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3年新课标历史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I卷(选择题)

1.“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宝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B.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C.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2.下列关于互联网在中国发展普及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于上世纪90年代

B.目前互联网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C.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D.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从事经济活动

3.“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B.航运C.航空D.电报通讯

4.现在,人们把发邮件叫作“伊妹儿”,歌迷自称为“粉丝”,上网留言叫作“灌水”,这反映了

A.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化B.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变化

C.西方文化成为时尚潮流D.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5.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6.改革开放以来,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餐桌,使城市人的饮食生活多彩的是()

A.“小康”计划B.“统购统销”政策

C.“菜篮子工程”D.“安居工程”

7.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西式礼仪广为接受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8.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距今

A.10年B.20年C.30年D.40年

9.由中国设计师詹天佑设计,成为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里程碑是

A.上海至吴淞铁路的兴修

B.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的兴修

C.京张铁路的兴修

D.成渝铁路的兴修

10.“

A

B.嫁妆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D.嫁妆保留了传统特色,体现了时代特色

11.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餐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12.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西式礼仪广为接受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3.伴随着列强侵略,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着古老、传统的中华文明,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下列属于中西文化融合结果的是

①列宁装②毗连式房屋③改良旗袍④中山装⑤四合院

A.①④⑤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③④

14.《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A.修筑铁路B.创办报刊C.放映电影D.开通电话

15.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之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16.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头发就如一根细细的、极其敏感的晴雨表,纵穿于其中,折射着历史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即如果没有管仲,我们中国人都要变成披发与左扣衣襟的夷狄了。)

——《孝经?开宗明义章》和《论语?宪问》

材料二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要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大公报》1902年6月26日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发型从“郭富城头”到“周杰伦头”、从“纯子头”(来源于日本电视连续剧)到“梁咏琪头”,颜色从纯黑色到五颜六色,人们的发式逐渐个性化、时尚化。

——太平洋女性网《发型演变三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头发有何象征意义。(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哪些新的婚姻观念?从思想的角度指出这种新观念产生的原因?(6分)

(3)分析新时期中国人发式日益个性化、时尚化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社会习俗近代化的认识。(1分)

1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来源:刘英主编《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第4页。

材料二南京四福巷已婚妇女结婚年代与婚礼形式分类表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刘英主编《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第60页。

注:①表中文明结婚为按南京国民政府民法规定的基本程式而实行的婚礼。

②其他形式中包括茶话会、集体结婚、旅行结婚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1937~1982中国婚姻习俗变化的主要表现。(5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1937年后婚姻习俗变化的历史因素。(5分)

试卷答案

1.A

2.C

3.D

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反映了电报通讯的特点。

4.B

5.B

6.C

7.B

8.B

9.C10.A11.A12.C13.D14.B15. C

16.(1)孝道的表现,区分文明与野蛮的标志。(2分)

(2)破除缠足陋习;提倡女子学文化;摒弃旧式结婚礼俗;婚姻自主。(4分)

原因: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的解放。(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分)

(3)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加以改造或剔除。(1分)

17.(1)父母包办婚姻逐渐减少,(1分)婚姻自主性逐渐增强;(1分)

封建习俗如拜天地形式逐渐减少乃至消失(1分),习俗逐渐现代、文明(1分,);

1977年后,婚宴成为婚礼习俗的重要形式(1分).

(此题如学生答其他具体的变化表现,如“拜天地形式逐渐减少乃至消失”等之类,没有概括归纳,则每点只赋1分,本题总得分最多赋6分)

(2)政治制度的变迁;西方文明的影响;教育的发展;先进思想的传播;经济的发展等(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