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牙髓腔形态解剖

牙髓腔形态解剖

牙髓腔形态解剖
牙髓腔形态解剖

上颌磨牙的髓腔形态

髓腔呈立方形,髓室顶上有四个髓角与相应地牙尖相对应,髓室底上可见个根管口,与相应地根管相通 上颌第一磨牙地髓腔形态: 上颌第一磨牙地髓室似矮立方形,髓室高度很小,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髓室顶形凹,最凹处与颈缘平齐.髓室顶上近中颊尖和近中舌尖较高,二者均接近牙冠中;远中颊尖和远中舌尖较低,均接近牙冠颈处.髓室底上有个根管口,排列呈颊、舌长,近远中径短地四边形或三角形,近颊根管口距远颊根管口较近而距舌侧根管口较远,远颊根管口位于近颊根管口远中色舌侧.近颊根管口较扁,远颊根管口略圆.舌侧根管口较宽大.近颊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者共占,远颊侧根管分为两管者占,舌侧根管为单根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若近颊根地根管口再分为颊、舌两根管口时,两根管口较小.近颊根地舌侧根管口又称为第四根管口,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近颊根颊侧根管口与舌侧根管口地连线上,或位于连线地近中舌侧,以上两个位置与近颊根颊侧根管口均距约.治疗时应加注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上颌第一磨牙通常有个根管,即近颊根内个根管,远颊根和舌根内各有个根管. 下颌磨牙地髓腔形态: 髓室呈矮立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髓室高度;髓室顶形凹,最凹处与颈缘平齐,近舌髓角与远舌髓角高度相近,二者均接近牙冠中?.近颊髓角远远颊髓角及远中髓角较低,位于牙冠颈?或颈缘附近.髓室底轮廓为近远中径长,颊舌径短地四边形或五边形,髓室底上有个根管口.近中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者占,远中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下颌第一磨牙通常有个根管,即近中两个根管,远中个根管. 恒牙地应用解剖 上颌前牙髓腔地唇舌颈在牙颈部最大,且髓壁较切断为薄,开髓时应从舌面窝中央,向牙颈方向钻入. .上颌前牙位于口腔前部,操作视野开阔.根管地特点是粗大而直地单根,作根管治疗时操作方便,效果较好. .上颌切牙地活髓牙预备针形嵌体地针道时,应注意避开髓角. .下颌前牙地双根管多分布在唇舌向,在正面地线片上,因双根管唇舌向相重,因改变投射地角度才能显示.作根管治疗时,需检查根管口地数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下颌切牙因根管较窄,根管侧壁薄(管壁厚约),根管治疗时应防止侧穿根管壁. .上颌前磨牙近中径近合面宽而近颈部窄,开髓时应注意窝洞地形态和位置,防止从近中面或远中面穿孔. .上颌前磨牙颊侧髓角较高,补牙时应避免穿通颊侧髓角. .上颌前磨牙髓室底较深,开髓时勿将暴露地髓角误认为根管口. .下颌第一前磨牙因牙冠向舌侧倾斜度大,故颊尖位于牙冠中份,髓角又高,牙体预备时应避免穿髓;作根管治疗时,器械应顺应着牙体长轴地方向进入,以免穿通根管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近颊髓角和近舌髓角较高,补牙备洞应避免穿髓. .上颌第一、二磨牙颊侧二根管口相聚甚近,应注意寻找,该二根管较窄小,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根管走行地方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上颌第一、二磨牙进行嵌体修复制备针道时,应避开髓角,宜从合面结构、舌够、近中窝和远中窝处入口. 上颌第二磨牙有时颊侧二根融合为粗大地根和根管,治疗时应加注意. .下颌第一磨、二磨牙因髓室顶和髓室底相距较近,开髓时应防止穿通髓室底. .下颌第一、二磨牙因舌侧髓角高于颊侧髓角,近中髓角高于远中髓角,牙体预备时应注意

2012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恒牙髓腔的应用解剖

(2)上颌前牙根管的特点是粗大而直的单根管,作根管治疗时操作方便,效果较好。 (3)上颌切牙在活髓牙预备针型嵌体的针道时,应注意避开髓角。 (4)下颌前牙的双根管多分布在唇舌向,在正面的X线片上,因双根管唇舌像相重,应改变投射的角度才能显不。在作根管治疗时,需检查根管口的数目。 (5)下颌切牙因根管较小,根管侧壁,厚约1mm,根管治疗时应防止侧穿根管壁。 (6)上颌前磨牙近远中径在面宽而近颈部窄,开髓时膻注意窝涧的形态和位置,防止从近中面或远中面穿孔。 (7)上颌前磨牙颊侧髓角较高,补牙备洞时应避免穿通颊侧髓角。 (8)上颌前磨牙因髓室底较深,开髓时勿将暴露的髓角误认为是根管口。 (9)下颌第一前磨牙因牙冠向舌侧斜度大,髓角又高,牙体预备时应避免穿髓;作根管治疗时,器械应顺着牙体长轴的方向进入,以免穿通根管侧壁。 (10)上颌第一、第一磨牙近颊髓角和近舌髓角较高,补牙备洞时应避免穿髓。 (11)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颊侧两根管口相距甚近,应注意寻找,该两根管较小略弯曲,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根管走行的方向。 (12)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进行嵌体修复制备针道时,应避开髓角,宜从:面颊沟、舌沟、近中窝和远中窝的釉牙本质界入手。 (13)上颌第二磨牙有时颊侧两根融合为一粗大的根和根管,治疗时应加注意。 (14)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因髓室顶与髓室相距较近,开髓时应防止穿通髓室底。 (15)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因舌侧髓角高于颊侧髓角,近中髓角扁于远中髓角,牙体预备时应注意髓角的位置。 (16)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侧根管细小弯曲,治疗时应加注意。 (17)下颌第二磨牙有时近、远中根在颊侧融合,根管亦在颊侧连通,根管横断面呈"C"字形,开髓时勿将根管在颊侧的连通误认为是被穿通的髓室底。 (18)下颌磨牙牙冠向舌侧倾斜,即牙冠颊面近颈部突出,牙冠舌面近缘较突出,其髓腔亦偏向颊侧,故开髓部位应存面偏向颊尖处;若在面正中央处开髓,尤其是偏向舌侧,常致舌侧薄弱而折断。

儿童口腔医学实验指导实验一乳牙解剖形态及牙根生理性吸收3学时

儿童口腔医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乳牙解剖形态及牙根生理性吸收(3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乳牙解剖外形及其髓腔形态的特点,以便在临床实习操作中能区分乳牙与恒牙的不同之处。 2.熟悉乳牙牙根发生生理性吸收的变化特点。 3.掌握各乳牙牙根生理性吸收开始的年龄及其临床上进行牙髓病治疗及根管治疗最有利的时期。 [实习内容] 1.讲授各个乳牙标志性解剖形态及其与继承恒牙的差别。 2.在临床上拔除的乳牙标本上辨认各个乳牙,找出其形态上的解剖标志及其与恒牙不同的特点。 3.观察乳牙牙根吸收的标本。 [实习用品] 各个乳牙的实体标本、混合牙列模型、乳牙髓腔形态标本、乳牙牙根吸收的标本,规划教材《儿童口腔医学》第3版。 [方法和步骤] 1.在模型上观察第—乳磨牙与第一恒磨牙解剖外形的区别,学习乳、恒牙的鉴别。 1)、颜色,色泽 乳牙为乳白色光泽较暗,恒牙为淡黄色,光泽较亮。 2)、大小

乳牙都比同名恒牙小。 3)、形态 (1)乳牙的形态基本与继承的恒牙相似但有自身的特点,但是第一乳磨牙的变化比较大。 (2)乳牙牙颈部狭窄,颈嵴明显,颈缘曲度小。 (3)髓腔与牙体外形基本相似,但是乳牙的髓角高,髓腔占的比例更大。4)、邻接关系 (1)乳牙邻接为面接触,恒牙为点接触。 (2)乳牙下有恒牙胚,到了替换期会发生乳牙根的生理性吸收。 5)、硬组织结构 (1)乳牙硬组织薄,厚度为恒牙的1/3~1/2左右。 (2)乳牙有机含量高无机含量差别不大。 (3)乳牙钙化差,硬度低易磨损。 (4)乳牙牙釉质晶体小,化学反应活跃,钙离子溶出速度快。 (5)乳牙釉柱走向比较直,不如恒牙弯曲,绞釉少。 (6)牙本质小管粗而直,在牙釉质牙本质交界处较恒牙多。 6)、排列 在完整的牙列中,可以参考牙齿的排列顺序加以鉴别。 2.在石膏模型上辨认各个乳牙的解剖外形(各乳牙的牙体形态可参见教材第三章第一节)。 现仅将上颌乳中切牙、上颌第l乳磨牙和下颌第1乳磨牙的解剖外形详细叙述如下:

牙齿形态解剖口诀

牙齿的解剖形态【口诀】 1.上颌中切牙 上切唇长大于宽,近切角直别左右, 唇切三分发育沟,舌窝周是嵴边缘, 唇切舌切各轴面,颈三就是外高点; 近远中面似三角,顶为切嵴底颈线, 根单粗壮唇侧宽,横剖切面三角圆, 有些根尖略偏远,此乃皆是它特点。 (解释) 上颌中切牙从唇面观:长度大于宽度,近中切角较直,以此区分左右,在切1/3处有两条发育沟;舌侧观:中央有舌窝,四周由近远中边缘嵴、切嵴及舌隆突围成;唇、舌侧的外形高点在颈1/3处;侧面观:近、远中面象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顶为切嵴,底为牙颈线;上颌中切牙的根为单根,较粗壮,且唇侧较宽,横剖面象圆三角形,有些根尖略偏向远中。 2.上颌尖牙 上尖宽厚长又大,撕肉穿食永不怕, 唇似五边轴嵴显,将此分为两斜面, 牙尖偏近远缘短,颈中三分是高点; 边缘嵴是近中长,牙尖嵴是近中短, 尖到隆突舌轴嵴,近远中窝面不一, 邻似三角比切突,接触区则分高低。 (解释)

上颌尖牙牙冠较厚,尖长大,主要功能是穿刺撕裂食物。唇侧观:呈五边形,唇 轴嵴显突,并将唇面分为近、远中斜面,牙尖偏向近中,远中缘较短突,外形高 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舌侧观:近中边缘嵴较长,近中牙尖嵴较短,从牙尖至 舌隆突有一线形的隆起叫舌隆突,将舌窝分成较大的远中舌窝和较小的近中舌窝。邻 面似三角形较切牙的邻面突。近中接触区距近中牙尖嵴近,远中反之且偏舌侧。 3.上颌第一前磨牙 上4 前磨牙最大,颊面形态似尖牙, 尖偏远中近颈凹,轴嵴长轴是一条, 两侧各有发育沟,外高点在颈嵴处; 舌似卵圆小于颊,边缘不显面光滑, 舌尖偏近舌中突,邻面有沟合面跨, 颊舌三角嵴相对,近远中沟各当家。 (解释) 上颌4是前磨牙组中最大的牙齿,颊面的形态与尖牙相似,牙尖偏向远中,近中 缘近颈处稍凹,唇轴嵴与牙体长轴平行,两侧可见发育沟各一条,外形高点在颊颈嵴处。舌侧观:似卵圆形且小于颊面,光滑而圆突,各边缘界限不明显,舌尖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舌中1/3处。有沟从合面近中缘跨过至近中面,有颊舌两个三角嵴,在中 央窝由近中点隙向近中方向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近中沟;由远中点隙向 远中方向越过远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远中沟。 4.上颌第一磨牙 恒牙上6 萌最早,颊舌相近舌稍小, 两面分有颊舌沟,偶见五尖近舌有, 近颊舌尖宽远中,外形高点与4 同; 合面斜方四边构,近颊远舌锐角收, 近中舌尖主功能,斜嵴相连颊远中, 远中稍小近中窝,唯颊斜面无咬合。

牙齿形态解剖口诀

牙齿得解剖形态【口诀】 1、上颌中切牙 上切唇长大于宽,近切角直别左右, 唇切三分发育沟,舌窝周就是嵴边缘, 唇切舌切各轴面,颈三就就是外高点; 近远中面似三角,顶为切嵴底颈线, 根单粗壮唇侧宽,横剖切面三角圆, 有些根尖略偏远,此乃皆就是它特点。 (解释) 上颌中切牙从唇面观:长度大于宽度,近中切角较直,以此区分左右,在切1/3处有两条发育沟;舌侧观:中央有舌窝,四周由近远中边缘嵴、切嵴及舌隆突围成;唇、舌侧得外形高点在颈1/3处;侧面观:近、远中面象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得顶为切嵴,底为牙颈线;上颌中切牙得根为单根,较粗壮,且唇侧较宽,横剖面象圆三角形,有些根尖略偏向远中。 2、上颌尖牙 上尖宽厚长又大,撕肉穿食永不怕, 唇似五边轴嵴显,将此分为两斜面, 牙尖偏近远缘短,颈中三分就是高点; 边缘嵴就是近中长,牙尖嵴就是近中短, 尖到隆突舌轴嵴,近远中窝面不一, 邻似三角比切突,接触区则分高低。 (解释) 上颌尖牙牙冠较厚,尖长大,主要功能就是穿刺撕裂食物。唇侧观:呈五边形,唇轴嵴显突,并将唇面分为近、远中斜面,牙尖偏向近中,远中缘较短突,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舌侧观:近中边缘嵴较长,近中牙尖嵴较短,从牙尖至舌隆突有一线形得隆起叫舌隆突,将舌窝分成较大得远中舌窝与较小得近中舌窝。邻面似三角形较切牙得邻面突。近中接触区距近中牙尖嵴近,远中反之且偏舌侧。

上4 前磨牙最大,颊面形态似尖牙, 尖偏远中近颈凹,轴嵴长轴就是一条, 两侧各有发育沟,外高点在颈嵴处; 舌似卵圆小于颊,边缘不显面光滑, 舌尖偏近舌中突,邻面有沟合面跨, 颊舌三角嵴相对,近远中沟各当家。 (解释) 上颌4就是前磨牙组中最大得牙齿,颊面得形态与尖牙相似,牙尖偏向远中,近中缘近颈处稍凹,唇轴嵴与牙体长轴平行,两侧可见发育沟各一条,外形高点在颊颈嵴处。舌侧观:似卵圆形且小于颊面,光滑而圆突,各边缘界限不明显,舌尖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舌中1/3处。有沟从合面近中缘跨过至近中面,有颊舌两个三角嵴,在中央窝由近中点隙向近中方向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得沟,称近中沟;由远中点隙向远中方向越过远中边缘嵴至近中面得沟,称远中沟。 4、上颌第一磨牙 恒牙上6 萌最早,颊舌相近舌稍小, 两面分有颊舌沟,偶见五尖近舌有, 近颊舌尖宽远中,外形高点与4 同; 合面斜方四边构,近颊远舌锐角收, 近中舌尖主功能,斜嵴相连颊远中, 远中稍小近中窝,唯颊斜面无咬合。 (解释) 上颌6就是恒牙中最早萌出得牙齿,颊、舌面得大小相近,舌面要稍小些,颊、舌面分别有颊舌沟,近中舌尖得舌侧偶有第五牙尖出现,近中颊牙宽于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外形高点与4相同在颊颈嵴处,合面呈斜方形,由4个边缘嵴及4个点角组成,近中颊合角及远中颊合角为锐角,近中舌尖为主功能尖,近中舌尖与远中颊尖斜行相连成斜嵴,斜嵴将中央窝分为稍大得近中窝与较小得远中窝,颊尖得颊斜面无咬合接触。

磨牙解剖形态

第四节磨牙类 磨牙位于前磨牙的远中侧,上下左右共12个,位于前磨牙远中者称第一磨牙,位于第一磨牙远中者称第二磨牙,位于第二磨牙远中者称第三磨牙。磨牙牙冠体积大,由第一磨牙到第三磨牙依次减小。其形态结构尖、窝、沟、嵴等多而复杂,一般有4-5个牙尖。牙根多为2-3根。磨牙具有磨细食物的作用,是发挥咀嚼功能最大的牙。 一、上颌第一磨牙 (maxillary first molar) 6 岁左右萌出, 故称为六龄牙, 是上颌牙中体积最大的。(图2-4-1) 1.牙冠 (dental crown) (1)颊面 (buccal surface):外形似长方形,近远中宽度大于牙合龈高度,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稍短而突,牙合缘长于颈缘,牙合缘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牙尖嵴连续组成。有两个颊尖,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 , 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 ,约与颊轴嵴平行,近中颊尖的颊轴嵴显著,颊沟的末端形成点隙。外形高点在颈 1/3 处。 (2)舌面 (lingual surface):大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外形高点在舌面的中 1/3 处,舌轴嵴不明显。牙合缘由近、远中舌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有两个舌尖 , 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两尖之间有舌沟通过。远中舌沟由两舌尖之间延续到舌面的 1/2 处。近中舌尖的舌侧有时可见第五牙尖。 (3)邻面 (proximal surface):近中面呈梯形,颊舌面厚度大于牙合龈高度,颈部平坦,近中接触区在牙合1/3偏颊侧,远中面不如近中面规则, 稍小, 远中接触区在牙合1/3处的中1/3 处。 (4)牙合面 (occlusal surface):呈斜方形 , 结构复杂,如峰谷起伏,沟嵴错综。 牙尖 (dental cusp):一般有四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颊侧牙尖较锐,舌侧牙尖较钝,近中颊尖略大于远中颊尖 , 近中舌尖最大 , 是上颌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远中舌尖最小。 斜面 (inclined surface):每一牙尖均有四个斜面,即颊尖的颊斜面、颊尖的舌斜面、舌尖的颊斜面、舌尖的舌斜面,其中颊尖的颊斜面无咬合接触,其余三斜面均有咬合接触。 三角嵴 (triangular ridge):每一牙尖均有一个三角嵴,近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远中至牙合面中央,远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近中至牙合面中央,近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颊侧远中至牙合面中央,远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颊侧近中至牙合面中央。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在咬合面中央相连, 形成斜嵴, 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边缘嵴 (marginal ridge):牙合面的四边为四条边缘嵴围成,即颊牙合边缘嵴、舌牙合边缘嵴、近牙合边缘嵴和远牙合边缘嵴。颊牙合边缘嵴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即近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及远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舌牙合边缘嵴由近、远中舌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即近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及远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近牙合边缘嵴短而直,远牙合边缘嵴稍长。近中颊牙合角与远中舌牙合角为锐角;远中颊牙合角与近中舌牙合角为钝角。 窝(fossa)及点隙(pit):咬合面中央凹陷成窝,由斜嵴将牙合面分为近中窝和远中窝,近中窝较大,约占牙合面的2/3,又称中央窝,窝内有中央点隙;远中窝较小,约占牙合面的1/3。 发育沟 (developmental groove):颊沟从中央点隙伸向颊侧,在二颊尖之间经颊牙合边缘嵴

恒牙髓腔形态

恒牙髓腔形态 一、前牙的髓腔形态 (一)切牙的髓腔形态 切牙的髓腔形态与相应的牙体外形相似,髓室与根管无明显界限,其特点是根管多为单根管,根尖孔多位于根尖顶。 1、上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 上颌中切牙的髓腔较大,根管较粗,单根管,髓室与根管问无明显界限。 (1)近远中剖面 整个髓腔约呈三角形,髓室顶即三角形的底最宽,接近牙冠中1/3处。髓室顶微凹,两侧略尖。髓室向颈缘略微变窄,自颈缘至根尖逐渐变细。年轻人的髓室顶常有3个圆突,指向切嵴,该突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 (2)唇舌剖面 髓腔略呈梭形,平颈缘处最厚,向切嵴方向缩小成尖形接近牙冠中1/3,髓腔从颈缘向根尖逐渐缩小变细。 (3)横剖面观: 1)牙颈部横切面:根管呈圆三角形,根管与牙根外形基本相似,位居剖面中央略偏唇侧,舌侧根管壁较唇侧根管壁略厚。 2)牙根中部横剖面:根管较牙颈部横剖面者约小一半,多呈圆形,位居中央略偏唇侧,舌侧根管壁较唇侧根管壁为厚。 2、上颌侧切牙的髓腔形态 上颌侧切牙的髓腔与上颌中切牙者相似,但略小。 近远中剖面髓室顶较整齐,接近牙冠中部,为髓腔最宽处。髓腔宽度从牙颈至根中部逐渐缩小,至根尖1/3才显著缩小。 唇舌剖面髓腔在颈缘附近最厚,至根尖1/2或1/3才缩小,并随根尖而弯曲。 3、下颌中切牙髓腔形态 下颌中切牙髓腔体积最小,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根管多为窄而扁的单根管,分为唇舌两管者约占10%。 (1)近远中剖面 髓腔呈狭长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底为髓室顶,接近牙冠中1/3,向颈缘逐渐缩小,到颈缘则明显向根尖缩小。 (2)唇舌剖面 髓腔中部的唇舌径较大,两端较小。髓腔顶呈现尖形,接近牙冠中1/3,整个髓腔在牙根颈2/3—段较大,向根尖逐渐缩小。 (3)横剖面 1)牙颈部横剖面:髓腔呈椭圆形,唇舌径大于远近中径,位居中央。 2)牙根中部剖面:根管呈现椭圆形或圆形,均位居中央。呈圆形者根管显著缩小;呈椭圆形者,根管近远中径较窄。平牙根中部近中根管壁仅厚约1.20mm,远中根管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