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论辛弃疾词中的爱国精神

简论辛弃疾词中的爱国精神

简论辛弃疾词中的爱国精神
简论辛弃疾词中的爱国精神

简论辛弃疾词中的爱国精神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是中国文化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出生于金人占领区。他的一生先后经历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等四代皇帝统治时期,绍兴三十一年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任掌书记,次年奉耿京命赴建康于南宋政权联系,北返途中闻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遂率五十骑突入金营,活捉张安国,率众归宋,南渡后历任建康府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江西、福建中抚使等职。虽然他怀有建功报国,恢复失地的大志,并在抗金的战场上建立过功勋,但由于当时南宋王朝的当权者胸无大志,一味向金朝屈膝求和而不愿意北伐中原,以致主和派在朝廷中占据上风,辛弃疾曾多次上书,力陈北伐大计,因于主和派意见不合而两次落职,闲居上饶,铅山近二十年,宁宗嘉泰四年,韩佑胄准备北伐,曾被起用为镇江知府,不久又被罢免,忧愤成疾而终。

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其爱国词多抒发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悲壮。”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慷慨激昂的爱国词是辛弃疾词的

主词,代表着他的最高成就,他用毕生心血凝结的焕发着爱国主义异彩的六百多首词犹如”芬草春常在”,永远为祖国人民珍爱。

下面就辛弃疾的爱国词及词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做简单论述。

1.思乡情

辛弃疾出生于金人统治区,他对残酷的民族压迫有着切身的经历和感受,他南下后看到南方统治阶级只顾苟安享乐,再想到北方人民的苦难生活,心情格外沉重,他一生不断想念自己的家乡,在词中,他常用”西北”这个词来代表他心中的故乡。比如:”西北有神州。”《水调歌头》;”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计”长安在正天西北。”《满江红》这些都可以证明他对家园故土的怀念,越是思念故乡,他北伐飞决心也更加坚定,愿望更加急切。试看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未归?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红巾翠袖,英雄泪!

2.悲愤情

辛弃疾写过许多登山临水,友朋聚散的词,每当他目

穷千里成送往迎来之季,总有着一股不可遏止的悲愤情。这悲愤情他曾明确表白过:”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词中上片描写他对着江南无尽的远山发愁,落日孤鸿又唤起了他在政治上的孤立,无法一展抱负的心事。但他却只能惆怅的看吴钩宝剑、拍栏杆独自伤神。下片中描写的是他无尽的思想之情,词人想到再也无法回到故乡了,不由流下了英雄泪。这是一个爱困的英雄眼里流出的孤星之泪。作者在词中暗示了自己北伐的理想。因此这首词并不是一般的思想之词,而是一个英雄要为光复中原而奋战到底的铮铮誓言。全词倾诉这山河含恨、吴钩空握、岁月流逝、壮志空怀的抑郁、苦闷”英雄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他的泪说明了他希望北伐的心情是何等的迫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更能体现出辛弃疾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词中跃动着他满腔的热血,一颗赤子之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辛弃疾在痛苦的矛盾冲突中是以这样的誓言自励的。现实是令人悲愤的,理想岂能轻弃?词人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北伐的强烈愿望,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讽奸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