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印象

德国印象

德国印象
德国印象

德国印象

通过公选课,我第一次认真了解了德国。这个让我了解越多就越向往的城市。

这篇文章我不想写成多专业的介绍德国的形式,不仅仅因为做不到,而是我想一点点说出我心中的德国。

最初对于德国的印象来源于东京旅馆,德国的摇滚乐队。我不是他们的粉,只是朋友很喜欢,一次偶然看到他们的照片,还以为主唱是女生,然后发现,原来德国有这么漂亮的男生。

接着就是来湖州上学之前,在上海。晚上和舅舅在外滩宵夜,第一次喝了德国的黑啤,很苦,说实话不是很喜欢,还吃了德国的香肠,很nice。舅舅说,德国人很擅长做香肠。然后我又知道了,啊,原来德国人还会做好吃的。

然后一下就跳到了公选课上,老师人很nice,除了教我们德语,每节课还介绍德国的文化啊,德国人的精神啊,电影啊什么的,呵呵,我很喜欢。对德国的了解随着课程是深入也就多了起来。

闻名世界的慕尼黑啤酒节、柏林电影节,壮丽的阿尔卑斯山脉,

伟大的贝多芬、歌德,德国人的环保、认真……这些都是德国。

如果有机会,我想一个人去德国住一阵子。一个人好好的、彻底的感受一下德国。

我会适应他们的环保,认真的分类自己的垃圾,纸垃圾一类,食品垃圾一类,玻璃垃圾一类。把我家门口的垃圾桶漆成各种颜色,干干净净的。

去超市的时候带着自己喜欢的购物袋,买好多啤酒和香肠。夏天热的时候不开空调,拿个小电风扇一边吹凉一边喝啤酒。

口袋里放一块干净的小手绢,忘记纸巾这回事儿。

我会适应他们的礼貌和端庄,不再做个疯丫头,对人事事敬重,学会按场合搭配衣服,做个循规蹈矩的姑娘。

去朋友做客的时候我会带上小手表,拿着一瓶酒或者一束花,故意晚去个15分钟。

有什么事情我要之前就想好,然后提前预约、准时去赴约。

买每一次的地铁票,带着一本喜欢的书,打发地铁上的时间。

我会适应他们的安逸,认真学习,回家后打理好自己的小空间。

我想折腾出来一个小小的花园,种好多好多矢车菊。

每天安安静静的生活,享受我的周末。

我是否会遇见一个认真又可爱的德国朋友。看他计划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无比认真的生活。

我是否会结识一个坚定又漂亮的德国女孩。会像罗拉那样为爱一直坚定地向前跑。

期待未来的我能去一次德国。与那个干净的国家有一次美好的邂逅。

11012541马吟怡

德国教育特色

德国教育的启示 通过德国社会文化课程学习我感受颇深,其中对德国教育的介绍唤起我对于教育的沉思。于是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相关书籍并有了更深的体会。首先我认为德国教育并不是表面看到的自由、轻松,引用一名著所说,是一种“美丽与哀愁”并存的教育,但是许多教育特点、教育理念都值得我们借鉴。通过对一些德国教育案例的研究让我对德国教育有了一个总体理解。下面我介绍几条令我印象深刻和有所感触的几点内容: 一、德国教育:先松后紧 幼儿园基本不学习,让孩子自由玩耍;小学学习内容难度不大,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有不错的成绩;德国小学生毕业后,如果学生将来想读大学,就要进入“文理中学”;文理中学学业繁重,得到好成绩也非常不容易,学生功课作业也很繁重;德国大学“宽进严出”,不容易毕业,是最考验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时候;有点专业毕业率只有20%,论文以及答辩也极其严苛,所以德国的大学文凭含金量很高。而中国正相反,中国孩子小时候累的不行,到了大学,反倒轻松,中国很多大学生“躺着都能毕业”。的确中国的大学的确很好毕业,只要各门学科及格,英语四级及格,甚至只要达到学校给划的分数线基本就可以毕业了。但是这样的毕业,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毕业生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的原因之一。 二、德国教育的“平均主义”倾向明显 德国学校“没有名牌、没有重点、没有排名”,从城市到乡村,

每个学校的硬件、软件都相差无几。大部分家长们不必为了孩子太过于折腾,家门口的学校就不错。德国人认为“受教育是人的权利,学生不是商品,不能靠学生赚钱”。德国绝大部分学生就读于公立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享受免费的教育,普通民众不用太操心孩子的“学费”问题。德国学校非常重视孩子的课外活动,每个学校都会给孩子提供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后兴趣班,这个和我们的兴趣小组有着相同的理念,都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德国没有户籍制度 德国没有城市户口、农民工等的划分。也买没有借读费、赞助费等,只要孩子在德国,就可以免费上学,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这一点上值得我们学习。 四、德国课堂 在游戏中学习,在团队合作中完成任务,德国学校写写、画画、剪剪、贴贴的学习方式比较多,枯燥的练习比较少;大家关心的是: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有意思,课程设置要吸引孩子,这一点让我想到了我们的“问题引领,四步自学”教学模式。 五、德国学校文学学习 不把时间浪费在“咬文嚼字”上;看重学生阅读,图书馆处处有,阅读的活动无所不在;写作内容“杂”,从练习写菜谱到让孩子自编通话故事,不抒情,不矫情,客观清楚的表达;学语言,背诵的活不多;对于阅读,很赞同这一点,在我们二年级大阅读中就能体会到,阅读的好处,比一般孩子更有想法,更善于表达,更加锻炼自己的想

德国医院印象-

德国医院印象? 摘要德国建筑素以理性和高技著称,与此同时,德国人的工匠精神,致使其医疗建筑的设计也充满极致的人性化。这种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尊重历史、对阳光和绿色植物、技术在建筑中的引用、细致的色彩识别系统设置、浓郁的艺术氛围、特殊的人文关怀等等,同时,在节能设计、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思考與反思,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关键字理性;人文关怀;历史文脉;阳光绿色;艺术;节能;可持续发展 德国建筑素以理性和高技著称,与此同时,德国人的工匠精神,致使其医疗建筑的设计也充满极致的人性化。 人性化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常常使人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们放弃设计人的立场,仅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把对德国医疗建筑的整体印象客观而真实地呈现出来,从而获得更深刻而有说服力的体验。 第一站沙芬堡医院,外观是中规中矩的典型德式建筑。整体观之,更像是一座古板的德国城堡,外形实在乏善可陈。 而走进内部,脑海中呈现的词语是:阳光、绿色、温馨、家或者公园。 因为中庭洒满阳光,绿意盎然,走廊的中段或者尽端,病人休息厅阳光满地,几个病人神色安宁的在绿色的植物间看着报纸晒太阳,窗外是绿树成荫芳草满坡的小山脉。 走廊墙上幽默的漫画;护士站略微杂乱却温馨的色彩;走廊的尽端,走廊的转角,永远退让出的一小片阳光。 很多设计师可以设计出比它好看几倍的造型和立面,然而我们很难创造出它如家一般的气氛。其实,作为一家医院,病人在内部的感受,远远超越路人经过时对建筑的感观。除了流线,除了功能合理,我们也许还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病人的感受。我觉得这就是探讨人性化的意义之所在。之后的13家医院,无论是市区还是郊区,东德还是西德,每一家医院给人的统一感受都是:尊重病人感受,人性化。 1 人性化设计 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尊重历史文脉 马赛医院是东西德统一之后,50年来最贵的医院。在医疗上的最强项是烧

季羡林《德国印象》

读季羡林《德国印象》有感 读季羡林先生的《德国印象》有许多收获。 《德国印象》2005年1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前有季羡林先生的回忆录《留德十年》更早在1991年就写出。2004年11月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留德十年》。 在我的印象中,一谈到德国就想到杀人如草的希特勒和纳粹组织。然而通过季羡林先生的《德国印象》,我却看到了另外一个德国形象。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土地是多么美丽。如哥廷根,“素以风景秀丽闻名全德。东面山林密布,一年四季,绿草如茵。即使冬天下了雪,绿草埋在白雪下,依然翠绿如春……苍蝇、蚊子成了稀有动物。跳蚤、臭虫更是闻所未闻。街道洁净得邪性,你躺在马路上打滚,决不会沾上任何一点尘土……”。想一想,我国现在的"卫生城市",有哪一个能够做到这样。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学术氛围是多么浓厚。季老的老师们,如瓦尔德施米特教授、西克教授等这些人个个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们的学风都是异常地认真、细致、谨严。他们写文章,都是再三斟酌,多方讨论,然后才发表”。季老选择的梵文课程,只有他一个学生,可是老师仍然认真严肃地讲课。在二战大轰炸中,季老还看到德国飞机制造之父、流体力学权威普兰特尔教授,居然在炮火弥漫中仔细观察一段短墙,在研究炸弹爆炸引起的气流是怎样摧毁短墙的,听到他在自言自语,“这真是难得的机会!我的流体力学试验室里无论如何也装配不起来的。”还有个地球物理学教授,当飞机轰炸,人们都往地下室跑的时候,他却急不可待从楼下往楼上跑,要观察实验室里无法看到的“全城震声冲天,动

地山摇”的景象。德国学者们这种忠于科学、愿为科学而舍命的精神,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大学自由也是多么令人神往。“德国大学是绝对自由的。只要中学毕业,就可以愿意入哪个大学,就入哪个,不懂什么叫入学考试。入学以后,愿意入哪个系,就入哪个;愿意改系,随时可改;愿意选多少课,选什么课,悉听尊便;学文科的可以选医学、神学的课;也可以只选一门课,或者选十门八门。上课时,愿意上就上,不愿意上就走;迟到早退,完全自由。从来没有课堂考试”。“在德国,是教授说了算,什么院长、校长、部长都无权干预教授的决定。如果一个学生不想做论文,绝没有人强迫他。只要自己有钱,可以十年八年地念下去。”如此的自由而又实事求是的学术生活,怎不令人神而往之。不过,德国大学的自由,并不是意味着可以轻易混文凭。有个女学生的论文,被教授当面摔到地上;读书很用功的章用,也因为论文通不过而多读了几年。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人民是多么勤劳、善良、纯朴和正直。季老的老师们个个都对他和蔼可爱,老教授们对他可以说是视如己出般爱护。他的女房东欧朴尔太太,则是对他关怀备至,象自己的母亲一样。她每天给他准备晚饭,给他打扫房间、洗衣服、洗床单、准备洗澡水、擦皮鞋、铺叠被子。他在生活方面的所有需要,她一手包下来了。季老写到的“迈耶的一家”中,很长一段时间,伊姆加德小姐帮他为博士论文打字,往往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在“表的喜剧”里,从那位修表的老头和他的太太身上,更可见德国人民的正直和善良。 通过阅读《德国印象》以及《牛棚杂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我感觉季羡林先生在德国十年之所以能够一方面在学业上卓有成就,另一方面在生活上处处受到照顾,关键在于他在学业的追求上有着坚韧不拔、忘

德国印象之六-公交化的铁路

德国印象之六——公交化的铁路 张珏成 这次去德国,我有机会乘坐了几 趟德国火车, 体验了德国的铁路交通。 我感觉,德国铁路的旅客列车就 像城市之间的公共交通,其车次多而 密集,时间间隔短,乘坐非常便利, 让人想象到德国铁路线网十分密布、 铁路非常普及。 对德国铁路的其它印象还有: ( 1)旅客列车车体的长短很不一 致,多数很短,只有7、 8节车厢,短 车体列车见图1。 (2)铁路网上运行的旅客列车有 多种规格如EC 、ECA 、ES 、ET 、ICE 等,且归属不同的运营企业,例如有 德国铁路(DB )、欧洲铁路(eurobahn ) 以及地方性铁路公司等。德国铁路的 ET 旅客列车如图1,图2、图3分别 是德国铁路的ICE 旅客列车和ES 旅客 列车,图4是欧洲铁路的ET 旅客列车。 一般地说,行程比较长的旅客列 车,其车厢数量也多一些,车体较长。 (3)德国铁路没有检票进站、检 图1 短车体列车 图2 德国铁路的ICE 旅客列车 图3 德国铁路的ES 旅客列车 图4 欧洲铁路的ET 旅客列车

票上车的制度,实行列车上查票制度。 旅客买票非常方便,通过互联网、车站、电话以及代售点等途径都可买到车票。有了车票,就可以直接进入站台,没有进站检票闸机,也没有铁路站务人员检查车票。 列车上查票也不是一定会遇上的。我在德国一共乘坐了近10次火车,总共只遇上1次查票。 (4)铁路车站都比较朴素,没有宽敞的候车大厅,也没有气势恢宏的车站建筑。 小车站不用说,譬如巴特恩豪森车站(图5),就连波恩车站也毫无气派,很难认为这是当年西德首都的火车站,波恩车站外观见图6。 多数火车站的站台也很简单,像公交车站,只是规模大一些,如图7。个别火车站的站台为棚架结构,如科隆火车站的站台(图8)。 因为德国人口不多、不密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差异小,因此人口流动现象不明显,人们的出行主要是公务或者旅游。大多数德国人的短途出行基本依靠汽车,而中长途出行的选择方式较多,飞机、火车、汽车都可。只有在旅游度假季节,出行人口才相对集中,出现人流高峰,但被多种交通方式分散,因此高速公路的拥堵也不特别严重,铁路也没有客流超载。 出行人流密度小,所以德国铁路旅客列车的车体短。旅客列车的车次多,时间间隔短,为其公交化创造了条件,而买票容易、上车便利成功地消除了乘客的畏难心理。 德国铁路旅客列车的运营企业多,实际是一种竞争机制,也体现了铁路的路网与运行车辆处于分离状态。各种旅客列车之间的合理竞争,更加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在节假日,德国铁路以及地方州政府还提供优惠车票,鼓励人们乘坐火车。 图5 巴特恩豪森车站 图6 波恩车站 图7 多数火车站的站台 图8 科隆火车站的站台

季羡林的《德国印象》读后感2000字

季羡林的《德国印象》读后感2000字 读季羡林先生的《德国印象》有许多收获。《德国印象》2005年1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前有季羡林先生的回忆录《留德十年》更早在1991年就写出。2004年11月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留德十年》。 在我的印象中,一谈到德国就想到杀人如草的希特勒和纳粹组织。然而通过季羡林先生的《德国印象》,我却看到了另外一个德国形象。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土地是多么美丽。如哥廷根,“素以风景秀丽闻名全德。东面山林密布,一年四季,绿草如茵。即使冬天下了雪,绿草埋在白雪下,依然翠绿如春……苍蝇、蚊子成了稀有动物。跳蚤、臭虫更是闻所未闻。街道洁净得邪性,你躺在马路上打滚,决不会沾上任何一点尘土……”。想一想,我国现在的"卫生城市",有哪一个能够做到这样。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学术氛围是多么浓厚。季老的老师们,如瓦尔德施米特教授、西克教授等这些人个个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们的学风都是异常地认真、细致、谨严。他们写文章,都是再三斟酌,多方讨论,然后才发表”。季老选择的梵文课程,只有他一个学生,可是老师仍然认真严肃地讲课。在二战大轰炸中,季老还看到德国飞机制造之父、流体力学权威普兰特尔教授,居然在炮火弥漫中仔细观察一段短墙,在研究炸弹爆炸引起的气流是怎样摧毁短墙的,听到他在自言自语,“这真是难得的机会!我的流体力学试验室里无论如何也装配不起来的。”还有个地球物理学教授,当飞机轰炸,人们都往地下室跑的时候,他却急不可待从楼下往楼上跑,要观察实验室里无法看到的“全城震声冲天,动地山摇”的景象。德国学者们这种忠于科学、愿为科学而舍命的精神,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大学自由也是多么令人神往。“德国大学是绝对自由的。只要中学毕业,就可以愿意入哪个大学,就入哪个,不懂什么叫入学考试。入学以后,愿意入哪个系,就入哪个;愿意改系,随时可改;愿意选多少课,选什么课,悉听尊便;学文科的可以选医学、神学的课;也可以只选一门课,或者选十门八门。上课时,愿意上就上,不愿意上就走;迟到早退,完全自由。从来没有课堂考试”。“在德国,是教授说了算,什么院长、校长、部长都无权干预教授的决定。如果一个学生不想做论文,绝没有人强迫他。只要自己有钱,可以十年八年地念下去。” 如此的自由而又实事求是的学术生活,怎不令人神而往之。不过,德国大学的自由,并不是意味着可以轻易混文凭。有个女学生的论文,被教授当面摔到地上;读书很用功的章用,也因为论文通不过而多读了几年。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人民是多么勤劳、善良、纯朴和正直。季老的老师们个个都对他和蔼可爱,老教授们对他可以说是视如己出般爱护。他的女房东欧朴尔太太,则是对他关怀备至,象自己的母亲一样。她每天给他准备晚饭,给他打扫房间、洗衣服、洗床单、准备洗澡水、擦皮鞋、铺叠被子。他在生活方面的所有需要,她一手包下来了。季老写到的“迈耶的一家”中,很长一段时间,伊姆加德小姐帮他为博士论文打字,往往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在“表的喜剧”里,从那位修表的老头和他的太太身上,更可见德国人民的正直和善良。 通过阅读《德国印象》以及《牛棚杂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我感觉季羡林先生在德国十年之所以能够一方面在学业上卓有成就,另一方面在生活上处处受

季羡林的《德国印象》读后感范文

季羡林的《德国印象》读后感范文 读季羡林 先生的《德国印象》有许多收获。 《德国印象》20xx 年 1 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前有季羡林先生 的回忆录《留德十年》更早在 1991 年就写出。20xx 年 11 月有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出版的《留德十年》。 在我的印象中, 一谈到德国就想到杀人如草的希特勒和纳粹组织。 然而通过 季羡林先生的《德国印象》,我却看到了另外一个德国形象。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土地是多么美丽。如哥廷根,“素以风景秀丽闻名全 德。东面山林密布,一年四季,绿草如茵。即使冬天下了雪,绿草埋在白雪下, 依然翠绿如春……苍蝇、蚊子成了稀有动物。跳蚤、臭虫更是闻所未闻。街道洁 净得邪性,你躺在马路上打滚,决不会沾上任何一点尘土……”。想一想,我国 现在的"卫生城市",有哪一个能够做到这样。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学术氛围是多么浓厚。季老的老师们,如瓦尔德施米 特教授、西克教授等这些人个个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们的学风都是异常地 认真、细致、谨严。他们写文章,都是再三斟酌,多方讨论,然后才发表”。季 老选择的梵文课程,只有他一个学生,可是老师仍然认真严肃地讲课。在二战大 轰炸中,季老还看到德国飞机制造之父、流体力学权威普兰特尔教授,居然在炮 火弥漫中仔细观察一段短墙, 在研究炸弹爆炸引起的气流是怎样摧毁短墙的, 听 到他在自言自语, “这真是难得的机会! 我的流体力学试验室里无论如何也装配 不起来的。”还有个地球物理学教授,当飞机轰炸,人们都往地下室跑的时候, 他却急不可待从楼下往楼上跑, 要观察实验室里无法看到的“全城震声冲天, 动 地山摇”的景象。德国学者们这种忠于科学、愿为科学而舍命的精神,无不令人 肃然起敬。 在季老的笔下, 德国的大学自由也是多么令人神往。 “德国大学是绝对自由 的。只要中学毕业,就可以愿意入哪个大学,就入哪个,不懂什么叫入学考试。 入学以后,愿意入哪个系,就入哪个;愿意改系,随时可改;愿意选多少课,选 什么课,悉听尊便;学文科的可以选医学、神学的课;也可以只选一门课,或者 选十门八门。上课时,愿意上就上,不愿意上就走;迟到早退,完全自由。从来 没有课堂考试”。“在德国,是教授说了算,什么院长、校长、部长都无权干预 教授的决定。如果一个学生不想做论文,绝没有人强迫他。只要自己有钱,可以 十年八年地念下去。” 如此的自由而又实事求是的学术生活,怎不令人神而往 之。 不过, 德国大学的自由, 并不是意味着可以轻易混文凭。 有个女学生的论文,
1/5

对德国及德国人的印象

对德国及德国人的印象 德国人在世界史上留下的笔迹总是那么凝重而深刻。这个民族有着严谨、冷静而内敛的民族性格。他们以乐于遵守自己制定的各种规章和制度并引以为豪。事实上,精确而合理的种种安排总是能让德国社会有条不紊地稳步前进。即使在遭受外部环境的巨变之下,德国人仍然能保持着一种本能的坦然。在德国,人们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人们普遍存在着求稳怕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的心理。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的,与德国经典哲学文化传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以及二战期间由德国海军元帅邓尼兹发明的“狼群战术”等,都在企业中不断得到应用。 德国人看上去大多不苟言笑,人们可能会觉得他们不易相处,缺乏弹性。其实德国人和中国人最大的不同是,在他们眼里任何事物不是黑的就是白的,因为德语是一门复杂而精准的语言,它的语法和词汇不可能出现模糊。而在中国人眼里,除了黑白之外还有更多层次的灰色。英国人处理工作中各种关系如同政客;法国人则把生活带进办公室;亚洲人干起活来不要命;而德国人工作和生活绝对是界线分明。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是:严肃、保守、自省,在做生意时小心谨慎。德国企业管理者和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极为相似,都很节俭,善于运用资源,所不同的是他们更懂得享受生活。 德国国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面积357114平方公里(2007年12月31日)。 德国人口8210.8万(2008年12月31日)。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索布族人,弗里斯兰人和吉普赛人。有725.5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8%。通用德语。居民中30.3%(2483.2万人)信奉新教,31%(2546.1万人)信奉罗马天主教(2007年)。德国首都柏林,人口338.4万(2008年12月31日),年平均气温约9.1℃。国家元首是联邦总统霍斯特?克勒,2004年7月1日就任,任期5年。2009年7月连任。德国重要节日:新年:1月1日;复活节:在3月21日或该日后月圆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3月21日至4月25日间);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德国统一日(国庆节):10月3日;圣诞节:12月25、26日。 德国现政府由联盟党和社民党2005年11月22日组成。基民盟主席默克尔任总理。其他政府主要成员有: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社民党),总理府部长德梅齐埃(基民盟),内政部长朔伊布勒(基民盟),国防部长容(基民盟),经济和技术部长古滕贝格(基社盟),社会和劳动部长朔尔茨(社民党),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社民党),司法部长居普里斯((女,社民党),交通、建筑和城市发展部长蒂芬泽(社民党),卫生部长施密特(女,社民党),经济合作和发展部长维克佐雷克-措伊尔(女,社民党),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长泽霍费尔(基社盟),教育和研究部长沙万(女,基民盟),家庭、老人、妇女和青年部长冯德尔莱恩(女,基民盟),环境部长加布里尔(社民党)等。德国行政区划: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2263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耳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是市州。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2003至2008年连续六年保持世界头号出口大国地位。2008年外贸总额为18135亿欧元,其中出口9949亿欧元,增长3.82%,进口8186亿欧元,增长5.7%,盈余1763亿欧元。国内资产投资4786亿欧元,家庭可支配收入21395亿欧元,私人消费支出4088.3亿欧元,公共支出10943.4亿欧元。国家财政赤字27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1%。通胀率和平均失业率分别为2.2%和8.3%。2008年国民收入18845.5亿欧元,国家负债总额15150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