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

实验一 分光光度法——锰的高碘酸钾比色法

一 实验目的

1. 结合本实验验证朗伯-比尔定律

2. 掌握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3. 学习运用标准曲线法求样品含量

二 基本原理

当入射光波长、强度一定时,物质的溶液对该入射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的浓度、液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A=εbc

式中:A 为物质的吸光度;ε为物质的吸光系数,L/(cm ·mol );b 为溶液层的厚度,cm ;c 为溶液中物质的浓度,mol/L 。

高碘酸钾比色法是测定大气中锰的标准方法。

低价锰在稀磷酸溶液中,加热条件下可被高碘酸钾氧化成紫色高锰酸根(MnO 4-),根据溶液颜色深浅可进行比色定量测定。

+

--

++→++6H 2MnO O 3H 5IO n 24242M 以高锰酸根的最大吸收波长(525nm )为入射波长,在此波长下分别测定不同浓度标准系列及样品液的吸光度。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可查得样品液中锰含量。

三 仪器及试剂

(一)仪器

722分光光度计一台;恒温水浴箱一台;10ml 比色管7支;5ml 刻度吸管一支;10ml 移液管一支;胶头滴管一支

(二)试剂

锰标准贮备液(0.1mg/ml MnO 2);锰标准应用液(30μg/mlMnO 2);高碘酸钾(分析纯);8%

(v/v )磷酸溶液;1%(w/v )硝酸银溶液

四 操作步骤

1.试剂配制

(1)锰标准贮备液(0.1mg/ml MnO 2):将硫酸锰在280℃烘烤1小时除去结晶水,取出放入

干燥器内冷却后,精确称取0.1737g 无水硫酸锰,用8%磷酸溶液溶解后转入1000ml 容量瓶中,加8%磷酸溶液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ml 相当于0.1mg/ml MnO 2。

(2)锰标准应用液(30μg/mlMnO 2):用移液管准确移取上述贮备液30.0ml 移入100ml 容量

瓶中,用8%磷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ml 相当于30μg /ml MnO 2。

2.操作步骤

(1)准确移取10.0ml 样品溶液于10ml 具塞比色管中。

(2)另分别取锰标准应用液0.00、0.50、1.00、1.50、2.00、2.50ml 于6支10ml 具塞比

色管中,用8%磷酸溶液定容。

(3)向以上标准管及样品管中分别加入1滴1%硝酸银溶液,摇匀,再加入适量高碘酸钾(以

溶液中保存少许固体为宜),于沸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放冷。

(4)在722型分光光度计上525nm 波长下分别测定标准管及样品管的吸光值,利用标准曲

线法求出样品液中锰含量(以MnO 2计)

五 数据处理

根据样品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

六 注意事项

1.反应酸度应控制适宜。酸度过高,不易显色;酸度过低,虽反应快,高锰酸钾色泽不稳

定。

2.在沸水浴中加热15分钟即显色完全,显色后稳定2小时颜色不变。

3.高碘酸钾法不是特殊反应,铁、铬可干扰测定。稀磷酸为介质可以消除铁的干扰。铬的干

扰可通过过氧化氢使高锰酸钾红色褪去再测定铬的吸光度,最后用总的吸光度减去铬的吸光度即可。

4.加热时,管塞不能塞紧,以免溶液受热膨胀冲出。

5.灰尘、有机物、没洗净的洗涤剂及还原性物质,都可以使高锰酸钾还原,使紫红色变浅或者消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与解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选择题(其中1~14题为单选,15~24题为多选) 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 A. CH2CHCH O B. CH C CH O C. O CH3 D. CH CH2 2.在下列化合物中,π→π*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 A. 1,3-丁二烯 B. 1,4-戊二烯 C. 1,3-环已二烯 D. 2,3-二甲基-1,3-丁二烯 3.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A. 向短波方向移动 B. 向长波方向移动 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 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 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 B. 单色器的个数 C. 吸收池的个数 D. 检测器的个数 5.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 A. 增加、增加、增加 B. 减小、不变、减小 C. 减小、增加、减小 D. 增加、不变、减小 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 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 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 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 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 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 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 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 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

8.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 A. 蒸馏水 B. H2SO4溶液 C. K2Cr2O7的水溶液 D. K2Cr2O7的硫酸溶液 9.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 A. 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愈大愈好 B.显色剂的ε值愈大愈好 C. 显色剂的ε值愈小愈好 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ε值相差愈大愈好 10.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 A. 40.2% B. 37.1% C. 35.1% D. 30.2% 1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中的微量I—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MnO4将I—氧化为I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I2-淀粉蓝色物质。测定时参比溶液应选择() A. 蒸馏水 B. 试剂空白 C. 含KMnO4的试样溶液 D. 不含KMnO4的试样溶液 12.常用作光度计中获得单色光的组件是() A. 光栅(或棱镜)+反射镜 B. 光栅(或棱镜)+狭缝 C. 光栅(或棱镜)+稳压器 D. 光栅(或棱镜)+准直镜 13.某物质的吸光系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 溶液浓度 B. 测定波长 C. 仪器型号 D. 吸收池厚度 14.假定ΔT=±0.50%A=0.699 则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 A. ±1.55% B. ±1.36% C. ±1.44% D. ±1.63% 15.今有A和B两种药物的复方制剂溶液,其吸收曲线相互不重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不经分离,在A吸收最大的波长和B吸收最大的波长处分别测定A和B B. 可用同一波长的光分别测定A和B

第20章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第20章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20-1】将下列百分透光度值换算为吸光度: (1)1% (2)10% (3)50% (4)75% (5)99% 解:A=2-lg T% (1)A=2-lg 1 = 2.000 (2)A=2-lg 10 = 1.000 (3)A=2-lg 50 = 0.301 (4)A=2-lg 75 = 0.125 (5)A=2-lg 99 = 0.0044 【20-2】将下列吸光度值换算为百分透光度: (1)0.01 (2)0.10 (3)0.50 (4)1.00 解:lgT%=2-A (1)lgT1%=2-0.01 = 1.99 T1%=97.7 % (2)lgT2%=2-0.10 = 1.90 T2%=79.4 % (3)lgT3%=2-0.50 = 1.50 T3%=31.6 % (4)lgT4% =2-1.00 =1.00 T4%=10.0 % 【20-3】有一有色溶液,用1.0 cm 吸收池在527 nm 处测得其透光度T = 60%,如果浓度加倍,则(1)T值为多少? (2)A 值为多少? (3)用5.0 cm 吸收池时,要获得T = 60%,则溶液的浓度为原来浓度的多少倍? 解:A=-lg T =εbc -lg 0.60 = 0.222 浓度增倍时: (1)lg T =-0.444 T= 36 % (2)A=-lg T = 0.444 (3)1.0cm时:c1 = 0.222 5.0cm时:c2 = 0.222 c2/c1= 1.0 /5.0 = 0.2倍 【20-4】有两种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当液层厚度相同时,在527nm处透光度T分别为(1)65.0%,(2)41.8%。求它们的吸光度A各为多少?若已知溶液(1)的浓度为6.51×10-4mol·L-1,求出溶液(2)的浓度为多少? 解:(1)A=εbc =-lgT=-lg 0.650 = 0.187 (2)A=-lg 0.418 = 0.379 (3)当c1= 6.51×10-4 mol ? L-1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什么是透光率?什么是吸光度?什么是百分吸光系数和摩尔吸光系数 2、举例说明生色团和助色团,并解释长移和短移。 4、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顺序如何?具有什么样结构的化合物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特征? 5、以有机化合物的基团说明各种类型的吸收带,并指出各吸收带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的大概位置和各吸收带的特征。 6、紫外吸收光谱中,吸收带的位置受哪些因素影响? 8、用紫外光谱法定量,测量最适宜的吸光度范围为0.2-0.7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高精度的仪器此范围可以扩大? 11、简述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鉴别未知物的方法。 13、说明双波长消去法的原理和优点。怎样选择λ1λ2? 15、为什么最好在λmax处测定化合物的含量? 2、Lambert-Beer定律是描述与和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是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是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 4、在不饱和脂肪烃化合物分子中,共轭双键愈多,吸收带的位置长移愈多,这是由于 6、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可见光区用灯,吸收池可用材料的吸收池,紫外光区光源用灯,吸收池必须用材料的吸收池 10、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原理是定律,它的适用条件是和,影响因素主要有、。 11、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包括、、、、和5个部分。在以暗噪音为主的检测器上,设△T=0.5%,则吸收度A的测量值在间,由于测量透光率的绝对误差小,使结果相对误差△c/c的值较小。 15、在分光光度法中,通常采用作为测定波长。此时,试样浓度的较小变化将使吸光度产生变化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合适检测波长范围是( ) A.400-800 nm B.200-400nm C.200~800nm D.10~200nm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 A.按比尔定律,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的关系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B.比尔定律成立的必要条件是稀溶液,与是否单色光无关 C.E称吸光系数,是指用浓度为1%(W/V)的溶液,吸收池厚度为lcm时所测得吸光度值 D.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处吸光系数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波长处的吸光系数相同 3、在乙醇溶液中,某分子的K带λmax计算值为385nm, λmax测定值388nm,若改用二氧六环及水为溶剂,λmax计算值估计分别为( ) (已知在二氧六环和水中的λmax校正值分别为-5和+8) A .二氧六环中390nm,水中37 7nm B.二氧六环中380nm,水中393 nm C.二氧六环中383nm,水中396nm D.二氧六环中393nm,水中380nm 6、1,3-丁二烯有强紫外吸收,随着溶剂极性的降低,其λmax将( ) A.长移 B.短移 C.不变化,但ε增强D.不能断定 8、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分光光度法研究习题样本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其中1~10题为单选, 15~24题为多选) 1..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 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C. ) A. 向短波方向移动 B. 向长波方向移动 C. 不移动, 且吸光度值降低 D. 不移动, 且吸光度值升高 2.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B ) 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 B. 单色器的个数 C. 吸收池的个数 D. 检测器的个数 3.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 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 B) A. 增加、增加、增加 B. 减小、不变、减小 C. 减小、增加、减小 D. 增加、不变、减小 4.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 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 D ) 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 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 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 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 5.扫描K 2Cr 2 O 7 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 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 B ) A. 蒸馏水 B. H 2SO 4 溶液 C. K 2Cr 2 O 7 的水溶液 D. K 2 Cr 2 O 7 的硫酸溶液 6.在比色法中, 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 B ) A. 显色反应产物的值愈大愈好 B.显色剂的值愈大愈好 C. 显色剂的值愈小愈好 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 在同一光波下的值相差愈大愈好 7.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中的微量I—时, 可在酸性条件下, 加入过量的KMnO 4 将I—氧 化为I 2, 然后加入淀粉, 生成I 2 -淀粉蓝色物质。测定时参比溶液应选择( B ) A. 蒸馏水 B. 试剂空白 C. 含KMnO 4的试样溶液 D. 不含KMnO 4 的试样溶液 8.常见作光度计中获得单色光的组件是( B )

分光光度计测铜

异戊醇作萃取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元素铜 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性能、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分光光度计测定微量元素铜的方法 实验原理 在ph为 6---8的溶液中,二价铜与铜试剂反应生成棕黄色络合物: 用异戊醇萃取这种络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铜含量成正比例系。实验试剂和仪器

4.6 铜标准贮备溶液(1.000mg/mL):称取1.0000g金属铜,溶于15mL硝酸溶液(1+1)中,用纯水定容至1000mL。此溶液1.00mL含有1.00mg铜。 4.7 铜标准使用溶液(10.0μg/mL):吸取10.00mL铜标准贮备液,用水定容至1000mL,摇匀。此溶液1.00mL含10.0μg铜。 实验方法 1、样品溶液的制备 不同种类样品按不同的方法处理,下面以饲料预混料为例: 称取样品2g准至(0.0002g)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少许水使之润湿,加入10ml盐酸(1+1)使样品溶解,全部转入250ml溶量瓶,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时取干过滤后清液。 2、工作曲线绘制 准确移取相当于0.00、5.00、10.0、15.0、20.0,25.0mg铜标准溶液分别置50ml比色管中,各加入10ml 10%H2SO4,5ml柠檬酸铵 ---EDTA溶液,1~~2滴中性红指示剂,摇匀,滴加1+1氨水,至溶液颜色由红色变黄色,各加入2ml铜试剂,混匀,准确加入10ml异戊醇,振荡2min,静置分层后,用滴管吸取异戊醇层溶液置于1cm比色皿中,于440nm波长下,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分别测定其吸光值,并绘制工作曲线 2、测定 准确吸取约含铜10~~20的样品试液于50ml比色管,以下操作按绘制工作曲线进行)测其吸光值,通过线性回归方程求出相应铜含量. 实验数据处理 1、结果与讨论

第七章 分光光度法

第七章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在选定波长下,被测定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中吸光组分的浓度有简单的定量关系)。根据被利用的光波长范围可分为可见、紫外、红外光谱法。利用可见光进行分光光度分析时,通常将被测定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然后进行吸光度的测量。因此分光光度法在一定意义上使用着比色法,吸光光度法等名词,本章重点讨论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分光光度法 (一)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很广,如果以波长或频率为序排列可得到如下电磁波谱图。 光谱名称波长范围跃迁类型分析方法 X—射线远紫外光近紫外光可见光近紫外光中红外光远红外光微波 无线电波0.1—10nm 10—200nm 200—400nm 400—760nm 0.76—2.5μm 2.5—5.0μm 500—1000μm 0.1—100cm 1—1000m K.L层电子 中层电子 价电子 分子振动 分子振动和低位 转动 分子振动 X—射线光谱法 真空紫外光度法 紫外可见光度法 比色可见光度法 近红外光谱法 中红外光谱法 远红外光谱法 微波光谱法 核磁共振光谱法 光有微粒二象性,波动性是指光按波的形式传播。如光的折射、衍射、偏振和干涉等,光的波长λ,频率γ与速度c的关系为: λγ = c 式中λ以cm表示,γ以Hz表示,c为光速2.7979×1010cm/s(真空中) 光同时又具有粒子性,如电效应就明显地表现其粒子性。 光是由“光微粒子”(光量子或光子)组成的,光量子的能量可表示为 γh E=h为普朗克常数6.6262×10-34J.S 可见上式把光的波粒两相性用h统一起来了。 结论: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其能量不同,短波的能量大,长波的能量小。(二)物质对光的吸收 吸收光谱有原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是由原子外层电子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长的电磁波而引起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就是根据原子的这种性质所引起来的。分子吸收光谱比较复杂。这是由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引起的,在同一电子能级中有几个振动能级,而在同一振动能级中又有几个转动能级,电子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一般为1~20电子伏特。因此,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紫外-可见光部分。这种又价电子跃迁而产生的分光光谱称为电子光谱。 在电子能级变化时,不可避免地也伴随着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因此,分子的电子光谱通常比原子的线状光谱复杂的多,呈带状光谱。如果用近红外线

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分光光度法 (一)基础知识 分类号:P2-O 一、填空题 1.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 2.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校正波长是为了检验波长刻度与实际波长的,并通过适当方法进行修正,以消除因波长刻度的误差引起的光度测定误差。 答案:符合程度 3.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可用涮洗,或用浸泡。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3 二、判断题 1.分光光度计可根据使用的波长范围、光路的构造、单色器的结构、扫描的机构分为不同类型的光度计。( ) 答案:正确 2.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 3.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4.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 5.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三、选择题 1.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下列因素中不是产生偏离朗伯—比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许贤芳0914020104 给排水1班 摘要:通过可见光谱法研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甲基橙(MO)的显色反应,提出以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水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方法。由于MO在水体中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发生的褪色反映,MO与CTAB在20%乙醇-水溶液发生反应形成淡黄色离子缔合物,以MO的最大吸收波长470nm为测定波长,CTAB质量浓度在0-6.0×10-4 mol/L范围内遵守朗伯-比尔定律,摩尔吸光系数ε=1.404×103 L·mol-1·cm-1。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良好的选择性,操作简捷易行,适用于水样中CTAB的测定,结果满意。 绪论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可作为柔软剂、浮选剂、杀菌剂和固化剂等,在医药、日用化工、纺织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其中部分洗涤液直接排入废水系统,不仅直接对水生坏境造成严重破坏,而且难以被微生物迅速降解,导致严重的水质污染,所以准确便捷地测定水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对于研究其在水体中的转化及对周遭环境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1][2] 常规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有两相返滴定法、示波极谱法、流动注射在线萃取荧光法、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但上述方法存在操作复杂、过程繁琐等弊端。而分光光度法操作简捷易行,测量快速准确,甲基橙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20%乙醇-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褪色反应明显,且无需萃取步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良好的选择性,可适用于水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测定,结果满意。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FA-1604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甲基橙(MO)、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乙醇、盐酸(HCl)、氢氧化钠(NaOH)均为分析纯;去离子水。 1.2 实验方法 分别配置2.5×10-3 mol/L的MO溶液;1.0×10-2 mol/L和5.0×10-3 mol/L的CTAB溶液。于50mL比色管中,先加入一定体积的1.0×10-2 mol/LCTAB,再加入1.0mL2.5×10-3 mol/L 的MO,用HCl或NaOH调节溶液酸碱度,以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在分光光度计上用1cm的石英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于最大吸收波长下测量缔合物溶液的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MO-CTAB吸收光谱与测定波长的选择 按照实验方法,加入一定体积的乙醇(分析纯),以去离子水为参比,用分光光度计测定5.0×10-5 mol/LMO对6.0×10-4 mol/LCTAB在乙醇溶液中的吸光度(A)。以波长(λ)为横坐标,以A为纵坐标,作图,见图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练习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A、760~1000nm B、400~760nm C、200~400nm D、小于400nm E、大于760nm 2.下列关于光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具有波动性 B、只具有粒子性 C、具有波粒二象性 D、其能量大小于波长成正比 E、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 3.两种是互补色关系的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可成为 A、白光 B、红色光 C、黄色光 D、蓝色光 E、紫色光 4.测定Fe3+含量时,加入KSCN显色剂,生成的配合物是红色的,则此配合物吸收了白光中的 A、红光 B、绿光 C、紫光 D、蓝光 E、青光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范围是 A、200~1000nm B、400~760nm C、1000nm 以上 D、200~760nm E、200nm以下 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一般其相对误差在 A、不超过±% B、1%~5% C、5%~20%

D 、5%~10% E 、%~1% 7.在分光光度分析中,透过光强度(I t )与入射光强度(I 0)之比,即I t / I 0称 为 A 、吸光度 B 、透光率 C 、吸光系数 D 、光密度 E 、 消光度 8.当入射光的强度(I 0)一定时,溶液吸收光的强度(I a )越小,则溶液透过光的 强度(I t ) A 、越大 B 、越小 C 、保持不变 D 、等于0 E 、以 上都不正确 9.朗伯-比尔定律,即光的吸收定律,表述了光的吸光度与 A 、溶液浓度的关系 B 、溶液液层厚度的关系 C 、波长的关系 D 、溶液的浓度与液层厚度的关系 E 、溶液温度的关系 10.符合光的吸收定律的物质,与吸光系数无关的因素是 A 、入射光的波长 B 、吸光物质的性质 C 、溶 液的温度 D 、溶剂的性质 E 、在稀溶液条件下,溶液的浓度 11.在吸收光谱曲线上,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改变溶液的浓度,则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和峰的 高度将 A 、峰位向长波方向移动,逢高增加 B 、峰位向短波方向移 动,峰高增加

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一、填空题1.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_____,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 2.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可用_____涮洗,或用_____浸泡。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 3 3.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制备土壤样品过程中,需取过2mm筛的土样,用玛瑙研钵将其研细至全部通过_____mm筛后,备用。答案:0.149 4. 光度法测定森林土壤全磷的样品,在碱熔完成后,应加入_____℃的水溶解熔块,并用硫酸和热水多次洗涤坩埚。答案:80 二、判断题 1.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 2. 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3.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4.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5.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在样品中加入酸,并在电热板上加热,目的是分解有机物和氧化样品中各种形态存在的砷,使之成为可溶态的砷。()答案:正确 6.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应直接称取新鲜的土样进行测定。()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应称取风干或冷冻干燥的样品测定。 7.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总砷时,有机物会干扰测定,应加酸并加热分解,以消除其于扰。() 答案:正确 8.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样品消解过程中所加的酸分别是盐酸、硝酸和磷酸。()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样品消解所加的酸分别是盐酸、硝酸和高氯酸。 9. 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垃圾或土壤中砷时,若所用试剂中含有少量氰化物,可用乙酸铅脱脂棉吸收去除。()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乙酸铅脱脂棉吸收去除的是试剂中的硫化物。 10. 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全氮时,如需提供烘干基含量,则应测定土壤水分,并进行折算。(答案:正确 11. 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包括硝态和亚硝态氮的全氮时,若铁粉中含有大量的碳会干扰测定,所以在选择时应注意。()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若铁粉含有大量的氮会干扰测定,所以在选择时应注意。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

第六章 吸光光度法 一、问答题 1. 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其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在分析化学中κ有何意义? 2. 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是透光度?什么是吸光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 为社么物质对光发生选择性吸收? 4. 分光光度计有哪些主要部件?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5 当研究一种新的显色剂时,必须做哪些实验条件的研究?为什么? 6 什么是吸收光谱曲线?什么是标准曲线?它们有何实际意义?利用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时可否使用透光度T 和浓度c 为坐标? 7 测定金属钴中微量锰时在酸性液中用KIO 3将锰氧化为高锰酸根离子后进行吸光度的测定。若用高锰酸钾配制标准系列,在测定标准系列及试液的吸光度时应选什么作参比溶液? 8 吸光度的测量条件如何选择?为什么?普通光度法与示差法有何异同? 9 光度分析法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如何减免这些误差?试根据误差分类分别加以讨论。 10 常见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 11 在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判断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提供信息具有什么特点? 二、计算题 1.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Fe (Ⅱ),称取试样0.500g ,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50.0mL ,用1.0 cm 吸收池在510 nm 波长下测得吸光度A =0.430,计算试样中的w (Fe)(以 百分数表示);当溶液稀释一倍后透射比是多少?(ε510=1.1×104 ) 2.%0.61%10010 =?=-A T 已知KMnO 4的ε 545 =2.2×103 ,计算此波长下浓度为0.002% (m/v )KMnO 4溶液在3.0cm 吸收池中的透射比。若溶液稀释一倍后透射比是多少? 3. 以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镍,若络合物NiDx 2的浓度为1.7×10-5mol ·L -1 ,用2.0cm 吸收 池在470nm 波长下测得的透射比为30.0%。计算络合物在该波长的摩尔吸光系数。 4. 根据下列数据绘制磺基水杨酸光度法测定Fe (Ⅲ)的工作曲线。标准溶液是由0.432g 铁铵矾[NH 4Fe(SO 4)2·12H 2O]溶于水定容到500.0mL 配制成的。取下列不同量标准溶液于50.0mL 容量瓶中,加显色剂后定容,测量其吸光度。 V (Fe(Ⅲ))(mL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A 0.097 0.200 0.304 0.408 0.510 0.618 测定某试液含铁量时,吸取试液5.00mL ,稀释至250.0mL ,再取此稀释溶液2.00mL 置于50.0mL 容量瓶中,与上述工作曲线相同条件下显色后定容,测得的吸光度为0.450,计算试液中Fe(Ⅲ)含量(以g/L 表示)。 5. 以PAR 光度法测定Nb ,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50nm ,ε=3.6×104 ;以PAR 光度法测定 Pb ,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 ,ε=4.0×104 。计算并比较两者的桑德尔灵敏度。 6. 有两份不同浓度的某一有色络合物溶液,当液层厚度均为1.0cm 时,对某一波长的透射

分光光度法测试水中的溴离子

水中溴离子的测定 1 方法提要 在PH4.4~5时,用氯胺T作氧化剂,将溴离子氧化为游离溴,再与酚红反应生成四溴酚红溶液,其颜色随溴离子含量的增大呈黄绿色至紫色,在590nm波长比色测定。 2 仪器和设备 紫外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3 试剂准备 3.1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称取164g乙酸钠(CH3COONa·3H2O) 溶于适量纯水中,加8 4.0mL乙酸(ρ20=1.05g/mL),用纯水稀释至 1L。 3.2 酚红溶液:称取0.024g酚红〔C6H4SO2OC(C6H4-4-OH)2〕和0.12g 碳酸钠(Na2CO3) 于烧杯中,用纯水溶解,稀释至100mL。 3.3 氯胺T溶液(2g/L,需用棕色瓶冷藏保存):称取0.20g氯胺T 〔对甲苯磺酰氯胺钠(CH3C6H4SO2NClNa·3H2O) 〕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中,冷藏保存。 3.4 硫代硫酸钠溶液(25g/L):称取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 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0mL。 3.5 溴化物标准贮备溶液(0.1000mg/mL):购买。配制为溴化物标准使用溶液 (10.00mg/L)待用。 4 分析步骤

4.1 样品测定 吸取10.00mL水样或稀释后取10mL水样于25mL比色管中,加0.5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3滴酚红溶液,摇匀。再加入0.40mL 氯胺T溶液,立即摇匀。放置1 min后(准确计时),加入0.40mL硫代硫酸钠溶液摇匀,使溶液脱氯。放置5min后,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作参比,在590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 4.2 校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溴化物标准使用溶液 0, 1.00, 2.00, 4.00, 6.00,8.00, 10.0mL 于一系列25mL比色管中,用纯水稀释至10mL。以下操作同样品测试。以比色管中溴化物的含量(mg)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5 分析结果的表述 C(Br-)=m/V 式中:C(Br-)──水样中溴化物的质量浓度,mg/L; m──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的比色管中溴化物的含量,μg; V──所取水样的体积,mL。

附录Ⅳ 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附录Ⅳ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1. 波长由于环境因素对机械部分的影响,仪器的波长经常会略有变动,因此除应定期对所用的仪器进行全面校正检定外,还应于测定前校正测定波长。常用汞灯中的较强谱线237.83nm, 253.65nm, 275. 28nm,296.73nm, 313.16nm, 334.15nm, 365.02nm, 404.66nm, 435.83nm, 546.07nm与576. 96nm;或用仪器中氘灯的486. 02nm与656. l0nm谱线进行校正;钬玻璃在波长279 . 4nm, 287. 5nm, 333.7nm,360.9nm,418. 5nm,460.0nm,484.5nm,536.2nm与637.5nm处有尖锐吸收峰,也可作波长校正用,但因来源不同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微小的变化,使用时应注意;近年来,常使用高氯酸钬溶液校正双光束仪器,以10%高氯酸溶液为溶剂,配制含氧化钬(Ho2O3)4%的溶液,该溶液的吸收峰波长为241.13nm,278.10nm,287.18nm,333. 44nm, 345. 47nm,361. 31nm,416. 28nm,451. 30nm,485. 29nm,536. 64nm和640. 52nm。 仪器波长的允许误差为:紫外光区±lnm,500 m附近±2nm。 2. 吸光度的准确度可用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检定。取120°C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约60mg,精密称定,用0. 005mol/L硫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并计算其吸收系数,并与规定的吸收系数比较,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波长/nm 235(最小)257(最大) 313(最小)350(最大)吸收系数(E1%1cm) 124. 5 144.0 48. 6 106. 6 的规定值 吸收系数(E1%1cm) 123.0~126. 0 142.8~ 146. 2 47.0~ 50. 3 105.5~108. 5 的许可范围 3.杂散光的检查可按下表所列的试剂和浓度,配制成水溶液,置1cm石英吸收池中,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透光率,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试剂浓度/%(g/ml) 测定用波长/nm 透光率 碘化钠 1. 00 220 <0. 8 亚硝酸钠 5. 00 340 <0. 8 对溶剂的要求 含有杂原子的有机溶剂,通常均具有很强的末端吸收。因此,当作溶剂使用时,它们的使用范围均不能小于截止使用波长。例如甲醇、乙醇的截止使用波长为205nm。另外,当溶剂不纯时,也可能增加干扰吸收。因此,在测定供试品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溶剂在供试品所用的波长附近是否符合要求, 即将溶剂置1cm石英吸收池中,以空气为空白(即空白光路中不置任何物质)测定其吸光度。溶剂和吸收池的吸光度,在220~24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40围内不得超过0 .20围内不得超过0. 10,在300nm以上时不得超过0.05。 测定法 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应以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对照,采用1cm的石英吸收池,在规定的吸收峰波长±2nm以内测试几个点的吸光度,或由仪器在规定波长附近自动扫描测定,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波长位置是否正确。除另有规定外,吸收峰波长应在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波长±2mn以内,并以吸光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一般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读数,以在0.3~0. 7 之间为宜。仪器的狭缝波带宽度宜小于供试品吸收带的半高宽度的十分之一,否则测得的吸光度会偏低;狭缝宽度的选择,应以减小狭缝宽度时供试品的吸光度不再增大为准。由于吸收池和溶剂本身可能有空白吸收,因此测定供试品的吸光度后应减去空白读数,或由仪器自动扣除空白读数后再计算含量。 当溶液的pH值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时,应将供试品溶液的pH值和对照品溶液的pH值调成一致。 1. 鉴别和检査分别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

分光光度法(习题库)

分光光度法(习题库)

————————————————————————————————作者:————————————————————————————————日期:

7 分光光度法 一、单项选择题 ( B )1、一束( )通过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A、平行可见光 B、平行单色光 C、白光 D、紫外光 ( D )2、在目视比色法中,常用的标准系列法是比较 A、入射光的强度 B、透过溶液后的强度 C、透过溶液后的吸收光的强度 D、一定厚度溶液的颜色深浅 ( A )3、__________互为补色 A、黄与蓝 B、红与绿 C、橙与青 D、紫与青蓝 ( C )4、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 A、红色光 B、橙色光 C、黄色光 D、蓝色光 ( C )5、某溶液的吸光度A=0.500;其百分透光度为 A、 69.4 B、 50.0 C、 31.6 D、 15.8 ( C )6、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说明 A、该物质的浓度很大 B、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 C、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强 D、测定该物质的方法的灵敏度低。 ( C )7、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的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A、向长波方向移动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不移动,但峰高降低 D、无任何变化 ( C )8、下述操作中正确的是 A、比色皿外壁有水珠 B、手捏比色皿的磨光面 C、手捏比色皿的毛面 D、用报纸去擦比色皿外壁的水 ( A )9、某有色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用2cm吸收池测得其吸光度为0.750,若改用0.5cm和3cm吸收池,则吸光度各为 A、0.188/1.125 B、0.108/1.105 C、0.088/1.025 D、0.180/1.120 ( D )10、用邻菲罗啉法测定锅炉水中的铁, pH需控制在4~6之间,通常选择()缓冲溶液较合适。 A、邻苯二甲酸氢钾 B、NH3—NH4Cl C、NaHCO3—Na2CO3 D、HAc—NaAc ( C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适合检测波长范围是 A、 400~760nm; B、 200~400n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题库(填空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题库(填空题) 1. 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检测器,下面两种检测器,各适用的光区为:(1)光电倍增管用于 __紫外可见光区___ (2) 热电偶用于 ___红外光区___________ 2. 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不同材料的容器,现有下面三种材料的容器,各适用的光区为:(1)石英比色皿用于 _____紫外光区______ (2) 玻璃比色皿用于 ___可见光区________(3) 氯化钠窗片吸收池用于 ___红外光区________ 3. 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光源,下面三种光源,各适用的光区为:(1) 钨灯用于 ___可见光区________(2) 氢灯用于 ___紫外光区________(3) 能斯特灯用于_红外光区__________ 4. 可见-紫外、原子吸收、红外的定量分析吸收光谱法都可应用一个相同的 ___朗柏比尔____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___ A = kcb或I t= I010-εbc_________ 。 5. 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主要前提条件是采用_平行单色光,均匀非散色介质_ 。当入射辐射不符合条件时,可引起对比尔定律的___负_____ 偏离,此时工作曲线向 __浓度___ 轴弯曲。 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的合理吸光范围应为 __200~800nm _____________ 。这是因为在该区间 __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为最小_____ 。 7. 如图设 a、b 的浓度分别为c a和c b,在入射光波长为λ2时的摩尔吸收系数分别为ε2(a)和ε2(b),则在使用 2.0 cm 的比色皿时,在λ2测得的总吸光度为 ___ 2ε2a?c a+ 2ε2b?c b________ 。 8.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所用的光源是 ___氢灯_______ 和 ____钨灯_______ 两种. 9. 紫外-可见光谱法主要应用有: (1) ___一些无机、有机物的定性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单组分及混合物的定量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荧光分光光度分析法

第一章荧光分光光度分析法 1.1概述 1.1.1 基本原理 由高压汞灯或氙灯发出的紫外光和蓝紫光经滤光片照射到样品池中,激发样品中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荧光经过滤过和反射后,被光电倍增管所接受,然后以图或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物质荧光的产生是由在通常状况下处于基态的物质分子吸收激发光后变为激发态,这些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是不稳定的,在返回基态的过程中将一部分的能量又以光的形式放出,从而产生荧光。 不同物质由于分子结构的不同,其激发态能级的分布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反映在荧光上表现为各种物质都有其特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因此可以用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的不同来定性地进行物质的鉴定。 在溶液中,当荧光物质的浓度较低时,其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通常有良好的正比关系,即IF=KC,利用这种关系可以进行荧光物质的定量分析,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类似,荧光分析通常也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 1.1.2 基本结构 图1 荧光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示意图 (1)光源:为高压汞蒸气灯或氙弧灯,后者能发射出强度较大的连续光谱,且在300nm~400nm 范围内强度几乎相等,故较常用。 (2)激发单色器:置于光源和样品室之间的为激发单色器或第一单色器,筛选出特定的激发光谱。 (3)发射单色器:置于样品室和检测器之间的为发射单色器或第二单色器,常采用光栅为单色器。筛选出特定的发射光谱。

(4)样品室:通常由石英池(液体样品用)或固体样品架(粉末或片状样品)组成。测量液体时,光源与检测器成直角安排;测量固体时,光源与检测器成锐角安排。(5)检测器:一般用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作检测器。可将光信号放大并转为电信号。 1.1.3 仪器操作规程 1.1.3.1 开机 a. 确认所测试样液体或固体,选择相应的附件。 b. 先开启仪器主机电源,预热半小时后启动电脑程序RF-5301PC,仪器自检通过后,即可正常使用。 1.1.3.2 测样 (1)spectrum模式 a. 在“Acquire Mode”中选择“Spectrum”模式。 ?对于做荧光光谱的样品,“Configure”中“Parameters”的参数设置如下:“Spectrum Type”中选择Emission;给定EX波长;给定EM的扫描范围(最大范围220nm—900nm);设定扫描速度;扫描间隔;狭缝宽度,点击“OK”完成参数的设定。 ?对于做激发光谱的样品,“Configure”中“Parameters”的参数设置如下:“Spectrum Type”中选择Excitation;给定EM波长;给定EX的扫描范围(最大范围220nm—900nm);设定扫描速度;扫描间隔;狭缝宽度,点击“OK”,完成参数的设定。 b. 在样品池中放入待测的溶液,点击“Start”,即可开始扫描。 c. 扫描结束后,系统提示保存文件。可在“Presentation”中选择“Graf” “Radar” “Both Axes Ctrl+R”来调整显示结果范围;在“Manipulate” 中选择“Peak Pick”来标出峰位,最后在“Channel”中进行通道设定。 d. 述操作步骤对固体样品同样适用。 (2)Quantitative模式 a. 在“Acquire Mode”中选择“Quantitative”模式。 b. “Configure”中“Parameters”的参数设置如下: Method 选择“Multi Point Working Curve” ;“Order of Curve” 中选择“1st和

讨论:目视比色法与分光比色法的比较分析

讨论:目视比色法与分光比色法的比较分析 朱奕彰,季智健,张辰雨,杨祎,梁贤毅2011年11月29日 基础医学院 指导老师:刘姗姗 一、摘要: 本文将对目视比色法与分光比色法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结合本实验加以阐述,举例说明两法的适用范围,并讨论在利用比色法进行测试时,是否对溶液的溶度有限制要求。 二、前言: 我们常说的化学分析法主要有两类: 1、容量分析法:又分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 分析法。 2、重量分析法 而本文中讨论的目视比色法与分光比色法均属于仪器分析,利用溶液颜色的深浅来测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这种测定方法称为比色分析法,而用分光光度计进行的比色分析的方法则称为分光光度法,本文即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经过小组成员的激烈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三、内容: (1)分光比色法: 1、优点:1)灵敏度高:测定下限可达10-5~10-6mol/L, 10-4%~10-5% 2)准确度高:一般吸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为2-5%,对微量成分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滴定分析法和重量法也不够准确了,甚至无法进行测定。 3)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有机化合物都可直接或间接地用

吸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2、缺点:操作复杂,不简便。 (2)目视比色法 1、优点:1)仪器简单,操作简便,适宜于大批试样分析。 2)适宜于稀溶液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3)白光下进行测定,因此有些显色反应不符合朗伯——比耳定律时,仍可用目视法测定。 2、缺点:1)有色溶液一般不太稳定,常常临时配制一套标准色阶,较麻烦费时。 2)依靠人的眼睛来观察颜色深度,有主观误差,准确度不高,相对误差约为5~20%。 3)测定的灵敏度不太高,并只能得出一个溶液溶度范围,不能更精确一些。 4)与测定人的主观意识有关,结果是非理性的。 (3)从本实验中,最终分光比色法测得的铁离子含量是符合目视比色法得出的铁离子含量范围的。可以得出,目视比色法的仪器简单,操作简便,但测定的灵敏度不太高,并只能得出一个溶液溶度范围,而分光比色法虽灵敏度及准确率高, 但操作复杂,不简便,且耗时耗力。 (4)至于两者的适用范围: 目视比色法适用于稀溶液的比色,溶度过高判定不准,并且适用于溶液颜色明显的溶液。而对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有机化合物都可直接或间接地用分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