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USB基础知识概论

USB基础知识概论

USB基础知识概论
USB基础知识概论

USB基础知识概论

版本:v0.9

Crifan Li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USB协议的基础知识,包括USB协议的来龙去脉,OHCI/UHCI/EHCI/xHCI之间的区别和联系,USB的firmware,以及USB 2.0协议的概览,USB的枚举的详细过程,OHCI的一些特点

本文提供多种格式供:

在线阅读HTML HTMLsPDFCHMTXTRTFWEBHELP

下载(7zip压缩包)HTMLHTMLsPDFCHMTXTRTFWEBHELP

HTML版本的在线地址为:

https://www.doczj.com/doc/c511512665.html,/files/doc/docbook/usb_basic/release/html/usb_basic.html

有任何意见,建议,提交bug等,都欢迎去讨论组发帖讨论:

https://www.doczj.com/doc/c511512665.html,/bbs/categories/usb_basic/

2013-09-04

修订历史

修订 0.52011-10-06crl

1. USB基础知识概论

修订 0.92013-09-04crl

1. 通过Docbook发布

2. 添加了USB协议细节部分的内容

3. 添加了USB OHCI学习笔记

4. 更新了所有的xml:id

版权 ? 2013 Crifan, https://www.doczj.com/doc/c511512665.html,

本文章遵从: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2.5 中国大陆(CC BY-NC 2.5)

目录

缩略词

正文之前

1. 此文目的

2. 关于一些USB方面的文档

2.1. 大而全的USB英文资料

2.2. 简明扼要的USB英文资料

2.3. 全系列的介绍Linux下的USB中文资料

1.1. USB是什么

1.2. 为何要有USB

2. USB相关的基础知识

2.1. USB相关的硬件

2.1.1. USB控制器类型:OHCI,UHCI,EHCI,xHCI

2.1.1.1. OHCI和UHCI

2.1.1.1.1. 为何Intel设计的UHCI把更多的任务都留给软件实现?

2.1.1.1.2. 为何嵌入式系统中的USB主控多用OHCI,而非UHCI?

2.1.1.1.

3. OHCI和UHCI技术细节上的区别

2.1.1.2. EHCI

2.1.1.

3. xHCI

2.1.1.4. OHCI,UHCI,EHCI,xHCI的区别和联系

2.1.2. USB接口的引脚定义

2.1.

3. USB的接口(connector)类型

2.2. USB相关的软件

2.2.1. USB设备端的固件(Firmware)

2.2.2. USB主机(Host)端的USB驱动和软件

2.2.

3. 其他一些USB测试和协议分析等软件

3. USB协议概览

3.1. USB 2.0协议内容概览

3.2. USB协议的版本和支持的速度

3.2.1. 为何USB的速度,最开始没有设计的更快些?

3.3. USB系统的核心是Host

3.4. USB中用NRZI来编码数据

3.4.1. USB中用Bit-Stuffing来同步时钟信号

4. USB协议细节

4.1. USB Class

4.1.1. 为何要搞这么多USB的Class

4.2. USB的框架

4.3. USB Transfer and Transaction

4.4. USB枚举(Emulation)

4.4.1. 什么是USB枚举

4.4.2. USB枚举的过程

4.4.3. 举例详解USB的枚举过程

4.4.3.1. USB枚举示例数据

4.4.3.2. 详细分析USB枚举数据的每个字段的具体含义

4.5. USB OHCI学习笔记

参考书目

1.1. USB与其他总线的异同

1.2. PC机箱后面的众多接口

1.3. 有了USB接口之后的PC机箱背后的接口

3.1. I2C数据编码格式

3.2. 归零编码

3.3. 非归零编码

3.4. NRZ和NRZI

4.1. USB Implementation Areas

4.2. USB Physical Bus Topology

4.3. USB Logical Bus Topology

4.4. USB Communication Flow

4.5. USB Layers in Linux

4.6. USB Transfer and Transaction

4.7. Configuration Descriptor: 0902420002010480E1

4.8. Interface Descriptor: 0904000002FF000000

4.9. Endpoint (Interrupt Out) Descriptor: 07050103400001

4.10. Endpoint (Interrupt In) Descriptor: 07058103400001

4.11. Interface Descriptor: 090401000103000000

4.12. Endpoint (Interrupt In 2) Descriptor: 0705820340000A

4.13. USB主机中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关系

4.14. USB Communication Channel

4.1

5. USB Typical List Structure

表格清单

2.1. 不同USB控制器类型OHCI,UHCI,EHCI,xHCI的区别和联系2.2. USB 1.x/2.0的引脚定义

2.3. USB 3.0的引脚定义

2.4. USB接口分类

3.1. USB 2.0协议的内容组成

3.2. USB协议的版本的演化

4.1. USB Class表

4.2. USB Descriptor Type

4.3. USB Configuration Descriptors

4.4. USB Interface Descriptors

4.5. USB Endpoint Descriptors

4.6. USB HID Descriptors

4.7. USB HID Descriptor: 090401000103000000

缩略词

EHCI (EHCI)

Enh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NRZ (NRZ)

Non-Return-to-Zero

NRZI (NRZI)

Non-Return-to-Zero Inverted

OHCI (OHCI)

Open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Return-to-Zero

SYNC (SYNC)

Synchronize

UHCI (UHCI)

Universal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USB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

xHCI (xHCI)

eXtensible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正文之前

目录

1. 此文目的

2. 关于一些USB方面的文档

2.1. 大而全的USB英文资料

2.2. 简明扼要的USB英文资料

2.3. 全系列的介绍Linux下的USB中文资料

3. 声明

1. 此文目的

由于USB所涉及的知识太多,如果想要在一篇文章里,把USB的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解释的很清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此文目的,不是为了把USB的所有的事情都写出来,而是让对USB不懂的人,通过此文档,能对USB有个基本的认识,并且搞懂USB世界中的基本的术语的含义。

即,此文目的,是为了给不熟悉USB的人,一个总体的概述,以及解释一些必要的USB方面的基本知识。

这样,如果想要更细节的去了解USB的知识,也知道从哪里入手,以及如何去找相关资料区学习了。

2. 关于一些USB方面的文档

USB很复杂,所以,如果能把复杂的东西解释的清楚的,不是很容易。

而且由于USB涉及知识面也很广,所以也很难简短地描述清楚。

2.1. 大而全的USB英文资料

对于众多的现存的USB的文章或书籍,我所见过的,能把USB讲的透彻的,算是

英文资料:《USB Complete》,中文翻译为《USB大全》,目前最新版本是第四版。

https://www.doczj.com/doc/c511512665.html,/usbc.htm

网上也可以找到盗版的电子版的,第三版的有中文翻译,第四版的只有英文原版。

2.2. 简明扼要的USB英文资料

另外,简明扼要地,把USB讲解的很清楚的,我觉得算是《USB in a Nutshell》了,网上随便都可以搜到此文的pdf版本,比如:

USB in a Nutshell - Making sense of the USB standard

而此文,也是主要根据此贴而来,基本可以算是《USB in a Nutshell》的中文版吧,然后另外又添加了一些必要的知识,以求把USB讲解的更加清楚。

2.3. 全系列的介绍Linux下的USB中文资料

另外,关于中文方面的资料,觉得写的比较全,解释的比较清楚的,算是fudan_abc写的《Linux那些事儿系列》,是一个系列的,好多个文档的。详细资料,已整理放到这里了:

【很好的学习Linux驱动的教材】Linux那些事儿系列[全][pdf]

3. 声明

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欢迎指正。

此文欢迎拷贝传播,但是所有权本人独有,未经许可,严谨用于其他商业等用途。

更多建议,意见,吐槽,都可以联系偶:admin (at) https://www.doczj.com/doc/c511512665.html,

第 1 章 USB的来龙去脉

目录

1.1. USB是什么

1.2. 为何要有USB

摘要

1.1. USB是什么

USB是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中文译为通用串行总线。

所以,从字面意思上,善于思考的人,就问有疑问:

那么与此USB相比,其他还有哪些非串行的总线,以及和此通用的串行总线来说,其他还有哪些相对“不通用”的串行总线呢?

对此,借用《USB Complete》里面所总结的,关于USB和其他接口的区别,来解释一下:

图 1.1. USB与其他总线的异同

从上述表格中,表面上看,好像也没看出USB相对其他接口,有多么特别明显的优点,而只是看到在某些参数上,比其他某些接口参数更高,而在别的某些参数上,比其他接口低。

关于细节的区别,不是此讨论的重点,此处,我们至少可以看出,除了USB接口外,目前已存在的接口,还是很多的,而且各种接口实际上从硬件上也是形状各异,互相也都有自己的应用领域,而且无法兼容。基于此背景,才有下面的解释,以说明,为何会出现这么个USB接口。

此处,简单的说,USB就是一种接口,一种总线。

1.2. 为何要有USB

上面已经提到了,在USB出现之前,其实计算机领域中,已经存在众多的接口,而且不同的应用领域,已有一些相对来说是广泛使用的各种接口了。

但是,对于计算机等使用的普通用户来说,由于接口太多,而容易被搞得晕头转向。再加上各个接口从硬件形状和软件配置也都不一样,导致不兼容,为了不同的应用,而要配置多种不同的硬件接口,设置对于有些硬件接口来说,还需要手动去配置一些更细节的参数。

关于USB出现之前,计算机领域中的接口太多太繁杂,可以用下面这张,关于PC机箱背后的接口的图片来说明:

图 1.2. PC机箱后面的众多接口

所以,总的来说,在USB出现之前,各种接口太多,而且都不太容易使用,互相之间的兼容性也较差,因此,才出现了USB。

而万能的USB接口出现的话,整个PC机箱背后的接口,就不那么繁杂,显得清静多了:

图 1.3. 有了USB接口之后的PC机箱背后的接口

USB出现的最初的目的,根据USB规范中的解释,是为了:

1. 将PC和电话能连起来

由于大家都认识到,下一代的应用,肯定是实现计算机设备和通讯设备的完美融合。而且,为了实现移动领域内的人机数据的交互,也需要方便且不贵的连接方案。

但是,计算机领域和通讯领域却是各自为政的发展,没有考虑互联性。由此,USB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类互联问题的

2. 方便用户使用

而USB的出现,使得用户不用关心设备的细节,不需要去另外再配置什么参数,直接插上就可以用了,而且还支持即插即用,很是方便

3. 接口扩展性要好

之前的众多接口,导致不同的应用,需要使用不同的接口,很是繁琐。

USB的出现,支持众多的应用,都使用统一的USB的接口,方便了用户,不需要再搞懂各种接口的用途和差异。

总的来说,USB的出现,是希望通过此单个的USB接口,同时支持多种不同的应用,而且用户用起来也很方便,直接插上就能用了,也方便不同的设备的之间的互联。

说白了,就相当于在之前众多的接口之上,设计出一个USB这么个万能的接口,以后各种外设,都可以用这一种接口即可。

这估计也是USB的名称中的Universal通用的这一个词的来历吧。

第 2 章 USB相关的基础知识

目录

2.1. USB相关的硬件

2.1.1. USB控制器类型:OHCI,UHCI,EHCI,xHCI

2.1.1.1. OHCI和UHCI

2.1.1.1.1. 为何Intel设计的UHCI把更多的任务都留给软件实现?

2.1.1.1.2. 为何嵌入式系统中的USB主控多用OHCI,而非UHCI?

2.1.1.1.

3. OHCI和UHCI技术细节上的区别

2.1.1.2. EHCI

2.1.1.

3. xHCI

2.1.1.4. OHCI,UHCI,EHCI,xHCI的区别和联系

2.1.2. USB接口的引脚定义

2.1.

3. USB的接口(connector)类型

2.2. USB相关的软件

2.2.1. USB设备端的固件(Firmware)

2.2.2. USB主机(Host)端的USB驱动和软件

2.2.

3. 其他一些USB测试和协议分析等软件

摘要

在介绍USB协议的细节知识之前,有很多相关的软硬件的基础知识,需要了解一下。

2.1. USB相关的硬件

USB设备,从物理上的逻辑结构来说,包含了主机Host端和设备Device端。

其中,主机Host端,有对应的硬件的USB的主机控制器Host Controller,而设备端,连接的是对应的USB设备。

2.1.1. USB控制器类型:OHCI,UHCI,EHCI,xHCI

不论是那种USB主机控制器,简称主控,都是符合对应的USB的规范的,都是实现了对应的USB规范中所规定的USB主控所要的那些事情的。只不过是不同的USB主控的类型,有着不同的特点。

下面对这些不同类型的USB主控制器,进行简要的解释。

2.1.1.1. OHCI和UHCI

OHCI,Open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创立者是Compaq,Microsoft和National Semiconductor。

UHCI,Universal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创立者是Intel。

两者之间的相同点是:

不论是OHCI还是UHCI都是对应于USB 1.1的标准的,都是完全符合USB协议标准的。

区别在于:

只是各自的实现方式有些略微不同而已。当然对应的具体的性能,也略有差别,具体的差异,,和实际的应用有关系。

但是本身OHCI和UHCI的区别在于:

虽然都是实现了USB1.1协议规范,但是在功能划分上,OHCI更多地把要做的事情,用硬件来实现,因此,实现OHCI的USB控制器的软件驱动的开发工作,相对要容易些,软件要做的事情,相对较少。

对应地,OHCI更多地应用在扩展卡,尤其是嵌入式领域中,常见的很多开发板中的USB的控制器,很多都是OHCI的。

而UHCI把更多的功能,留给了软件,相对来说,软件做的事情,即负担要重些。但是实现对应的UHCI的硬件的USB控制器,价格上,就相对便宜些。

对应地,UHCI更多地应用在PC机中的主板上的USB控制器。

2.1.1.1.1. 为何Intel设计的UHCI把更多的任务都留给软件实现?

对于两者的区别和实际的应用,自己分析,不难发现,其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的。

因此,作为UHCI的创立者Intel,创立了UHCI,把更多的USB需要做的事情,留给了软件,这样就可以实现出相对教便宜的USB的主控制器了,可以用于PC端的CPU所对应的主板上,便宜的USB主控,当然相对市场来说,更容易多卖出去一点,有利于市场推广。

PC主板卖出的多了,自然对应的Intel的CPU,也会多卖点,Intel自然可以赚更多的钱了。

2.1.1.1.2. 为何嵌入式系统中的USB主控多用OHCI,而非UHCI?

而对应的Compaq,Microsoft和National Semiconductor所创立的OHCI,由于把更多的USB要做的事情,都用硬件实现了,这样对应的软件驱动所要做的事情,就少了,这样就有利于实现对应的OHCI的USB主控的驱动了,这点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本身嵌入式系统就是资源有限,所以要尽量少的利用其他资源,比如CPU资源,去实现特点的功能,所以,倾向于采用对软件资源要求少的OHCI,而不是UHCI,否则用了UHCI 的USB主控的话,需要实现对应的驱动,软件要做的事情太多,不利于在嵌入式系统这有限的资源环境下实现。

2.1.1.1.

3. OHCI和UHCI技术细节上的区别

关于OHCI和UCHI在技术细节方面,更加详细的区别主要有这些:

1. 单帧内的stage的个数

对于控制传输来说:

2. 单帧内的transaction的个数

对于最大数据包大小小于64字节的Bulk端点来说:

OHCI:单个帧内,可能会有多个transaction。

UHCI:单个帧内,不超过一个transaction;

3. 轮询的频率

OHCI:,即使端点描述符中,已经指定了最大延迟是255ms,但是OHCI主控还是会,至少每32ms就去轮询一次中断端点

UHCI:UHCI主控可以支持,但是不是必须要支持,更低频率地轮询

2.1.1.2. EHCI

EHCI,Enh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简单说就是,EHCI定义了USB 2.0的主机控制器的规范,定义了USB 2.0的主控,需要包括哪些硬件实现,需要实现哪些功能,其也对应着对应的系统软件,所面对的是哪些接口。

EHCI对USB主控的定义,详细到了寄存器的级别了,即定义了你USB主控,都要实现哪些对应的功能和对应的寄存器有哪些,分别是何种功能等。然后对应的软件驱动人员,去写USB主控的驱动的时候,也就清楚有哪些可以利用的系统资源,如何去使用这些资源,读取,设置对应的寄存器,实现对应的功能了。

对应的EHCI规范,可以去Intel的官网找到:

EHCI Specification

2.1.1.

3. xHCI

xHCI,Extensible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同EHCI是针对USB 2.0类似,xHCI是针对的USB 3.0规范。也是定义了USB 3.0主控需要如何实现,需要包含哪些功能,也是提供了寄存器级别的定义。

对应的xHCI规范,可以去Intel的官网找到:

Extensible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xHCI) Specification for USB 3.0

2.1.1.4. OHCI,UHCI,EHCI,xHCI的区别和联系

针对上述的解释,对USB的不同类型的主机控制器,简要概括如下:

表 2.1. 不同USB控制器类型OHCI,UHCI,EHCI,xHCI的区别和联系

USB主

机控制器类型共同点

区别

对应的USB

的协议和支

持的速率

创立者功能划分常用于

OHCI

都实现了对应的

USB的规范中所

要求的功能USB 1.1=Low

Speed和Full

Speed

Compaq,

Microsoft和

National

Semiconductor

硬件功能 > 软件功能?硬件做的事情

更多,所以实现对应的软件驱动的任

务,就相对较简单

扩展卡,嵌入

式开发板的

USB主控

UHCI Intel

软件功能 > 硬件功能?软件的任务

重,可以使用较便宜的硬件的USB控

制器

PC端的主板

上的USB主控

EHCI USB 2.0=High

Speed Intel

定义了USB 2.0主控中所要实现何种功

能,以及如何实现

各种USB 2.0

主控

USB

定义了USB 3.0主控中所要实现何种功各种USB 3.0

2.1.2. USB接口的引脚定义

USB接口的物理上的对应的引脚和对应含义等,可用下表概括:

表 2.2. USB 1.x/2.0的引脚定义

引脚名称电缆颜色描述

1VBUS Red+5 V,电源

2D?White Data ?,数据线

3D+Green Data +,数据线

4GND Black Ground,接地

表 2.3. USB 3.0的引脚定义

Pin Color Signal name('A' connector)Signal name('B' connector)

1Red VBUS

2White D?

3Green D+

4Black GND

5Blue StdA_SSRX?StdA_SSTX?

6Yellow StdA_SSRX+StdA_SSTX+

7Shield GND_DRAIN

8Purple StdA_SSTX?StdA_SSRX?

9Orange StdA_SSTX+StdA_SSRX+

Shell Shell Shield

2.1.

3. USB的接口(connector)类型

由于USB的产生就是为了支持众多种应用的,而由于各种应用中,对于硬件接口的大小也有一些限制,比如有些小型设备或者移动式设备中,接口不能太大等,所以而设计出多种类型的接口,用于不同的应用。

在介绍插头和插座之前,先多解释一下,基本的叫法。

插头,plug,对应的也叫公口,即插别人的;

插座,receptacle,对应也叫做母口,即被插的;

对上述解释,想多了的,面壁去;没想多的,继续看技术介绍。

下面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不同的USB接口类型,即各种不同的插头插座:

USB的接口类型,根据接口形状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1. 普通的硬件直接叫做Type

2. 然后有小型版本的叫Mini迷你的

3. 和更加小的,叫做Micro微小的

其中每一种大类中,又都可以分为两类

1. A类(Type A)

2. B类(Type B)

下面就用表格的形式,详细对比USB的各种接口,包括对应的插头和插座:

USB接口(插

头)概览

大的

分类

细分特点插头图片示例

对应的插座常见

用途Type

Type

A

长方形

普通

PC

Type

B

内部正方近乎形,

外部是梯形

USB

设备

的接

Mini

Mini

A

小型版的梯形

数码

机,

移动

硬盘

等移

动设

备Mini

B

小型版的长方形

Micro

A

动设

Micro

B

提示

目前多数手机厂商已宣布统一使用Micro USB接口作为手机充电器标准接口。

2.2. USB相关的软件

如果某个USB设备正常工作,除了对应的硬件之外,还需要对应的软件支持。

2.2.1. USB设备端的固件(Firmware)

而对于USB设备端来说,内部是需要有对应的设备端的驱动,常常称其为固件Firmware,其实现了对应的设备端的USB所要做的事情,主要是相应一些标准的请求,完成对应的数据读取和写入等。

2.2.2. USB主机(Host)端的USB驱动和软件

对应的,主机Host端,也需要对应的驱动,此部分驱动,不论是Linux下,还是Windows下,都已经实现了常见的驱动了,所以一般来说,很少需要驱动开发者再去写相关的驱动。

2.2.

3. 其他一些USB测试和协议分析等软件

在设备驱动开发阶段或者USB出现问题,需要调试的时候,往往就需要一些调试工具了。

一般来说,都包含了对应的USB硬件测试工具,加上对应的软件工具,去捕获对应USB总线上的数据,即所谓的USB抓包,然后再去分析抓取出来的数据,是否是期望的,是否符合USB协议的规范定义。

我所见过的一些USB抓包工具有:

1. Ellisys的USB Explorer 260硬件,加上对应的USB软件Ellisys USB Analysis Software,实现USB数据抓包和分

2. Catalyst Enterprises公司的硬件,加上对应的软件SBAE USB,实现USB数据捕获和分析

另外,当然也有一些USB开发相关的工具,比如:

1. usbview

用于查看USB设备的详细信息

3. bus hound

好像是个纯软件的USB抓包工具,据说不支持USB枚举过程的抓包。具体没用过,只是听说过

第 3 章 USB协议概览

目录

3.1. USB 2.0协议内容概览

3.2. USB协议的版本和支持的速度

3.2.1. 为何USB的速度,最开始没有设计的更快些?

3.3. USB系统的核心是Host

3.4. USB中用NRZI来编码数据

3.4.1. USB中用Bit-Stuffing来同步时钟信号

摘要

3.1. USB 2.0协议内容概览

USB协议,由于涉及内容太多,所以在此一个文档中解释清楚,是不现实的。

此处能做的和要做的,就是对于USB协议简明地介绍一下关于USB本身协议部分的内容。

当前最新的USB协议,已经发展到USB 3.0了。但是主流的USB设备和技术,还是以USB 2.0居多。所以此文,主要是以USB 2.0为基础来解释USB协议的基础知识,当然,会在相关内容涉及到USB 3.0的时候,也把USB 3.0的相关内容添加进来。

关于USB 2.0和USB 3.0等USB的协议规范,可以去官网下载:

https://www.doczj.com/doc/c511512665.html,/developers/docs/

其实,说实话,不论是谁,如果开始看USB协议的时候,发现单独对于USB 2.0规范本身这一个文档来说,竟然都有650页,而如果再加上,新的USB 3.0规范的482页,和其他一些辅助的USB相关的规范定义等文档,即使你是英语为母语的人,如果要看完这么多页的协议规范,估计也会吐的,更别说我们中国人了。

所以,此处,就来简单以USB 2.0规范为例,分析一下,具体其都主要包含哪些内容,然后你会发现,其实和USB协议本身相关的内容,相对则不会那么多,大概只有97页左右的内容,是我们所要关心的。

下面就来分析看看,USB 2.0的规范中,具体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表 3.1. USB 2.0协议的内容组成

章节名

内容描述

1介

介绍了为何要有USB以及USB协议内容的涵盖范围。此章节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引用了USB Device Class规范。不需要看。

2

2术

名词解释,一般的协议都会有这一章节的。无需看。8

3背

说明了USB的来由,以及目的是为了是USB的用户,注意不是为了是USB的开发者,更加容易使用。介绍了Low,Full,High Speed三种不同的速度以及对应的应用领域。所以也不需要看。

4

4构

本的电气规范。10

5USB

此章开始介绍USB中数据是如何流向的。其先介绍了端点和管道,然后对控制,中断,等时,批量四种传输类型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搞懂每种传输类型,当然,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那么一点难。

60

6机

此章详细介绍了USB的两种标准的连接头,即接口的类型,其中需要了解的一点是,A类接口旨在用于数据向下流的(downstream

),而B类接口旨在用于数据向上流的(upstream)。因此,你应该知道,不应该也不可能去将一个USB线,连到两个都是upstream的端口上。而所有的full或high speed 的USB线,都是可拔插的,而低速的USB线,应该是焊死的。如果你不是USB接口的制造商,那么就没必要细看这章,而只需要大概浏览一下其中关于USB的接口类型的相关内容即可。

33

7电

此章详解了USB总线上的电子信号,包括线阻,上下沿的时间,驱动者和接受者的规范定义,以及比特位编码,比特位填充等。此章中需要知道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关于使用电阻在数据线上的偏压,去实现USB设备的速度类型检测,以及设备是总线供电还是自供电。除非你是在晶元级别上设计USB数据收发模块的相关人士,否则都可以直接跳过此章节。而正常的USB设备的数据手册中,都会有相关的解释,说明关于USB总线阻抗需要匹配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75

8协

此章,从字节的级别,解释了USB数据包的细节,包括了同步,PID,地址,端点,CRC域。多数的开发人员都还没注意到这部分的底层的协议层,因为USB的设备中的硬件IC,会帮你做这些事情的。然而,多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报告状态和握手协议方面的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45

9USB

作[1]

此章,是整个USB协议中,用到的最多的一章。此章详细阐述了USB总线枚举的过程,以及一些USB Request的详细语法和含义,比如set address,get descriptor等,这些相关内容在一起,就构成了最常用的USB的协议层,也是通常USB编程人员和开发者所看到的这一层。此章节,必须详细阅读和学习。

36

10USB

此章介绍了和USB Host相关的知识。包括了数据帧frame和微帧microframe的产生,主机控制器的需求,软件机制和USB的驱动模型等。如果你不是去设计USB Host的话,那么就直接跳过此章即可。

23

11Hub

此章定义了USB Hub相关的规范,包括了Hub的配置,分离传输,Hub类的标准描述符等。同理,如果你不是去设计USB Hub,那么也可以忽略此章。

143

提示

1. 关于第九章=chapter 9=ch9,多说明一下,由于其特殊性,特殊在于大部分和USB协议相关

的内容,都在此章节内

所以,你会在其他地方看到有关此ch9的说法。比如Linux源码中关于USB协议实现的部分的

代码,会看到有对应的头文件是

i n c l u d e\l i n u x\u s b\c h9.h

此文件,就是指的是USB规范中的chapter 9,第九章。

这也意味着,以后其他人如果谈及USB的话,说到第九章,指的就是此USB规范中的chapter

9,因为其包含了USB协议的软件实现所有关的多数的内容。

所以,由上述总结,我们可以看出:

对于只是为USB外设开发驱动的开发者的话,那么有关的章节只有:

4 系统架构综述

5 USB数据流模型

9 USB设备框架工作

10 USB主机的硬件和软件

如果是对于USB外设的电子设计研发人员,有关系的章节有:

4 系统架构综述

5 USB数据流模型

6 机械的

7 电子的

这么一来,如果是打算做USB设备驱动开发的话,其实我们要看的,只是USB 2.0规范中的一部分,大概有

10+60+36+23=129页,所以,相对来说,还算能够接受,至少比要看那600页,要少了很多。

当然,这其中的内容,也还是不少。

而下面这些内容,就是将其中最基本的内容,精简出来,以方便想要快速了解USB基础知识的人,尽快地,更加清晰地,了解到USB的基础知识。

3.2. USB协议的版本和支持的速度

USB协议,也像其他协议一样,经历过很多个版本,但是正式发布出来的,主要有4个。

其中,从开始的USB 1.1,发展到后来的USB 2.0,以及最新的协议版本是USB 3.0.

不过这三个版本都是针对的是有线的(corded)设备来说的,在USB 2.0和USB 3.0之间,发布过一个是针对无线设备的USB协议,叫做USB Wireless,也被称为USB 2.5。

其中,USB 1.1中所支持的速度是低速(Low Speed)的1.5Mbits/s,全速(Full Speed)的12Mbits/s,而USB 2.0提高了速度至高速(High Speed)的480Mbits/s,而最新的USB 3.0,支持超高速(Super Speed)的5Gbits/s。下面简要总结一下,各个USB协议版本的演化历史:

表 3.2. USB协议的版本的演化

USB协议针对的设备对应的速度备注

版本号发布日期名称速率

1.11998年8月有线的Low Speed

Full Speed

1.5Mbits/s=192KB/s

12Mbits/s=1.5MB/s

2.02000年4月有线的High Speed480Mbits/s=60MB/s

2.52010年9月无线的Wireless USB 1.1

3.02008年11月有线的Super Speed5.0Gbits/s=640MB/s

3.2.1. 为何USB的速度,最开始没有设计的更快些?

有人会问,既然USB技术本身可以设计成速度更快的,为何最开始不把USB的设计成速度更快的呢?比如,最开始为啥没有把USB设计成2.0的那样的速度呢?

那是因为,任何规范和协议,都离不开当时的背景。关于USB的速度发展,其有其自身的考虑。

比如最开始的USB 1.1,对于低速的1.5Mbits/s的速度,虽然速度很低,但是由于此速度,主要用于USB鼠标,键盘等低速设备,所以本身就够用了,而且速度低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对于电磁辐射EMI的抗干扰能力较强

而后来的USB 2.0,的出现,则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高速速度传输方面的需求,比如你从MP3里面拷贝歌曲出来,如果是USB 1.1,那么实际效果最快也就1MB左右,而如果是USB 2.0,平均效果大概有

3MB/s,5MB/s,性能好的可达10MB/s,20MB/s,所以,如果拷贝个1G的东西,相当于USB 1.1要1小时左右,而USB 2.0只要1分钟左右。因为如果没有USB 2.0的出现的话,那么现在的人们,早就放弃了USB了,因为谁也忍受不了这个太慢的速度。所以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才有了USB 2.0的出现。

而对于最新的USB 3.0,同理,也是为了满足现在的一些及以后的可能的需求,即希望拷贝蓝光光碟的内容到硬盘上,动辄都是几个G的内容,以USB 2.0的速度,那怎么说也得个几分钟,而有了USB 3.0后,就有望实现,几秒或者几十秒,哗的一下,就把多少个G的东西,拷贝传输到别的介质上了。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的USB 3.0的速度,受到USB设备的硬件本身能力,和对应的软件驱动,以及所设计的介质不同,而会有不同的速度。

3.3. USB系统的核心是Host

USB是Host端控制整个的总线数据传输的。单个USB总线上,只能有一个Host。USB协议本身,是不支持多个Host端的。

不过,相对有点特殊的是,USB为了支持多个设备互相,而不需要另外接Host,比如一个数码相机和一个打印机,希望把打印机和数码相机直接相连接,然后就可以实现通过USB,把数据从数码相机传送到打印机中,打印机就可以打印了。

此处,OTG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HNP(Host Negotiation Protocol),主机协商协议,允许两个设备之间互相协商谁去当Host。不过,即使在OTG中,也只是同一时刻,只存在单个的Host,而不允许存在多个Host的。USB中的Host端,负责所有底层的数据传输的控制以及数据带宽的安排调度。

底层数据的发送,是使用一种基于令牌环的协议,通过不同类型的传输方法而实现的。

USB的设备连接方式,即拓扑方式,是星形的,所以,在需要连接多个设备的时候,常需要用到对应的Hub。这种星形拓扑的好处是,对于每一个设备的供电情况,都可以控制,也可以同时支持多个不同类型的设备。而万一某设备电流过高了,也不会影响到其他设备。

同一USB总线中,最多可连接127个设备。当然,实际中你所看到的,往往都比较少,至少普通用户用到的,也就是几个的数量级。常见的是一个USB Host,提供,2,3个或者4,5个接口。而USB Host的内部实现,也有最开始的只有1个USB主控Host Controller,变得有些内部包含2个甚至更多个USB主控,以提高所接的USB设备的带宽,即速率,因为单个USB主控所接多个USB设备的话,那么多个设备是共享此USB主控的带宽的。

3.4. USB中用NRZI来编码数据

之前已经介绍过了USB的引脚定义了,但是对于其中的USB 2.0的两根数据线D+和D-所对应的数据传输,却没有详细介绍。此处就是介绍,在此串行数据线中,数据是如何被编码和传送的。

USB所传输的数据,用的数据编码方式是NRZI(Non-Return-to-Zero Inverted),其具体的含义解释,个人觉得某人解释的很清楚,所以在此转载其对应的这篇文章:

USB 的 NRZI 编码

这两天继续看 USB 相关的内容,准备用纯软件实现一下 USB 设备传输,为将来的项目打好基础。

首先碰到的就是这个 NRZI 编码的问题了,基础太薄弱,看了一上午总算明白了大概。

首先,USB 的数据是串行发送的,就像 UART、I2C、SPI 等等,连续的01 信号只通过一根数据线发送给接受者。

但是因为发送者和接收者运行的频率不一样,信号的同步就是个问题,比如,接受者接收到了一个持续一段时间的低电平,无法得知这究竟是代表了5个0 还是1000个0。

图 3.1. I2C数据编码格式

虽然这样解决了问题,但是却需要附加一根时钟信号线来传输时钟。有没有不需要附加的时钟信号,也能保持两端的同步呢?

有的,这就是 RZ 编码(Return-to-zero Code),也叫做归零编码。

在 RZ 编码中,正电平代表逻辑 1,负电平代表逻辑 0,并且,每传输完一位数据,信号返回到零电平,也就是说,信号线上会出现 3 种电平:正电平、负电平、零电平:

图 3.2. 归零编码

从图上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每位传输之后都要归零,所以接收者只要在信号归零后采样即可,这样就不在需要单独的时钟信号。实际上, RZ 编码就是相当于把时钟信号用归零编码在了数据之内。这样的信号也叫做自同步(self-clocking)信号。

这样虽然省了时钟数据线,但是还是有缺点的,因为在 RZ 编码中,大部分的数据带宽,都用来传输“归零”而浪费掉了。

那么,我们去掉这个归零步骤,NRZ 编码(Non-return-to-zero Code)就出现了,和 RZ 的区别就是 NRZ 是不需要归零的:

图 3.3. 非归零编码

这样,浪费的带宽又回来了,不过又丧失宝贵的自同步特性了,貌似我们又回到了原点,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不过待会儿再讲,先看看什么是 NRZI:

NRZI 编码(Non-Return-to-Zero Inverted Code)和 NRZ 的区别就是 NRZI 用信号的翻转代表一个逻辑,信号保持不变代表另外一个逻辑。

USB 传输的编码就是 NRZI 格式,在 USB 中,电平翻转代表逻辑 0,电平不变代表逻辑1:

图 3.4. NRZ和NRZI

翻转的信号本身可以作为一种通知机制,而且可以看到,即使把 NRZI 的波形完全翻转,所代表的数据序列还是一样的,对于像 USB 这种通过差分线来传输的信号尤其方便~

现在再回到那个同步问题:

的确,NRZ 和 NRZI 都没有自同步特性,但是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技巧解决。

比如,先发送一个同步头,内容是 0101010 的方波,让接受者通过这个同步头计算出发送者的频率,然后再用这个频率来采样之后的数据信号,就可以了。

在 USB 中,每个 USB 数据包,最开始都有个同步域(SYNC),这个域固定为 0000 0001,这个域通过 NRZI 编码之后,就是一串方波(复习下前面:NRZI 遇 0 翻转遇 1

此外,因为在 USB 的 NRZI 编码下,逻辑 0 会造成电平翻转,所以接收者在接收数据的同时,根据接收到的翻转信号不断调整同步频率,保证数据传输正确。

但是,这样还是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虽然接收者可以主动和发送者的频率匹配,但是两者之间总会有误差。

假如数据信号是 1000个逻辑1,经过 USB 的 NRZI 编码之后,就是很长一段没有变化的电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接受者的频率和发送者相差千分之一,就会造成把数据采样成 1001个或者 999个了。

3.4.1. USB中用Bit-Stuffing来同步时钟信号

USB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强制插0,也就是传说中的bit-stuffing,如果要传输的数据中有7个连续的1,发送前就会在第6个1后面强制插入一个0,让发送的信号强制出现翻转,从而强制接受者进行频率调整。接受者只要删除6个连续 1 之后的0,就可以恢复原始的数据了。

第 4 章 USB协议细节

目录

4.1. USB Class

4.1.1. 为何要搞这么多USB的Class

4.2. USB的框架

4.3. USB Transfer and Transaction

4.4. USB枚举(Emulation)

4.4.1. 什么是USB枚举

4.4.2. USB枚举的过程

4.4.3. 举例详解USB的枚举过程

4.4.3.1. USB枚举示例数据

4.4.3.2. 详细分析USB枚举数据的每个字段的具体含义

4.1. USB Class

关于USB的Class,对于学习USB协议的人,估计早就听到过此名词了。

而对于USB的Class的分类,此处先列出那个最基本的分类表:

表 4.1. USB Class表

Base ClassDescriptor Usage Description

00h Device Use class information in the Interface Descriptors

01h Interface Audio

02h Both Communications and CDC Control

03h Interface HID (Human Interface Device)

05h Interface Physical

06h Interface Image

07h Interface Printer

08h Interface Mass Storage

09h Device Hub

0Ah Interface CDC-Data

0Bh Interface Smart Card

0Dh Interface Content Security

0Eh Interface Video

0Fh Interface Personal Healthcare

DCh Both Diagnostic Device

E0h Interface Wireless Controller

EFh Both Miscellaneous

FEh Interface Application Specific

FFh Both Vendor Specific

4.1.1. 为何要搞这么多USB的Class

其实,看到表 4.1 “USB Class表”中的一堆的Class分类,一般人,都会晕的。

所以,就要简单解释一下,为何会有这么多USB的Class分类。

首先我们要知道,USB协议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第 1.2 节 “为何要有USB”中所提到的,用单一的USB接口,取代之前种类繁多的各种其他接口。

而为了取代其他各种接口,那意味着就要实现,或者是支持,之前别的接口,所对应的各种功能。

因此,USB协议设计的时候,就是要把鼠标,键盘,大容量存储,图像等,这些之前是通过其他接口所实现的,各种的功能,都囊括进来。并且在协议中有对应的规范定义,支持这些功能。

因此,才有了如此多的各种USB的Clas,即分类,根据功能而分出的各种类别。不同的Class分类,用于实现对应的功能,适用于相应的设备。

比如我们常见的鼠标和键盘,都属于Class 3的HID,U盘属于Class 8的Mass Storage等。

而关于这些分类,每种分类都对应着哪些具体的应用和功能,感兴趣的可以去参考USB classes中的Overview of the various USB classes,该页面,相对形象地列出了各种Class所对应的应用。

再回到上述的表 4.1 “USB Class表”,其中的“Descriptor Usage”中的Interface,Device等,对应的是来自表 4.2“USB Descriptor Type”

表 4.2. USB Descriptor Type

职业资格技能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职业资格技能实训 职业资格技能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职业资格技能实训 适用专业:铁道工程技术 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1学期 学时:32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了相关专业基础课及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岗位,进行线路和桥梁维修大修养护常用机具操作,已达到熟练掌握铁路机具的使用方法。 先修课:铁路轨道及维护、铁路桥维护与加固技术、铁道概论、结构设计原理等 后续课:毕业综合实践、地铁工程技术、施工组织管理和预算等课程 (二)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本门课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课程以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2.课程设计思路 (1)目标设计 《职业资格技能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铁道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目标是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技能操作的训练,通过实践任务的引领,培养本专业学生掌握铁道维修技能;仪器的操作使用;维修计划制定;能使用国家现行铁路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铁道工程相关问题的能力。 (2)内容设计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铁道工程所包括的各个系统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2个情景:线路施工管理实务(线路、道岔捣固实务;线路、道岔打磨实务;线路道岔轨缝调整实务;①钢轨探伤实务;钢轨接头探伤实务;利用液压起拨道机进行拨道实务;利用内燃扳手松紧螺栓实务;线路道岔轨距高差测量,检查实务)②桥梁施工管理事务(上部结构维修实务、下部结构维修实务,支座维修实务,附属结构维修实务)。 (3)项目设计 采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将“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环 第 1 页共4 页

铁道概论复习题库

铁道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三要素。 2、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t.km”。 3、现代化运输的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管道五种方式。 4、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 5、中国第一条铁路是 1876 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它是英国侵略者采用欺骗的手段修建的。 6、1881 年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 7、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 8、2008 年 8 月 1 日中国第一条 350km/h 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 9、铁路运输业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其自身还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 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 10、我国铁路实行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 11、铁路要加快形成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 12、到 2012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9.8 万公里,到 2020 年将达到 12 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 50%和 60%以上。 13、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1950 年的成渝铁路。 1.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民经济发展的观模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 2.运输业把国民经济中的(产)、(供), (销)有机地结合起来。 3.世界上第一条公用铁路是从(斯托克顿)到(达林顿)。 4.我国铁路实行(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同)---(站段)三级管理。 5.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指出中国铁路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施(客货)分线。复线率达到(50% ) 以上,电化率达到(60%)以上,(运输)能力满足團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技术

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

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 一、概述 1.计算机的发展 (1)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学积分计算机。(计算机简称:ENIAC) (2)ENIAC的特点 a.采用二进制 b.储存程序控制 2.计算机的特点、用途和分类 (1)特点 a.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 b.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 c.强大的存储能力 d.自动功能 e.网络与通讯功能 (2)用途 a.科学计算 b.信息处理 c.过程控制 d.辅助功能 e.网络通信 f.人工智能

g.多媒体应用 h.嵌入式系统 (3)分类 a.按处理数据的类型分类 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和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 b.按用途分类 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 c.按性能、规模和处理能力分类 巨型机、大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和服务器 二、信息的表示和储存 1.计算机中的单位及换算 (1)单位 位(bit)是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单位,代码只有0和1,采用多个数码表示一个数,其中每一个数码称为1位。 字节(Byte)是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一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位组成。 1KB=1024B=210B 1MB=1024KB=220B 1GB=1024MB=230B 1TB=1024GB=240B 2.进位计数制及其转换(见笔记)

3.字符的编码 (1)字符包括西文字符和中文字符。ASCII码是常用的字符编码,被指定为国际标准。国际通用ASCII码是7位,即用7位二进制数来表示一个字符的编码,共有27=128个不同的编码值。 (2)特殊字符的编码 a字符的编码为1100001,十进制为97;b为98 A字符的编码为1000001,十进制为65;B为66 0字符的编码为0110000,十进制为48;1为49 空格(SP)编码为0100000 回车(CR)编码为0001101 删除(DEL)编码为1111111 退格(BS)编码为0001000 小写比大写字母的码值大32 计算机内一个字节存放一个7位ASCII码,最高位置为0 (3)汉字输入码分类 音码、音形码、形码数字码 三、计算机硬件系统 1.组成 a.运算器(加法器+寄存器+累加器) b.控制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操作控制器+程序计数器) c.存储器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答案O A.ENIAC B.IBM https://www.doczj.com/doc/c511512665.html, D.PC '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_____________ 年诞生。(答案:B ) A.1940 B.1946 C.1960 D.1980 .体系。(答案:B )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唐纳德?希斯 D.温?瑟夫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B _ 型计算机。 B 冯?诺依曼 C 温?瑟夫 D 唐纳德?希斯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数千亿次 (通常以每秒钟完成基本加法指令的数目来 '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这不仅使得许多大型数据处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促成了天气预 '报、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许多实时控制、在线检测等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工 '作得以实现。同时,计算机具有很高的逻辑运算速度, 这使得计算机在非数值数据领域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2 .运算精度高 '计算机一般都有十几位甚至更多位的有效数字,加上先进的算法,可得到很高的计算精度。 '例如,对圆周率n 的计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 数学家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算到小数 '点后500多位,而使用第一台计算机仅仅用了 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 ' 3 .具有逻辑运算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具有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功能, 它可以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机不仅可 '以进行算术运算,而且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可以对文字、符号等进行判断、比较,因而可解 '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 4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 运算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的, 它能够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指 定的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 5 .通用性强 '计算机是靠存储程序控制进行工作的。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只要编写和运行不同的应用软 :件,计算机就能在任一领域中很好地完成工作。针对不同的需要, 设计不同的程序,这就能 '使计算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I 计算机的特点有 A.运算速度快 B.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C.存储容量大 D.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1946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 冯?诺依曼 现代计算机时 A 比尔?盖茨 。(答案:ABCD )

内燃机车运用与规章课程标准

《内燃机车运用与规章》课程标准 1.课程设置依据 本课程是内燃机车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模式,本课程的设置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机车是铁路运输的牵引动力,其管理运用水平好坏、运用效率高低,对降低铁路运营成本、完成铁路运输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列车运行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铁路运输效益,就必须要求机车乘务员理解熟记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按规定行车。目前国内铁路经历了六次大提速,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和新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实施,对机车乘务员也有新的要求。本课程主要教学模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与实践相结合,适用于高职内燃机车专业。 2.课程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内燃机车专业有较高程度的认同感及工作热情,同时具有敏捷的思维及良好的自我学习及团队协作能力,另外还应具备一定机车柴油机、机车制动机、机车电传动及机车总体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铁路行车有关知识,机车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及业务范围;熟悉机车整备作业、接班作业、机车操纵、检查给油、入库作业的基本知识的基本知识;掌握机车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程序,机车主要部件保养的基本知识,铁路信号的显示方式、行车闭塞法、列车运行中的各种规定及行车安全知识,机车运行监控 记录仪的用途,为从事机车运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专业能力 (1)能熟悉机车运用管理部门的体制和职责;机车乘务制度; (2)能正确识别列车运行图和机车周转图; (3)会运用机车运用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分析问题; (4)能遵守铁路行车信号安全行车 (5)掌握机车限速规定; (6)能按照铁路运输生产有关规章和安全技术规则安全行车 2.2方法能力 (1)具有很强的安全行车意识。 (2)具有良好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具有进取意识、自我学习能力; (4)具有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手段进行信息搜索、资料查询、资料提炼整理、信息传输等能力;

铁道概论试题及答案(重要)

课题一绪论(5%)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t.km”,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应采用换算吨公里。 2.铁路运输业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还具有“高、大、半”的特点。 3.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三要素。 4.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铁路运输发挥骨干作用。 5.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公路运输发挥基础作用。 6.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 7.1881 年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 8.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9.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叫成渝铁路。 10.我国铁路实行铁道部--铁路局-- 站段三级管理。 11.铁路站段是按车机工电辆进行专业设置,是直接进行最基本的运输产生活动的生产单位。 12.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km。 14. 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及管道运输。 15. 通用性最强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运输成本最高的是航空运输。 16.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1825年在英国(国家)修建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 17.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18、从我国国情出发铁路应是我国主要运输方式。 19、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20、运输生产的产品不是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和性质,而只是改变其在空间的位置,计算单位是人·km 或t·km。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运输业对它的劳动对象只提供服务,不能自由支配。(√) 2.运输是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的必要条件。(√) 3.运输业的产品可以储存、调拔和积累。(×) 4.中国第一条铁路是英国人于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5.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 6.铁路线路、铁路站场、机车车辆等固定和移动设备属于劳动资料。(√) 7.铁路工人、机车车辆、铁路线路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三要素。(×)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铁路运输业的特点有那些? 2.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种类有那些? 3.什么是铁路运输产品?叙述运输产品的特殊性? 4.简述运输业的作用。 5.谈谈你对中国和谐铁路建设的理解。 综合题: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基本的运输方式,思考其协调发展问题. 我国铁路的发展情况. 课题二铁路线路(20%)

计算机二级基础知识整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 1.1计算机概述 考点1计算机发展简史 1946年2月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大型机、微型机及网络阶段。对于传统的大型机,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而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代, 我国在微型计算机方面,研制开发了长城、方正、同方、紫光、联想等系列微型计算机我国在巨型机技术领域中研制开发了“银河”、“曙光”、“神威”等系列巨型机。 考点2计算机的特点 现代计算机算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处理速度快(2)存储容量大。(3)计算精度高。(4)工作全自动。 (5)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考点3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具有存储容量大,处理速度快,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强等许多特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领域,并迅速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进人了家庭。计算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科学计算(数值计算)。(2)过程控制。(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4)信息处理。(5)现代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模拟、多媒体教室、网上教学和电子大学)。(6)家庭生活。 考点4计算机的分类: 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 1.3 计算机中字符的编码考点7 西文字符的编码 计算机中常用的字符编码有EBCDIC码和ASCII码。IBM系列大型机采用EBCDIC码,微型机采用ASCII码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被国际化组织指定为国际标准。它有7位码和8位码两种版.国际的7位ASCII码是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的编码,其编码范围从0000000B一1111111B,共有7=128个不同的编码值,相应可以表示128个不同的编码。7位ASCII码表:p41 考点8汉字的编码 1.汉字信息的交换码 汉字信息交换码简称交换码,也叫国标码。规定了7 445个字符编码,其中有682个非汉字图形符和6763个汉字的代码。有一级常用字3755个,二级常用字3 008个。两个字节存储一个国标码。国标码的编码范围是2121H一7E7EH。区位码和国标码之间的转换方法是将一个汉字的十进制区号和十进制位号分别转换成十六进制数,然后再分别加上20H,就成为此汉字的国标码: 汉字国标码=区号(十六进制数)+20H位号(十六进制数)+ 20H 而得到汉字的国标码之后,我们就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汉字的机内码: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教学内容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 整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 (初稿 2011/10/5) 1、计算机发展简史 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 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 第三代(1964-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2、我国计算机发展 我国电子计算机研究工作起步于1956年 1958年试制成功了第一台电子管数字计算机DSJ-1 3、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精确度高 (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 (4)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字长 (2)主频 (3)运行速度 (4)内存储容量 5、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只能 (6)网络应用 (7)多媒体应用 6、计算机的分类 (1)从计算机规模来分,有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2)从信息表现形式和被处理的信息来分,有数字计算机(数字量、离散的)、模拟计算机(模拟量、连续的)、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3)按照用途来分,有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4)按采用操作系统来分,可分为单用户机系统、多用户机系统、网络系统和实时计算机系统。 (5)从字长来分,有4位、8位、16位、32位、64位计算机。 7、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冯·诺依曼体系模型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8、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既为冯诺依曼原理,计算机体系设计思想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计算机硬件设备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铁道概论课程标准

铁道概论课程标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13级机车车辆专业、动车组检修专业 《铁道概论》课程标准 1 前言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铁道机车车辆、动车组检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铁路运输系统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铁路线路、车站、铁路车辆、通信信号与铁路运输。 《铁道概论》为机车车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铁路系统的机会,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对铁路系统有一个全局的认识,从而了解自己专业的概况与地位,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知识与兴趣基础。 设计思路 《铁道概论》以理论教学为主,现场参观为辅助手段,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授课,主要内容是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利用真实的工程图片与影片打破理论教学的单调与枯燥,以此培养学生上课的兴趣与积极性,安排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进行实地参观,从而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本门课程建议学时为30学时。 2 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准确描述铁路运输系统的组成、特点及作用;能够准确地位自己所学专业定位;形成善于分析、勤于思考、自主学习、概括汇总的学习能力。 知识 ●掌握铁路线路的等级,平面与纵断面,以及轨道的组成; ●掌握车站的分类以及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的作用; ●掌握铁路车辆的分类与车辆的基本构造; ●掌握机车车辆与动车组的构造与基本维修知识; ●掌握铁路信号的作用、分类与设备;

●掌握铁路运输的条件与内容; ●掌握重载列车与重载铁路线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 ●能准确地为自己所学专业定位; ●有能力参加铁路知识竞赛; ●能够准确全面地应付用人单位的基本面试内容。态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汇总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细心思考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计算机概论考核知识点归纳

2012年计算机概论九讲知识点 第一讲:计算机与计算思维 一、计算机的定义: 计算机是由高科技电子元器件、线路和机械装置等部件或设备构成的,在计算机软件(程序及文档)的控制下,依照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工作原理,能够高速、有效地完成人们指定的各种操作的自动化综合系统。 二、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能够自动完成运算或处理过程的基础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冯·诺依曼原理)。 三、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主频—主频是CPU工作的时钟频率。 字长—由一个或多个字节组成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存取的一个数据称为一个字。 存储容量—存储器中存储单元的总数称为存储容量。单位是字节(BYTE简写B)。 存取周期—CPU对存储器的两个基本操作为读取和写入。从存储器中存取一个字到能够再存取下一个字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取周期。 运算速度—每秒可执行的百万条指令数。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46.2(“埃尼阿克”)1946年,研制成功了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以数字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时代。ENIAC采用了电子管技术。 第1代:1946~195×电子管计算机 机器语言,5千~1万次/秒代表性机种:ENIAC 第2代:195×~196×晶体管计算机 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十万~百万次/秒代表性机种:TRADIC 第3代:196×~197×集成电路计算机 OS,编译系统,各类高级语言,百万~千万次/秒 提出“摩尔定律”代表性机种:IBM360 第4代:197×~ 现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 199×各类软件完善,千万次以上/秒代表性机种:ILLIAC-IV 199×~ 200×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亿万次以上/秒 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群)计算机,千亿浮点运算次/秒,智能化、模拟人的思维方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学期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铁道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同学们了解铁道概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运输业对我国国家、社会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任务 “铁道概论”是中职学校铁路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与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知识内涵,标准的服务技能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铁路运输第一线的服务与管理人员。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组成 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运用列举法、提问法、教学课件、教案等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二章铁路线路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学习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 教学重点是线路的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电子计算机是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 计算机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工具。“21 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 应用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1.1.1 计算机的发展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 年2 月,它是由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物理学家莫克利(J.Mauchly)和工程师埃克特(J.P.Eckert)等人共同开发的电子数值积分 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ENIAC)。 ENIAC 体积非常庞大,其占地面积为170 平方米,总重量达30 吨,如图1-1 所示。机 器中约有18 800 只电子管、1 500 个继电器、70 000 只电阻以及其他各种电气元件,每小时 耗电量约为140 千瓦。这样一台“巨大”的计算机每秒钟可以进行5 000 次加减运算,相当于手工计算的20 万倍、机电式计算机的1000 倍。这台计算机的功能虽然无法与今天的计算机相比,但它的诞生却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事件,展现出新技术革命的曙光。图1-1 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 ENIAC 虽是第一台正式投入运行的电子计算机,但它却并不具备现代计算机“存储程序”? 2 ?大学计算机基础 的思想。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够弹性化,导致对它的每一次再编程都意味着电气物理线路的再连接。ENIAC 的开发小组针对其缺陷又进一步完善了设计。1946 年6 月,冯·诺依曼博士发表了“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论文,并设计出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The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简称EDVAC),于1952 年正式投入运行,其运算速度是ENIAC 的240 倍。冯·诺依曼提出的EDVAC 计算机结构 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当今所有计算机的基础结构。 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ENIAC 诞生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依据计算机性能 和当时的软硬件技术,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如表1-1 所示。 表1-1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年代 第一代 1946~1957 第二代 1958~1964 第三代 1965~1970 第四代 1971~现在 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铁道概论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铁道概论 适用专业:铁路交通运输类专业 1.前言 课程定位 铁道概论是铁路交通运输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培养铁路交通运输类的高技术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在铁道交通运输类认知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与稳定的心理素质,以及的职业情操。为日后从事铁路交通运输类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 1、根据学习领域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目标。 依托铁道运输类岗位职业标准,以铁道运输类岗位技能构建课程内容,针对铁道运输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 2、基于一线铁路工作岗位确定学习情景 进行职业岗位(群)调研,分析确定各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把各岗位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设计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 3、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学习任务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来完成。 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考核学生能力,综合评价学生。 …

2.课程内容和要求

、 3.学习情境设计

4.教学资源教材编写

按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有以下要求:①有助于典型工作任务顺利实施的;②能促进学生有目的的主动学习的;③能指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方法能力;④能帮助学生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并且这些教学材料可以引导课文或学生工作页的形式出现⑤按照学习情景的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校本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教学录像 (4)互联网、局域网网络课程 (5)工作任务真实装备 (6)仿真设备 5.其它说明 实际使用时可不断更新课程资源,校企做到真正合作,双方互赢。教师为铁路相关专业教师,能够了解铁路运输组织的相关概念,并且具有铁路运输全局观念,能够将机、车、工、电、辆融为一体,为学生介绍最全面的铁路运输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Word 文档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第二章 WINDOWS操作系统 第三章 WORD20 第四章 EXCLE2000 第五章 PowerPoint2000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七章网页第八章信息安全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1.2 计算机的组成 - 硬件 §1.3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方式§1.4 计算机软件§1.5 计算机安装与维护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一、ABOUT COMPUTER … 二、计算机的发展 三、多媒体计算机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ABOUT COMPUTER … ●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高速、自动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自1946年2月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起了质的变化,产生了相对于人类传 统文化(哲学、自然科学、数学等)的第二文化—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能干什么?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ABOUT COMPUTER … 学习、办公、娱乐、设计、排版、金融、炒股、医疗、购物、通讯…… 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1. 信息处理能力倍增 2. 信息网络成为社会活动中心 3. 信息的速传使人类互相间时空“缩短” 4. 信息产业称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5. 科技人员成为重要的社会阶层,而对科技的投入相对增加 第一台计算机ENIAC 1946年2月,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1900个电子管,重30t,占地约167m2 运算速度5000次/秒,只能存储20个字长为10位的十进制数,不能存储程序 第一台计算机不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原理特征: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 B 最早的有存储功能的计算机: 1946~1950 EDVAC 美国冯· 诺依曼 ★1947~1949 EDSAC 英国剑桥大学维尔克斯 (EDSAC是第一台存储程序式计算机) 1946年,冯·诺依曼首次提出了电子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概念(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并提出了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存储器、计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计算机的发展 C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电脑基础课 1.复制、剪切与粘贴 选中对象后右键单击,出现复制/剪切,之后,粘贴。 快捷键:复制(Ctrl+C) 剪切(Ctrl+X) 粘贴(Ctrl+V) 2、新建文件及文件夹的命名 新建文件夹:在桌面或者是一个文件夹内,右键单击空白的地方,出现“新建”,在新建右侧会出现“文件夹”字样。 文件夹的命名(重命名):新建文件夹后默认的名称为“新建文件夹”。 选中要重命名的文件夹,右键单击,出现“重命名”字样,点击即可重命名。快捷键为F2 3、文件的选择(单选、跳选、全选、框选、连续性选择) 单选:在要选中的对象上单击左键即为单选,即:只选中一个。 跳选:按Ctrl选择不连续的对象 全选:在一个文件夹内点击“编辑”,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全部选定”。 快捷键为Ctrl+A 框选:按住鼠标左键不动,拖动鼠标,会出现深颜色的框,框的范围就是被选择对象的范围。 连续性选择:单选第一个对象,按“Shift”键,再选择最后一个对象。 4、隐藏及显示文件 (1)隐藏文件:为了保证重要文件的安全性,有时候我们会设置文件的属性为“隐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文件的安全。 方法:右键单击要设置为隐藏的文件,选择“属性”,选择“隐藏”。、

(2)显示文件:有些时候设置为“隐藏”的文件仍然是可以看到的,这时候我们可以更改文件夹显示的属性,这样就彻底看不到文件了。 方法:打开文件→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隐藏文件和文件夹 5、压缩、加密文件 压缩文件作用:大大缩小了所占电脑的空间,也可以通过密码设置增加安全性。 压缩方法:选择需要压缩的文件,右键单击在出现菜单中选择“添加到压缩文件”。 在高级选项中,可设置解压密码。 6、创建快捷方式 创建快捷方式的作用:比较常用的软件,可以采用快捷方式,一方面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占桌面空间的大小。 方法:(1)在电脑硬盘中选择软件,右键单击“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2)通过“开始”按扭,选择需要的软件,右键单击“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7、删除文件 (1)不彻底删除 A,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在选中的区域内右键单击出现“删除”。 B,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按“Delete”,即可删除。 (2)彻底删除 A,删除后清除回收站 B,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按“Shift+Delete”,即可 C,勾选回收站属性中的“删除时不将文件移入回收站,而是彻底删除”。 8、设置系统密码,更改图片。 打开“控制面板”,选择“用户账户”,选择“计算机管理员”,然后“创建密码”或“更改我的图片”。 9、文件共享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铁道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Measuring and Testing Techniques of Virtual Devices)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铁道概论”是铁路高等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 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 2、知识要求: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 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3、能力要求: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 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 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学时分配: 各章学时分配表 2、具体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铁路运输是我过国民经济大动脉,具有高度集中,半军事化,大联动机性质的特点,其主要任务是安全、迅速、经济、合理地运送旅客和货物,铁路为完成运输任务应具有必要的运输设备。 [教学内容]铁路史、中国铁路、铁路运输业的作用和特点

[重点难点]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运输业是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中国铁路特点,铁路现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作业] 1、如何理解铁路运输企业是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 2、归中国铁路特点 3、试述铁路现状 4、铁路运输主要设备指哪些? [课时] 2 第3章铁路线路 [目的要求] 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教学内容] 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路基工程主要由路基本体、路基防护和加固建筑物、路基排水设备3部分建筑物组成;桥隧建筑物包括桥梁、涵洞、明渠、隧道等。轨道是列车运行的基础,它是由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和道岔等设各组成的。无缝线路就是将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成为长钢轨的轨道。我国一般采用25m的钢轨先在焊轨厂焊成200~300m的长轨条,然后再运到铺轨地点,而焊成1000~20OOm的长轨条或按设计长度进行铺设。轨道几何形位是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从轨道横断面上来看,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距、水平、外轨超高和轨底坡;从轨道的纵断面上看,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道的前后高低。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用它的线路中心线表示的。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铁路线路的平面;线路中心线(展直后)在垂直面上的投影,叫做铁路线路的纵断面。为了确保机车车辆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安全,防止机车车辆撞击邻近线路的建筑物和设备,而对机车车辆和接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所规定的不允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称为限界。铁路基本限界可分为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两种。 [重点难点] 线路的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作业] (1)铁路线路如何分类? (2)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指哪些? (3)什么是限制坡度?它的大小对运营和工程有什么关系? (4)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为什么会产生曲线附加阻力?曲线半径大小对列车运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5)路基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路基如何排水? (6)闽述轨道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7)阐述道岔的组成和作用,道岔号数的大小对行车有什么影响? (8)什么足铁路限界?限界起什么作用? [课时]8 第三章铁路车辆 [目的要求]了解并掌握铁路车辆的分类、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车辆标记及技术

铁道概论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管道运输。 2.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用线路中心线表示的。 3. 铁路线路平面由直线、园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4.铁路路基的两种基本断面是路堤和路堑。 5.道岔的号数越大,道岔的全长就越长,机车车辆通过道岔的速度就越高。 6.普通单开道岔由转辙器、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 7.区间一般分为站间区间和所间区间。 8.铁路车辆按用途分为客车、货车、特种用途车。 9.机车按牵引动力分为:内燃机车、电力机车。 10.铁路标准轨距是 1.435m。 11.动车组中M表示动车,T表示拖车。 12.铁路信号分为听觉信号和视觉信号。 13.信号机灯光的主要颜色有:红、黄、绿三种基本颜色和月白、蓝色两种辅助颜色。 14.铁路旅客运输合同的基本凭证是车票。 15.旅客列车的车次以开往北京方向为上行方向,车次编为双数。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 2.铁路线路是一个整体的工程结构,包括路基、桥隧建筑物和铁路轨道三大部分。(√)3.铁路线路的平面它反映了线路曲直变化和走向。(√) 4.变坡点是坡道与坡道的交点,不是平道与坡道的交点。(×)

5.车站按其所担任的客货运量和技术作业量划分为一、二、三、四、五等站。(×)6.在会让站上,既可以实现会车,也可以实现越行。(√) 7.车辆自重系数是车辆自重与车辆实际载重的比值。(×) 8.自重系数越大越好。(×) 9.车轮与钢轨头部的接触面称为踏面,踏面是垂直的。(×) 10.牵引变电所是向电力机车供电的变电所。(√) 11.接触网是向电力机车输送电能的供电网。(√) 12.进站信号机设置在车站入口,指示列车能否进入车站,起防护车站及接车进路的作用。(√) 13.出站信号机设在发车进路起点,防护发车进路和区间,指示列车能否向区间发车;出站信号机可兼作调车信号机。(√) 14.铁路旅客运输合同从售出车票时开始履行,至按票面规定运输结束旅客出站时止,为合同旅行完毕。(×) 15.货物运输合同的履行要经历承运、运送和交付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1.线路设计首先要确定线路(A)。 A.等级B.类型C.宽度D.长度 2.线路的纵断面反映了线路的( B )。 A.曲直变化和走向B.起伏变化和高程C.等级D.允许速度 3.当铺设轨道的路基面高于自然地面,经填筑而形成的路基称为(A )。 A.路堤B.路堑C.半路堤D、半路堑 4.钢轨的标准长度有(A)m两种

计算机二级基础知识整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1.1计算机概述 考点1计算机发展简史 1946年2月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大型机、微型机及网络阶段。对于传统的大型机,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而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代, 我国在微型计算机方面,研制开发了长城、方正、同方、紫光、联想等系列微型计算机我国在巨型机技术领域中研制开发了“银河”、“曙光”、“神威”等系列巨型机。 考点2计算机的特点 现代计算机算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处理速度快(2)存储容量大。(3)计算精度高。(4)工作全自动。 (5)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考点3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具有存储容量大,处理速度快,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强等许多特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领域,并迅速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进人了家庭。计算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科学计算(数值计算)。(2)过程控制。(3)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4)信息处理。(5)现代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模拟、多媒体教室、网上教学和电子大学)。(6)家庭生活。 考点4计算机的分类: 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 1.3 计算机中字符的编码考点7 西文字符的编码 计算机中常用的字符编码有码和码。系列大型机采用码,微型机采用码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被国际化组织指定为国际标准。它有7位码和8位码两种版.国际的7位码是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的编码,其编码范围从0000000B一1111111B,共有7=128个不同的编码值,相应可以表示128个不同的编码。 7位码表:p41 考点8汉字的编码 1.汉字信息的交换码 汉字信息交换码简称交换码,也叫国标码。规定了7 445个字符编码,其中有682个非汉字图形符和6763个汉字的代码。有一级常用字3755个,二级常用字3 008个。两个字节存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