肿、头痛、面色潮红、便秘等。 CCB类药物具有以下特点:1)对代谢无不良影响,更适用于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降压治疗;2)降压作用不受高盐饮食影响,尤其适用于盐敏感性高血压;3)对于低肾素活性或低交感活性的患者疗效

好。 此外,CCB对心肌、窦房结功能、房室传导、外周动脉和冠脉循环存在明显差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与地尔硫卓应避免用于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7],存在心脏房室传导功能障碍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慎用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5.1.2 利尿剂 多个欧美人群的降压治疗临床试验[18-22]表明,利尿剂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并降低病死率。欧指南将其推荐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及联合治疗。迄今为止,尚缺乏以我国人群为基础的大规模临床对照试验证据。过去有关噻嗪类利尿剂降压获益的多数研究使用的剂量较大(相当于50-100 mg/d氢氯噻嗪),也有研究显示[23,24]小剂量利尿剂(氢氯噻嗪12.5-25.0 mg/d) 可使患者获益。鉴于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呈剂量依赖性,目前临床上很少单独使用大剂量利尿剂用于降压治疗。 利尿剂应作为老年人高血压联合用药时的基本药物,可用于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水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应用利尿剂增加电解质紊乱、糖脂代谢异常的风险并可能影响肾脏血流灌注,需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及电解质水平、预防发生低钾血症和高尿酸血症。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利尿剂应从小剂量开始,肌酐清除率<30ml/ min/1.73 m2的患者应使用袢利尿剂如托拉塞米或呋塞米等。 5.1.3 ACEI与ARB ACEI对于高肾素活性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疗效及具有明

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

高血压治疗方案 一、高血压AB/CD(AS)治疗方案 参照英美国家高血压成人防治指南和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用药指导意见,并结合国内知名专家经验,针对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患者群,推出不同层次的AB/CD (AS)高血压治疗方案。 1、降压药物联合应用的AB/CD规则 <55岁≥ 55岁 第1步用A(或B)C或D 第2步用A(或B)+ C 或D 第3步用A(或B)+ C + D 第4步加α-阻滞剂或螺内酯或其它利尿剂 A、B、C、D的含义: A:ACEI 或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 类推荐药物:替米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ACEI类推荐药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卡托普利; B:β-阻滞剂。推荐:卡维地洛、比索洛尔、美托洛尔; C:钙通道阻滞剂。推荐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群地平; D:利尿剂(噻嗪类或噻嗪样),推荐吲达帕胺、氢氯噻嗪。 AS:A--指阿司匹林;S—指他汀类调脂药。 注意:涉及B(β-受体阻滞剂)和D(利尿剂)的联合治疗比其它的联合治疗可致更多新发糖尿病。 2、具体用药方案: 2-1、基层患者(低收入患者),每月费用约需10元钱。

<55岁≥ 55岁 第1步用卡托普利尼群地平或吲达帕胺 第2步用卡托普利+ 尼群地平或氢氯噻嗪 第3步用卡托普利+ 尼群地平+氢氯噻嗪 第4步加α-阻滞剂或螺内酯或其它利尿剂 2-2、普通患者(中等收入患者),每月费用约需50--100元钱。 <55岁≥ 55岁 第1步用依那普利(或厄贝沙坦) 硝苯地平缓释片或吲达帕胺 第2步用依那普利或厄贝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或吲达帕胺 第3步用依那普利或厄贝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吲达帕胺 第4步加α-阻滞剂或螺内酯或其它利尿剂 2-3、中产阶层患者,每月费用约需100--200元钱。 <55岁≥ 55岁 第1步用替米沙坦或缬沙坦或贝那普利氨氯地平或吲达帕胺 第2步用替米沙坦或缬沙坦或贝那普利+氨氯地平或吲达帕胺 第3步用替米沙坦或缬沙坦或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吲达帕胺 第4步加α-阻滞剂或螺内酯或其它利尿剂 3、AB/CD系统规则说明: 1)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须用一种以上药物控制血压。临床试验清楚显示AB/CD治疗规则系统使血压控制好于现在临床实践中的其它治疗方案。 2) AB/CD规则系统的理论基础是: 高血压可概括的分为“高肾素” 或“低肾素”二类。小于55岁的人一般有较高的肾素浓度,因而开始治疗选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两类降压药中之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